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vmkf mcvmkf
关注数: 72 粉丝数: 530 发帖数: 43,283 关注贴吧数: 35
只要动力好点,3万9扛12门400和1万1扛12门8寸根本不是问题 起因:按这位同学所说,找到相应的小说剧情和舰船设计图SPS一把, 首先是战列舰:______ 巴伐利亚, 第二帝国 战列舰 下水 1914 (引擎 1929) 排水量: 36,556 吨 空载; 38,945 吨 标准; 41,011 吨 正常; 42,664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675.84 英尺 / 649.61 英尺) x 91.86 英尺 (突出部 104.99 英尺) x (32.81 / 34.03 英尺) (206.00 m / 198.00 m) x 28.00 m (突出部 32.00 m) x (10.00 / 10.37 m) 武器: 9 - 15.75" / 400 mm 45.0 倍径 火炮 - 2,138.48磅 / 970.00千克 炮弹, 10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14 Model 2 独立3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前部 1 抬高的炮座 - 超级火力组 1 独立3联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3 - 15.75" / 400 mm 45.0 倍径 火炮 - 2,138.48磅 / 970.00千克 炮弹, 10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14 Model 1 独立3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后部 16 - 5.04" / 128 mm 45.0 倍径 火炮 - 64.53磅 / 29.27千克 炮弹, 200 每门炮 速射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14 Model 8 独立双联炮座 在侧舷,前甲板均匀分布 16 - 1.57" / 40.0 mm 57.0 倍径 火炮 - 2.12磅 / 0.96千克 炮弹, 1,50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14 Model 8 独立双联炮座 在侧舷,前甲板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26,728 磅 / 12,124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13.2" / 335 mm 423.23 英尺 / 129.00 m 20.67 英尺 / 6.30 m 艏艉: 2.36" / 60 mm 226.38 英尺 / 69.00 m 9.84 英尺 / 3.00 m 主装甲带覆盖 100%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倾斜度 20.00 度(向内为正)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4.00" / 102 mm 423.23 英尺 / 129.00 m 26.87 英尺 / 8.19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68.90 英尺 / 21.00 m - 船体突出: 0.47" / 12 mm 423.23 英尺 / 129.00 m 30.68 英尺 / 9.35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16.5" / 420 mm 7.09" / 180 mm 16.5" / 420 mm 第二组: 16.5" / 420 mm 7.09" / 180 mm 16.5" / 420 mm 第三组: 1.97" / 50 mm 1.97" / 50 mm 0.98" / 25 mm - 装甲甲板-单甲板: 前后甲板: 5.91" / 150 mm 首楼: 0.98" / 25 mm 尾甲板: 4.72" / 120 mm - 指挥塔前部 13.78" / 350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油、煤混合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4 轴,, 77,362 轴马力 / 57,712 Kw = 25.62 节n 航程 9,400海里 在 12.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3,719 吨 (14% 煤) 人员: 1,440 - 1,873 花费: £4.993 百万 / $19.971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5,017 吨, 12.2% - 火炮: 5,017 吨, 12.2% 装甲: 16,583 吨, 40.4% - 装甲带: 5,208 吨, 12.7% - 防鱼雷舱壁: 1,681 吨, 4.1% - 突出部: 227 吨, 0.6% - 军备: 4,395 吨, 10.7% - 装甲甲板: 4,719 吨, 11.5% - 指挥塔: 353 吨, 0.9% 机械: 2,407 吨, 5.9% 船体,配件和设备: 12,549 吨, 30.6% 燃料,弹药和补给: 4,455 吨, 10.9%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50,556 磅 / 22,932 K千克 = 25.9 15.7 " / 400 mm 炮弹或者 8.9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13 稳心高 5.6 英尺 / 1.7 m 横摇周期: 18.7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49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81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00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大型方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642 / 0.643 长宽比: 6.19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9.81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53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48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28.25 度 船尾外伸: 9.84 英尺 / 3.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20.00%, 30.51 英尺 / 9.30 m, 21.33 英尺 / 6.50 m - 前甲板: 50.00%, 21.33 英尺 / 6.50 m, 21.33 英尺 / 6.50 m - 后甲板: 14.80%, 13.12 英尺 / 4.00 m, 13.12 英尺 / 4.00 m - 船尾甲板: 15.20%, 13.12 英尺 / 4.00 m, 13.12 英尺 / 4.00 m - 平均干舷: 19.60 英尺 / 5.97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94.0%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21.7% 水线面积: 47,315 平方英尺或 4,396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95%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242 l磅/平方英尺或者 1,181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4 - 纵向: 1.70 - 全部: 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__________ 注意:众所周知,SPS自带的动力系统弱小可怜又无助。 这里“引擎1929”仅为了模拟33马力/吨的动力系统, 并不是到1929才装引擎
(火星)架空文里都挺喜欢给国王级上14寸的 可能火星先举几个例子: 高科技军阀:10门350,布局照旧22-2-22 137章:"德国主力舰的305毫米炮的威力相对不足, 为了能够对抗可能出现的“英曰联合舰队”, 威廉二世下令给德国海军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换装威力更大的350毫米炮" 大国海魂:8门350,2-2-22 作品相关:“【国王级战列舰】 舰型:长艏楼船型 武备:4座双联350毫米45倍径主炮,纵线分布, 1座抬高的炮座,背负式结构,独立炮塔位于舯部” 甲午之华夏新史:10门350 796章: "提尔皮茨决定建造4艘新的战列舰用来弥补正规战列舰数量的不足, 这4艘战列舰将装备10门350mm主炮,拥有和凯撒级相当的防护, 标准排水量在3万吨左右,这些战舰将被命名为国王级" 双鹰旗下:10们350,内华达式32-23布局 33章:“奥匈海军在最新服役的联合力量级上采用了斯柯达公司最新研制的sk-13型330毫米主炮, 这也让不甘落后的德国皇帝硬逼着提尔皮茨在稍后建造的国王级上装备上了克虏伯公司研制的350毫米/l42主炮” “鉴于奥匈海军联合力量级四座三联装330毫米主炮塔虽然火力强劲, 但其防护还是有些令人担忧,所以在建造与联合力量级排水相当的国王级战列舰时, 德国人又改回了艏艉对称的3-2联装主炮布置方式” 97章:“德国的国王级和凯撒级战列舰采用了与奥匈伊斯特里亚大公级相同的前后3-2联装背负式四座主炮塔布局, 当它们展开全部侧翼火力,10门主炮一起进行齐射时,确实声势惊人” 大逆转1906:12门360,新墨西哥式33-33布局 271章:“之后的4艘凯撒级和4艘国王级,更是采用了和伏羲级相同的360毫米45倍径主炮" 273章:“舍尔现在带着公海舰队的几乎全部家底,手下共有七艘无畏舰, 即4艘拿骚级(12门310),3艘赫尔戈兰(12门310); 十四艘超无畏,即5艘凯撒级(12门360),4艘国王级(12门360), 5艘巴伐利亚(12门390)” 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这里出现个比较有意思的规律: 架空文作者,似乎比较喜欢给德二国王级配备8-12门14寸 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内置主装是否不利于保护储备浮力?  “ 为了节省主水平装甲的面积,美国设计师将主装甲带放进了舰体内部, 这虽然成功降低了战舰的吨位,但却也使得战舰的水线防御力变得严重不足。 衣阿华级仅有38毫米的外部船壳,南达科他级更是只有32毫米, 这种薄钢板最多只能抵御细小的弹片,对于炮弹直击和大型弹片的侵袭完全无能为力。 当炮弹形成直接命中或近失弹的时候,爆炸产生的大型弹片能够毫无压力的贯穿这层船壳钢板, 并造成数十上百个的进水破洞。大量漏洞不仅使得海水灌入的速度大大提升, 也令损管部队的堵漏工作变得复杂而艰巨,最终造成战舰的严重进水” "当初为了节省重量,设计师给纳尔逊级铺设的是内置主装甲带 这固然起到了节省装甲甲板面积的作用,但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水线部位缺乏保护, 就连鱼雷艇上的4毫米机关炮都能轻易在其船壳上开无数个窟窿。 这一次,当炮弹在其水线附近炸开时,四射激舞的万千弹片直接就把舷侧船体打成了漏勺, 汹涌海水从这些密如蜂窝的孔洞里向船内奔流灌入,损管士兵根本无力堵漏。 别无选择的他们,只能关闭一个个水密舱门,通过牺牲大量的储备浮力来换取军舰本身的安全。 这使得军舰排水量陡增,航很快就降到了一个令人指的水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而言之,以上的思路就是: 如果主装内置,别说炮弹直击,就连近失弹破片都能把水线部位打得千疮百孔, 然后大量进水,同时破洞多了也不利于堵漏。 无形中加剧侧倾,以及储备浮力流失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啊?
假如力之大会规则改为这样,剧情又会变得如何? 规则如下: 1,12个宇宙无论凡人和破坏神,都必须派人参赛 2,比赛分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12宇宙凡人大战,每个宇宙将派出参赛选手各十名, 采取混战积分模式。击落别的宇宙一名选手加1分,己方成员被击落则扣1分, 比赛时间48分钟,在比赛结束后统计凡人积分; (2)第二阶段,12宇宙所有破坏神参加混战比赛, 规则同上,只是这里的积分为10倍!每击落一人加10, 被击落则扣10分,比赛结束后统计破坏神积分; (3) 换而言之,凡人比赛与破坏神比赛各占50%的比重。 理论上即使第一阶段表现不好,甚至惨败, 在第二阶段也可以追回来 3,考虑到某些凡人或许比破坏神强, 允许各宇宙在凡人赛开始前临时换破坏神; 举个例子:11宇宙到底是让吉连参加凡人赛好呢, 还是去破坏神赛赌一把更好呢? 4,比赛结束后,两部分积分相加, 积分排在前四的宇宙可以免死。当然, 第一名照样奖励超级龙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比赛既在考验每个宇宙的凡人质量, 也在对破坏神的实力提出要求。当然这也是对策略的考验: 如何安排队伍成员,将变得十分关键 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综合实力强的宇宙, 其凡人的战力实力普遍都不会低。同理,他们的破坏神又会弱到哪里去? 这里便体现出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假如力之大会的规则改成这样, 剧情又会如何?
如果力量大会的规则换成照样,剧情又会如何? 规则如下: 1,12个宇宙无论凡人和破坏神,都必须出人参赛 2,比赛分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12宇宙凡人大战,每个宇宙将派出参赛选手各十名, 采取混战积分模式。击落敌对宇宙一名选手加1分,己方成员被击落则扣1分, 比赛时间48分钟,在比赛结束后统计凡人积分; (2)第二阶段,12宇宙所有破坏神参加混战比赛,规则同上, 只是这里的积分为10倍!每击落一人加10, 被掉落则扣10分,比赛结束后统计破坏神积分; (3) 换而言之,凡人比赛与破坏神比赛各占50%的比重。 理论上即使第一阶段表现不好,甚至惨败, 在第二阶段也可以追回来 3,考虑到某些凡人或许比破坏神强, 允许各宇宙在凡人赛开始前临时换破坏神; 也就是说,某凡人强者只要放弃去凡人赛混分, 甚至可以帮破坏神代打第二场——前提是自己真的够强。 举个例子,11宇宙到底是让吉连参加凡人赛好呢, 还是去破坏神赛赌一把更好呢? 4,比赛结束后,两部分积分相加, 积分排在前四的宇宙可以免死。当然, 第一名照样奖励超级龙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比赛既在考验每个宇宙的凡人质量, 也在对破坏神的实力提出要求。当然这也是对策略的考验: 如何安排队伍成员,将变得十分关键 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综合实力强的宇宙, 其凡人的战力实力普遍都不会低。同理,他们的破坏神又会弱到哪里去? 这里便体现出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假如力之大会的规则改成这样, 剧情又会如何?
如果力之大会的规则改成这样会如何? 规则如下: 1,12个宇宙无论凡人和破坏神,都必须参赛 2,比赛分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12宇宙凡人大战,每个宇宙将派出参赛选手各十名, 采取混战积分模式。击落敌对宇宙一名选手加1分,己方成员被击落则扣1分, 比赛时间48分钟,在比赛结束后统计凡人积分; (2)第二阶段,12宇宙所有破坏神参加混战比赛,规则同上, 只是这里的积分为10倍!每击落一人加10, 被掉落则扣10分,比赛结束后统计破坏神积分; (3) 换而言之,凡人比赛与破坏神比赛各占50%的比重。 理论上即使第一阶段表现不好,甚至惨败, 在第二阶段也可以追回来 3,考虑到某些凡人(比如吉连)或许比破坏神强, 允许各宇宙在凡人赛开始前临时换破坏神; 也就是说,某凡人强者只要放弃去凡人赛混分, 甚至可以帮破坏神代打第二场——前提是自己真的够强 4,比赛结束后,两部分积分相加, 积分排在前四的宇宙可以免死。当然, 第一名照样奖励超级龙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比赛既在考验每个宇宙的凡人质量, 也在对破坏神的实力提出要求。当然这也是对策略的考验: 如何安排队伍成员,将变得十分关键 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综合实力强的宇宙, 其凡人的战力实力普遍都不会低。同理,他们的破坏神又会弱到哪里去? 这里便体现出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假如力之大会的规则改成这样, 剧情又会如何?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