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b🌴 gwb20091128
关注数: 469 粉丝数: 649 发帖数: 33,938 关注贴吧数: 84
看看这则新闻:有种族歧视偏见的保守主义者智商低。。 有种族歧视偏见的保守主义者智商低有种族主义就是犯二?保守党人就是没有自由党人聪明么?位于渥太华的布鲁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对以上二问给出了一个大胆的回答:是的。这份发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显示,幼年时期的智商测试得分是低的人成年之后更加可能发展出带有带有偏见的思想,以及政治上思想更加趋向于保守主义。via huffingtonpost 智商是一个通过标准测试得出的一个数值,但就这一测试得出的结果是否就反映出人的智商,一直是所有心理学家争论的焦点。 Gordon Hodson 博士是布鲁克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这次研究的首席作者。他说,这一结果提供的证据说明了:低智商的人更容易发展出保守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特征就是反对改变,从而最终导致对任何事物的偏见的这一恶性循环。 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这样的意识形态带有的特征,“构造和秩序”,能够让人更加容易地去领会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但相反地,“通过领会这样的特征阁下如果理解错误,就会发展成偏见啦”,Hodson博士如是说。 Brian Nosek 博士是弗吉尼亚州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也同意以上的看法。 “现实总是复杂而混乱的”,他在一封电邮中这样告诉赫芬顿邮报,“有些意识形态一般会剔除所有混乱的部分,然后采取一种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因此,认知能力不是特别强的**自然是会容易陷入到那些简单化的意识形态里啦。” Nosek 博士还说这种人主要会被那些自由的“简单化意识形态”以及保守主义的思想所吸引。 这份研究在很快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风潮,其中某些直言不率的自由党人士声称,它证实了其对保守党人一直都有的臆测,而保守党人士则认为这份研究原有的意思被曲解了。
【转帖,书吏】诚招PS图片美工,愿有志者参与。 分类:美工师任务内容: 负责MOD派系logo、派系旗帜、操作界面UI图标、将领头像、过场图片与菜单背景图片等各项美工设计制作。要求:对七世纪这一MOD主题有足够热情者,最好没同时参与任何其他MOD制作,有基本的PS使用知识,懂手绘者更佳。附注: 组里已经来来回回换了大概四个美工了,基本都是毛遂自荐而来,他们能够主动请缨我由衷高兴和欢迎,但是很遗憾他们都没能坚持下去,基本上都完成一两幅图片后就因为自身或客观的原因退出不再出现了。所以我想说,MOD的制作绝非两三日之功,不可能靠几分钟热度来完成,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劳力和时间绝非等闲人所愿意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这是对的,但我不希望加入后又动辄以此为理由先拖延再悄然匿了。如果你真的无法把这份热情延续下去,我们可以体谅,但千万别一直失踪下去把我们的期待视若无物。 这次开公开招募贴,我衷心希望能觅得志同道合之人,同筑七世纪之大业。但我必须强调只是抱着试试、玩玩、随时就撤、只为了拿第一手情报和内测、学习技术再离开做自己的或者其他的mod诸如此类动机和念头的人,我们还是尽量敬而远之。 有意者,请到黄龙的中二的唐风专区回帖。。。。。。。。。。
有关于宋朝佃农的地位的疑问,求解答。。。。。。。。。。。。。。 rt。。。 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请问是否属实。。。 宋朝的佃农的地位是低贱的。法律上甚至明文规定:“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 地主杀害佃农,可以不必偿命,所以有的“富人敢于专杀”,甚至视佃农的性命如草芥。 宋朝乡村,没有地的佃农,一般须编入“乡村客户”的户籍。他们租种地主的田地,而向地主缴纳实物地租。有些地主还出租耕牛和农具,甚至掠取高达八成的地租。 某些贪得无厌的地主还经常使用各种手段,例如用大斗、大斛巧取豪夺,变相加租。高利贷也是地主掠夺农民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当时象买卖奴隶那样,地主可以将佃客“计其口数立契,或典或卖”。有的地主,变换手法,将荒远的小块土地连同佃客,立两张契约,在公开的假契上说这些佃客是“随田佃客”,在私下的真契上就直接说是“佃户典卖”。 有些地主有权把佃客跟土地、耕牛、农具、船屋等生产资料一起当做礼物来送人。 地主可以利用“契券”,剥夺佃客自由移动的权利。如果佃客随意起移,官府认为“无故逃窜”,地主依据契券便可以“经所属自陈收捕,所在州县不得容隐”。 孝宗时,凡是外乡迁来的佃客,如果私自搬走回乡,地主可向所属州县诉理,官府追捕,判罪以后,仍发落交还。 地主可以强迫役使佃客家属,强迫典卖田地和欠债的人作佃客,以至干预佃客妻女的婚嫁。这种对佃客的人身束缚,当是夔州路普遍存在的现实。 北宋时期,地主打死佃客,还没有特殊的法律规定。到哲宗元佑时,才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到邻州。 一一三一年(高宗绍兴元年),南宋官府规定再减罪一等,改为发配本州。这实际上是把佃客的法律地位连续下降了。 如果属实的话,佃农的地位相对于之前的王朝是否下降了。而这样低贱的地位在后来的朝代是否有所改观。 或者宋朝期间,是否有提高佃农地位的措施出台。
来来,某些人看看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通常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今天,法律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1]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2]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学者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包括从法制史和哲学,或从如经济学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面来探讨。法律的研究来自于对何为平等、公正和正义等问题的讯问,这并不都总是简单的。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于1894年说:“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时禁止富人和穷人睡在桥下、在街上乞讨和偷一块面包。”[3] 在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复制粘贴,普世价值,只是希望有些人在黑普世价值前,了解下。。。 普世价值观是一种世界观。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在一 普世价值起。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普世价值观认为,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类的根本属性,尊重人性的自然规律,然后采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建立起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相处的办法。普世价值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简言之,普世价值就是人类创造的、千百年来经过沉淀扬弃而升华的、全世界普遍适用的、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最好的价值。普世价值大体指人权天赋,生来自由,民主权力一类的东西。它们的本质、意义和重要性应该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普世价值,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在一起。 基本内容 人道  四海一家,每个人都跟我一样是人类兄弟。因为如此,所以无法坐视拥有同样血肉的人类兄弟同胞活在痛苦、不幸、不公义之下。 人本  以人为目的,而不以人为手段。   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平等与自由,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之自然权利,而非国家、元首、君王或宗教领袖所恩赐才拥有。只要是人,不分种族、肤色、贫富、性别、宗教、国家、民族,大家都享有同样身为人的尊严。 尊重  每个人都有跟我一样的尊严;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自由时,须以不侵犯他人为其界限。 法治  人民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此为民主的基本定义,而政府只不过是人民之仆;执政者乃受人民所暂时委托而赋予暂时权力,并非国家真正的主人。正因如此,执政者必须依大家所公认之法律为标准来治理国家,而不能依个人好恶随意变更标准,而令国家的主人——人民感到无所适从。 多元  每个人、每个族群、每种观点、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也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没有谁比谁更正确或高一等。即使目前某一方居于主流,也应尊重与包容其他不同的存在与声音。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应该捍卫对方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
(转帖)忠义的猿猴——唐末孙供奉 此文是转帖。 今日写《大中十三年》述评,查询唐昭宗李晔的资料,发现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小典故。 唐昭宗是唐朝的亡国之君,被黄巢手下大将,后降唐的朱温所弑杀。他虽然年轻,却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才华的君王,深知当时的形势和症结,并发誓努力复兴王朝。无奈时运不济,回天无力,等到后期不得不成为军阀权贵的傀儡,任人摆布。 唐昭宗有一个爱好:耍猴。也许他是太孤独、寂寞了,心中有事也只能对那只猴子说说。这只猴被训练得机敏过人,而且能戴帽穿靴,和百官一起随班起居。唐昭宗十分喜爱这只猴子,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尤其是在被藩镇逼得不得不逃离皇宫之后。 在逃亡途中,这只猴子给唐昭宗排遣了孤独,带来了不少快乐,于是,他一时兴起,便给猴子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按照唐朝的官服制度,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穿绯色,也就是说,这只猴子的品级,至少五品。当时,很多五品以下官员很不服气,连落第的晚唐才子罗隐心中都十分不平,他为此写诗道: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唐昭宗听说后淡然一笑,调侃道:朕以为孙供奉必为忠臣,而卿等却未必。这句话据说让群臣很伤心,更让罗隐之类的才子感到愤懑不服。 后来,朱温弑杀唐昭宗,自立为帝。先前昭宗朝的旧臣转而跪拜朱温脚下。待到孙供奉被带上殿,朱温觉得十分好玩,当场表示继续让这猴子穿戴绯红官袍,不料孙供奉相当不领情,竟然当场扯掉官服冠帽,奋不顾身地扑向朱温。朱温气得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孙供奉处死。 此事记录在明朝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上,曰:“唐有舞马,禄山使舞,不就而戮之。昭宗时又有猿,赐以绯衣,谓之猴部头。朱温既篡,引坐侧,猿忽掷号裂衣,温叱杀之。” 据说在现场,有位大臣突然想起了唐昭宗说过的那句话,不禁面有愧色,却终不敢造次。可见孙供奉虽然是一畜生,但比人类更重感情,更有气节。它是唐昭宗朝“五品”以上“官员”中唯一因为当面反抗后梁皇帝朱温丢掉了性命的生物。 这件事其实并不稀奇。当年,唐昭宗把人性、兽性都看透了,人们常说“禽兽不如”,他认为,禽兽不如的,恰恰是人类。所以,如果禽兽间相互耻笑,可以叫做“人类不如”,也就是说,你连人类都不如,还好意思做什么禽兽。 这只舍身取义的猴叫做孙供奉。其实换做另外一只猴张供奉、李供奉,情形大抵会差不多。这是猴子的本能,是猴类报答主人,对侵害主人的人表示极端愤慨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是猴,都会做到这一点,很少存在差异化。按照生物学的道理,这是因为猴不具备高级动物的复杂思维,所以,它的行为都比较低级、固化、简单,而不会有所突破。而人类则不然,他们常常能运用高度复杂、智慧的大脑,做出令低级动物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向主人的敌人奴颜婢膝、低头下跪,或者不惜出卖同类,卖友求荣,把情感、忠诚看得一钱不值。 猴子就是这样,狗也是这样,它们永远是这样思维简单——人类这样评价道,他们都是畜生,没有脑子。 还有人开玩笑说孙供奉是孙悟空的后代,我认为这是侮辱了孙供奉。因为孙悟空曾是“弼马温”,官职小到没品;后来强要个“齐天大圣”,也不知是什么玩意儿。另一方面,自从被如来五指山收拾后,他便变得越来越向某势力驯服了,变得顾大局、识大体,杀个妖怪还要先了解一下背景。
(转帖)忠义的猿猴——唐末孙供奉 此文是转帖。 今日写《大中十三年》述评,查询唐昭宗李晔的资料,发现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小典故。 唐昭宗是唐朝的亡国之君,被黄巢手下大将,后降唐的朱温所弑杀。他虽然年轻,却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才华的君王,深知当时的形势和症结,并发誓努力复兴王朝。无奈时运不济,回天无力,等到后期不得不成为军阀权贵的傀儡,任人摆布。 唐昭宗有一个爱好:耍猴。也许他是太孤独、寂寞了,心中有事也只能对那只猴子说说。这只猴被训练得机敏过人,而且能戴帽穿靴,和百官一起随班起居。唐昭宗十分喜爱这只猴子,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尤其是在被藩镇逼得不得不逃离皇宫之后。 在逃亡途中,这只猴子给唐昭宗排遣了孤独,带来了不少快乐,于是,他一时兴起,便给猴子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按照唐朝的官服制度,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穿绯色,也就是说,这只猴子的品级,至少五品。当时,很多五品以下官员很不服气,连落第的晚唐才子罗隐心中都十分不平,他为此写诗道: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唐昭宗听说后淡然一笑,调侃道:朕以为孙供奉必为忠臣,而卿等却未必。这句话据说让群臣很伤心,更让罗隐之类的才子感到愤懑不服。 后来,朱温弑杀唐昭宗,自立为帝。先前昭宗朝的旧臣转而跪拜朱温脚下。待到孙供奉被带上殿,朱温觉得十分好玩,当场表示继续让这猴子穿戴绯红官袍,不料孙供奉相当不领情,竟然当场扯掉官服冠帽,奋不顾身地扑向朱温。朱温气得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孙供奉处死。 此事记录在明朝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上,曰:“唐有舞马,禄山使舞,不就而戮之。昭宗时又有猿,赐以绯衣,谓之猴部头。朱温既篡,引坐侧,猿忽掷号裂衣,温叱杀之。” 据说在现场,有位大臣突然想起了唐昭宗说过的那句话,不禁面有愧色,却终不敢造次。可见孙供奉虽然是一畜生,但比人类更重感情,更有气节。它是唐昭宗朝“五品”以上“官员”中唯一因为当面反抗后梁皇帝朱温丢掉了性命的生物。 这件事其实并不稀奇。当年,唐昭宗把人性、兽性都看透了,人们常说“禽兽不如”,他认为,禽兽不如的,恰恰是人类。所以,如果禽兽间相互耻笑,可以叫做“人类不如”,也就是说,你连人类都不如,还好意思做什么禽兽。 这只舍身取义的猴叫做孙供奉。其实换做另外一只猴张供奉、李供奉,情形大抵会差不多。这是猴子的本能,是猴类报答主人,对侵害主人的人表示极端愤慨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是猴,都会做到这一点,很少存在差异化。按照生物学的道理,这是因为猴不具备高级动物的复杂思维,所以,它的行为都比较低级、固化、简单,而不会有所突破。而人类则不然,他们常常能运用高度复杂、智慧的大脑,做出令低级动物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向主人的敌人奴颜婢膝、低头下跪,或者不惜出卖同类,卖友求荣,把情感、忠诚看得一钱不值。 猴子就是这样,狗也是这样,它们永远是这样思维简单——人类这样评价道,他们都是畜生,没有脑子。 还有人开玩笑说孙供奉是孙悟空的后代,我认为这是侮辱了孙供奉。因为孙悟空曾是“弼马温”,官职小到没品;后来强要个“齐天大圣”,也不知是什么玩意儿。另一方面,自从被如来五指山收拾后,他便变得越来越向某势力驯服了,变得顾大局、识大体,杀个妖怪还要先了解一下背景。
(不定期更新)EB战报—阿拉比亚的月神子民—赛伯邑战报。。。。。 rt。。。。。。。。。。。。 先来段,阿拉伯通史的科普。 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第五章. 赛伯伊和南阿拉比亚 赛伯伊人是首先开化的阿拉比亚人。晚期的楔形文的文献中有关于他们的描写。希腊文献中提及他们的,当以提奥夫拉斯塔(公元前288年卒)所著的《历史新技》①为最古。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隅,是赛伯伊人早期的故乡。 阿拉伯半岛西南隅,得天独厚;每年有适量的雨水,土地肥沃,距海很近,扼印度交通的咽喉:这些都是与这个地方的发展有关的决定因素。这里出产乳香、没药等香料,有可供人民调味用的,有可供朝廷大典和教堂仪式中焚香之用的;制焚香的材料,最为重要,那是古代商业上最有价值的货物。那里有很希罕的和很珍贵的产品,如从波斯湾来的珍珠,从印度来的香料、布匹和刀剑,从中国来的丝绸,从埃塞俄比亚来的奴隶、猿猴、象牙、黄金、驼鸟毛,都是从这里转运到西方的市场上去的。《红海周航记》②一书的著者给我们遗留下一张鸟瞰图(公元50—60年),由此可以窥见莫扎(即现在的穆哈)市场的概况: 输入此地的货物,包括紫色布,粗的和细的都有;阿拉比亚式的、有两只袖子的衣服,有朴素的,有平常的,有绣花的,有织金的;番红花、骆驼草、薄棉布、斗篷、毯子(不多),有些是朴素的,有些是仿本地式样制造的;各色的腰带,芬芳的香油(分量是适中的),酒和小麦(不多)。 赛伯伊人是南海的腓尼基人。他们了解南海的路线、暗礁和港口,熟悉南海的难以捉摸的季风,因此,在公元前1250年间,他们能独占南海的贸易。亚历山大的海军大将尼查斯说,绕阿拉比亚航行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阿拉比亚人却已成为现实了。据希腊—罗马的领港人看来,“乳香国”是“关山险阻的①”。《红海周航记》说:“沿着整个的阿拉比亚海岸航行,是很危险的,因为那里没有海港,锚地又坏,而且有许多暗礁和岩石,故闭塞难入,每条航路,都是可怕的。②” 红海里的主要航线,是从曼德海峡航行到埃及中部海岸的瓦迪哈麻麻特。在红海里航行,特别是在红海北部航行,有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故赛伯伊人发展了也门与叙利亚间陆路的交通,即沿半岛西岸向北行,经过麦加和皮特拉,在陆路的北端,分为三条支路:一条到埃及,一条到叙利亚,一条到美索不达米亚。到叙利亚去的支路,可以直达地中海的港口加宰(加沙)。哈达拉毛所产的乳香,特别丰富,贩运乳香的队商,从哈达拉毛到赛伯伊的首都马里卜,然后沿着主要的商路北上。有几个赛伯伊的殖民地,是建立在这条南北交通的要道上的。亚述和希伯来的文献中所描写的赛伯伊人,就是从这些殖民地来的。《创世记》(37:25)里给我们保存了一个历史的速写镜头:“有一伙米甸的以实玛利人③,从基利来,用骆驼驮着香料、乳香、没药,要带往下埃及去。” 南方的阿拉比亚人所获得的成就,是商业上的。他们所建立的王国,并非军事的国家。欲知他们的历史梗概者,可以参看上面所述古代的闪族典籍和希腊—罗马的文献,也可以参阅保存在早期伊斯兰教徒文献里的那些半传奇的故事——特别是在瓦海卜·伊本·穆奈比(约公元728年卒于萨那)、哈木丹尼(公元945年卒)①、希木叶里(公元1177年卒)等人的著作里,而阿莱维和格勒泽尔在当地发现的铭文,却是最可靠的参考资料。但这些本地的南方阿拉伯文献,都是金石文字。用来记载商业事务、历史故事或严格的文学作品的一切易损的物质,都消灭了。已被发现的最早的铭文,大半是右行左行交互书写的,所记年代,在公元前八、九世纪。赛伯伊人的记载,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1)还愿的,把还愿辞刻在青铜版上,安置在寺庙里,供献给易勒木盖(即艾勒麦盖)、阿斯台尔和舍木斯; (2)建筑上的,在寺庙和其他公共的大建筑物的石壁上刊刻文字,以纪念建筑人或捐款人; (3)历史的,报告战争的经过或宣布战争的胜利;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