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为先
步为先
关注数: 399
粉丝数: 403
发帖数: 1,593
关注贴吧数: 19
武术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现在的传统武术套路中《招儿》越来越花,有武术体操化,舞蹈化的趋势。实用价值差。 武术姓武,就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八卦掌之三敏 无论练哪派哪氏八卦掌都要做到三敏。 即;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心敏能够随机应变。 眼敏能够预察机宜。 手敏则可先发制人。
祝新年好 祝武林朋友新年好,祝八卦掌贴吧越办越好。
樊氏八卦掌的三脚步 樊氏八卦掌以三脚步为主,走转圈为辅。 什么是三脚步?三 脚步是以某一脚为轴,另一脚前进后撤,改变左右架式,形成一个以重心支撑腿为支点的三脚形,故称三脚步。 三脚步的变换要象滑冰一样熟练。使其移动灵巧,活动广范。这样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得心应手。
尹氏八卦掌独特手法 我爷爷和尹福同在哈德门【崇文门】税务司当差,后拜尹福为师习八卦掌,我大爷承其艺。尹氏八卦掌独特手法是; 出手如牛舌,打来如虎口。 手去如钢锉,回手如钢钩。
尹氏八卦拳 谁知道?
京郊程有龙传下来的八卦掌 程有龙是程廷华长子,承父艺。 程廷华去世时在河北深县程家村。 程殿华临行前,将程有龙托付给扬明山,此后程有龙随杨明山回到老家,北京郊区楼梓庄定居,并和杨明山一起在村中崇宗寺,开班收授所学。【请看揉身掌的贴文北京八卦掌之乡----东坝】 司珍【1925---2009】先生是程有龙再传第子,在首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上,我有幸看到他率其第子们的演练。我当时负责检录,能近距离观看。 由于当时场地没铺地毯,木板地比较滑,司珍先生没受影响。只见他;走转拧翻,摆扣舒展,掌如穿梭,手法细腻,潇洒稳健,风格古朴。使我大开眼界。 改革开放前,没有电脑,光盘,传统武术都保守,很难看到比较完整传统的八卦 掌套路。 司珍先生曾任北京八卦掌研究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楼梓庄是北京近郊,解放前后交通不便,接处其它拳种不如城市多,因此八卦掌 演变程度小,至今基本保持程有龙体系的练法。 虽然楼梓庄及周边已拆迁,邻居们搬到东南西北各处,但程有龙的传人还凝聚在一起。 由崔明岐先生牵头,加之司国栋【司珍之子】,奎恩凤【司珍的弟子】,曹雪滨【崔明岐弟子】等,一直为传承程有龙八卦掌,做不懈的怒力。
董海川的历史画卷 《摘录果毅先生“有关八卦掌源流的几点看法”》 在光绪九年董公的第一块墓碑上,二代尹福等却在江皖乱山,烟云缥缈,似有似无中求仙传。这虽是古人的旧习惯,多以名人,神人为其艺的奠基人,而广为流传。但这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成了漏洞。 犹如计算机的千年虫,埋下了祸根,以致其后无论本门,外人,都为此忙个不停。 本门的马贵,卢书魁等则又把董海川学艺落实在九华山上(见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碑文),八卦掌后学一步步落实,一步步离实越远。 后有人查实黄冠为云盘老祖。 门宝珍的著作又添上个僧人。 外人有张骥武将军的毕澄霞。后又有阴阳八盘掌的董梦麟, 董海川没有明言其师,并不为奇,八极拳的吴钟也有得自方外人士之说。 八卦掌形成较晚,前一段的空白易于填充,本门的自我神话,形成传奇,成为缺失的漏洞。 董海川去逝后五十多年至今,出现的种种关于董海川以前就有八卦掌的说法,没有确凿的依据能证明董海川不是八卦掌首传人
贴吧里的武说癖 癖----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 如;大家都知道的洁癖。 贴吧里有几位年轻人,对传统武术感兴趣,但是不愿意吃苦,下功夫。看了很多武术名家写的书,可能还挺认真的看了,但是没实践,那理解是不一样的。 希望他们为弘杨传统武术发表一些建设性观点。 不要道听途说,或想当然在贴吧里发表些所谓高见和新闻。
八卦掌的五到 练八卦掌者要做到五到位即;眼到,心到,步到,身到,手到。 五到俱备才能上下一致,内外配合。 其中步伐偏重,步伐练好了才能进退得宜,得心应手。 五到做好了并非易事,那得功夫到家才成。
投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过手 呼吁北京八卦掌研究会成立一个班子,制定规则,把各支各派年轻的,好的苗子,集中训练,重点培养一批能实战的八卦掌传人。
不可迷信拳谱 传统武术传承下来的拳谱,一般没有系统性,或不完整。给武术的流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再加上某些拳师文化抵,对于拳谱只是一知半解,或标新立异,故弄玄虚,都会导致拳谱出现偏差。 因此,参照拳谱练拳,不可以迷信拳谱。 拳谱,拳论,并非都是绝对真理。 在对照拳谱学练时,一定要; 求真纠偏,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八卦掌的暗腿 八卦掌用腿的特点是以手和身掩护用,再加上不停的走转,用时出腿不见腿,远不发腿,腿不空出,因此称其为暗腿。 暗腿在使用时不是一腿一式,一腿一法,而是在走转和技击过程中节节相随,在手法,身法,步法的配合下,几种腿法连贯进行。
武术的切磋与打擂 切磋主要以功夫交流,技艺交流为主,双方以点到为止。双方各自展示自身的才华,互相学习。 打擂与切磋不同,打擂要分出胜负,输赢。
尹程两派八卦掌异同 尹,程两氏八卦掌的动做,招式,和练功方法,套路形势,技击手法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尹氏以尹福之子尹玉璋,程氏以程廷华之子程有龙二支系为例;共同之处是;屈膝蹲身,矮裆行步,斜身绕步,转行变式。 相异之点;在掌型上,尹氏为牛舌掌;程氏为龙爪掌;尹氏掌多称六十四式,以六十四氏中可综括八个母掌。 程氏则多以八母掌演化为六十四掌。 尹氏掌为硬掌,刚劲突出,走自然步,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行轨迹接近直线,横开斜进。 程氏掌,掌式运转曲线圆活,千回百折,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刚柔相济, 粘连绵随,并形成螺旋。
八卦掌为中国武林一瑰宝 八卦掌创立在北京,创始人董海川柤师技艺成就很高。传说他于肃王府内飞越宫墙,提壶递茶于肃王。 当明清之际,武林门派林立,竟争激烈。董海川柤师只身入都,无任何凭借大胆而 创新派,若非身怀绝技,绝不会创立八卦掌。 董公首创了八卦掌,抱的是有教无类与人为善的宗旨;即不挟持专长以自利,更不秘守绝技以欺人。故能使这一拳种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武林中一瑰宝。
八卦掌不同风格是二代形成的 八卦掌各个支派的技艺特色和不同风格,是二代开始并趋于完成的。 我们今日所看到的八卦掌,都是某一支派的掌式,掌法,已经没有一个统一的招式了。 各支派虽同出一源,有相当多的相同点,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故不能以某一支派作为整个八卦掌的代表。
学练传统武术应专一求精 现 在年青人学练武术期望太高,还想找捷径,一步到位。各种拳术都有一套完整的学练体系,学练时应专一求精。先全面掌握一个拳种,然后再博采众家之长。 学练时应考虑个人主,客观条件,不要盲目求多。 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拳术和功夫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合则各显其妙,离则各失其效。
八卦掌的手法 八卦掌的手法几乎全是掌法,只有个别的动作中包含有拳,勾,指法。 由于掌比拳长,所以能充分发挥作用。八卦掌的手法以掌代拳主要有;穿掌,劈掌,撞掌,掖掌,托掌,撩掌,挑掌,盖掌,按掌,云掌,抱掌等。 八卦掌手法按技击作用可归纳为;推,托,带,领,搬,栏,截,扣,捉,拿,勾,打, 封,闭,穿,点十六个字。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