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中的爆发🌋 买不起房挖地窖
关注数: 39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20,524 关注贴吧数: 8
我来谈谈为什么刘七段没有说服力 1.刘七段不断的重复一个事实,260多年前的范施由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在现代的标尺上也就是业5业6的高度。根据这个论据,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导出吴清源也就是现在职业二流水平,道策也同样业5业6的结论呢?最少一半以上的贬古(主要贬低中国古棋)不会持有这个观点。 2.以一个双飞燕定式中的观点和结论来展示古棋的落后,完全不考虑规则会导致的不同选择和战略思想。同样推理的话,吴清源的黑白布局,秀策流布局也完全在现代贴目规则下显得落后。 3.关于有些棋友所说业6也是接近顶尖高手的言论,几个月前有某贴主问"日本的二流棋手是否有中国的业6强?",我想说的是中国能不能找出个业6肯定的说,在面对这些能进入三大冠循环圈的棋手时能够达到4成以上胜率。之所以提四成胜率是因为在十番棋中可以不被降格。 4.我想还说的是时代发展了,现在的顶尖棋手有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能超越顶峰的李昌镐、六超、吴清源这些人的。 5.围棋的胜负不仅仅是会布局套路,会玩各种小手段。至始至终都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在里面,那就是计算力。我记得几年前在李世石古力双雄争霸的时期,一些棋友提出的全局强关联性计算才是真正体现计算力的观点。不是局部玩几个手筋下几步秒手就能赢棋。想一想当年孔杰常昊有多少次在大优情况下被小李翻盘,不服的去回顾一下BC卡小李对常昊的三局。这些棋局中体现的才是超越规则和时代的内容。而这些我们都能在中国古棋的巅峰对决中找到,这才是崇古派所推崇的。一句话围棋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不是双飞燕该档还是该靠所能表现出来的。
中国流是现代围棋的座子 应该说经过长时间的古今围棋讨论以后,应该有相当的棋友认识到在规则的差异下,古今围棋其实已经有比较大的差别了。 其实现代围棋和中国古棋的血缘关系真不大,真正对现代围棋影响较大的是日本古棋,其直接关系人应该是五猫无限推崇的道策,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古棋应该看做是另一个非主流分支。而在这个血缘图谱中的第二个变革的高峰就是吴-木谷的新布局,但是真正在这个第二高峰作为结论性成果的是中国流布局。第三个高峰就是以李昌镐为起点韩国流为标志的当下围棋了。 再来看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规则的变化,其实从道策之后到今天,围棋规则可以说只有一个变化,就是贴目。而作为承上启下的吴-木谷的新布局可以说是导致贴目的根本原因。道策的我就不多说了,重点就来说说中国流,从现代棋战的棋谱中中国流所占比例就可以看到这一布局的强大魅力,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个人看法与无座子规则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流布局是无座子规则的终极答案也无不可,就如同42一样。在无贴目时代,以三连星为代表的新布局动摇了当时围棋最根本的基石,那就是胜负。如果执黑必胜,无贴目还如何进行下去呢,而吴的十番棋无敌更是在侧面验证了这一点。于是贴目就被引入,从最初的尝试很快就稳定在了5目半,中国流布局无疑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兼顾地与势,保留更多变化的同时又保持了桥梁型布阵的优点,不管是后来的迷你中国流还是变形中国流,无疑都符合这一标准。由于出现的太多,而审美疲劳,可以说中国流近似于现代围棋的座子。
关于棋风的个人看法 只要入门以后下棋肯定都有一定的风格,即使达到顶尖高手肯定也是有一定的风格和偏好的。 棋风体现在对一些局面下的选择偏好,之所以会有这种选择偏好,是因为同时对多种招法优劣的判断不清,因此根据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招法的优劣来进行选择。 因此具有某种棋风或者说风格并不代表水平高,相反是水平不足的表现。当然在高手来说是距离棋神的差距。因此水平越低棋风变化的就越频繁,因为短板太多,随便哪一方面有所加强就肯定会偏向哪一方面。 比如一个水平较低,不足业余初段的棋手,如果他正好读了李昌镐的官子书,并有所领悟提高到了业余初段,可能就比较喜欢走官子棋,尽量在前面下的平稳,以收官来获胜,其棋风就体现为本格派。而随着水平的提高,在过程中学了武宫的布局,可能就会变为宇宙流。但随着水平再提高总是被别人破空,又去读了赵治勋的治孤书,可能又会变成实地至上的地鼠流。 甚至对于顶尖高手,棋风也会有变化,比如半目加藤、古官子等。对于大多数下棋的来说,其一生最高水平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即使业余低段在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后风格也会相对固定。 很多职业棋手甚至在入段前后也会有棋风上的变化。 因此对于K1说低手没有棋风一说,我是不赞成的,即使K1本人,难道就肯定自己的棋风不会再变化么?
关于中国古棋三圣定位的问题,我想说明几点 首先,吧里所有评价其为业6的人,本身水平是不到业6的,即使K1等几位大神,也不过是强业5而已。所以先不管他们将三圣定为多高的水平,至少是比其本身高的。还没有人说自己水平比古棋三圣高的人吧,有的话请站出来。 其次,评价水平这个事,超出自己水平以后就很难估计了,吴清源升九段时说过,历来只有水平高的来衡量水平低的,从来没有水平低的去衡量水平高的,可惜九段名人是最高水平没人能衡量,所以才会让他与六七段十番棋来衡量其水平。 再有,我想说的是业5觉得古棋三圣是业6水平,可认真研究过的职业棋手的认为三圣是职业顶尖水平,吴清源认为三圣是名人水平。随着水平的提高,对三圣的评价也水涨船高。所以不到那个水平妄评高手是可笑行为。 其它,我还想说的是当时用的规则不同,即使吴清源这种时代巅峰人物,在不同的规则下也会有不适应之处。所以以现代规则去分析古棋走法是南辕北辙,即使看吴清源的黑白布局也可以看到规则变化所带来的差异,更不用说座子还棋头的规则和现代规则几乎是两种不同的棋了。 题外,并不是说中国三圣的棋就毫无瑕疵,其实他们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错着之类也屡见不鲜。时代的局限性也使得他们无法接受现代棋手的大训练量和海量资料,但就因为这些来否定他们也是不合适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是一个口水仗,你愿意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没必要通过争辩来否定他人。就如同上帝万能的先验信仰一样,能争出个是非对错么?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