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气真人 shao3shao
开口皆妙语,出手俱神作,嬉笑怒骂,洒脱不羁,行藏去留,帅气真人
关注数: 399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26,006 关注贴吧数: 47
文殊仗剑逼佛《大宝积经》卷105〈9 神通证说品〉:「尔时会 文殊仗剑逼佛 《大宝积经》卷105〈9 神通证说品〉:「 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别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别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承佛神力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 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于诸佛法巧分别知,能说如是真实之法,于诸如来等念恭敬,而忽提剑欲逼如来。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师利!汝无害我。若必害者,应当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则不应尽。然而今此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彼诸菩萨如是观察明了知已,实时获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以偈叹曰: 「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 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 颠倒虚妄想,愚痴取我心, 计念我昔愆,所作业中甚。 过去为大逆,杀父母良田, 杀罗汉比丘,是为极重恶。 以彼恶业故,我当受大苦, 没疑网众生,闻法悔或除。 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 我已觉法界,众恶无所有。 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 方便度众生,为解诸疑缚。 何处有诸佛?法僧亦复然, 父母本自无,阿罗汉空寂。 是处无有杀,云何有业果? 如幻无所生,诸法性如是。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 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说此执剑妙法门时,十方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六种振动。时彼十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现前说法,彼佛侍者各于本国大众会中从座而起,咸请其佛言:「世尊!今此神变是谁威德而令世间大地振动?」时十方诸佛各各告其弟子曰:「诸善男子!今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觉,现在说法。然彼世界有一上首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久已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破坏新学菩萨执着心故,躬秉利剑驰走趣彼释迦如来,显发深法。以是因缘故,令大地如是振动。彼佛世尊因智剑故说甚深法,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法眼清净、心得解脱、证深法忍、安住菩提。」 尔时世尊建立如是大神变时,以方便力令彼众中一切诸来新学菩萨——善根微少、未离分别取相众生——皆悉不覩彼执剑事,亦不得闻其所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 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 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 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尔时十方世界诸来菩萨摩诃萨等,同请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以威德力,加是文殊师利,令至十方诸佛世界说如斯法,令彼众生咸得听闻,如我无异。」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彼十方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今宜各一心观察自佛世界也。」 时彼十方诸菩萨众从文殊师利闻是语已,即各观本自佛世界,皆覩文殊师利处其佛前,为诸大众说如斯法,复各见彼皆有善住意天子问是法门。又各见彼十方佛国诸菩萨等悉皆大集,又皆见彼诸天子众其数多少与此不殊,又各见彼佛界清净庄严微妙与此无异。彼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见已,生殊特心得未曾有,同声赞言:「甚奇甚特。今此文殊师利道德巍巍,处斯世界安住不动而能普现十方佛前。」 尔时文殊师利告彼十方菩萨众言:「诸善男子!汝今当听。譬如幻师既善学已,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既能善学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已,即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诸佛国土欲现形像作诸佛事,如意即能。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化,以是义故所作随心。譬如日月宫轮住虚空处,初不曾下入诸器中,其光普照靡不周遍。菩萨如是安住不动,随心普现十方佛前,或现声闻缘觉等身、或现梵王帝释等像、或现四天转轮王事、或现国主大臣政化,如是乃至示现一切恶趣众生形类随意即能,而亦初无兴作之想。」
《大宝积经》卷105〈9 神通证说品〉:「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 《大宝积经》卷105〈9 神通证说品〉:「 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别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别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承佛神力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 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于诸佛法巧分别知,能说如是真实之法,于诸如来等念恭敬,而忽提剑欲逼如来。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师利!汝无害我。若必害者,应当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则不应尽。然而今此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彼诸菩萨如是观察明了知已,实时获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以偈叹曰: 「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 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 颠倒虚妄想,愚痴取我心, 计念我昔愆,所作业中甚。 过去为大逆,杀父母良田, 杀罗汉比丘,是为极重恶。 以彼恶业故,我当受大苦, 没疑网众生,闻法悔或除。 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 我已觉法界,众恶无所有。 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 方便度众生,为解诸疑缚。 何处有诸佛?法僧亦复然, 父母本自无,阿罗汉空寂。 是处无有杀,云何有业果? 如幻无所生,诸法性如是。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 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说此执剑妙法门时,十方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六种振动。时彼十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现前说法,彼佛侍者各于本国大众会中从座而起,咸请其佛言:「世尊!今此神变是谁威德而令世间大地振动?」时十方诸佛各各告其弟子曰:「诸善男子!今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觉,现在说法。然彼世界有一上首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久已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破坏新学菩萨执着心故,躬秉利剑驰走趣彼释迦如来,显发深法。以是因缘故,令大地如是振动。彼佛世尊因智剑故说甚深法,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法眼清净、心得解脱、证深法忍、安住菩提。」 尔时世尊建立如是大神变时,以方便力令彼众中一切诸来新学菩萨——善根微少、未离分别取相众生——皆悉不覩彼执剑事,亦不得闻其所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 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 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 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尔时十方世界诸来菩萨摩诃萨等,同请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以威德力,加是文殊师利,令至十方诸佛世界说如斯法,令彼众生咸得听闻,如我无异。」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彼十方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今宜各一心观察自佛世界也。」 时彼十方诸菩萨众从文殊师利闻是语已,即各观本自佛世界,皆覩文殊师利处其佛前,为诸大众说如斯法,复各见彼皆有善住意天子问是法门。又各见彼十方佛国诸菩萨等悉皆大集,又皆见彼诸天子众其数多少与此不殊,又各见彼佛界清净庄严微妙与此无异。彼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见已,生殊特心得未曾有,同声赞言:「甚奇甚特。今此文殊师利道德巍巍,处斯世界安住不动而能普现十方佛前。」 尔时文殊师利告彼十方菩萨众言:「诸善男子!汝今当听。譬如幻师既善学已,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既能善学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已,即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诸佛国土欲现形像作诸佛事,如意即能。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化,以是义故所作随心。譬如日月宫轮住虚空处,初不曾下入诸器中,其光普照靡不周遍。菩萨如是安住不动,随心普现十方佛前,或现声闻缘觉等身、或现梵王帝释等像、或现四天转轮王事、或现国主大臣政化,如是乃至示现一切恶趣众生形类随意即能,而亦初无兴作之想。
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 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 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 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 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 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发轮于大千 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 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 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 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 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盖 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 乾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 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 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 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 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 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 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诸结缚 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 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 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 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 稽首如空无所依’
觉经中的30句名言 1.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 觉经中的30句名言 1.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2.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3.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4.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5.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8.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9.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0.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11.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12.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3.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14.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15.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16.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17.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18.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 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 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19.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0.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21.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22.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23.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24.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25.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26.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27.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 28.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 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29.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30.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31.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宗嘉节自《圆觉经》)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