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vmkf mcvmkf
关注数: 72 粉丝数: 530 发帖数: 43,278 关注贴吧数: 35
这种减炮但加强水平和水下防护的维内托,在30年代初可行吗 主要指标大致如下: 1,采用202m(水线)x31m(水下)的较小船体,以尽可能控制结构重量和甲板面积,将标排限制在3万左右 2,有别于原版维内托的长艏楼,本方案改用平甲板船型。前、中部干舷略低于原版,但尾部干舷明显反超 3,防雷方案放弃普列塞,纵深只有5.5m(核心舱则宽20m)。但核心舱得益于如此宽度,其高度可有所缩减;结合2,拟在第2甲板处设置较厚单层主甲板,第3甲板则防崩落,有别于原版以第3甲板为主甲板的思路,避免“核心舱过高而头上没防崩落”之类问题 4,露天甲板40mm,主甲板内侧外侧统一150mm。主装厚度虽由原版350mm削减为320mm,但总高度提升到5.7m,其下端内倾角度也增大为20,下接水中弹装甲 5,鉴于水上甲板宽只有27m,水下防护改用空液空三层凸出外舱+200mm渐减30mm(总高6.82m)挡水中弹+内层40mm垂直防雷壁(总高11.4m)支撑三者结合。如图:6,火力相比原版有相当削减。出于限制核心舱长度,以2座四联主炮塔(首尾各一)取代原先3x3。为避免主炮超重,其由原版381/L50(上百吨?)降格为L42(预计84吨);初速降为725m/s,弹重不变,走低速重弹砸甲板路线 7,球鼻艏大方尾,在11-12万马力范围内,尽量保证30节 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维内托的火力、船体大小和吨位/储备浮力有所削减,但水平和水下防护则得到加强。在30年代初,这种方案能有多少可行性?
如果要吹嘘穿越者的战列舰防护优异,这样描写合适吗 近代背景下,特别是一战前的架空/穿越坑,假设在某些章节中要描写战列舰设计合理, 防护性能有直观提高,像下面这样形容可以吗: “诚然,因公海舰队加强单舰性能导致蝴蝶效应,原本大舰队到1917年才量产换装的绿弹, 现1914年就已全面列装。绿弹虽对传统垂直装甲无往不利, 但由于对方倾斜装甲带来的等效厚度提升,莫说面对凯撒和国王的装甲盒, 即使是赫尔戈兰的330mm倾斜12度主装辅与些许航向角后, 绿弹想在当前交战距离上对其形成有效击穿,也不是一件怎么容易的事” “得益于借鉴后世大和号的防护布局,凯撒级快速战列舰350mm主装高达5.X米不说, 其上沿的主甲板也有140mm,下沿更是内倾18度渐减延伸到水下, 提升对水中弹的防御力,整体显得盔坚甲厚。虽接二连三被英舰硬被帽穿甲弹击中, 火力和航速却依旧不减,其9门330mm主炮更是不断朝对手发出震天怒吼, 时不时用有效命中捅穿对方229mm上装和38mm穹甲,在舰体内部形成一次次有效破坏” “顺便一提,XX在利用大和号的防御理念加强己方炮战防护的同时, 也对其首尾近乎果奔,不利于保护储备浮力这点进行了修正: 主力舰首尾的20mm穹甲水平部分跟以往一样略高于水面, 倾斜部分则和89mm水线装甲的下端相接,叠加于同一弹道上, 倒和二战前卫号的首尾防护思路有那么点相似” (鄙人文笔不好,让大家见笑了。权当抛砖引玉而已,大家可以YY更加生动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就是,在近代架空/穿越情景中,如果以“抄大和的装甲布局”和“前卫的首尾防护”, 来作为己方主力舰防护优异的逻辑铺垫,这样的描(吹)写(嘘)是否合适?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