chinazone chinazone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7,539 关注贴吧数: 38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在豹类的大家族中属于体形相对较小、花纹颜色较浅的一种。它们大多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成年雄豹体重约为30公斤,雌豹为20公斤。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的滥捕滥杀,目前阿拉伯豹的数量越来越少,分布范围也逐渐缩小,现在仅仅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纳杰夫沙漠和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也门三国交界的山区能够找到这种濒危野生动物的踪影。  阿拉伯豹目前的状况引起了海湾国家的关注,相关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在阿联酋设有阿拉伯豹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各国有关阿拉伯豹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科学研究。  在海湾国家中,阿曼是开展阿拉伯豹研究和保护最早的国家,拥有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个以保护阿拉伯豹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目前通过雷达跟踪监控着17头阿拉伯豹,这几乎占了全世界人工饲养阿拉伯豹数量的一半。  从1997年开始,阿曼皇家环境保护中心,阿曼农村地区和环境、水资源部联合在位于扎菲尔附近的萨马汗山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境内以阿拉伯豹为主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保护区设立后,阿曼的科学考察队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红外线自动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可以全天候摄录周围的环境和阿拉伯豹出没的情况。  2000年开始,科考队的设备开始更新。GPS全球定位系统和直升机开始运用到保护阿拉伯豹的行动中来。科考队在自然保护区内搭建了3处临时宿营地,并在营地附近设置了多个陷阱诱捕阿拉伯豹。对于捕获的阿拉伯豹,经过兽医的麻醉后,保护人员为它们装上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然后重新放回被捕获地。经过7个星期的努力,他们共为8只阿拉伯豹装上了这种装置。通过该装置,科考队就可进一步发现和这些阿拉伯豹有接触的其他个体,从而不断扩大被跟踪的豹群规模。  最近,随着电脑和雷达设备的应用,科考队的工作方式更加现代化。他们可以很容易确定任何一只有记录的阿拉伯豹目前的地点、健康情况以及相应的家族关系。  除了观察清点保护区内的阿拉伯豹数量外,参与该项目的工作人员还在研究豹和当地人畜的关系。在当地人的眼中,阿拉伯豹就是猛兽,人们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曾经不断猎杀这些动物。为了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增强保护阿拉伯豹的意识,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不断向当地人赠送画报、宣传册,还花钱聘请当地人担任阿拉伯豹活动调查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阿拉伯豹图片: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inazone123&_dir=%2F21426863
要走了,发张贴再走````````````````````` 这是一很好的论文!非笼养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比较滕丽微1  李 枫2  刘振生2 3(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080)   (2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 150040)摘要: 1998 年4 月至2001 年4 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10 只(5 雌5 雄) 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间分配方面, 雌性每天用于休息、社会和其它(包括饮水、排遗和修饰) 行为的时间多于雄性, 雌性每天用于活动和取食的时间少于雄性, 只有站立比较接近。对雌雄各种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雌雄的休息、活动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站立和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活动节律方面, 雌雄的活动变化规律相似, 仅在出现和持续时间及强度上存在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季节东北虎的各种行为进行检验, 发现季节因素对取食和社会行为影响极显著, 对休息、活动和站立影响显著。关键词: 东北虎; 非笼养; 雌雄;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中图分类号: Q95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050 (2003) 02 - 0093 - 05Time Budget of Behavior and Activity Rhythm between Male andFemale Amur Tigers (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under Enclosed HabitatTENGLiwei1  LI Feng2  LIU Zhensheng2(1 Institute of Zoolog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 100080)(2 College of Wildlife Resources ,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 150040)Abstract :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1998 to April 2001 in Heilongjiang Amur Tiger Park with an enclosed Habitat of144 hm2on the behavioral differences of male and female Amur tigers1 Time budget and activity rhythm of 10 individuals (5 males and 5 fe2males) were studied by the use of random , targeting and scanning sampling methods1 There were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maleand female Amur tigers in time budget and activity rhythm1 As to the time budget , female individuals spent more time in resting , so2cial behavior and other behavior than males1 Females spent less time in moving and eating than males1 However , standing behaviorof male and female Amur tigers was quite similar1 By one - way ANOVA of various behavior of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 there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ting , moving , and other behavior1 Eating behavior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and females1 However , standing and social behavior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1 For the activity rhythm , the signif2icant differences occurred only between onset and duration of peak periods and behavioral intensity1 Seasonal variation significancewas also analyzed with one2way ANOVA1 Our results showed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ting and social behavior1Resting , moving , and standing were influenced by seasonal variation significantly1Key words : Amur tiger (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 Enclosed habitat ; Male and female ; Time budget ; Activity rhythm  虎( Panthera tigris) 是大型食肉目(Carnivora)动物。东北虎( P1 t1 altaica)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几个孤立的分布区, 仅有9~13 只[1 ,2 ] , 数量已十分稀少, 因此如何实现对
``````````````````````````来去无影的丛林猎手--美洲豹猫 本月《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的好文章,建议看看标题: 来去无影的丛林猎手--美洲豹猫 撰文: 克里斯‧卡洛 摄影: 克里斯蒂安‧齐格勒 文章内容: 追踪美洲豹猫六个月下来,只得到六次的惊鸿一瞥。为什麼这些害羞的捕食动物这麼难得一见?巴拿马的旱季已到了尾声,丛林一片乾枯。摄影师克里斯蒂安‧齐格勒动也不动地站在积了厚厚一层落叶的林地上,屏气凝神地倾听由他助手操作的无线电追踪器发出的哔哔声。从接收器的哔哔声不断变换模式听来,附近有一只美洲豹猫正在移动,离我们可能只有十公尺远。然而,尽管听见地被植物霹啪作响,也明知这种猫科捕食动物体型可以像中型犬一样大,但齐格勒就是看不到它,也听不见它的脚步声。遇上这种猫——它身上的斑点能帮助它混迹在森林斑驳的光影中——齐格勒的人类感官完全派不上用场。随著豹猫离开,接收器也逐渐安静下来,从头到尾都没有人看到或听见它。後来齐格勒带著既沮丧又敬畏的心情说:「这六个月来我大概只亲眼看见过它们六次——通常是它们飞掠而过的那一刹那。」美洲豹猫(Leopardus pardalis)的分布范围跨越南北美洲,从亚马逊盆地南方一直向北延伸到德州的格兰河谷。它们行迹诡秘,而且大多生活在浓密的森林里,因此科学家想在野地里观察它们时往往倍感困难。「你不能拿著双筒望远镜坐在吉普车里,像在疏林草原观察昂首阔步的狮子那样。」纽约州立博物馆的哺乳动物策展人罗兰‧凯斯说。他正在研究巴拿马科罗拉多岛(BCI)上的美洲豹猫,与它们最喜爱的猎物:一种三公斤重的齧齿类中美蹄鼠之间的互动情形。完整的故事请见2005年11月号《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
对扬子鳄的研究 2003年在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对扬子鳄的吼叫规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在监测中,记录了吼叫日期、吼叫时间、吼叫数和天气情况.扬子鳄在每年的3月开始吼叫,11月停止吼叫;扬子鳄的吼叫数在不同的月份差异极显著(χ2检验:χ2=448.29,df=8,P<0.01),其中6月扬子鳄吼叫最为频繁,其吼叫数占全年的26.0%;繁殖期间(6-9月)扬子鳄吼叫数明显高于非繁殖期(Mann-Whitney U检验:U=2.0,P<0.05);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扬子鳄的吼叫数呈极显著差异(χ2=233.18,df=17,P<0.01),存在明显的吼叫高峰,白天吼叫多于晚上(U=12.5,P<0.05);天气的变化对吼叫没有影响.分析表明,扬子鳄的吼叫与其繁殖行为关系紧密,吼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同时有保护领域的功能.2003年4月27日,将经过兽医检查挑选出来的两雌一雄人工养殖的健康成年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释放到安徽宣城红星扬子鳄保护点,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测定其释放初期4周内的活动区域,共记录372个位点;还通过白天望远镜观察和夜间灯光计数法观察了它们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3条扬子鳄经过3~14d后处于不同的稳定区域内,具领域特征;雄性个体的活动区域大于雌性,日活动区域面积的变化也大于雌性;局部环境选择上均趋向靠近岸边并具有茂密植被的区域.基于150例不同胎龄的扬子鳄胚胎,将扬子鳄胚胎发育过程分成28个时期.早期胚胎主要以外部形态如体节、体曲程度、脑泡、感觉器官、附肢、鳃弓、颜面部突起、心脏、皮肤等作为分期标准;晚期胚胎主要以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为分期依据.发现在前20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的很一致,后8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有差异.分析认为,鳄类晚期胚胎的分期依据应增加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以便使不同鳄类的胚胎发育有一致的分期标准,为鳄类发育生物学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 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PAUP4.0构建MP树.结果得到10种不同的序列,片段长166bp.核苷酸序列中有38个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中有23个变异位点;推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非同义替换(dN)明显高于同义替换(dS).10种序列的NJ树和MP树极为相似,均为A、B两个分支,两个分支明显的特异性位点核苷酸序列中有9个,氨基酸序列中有7个.表明扬子鳄MHC 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有较高的多态性,有利于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保护.
四川缴获新鲜虎爪 据新华社电 (记者 杨全新)四川省林业部门日前在四川佛宝原始森林保护区寻获一只新鲜的“虎爪”,这是继今年4月一支科考队在这片林区多次发现野生华南虎踪迹之后发现的最直接证据。此间动物学家认为,已绝迹20余年的野生华南虎极有可能在这一林区仍有存活。 “虎爪”是在佛宝原始林区所在地四川省合江县发现的。据介绍,不久前,该县自怀乡文家湾二队农民王元启在集市上购买了一只“虎爪”,用夹制作虎骨酒,林业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及时出动收缴了“虎爪”。 合江县林业局日前向新闻界展示了缴获的“虎爪”。“虎爪”由一条腿骨和一条腕骨组成,其中腿骨长约27厘米、宽8厘米;腕骨长20厘米、宽4厘米,骨髓和肌腱尚未干透,肌腱呈粉红色,尚散发着猛兽尸骨特有的刺激味,爪背附皮为十分清晰的黄底黑条纹斑。 据介绍,四川的一些动物学专家对“虎爪”进行了“会诊”,初步确认为虎爪,认为此虎活体长约1.6米,肩高1.1米,体重在150—180公斤之间,但疑点是虎爪一般为暗褐色或灰色,而这只爪子的附皮却是金色间有黑斑。为此,县里将于近日将这只爪子送国家林业部门进一步鉴定。 佛宝原始林区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带,方圆62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7%。林区内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多达2500多种,为虎、豹等猛兽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当地农民介绍,近年来,他们时常听到虎啸,见到地上的虎爪印,一些村民还目击过老虎。
国家濒科委协审专家聘任工作 为了更好地履行CITES公约,国家濒科委在全国范围内征聘国家濒科委协审专家,以帮助审查和提供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国际贸易方面的信息。目前首批协审专家的聘任工作已经完成。经个人申请,单位批准和国家濒科委委员会议讨论,特聘任73名国家濒科委协审专家和42位国家濒科委专家库成员。名单如下(以拼音字母为序):国 家 濒 科 委 协 审 专 家 姓 名 专 业 工 作 单 位 阿布力米提·阿卜都卡迪尔 动物生态与保护 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 陈 卫 脊椎动物学 首都师范大学 陈眷华 兽医、畜牧 贵州大学 陈士林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戴小杰 海洋鱼类资源 上海水产大学 董崇智 淡水鱼业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费立松 野生动物饲养繁育 成都动物园 高 玮 动物生态 东北师范大学 高信芬 植物分类与区系地理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高行宜 鸟兽保护生物学 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 高育仁 鸟类生态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龚 洵 濒危植物保护、遗传育种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何顺志 药用植物资源 贵阳中医学院 胡 东 植物分类、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 胡德夫 动物生态、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 胡慧建 动物保护、湿地保护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胡锦矗 兽类学 西华师范大学 黄璐琦 中药资源、分子生药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黄仕训 濒危植物保护 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江海声 野生动物生态及保护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江建平 两栖动物多样性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蒋学龙 动物进化及保护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金 昆 野生动物生态 北京林业大学 李 博 生物多样性 复旦大学 李保国 动物生态与保护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 李进华 动物生态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 李利珍 动物学、昆虫学 上海师范大学 李维林 植物学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李新正 海洋生物分类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李玉春 野生动物生态 海南师范学院 刘建秀 观赏植物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刘廼发 动物生态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刘启新 植物系统进化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刘晓明 灵长类动物保护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龙春林 植物分类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罗 鹏 植物学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罗毅波 植物分类和进化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马逸清 动物生态、分类 黑龙江自然资源研究所 孟田湘 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 黄海水产研究所 潘伯荣 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 新疆生态地理所 钱法文 鸟类生态 北京林业大学 任国栋 昆虫系统与生物地理 河北大学生命学院 苏建平 动物生态与保护 中科院西北高原研究所 孙悦华 动物生态、鸟类生物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谈献和 药用植物、中药资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覃海宁 植物分类、保护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唐文乔 鱼类学、保护生物学 上海水产大学 陶燕铎 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科院西北高原研究所 王 强 野生动物疾病防治 成都动物园 王献溥 植物生态、保护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王小明 动物保护与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吴 宁 高山植被生态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吴晓民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吴孝兵 两栖爬行动物 安徽师范大学 吴玉虎 植物分类 中科院西北高原研究所 谢 锋 两栖动物进化与保护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邢福武 植物分类与保护 中科院华南植物所 许崇任 生物安全 北大生命科学院 颜忠诚 昆虫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 杨维康 动物生态与保护 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 袁喜才 动物生态、保护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曾 纬 中药研究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张 明 药用植物栽培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张本刚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钟国跃 中药资源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周 放 保护生物学 广西大学 周 伟 野生动物保护 西南林学院 周红章 动物分类与进化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周立志 鸟兽分类与生态 安徽大学
J.H.Mazák的论文: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豹型猫类 (Pantherine cat) 普遍具有相当高的远途迁徙能力, 例如, 在食物匮乏时, 虎可以在短短数周内迁移1000公里来追寻大型有蹄类。因此,豹型猫类的这一行为和扩散能力,使它们的化石能够在全球各大陆中被很好的反映和发现。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演化和辐射、扩散形式。在所有的猫科中,豹亚科的进化史是研究的最为透彻的。过去近30年的研究,使我们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我们在对这些大型猫科的演化史的认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系统发育学研究(基于形态学、细胞核型,分子遗传,生理、生态行为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显示,豹属动物可分为两个基本类群: 虎(subgenus Tigris)和美洲豹/豹/狮(subgenus Panthera)。而纹猫,云豹和雪豹则是豹亚科中比较原始的形态。纹猫,云豹密切相连,理论上, 我们把前者视为豹亚科动物的原始形态或基本形态,纹猫在形态上,反映了小型猫类向大型猫类过渡的一个典型。云豹、雪豹分别有着各自独立的进化线系,前者以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为演化中心,后者则以中亚的山系为演化中心。由于这些物种的化石极少,使我们对它们的进化研究上仅停留在理论水平。最近在巴基斯坦所发现的早更新世豹亚科化石,被A.Turner 鉴定为雪豹,但实际上更有可能是属于一个亚成体的豹。目前的古生物学证据显示,最早的豹亚动物属动物,化石出土于非洲的坦桑尼亚(Tanzania), 在地质年代上属于晚上新世(早维拉方期,Early Villafranchian), 距今已有350万年(3.5 Ma)的历史。A.Turner认为这很可能是早期的狮,Barry认为它属于原始的美洲豹。而Hemmer则指出它可能是狮、豹、美洲豹的共同祖先(Lion-liked Panther cat)。随后在东非、南非所发现的新材料则证明Hemmer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有一点可以定论的是,这些早期的豹型猫类,在牙齿结构上具有很多为狮、美洲豹所共有的特征。这再次论证了狮/美洲豹的亲缘关系。在非洲所发现的早更新世狮类, 很可能是更新世中晚期所有非洲、欧亚大陆狮类的祖先。 关于狮类的进化史,可详见我的专论,这里不再赘述。与狮类相比,豹的演化问题则显得较不确定。 在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在非洲所发现的材料,十年前还普遍认为是豹,但在近两年已有改变。通过对比较齿学解剖的详尽解析,Hemmer认为这些材料更有可能是美洲狮(Puma)的。Hemmer的结论引起了学者们的一番争论。这个问题因此而再次被学者们所关注。和洞狮的问题一样,学者们的观点再次显示出以地缘政治为分水岭的趋向。英国学者(不列颠岛)认为在非洲所发现的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大型猫类为豹,而欧洲(大陆)学者则大都同意Hemmer的意见。由此看来,解决豹起源、进化问题还有待于对更丰富材料的研究。笔者倾向于南亚的西哇力克(Siwaliker),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地点,目前在此发现的豹类化石,很有可能是豹的早期形态, 尽管Turner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小型美洲豹。 美洲豹的辐射、演化中心看来明显是在欧亚和北美。进化的关键时期为晚上新世(between 1.9 to 1.7 Ma)。 有人认为欧洲和北美的大型美洲豹都属于现代美洲豹的地理亚种,而笔者则持不同意见,在形态上,它们还是具有不少本质的差异,尤其是在形态尺寸。因此,早、中维拉方期和中更新世的欧洲美洲豹分别为不同的种:Panthera toscana,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而北美的大型美洲豹则为Panthera augusta, 它是现代美洲豹的直系祖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设,豹属的第一个基本类群,是以非洲大陆为最初的起源、扩散中心,它们的进化可有300万年的历史。这个代表就是坦桑尼亚晚上新世的Lion-liked Panther cat,随后狮、美洲豹分别开始各自独立的进化史。前者以非洲为中心,后者以欧亚和北美为中心。最后则要来谈谈虎的演化问题。这个与狮/美洲豹/豹所相对的形态,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状。与它们截然不同,虎的演化中心明确无误的是在东亚,并且理论上认为它的进化史要早于狮/美洲豹/豹的。遗憾的是,由于古中华虎的年代不确定,使我们无法论证它就是最早的虎。近来又有学者质疑它的系统地位,同时在上新世没有虎的确切化石,这使得虎的进化史被一下子限定在更新世。我最近开始展开对古中华虎的专题研究,目的是揭示它的系统地位。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们对虎的演化史有进一步的认识。更新世虎的演化,则以中国南部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中心。随后又进一步扩散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关于虎的形态演变的内容,目前是以Hooijer的论述为依据,但这个论点值得进一步的探讨,这同时也是我的虎类系统发育课题的重点内容。
国家地理频道 2005年11月节目表 HK 11月1日 星期二00:00 与蛇共舞II—现代泰山00:30 完全野性 (9)01:00 国家地理飨宴: 凶恶蜜獾02:00 蜘蛛爱情故事03:00 自然奇观 # 7503:30 自然奇观 # 7604:00 与蛇共舞II—现代泰山04:30 完全野性 (9)05:00 亚洲花絮集: 谜中谜III—人骨湖06:00 动物来了! 狮口求生07: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第一保镳08:00 国家地理精选 - 重返危机现场-空难悲歌09:00 动物来了! 守护大水獭10:00 亚洲花絮集: 超级城市: 香港11:00 国家地理飨宴: 人鲨大和解12:00 完全野性 (1)12:30 自然奇观 # 213:00 亚洲花絮集: 喜马拉雅山野人14:00 重返危机现场-德国高铁惊魂15:00 伦敦恐怖袭击事件16:30 震撼时刻—惊爆航空展17:00 奇闻大揭秘: 鬼魅阴灵18: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寻幽访胜话挪威19:00 动物来了! 今日看我20:00 亚洲花絮集: 超级城市: 孟买21:00 国家地理飨宴: 太平洋奇迹22:00 重返危机现场2: 太空梭爆炸事件 (首)23:00 透视911-宾拉登崛起HK 11月2日 星期三00:00 奇闻大揭秘: 寻找湖怪 (首)01:00 国家地理飨宴: 太平洋奇迹02:00 重返危机现场2: 太空梭爆炸事件03:00 透视911-宾拉登崛起04:00 奇闻大揭秘: 寻找湖怪05:00 亚洲花絮集: 超级城市: 孟买06:00 动物来了! 今日看我07: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寻幽访胜话挪威08:00 国家地理精选 - 重返危机现场-隧道炼狱09:00 动物来了! 猴王子落难记10:00 亚洲花絮集: 花豹杀手11:00 国家地理飨宴: 加拉巴哥大蜥蜴12:00 完全野性 (7)12:30 自然奇观 # 713:00 亚洲花絮集: 冒险挑战—人性考验14:00 重返危机现场-北海大爆炸15:00 亚洲真风貌: 香江赌马乐16:00 丝路自然超体验: 哈萨克17:00 登峰血泪18: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五角大厦风云 19:00 动物来了! 人兽一家亲: 使用工具篇20:00 亚洲花絮集: 夺命大黄蜂21:00 国家地理飨宴: 腓尼基人大解密22:00 登峰英雌23:00 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 # 123:30 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 # 2HK 11月3日 星期四00:00 部落仪式探奇—敦巴舞00:30 南回归线寰宇游 # 101:00 国家地理飨宴: 腓尼基人大解密02:00 登峰英雌03:00 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 # 103:30 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 # 204:00 部落仪式探奇—敦巴舞04:30 南回归线寰宇游 # 105:00 亚洲花絮集: 夺命大黄蜂06:00 动物来了! 人兽一家亲: 使用工具篇07: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五角大厦风云08:00 国家地理精选 - 重返危机现场-德国高铁惊魂09:00 动物来了! 学动物过生活—非洲狮10:00 亚洲花絮集: 前进丛林: 知古鉴今11:00 国家地理飨宴: 失落的世界12:00 完全野性 (26)12:30 自然奇观 # 4813:00 亚洲花絮集: 死神看招II—拆船血泪14:00 重返危机现场-惊爆车诺比15:00 伟大建筑巡礼: 北海屏障16:00 海洋科技前哨站: 白浪绝尘17:00 灾难来袭:飓风狂扫18: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FBI档案19:00 动物来了! 学动物过生活—狐猴20:00 亚洲花絮集: 跆拳道21:00 国家地理飨宴: 荒漠长河22:00 伟大工程巡礼: 海上发射平台 (首)23:00 Duracell充电之旅2-潜能开发 (首)HK 11月4日 星期五00:00 皮肤面面观01:00 国家地理飨宴: 荒漠长河02:00 伟大工程巡礼: 海上发射平台03:00 Duracell充电之旅2-潜能开发04:00 皮肤面面观05:00 亚洲花絮集: 跆拳道06:00 动物来了! 学动物过生活—狐猴07:00 国家地理精选 - 真相大白: FBI档案08:00 Duracell充电之旅2-潜能开发 09:00 动物来了! 海登环保历险记 1/210:00 亚洲花絮集: 亚洲真风貌II: 蜘蛛武士11:00 国家地理飨宴: 生死疾驰12:00 完全野性 (24)12:30 自然奇观 # 52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带锯齿形)、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后制成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蹠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图3-4)。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虎传--------------------------- 食肉目  猫科 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保护类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虎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猛兽,是现存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虎一般体长1.8-2.8米,尾长约90厘米,体重227-272公斤。产在我国东北兴安岭、长白山一带及苏联西伯利亚的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本科中的“巨人”。虎有许多亚种,过去常说有8个亚种,有文献记载和描述过的有10个亚种。现在一般公认6个亚种。其中包括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P.t.amoyensis)和产在印度等地的孟加拉虎(P.t.tigris)。对其余几个亚种仍有争论。 虎栖息在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区。它单独生活,不成群,也无固定巢穴。雌虎与雄虎都有各自的领域或地盘,平时素不往来,到发情期凑到一起,交配后又分开。有时雄虎会多豆留些时候,等到仔兽出生,但迟早总要分开。虎不太会攀爬,但善于游泳,并且喜欢在水中洗浴。水对虎是很重要的,它们从不离开水源。有时会游过溪流湖泊去寻求新的猎场。它们到处漫游,遇到捕猎对象时,一般凭借草丛的掩护悄悄潜近猎物,然后发起突袭。捕食鹿、羚羊等任何所能猎杀的动物。 虎虽然性格凶猛,但很少主动攻击人,受伤的虎与育幼的母虎除外。它们从远处见到人时一般都避开。所谓“噬人虎”通常都是些老弱病残者,因身体状况猎不到其它野生动物,为饥饿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袭击人类,结果发现制服人倒比野生动物容易,转而变得再不怕人了。 繁殖期冬季(东北虎)或不固定(南方各亚种),雌兽每产2-4仔,孕期98-110天。仔兽产后4-12天睁眼,约6个月时随母兽学习猎食。在野外,仔兽和母兽一起呆到2-3岁,3-4岁时性成熟,寿命20-25年。在印度斋浦尔动物园做过一次试验,一只母虎生下3只小虎,在小虎与母虎分开后,有一天把一只小牛放进小虎的笼舍中。3只小虎都瞪着眼睛看小牛不知所措,最后只好把母虎放入笼中,母虎一下把小牛扑倒咬成重伤,然后督促小虎上前扑咬。把牛咬死后,小虎不知如何分食,到处乱抓乱咬,还是母虎上来指领它们先把牛的腹部剖开吃内脏。由此看来,小虎的猎食本领全要靠母虎指教。 印度的雷瓦地区有一种白虎是个变种上。白虎身上的条纹为深褐色或黑色,其余均为乳白色,眼睛为蓝色。雷瓦大君在1915年捉到一只雄性白虎,它与正常颜色母虎交配产出三窝10只幼虎,全是正常颜色。后与它的女儿交配于1958年产一窝4只全是白虎,1960年产了一窝3只白虎,1只正常颜色。白色非常稀有,每只价值数万美元。1960年美国华盛顿动物园从印度运走了一只雌性白虎,当时是印度地区以外的唯一的一只白虎,这只白虎后来又生了数只白虎。 印度的老虎过去很多,但由于多年来的狂杀滥捕,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时,据估计印度只剩下约2000只虎了。在1964年统计时略有回升,约4000只左右。从下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印度的虎如何骤减下来。从1929年到1939年获得许可证在印度国有森林中猎杀的虎有1074只,而在私人土地上狩猎及无许可证偷猎的虎大约要比这个数目还多一倍。过去印度一些王公贵族也以猎虎为乐趣,如乌代普尔大君一生中曾猎杀了1000多只虎。苏尔古贾大君在1965年4月6日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承认他曾射杀了1150只虎。印度自1973年起建立了9个保护区,现在虎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虎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几乎全身都可利用。虎骨是名贵的中药,泡制的“虎骨酒”祛风驱寒,对风湿症颇俱疗效;虎皮可制成褥子或地毯、挂毯;其它如虎肉、虎血、虎须均可入药,甚至虎尿也是一剂民间验方。
CITES会议关于亚洲大型猫科动物和非洲豹的决定 亚洲大型猫科动物 2002年11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成员国政府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这次会议的决定取代了以前关于禁止非法国际贸易以保护老虎的决议,新的决议将保护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亚洲大型猫科动物。 新的决议将雪豹(Uncia uncia),云豹(Neofelis nebulosa)及亚洲狮(Panthera leo persica)同老虎(Panthera tigris)一起列入保护范围。该决议的题目是《老虎和其它附录Ⅰ中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和贸易》。 该决议指出: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的野生种群受到了各种威胁,包括人类的干扰、栖息地被分割和破坏。尽管公约早已将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列入CITES的附录Ⅰ,但是差不多所有这些物种的非法贸易都在上升。据说,许多国家还在使用以这些动物为原料的药品,有些大型猫科动物的骨头被用到传统药物体系中以替代虎骨。 这一决议对于亚洲大型猫科动物毛皮贸易似乎在重新抬头的情况表示忧虑,这一趋势可能会刺激偷猎活动,而偷猎活动将导致这些动物在野外消失。 这次成员会议呼吁所有成员和非成员,特别是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的分布国和消费国紧急采取全面的法律手段和实施控制措施。这些法规应该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对有关贸易活动的管理监督责任,并规定足够的处罚和惩治措施,以阻止非法贸易活动。有关国家应该考虑在CITES的履约工作中引入全国性措施,比如自愿禁止国内有关动物及其制品和衍生物的贸易。 这个决议号召在关键边境地区加强公约的实施工作,同时号召饲养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的国家阻止从有关饲养单位或通过这些地方向非法贸易提供这些动物及其衍生物。 拥有亚洲大型猫科动物产品(如虎骨)库存的国家应该保证对这些东西的充分控制,如果可能的话,应该销毁它们。 该决议呼吁所有非CITES成员的分布国和消费国尽早加入公约,以便加强对老虎和其它亚洲大型猫科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控制。 会议敦促亚洲大型猫科动物产品的消费国与传统药物团体和产业合作,制定战略,逐步减少并最终不再使用这些动物的产品及其衍生物。非洲豹的出口配额 成员国大会同意坦桑尼亚关于将其出口豹皮的最大配额扩大一倍,即从250张增加到500张的要求。其它国家的配额不变。 会议建议有关国家政府准许从拥有出口配额的国家进口豹皮,前提是这些毛皮主要的用途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且进口者一年内进口数量不超过两张。这些毛皮必须有一个自动上锁的标签,标明其出口国,这张毛皮在出口国当年配额中的编号以及这只动物在野外被捕获的时间。1999,2000及2001年报告的整张和接近整张的豹皮出口量和2002年修改后的配额国家[配额] 1999 2000 2001 2002 博茨瓦纳[130] 115 124 54 130 中非共和国[40] 11 22 26 40 埃塞俄比亚[500] 0 0 0 500 肯尼亚[80] 1 0 0 80 马拉维[50] 0 未报告 未报告 50 莫桑比克[60] 42 51 26 60 纳米比亚[100] 45 61 55 100 南非[75] 15 37 35 75 坦桑尼亚[250] 259 248 260 500 (含以前年度的23个) (含以前年度的16个) 赞比亚[300] 76 55 未报告 300 津巴布韦[500] 131 185 275 500 译自Cat News, Spring 2003,p42.
拯救华南虎 华南虎在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中国国家林业局在2001~2002年组织了一次为期8个月的考察,没有能够发现任何一只野生华南虎。不过据信,在野外可能还有极少的个体存活,尽管这些个体从长远看无法形成一个能够持续生存的种群。在中国,人工饲养的华南虎大约有50只,都是从一个很小的饲养群体发展起来的。 包括国际上的科学家和野生动物管理者在内的IUCN猫科动物专家工作组*对一项由中国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的司长提出的建议表示支持。该建议的内容是要组织一个包括所有对保护华南虎感兴趣的专家参加的研讨会,讨论这些专家在不同领域内与中国政府的老虎项目展开合作的问题。 除了华南虎以外,在中国的边境地区还分布有虎的另外三个亚种。在东北地区分布有一些东北虎,这些东北虎与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种群有着联系。在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的边境地区,据信还分布有印支虎,而在中印边境地区,还分布有一个小的孟加拉虎种群。 猫科动物专家组相信,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有一个保护这四个亚种老虎的总的策略。而对于华南虎而言,鉴于其十分危险的境地,要想使其生存下去,必须赶快采取行动。 一个总部设在英国的非政府组织——“拯救中国老虎”——正在与中国政府的保护项目展开合作。该组织已建议将一些人工饲养的老虎转移到南非,以便能够繁育幼兽并训练它们捕获野生猎物,从而为将其送回中国并放归野生环境做好准备。 猫科动物专家工作组不反对将老虎转移到其分布地区以外,前提是CITES的有关条款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得到遵守。不过,工作组对华南虎的问题持保留态度并提出了建议。l 工作组认为,准备将华南虎放归自然的项目最好在中国的华南虎自然栖息地进行,而且这一工作要符合IUCN放归自然专家组所确定的指导原则。放归其它许多种动物的经验已经表明:这一工作失败的风险很大,对栖息地和猎物的熟悉对于确保华南虎野生种群的成功恢复是一个关键因素。l 目前看来,华南虎的猎物基础(主要是鹿和野猪)在中国的野外并不充足。此外,还需要恢复一个足够大的森林栖息地。要想开展一个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就必须对在已有条件下重新建立一个可持续生存野生种群的潜力进行评估。l 目前,仅限于中国的人工饲养华南虎的小种群近亲繁殖问题十分严重,基因多样性出现了严重缺失。在这个时候,将其中一部分个体转移到其他地方将导致更严重的近亲交配问题和进一步的退化。这会危及恢复野生可持续生存种群工作的成功。现在,已经有一个管理人工繁育种群的主要计划,在选择动物用于训练和放归自然项目之前,需要对这个计划进行更新并加以实施。华南虎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几百年以来,其形象出现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它还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在确保华南虎在野生环境的未来所需要做的工作中,科学项目仅是一个部分。工作组希望与政府部门、工商界、非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及中国人民展开合作,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华南虎栖息地的人民。IUCN猫科动物专家组声明,2003年5月26日 译自Cat News, Spring 2003,p9
陷于困境:亚洲龟类的危机 在亚洲保护事业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中,龟类所面临的威胁表现得尤其突出。  在过去的十年里,除了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栖息地影响之外,另一个对亚洲龟类和淡水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的是东亚地区对龟类的大量消费需求,这个因素所造成的威胁甚至比栖息地的影响更加严重。东亚几个国家对龟类的集中采集使得龟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于是,又在其他地方开发新的来源,越来越多的龟的种群和物种就这样被耗尽了。因此,目前有67种被认为是濒危物种,并已经列入IUCN红色名录之中。而亚洲总共只有90种龟类和淡水龟,濒危的龟类超过了全部种类的三分之二。   集中力量  很多个人和组织正在加强合作,共同应付亚洲龟的危机。1999年12月份举行的一次大型研讨会确定了该问题的范围和程度。2001年1月份举行的另一次大型研讨会将各个孤立的保护力量组织起来对受威胁的海龟物种进行捕获饲养,并由此制订了一个综合性的策略,该策略涉及到全世界范围内的龟类分布国家和志愿保护龟类的所有个人和团体。  亚洲闭壳龟属(Cuora)是遭受过度开采最明显的龟类群之一。为了把亚洲闭壳龟属各种的贸易控制在可持续性的水平之内,2000年4月份,CITES成员国同意将亚洲闭壳龟属所有的十个物种都列入附录Ⅱ之中。此外,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越南和柬埔寨,明显地加强了本国的物种保护和贸易管理控制。中国软壳龟(Pelodiscus sinensis)是一个特有的物种。该物种的饲养业为市场提供了可靠的货源,不仅满足了对龟肉的大部分市场需求,而且保证了对该物种的可持续性开发。这种做法似乎已经减少了对该物种以及其他淡水龟物种现存野生种群的捕获压力。  寻找解决的办法  CITES成员国在一份最明确的声明中表示,即使绝大部分亚洲龟类物种没有被列入CITES的各个附录之中,CITES成员国仍然很担心这些物种的处境,他们要求CITES秘书处组织一次研讨会,专门用以制订解决此危机的方案。该研讨会于2002年3月在中国昆明召开,来自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就各项有关事宜展开了讨论,考虑了各种各样可能解决此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龟的饲养、对由CITES管制的物种进行无害的调查,通过在CITES附录中增加新的物种来加强对有关贸易的控制,加强国家立法和法规的执行,制订处理没收动物的解决方案,以及提高权威人士、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分享者的保护意识。在此次研讨会的推动下,12项关于将亚洲淡水龟属及其物种纳入CITES附录之中的提案也递交到CITES秘书处,作为下一次成员国大会的讨论内容。  虽然要确保亚洲龟类和淡水龟在野外生存下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过去几年保护工作的进展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为未来带来了很多希望。  Peter Paul van Dijk IUCN/SSC龟类和淡水龟专家组的副主席  http://www.chelonian.org  译自World Conservation 2002,No.3:16.  可以从TRAFFIC获取:  《亚洲龟贸易:亚洲淡水龟和龟类保护与贸易研讨会文件汇编》,《龟研究专论2》。编者:Peter Paul van Dijk,Bryan L.Stuart和AndersG.J.Rhodin。  龟类研究基金会,2000。http://www.traffic.org/publications/pubs_tesa.html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