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巡逻兵 1级巡逻兵
关注数: 107 粉丝数: 567 发帖数: 21,736 关注贴吧数: 155
孙权拿荆州的战略大局 那就是保证了孙权集团的相对安全,有人说导致吴国不能统一全国,简直可笑,你还不如说刘备借地不还导致联盟实质上破裂,因此蜀国不能统一全国,刘备背刺刘璋,导致政治信用丧失,从而孙权和曹丕都不再信任他(刘备打孙权夷陵之战时想和曹丕合作打孙权),因此蜀国不能统一。 一个势力要统一全国,必须要发展,要发展就得保证自己的安全,你连自己都安全都不能保证,随时可以被另外一个势力直捣老家,你谈什么发展。因此白衣渡江的战略思想就是先稳住基本盘,保证老家安全,在此基础上再扩张。当时刘备借地不还导致联盟第一次破裂,还灭了另一个盟友刘璋,政治信用完全丧失,关羽还扬言灭了孙权,这就暴露了刘备集团的野心那就是等时机成熟,灭了孙权。因此拿下荆州巩固自己安全势在必行,所以不光吕蒙孙权想拿下荆州,孙权的很多部下包括陆逊封都上表拿荆州,孙权集团优秀的君臣出奇地意见一致。 因此,对于东吴来说,吕蒙拿荆州战略得到消除了刘备对孙权集团的威胁,实际也证明不从荆州出发打孙权,刘备一点威胁没有,在夷陵之战中被消灭了主力。 吕蒙对曹魏的防守思想就是建立濡须口,以濡须口进行机动,两次濡须口之战都战胜曹操,再三路伐吴之战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大破曹丕二十多万大军。从而让孙权有了称帝的资本。面对,孙权称帝,曹丕和诸葛亮一点办法没有,诸葛亮还称孙权为至尊, 所以我国开国元帅刘伯承元帅赞美吕蒙是建立了整个东吴集团的国防思想并实施。 至于孙权后人没能统一全国,刘备诸葛亮集团不更没有统一,第一个被灭。那是后来人战略和布局以及战术的问题了。
消除彩礼和消除嫁娶文化习俗同时进行,不要拿女方家庭当冤大头 站在第三方角度说点公平话。你以为结婚只有单纯物质付出的吗?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嫁娶文化对女方十分不利,是拿女方家庭当冤大头,特别是在农村,女方嫁男方就是进入男方家族生活或者婚姻家庭生活以男方为主,包括但不限于孩子随男方姓,过年过节以男方为主等,这也是导致重男轻女的主要原因。 想消除彩礼,首先要消除嫁娶文化习俗,不消除嫁娶文化习俗,单单消除彩礼只是导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现在男方宁愿出彩礼也不想入赘或者不嫁不娶两头婚,就是因为娶媳妇哪怕出物质也是占便宜一方,所以想自发消除嫁娶文化非常难,因为男方反对非常强烈。 国家应该组织消除嫁娶文化观念和风俗才是首要做的。应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消除嫁娶习俗,包括消除彩礼,消除彩礼和消除嫁娶文化习俗同时进行才公平合理,不然只是更加损害女方家庭利益。 所以比较公平的婚姻就是:男女方原始家庭共同给孩子买车买房,没有彩礼,没有嫁妆,不分嫁和娶,男方也不是入赘,过年过节轮流来,两孩两姓,一孩抓阄,双方父母一样养老,不分男女方。男女家产基本要平分,不能因为是女孩就不让继承家产。 这样不让女方觉得是冤大头,公平了,才能男女平等,女方原始家庭才愿意付出。 有人说得对,其实现在很大一部分骂彩礼的是那批打女胎生儿子的人以及他们生出的儿子,他们反彩礼要的不是公平,而是想占更大的便宜,反而当年顶着“绝后”压力生出女孩,为国家男女平衡做出贡献的家庭继续遭受他们的谩骂与侮辱,真是倒反天罡。
孙权的军事功绩比诸葛亮大很多。 如果诸葛亮算军事家,孙权为何不能算?讲道理,孙权战绩比诸葛亮靓多了,为什么在淑芬那里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家(有的淑芬说第二的,承认第一是曹操),孙权就成了小卡拉米呢? 一赤壁之战时做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和战场上的重大决策,但在合肥方向和张辽对峙,应对曹魏对孙吴的侧翼威胁,成功防守住了侧翼。 二 第一次夺三郡孙权亲率大军进驻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部。陆口位于长江南岸,与刘备控制的荆州隔江相望,是孙吴军队的后方枢纽。 他在此处统筹三路兵力:命令吕蒙率2万主力南下攻取三郡;命令 鲁肃率1万兵力驻守益阳(今湖南益阳),牵制关羽的援军;命令孙皎等将领分兵控制已占领地区。 孙权始终坐镇陆口大本营,既指挥前线军事部署,又掌控外交谈判。他通过陆口这一战略支点,高效协调了吕蒙的南征、鲁肃的防御及后续的联盟谈判,最终以最小代价实现领土扩张。此战也凸显了孙权作为统帅的全局把控能力。 三 第二次夺取荆州孙权作为东吴最高决策者,全程主导了战略部署与政治运作。 命令吕蒙率精兵伪装商船“白衣渡江”(“白衣”指平民装扮的水手),突袭荆州沿岸哨所,直取公安、江陵。孙权另遣蒋钦率水军沿汉水北上,直扑襄阳,切断关羽北退之路,形成夹击之势。 江陵守将糜芳投降后,孙权迅速赶往前线,亲自招抚荆州官员。例如,他派人用床舆抬来称病拒降的荆州治中潘濬,亲手为其拭面,成功收服人心。 孙权命朱然、潘璋率军西进,封锁关羽退往益州的险要路径(如临沮、章乡),最终在十二月擒杀关羽。 四 濡须口之战 战前筑坞,强化防御采纳吕蒙建议:面对曹操南下威胁,孙权力排众议,在濡须水口修筑濡须坞(军事要塞)。此举解决了东吴水军“登陆易、回撤难”的隐患,形成“一夫当关”的地形优势,迫使曹军水师在狭窄水道中无法展开。 濡须坞成为江东门户,为后续战役提供持久防御支点,直至东吴灭亡未被正面突破。 亲率七万大军对峙: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压境,孙权亲赴前线,以水军严整之态震慑曹军。曹操见其阵势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据《魏略》载,孙权乘大船侦察曹营,船身因单侧中箭倾斜,遂调转船身受箭平衡后撤离,此即《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相持月余后,孙权写信警告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并附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笑称“孙权不欺孤”,随即撤军。取得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的胜利。 五 取得曹丕三路伐吴的胜利军事部署: 三路阻击与关键战场指挥孙权针对曹丕的三路大军,进行了精准的兵力调配: - 东路(洞口方向):命吕范统领徐盛、全琮、孙韶等五军水师,抵御曹休、张辽。虽初战因大风受挫(战船倾覆数千人溺亡),但徐盛、全琮及时反击,阵斩魏将尹卢,稳住战线。 - 中路(濡须方向):委任朱桓率五千兵死守濡须坞。朱桓以“偃旗示弱”之计诱敌,大破曹仁大军,斩杀常雕、生擒王双,重创魏军中路攻势。 -西路(江陵方向):以朱然固守江陵,孙盛屯兵百里洲为外援。虽孙盛、诸葛瑾先后被张郃、夏侯尚击溃,但朱然在瘟疫蔓延、仅余五千守军的绝境下死守六个月,最终拖垮魏军。 心理战术与临场应变**疑城退敌(224年):曹丕水军进抵广陵。孙权采纳徐盛之计,一夜之间在石头城至江乘的江岸布设连绵“疑城”(假城楼与旗帜)。时值江水暴涨,曹丕见吴军“严阵以待”,叹道“东吴有人才”,遂不战而退。 敢死突袭(225年):孙权命孙韶遣高寿率五百死士夜袭曹丕营地。魏军猝不及防,高寿缴获曹丕副车、羽盖而还,极大挫伤魏帝威信。 六夷陵之战. 虽然没有直接指挥,但通过“西迁都、北称臣”化解双线压力,将刘备与曹丕的进攻时序分离。 重用陆逊、信任诸葛瑾、包容孙桓(不因宗亲干预军令),形成凝聚力。 胜而不骄,及时与蜀和解,避免陷入长期消耗,为后续“吴蜀抗魏”奠定基础。此战役孙权没有直接指挥和作战具体部署,算是展现了孙权谋略吧。 六 石亭之战 孙权是这次战役的设计和规划者,刚开始的设计是孙权设计的,但部下提出的建议他采纳并完善了,他也是前线总指挥和统帅,各种重大决策的决定者,在部下的建议下逐步完善 军事计划。 亲临前线附近督战,鼓舞士气,协调全局。在关键战术选择上做出审慎决定,确保胜利成果。战役胜利极大巩固其统治,为其称帝奠定了基础。 七 江夏之战:成功复仇、消灭宿敌黄祖、解除江夏方向的直接威胁、获得大量人口物资,为后续赤壁之战前巩固自身地位和实力奠定了基础。 八 皖城之战 俘获数万人口及大量物资,削弱曹魏在淮南的统治 基础。
孙权的战绩不比诸葛亮大多了 如果诸葛亮算军事家,孙权为何不能算?讲道理,孙权战绩比诸葛亮靓多了 一赤壁之战时做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和战场重大决策,但在合肥方向和张辽对峙,应对曹魏对孙吴的侧翼威胁。 二 第一次夺三郡孙权亲率大军进驻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部。陆口位于长江南岸,与刘备控制的荆州隔江相望,是孙吴军队的后方枢纽。 他在此处统筹三路兵力:命令吕蒙率2万主力南下攻取三郡;命令 鲁肃率1万兵力驻守益阳(今湖南益阳),牵制关羽的援军;命令孙皎等将领分兵控制已占领地区。 孙权始终坐镇陆口大本营,既指挥前线军事部署,又掌控外交谈判。他通过陆口这一战略支点,高效协调了吕蒙的南征、鲁肃的防御及后续的联盟谈判,最终以最小代价实现领土扩张。此战也凸显了孙权作为统帅的全局把控能力。 三 第二次夺取荆州孙权作为东吴最高决策者,全程主导了战略部署与政治运作。 命令吕蒙率精兵伪装商船“白衣渡江”(“白衣”指平民装扮的水手),突袭荆州沿岸哨所,直取公安、江陵。孙权另遣蒋钦率水军沿汉水北上,直扑襄阳,切断关羽北退之路,形成夹击之势。 江陵守将糜芳投降后,孙权迅速赶往前线,亲自招抚荆州官员。例如,他派人用床舆抬来称病拒降的荆州治中潘濬,亲手为其拭面,成功收服人心。 孙权命朱然、潘璋率军西进,封锁关羽退往益州的险要路径(如临沮、章乡),最终在十二月擒杀关羽。 四 濡须口之战 战前筑坞,强化防御采纳吕蒙建议:面对曹操南下威胁,孙权力排众议,在濡须水口修筑濡须坞(军事要塞)。此举解决了东吴水军“登陆易、回撤难”的隐患,形成“一夫当关”的地形优势,迫使曹军水师在狭窄水道中无法展开。 濡须坞成为江东门户,为后续战役提供持久防御支点,直至东吴灭亡未被正面突破。 亲率七万大军对峙: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压境,孙权亲赴前线,以水军严整之态震慑曹军。曹操见其阵势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据《魏略》载,孙权乘大船侦察曹营,船身因单侧中箭倾斜,遂调转船身受箭平衡后撤离,此即《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相持月余后,孙权写信警告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并附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笑称“孙权不欺孤”,随即撤军。取得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的胜利。 五 取得曹丕三路伐吴的胜利军事部署: 三路阻击与关键战场指挥孙权针对曹丕的三路大军,进行了精准的兵力调配: - 东路(洞口方向):命吕范统领徐盛、全琮、孙韶等五军水师,抵御曹休、张辽。虽初战因大风受挫(战船倾覆数千人溺亡),但徐盛、全琮及时反击,阵斩魏将尹卢,稳住战线。 - 中路(濡须方向):委任朱桓率五千兵死守濡须坞。朱桓以“偃旗示弱”之计诱敌,大破曹仁大军,斩杀常雕、生擒王双,重创魏军中路攻势。 -西路(江陵方向):以朱然固守江陵,孙盛屯兵百里洲为外援。虽孙盛、诸葛瑾先后被张郃、夏侯尚击溃,但朱然在瘟疫蔓延、仅余五千守军的绝境下死守六个月,最终拖垮魏军。 心理战术与临场应变**疑城退敌(224年):曹丕水军进抵广陵。孙权采纳徐盛之计,一夜之间在石头城至江乘的江岸布设连绵“疑城”(假城楼与旗帜)。时值江水暴涨,曹丕见吴军“严阵以待”,叹道“东吴有人才”,遂不战而退。 敢死突袭(225年):孙权命孙韶遣高寿率五百死士夜袭曹丕营地。魏军猝不及防,高寿缴获曹丕副车、羽盖而还,极大挫伤魏帝威信。 六夷陵之战. 虽然没有直接指挥,但通过“西迁都、北称臣”化解双线压力,将刘备与曹丕的进攻时序分离。 重用陆逊、信任诸葛瑾、包容孙桓(不因宗亲干预军令),形成凝聚力。 胜而不骄,及时与蜀和解,避免陷入长期消耗,为后续“吴蜀抗魏”奠定基础。此战役孙权没有直接指挥和作战具体部署,算是展现了孙权谋略吧。 六 石亭之战 孙权是这次战役的设计和规划者,刚开始的设计是孙权设计的,但部下提出的建议他采纳并完善了,他也是前线总指挥和统帅,各种重大决策的决定者,在部下的建议下逐步完善 军事计划。 亲临前线附近督战,鼓舞士气,协调全局。在关键战术选择上做出审慎决定,确保胜利成果。战役胜利极大巩固其统治,为其称帝奠定了基础。 七 江夏之战:成功复仇、消灭宿敌黄祖、解除江夏方向的直接威胁、获得大量人口物资,为后续赤壁之战前巩固自身地位和实力奠定了基础。 八 皖城之战 俘获数万人口及大量物资,削弱曹魏在淮南的统治 基础。
我的乖乖,辩论不过就拉黑?好吧,说说订婚强案成立的逻辑。 本案定罪的证据并非只有该段电话录音。电话录音证实,案发当晚被害人母亲与席某某通话时,问席某某“但是你把某某强暴了,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东西,是吧?”席某某回答“哦哦,对对。”除该录音证实的内容外,席某某在侦查阶段供述了与被害人发生性行为的具体细节,被害人也陈述了其被席某某强奸的详细经过,被害人母亲的证言也证实事后被害人哭诉其被席某某强暴;110接处警电话录音证实,被害人及其母亲于当晚拨打110报警,被害人在通话时一直泣不成声,后接警员给席某某去电询问情况,席某某称与被害人系第一次发生性关系;行车记录仪中的音频资料证实,席某某与被害人母亲谈话时称“我既敢做就敢担这个事情,我从来也没说我没做”;人身检查笔录及照片证实被害人手腕、双臂有淤青,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证实卧室榻榻米上的窗帘被拉下、客厅的窗帘有被点燃的痕迹;鉴定意见证实现场床单上的斑迹中检出席某某的精斑和席某某、被害人的混合DNA基因分型;电梯监控视频证实案发后席某某往外拖拽被害人。综上,本案证据确实、充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足以认定席某某强奸被害人的事实。 1.首先说罪犯只承认了一个“嗯嗯”的省省吧,自己去看看,罪犯自己在被批捕审讯之前都承认三次,其中有一次是接警员电话询问,还说“是他第一次发生关系”。罪犯(已经终审判决,所以可称为罪犯)和受害人口供一致。确实,受害人的单独口供就像罪犯母亲在网上大喊冤枉和提供的资料一样,只是一面之词,不能作为独立证据,必须有辅助证据支持,但如果和罪犯的口供一致,那么和犯罪者的口供两者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独立证据。当然,有人说罪犯被刑讯逼供了,你得有证据排除这个非法口供,罪犯自己都没说被刑讯逼供了,你暗示甚至造谣罪犯被刑讯逼供了有卵用? 2.辅助证据之一:人身检查笔录及照片证实被害人手腕、双臂有淤青,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证实卧室榻榻米上的窗帘被拉下、客厅的窗帘有被点燃的痕迹。这都是受害人反抗不情愿的辅助证据,如果罪犯支持者说要直接证据,我不知道你说的直接证据是什么,如果是强x过程被拍下来才算,那你来制定定罪标准吧。 3鉴定意见证实现场床单上的斑迹中检出席某某的精斑和席某某、被害人的混合DNA基因分型。这也是辅助证据,道理同2。有强x犯支持者说这是男的遗精所致,如果这种狡辩都能获取认可,你是不是搞笑?当然这只是辅助证据,也并不是最主要的依据,但这种狡辩方法,罪犯自己遗精都没想起来,你帮他想起来了,你是他遗出去的精?那还有被害人的和罪犯混合一起的DNA呢。 4.电梯监控视频证实案发后席某某往外拖拽被害人。这个受害人也承认是在被强之后想逃离的时候出现的,并不是拖进去后强的,但能辅助证明受害者并不情愿。如果受害者想诬陷男方,要全可以作为被强过程的一个证据,而不是承认是事后暴力拖进去的,说明受害者和没说谎 5.双方微信聊天证明,受害者向罪犯明确表示拒绝发生婚前性关系。这也是很重要的辅助证据。
在证据不足情况下,警方不会硬立案,有些罪犯真的能脱罪 8月24日,海南文昌的程先生在网络发文称,其妻子于2023年7月15日在家里被当地一水果店老板黄某强奸,报警后警方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立案,被羁押的黄某释放三天后,程先生妻子受不了刺激跳水库自杀。 女儿程女士称:“刑警队介入之后,我们提交了所有的证据,到现在为止,还是说证据不足,导致没有立案。黄某被释放的第三天(7月23日),我去做笔录回来,发现我母亲已经跳水库自杀了。”程女士说,她母亲自杀前留下了遗书。通过程女士提供的遗书,记者注意到,程女士母亲在遗书中提到,对不起丈夫和儿女,让他们受到这么大的伤害,还说自己是天生灾星,“我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这样的灾难降到我的头上”“我知道发生这样的事谁都不会相信,不理解,我也百口莫辩”。 25日下午,记者致电程先生所在地海南文昌迈号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事已经由当地派出所和刑警大队介入处理,建议记者直接联系派出所或刑警大队了解相关案情。记者致电文昌市公安局负责该案的办案民警张警官,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建议记者联系该局政工室。记者致电该局政工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此事,他们领导说先不接受任何采访。随后记下记者电话称,如果有后续再让相关负责同事联系记者。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接到回复,此后多次拨打该电话,均无人接听,迈号派出所的对外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论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孙权所谓背盟缺德的荒谬 首先我认为三国无义战,谁也不比谁道德高尚,曹操,孙权,刘备都是为了自己。有些人天天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孙权集团背叛同盟世某割据势力的粉丝圈贼喊捉贼,因为本身刘备就缺德导致破盟,他的粉丝们却反过来怪他的救命恩人-孙权,荒谬绝伦,倒反天罡。 翻遍史书,孙权和刘备并没有书面盟约,都是口头约定,临时制宜,并没歃血为盟之类的书面盟约,长期效力几乎没有,所以刘备也一直没把孙权当盟友,一直在对孙权坑蒙拐骗,威胁胁迫,吕蒙评价,“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 孙权集团在赤壁之战,拯救了刘备集团,有人说孙权不是出于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去援助的刘备和刘琦,而是有自己的私心,确实如此,哪怕二战时期同盟国互相援助也是有私心的。但孙权集团拯救了刘备集团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苛求刘备集团对孙权感恩戴德吧,但至少别坑害谋划孙权。就像几十年前我们帮大胖抗美,也是出于自己战略利益考虑,但不是大胖和后代不感激的理由。但刘备集团怎么做的呢? 一 拒绝孙权求援 濡须口之战的时候,孙权只有几万部队,孙权面对更强大有二十多万的曹操一个人抵抗自然是凶险异常,所以他向刘备求援了,这个时候刘备不应该报答赤壁之战的恩情去救援吗?哪怕为了自己也得去援救孙权啊,万一孙权灭了,下一个不是自己?但刘备干的啥事?他拒绝孙权求援,反而觉得曹操和孙权对峙互殴,是个打益州的好机会,趁机去攻打益州把刘璋灭了。孙权独木难支,选择了名义上向朝廷投降,卖曹操一个面子,曹操得了面子,也知道一时拿不下孙权,所以退军了,也让孙权缓了一口气。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已经投降曹操,名义上已经成为朝廷的人,这个是刘备的锅,你不打刘璋过来援助孙权,孙权能投降曹操?孙权投降曹操后即使书面联盟也自动解除了,何况口头约定?这时候孙权是朝廷的人,打你刘备这个朝廷叛徒不很正常? 二 批发入山 孙权君臣讨论攻打益州,孙权很信任刘备,就咨询刘备的意思,刘备说刘璋是兄弟,你要打我就批发入山,隐归山林,还派诸葛亮关羽等在孙权借给地盘上武力阻拦孙权军队进去益州,武力阻拦孙权军队通过,其实就是动武了,孙权只能做罢,然后刘备自己打了拿下益州,这里已经就是背盟了,这种欺诈不压于孙权欺诈曹丕称大魏吴王,如果是曹丕,这个时候就翻脸攻打刘备了。孙权知道被欺诈了之后,其实也把刘备当敌人了,怒骂滑虏乃敢携诈,“滑虏”就是狡猾的敌人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已经认定刘备为敌人了,只是孙权还要面对更强大的曹操,所以选择了忍气吞声。但这个时候实际上联盟已经破裂,孙权也已经不把刘备当盟友了,反而是“虏”,意思就是敌人。即使这个时候孙权攻伐刘备,刘备和其粉丝哪里来的脸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孙权背盟? 三 借地不还 孙权捏着鼻子认了刘备拿下益州,也感受到了蜀国威胁,对刘璋都能那样,搞不好顺江而下也把自己灭了,但那个时候孙权没有信心同时对抗刘备和曹操,所以并没彻底撕破脸,但为了消除刘备关羽威胁,想把荆州要回来。但结果可想而知,刘备拒绝归还,虽然他承认有这笔账,但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拒绝归还。这个时候孙权觉得你既然认这三个郡的账归我,我先派官员上任,没想到官员都被关羽驱逐了。孙权再也忍不住,不顾曹操的威胁,派鲁肃和吕蒙武力拿下关羽镇守的三郡。怎么这能怪孙权集团?这不是刘备言而无信,借地不还导致的?连一贯主张交好刘备的鲁肃都单刀赴会,当着关羽的面怒骂刘备和关羽,而联盟也以武力相向而结束。这都是刘备集团的锅。 四 至于湘水停战,口头上还在说盟友,但谁都知道不是盟友了,只是有共同的敌人曹操,所以互相继续利用,但都互相设防,互相开始谋划对方,之前刘备集团一直在谋划孙权,而孙权部下虽然也一直谋划刘备,而且对孙权提出各种吞并刘备集团的建议,比如周瑜,吕范等等,但孙权一直拒绝,而听了鲁肃的联刘抗曹,后来刘备集团一系列骚操作下,孙权也后悔听了鲁肃的话,所以也开始谋划刘备集团。而关羽不断挑起纠纷,比如勾结孙权部下叛乱,抢夺湘关米,对孙权大使说孙权是“貉子”,而且赤裸裸宣布要灭了孙权“若是樊城拔,吾不得灭汝耶”,最终孙权同意灭掉关羽。
有些人天天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孙权集团,有没有依据,合理吗? 首先我认为三国无义战,谁也不比谁道德高尚。有些人天天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孙权集团背叛同盟,有依据,还是粉丝圈贼喊捉贼?我觉得是后者,请容我说一说。其实孙权和刘备并没有书面盟约,都是口头协定,具体看三国志,并没歃血为盟之类的书面盟约,效力几乎没有,所以刘备也一直没把孙权当盟友,一直在对孙权坑蒙拐骗。 孙权集团在赤壁之战,拯救了刘备集团,有人说孙权不是出于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去援助的刘备和刘琦,确实如此,哪怕二战互同盟国相援助也是有私心的。但孙权集团拯救了刘备集团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苛求刘备集团对孙权感恩戴德吧,但至少别坑害谋划孙权。但刘备集团怎么做的呢? 一 拒绝孙权求援 濡须口之战的时候,只有7要部队,孙权面对更强大有二十多万的曹操一个人抵抗自然是凶险异常,所以他向刘备求援了,这个时候不应该报答赤壁之战的恩情吗?哪怕为了自己也得去援救孙权啊,万一孙权灭了,下一个不是自己?但刘备干的啥事?他拒绝孙权求援,反而觉得曹操和孙权对峙互殴,是个打益州的好机会,趁机去攻打益州把刘璋灭了。孙权独木难支,选择了名义上向朝廷投降,卖曹操一个面子,曹操得了面子,也知道一时拿不下孙权,所以退军了,也让孙权缓了一口气。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已经投降曹操,名义上已经成为朝廷的人,这个是刘备的锅,你不打刘璋过来援助孙权,孙权能投降曹操?孙权投降曹操后即使书面联盟也自动解除了,何况口头约定? 二 批发入山 孙权君臣讨论攻打益州,孙权很信任刘备,就咨询刘备的意思,刘备说刘璋是兄弟,你要打我就批发入山,隐归山林,还派诸葛亮关羽等在孙权借给地盘上武力阻拦孙权军队进去益州,武力阻拦孙权军队通过,其实就是动武了,孙权只能做罢,然后刘备自己打了拿下益州,这里已经就是背盟了,这种欺诈不压于孙权欺诈曹丕称大魏吴王,如果是曹丕,可能曹丕被欺诈这个时候就翻脸攻打刘备了。孙权知道被欺诈了之后,其实也把刘备当敌人了,怒骂滑虏乃敢携诈,“滑虏”就是狡猾的敌人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已经认定刘备为敌人了,只是孙权还要面对更强大的曹操,所以选择了忍气吞声。但这个时候实际上联盟已经破裂,孙权也已经不把刘备当盟友了,反而是“虏”,意思就是敌人。即使这个时候孙权攻伐刘备,刘备和其粉丝哪里来的脸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三 借地不还 孙权捏着鼻子认了刘备拿下益州,也感受到了蜀国威胁,对刘璋都能那样,搞不好也把自己灭了,但那个时候孙权没有信心同时对抗刘备和曹操,所以并没彻底撕破脸,反而是为了消除刘备威胁,想把荆州要回来。但结果可想而知,刘备拒绝归还,虽然他承认有这笔账,但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拒绝归还。这个时候孙权觉得你既然认这三个郡的账,我先派官员上任,没想到官员都被关羽驱逐了。孙权再也忍不住,不顾曹操的威胁,派鲁肃和吕蒙武力拿下关羽镇守的三郡。怎么这能怪孙权集团?这不是刘备言而无信,借地不还导致的?连一贯主张交好刘备的鲁肃都单刀赴会,当着关羽的面怒骂刘备和关羽,而联盟也以武力相向而结束。
刘备进益州导致益州大规模战乱人口减少七层不比屠杀更可恶 ,刘璋时百万户,蜀国灭亡时三十万户,九十八万人口,算是蜀国折腾没了七十万户。也就是减少七层。 刘备打刘璋时期,真的对老百姓没有屠杀吗? 刘备进益州后第一波人口减少是对刘璋的三年攻伐 刘璋投降时说“攻战三年,(百姓)血肉捐于草野”,也就是大量老百姓死于战乱,战乱中谁杀老百姓的没说,但我觉得不可能是刘璋部队,刘璋不可能大量屠杀自己百姓,刘备可能性最大,至少占一半责任。这三年战乱,人口减少应该很明显,连刘璋都忍不住觉得对不起老百姓了, 第二波是刘备拿下益州后的屠杀 刘备拿下益州后为了兑现对将士的承诺,抢完官度不说,还抢掠了老百姓,在抢掠老百姓过程中说没有杀戮事件是不可能的,而且搞定益州不能全靠安抚,还有屠杀。 “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而且刘备连杀几十天,这只是冰山一角。 为安定益州的抢掠和杀戮导致人口减少应该不太明显,但肯定有。 第三波 应该是攻伐汉中 再散发封建军阀中,只有刘备自己搞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当兵都男人不够,所有能打的男人都去一线当耗材,这部队战死多少男性先不说,不能打的女人去做运粮兵,古代那个时候运粮特别是益州地形,得累死饿死渴死病死多少女子?所以后来益州人口凋敝上不去应该和女子当运死了大量生育期妇女有关,一个地区的人口除了粮食生产以外还要看女子数量,特别是生育期妇女。 第四波和第五波应该和诸葛亮姜维劳民伤财,不断北伐有关。 三大封建军阀,曹魏个东吴人口都在增长,只有蜀汉在拿下刘璋之后大量减少,减少至少一半,除了屠杀之外,就是穷兵黩武战死人口比例过多,当兵和官员占人口比例过高导致的。老百姓没有能力去生儿育女了。
刘备关羽投降曹操再反叛能不能洗白 我觉得不能,包括廖化投降孙权再反叛都不能洗白。 早在吕布集团没有覆灭时,刘备投靠吕布的时候,吕布部下一堆将领都说刘备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狼子不可养,应该趁机灭了他,而不是收留他让他做大。吕布不但没听,还把部下们说的话告诉了刘备,最后被曹操带着刘备攻灭。 后来刘备关羽为了活命向曹操投降,果然,刘备关羽一抓住机会就反叛了曹操,一个把曹操的徐州太守灭了,一个杀了庞德,水淹七军,俘虏曹操几万兵马,曹操损失巨大,吓得差点迁都。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关羽刘备君臣反复无常小人的证据,洗不白。所以吕蒙就对孙权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腹心待也”,也就是吕蒙也认为刘备关羽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能真心对待,谁真心待,谁就灭亡或反受其害。 有人拿抗日战争时期的人事来类比,说有些人先是投降了日本当伪军,后来有机会再打日本 我个人觉得不是这样类比的,首先,曹操孙权不是小日本,他们也是中国人,我们从中立角度来看, 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封建割据军阀,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从中立角度来看,刘备关羽投降后再反叛,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如果有人反叛刘备,比如靡芳,不就被蜀迷骂死了吗?那刘备关羽背叛曹操又有什么不同?没有本质不同。
孙权有义务向刘备宣布盟友破裂了吗? 两个友好的国家甲乙,在甲做了某些严重对不起乙的事情后,一旦被乙发现。友好联盟关系自动破裂,根本不用宣布。 孙权对刘备是不宣而战,其实刘备集团也知道双方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开打,但信了陆逊吕蒙的忽悠,只能说被忽悠的要么是自信实力强大,我们就坑你了,坑蒙拐骗,强取豪夺了,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你也只能委曲求全,干瞪眼,再说量你也打不过来。 其实孙权刚开始,扶持并联合刘备的诚心还是很高的,又是给兵,又是借地,又是嫁妹,周瑜和吕范一大堆部下建议杀了或抓了刘备,他都不同意,想打益州都找刘备咨询。但后来在刘备集团一系列骚操作下,比如“批发入山”“武力阻拦孙权部下入益州”“借地不还”“驱逐官员”“勾结孙权部下叛乱”“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等等,其实友好关系自动破裂了,甚至敌对了。 当孙权得知刘备“披发入山”坑骗了他,孙权就已经认定刘备是敌人了,怒骂“滑虏安敢携诈”,这个操作对孙权的伤害不亚于孙权坑骗曹丕,再加上其它操作,刘备政治信用已经破产,所以吕蒙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腹心待也”,这只是开始,后来又借地不还,这比直接侵略还恶劣,这仗就非打不可了。所以后来划界,但关系不可修复,也是因为孙权一时拿刘备关羽没办法才停战,但只要他有机会,就非灭刘备关羽不可。 举个简单例子,你和张三是好朋友,但你看上了他老婆,所以勾引了他老婆,在张三发现之前你们还是好朋友,有一天天他发现了,你们还是好朋友吗?这时候如果张三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和以前一样,今天晚上你来我家喝酒吧。这时候你还相信他说的话,你们还是好朋友,然后你去赴约吗?只有傻子才信你们还友好吧,这时候如果你去赴约要么就是实力巨大,根本不怕,我就坑你了,怎么得?你也只能干瞪眼,要么就是傻子。 在你干了坏事之后,你还想对方对你有“宋襄王”之任,要求不拿你怎么样,还得必须正面杠,一你没资格,二对方没有义务对你宣战后才能打你?
突然理解了三国圈骂吕蒙的那么多了 我看抖音,看到有杜鹃的视频,大家都知道,杜鹃对于人类来说是益鸟,禁止捕猎的。但因为杜鹃鸟不养幼鸟,是把幼鸟放在其它鸟里把其它小鸟推出去,从而幼鸟父母扶养杜鹃。所以,评论里很多人大骂杜鹃是害鸟,恶鸟。有人评论说:你们自己代入被寄生的小鸟了,所以觉得杜鹃是害鸟,恶鸟,但你代入人类,不觉得杜鹃又可爱,又对人类有利吗? 相反,有些鹰隼扶养幼鸟的视频,明明鹰隼在扶养幼鸟以及在它的一生中,不知要吃多少其它小鸟和其它鸟的幼鸟,我感觉几千只都有可能的,杀的其它鸟类和幼鸟不止是杜鹃几百几千倍吧?这个时候不说鹰隼坏了,一个个提心吊胆,为鹰隼操碎了心,有的在幼鸟遇到疾病和饥饿困境的时候,还请求视频方救救鹰隼幼鸟。怎么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又代入鹰隼了。 三国时期几乎最完美的将领,要品德有品德,要能力有能力,要战绩有战绩的,对同事部下高,对老百姓做到了路不拾遗,秋毫无犯,现代被某些人黑的和秦桧一个级别了? 原因在哪里?同样道理,这些人根本没有站在客观历史事实上看问题,没有唯物主义历史观,而是代入蜀汉了,把自己代入蜀汉一份子,所以凡是打败了蜀汉的基本上都被黑,前几年各大网站事黑曹魏,这几年不黑曹魏了,开始黑孙吴的历史人物,而且越来越厉害,甚至大量的淑芬不惜造谣来黑历史人物。 总而言之,就是代入蜀汉阵营了,所以和他们讨论历史,只有争吵,有闲空可以和他们玩玩,但不能认真讨论。
刘备到底借了孙权多少地盘 陈寿在刘备借地方面写的不多,而且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感觉他隐藏科很多东西,所以现在借孙权多少地单按从三国志不能明确了。很多大家只能推论或者蛛丝马迹。鉴于他在写三国志相对于孙吴立场大大偏向他自己的先主刘备,我感觉他隐藏的是对刘备不利的地方可能性大。 比如说:陈寿记载刘备打下了荆南四郡,可是如果打下的四郡归他,他为什么说周瑜分给他的地方少,求督荆州呢,唯鲁肃劝权借之(这个之承接前文,翻译应该是借荆州而不是南郡,部分人非得翻译成南郡不合适),既然有了荆州四郡,借荆州以地少理由就根本不存在了。 何况荆南不少地方在赤壁就不少地方归属孙权,后来在刘备控制下的时候。吕蒙过去基本上都是传檄而定,他们会傻到让没几个大头兵的刘备去捡现成的,吕蒙他们自己不会去? 按照一些人说法,赤壁之战后刘备获得了四个半郡,孙权只得了半个南郡。大家觉得孙权十万之众,可以给刘备时间去拿下这么多的地盘而且还要归刘备?我觉得如果说刘备拿下就是刘备的,当刘备拿下一个郡的时候孙权吕蒙和周瑜得和刘备动刀子了。而历史又记载“刘备从权借荆州数郡”,既然按照某些人说的孙权只得了半个南郡,这借的数郡从哪里来的? 以上这些资料,如果都单单从字面上解释,互相矛盾,只能用打南四郡时,刘备只是参与者之一,而孙权的人也去了,然后南郡和荆南四郡地盘的地盘都是周瑜孙权进行分配,才解释得通,这些历史资料才不互相矛盾。然后陈寿记载刘备南征四郡也不算作假。因为他确实去了,但功劳是不是他的不好说,就像赤壁之战,陈寿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但看字面,还以为赤壁基本是刘备自己打的呢,但也不算作假,确实刘备参与了,但主要功劳不是他的。荆南之战一个意思,只有这种情况,几个历史记载才不会互相矛盾。
吕蒙无论从人品能力战绩来说,刘备集团的人哪个能比? 吕蒙无论从人品勇敢智谋能力战绩和善待占领区老百姓来说,刘备集团的人哪个能比?就拿关羽开对比吧。 读读三国志吕蒙传,我感觉可能魏国的都没有能和吕蒙比的。 能力智谋和战功:在他被大力提拔之前战绩的就不说了,两次兵不血刃几乎没有损失打败关羽拿下关羽七郡,展现能力智谋,在拿下三郡之前鲁肃都对他的才学佩服的五体投地,要和他结为兄弟。 人品: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国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应。吕蒙未死之前,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等赐物全部交付府库收存,嘱咐主管人员在他死后全数上交,丧事务必简约。大家说当时有几个武将不贪财好色的?关羽和曹操抢人妻咋比? 对待同事:他曾因自己亲兵的事受到江夏太守蔡遗所弹劾,但无怨恨之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问吕蒙用谁接替为好,吕蒙因而举荐蔡遗担当这个职务是个好官吏,孙权笑着说:“你想当祁奚呵?”于是任用蔡遗。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常令吕蒙不满意,又不时违背孙权的命令,孙权很恼火,吕蒙多次替甘宁求情说:“天下尚未平定,猛将像甘宁那样很难得,应当对他宽容忍耐些。”孙权于是厚待甘宁,后来尽得其用。体现了吕蒙对同事的宽大胸怀。 吕蒙病情有所好转,孙权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庆贺。大家看看,孙权和吕蒙同事们也都很尊重喜欢吕蒙,为他的人品能力所折服。 反观关羽动不动威胁杀了这个同事,灭那个同事,结果最后众叛亲离。不光重要将领都背叛关羽,连所谓关羽最体恤的士兵也是,三国志曰:关羽自知势孤力穷,于是逃往麦城,西行到漳乡,兵士们都离开关羽投降孙权。 善待老百姓: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劝慰,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不能索要任何东西。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遮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震惊,做到路不拾遗。三国里能对老百姓道不拾遗的军队有几个?好像就吕蒙自己。 你们说说,就吕蒙人品能力战绩个善待老百姓,几乎没有大的的缺点了。也不怪吕蒙得病,孙权整天忧心忡忡,生怕吕蒙病逝,结果很多人说吕蒙死孙权杀死的,这怕不是倒反天罡?三国志曰: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为自己而过于劳累,常在壁上凿洞观望吕蒙,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叹息不止,夜不能寐。吕蒙病情有所好转,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吕蒙祈求延寿。吕蒙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内殿。当时孙权悲痛异常,为此减少各种娱乐活动、减少了食量。 我感觉吕蒙病死,不亚于他大儿子病死的悲痛,是孙权最看重的将领,怎么可能杀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