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zone chinazone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7,539 关注贴吧数: 38
东北一老农称目睹野生东北虎吃掉自家黄牛 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东北虎咬死、吃掉附近农户家牛的事件屡见不鲜。9月29日早晨,上山找牛的农民老孟称目睹了老虎啃咬自家黄牛的场面,吓得他躲避多时,等老虎离开后才敢出来。老孟是珲春市哈达门乡马滴达村村民,家里养了30多头牛,是当地养牛大户。据他本人讲,9月28日下午,他发现自家散放在山上牧场里的牛少了一头,于是9月29日一大早,他就约了两个村民一起到山上寻找。当他来到南别里沟牧场大概5.5公里处,就听到不远处有树叶被踩踏的声音,在早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吓人,他顺着声音望过去,在大概100多米远的地方,一只大老虎正趴在牛尸旁,啃咬着牛肉,他吓得急忙躲进树丛里,连气都不敢大口喘。过了一会儿,老虎可能吃饱了才离开,走进密林深处。等老虎完全消失,老孟才敢战战兢兢地来到死牛跟前,他认出这正是自家丢的那头牛,牛的臀部、内脏被吃没了,就剩了头和腿部还残留着。他急忙下山报告给有关部门。老孟说,虽然很害怕,但由于多年在山区生活熟悉了老虎的习性,他知道老虎如果吃饱了就不会伤害人,只要人不去骚扰,老虎就不会主动袭击人,所以对自己能够脱险倒是不太意外。9月29日上午,珲春市林业局和东北虎自然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初步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东北虎吃牛事件。老孟损失的这头牛将由国家财政补偿。更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午饭后,再次回到现场查看时,发现上午还在的牛头不见了,现场多了一些拖痕,大家分析最大的可能就是东北虎再次回来拖走了牛头,到别处吃去了。记者了解到,老孟家今年以来有3头牛被老虎咬死吃掉,哈达门乡马滴达村今年也多次发生东北虎袭击家畜事件。这起事件是今年发生的第52起东北虎袭击家畜事件,也是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208起。
天保十年看林区:10年育林东北虎重回家园 回眸几十年来龙江土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1998年成为一个鲜明的拐点。这一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实施旨在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系列工程,仍有东北虎活动信息的几处栖息地也被纳入工程实施范围。虽然这不是针对东北虎的直接保护工作,但是,生态环境的恢复给东北虎带来的显然是福音。  记者在黑龙江迎春林业局见到了董红雨。身为林业局干部的他还兼任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完达山地区五泡林场东北虎监测站站长。为了让记者见识到东北虎的最佳生存环境,他驱车带领记者从东方红林业局场部向完达山的最高峰——神顶峰进发。  汽车行驶了一个小时后,沿途的森林景观悄然改变。“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始针阔混交林!”董红雨说:“由于人为活动少,没有实施大面积砍伐,这里是完达山地区现存最好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近些年监测到的各种信息说明,完达山地区的东北虎活动,正是以神顶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而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完达山地区的东北虎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活动频次越来越密集。”结实树种众多的针阔混交林满足了东北虎主要猎物野猪、狍子、马鹿的觅食需求,因此针阔混交林也成为东北虎最适合的栖息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省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野生动物的增加给东北虎生存创造了一定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财岭等东北虎栖息地,封山育林及天然林保护计划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使东北虎的种群恢复和重建迎来了一线生机。
云南近10年来首现一级保护动物马来熊踪迹  一处动物卧痕、一堆动物粪便,让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惊喜不已!经调查研究后发现,这是马来熊留下的。昨日,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传出消息:近十年来保护区首现马来熊踪迹,证明该区仍然有马来熊分布。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绿春县中南部,属哀牢山南延余脉,1983年建立,200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颊长臂猿、印支虎、马来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等。国内马来熊模式标本即采自这里,因此该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采集到马来熊标本而被证实确有马来熊却确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但是多年来却未见马来熊的踪迹。  近日,保护区接到周边群众反映,村民到山上放牧时,好几次听到象狗叫一样的叫声,还看到不远处草丛晃动。“当时山上没起风,草却晃动得厉害,肯定是一只大动物。”村民如此反映。随后,又有村民说在草丛里发现一处动物卧痕,长约1米,宽在40厘米左右。  接到村民反映后,保护区管理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上山调查。经过仔细搜索查看后,调查人员终于在丛林里发现一堆动物粪便,而且保存比较完好。调查人员立即将粪便带回科研所研究,并咨询有关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根据粪便形态、大小和卧痕尺寸判断,该动物极可能是马来熊。 “  马来熊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在国内国际分布数量极少。国内马来熊模式标本就采自黄连山,但保护区好长时间没发现马来熊了,估计在10年左右。这还是第一次发现有马来熊踪迹,这说明保护区仍有马来熊分布。”昨日,保护区科研所工程师阮守宇介绍,野生动物因食性不同,它们的粪便各有独特性,因此,通过研究对比粪便就能基本确定动物种类。  本报记者 毛翠
勐腊-珍稀鼷鹿险些命丧车轮下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80423/news_99_109890.html受伤“小马鹿”险些命丧车轮 4月12日10时许,勐腊县国家安全局警官岩香驱车前往景洪办事,行至勐腊县城外20余公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时,突然发现一只体形只有兔子般大小,毛色棕黄既像马鹿又像麂子的小动物横躺在公路中间一动不动。眼看车轮就快要碾到这只奇怪的“微型马鹿”时,“嘎”的一声,岩香将车紧急刹住,下车查看时,车轮与这只“微型马鹿”只有10厘米的距离。 看着躺在地上的小家伙很是可爱,岩香将其小心地抱起来查看,结果发现这只“小马鹿”的后腿已经受伤不能动弹,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纱布为其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同时打电话向森林公安部门报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勐腊保护区派出所接到报案后,所长代旭立即带着两位民警赶赴现场。 获救鼷鹿物种不超过1000只 森林公安民警根据“大小似兔,四肢细长,主蹄尖窄,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背、腿侧及体侧等阳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黄褐”的特征,初步鉴定这只“微型马鹿”是目前全中国只有勐腊所特有,物种数量不超过1000只的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鼷鹿。随即与岩香办理了相关的野生动物收容移交手续。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这只鼷鹿除腿部受伤外,身体状况尚好,便安排兽医为其受伤的后腿进行了消毒和药物包扎后,移送到勐腊县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进行进一步治疗救助。 据悉,勐腊林业部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在确认其伤势已无大碍后,准备将其放归自然。 鼷鹿印象 特 征 大小似兔,四肢细长,主蹄尖窄,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背、腿侧及体侧等阳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黄褐。 数 量 介于骆驼科与鹿科之间一个珍稀物种,是地球上最小的偶蹄动物。目前全中国只有勐腊所特有,物种数量不超过1000只,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 特 性 其具有涉水之后就会出现短暂的身体僵直现象,需要30分钟后才能恢复,但由于保持了鹿科动物的很多原始特性,因而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鼷鹿一般都胆子特别小,很少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内出现。 (春城晚报)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