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沁猎人℉💫 CFAH999
寄乐于山水之间
关注数: 382 粉丝数: 683 发帖数: 25,804 关注贴吧数: 43
蒙古人讽刺 骂人分三六九等,这几天满大街的喧嚣,一些人打出来的标语令人咋舌,其中不乏问候女性长辈的标语。汉语不是小语种,这场景全世界都看得到,很容易将一个国耻日变成新的国耻日。惊恐之余,我想起了蒙古人的骂人方式,虽然笨拙,但不乏可爱。与大家分享。 一、传统的蒙古人在骂人时,侧重于讽刺。 例如,牧民们通常好客,如果有陌生人来到自己的gacha(村落)里找跑丢的马或是有其他什么事情,牧民们会对这人很客气,往往会拿奶茶和一些煮好的肉来招待这客人。蒙古人对待肉,是有一些小规矩的,例如手把肉不能专挑一块部位吃,特别是不能专挑好的部位(比如胸叉子、肋条)一吃到底。如果这客人上来就用刀子把一块胸叉子剔得干干净净,那可能会引起主人的不快。而且这件事儿可能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整个sumu (较之gacha来说更大的一级行政单位)都会知道这个人不懂礼数。这时候就很有意思了,牧民老乡们私下里就会议论他,但是会很幽默—— 牧民甲:听说查干淖的胖苏和昨天去那木吉拉家了? 牧民乙:谁说不是呢,找马去了。顺便找回来一只羊。 (议论终以嬉笑收场) 这只是开开玩笑而已,其实牧民甲和牧民乙心里都明白,即便胖子苏和听到了这谈话,也全当做这是玩笑话。你犯了忌讳,就应当被揶揄。 如果那个胖子苏和换做是一个外地移民,那这个对话差不多会变成这样子—— 牧民甲:听说查干淖供销社的老李昨天去那木吉拉家了? 牧民乙:谁说不是呢,找马去了。顺便找回来一只羊。 牧民甲:原谅他吧,他没吃过肉。 牧民乙:唉~~哪有那么多草原养活他们啊。 (议论终以唏嘘收场) 在蒙古人眼里,形容一个人“没吃过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事儿,这意味着这人根本没法得到本地牧民的接纳。事实上,这个词组专门用来骂那些不守规矩的移民。(这里并没有歧视的意思,文化冲突在所难免。更何况任何一个外来者都不可能那么快地熟悉本地习俗。这类习惯上的冲突难免会产生。) 二、急眼了,怎么办? 揶揄、讽刺觉得不过瘾了,怎么办?事实上,这种事儿太容易发生了。虽然说牧民的生活节奏很慢,抑郁症和焦躁症极少发生,但是总归有一些事情,会让你觉得对方非常讨厌。那么,怎么骂呢? 在长时间对峙后,蒙古人是这样骂人的—— 牧民丙:你总有一天会浑身流血而死! 牧民丁:得了吧,我看你不像蒙古人。 (二人终于动手打了起来······) “浑身流血而死”是比较狠的骂人词组,当一个蒙古人这样骂人时,大体上已经表示他对对方已经恨之入骨,希望此人早点死掉。而如果有人明明知道你是蒙古人,还骂你“不是蒙古人”(monggolenune bixi)时,这就相当严重了,因为,这句话代表蒙语里骂人的最高强度,通常没有一个蒙古人能够忍受的了这样严重的侮辱,所以往往骂架双方会克制不住,用拳头解决问题。 即便是急眼了,说话也是“没有丝毫杀伤力”。太可爱了。 三、骂人的忌讳 首先,不管情绪如何激动,骂人的时候,传统的蒙古人是不会在话里提到下半身器官的。蒙语里没有类似的骂人词组; 此外,最重要的是,与某些国骂不同,传统的蒙古人不管情绪如何激动,在骂人的时候也绝对不会“问候”对方的女性亲属。原因在于: 首先,蒙语里没有类似的词组;其次,如果有人“聪颖好学”,想学习汉语的类似骂法,创造一个类似的蒙语词组来骂人的话,那他这种行为会被对方从心里瞧不起,进而对方会极其鄙视他,可能没多久,整个sumu的人都不愿意和这人说话了。原因很简单,这个人不尊重长辈,极其没教养;第三,要归于蒙古人的“兄弟观念”。一个gacha的同龄人之间,都敬称彼此的母亲为eji(母亲),而且蒙古族妇女一旦抱了孙子孙女之后,在家族中的地位即为最高,会受到特别的尊敬;最后,这行为和蒙古人说话、处事“务必留有余地”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 时代在变,传统的东西也在褪色。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蒙古族的年轻人用汉语问候对方的长辈。没办法,信息时代自然有信息时代的气质。但传统的蒙古族长辈们还是会恪守这些骂人伦理,这些伦理是这个游牧民族口战的底线,虽然有些人看来,与其这样骂人还不如不骂,一点也不解恨。 或许这些笨拙可爱的骂人伦理,真的有一天会和这个憨厚淳朴的民族一样,归于湮寂。另外,较之最近的那些爱国标语,蒙古人的骂人伦理真的“太保守了”呵呵。出于这两点考虑,我觉得把这些原则晒出来还是有价值的,让多一些人知道。 凡事保守一点,想到蒙古族老人们喜欢说一句古老的谚语——要说的话,压在舌下。
姚启胜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祖坟被乡亲们挖了两次,为什么还给乡亲们磕头? 追溯历史传奇 6天前 与其说姚启圣是给乡亲们磕头,倒不如说是他是在给自己的过去磕头赎罪,不如说他在给康熙和周培公磕头,姚启圣情愿祖坟被挖,也要坚持帮康熙收复台湾,是因为他想不负周培公临终前的推荐,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康熙失望。 为什么说姚启圣是在给自己的过去赎罪呢? 正如康熙所言,姚启圣之罪不在其行,而在其心。 姚启圣心中有太多的恨,愤世嫉俗,藐视朝廷官员,讥讽皇亲国戚,情愿在荒郊野外喂马,也不愿入朝做官,为朝廷效力。 在姚启圣未被康熙正是任用之前,他的心声的确如康熙所说,他认为满人就是蛮夷草寇,根本配不上汉人的孔孟之道,配不上汉人的黄河长江,满人的骏马弯刀只能逞一时之雄,远比不上汉人的五千年文化底蕴。 康熙能如此评价姚启圣,说明康熙是个满汉文化的全才,换句话说也是个很好的伯乐,能够发现满汉之中的人才,从伍次友和明珠,到周培公和图海都是显示了康熙任人唯贤的慧眼,真眼识英才。 而姚启圣正是被这一番话所触动,从而答应入朝为官,为大清效力,而她也深知此行必会受到汉人的冷嘲热讽,就算祖坟被挖两次也是心甘情愿坚持帮康熙收复台湾,不负周培公之举,在海边一跪也是告慰周培公的在天之灵。 为什么说此跪也是给康熙的呢? 康熙选择重新启用姚启圣,其实是有悖祖训的,因为先帝有旨,永不录用姚启圣为官,但康熙为了姚启圣烧毁了圣旨。 先帝有旨:姚启圣之人,孤傲自许,放浪形骸,忤逆有司,践踏律法,着剥夺官职,发往边疆从军,永不录用,钦此。 康熙当着姚启圣的面跪拜先帝,请求重新将其启用,如要怪罪只怪罪康熙一人,与姚启圣无关,这一句句独揽罪责的话更是深深的打动了姚启圣的内心,其心中的受宠若惊,万分感激。 更让姚启圣内心滴血的是康熙竟然为了他把先帝的圣旨亲手烧掉,并下严旨谁在提及此事,斩立决。 并且任命其为福建总督,收台的一切平台战略都归姚启圣一人指挥,这让在朝为官多年的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好生嫉妒。 姚启圣走马上任之后虽然祖坟被挖,但是也无怨无悔,这是因为他心中只有三个念想, 其一,为了祭奠周培公的在天之灵, 其二,为了不负康熙烧先帝爷圣旨之心, 其三,也是了台湾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有安居乐业的长久生活。 别说是磕头,就算是抛头颅,血溅台湾海峡也难报康熙之恩典。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宅院房屋风水篇 .1.农村住宅不可建在山脊上,或山谷的出入口,否则不但不能获得地理上的福泽,而且居住的人还易患各种疾病,对身体健康不利。 2.农村住宅不可建于丁字路的交叉路处,也就是住宅前面不可有直冲而来的港或陆,否则易遭祸害,如风灾、火灾易光顾这样的住宅。 3.住宅不宜建在死胡同的转角部位,这样的建筑易招天灾人祸。 4.正对大门不宜有树。因为大树在门前不但阻挠阳气进入屋内,也会使屋内阴气出不去;从实际生活来说也是家人出入不便。如下雨打雷也会有招雷击的危险,秋天树叶易落入室内而无法保持清洁。 5.门前不宜有枯树,即便不是大树,在民俗风水上也被认为是损及老人的,最好连根拔掉;宅院入口不能正对着主建筑物的大门,室内楼梯不能正对大门,按民间风水学的说法,这样的房子不利于聚财。如果没法避免,可以放石头狮子一对在大门口两边,也可以放久遇五帝钱一串到大门背后,这些都是镇宅化**较好的风水解决办法。 6.住宅的西北方有大树属于大吉,可保护此住户里的人,若不知这一点把大树砍掉可能会对居者不利。 7.在村里的住宅最好不要比周围的建筑高。从现实来说,这样的住宅也有较多危险,如火灾、风灾、空袭等都首当其冲,也没有高的建筑物来遮挡部分阳光,阳盛阴衰、阴阳不调等都会影响家人身体健康。 8.家里有孕妇时不宜建屋修房,即使小小的修造(如修鸡窝、建猪圈)也要避免,他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孕妇流产。 9.住宅基地,前低而后高是大吉,反之前高而后低是不吉,民间风水家认为这样易导致邻居不和。 10.住宅基地或房屋的形状不宜前宽后窄,呈倒梯形,既俗话说的“畚箕口”形。民间风水家认为,这样的基地不吉,不利于居者旺财旺丁。 11.住宅基地或房屋呈三角形者,前尖后宽叫做“田笔”,民间风水家认为,住这样的房屋会人财两损。住宅基地或屋形呈正方形的住之大吉。住宅前面有半圆形池塘或溪水,圆形朝前、直面在后的,有助于居住者发财。住宅基地或屋形呈前圆后方,有助于居住着富贵。住宅南方有空地是大吉,可安心的居住。住宅院子里不可有大树或枯树,否则不吉。住宅庭院不宜铺设大量的感石板,否则不利于家庭兴旺。 12.将溪水引入家中不吉。住宅基地或庭院不可有井和水坑(水坑在前,井在后)与庭院正对,否则不吉。
家乡的那条路 一个蒙古人的乡愁 离家多年,无法忘记的是家乡那条路。 我的家乡在敖汉旗最北端的牧区---敖润苏莫苏木。儿时,这里是我的乐土。  一年四季,都有好玩的去处。春天扎进黄柳堆,追鹌鹑、拧哨子,捉迷藏。夏天跑到草甸子上,放马牧羊,在草根子底下冒出来的水泡子里洗澡,从高高的沙坨子滑下,用细沙将自己埋起来。牵上自家的小狗,带上铁锹,挖跳兔。中午从不睡觉,被爸妈叫回去装睡一会儿,再偷跑出去。不怕被晒的如煤球一样的黑。  秋天上棒子地掰玉米、挖土豆、在山上烧了半生不熟的吃得很香。摘沙枣从树上掉下来摔哭好几回,偷吃奶皮子挨妈妈揍,脸上挂着泪珠仍然不忘再来一块。冬天围着火盆,让爷爷用炭火一会儿烤块牛肉干,一会儿烤块奶豆腐。拖着鼻涕不戴帽子在外边疯跑,手脚都有冻疮。盼过年,家家炒炒米、杀猪杀羊、奶食随便吃。一正月不会挨爸爸揍。  那时候,总觉的天比现在的蓝、湛蓝湛蓝的。草比现在的绿,碧绿碧绿的。水比现在清,在草甸子上的水捧起来就喝。甘甜甘甜的。小伙伴们的笑声是快乐的,发自心底而。  这一切,都因为上学而戛然而止。从此,家乡的路也出现在我的脚下,随着我的脚步延伸,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求学的路是痛苦的,儿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非得走上这条路。  10岁,离家10公里,背上午饭。每天往返苏木唯一的小学。迎着朝阳,踏着晚霞,这样浪漫的想法,如果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走,你绝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那时我记忆中每天的生活主要就是要走路、走路、还是走路。早上起床时看不到太阳,晚上回家时也是看不到太阳。  更崩溃的是每天奔走并没有一条实际意义的路,通向苏木的路只是一条被牧民们牛车往来的车辙碾压出来所谓的路,雨天泥泞,晴天砂砾。而我为了不迟到,总要抄近路。  起初,父母看我太小会用马送上几次,可家里的活太多,忙不过来。最后还是自己奔走在上学的路上。哭过、也闹过。可父母的态度坚决,必须上学。当时确实不理解,还恨过他们,恨这每天走的不是路的路。可现在真的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不上学就没有出路,走不出沙窝子就一辈子受穷。  初中寄宿,终于结束了奔走的日子。可回家的路却让我亲近起来,每到周末,最后一节课总是不注意听讲。因为心早已经飞到了回家的路上。脑海里计算着如何能搭上顺风车或者是和谁搭个伴,在草甸子那玩上一会儿还不耽误行程。那时家乡的路大多已是砂石路了,尽管仍然是尘土飞扬,可是已经有实际意义的乡道,每年都有人建设和维护。  牛羊贩子多了起来,各色的车辆也多了起来,人们的日子也好起来了,有的人家盖起了瓦房。大人们常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家乡的那条路啊,终于让我爱上了你。 后来,我考学去了城市上学,工作。见过了各式各样的路,它们都是那么的宽广、漂亮。可是让我魂牵梦萦的依然是家乡的那条路。每次我回家看望父母,走在日新月异的家乡的路上,心情无比的舒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村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家家盖新房、买汽车。人人有手机,会上网。我的母校已经早已告别了低矮平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三层楼房,各种电教设备一应俱全,冬天也是温暖如春。  而家乡的那条路更是已经成为了宽展黑亮的柏油路,与乡道、县道、国道相连,成为了大道通衢,更让人欣慰的一条火车道从我老家的门前通过,这谁能想到呢!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见证了家乡的喜人变化。在中央民族政策的扶持下,即使在最偏远的民族地区也能共享党的阳光雨露,即便是最普通的牧民也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家乡的那条路啊!是维系我与生养之地血脉相牵的纽带,让我梦回故乡,不忘初心。家乡的那条路啊!是祖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搭建的小康之路,让民族兄弟守望相助,共建家园。家乡的那条路啊!必将承载着家乡父老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在党的十九大的精神鼓舞下,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通向更加幸福安康的未来。
内蒙古发现四千年前的中心性祭祀遗址   本报赤峰专讯距今4000多年的中心性祭祀遗址———城子山遗址,昨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博物馆的专家联合确定,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祭祀遗址。   城子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与玛尼罕乡交界处,遗址位于山顶部,主体范围的15万平方米,有石砌的围墙,分中心及东、南、西、北5个区,整个遗址呈不规则形。在围墙内有200多个圆形石砌祭坛,最大的直径13米,最小的直径约4米。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国祥介绍,城子山遗址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在国内目前发现的祭祀遗址中,它的规模最大,祭坛数量最多。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城子山遗址西南侧首次发现了一座巨型猪首石像,猪首高约5米,宽约3米,猪目圆睁,额头隆起,有明显的人工雕刻痕迹。据专家推断,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猪的图腾形象。   在遗址围墙外东北方向的悬崖上,专家们还发现了数块巨大的人工磨光石块,这在国内考古发现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城子山遗址中,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带有圆窝的石器,这一现象在夏家店文化遗址中非常罕见,专家们正在努力解开圆窝石器之谜。   据刘国祥先生和敖汉旗博物馆邵国田馆长介绍,城子山中心祭祀遗址的发现,是继牛河梁红山文化中心祭祀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是4000年前辽西地区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实证,对了解国家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巨型猪首石雕的发现,对研究宗教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索永布图案的含义 索永布图案的含义您知道吗? 索永布(Soyombo),一译苏扬博,是蒙古民族一个古老的图案。由火、日、月、武器、城墙、双鱼等组成。 索永布图案最上方是火,蒙古人信奉火神,视火为吉祥和兴旺的种子。索永布图案上3个火舌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丰盈的意志都不可熄灭。火团下面是太阳和月亮,是蒙古人民传统的象征物——长生天,太阳和月亮(也有一说代表父亲和母亲)。火与日、月三者结合,显示民族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上下两个三角形代表武器(矛或箭),矛(箭)头向下的三角形表示以武力捍卫家园的决心,对敌人绝不宽容。上下两块长方形则是坚持正义和忠实的体现。图案正中的阴阳鱼图案象征和谐(另一种说法:代表鱼,象征警惕,因为鱼不眨眼睛,个人比较支持这个观点),而分列左右的两块长方形在古书中代表城墙,表示蒙古人团结一心,比墙还坚实。黄色的索永布图案寓意深刻,一直是蒙古人民民族自由、独立的象征。 索永布的起源 1686年,喀尔喀第一代哲布尊丹巴活佛(1635—1723年),根据梵文和藏文字母,创制了“索永布”蒙古文。“索永布”,意为“自然出现”,表明利用这种文字自然而便捷地记录佛经语言的意图。这套字母十分漂亮,寓意深刻,但是过于繁琐(有50个字母),因此在喀尔喀蒙古地区只有宗教节日场合才使用。在索永布字母中,有一个符号不发音,而是作为蒙古民族的象征,被称为“索永布符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图案。
与高人相会 1.常与高人相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 高人看事情的高度,永远在普通人之上,因为站的高度不一样,普通人看到的是一个“点”,而高人看到的是整个“面”。 在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抬人,抬出伟人;僧抬僧,抬出高僧。 跟着苍蝇进厕所,跟着蜂蜜找花朵;与高人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要常与高人相会,懂得向高人学习,正如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所说:“见高人不能擦肩而过,要学会登门求教。”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高人呢? 首先,“百步以内,必有高人”,真正的高人不会让你觉得有多高,更加不会故弄玄虚,刻意弄得很与众不同。 他顶多是你做的很多事情他不做,你说的很多话他不说,因为他不是比你多了些什么,而只是比你少了些什么,所以你根本察觉不到。 其次,高人有多高呢? 取决于你能看多高,而且真正的高人通常只比你高一点,但是却永远比你高一点。 如子贡本就是绝顶聪明之人,初见孔子,便扬言学三个月便可以超过; 三个月后,感觉还不行,又说三年可以超过; 三年之后,子贡感叹道:“我终身都不可能超过老师了!”
传统风水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福地 传统风水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是说,福地不是对什么人都是福地,有福之人居住在福地,那确实是福地。 而没福之人,居住福地反而不好,不但得不到福,而且会变成“煞”,是有害的。 “福人居福地”,是说,对于有福之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就会成为福地,而不管这个地方对于别人是不是福地。 风水和人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地方的风水好不好,要看对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好。 人的第一风水:心 1. 养好一颗善良的心。 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古人也讲: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是神赐予人的礼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行善,不用求福报,善良本身就是福报,懂得善良的人,他们的生活温暖而快乐。 作恶,也不用惩罚,因为恶人的心永远是冰冷的,没有尝过温暖滋味本身就是悲哀。 一个人可以没有不富贵,可以不知名,但若失去了善良,人生就失去了根本。 播种一份善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2. 养好一颗宽容的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所有的宽容都是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也就懂了别人的难处。 心里也就柔软下来,开始饶恕别人的过错,原谅别人的过失。 宽容也有自己的底线,一味宽容,是一种软弱。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3. 养好一颗谦卑的心。 谦卑是一种眼界,懂得谦卑的人一定见过更大的世面,他们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深,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一点的成就就狂悖。 谦卑是一种力量,谦卑的心就像一株野草,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默默积蓄自己的力量。 谦卑是一种包容,山不辞石而成其高,海不辞水成其浩大。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一个是懒,一个是傲。 谦虚一点,总没有坏处。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