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马洛Ω 大亚瑟王
勿以浮云遮望眼。
关注数: 235 粉丝数: 997 发帖数: 50,701 关注贴吧数: 51
“唯识无境”之谬 《成唯识论》: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何随身能造诸业。闲来无事,厘厘“唯识无境”这个谬说问题。好奇:唯识无境,是否就是“万法唯心,离心无法”的一个逻辑假设。却不知被哪个所谓的妖儿菩萨给整成“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玄奘这夯货却拣此谬说,胡弄一部《成唯识论》坑害学人。早前撰文关于三套语境问题的开导,正好戮谬续真。 语言立论不能离开逻辑假设,如果立论的基础逻辑就是错谬,其论必然是错上加错。 唯识论把识的逻辑锚点建在“阿赖耶识”,论说:一切识变,皆依阿赖耶识。 问题来了:阿赖耶识怎么来的?阿赖耶识自己不也是识么?怎么成了“识”的基础(母体?第一因?)? 以阿耶赖识作为辩识的基础,不正是掉入鸡和蛋的循环论证? 是个正常人都知道,也明白,这世界、世间、山河大地、你我他,如何实无? 不明白大乘佛法“万法唯心,离心无法”的逻辑基础,妄想学法? 若不明白一切法,皆“于心取相”,“知、见立(知)”,又如何契入大乘法学习之门? 所以,凡夫学法,契证无上道,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即外境与法相的转换:明心。 别楞不楞嘀就来一个“外境实无”…. 神经病! 既在谈“实无”,又胡扯什么“随身…”,“身”是有是无?唯识论的一系列逻辑混乱,为害丛林日久,是该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