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无人花自落、 能净离垢
关注数: 201 粉丝数: 888 发帖数: 12,560 关注贴吧数: 125
唐故裴府君墓誌,點校與翻譯,有需要翻譯墓誌銘的老鐵嗎? 唐故朝議郎、行左補闕:裴府君墓誌、并序 太常博士:趙居貞撰 公諱炯,字含光,河東人也。自伯益疏封,燉煌顯族,衣冠不朽,人物宗焉。 曾祖朝散大夫、禮部貟外郎、婺州長史:爽。爽生朝散大夫、光州司馬:承家。承家生朝請大夫、屯田貟外郎、青州長史:援。援生公,凡四世。世濟其美,不殞其名,故“言扵詩、立扵禮、成扵樂”,三者俻矣!其德之本歟! 夫文可以經邦,行可軌俗,仁可以庇物,德可潤身。公是以敏扵内,而形于外;修乎迩,而應乎遠。有若見先烈之垂裕,後昆之必聞。若子韙(原字漫漶不清,莫可確認,亦可能為“是+專”)之風,無替矣。 解褐酸棗縣尉,轉右領軍尉、兵曹叅軍、少府監主薄,轉長安主薄,遷左補闕、内供奉。擒姧摘伏,昭德塞違。 生也有涯,位不充量。以開元二十二年十月六日,終于河南府、崇政里之私第,春秋四十六。夫人京兆韋氏,瑟僩以弘夫、子,齋莊而理家人。粤以開元廿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卜兆于温縣、望鹿之原,禮也。 嗣子四,長曰璋、次曰玠、次曰珩、次曰某(此字已缺,只留一“王”字旁)等,攀號靡訴,昊天罔極!願記貞徽,用旌不朽。 其銘曰: 彧彧府君才,玉德璞蘭薰。昭昭玄鑑何?不悠俾升聞!于嗟乎山甫,于嗟乎山甫!遂營魂扵孤墳!
【原创 】20251012关于安吉县灵峰寺大雄宝殿前所立碑文的点校与翻译以及学术研究 靈峰百福院重建佛殿記(原文點校) 宋散朝大夫(當為“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知懷州軍州事、兼管内勸農使、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 :孔叔詹立石。 靈峰在西南,水石甚美,負山為宇。始五代開平丁卯歲,高僧義璘,號明義大師作也。當吴越王重佛、尚施,因用褒賜,且名靈峰長興。癸巳歲始作佛殿,以待有像。宗室之太傅之夫人:劉氏——粤通夕夢,喜發檀信,乃捐奩金,選工奏技,香塗嚴飾,尊侍列席,蓋已大備。 越一百五十有九秊,實皇朝治平元年甲辰,追用嘉佑壬寅明堂詔書,改賜今額。雖成乎天覆,林泉有光,而風雨歲久,土木壞矣。院之七世法嗣仲賢,曰為上首,游方受道,多所明達。賢首法門,特擅師講,力行旣餘,博善兼術。於是,徒尊於堂,人嚮其方,歎此傾圮,慨慕興作。 俄有邑民施則安、則寅、則寬、彦邦,及嘉禾沈承禮、唐簡述,近十餘人,方企重師學,亦樂植福果。乃聚錢三百萬,共起弊舊。以治平十二月十九日已亥經始,明秊春,大落成。金椎奠礎,文木純直,若植其楹,若飛其薨(甍),丹漆内外,紺碧上下。視古有褒於邑,為勝大哉! 薄伽梵之道也,以無我為已,故萬物莫能喻;以無盡為仁,故群生莫不被其力;以無邊為量,故大至於虚空,而無不容;以無受为得,故施等於大地,而不為極。 顧一微塵之財,一毛髮之棟宇,烏(無)所以報稱者,智者之至於斯也。修作之體空,而成壞等;慳施之性一,而受捨忘。中立於無相之域,而大寓於有為之時,豈非一事而非道者,使衆人之至於斯也?! 香火以薦,歌唄以樂,登降旋拜,一合掌、一俯首,類如是者,皆生於無生,而致其心。遂卽其心,而識乎無心,則其報於佛多矣,其利於人遠矣,可不記諸? 旹治平四年八月初一丁未記。 灵峰百福院重建佛殿记(现代文翻译) 宋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知怀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孔叔詹立石。 注:这个人的官职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沁阳市市长兼市委书记,并管理市农业局与当地所驻部队。 灵峰在安吉县的西南方向,山水景致十分优美,寺院依山而建。这座寺院始建于五代开平丁卯年(907年),是高僧义璘,法号明义大师所创建。当时吴越王敬重佛法、崇尚布施,因而对寺院加以褒奖赏赐,还为它取名“灵峰长兴院”。癸巳年(923年),开始建造佛殿,以待将来供奉佛像。宗室太傅的夫人刘氏——在晚上做了一个感应佛法的梦,于是心生欢喜而萌发布施的善念,于是捐献了自己的嫁妆钱,挑选工匠施展技艺,用香泥涂饰、庄严修饰佛殿与佛像,使释迦牟尼的佛像和他的侍者,以及列席的十八罗汉等,都已经差不多完备。 过了一百五十九年(实际相距157年),正是本朝治平元年甲辰年(1064年),依照嘉祐壬寅年明堂颁布的诏书,改赐现在的匾额“灵峰百福院”。虽然佛殿的成立来自于上天的庇佑,山林泉水也因它增添光彩,但历经长年风雨侵蚀,土木建筑已经损坏了。寺院的第七代法嗣仲贤,作为寺院的住持,他曾云游四方参学求道,通晓很多事理。在贤首宗的佛法上,他尤其擅长演说佛法,在亲身实践之外,还广泛地修习善法与各种技艺。于是,僧徒们在法堂尊崇他,人们都向往他所在的地方,大家都感叹佛殿的倾颓,立志重新修缮。 不久,有县里的百姓施则安、施则寅、施则宽、彦邦,以及嘉禾郡(也就是今天的嘉兴市)的沈承礼、唐简述等近十余人,正仰慕师从仲贤学习,也乐于积累福泽善果。他们于是聚集了三百万钱(折算成现在的金价大概1100万元),共同修复破败的旧殿。在治平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己亥日开工,第二年春天,佛殿大规模落成。用铁椎夯实柱础,选用纹理纯直的优质木材,立柱如挺立大地,屋脊似飞腾而起,殿内殿外都涂上红漆,上下装饰着青绿色的彩绘。比起当地古代的建筑,这座佛殿更为宏伟壮丽啊! 薄伽梵(这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全世界最尊贵的人,指佛祖)的教义,以“无我”为根本,所以万物都无法比拟;以“无尽”为仁爱,所以众生没有不蒙受其恩泽的;以“无边”为度量,所以大到虚空,没有不能容纳的;以“无受”为获得,所以布施如同大地般广阔,没有极限。 看这微小如尘埃的财物、纤细如毛发的殿宇(指所成就的功德),根本不能够用以对等报达,智者(指佛祖)所达到的如此高的境界啊。修缮建造的本体是空幻的,因而建成与毁坏是等同的;吝啬与布施的本性是同一的,因而接受布施与施舍都应忘却。在“无相”的境界中安身,又在“有为”的时代里成就大事,这难道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蕴含着佛法,使众人来到这里的吗? 用香火供奉,用梵歌法乐礼赞,往来跪拜,每一次合掌、每一次俯首,诸如此类的行为,都能从“无生”中生出善念,从而表达自己的诚心。于是顺着这份诚心,领悟到“无心”的真谛,那么这对佛陀的回报就很多了,对世人的益处也很深远了,怎能不记录下来呢? 时在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初一丁未日记载
碑文点校与翻译,请各位老师指正 靈峰百福院重建佛殿記 宋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知懷州軍州事、兼管内勸農使、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 :孔叔詹立石。 靈峰在西南,水石甚美,負山為宇。始五代開平丁卯歲,高僧義璘,號明義大師作也。當吴越王重佛、尚施,因用褒賜,且名靈峰長興。癸巳歲始作佛殿,以待有像。宗室之太傅之夫人:劉氏——粤通夕夢,喜發檀信,乃捐奩金,選工奏技,香塗嚴飾,尊侍列席,蓋已大備。 越一百五十有九秊,實皇朝治平元年甲辰,追用嘉佑壬寅明堂詔書,改賜今額。雖成乎天覆,林泉有光,而風雨歲久,土木壞矣。院之七世法嗣仲賢,曰為上首,游方受道,多所明達。賢首法門,特擅師講,力行旣餘,博善兼術。於是,徒尊於堂,人嚮其方,歎此傾圮,慨慕興作。 俄有邑民施則安、則寅、則寬、彦邦,及嘉禾沈承禮、唐簡述,近十餘人,方企重師學,亦樂植福果。乃聚錢三百萬,共起弊舊。以治平十二月十九日已亥經始,明秊春,大落成。金椎奠礎,文木純直,若植其楹,若飛其薨(甍),丹漆内外,紺碧上下。視古有褒於邑,為勝大哉! 薄伽梵之道也,以無我為已,故萬物莫能喻;以無盡為仁,故群生莫不被其力;以無邊為量,故大至於虚空,而無不容;以無受为得,故施等於大地,而不為極。 顧一微麈之財,一毛髮之棟宇,烏(無)所以報稱者,智者之至於斯也。修作之體空,而成壞等;慳施之性一,而受捨忘。中立於無相之域,而大寓於有為之時,豈非一事而非道者,使衆人之至於斯也?! 香火以薦,歌唄以樂,登降旋拜,一合掌、一俯首,類如是者,皆生於無生,而致其心。遂卽其心,而識乎無心,則其報於佛多矣,其利於人遠矣,可不記諸? 旹治平四年八月初一丁未記。
《豳风十二月图说》释文,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末学现在正编写《毛诗笺注》一书,目前写到《豳风·七月》篇。作为此书的插图,选取了整套《豳风十二月图说》,共计三十六说、三十六图。由于此插图的解说,未有点校版,故愚不揣弇陋,对其加以标点与校对。现发布于下,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一之日觱發说》 一之日:公历十二月,农历十一月,周历正月,殷历十二月,月建为子。 《毛传》曰:“一之日,十之馀也,周正月也。觱發,风寒也。” 《孔疏》:“建子之月,纯隂已过,阳气初动,物之芽蘖将生,故以日称之。” 《四月》诗云:“飘风發發。”故以“觱發”为寒风。或说“觱發”之为风,其義隐而难知。 据《说文》,“觱”为角。徐锴曰:“今之觱栗。”冬日寒风骤發,其风似之,所以风寒谓之“觱發”。陈暘《樂书》曰:“大者九窍,名觱栗;小者六窍,名风管。”《田家志》引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其声似觱栗。与诗意合。 《庄子》:“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是籁之实也。《淮南子》亦云:“风之过箫,清浊各異。”亦以风声比箫声。宋玉《赋》所谓:“衝孔动楗”殷仲文《诗》所谓:“爽籁警幽律。”皆可互证。 今按《瞻卬》诗。《郑笺》:“觱,涌出貌。”此诗,盖借以状风势。又《四月》诗。《郑笺》:“發,疾貌。”冬风怒号如泉涌出,挟寒而至,其势加疾。“觱發”二字,解此为得之。 觱栗起於後世,於古樂無闻,或说未可为据也。
请个位老师看看释文的断句有无问题,谢谢! 有三个标注“?”的字,始终无法辨认,也请各位老师看看。 魏故䮾骧将军、太中大夫、脩武侯:张太和之墓誌 君讳太和,字元颖,南阳人也。始乃轩辕皇帝少子,诞生神祚,理筞张星,因名氏焉。世慕淳风,历有善庆,故金貂玉篩,袭自㣠代。 秦州刺史之孙,北海府君之子。君禀德五才,资灵二像,神鉴明悟,幼等成人。暨秊弱冠,便风概峻立,倜傥不群,鄙躯於?毛,高节義於磨踵。每求诸己用,俟知人属。 阳?在时,百?多难,忠義竟奋,奸权互起,废置去来,莫适定主。無罪见逃,募以列爵,非事滥刑,祸必覆族。而君独敦大義,莫不翔集,譬之奔鸽,薨以加也。 於是,誉倾遐迩,名播海内。造谒公卿,则群宾骇席;单马孤遊,则影迹如市。虽鲁朱之独擅一时,郭解之㯹名身後,方之於君,異世齐衡。年在强士,被辟车骑、开府行参军。俄迁为䮾骧将军、太中大夫,赏爵脩武侯。 报善应殽,景命不融,春秋五十有六。太昌元年,岁次壬子,六月九日,卒於洛京。其年十一月辛卯朔,十九日己酉,葬於北芒朱坟。 南宾、故朋、僚执、義友,生痛芳兰之奄馥,悲熏桂之摧根,託不朽於玄石,聊歌颂以慰魂。庶千龄与百代,虽身灭而名存。其辞曰: 爰有招士,挺植萧森。 如彼傑木,独秀於林; 如彼洪渊,湛潭其深。 既隐潜龍,亦宿奔禽。 信唯天质,義出衷衿。 显报未崇,形命已沉。 衔施抱惠,载悲载吟。 镌铭不朽,式昭德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