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yuh68 wuyuh68
关注数: 7 粉丝数: 85 发帖数: 1,354 关注贴吧数: 16
传统弓真要全都搞成原教旨主义,确实会成为很麻烦的事 玩传统弓也三年多了,发现真要搞得太传统,太原教旨主义,确实很麻烦。 先说弓吧,角弓我虽然舍不得花钱买,不过周围不乏人在用,上了弦,还得绑在一个木头做的矫形器上,绑上五到六小时才能放心使用。而且这东西还会掉磅,但比竹木弓好的地方是下了弦过一阵子能基本恢复。 然后就是竹木弓,这玩意基本算是一场比赛一把弓,原因不是你重新买了把新弓,而是温度不同、湿度不同,这玩意儿的弹性也不同,另外,还是掉磅的事,一场排位赛72箭,打到后面,瞄点抬高一尺都算是正常。要想基本不掉磅,竹木弓一天只打30来箭是比较保险的。说到接感,习惯层压弓的人会觉得竹木弓的拉感很不适应,前半段太软,后半段的后墙感觉太明显。 箭有竹箭和木箭,竹箭飞行姿态我个人觉得比木箭好,但竹箭存放的时候最好用个架子,竖着吊着箭尾,就跟冬天做香肠似的。有内行人告诉我,买竹木箭要找张三和李四,比直接找做箭的王五要好,亲身经历证明也确实如此,找了以后一组12支能轻松挑出8-9支好的,直接找王五可能只能勉强挑出5-6支好的。区别就是你买到的是挑出来的还是别人挑剩的,这里面的水,个人觉得还是深了点。 最后说说考段和某比赛: 去年射协在厦门举办的达级赛,最高只给考到三段,所以弓圈宿老们与咱们这些菜鸟大都一个段位。对拉距没限制,弓的材料不限制,好像用的都是层压弓;箭只允许竹木箭,好在考段只打10米,所以箭的一致性差也没关系;前64名参加第二天的30米比赛,奖金比AC和AP那是高多了,不如这事与我也没关系。今年本来要在江苏溧阳再搞一次达级赛,允许考到六段,不过因为疫情,前几天通知取消,延迟到明年三月。 XX禅弓,Y情前奖金最高吧,好像之前有过第一名8万的。而且Y情前只允许用竹木弓加竹木箭,采用中大拉距。某AC冠军私下跟我说,这个比赛就是:“用打不准的弓,用打不准的箭,采用打不准的姿势,最后打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比如刘龙有一次就输给一位蒙古大妈,亚军比冠军的八万元整整少了七万大洋。去年改线上比赛,似乎对弓没要求了,层压也能打,只是竹木箭和中大拉距还是保留的。 题外话:从和弓看传统弓原教旨主义的麻烦,以外喻内 身边有人打和弓,我偶尔也玩玩,所以自认为还是稍微有点了解的。 先说弓弦,传统的弓弦是用麻之类的材料做的,延展性比较明显,新弦装上弓,在几分钟内,以肉眼明显可见的速度,弦变长了,然后你再想办法调整吧,反正打不了几十箭你继续调,因为它又变长了。而且寿命很短,一根传统材料和工艺做的弦,经常是打上200箭就完蛋了。 中仕褂可以理解成咱们传统弓上的护弦绳吧,是把麻用刀刮成长絮状一样,再缠在弦上,现在一般是涂白乳胶(这个胶不传统),麻絮又不耐用,所以这活得经常干。 竹木弓,也是个麻烦事,经常要矫形,至少半小时左右,与咱中国的角弓方式差不多,也是绑在一个木制的模子上面。而且由于本地今年干旱,竹木弓开裂的事也不奇怪。前面说的中华竹木弓的缺点或毛病,和弓也一样没少,所以玩竹木和弓,一天只打个二、三十箭比较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做的和弓,弦也有现代材料做的,箭也有了碳箭和铝箭,相比传统的东西,价钱便宜很多、一致性高、使用方便、无需保养,对于学生和年轻上班族来说,上了弦就能用,下了弦不需要保养,省事省时省力省心,这是最好的选择。要不是有这些新发明,只怕小鬼子的弓道就要后继无人了,时代变了,谁有闲功夫、闲心思折腾呀。 不过,高段位者通常是不好意思用现代材料的弓和箭,所以在一些比赛里能见到六段的成绩与年轻的三段差不多甚至还不如。
冠军赛官方用棋到手,从此不再关心棋子,安心学棋! 作为一个国际象棋爱好者总要有什么地方比别人好,肯定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花点时间和精力把棋下好,就像大多数同好想的一样。不过这条路比较难走,普通人如果没有点童子功,很难走太远,而且受天赋影响比较大;另一条路相对容易些,花点小钱将棋买好,打谱或把玩的时候可以用与冠军同款来自我安慰一下。 当然真正地与冠军同款也不容易,毕竟某宝上卖的所谓同款,既不是同一家厂产的,大小和形制多少也有些区别。 FIDE正规比赛的棋子,最常见的是DGTTimeless,也常被称为“锦标赛棋子”,这款前阵子已通过ebay买过一套非电子版的;然后就是所谓的“冠军赛官方用棋”了,由Pentagram的Daniel Weil于2012年为国际棋联设计,Pentagram是一家着名的设计巨头,负责一些最具标志性的现代设计,但他们最有影响力的贡献是这套棋子。Daniel Weil招募了卡尔森、克拉姆尼克和其他国际象棋明星参与了这个项目,并测试了众多版本,以确定用两根手指和握住拿起棋子是否舒适。经过很多次修改,该套棋子于2013年在伦敦的候选人锦标赛上首次使用。卡尔森赢得了比赛,并且在他的任何冠军赛中没有使用过别的棋子。上面三张图是借用某宝网上的。 DGT拿到赛场上的固然正宗,但都是配电子棋盘用的,价格高昂,760欧元,非电子棋子目录里没有这一款。DGT的棋子据我所知,其实也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在印度找做木制棋子的厂家代工。那么就顺着这个线索找吧,某宝上那些同款,也是印度造的,但我想要的是最“正宗”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为什么国际象棋冠军赛的官方用棋会那么贵》,得知这种棋子加配重的500美元,给正式比赛提供的加电子感应件的则高达700美元。 贵的原因一大半是因为马这种棋子,它是所有棋子中做工最细致的,接受过培训且可制作冠军赛专用棋子马的工匠不到十人,做一枚马需要两个小时,所以这套棋子全年的总产量只有250套,而且四只马就要占到总成本的一半。棋子最后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匠个人的手艺,高品质的“马”需要完全对称,所以光是雕刻马脖子就要耗费不少时间,同样重要的是一套棋子里的四个马都得看起来完全一致,这是棋子档次的重要标准。四只马之间的差异越大,则棋子越不值钱。(当然也有朋友认为给国际棋联的认证费也少不了是一大笔成本,这得摊平到每套棋子里) 其次贵的原因还在于提高手感所改变的棋子形状,比如王,它的形状就非常特殊,冠军赛棋子的王,这家厂每天只能制作25-30枚,而锦标赛棋子的王每天能制作200-250枚。即使其它形状简单的棋子,比如车,制作的时长也要比常规的多七倍。通过各种线索,老夫在五一前终于找到了制作“冠军赛官方用棋”的生产厂家,发了电子邮件联系,可惜无货,而且他们今年到现在也没有生产过这个型号,何时再生产也不肯明确答复。也许是应了“命中有时终须有”这句老话,五月下旬偶尔发现一家位于米国的电商有货,2021年生产的,就咬牙买下了,至于代价么,因为对方使用的Fedex快递主动报税,税后最终的付出超过了540美元。这盒子的长度超过了一般运动鞋的盒子,高度则略不如。盒子侧面写着:2021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限量版老夫所爱的姑娘正在拆开棋子老习惯,首先看马三月份刚学下棋的时候,对于这种多少有点抽象风格的马,真的欣赏不来,那时更喜欢标准斯汤顿的马,现在么,可能是被洗脑了,越看越顺眼。四只马放一起,仔细看并不是完全一样,但一致性其实超过了之前见过的大部分棋子了。六种棋子放一块儿合影。 后面会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折腾棋子了,今天当着姑娘面也保证过了。是不是真的“心无挂碍”了?也不是,内心还是想再收一套圣路易斯俱乐部每年举办的辛克菲尔德杯所用的棋子,所不知道是哪家厂产的,目前也没找到一丝线索,所以暂时作罢,姑且声称开始安心学下棋吧。
第二付DGT的棋子到手,小波加尔精选带胡桃木盒的 先申明:棋具不是必须的,这年头基本下网棋,真要偶尔遇见,最廉价的塑料棋子,完全不影响诸位大师们的水平发挥!!!棋具更不必要买名牌的,因为便宜的一样用,而且各位大师都能用最便宜的平面棋子20回合内击败老夫!!!我先承认以上两点,端正态度。 三月底到手一付DGT Timeless棋子,今天第二付DGT的棋子到手,小波加尔精选带胡桃木盒的(Judit Polgar DeluxeWooden Chess Pieces in Box),棋子价格144.63欧元,运费却高达48.48欧元,更惨的是因为疫情在上海滞留了很长时间。至此,DGT的NON-ELECTRONIC CHESS栏目中,目前有货的两种木制都有了。 其实我很想搞一付所谓的冠军对抗赛的棋子,DGT官网上好像叫做Official Weighted FIDE Set,但是这种只有为电子棋盘的棋子,价格么,670欧元,如果再配上棋盘又是六七百欧,就是下图这种:淘宝上看见过几种仿的,包括奇思社和1chess的,但对比图片感觉仿得还是明显与DGT有差异,只好先搁置了。 回归正题,开始开箱:一张红色卡色,背面是手写的简短感谢信,洋大人的字似乎写得还不如我。另外还有一册比较厚的产品目录,内容似乎大多数是电子棋子与电子棋盘方面的。可惜小波尔加的签名是印刷上去的商标在盒子底部,没找到产地,之前的DGT timeless的盒子上有行小字:made in india号称是胡桃木盒子,没仔细看,也许只是木纹贴片的也可能。终于看到棋子了,王、后、马、车都包着减震材料,象与兵就同样祼体待遇了。白棋黑棋,应该是染木的重点看一下马吧,做工似乎也并不出彩,只能说还行。看看马的牙口。 黑马就不拍照片了,黑的想拍好更难。木盒底部的丝绒,头几分钟觉得DGT还是做得比较贴心的,接下来发现它特别容易沾灰尘。 我会用它下棋吗?may be yes,may be no!我就是想收两三付勉强还算不错的棋子,那些收藏水平的买不起。棋盘我就在淘宝买了个印度产的贴木皮的,尺寸到是符合FIDE比赛的标准。
想入手一套尽量正规些的日耳曼骑士,请大家指导或推荐 重拾青少年时的爱好,翻箱捣柜找出三付国际象棋,都很小,有折叠盒子当棋盘的那种旅行用的,很兼价;有20前年姨妈去美国给我带回来的儿童用的,也很小,唯一的亮点是有个拼木的棋盘;还有一付是我刚上班时托人从俄罗斯带回的一付苏维埃式样的,棋子大小应该合适,只是做工太粗,而且那么多年下来油漆剥落,再加上我实在不喜欢那种风格。 虽然再次对chess有兴趣时代已变,以后基本只下网棋,但当年有一付正规棋具的梦想却重新产生,难以放下。 懒得海淘,就在某宝看了看。对其中两种有兴,都是日耳曼骑士:上图是1chess的,说是印度黄檀和黄杨木做的,波兰产。上图这一付应该是仿dgt的timeless系列,说是印度生产的,网上宣传也说是FIDE赛事用棋,但破绽在于宣传图片上比赛现场的图片的棋具上赫然可见DGT的商标。 1chess加上棋盒的话是868,另一种奇思社的送棋盒1200左右,但已决定多花点钱,这个差价我并不很介意。 想向诸位大师请教,这两种选哪种合适? 如果另有推荐也请讲,虽然不敢说什么预算无上限之类的豪言,但棋具这种能用一生的东西也可以考虑再贵一些。 这件事上面,引用王朔的话就是:装不可耻,装得不像才可耻。 先谢谢各位老师了!
菜鸟乱聊这两年用过的弓 今天晚上与弓友一起吃饭,聊到用过的弓,就发贴胡言乱语几句吧。 2019年六月,有个广州的朋友,后来在健公书院玩的,将他淘汰的黄石玻片弓寄给了我,然后告诉我一个淘宝地址让我买扳指,再给了一个卖箭的姑娘的微信,然后我就开始折腾了。 1、黄石玻片,标称25磅,也不知道我的朋友之前是怎么用的,当时我也没起疑心,觉得拉得太轻松了,所以12天后决定自己买层压弓时决定30磅。但新弓到手后拉不动,才想起来叫箭馆测一下,实测已掉磅至16磅。这弓没多少印象,听说也就是200多元买的。 2、老枪鞑靼弓,30磅。因为前述原因,到手拉不动,整整用了两周时间才适应,用它也只打过10米和20米。有一回某位大师(N次冠军,N大于个位数)与人抢六,借用过它一次,从射准的角度对它评价不高,身边有弓友有同款弓,大家评价说比我那把明显好用,所以一年多以后500元出了。 3、文统沉水,30磅和27磅加单碳。挺好用的,箭速也够快。像我这种臭水平用27那把弓打30米,最近几次练习时也能打到570左右。沉水是我用过的各方面最均衡的弓,也正因为如此,实在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力弓应该就是它了。 4、文统青鸾(带配重),32磅,等了快四个月才到手,之前订的是30磅,但最后文统先生说有28和32磅的,或者再等。我当时的教练(前省射箭队的一级运动员,参加过国家集训队,退役后改传统弓)试用了这把弓,打的是20米40靶,然后说了句:“这玩意打十环挺容易呀”。没过几天,带着这弓参加了本地的15米的小比赛,拿了个小奖。其实这弓要伺候,得定时往接插部件上抹凡士林,轴承钢做的,怕生锈;还有就是铜容易氧化,十几天的时间就氧化到影响美观的程度;撒放时声音很不喜欢,弓弦抽打弓片总是砰的一声,不像沉水那种嗖的声音。没用多久亏一千元出掉了。遗憾的是从来没用它打过30米。 5、老魏岩龙6配重版,双碳,32磅,到手只比青鸾晚几天,弓应该说做得不错,但弓弦绝对是是我见过的比较差的。拆装比青鸾方便多了,插拔就行,不用拧螺丝;其实我用它的成绩比青鸾好,感觉它的效能也不错,我这样的菜鸟第一次用它打30米就550+,很奇怪赛场上用岩龙6的成绩怎么明显不如青鸾。这弓我在去年的省赛的热身赛上用它拿过淘汰赛第二名,也用它参加过一次ACAC,但当时跟着刘振村老师学射箭三四个月,人又愚笨,正处于邯郸学步的状态,新的打法没学会,老的已生疏,所以成绩很不好。因为改打法,所以这弓目前也用不上了,订的时候还要求用激光打标机刻上自己的姓氏,也不方便出吧。 6、老魏岩龙3,27磅,双碳,这弓周围很常见,好处是不像岩龙6那样有争议,也不会有比赛被劝退的风险。弓弦么,与岩龙6同档次,似乎认识的朋友用它的有好几个是因此学着自己做弦。弓其实挺不错的,当时是作备用弓,准备万一岩龙6遭劝退时能派上用处,所以没上过场。改打法以后成了鸡肋,出给了最初送我玻片弓的朋友。 7、子辰订制版蒙元,27磅,本来要求文统先生给我发31磅,但在刘振村老师的干预下,还是27磅,后来才明白刘振村老师的干预是多么有先见之明,他真的是一位很负责的老师,如果真要练动作的话,对我这样的人来说31磅不是个好选择。这把弓的优点是稳定,容错也好,箭速比沉水要慢一些,让我不满意的是烫金的标记容易剥落,影响美观。今年三月份ACAC上海站的时候,有个女孩借这把弓打出淘汰赛第四名的成绩,因为之前说过若是得了名次就归她了,所以就实践诺言了。打算等秋天空气干燥的时候再订一把,这一次要加碳。 8、老枪宋长梢,30磅。用得比较少,不敢妄言,有什么感想以后再说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