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中的爆发🌋 买不起房挖地窖
关注数: 39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20,524 关注贴吧数: 8
【找骂属性】其实中国的房子还真的不算太贵 看到不少人说中国的房子贵了,比MD的房子还贵什么的。我仔细算了一下,其实中国的房子还真的不是太贵,当然相对于收入来说确实太高了,但是就绝对房价来说,还是比MD低一些的。 还有说MD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中国的是70年什么的,纯粹是忽略了MD保有房子的代价,下面就详细摆一摆。参考本吧以前两个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1004437396 http://tieba.baidu.com/p/1277458474 首先在第一个帖子里面提到210平米的房子15.5万美刀,按6.4汇率算,基本相当于100万RMB,至于讨价还价之类的先不算,是不是就是这100万就够了呢?注意原文后面还提到,有房产税每年1.3%,房子是你的不错,但是还是要每年交钱才行的,基本上就是每年1.3万RMB,就是说相当于你买了房子还得每个月付个房租。如果算70年的话基本上就相当于再付91%的房款,加起来相当于70年的住房191万RMB 210平米。再看看第二个帖子,那个房子是怎么盖的呢?就是木头框架垒起来的,地基什么的都不打,风一吹就翻,钢筋水泥之类的你就别想了。说是30年保修,还得是房子结构出了问题。就这种情况,能不能住30年还另说呢,而且30年以后修缮费用也不会低。 再来算算那个房子的地理位置,夏洛特市是美国第二大金融城市,北卡最大城市,人口180万左右,金融、贸易、交通中心。看起来不错,可是注意,下面又说学校在城市的东北面郊区,属于低端不太好的位置,然后呢这个房子在距离学校8、9公里的地方算是另一个城市。参照中国的情况基本上就是一个二线城市附近的县城位置了。 也就是说在美国一个二线城市附近县城的木质房子,大概是相当于RMB9000/平米。算下来中国的房价似乎还不算太离谱。接下来还有个致命问题,请看下面这个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1257558101 住进了MD的房子记得要交业主费(物业费?)哦,否则说不定那天,你的这个房子财产就被拍卖了。
冠军散打王-杨武,挑战俄罗斯“散手王” 前散打冠军、房子户主杨武爬上孤岛般的自家二层楼房,先是舞动国旗,然后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的财产”的决心。   最后期限是23日零时 根据3天前九龙坡区法院的裁定,杨武必须在22日以前自行搬迁,否则法院将予强拆。包括他和他的妻子吴苹在内,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期限是直到22日零点为止,于是众多记者蜂拥而至,来到这栋著名的楼房下面,等待是否会有故事发生。但这个拆迁项目的开发商说,他理解的期限应是22日24时以前,也就是说,法院的强拆行为最早只能从23日零点开始。 昨天下午3点半,吴苹乘车来到工地,却被紧闭的铁门挡在外面,当她发现原来还能勉强攀爬进入屋内的斜坡竟然被机器挖去,似乎有意阻隔她和家人进入,她非常生气,先后给法院和开发商打电话交涉,未果。 4时,杨武突然出现在楼顶平台最高处的木架上挥动国旗,引起围观者惊哗。本报记者独自爬上十几米高的陡坡,从楼房背面的一个墙洞里钻进屋内。杨武说,他是用随身携带的双截棍在陡坡上铲了几块踏足处才上来的。这时,他把国旗用绳子绑在竹竿上,再次爬上木架挥舞国旗。 “用生命捍卫合法财产” 杨武和吴苹都说,自从2004年9月项目区动迁以来,他们已经两年半没有回到这里。平台上皆是碎瓦、断木,除了几张圆桌面、破桌、一张藤椅、一只皮鞋,整栋房屋里几乎没有东西。杨武说,东西都被偷了,墙也被开发商打破了。 已经51岁的杨武越说越激动,他脱掉外衣,露出结实的肌肉。22年前,他靠拳头获得了首届渝州武术散打搏击赛重量级冠军,现在,他仍然不想在自己的祖屋里服输。 他钻出那个墙洞,对着下面的保安厉声喊道:“你敢上来,我就把你们打下去!” 大约5时,杨武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面向杨家坪轻轨站的屋顶上,立即引起对面人流的驻足观望和热烈议论。 他似乎要留在这里生活。先后有人从楼房下面搬来食物、桶装水、折叠床,甚至还有液化气罐,一一用绳子传送上去。 还是穿着法庭上穿过的那件红衣,吴苹说:“我们绝对不搬,我们要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合法财产,与房子共存亡!” 本报记者 袁小兵   新闻链接 为了房子放弃比武 杨武说本来这天晚上他是要去挑战俄罗斯“散手王”穆斯里穆的,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不得不放弃了为重庆人、为中国人争光的绝好机会。 原来,第二届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正在重庆举行,去年的冠军是俄罗斯“散手王”穆斯里穆,曾击败多位中国高手。3月14日,杨武提出要挑战穆斯里穆。第二天,重庆媒体报道了这位51岁的首届渝州武术散打搏击赛冠军挑战首届武术搏击争霸赛冠军的消息,但没有人知道他就是“最牛钉子户”的户主。 赛事组委会同意了杨武的挑战申请,安排两人在21日晚上进行非正式的比武。 19日,法院裁定,要求“最牛钉子户”22日前搬迁。 昨天,两个事件的共同主人公杨武最后选择了捍卫自己的房子,捍卫自己的尊严。
怎样将一张纸折叠12次 怎样将一张纸折叠12次 原作者: 来源Folding paper 译者RAINER 当我的儿子临近小学毕业时,我想是时候将我怪异又很有趣的科学智慧传授给他了。 我对他说,如果你能将一张纸折叠十次,我就给你一百万。当然他失败了。我知道一定会这样,谁都知道一张纸没有办法被折十次(或者八次,七次)。我告诉他,即使给他一张足球场大小的纸,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现在,我知道我错了。 建议你用一张A4纸,大约300mm长,0.05mm厚。 第一次折叠后,它会变成150mm长,0.1mm厚。第二次,75mm长,0.2mm厚。等到了第8次(如果你能达到),你会得到一坨1.25mm长,但有12.8mm那么厚的纸。它的厚度比长度长得多,想再折一次比折叠成品钢还难。 在网络上一般的表述是,“无论一张多大多薄的纸,都无法被折叠七次”,而且当你眼神幽怨的看着自己的那一坨,你就会相信了。 如果你折叠五十次,你会得到一坨厚度为一亿公里的纸,大约是太阳到地球距离的三分之二。因此就有了折纸定律,直到2001年。 那一年高中生Britney Gallivan获得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她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将其折叠十二次,她就能得到额外的数学学分。她在正常尺寸纸张的寻找中失败了。但是她聪明的找到了一种特别薄的东西——金箔,只有一米的百万分之0.28那么厚。她使用一个10cm见方的金箔,在尺子,油漆刷,小镊子的帮助下成功将其折叠了12次。但是他的数学老师说,用金箔来得太简单了,她必须将一张纸折叠12次。 Britney Gallivan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并找到了两种数学上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常规模式下折纸,不断交替变换折叠的方向。她推导出了一个关于折叠次数(n)、宽度(w)和材料厚度(t)关系的方程 第二种方案是将纸按一个方向折叠,就是折叠一张长但窄的纸。她推导出了另一个关于折叠次数(n)、现实的最小长度(l)以及材料厚度(t)的关系式。 她仔细研究发现,如果你想折叠一张纸很多次,最好找一张长但窄的纸。她的公式告诉她,如果想要成功的将一张纸折叠12次,需要这张纸达到1.2千米那么长。最终,她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能满足她的要求的厕纸,价值85美元。 在2002年1月,在父母的陪同下,Britney Gallivan进入了位于Pomona的大型购物中心。铺开那卷庞大的厕纸,开始了第一次折叠。由于太长,用了一段时间才完成。然后她继续折叠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七个小时后,她将她的纸折成了一个80CM长,40cm高的紧梆梆的厚板,折叠了11次。她再一次折叠它,并将她的成功写入了她40页的小册子《怎样将一张纸折叠12次: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的解决方法》,,她在这本小册子上写到,“当我完成那第12次折叠的时候,世界是那么美丽”。 就像西班牙诗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uan Ramon所说的那样,Britney Gallivan的成功是因为其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决心。人类的质疑以及永不妥协的精神,“如果他们给一纸禁令,那就换一种方式来书写。”
对于为什么生孩子的问题,给出一个终极解释 基本原理一、生物以生存为最基本目的,物种以延续为目的。 基本原理二、不以生存为目的的生物已经或即将死亡,不以物种延续为目的物种已经或即将灭绝。 以上两条基本原理不想再争论,有异议的另外开贴吧。 对于生育率的问题,请参见我年初发的贴《涌现之二:网络的结构与流动》 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988265593,我是转载。 原文请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cin.com%2Fp-57471186.html&urlrefer=ce686b06ddadad5473c2da99d8769feb 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ciencenet.cn%2Fhome.php%3Fmod%3Dspace%26uid%3D284004%26do%3Dblog%26id%3D251881&urlrefer=6335597a0ae4785a5688c07ffe93a3ac。 直接贴一下结论, “为什么越穷的国家或地区越愿意生孩子?而越富有的国家则生育率极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人均资源消耗就相当于是新陈代谢率F。在前面讨论的各种幂律关系中,有一个关系是出生率与生物体尺度的关系:,同时我们知道 ,这样不难得到: ,这也就是上图统计出来的对数图中的直线表示的。看来,在强大的新陈代谢流动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人类并没有多大的选择权利。” 根据结论,随着消耗资源的增加,生育率会呈现下降趋势。就个体来说可以选择生育或不生育,不过就物种整体来说,生育率仅仅和你消耗的资源数量有关。
对于转基因以及基因本身的一些思考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目前的研究清楚的表明DNA是遗传物质。而基因则是遗传的编码。并据此对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开始将一些生物的基因转入别的生物DNA序列中去,甚至于一度让人类有了成为上帝的感觉,认为创造出新物种也不在话下。 可是所有做基因研究的人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能够测序的基因组占DNA序列的比例很少,对于人类来说仅仅只有大致3%左右。而且越高级(复杂性)的生物其基因组序列占DNA序列的比例就越低。目前为止不能通过基因测序来标记的DNA序列被称为非编码DNA甚至有人称之为垃圾基因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思考的结果是,如果上帝有职业,那么他的职业很有可能是程序员!每一个生物个体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而人类所认知的基因序列则仅仅是程序中所用到的各种数据类型中的一种,其它的非编码DNA则是代码和其他类型的数据。也就是说一个搞反编译的仅仅分析出一个程序的字符串类型数据就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这个程序,多么可笑的一件事。甚至于如同几年前一些软件人员那样开始想通过修改字符串来汉化软件一样,看起来可行,可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字符串的用处和含义,即使这么简单的汉化也同样举步维艰。 因此,以目前人类对于DNA序列的认识程度还很粗浅,基本上还是一个学徒水平。对于转基因可以进行研究,但是要进入生产和流通流域还是免了吧。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