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过月光 漫过月光
关注数: 1 粉丝数: 18 发帖数: 7,574 关注贴吧数: 5
练习~~~~ 对于诗歌,我已经处于一种游离不定的状态。目前我所能感觉到的,是诗歌斑斑点点,面目依稀的样子。 经历一些悲恸之后,方知人生其实简单。 有的,没的,都会在逝去之时委风而散,这似乎已成为人世中恒久不变的定律,多年以后被人提及也只能道声“遗憾”。 而在时间脆弱的足音里,我所感触的诗歌就是生活,我们平易却又无常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却并不等于诗歌,所以,能拥有和保持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就足够。如果一定要将诗歌写得迷玄,我绝不会去做。当然,在诗歌可以选择读者的同时,读者同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 当有人说,世上最难容忍的垃圾就是文字垃圾!我不以为然,有什么比表达自我更重要。诗歌,不管你用什么手法写都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区别在于方式的直接与间接。 生活,需要用文字描述的时候就无需逃避!多种方式里任其选一! -------------------------------------------------------------------- 练习~~~~~~ (1) 我原谅一切,在冬天告别之前, 学会原谅一切。 比如,似而非是的爱情, 右邻左舍的私心。 我原谅, 寒冷的夜里突然下雨。 (2) 我决心去冷风里逗留一阵, 以便于怀念过去的时光。 我知道身后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在这样的一个傍晚, 我走在风里, 就像走在过去的时光里。 (3) 天黑下来,我默许的愿犹在路上。 白天里,我一直沉住气, 让指甲和头发都停止生长。 其实,每一天都一样。 “生活的窗前,不是统一温暖的平面。” “生活的表面,是性情的巨体验。” (4) 当然有时候,我可以模仿。 将最脆弱的部分放在最底下,外表坚强, 只要能让你见到。 我还要模仿大地的样子, 对着天空和云朵发笑。 或者干脆像云朵一样, 没有恒定的方向。
续《心情碎语》 23. 时间飞快,七月阳光的手掌提醒着记忆。 24 四月里,我趟过疯狂的潮水,又从潮水中折回。 如今我站在岸边,正向一次次告别中的情景再次告别。 而此后的长夜,我会细数星辰,静听风吹叶子的声音; 默默无语,微笑,让晶莹的露水打在我的心上,一再重复! 25. 我在没有雨的黄昏里徘徊过,有一些脚印留在了小路上; 如同暮色里一些细碎的影子,有一些已刻在我的心上。 我经过那些坐北朝南的房子,像极坐北朝南的爱情; 他们的姿势隐在落下的夕阳里,谁也不能用寻常的手将他抹去。 26. 风吹过去了,草们循声而起,云却无路可走。 风又吹过去了,我像一只透明的虫子,从光亮处探出头。 我从风中捕到了一些凉意,并用尽余力将手再伸进风里。 仲夏却卷缩成利刃的形状,继而想毁灭我们的一些事情。 27. 我在阳台上看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一阵雨突然到来, 原来他们也和我一样,闷得发慌,无事可干。 只是我的呼吸纯粹,心地透明。 雨很快地就溅到我的脸上,手上。 我把书攥在手里,什么也不说。 28. 我爱你,这些看不见心里的水珠儿。 今天的风景中,行人如潮,却无人过问你的去向。 而我从你的声音里读出了百年沧桑。 29. 我没有理所当然的借口,也没有将一切预计的格外周祥。 徒对四壁,我与自己保留着一段无法陈述的距离。 30. 穿越流动的时间,谁在纤巧地独舞。 尘世间温柔的目光,他们学会了安静自守。 当我将内心比喻成一片树叶,却发现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 2006-7-16
荒诞主义诗歌的几个窥视窗口 □飞沙荒诞主义诗歌写作,作为一种观念提出,从而进行有意识的实验,时间还不到一年。一些感兴趣的人遇到我,最经常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荒诞诗歌?我回答说"荒诞诗歌就是表现存在之荒诞的诗歌",他们认为这等于没有说。真的,这等于没有说。那么,是不是可以从技术的角度,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找到方便的窗口,窥见荒诞主义诗歌面貌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能这样,那无疑会使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说起来轻松多了。我对照阅读了几位诗人的实验作品,加上自己的写作体会,多少有所发现,认为这样的窗口是存在的,它们是:失控、反常、偏离、幻镜、发呆等,这些窗口可以是作者的关注方向,可以是文本的风格特点,也可以是修辞上的独特喜好,并不专属某个范畴的。让我姑妄言之。窗口之一:失控不用多说就能明白,这是一个失控的时代,对存在自身失控状态的呈现,必然的成为荒诞主义诗写的重要任务。尽管对文本有一定的定向和定位,诗人对一个诗歌材料的选择未必是理智和有意的,他的本能反映却必定是敏锐和尖锐的。在这一方面,祁国的荒诞实验最具代表性。从他的诗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无计划进行事先调控,又无能力进行事后纠正的失控之场,这种状态离世界的本质最近。他不是告诉,而是用一系列镜头展示,人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无意义和无目的可言。他在《室内》中这样写道:他站到镜子面前镜子中的人他不认识他感到自己是一块肉挂在空中自来水龙头上的滴水声从他身上滴下来他渐渐被风干成了墙上的一张相片这时有钥匙开门一个和他一样的人走了进来人已经异化为一块肉和一张相片,他不认识镜中的自己,他只看到从门外进来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那么"他自己"又是谁呢?不知道。在《逻辑》中我们看到的是失去了个性特征后人类的产品化与共时性结局:我同时坐在十辆车子上其中一辆车子上的我突然怀孕了另九辆车子上的我瞬间生下了一个共同的儿子电子信息业的飞速发展无疑在使失控加剧,人越来越成为"被控"物,所以,《我总是不停地打手机》∶"我总是不停地打手机/想知道你是不是还活着/从南京打到北京/告诉北京我在南京/从门里打到门外/说一声客人我就不远送了/有时打给天空/问一问今晚有没有飞机从我上空飞过......"这种"被控"将会达到何等程度,谁也没法料定,而由此越走越黑的人的孤独感正把人往绝望的悬崖上逼,于是《一个人的时候》"......那就带上手套洗手/打开电筒/用电筒照自己/看电视/只看电视机的后壳/躲在衣柜里/想吓一吓自己",或者"没事干/就看看镜子中的脸/看着看着看到了我儿子的脸/看着看着看到了我儿子他女朋友的脸/......(《镜子中的脸》)有时则让一条"名字和我一样/也叫祁国"的狗"牵着我/在床上散步"(《记深夜房间里一条狗》)或者陷入深深的自恋不能自拔,"在被窝里/闻着自已的屁/觉得比桂花还香/起床时/捡起枕头上的一根落发/装进了钱包"(《我的早上》)祁国对失控的呈现最有力的作品无疑是他的长诗《晚上》,这首诗以奇崛的想象和广阔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时代人类及其文明的病态面孔(诗的末尾干脆就是疾病与药品的大陈列),令人绝望的语言暴力不禁使人自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啊,这可怎么好?乐观的人自然有乐观的说辞,可是只要想想人类制造的核武器已经足够把地球毁灭多少次,就会明白这种乐观有多么脆弱。其他进行荒诞主义诗歌实验的诗人的作品,对失控也有各自独到的呈现,如女诗人唐果的《和"我"恋爱》,就写出了趋于分裂状态的自我的:"'我',要了我吧/我属于你/你受之无愧呀/我吃青菜,'我'吃萝卜/我唱歌,'我'击节/我害怕了,'我'一夜未曾合眼......"这种不约而同,无疑是有相同的荒诞主义诗写对世界认知的共性背景的。窗口之二:反常广义而言,失控的必然是反常的,我这里进行单列论述,是因为它在文本中表现得具有相当独立的生命形态。在唯美主义至今还在有力的麻醉诗歌的情况下,反常化写作特别具有破坏性意义,而这种意义是积极的。宋氏远村的荒诞主义诗歌实验,于反常之道独有心得。这种反常一方面固然是世界观,另一方面则可以看成诗人的美学风格。在《走过疯人院》中,诗人写道:
:)最近的几个练笔,请江南兄多多批点! ◎这一夜 趁夜色初开  鲜奶的颜色被我压缩进胃里 乳白色的光乱串 将倦意惊落 在熄灭的花朵之上 黑夜布下重重险境 葬身沼泽的寒冷 最后的心跳自耳朵蹦出 夜雾爬上它告别的声音  除了没有阳光的葬礼 一身雪白的雪上加霜 已如期抵达它的天堂  这时 月光再次将冰洁交到我的手里 惊喜之中 我差点抛弃自己的手指 在风往北吹的路上 一盏盏灯亮着 桔黄色的温和暖 将眼睛的力量揉碎 倦意再次重聚 这一夜的光景 到底是多长呢 2006-1-21 ◎静待时光 一直坐着 风无隙不入 水在瞳孔里演绎蒸发的过程 寒色渐褪 我数了一次咖啡的份量 以杯为单位 墙上很静 一条分岔的手纹  呛死在珠江的咸潮里 一曲新流行的歌 被笑声堵塞在耳朵之外 下班时间到了 我起身收拾桌面 门外飘来面包屑的香味 2006-1-24  ◎岁末断想 我手捧着咖啡 今年的最后一杯  告别的理由 汹涌而上  把小小的快乐逼向肩膀 我因找不到罗兰和丁香的紫 一些字符 被我遗失在旧日的窗台 海浪的声音  涂抹我踏歌的惟一方向 我宛如修竹  临风而舞 随意的身姿  贴满墙的四壁 眼睛装满  酒和烟雾 要到来的  我为你举杯祝福 用笑意潮湿今夜的一片喧哗吧 今夜 烟花为谁 灿烂 又为谁 快乐 在时间的影子里穿行 最终离去 雨  落满在昨夜的叶子和地上 我半夜里听到她微微的声息 是眼泪 2006-1-28 ◎诗,我写你 诗 我写你 写你的黑夜 你的种籽 写你的季节 让我与你相遇 那时会有一场雨或者一场雾到访 伏在睫毛上的 是月光淌成的河流 诗 我写你 写一个春天给你 让花开花落挤满门楣 石头绿了眼 云朵散了发 台阶上的足音带来爱人的手 诗 写你 换一种姿势不多 原来的指法单调 我回到我的屋子里 风声还在 是昨夜写你时留下的 2006-1-29 ◎二月一号 你的祝福如雨 浅浅地一声 就让大地成河 我以手为石 往水的平面投掷波涛 这时雾气缓缓而来 若不是岸边的蔓草走进诗篇 我又怎拾得起一月的告别 昨日阳光如羽 被我藏进衣袖 午后的天花板下 我只做了一次飞翔的练习 二月的风 就掀开了眼脸 2006-2-1 ◎挥手 站在眼睛的那一头 相撞的刹那 宁静突然碎裂 阳光满地 覆盖住一些零乱的记忆 我用尖锥一样的脚步 踏着我心坎的阶梯 如果我挥手 能拭去 风吹伤了眼睛才流的泪 我愿意将手挥成一种姿势 直到无风无泪 2006-2-3
转载:四种诗歌<鲁力> 一 概论 1. 写诗的人轻视理论,由来已久。但有价值的诗学理论不多,也是事实。诗人轻视理论并非他们没有理论,世俗的理论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积习和依据。他们多半不用再去考虑自己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他们认为写是很自然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管它那么多。关于自己对诗的感觉,基本上都是真理在握。而讲述理论是令人头疼的。倘若理论拘泥于是非标准上,犹如蝉鸠笑鲲鹏——这也只是一种“小知”。所谓言多必失。因此理论的“非正确性”倒成了一种“惑乱人心”之言。理论似乎是欺骗那些不懂诗的人或者想了解诗的入门者。虽然诗人们轻视理论,但他们的确也不是没有标准地在乱写。比如分行、遣词、语感口气、情感思想、语言材料等,懵懂中也都有自己潜在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又因人因时而异,难以统一。标准本身即极富弹性,变化莫测,似乎无“标准”可言。当然,可以说没有永恒的标准,但在一个相对的历史段,标准又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取消了标准,就等于取消了诗。既然有诗这个概念,就有其范围,我们说:范围即标准。标准是约定俗成的,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个活物。既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标准也在变。变的标准还能称其为标准吗?当然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依然能看到它变的轨迹。而这变的轨迹,也已成为了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们把它们框起来看,这个“标准”也就相对固定了。 2. 不求诸于外,借用我们中国的传统,可以将诗歌大致分为四种:曰格调、曰性灵、曰神韵、曰肌理。这四种诗歌便分出了四种标准。历来论者对格调、性灵、神韵、肌理的涵义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辨清这四种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一个诗人“再向上跨一个台阶”所必作的功课。 3. 首先,大家都知道诗歌写作是个很自我的行为,自我是受自身气质、性别、年龄、种族、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形态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由于所受影响不同,对自我的认识,每个人也就有其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潜在的,无意识的。哲学上,自我的境界一般可分为四种。下面我们结合四种诗歌来分别加以述说。 4. 身体的我——以感官生理及心理欲求为内容,包括情感、欲望或曰性情相关的生活等内容。此类可归为性灵诗歌。从齐梁宫体、元、白、刘、花间、公安、随园等,到今天的于坚、韩东、李亚伟、阿坚、伊沙、下半身、垃圾派等等。此类诗歌通常注重当下,强调一种感官体验,带有一种叛逆性格的平民意识或身体意识,形而下,性情至上或意气用事,强调一个“真”字。 5. 认知的我——以知觉理解及推理活动为内容,即以知识、文化、逻辑活动为内容。此类可归为肌理诗歌。从永明体、老杜、韩愈、李商隐、西昆体、江西派、翁方纲、同光体等,到今天的杨炼、多多、欧阳江河、钟鸣、张枣、臧棣、余怒、王敖等等。此种诗歌注重修炼、修辞,强调文化感(比如喜欢用典或隐喻),形而上,语言铺陈、繁复、唯美、奇特。 6. 意趣的我——以生命意趣及生命感为内容。超然物外,采取一种妙赏和游戏的态度。此类可归为神韵诗歌。从东晋山水诗、王、孟、韦、柳、司空图、严羽(主要为理论)、王士祯到现在的杨黎、何小竹、年轻一代的符符、什么什么、衣、九等等。此类诗歌以直觉或抽离的方式,注重一种言外之意。从无到有,刹那永恒。甚或在“语言游戏”中呈现一种生命的意味。 7. 德性的我——以价值自觉或灵魂拯救为内容。此类可归为格调诗歌。从建安七子、陈子昂、李、杜、苏轼、陆游、明前后七子、沈德潜、黄仲则到今天穆旦、北岛、王家新、陈超、西川、海子、陈先发等等大多数主流诗人。此类诗歌以意为主,追求一种“正统”的道德意识、个人抱负、人文关怀或宗教情结,给人一种正气、崇高等浩然之感。 8. 我们可以用中国画家来类比这四种诗歌:格调是范宽、王希孟,求其精神气象;神韵是赵孟頫、倪瓒,求其生命境界;性灵是八大、扬州八怪,求其性情表现;肌理是张萱、周昉或郎世宁,求其唯美雕饰。
长了点,与大家分享~~ 转载:四种诗歌<鲁力> 一 概论 1. 写诗的人轻视理论,由来已久。但有价值的诗学理论不多,也是事实。诗人轻视理论并非他们没有理论,世俗的理论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积习和依据。他们多半不用再去考虑自己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他们认为写是很自然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管它那么多。关于自己对诗的感觉,基本上都是真理在握。而讲述理论是令人头疼的。倘若理论拘泥于是非标准上,犹如蝉鸠笑鲲鹏——这也只是一种“小知”。所谓言多必失。因此理论的“非正确性”倒成了一种“惑乱人心”之言。理论似乎是欺骗那些不懂诗的人或者想了解诗的入门者。虽然诗人们轻视理论,但他们的确也不是没有标准地在乱写。比如分行、遣词、语感口气、情感思想、语言材料等,懵懂中也都有自己潜在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又因人因时而异,难以统一。标准本身即极富弹性,变化莫测,似乎无“标准”可言。当然,可以说没有永恒的标准,但在一个相对的历史段,标准又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取消了标准,就等于取消了诗。既然有诗这个概念,就有其范围,我们说:范围即标准。标准是约定俗成的,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个活物。既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标准也在变。变的标准还能称其为标准吗?当然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依然能看到它变的轨迹。而这变的轨迹,也已成为了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们把它们框起来看,这个“标准”也就相对固定了。 2. 不求诸于外,借用我们中国的传统,可以将诗歌大致分为四种:曰格调、曰性灵、曰神韵、曰肌理。这四种诗歌便分出了四种标准。历来论者对格调、性灵、神韵、肌理的涵义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辨清这四种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一个诗人“再向上跨一个台阶”所必作的功课。 3. 首先,大家都知道诗歌写作是个很自我的行为,自我是受自身气质、性别、年龄、种族、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形态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由于所受影响不同,对自我的认识,每个人也就有其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潜在的,无意识的。哲学上,自我的境界一般可分为四种。下面我们结合四种诗歌来分别加以述说。 4. 身体的我——以感官生理及心理欲求为内容,包括情感、欲望或曰性情相关的生活等内容。此类可归为性灵诗歌。从齐梁宫体、元、白、刘、花间、公安、随园等,到今天的于坚、韩东、李亚伟、阿坚、伊沙、下半身、垃圾派等等。此类诗歌通常注重当下,强调一种感官体验,带有一种叛逆性格的平民意识或身体意识,形而下,性情至上或意气用事,强调一个“真”字。 5. 认知的我——以知觉理解及推理活动为内容,即以知识、文化、逻辑活动为内容。此类可归为肌理诗歌。从永明体、老杜、韩愈、李商隐、西昆体、江西派、翁方纲、同光体等,到今天的杨炼、多多、欧阳江河、钟鸣、张枣、臧棣、余怒、王敖等等。此种诗歌注重修炼、修辞,强调文化感(比如喜欢用典或隐喻),形而上,语言铺陈、繁复、唯美、奇特。 6. 意趣的我——以生命意趣及生命感为内容。超然物外,采取一种妙赏和游戏的态度。此类可归为神韵诗歌。从东晋山水诗、王、孟、韦、柳、司空图、严羽(主要为理论)、王士祯到现在的杨黎、何小竹、年轻一代的符符、什么什么、衣、九等等。此类诗歌以直觉或抽离的方式,注重一种言外之意。从无到有,刹那永恒。甚或在“语言游戏”中呈现一种生命的意味。 7. 德性的我——以价值自觉或灵魂拯救为内容。此类可归为格调诗歌。从建安七子、陈子昂、李、杜、苏轼、陆游、明前后七子、沈德潜、黄仲则到今天穆旦、北岛、王家新、陈超、西川、海子、陈先发等等大多数主流诗人。此类诗歌以意为主,追求一种“正统”的道德意识、个人抱负、人文关怀或宗教情结,给人一种正气、崇高等浩然之感。 8. 我们可以用中国画家来类比这四种诗歌:格调是范宽、王希孟,求其精神气象;神韵是赵孟頫、倪瓒,求其生命境界;性灵是八大、扬州八怪,求其性情表现;肌理是张萱、周昉或郎世宁,求其唯美雕饰。
《游思集》泰戈尔   魏得时译 1 哦,我渴望珍藏一个秘密,犹如夏日的云朵裹着没有滴落的雨珠---个包裹在静默里的秘密,带着它我可以四海漂泊. 哦,我渴望在阳光下沉睡的树林里,溪水潺潺悠悠,在那里有人倾听我的柔声细语. 今宵的沉默似乎期盼着一阵足音;你却问我为何潸然泪下. 我无法向你解释,因为对于我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2 对于你,我犹如黑夜,小花朵儿. 我能给你的只是掩藏在夜色里的安宁和不眠的静谧. 清晨,当你睁开眼睛,我将把你留给一个蜜蜂嗡鸣,鸟儿啁啾的世界. 我送给你的最后礼物,将是一滴落入你青春深处的泪珠,它将使你的微笑更加甜美;当白天的欢腾残酷无情之时,它将化作薄雾,隐去你的娇容. 3 请不要眷恋她的心,我的心儿,让它留在暗处吧. 假如美丽的只是她的秀姿,微笑的只是她的脸面,那又该怎么样呢?就让我毫不迟疑地领受她双眸顾盼时的单纯的意义,而感到幸福. 她的柔臂缠绕着我,我不在意这是否是一张虚幻的罗网,因为这罗网本身华丽而珍贵,这欺骗可以付之一笑并且淡忘. 请不要着恋她的心,我的心儿;假如音乐真真切切,而所配的词不足为信,那么,你也该心满意足;请欣赏她那舞姿的优美,犹如欣赏一棵波光粼粼的迷人的水面上衙舞蹈的百合,管它水下蕴藏着什么. 4 你像湍急而曲折的小溪,载歌载舞,当你轻快地向前奔流,你的步履在歌唱. 我像崎岖而陡峻的堤岸,缄口无语,沉默如山,阴郁地注视着你. 像巨大而愚蠢的风暴,蓦然间隆隆而来,试图撕碎自己的躯体,并把综裹在激情的旋风里,四处飘散. 你像纤长而犀利的闪电,划破惴惴不安的黑暗之心,并在一阵哈哈的大笑中消失踪影. 5 你将不再用那种难以排遣的悲悯的神情期待我,这使我高兴. 只是由于夜晚的魔力和我别离的言语___这些言语也会为自己那绝望的声调惊愕,我的眼里才含着盈盈的泪水.但天色终将破晓我的眼睛以及我的心将停止悲泣,而且将没有时间可用于悲泣. 谁说难以忘怀呢? 死亡的恩宠蛰伏在生命的核心,给生命带来安息,使它放弃愚蠢的执着. 暴烈的大海,终于在它那晃动的摇篮里宁息下来;森林之火,在自己那灰烬的床上沉入梦境. 你和我即将离别,而这离异将珍藏于在阳光下欢笑的生机盎然的草木花卉之下. 6 我暂且忘记自己,所以我来了. 但请你抬起双眼,让我察看是否还有一丝往日的阴影仍未飘散,宛若天边残留着一丝被夺去雨珠的白云. 请暂且容忍我,若是我忘记自己. 玫瑰依然含苞待放,它们却还不知道,今年夏天我们无意采集鲜花. 晨星怀着同样惶恐不安的缄默;晨曦被垂挂在你窗前的树枝缠住,就像在过去的日子一样. 我暂且忘记了时过境迁,所以我来了. 我不记得我向你袒露心迹时,你是否转过头去,使我羞愧难言. 我只记得你哆嗦的嘴唇上欲言又止的话语;我记得在你乌黑的眸子时热情的影子一闪即逝;犹如暮色里寻觅归巢的翅膀. 我忘了你已不再记起我,所以我来了. 7 大千世界里,你无穷无尽地变幻,华丽多姿的姑娘.你的香径上铺满了光彩;你轻轻地触摸,颤颤地催开朵朵鲜花;你的长裙,飘飘地卷起群星舞蹈的旋风;你的来自遥远天际的美妙的音乐,透过无数符号和色彩,阵阵地荡起共鸣的回音. 你孑身独处在灵魂的无边寂寞里,沉静而寂寞的姑娘,你是一个光芒闪耀的景象,是一朵孤独的莲花盛开在爱情的茎枝上. 8 我即将离开,她依然默不出声.但是从一阵微微的颤栗中,我感觉到她迫切的双臂仿佛想说:"啊不,别那么匆忙." 我时常听见她央求的纤手,在轻轻一触间的言语,尽管它们自己也不知所云. 我早已熟悉,这一片刻她的柔臂在期期艾艾地说话,如果不是这样,它们早就变成一只青春的花环,缠绕住我的项颈. 在静谧时刻的荫蔽之下,这些细微的姿态又映现在记忆里,它们像逃学的孩童,淘气地向我泄露她对我隐瞒的秘密. 9 在那来世的遥远世界里,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我将看见那双乌黑的眸子里,那时它们已化作晨星;但我也将感觉得出这双眼睛曾经属于一个被记忆忽略的前世的夜空. 我将恍然洞见你颜容的魅力,并非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光彩,在一次无法追忆的相会中,它窃取了我双眼里那热情的光芒,尔后又从我的爱情中觅走了神秘的圣辉___这圣辉来自何方已经被你遗忘. 10 请放下你的琵琶,我的爱,让你的柔臂自由地把我拥抱. 让你的触摸,把我的洋溢的心儿引向我身体的最边缘. 请不要把头儿你垂,也不要把脸儿转开,请你给我一个亲吻,一个像久闭在花蕾里的芬芳的亲吻. 请不要用多余的言语把这一片刻窒息;让我们的心儿在寂静的潜流里颤动,把我们所有的思绪都卷到无边的喜悦里.
『转』诗歌创作三性论 墨羽 2005.09.29 08:16 来源:[正文] 在世界文学史上,诗歌历史是最长的,从世界第一部诗歌集《亡灵书》诞生到现在,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诗作,精彩纷程。诗歌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完善,达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并且,许多诗人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探讨诗歌创作方式,语言风格,并形成一定定向,影响,于是形成了一个个声势浩大的诗歌流派。在西方,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就在:象征、意象、浪漫主义、未来主义、隐逸派、经验诗歌等,中国新文学时间虽然短,但也日趋成熟,创造精彩,较有影响的就有:新月、九叶、朦胧的一代等及现在风行的八0、第三条道路等,尤其是面对今天诗歌日趋没落的现状,诗人们更是探索诗歌出路,竭力给自己的诗歌定位。 那么,诗歌流经这么多代,推陈出新,创造,诗歌分支这么多派,什么是真正的诗歌创作呢?纵观众多流派,众多诗人作品,其实总的可归为三类创作:感性创作、理性创作、灵性创造。这三种诗歌创作方式体现了每一位诗人的创作形成。 其一,感性创作。 何为“感性创作”?诗歌是诗人取掘于生活,体现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产物,人一生当中,要经历许多风雨沧桑,诗歌以体现个人生活方式、创造、价值为题材,诗言风格或明快或低沉,即为感性诗歌创作,这类诗歌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放大镜,以高度浓缩的精华,体现个人及大众的处世历程,因而感官意象清晰鲜明,欣赏性,可读性强,能直接引发读者共鸣,生命力较弱。 如:浪漫主义诗歌、新月派、九叶、八0后等流派的诗歌,大多归宿于这一类。雨果、拉马丁、拜伦、雪莱、徐志摩、郭沫若等诗人的创作,或歌颂,或批判,充满了现实和生活意义,能直接引起读者心灵感同,沉浸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其中雨果、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是最能体现感性诗歌创作特点的,尤其是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中,美丽意象交织,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相融,极具感美感。 其二,理性创作。 理性创作是一种高度,一种高度体验的创作方式,与感性诗歌相反,意象并是如感诗歌那么鲜明、实在,它极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它需要读者从诗歌文字背后去深思、体验诗人所描绘的意象结构,从而悟出道理,语境深沉,美感较弱,常以无法入诗的物体入诗,能用不平常的眼光,挖掘出诗意,这类诗歌创作以思考为主,以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入诗,跳跃性较大,鉴赏性较强,生命力长久。 如:象征派、意象派、未来主义、经验主义、第三条道路等,多用理性创作,尤其是中国新崛起的“第三条道路”,影响甚远,其宗旨就是“开辟诗歌的另一条道路”,而这一条道路,其实就是理性分析生活,生命。这类诗歌创作在诗歌史上影响最大,艾略特、庞德、波德莱尔、帕斯、废名、卞之琳、食指、海子等诗人的创作,理性主义极浓,尤其是艾略特的《荒原》、庞德的《诗章》、帕斯的《太阳石》,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跳跃性极大,思辩性极强,从而成为世界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三,灵性创作。 灵性创作是一种介于感性创作和理性创作之间但又融感性创作理性创作于一体的创作方式,诗人淡淡地处理意象,语境较弱,并不刻意地追求美感,但在不经意间,较强的美感体现在诗行之中,诗意变幻朦胧,似乎定向,但细读后却又飘浮不定,多以“大海”和水滴“入诗”,意象极大或极小,欣赏较强,诗歌有一种飘浮的美感。 如:隐逸派、朦胧的一代等,多属灵性创作,尤其是顾城的《一代人》,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诗意,我们似乎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诗意,却又似乎捉摸不定,许多人一直争论不休,成为了朦胧诗的代表之作。 其实,流派不过是一个名,创作手法却是相同或相近,其实质是离不开这三性创作手法的,因而,无需去证明自己的创作属于哪个团体,只要坚持自己的创作观点,诗歌有鲜明的定性,追求至真至美的意境、语境,那么,诗歌将会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特色,从而写出更加出色的诗歌作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