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 爱玩数码的老王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92 发帖数: 12,431 关注贴吧数: 15
i7-11700+RTX 3060,这台主机“很有料”,华硕天选X主机评测 数码吧的吧友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台华硕天选X游戏主机。 前言 以前,但凡提到“网购整机”这个话题必然会引来一片“智商税”“恭喜上墙”的嘲讽,似乎只要你在电商平台购买整机就等于100%上当受骗,滑稽又让人无可奈何。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当时鱼目混杂的电商整机行业非常贴切,二手配件、以次充好、混淆型号等案例屡见不鲜。除了担心硬件质量,还有一部分用户担心“网购整机=没售后”,毕竟很多硬件不支持个人送保,出了问题再去找卖家可能被置之不理,也可能已经人去店空。近几年,随着华硕、联想、雷神等一些知名品牌的加入,“品牌的力量”为电脑整机市场带来了曙光。大品牌一般都会有完善的采购、销售、监管体系,消费者不必担心发生货不对板、混淆型号、以次充好等现象。同时,品牌整机详细、周密的售后政策也是消费者来的“定心丸”,基本不会出现扯皮甚至跑路的情况。华硕,在电脑硬件、3C数码领域可谓声名显赫,游戏爱好者和硬件达人对华硕的产品更是喜爱有加。在当前一卡难求的市场背景下,品牌整机成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凭借“坚若磐石”的质量保证和令人放心的售后政策,华硕的电脑整机在线上平台炙手可热。前不久我就入手了一台华硕天选X游戏主机,硬件性能和使用体验可圈可点,我都比较满意。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电源等主要部件有3年保修期,上门服务,巴适得很。硬件解读 硬件是电脑主机应对各类任务的基本保证,这个总也绕不过去的话题一直被用户津津乐道。 华硕天选X的主要部件如下:第十一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i7-11700+华硕D500TC主板+华硕3060显卡+西数512G固态硬盘+16G内存,这套配置虽然算不上豪华,但要性能有性能、要性价比有性价比,属于比较主流的装机方案。CPU 英特尔i7-11700处理器采用14nm制程工艺,8核心16线程,基准频率2.5GHz,最大加速频率4.9GHz,核显Intel UHD Graphics 750,二级缓存 4 MB,三级缓存 16 MB,设计功耗65W,最高20通道PCIe 4.0,支持16通道高端显卡以及4通道PCIe SSD。小小的CPU就像人类的大脑,处理与协调软硬件发送的指令、动作、数据等,英特尔i7-11700处理器是中高端主机的热门选手,性能完全足够满足普通用户设计、游戏、娱乐需求。 Tips:英特尔处理器的型号很容易让人搞混,我来帮大家捋一捋:单数字型号处理器自带核显和散热器,不支持超频;F后缀表示没有核显,有散热器,不支持超频;K后缀表示支持超频、没有散热器;KF后缀表示没有核显、没有散热器、可以超频;X后缀表示专业级服务器CPU。显卡 我这台华硕天选X选的是华硕 RTX 3060 显卡,虽然是单风扇丐版,但性能一点儿也不含糊。采用NVIDIA Ampere架构,相比上一代在最主要的三个部分都作了升级,包括SM多单元流处理的内部架构改进,2倍的FP32吞吐量、CUDA数量;RTX系列独有的RT core升级到第二代;Tensor core升级到第三代,也就是光线追踪和AI运算性能都有成倍提升。支持8K视频解码、DLSS AI加速,以及先进的8nm制程工艺,流畅运行热门主机游戏、网络游戏绰绰有余,同时也能满足设计、3D渲染、视频编辑等专业工作者的使用需求。抛开一卡难求和溢价等市场因素,RTX 3060妥妥的甜品级显卡。主板 华硕D500TC主板是一款商用主板,B560芯片。 经常看到网友说“主板够用就行”,我不这么认为。主板就像地基,是所有组件的底座,而且从以往经验来看,主板是几个大件中最容易坏、换起来最麻烦的硬件。不论是哪个价位,华硕主板的用料、做工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存 内存是海力士 DDR4 3200MHz 8G*2,内存时序22-22-22-52。 海力士,知名老品牌,全球最大的内存颗粒生产商之一,与三星和镁光齐名。
既要高速也要炫酷,ROG STRIX ARION 幻影固态硬盘盒评测 今天给吧友们带来的是ROG STRIX ARION 幻影固态硬盘盒评测。 不知不觉,一直在用的西数My Passport移动硬盘容量告急,打算升级心水已久的固态移动硬盘了。这时我有三种选择,一是普通的固态移动硬盘,读写速度大约550MB/s;二是NVMe协议固态移动硬盘,读写速度大约2500MB/s;三是硬盘盒+固态硬盘组合,读写速度大约1000MB/s。综合价格与读写速度等因素,最终我选了西数SN750+ROG STRIX ARION硬盘盒的组合。西数SN750是一款热门的装机固态硬盘,顺序写入超过3000MB/s,顺序读取2400MB/s左右。毕竟属于网红级固态,大家对西数SN750多少都有所了解,本文就不过多介绍了。本文的主角是ROG STRIX ARION,一款来自华硕ROG玩家国度的硬盘盒,它的主要特点是小巧便携、外观炫酷、支持NVMe PCIE3.0协议,可以将M.2接口的固态硬盘秒变移动硬盘。这款硬盘盒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幻影”,不规则设计的外形再配上醒目的败家之眼LOGO,让它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当我在东哥家搜索 M.2接口硬盘盒,一眼就能看到它。硬盘盒的外壳是铝合金材质,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线条,视觉上隐约有些机甲风。背部是大面积的条纹格栅,配合内部的散热硅脂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机身小巧轻便,尺寸约124.6*47.8*10.9 mm,重约98g;铝合金材质机身的握感、触感都很赞。和之前的移动硬盘相比,不论尺寸大小还是外观设计,我都站幻影~
专属于你的银灰色机甲小怪兽,海盗船复仇者内存条体验 喜欢电脑DIY硬件的小伙伴对海盗船的复仇者内存条应该不会陌生,性能和销量都属第一梯队。就在前不久,海盗船推出一款银灰色的新配色复仇者,而且,目前只在中国市场能拿到货,算是中国定制色。 刚好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位海盗船代理商朋友,从他那借了来了银灰色的复仇者,赶在发售之前拿来把玩一番。为了更大程度榨取内存性能,本想直接拿两条银灰色组双通道,结果朋友寄过来的是一条银灰色、一条深灰色,看来新款和老款只是外壳配色的区别。大内存有什么用? 这次我体验的是两条16G DDR 4 3200 MHz复仇者。平时大家都在说内存越大越好、频率越高越好、DDR 4比DDR 3好,可很少有人弄清楚原因。内存相当于一个处于处理器和硬盘之间的临时存放区,电脑工作时,系统会把数据从硬盘调用到内存中,然后再交给处理器处理。为什么不是直接从硬盘调用数据?因为内存的读写速度远比硬盘快得多,可以确保处理器快速、高效的工作。 内存属于内部存储器,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内存是电脑不可或缺的硬件,电脑里没硬盘可以点亮,但没有内存绝对点不亮。我们平常运行的程序、游戏、文件数据都会先放进内存里,然后再调到处理器中运行,如果内存不足,那处理器就会直接访问硬盘调用数据,平时我们处理多任务时卡顿就是内存不足最直观的表现。 外观介绍 黑黄撞色设计的外包装已然成为海盗船产品的标志,新配色内存条的包装盒和原来没有变化,只是把产品图换成了银灰色。包装盒上展示了复仇者内存的DDR 4、16G、LPX等一些重要信息,从背部标签来看,我拿到的内存来自海盗船总代鸿盈国际。买内存还送海盗船定制的贴纸~老版本复仇者的外观大家应该都见过,内存条外面加装了一套纯铝散热器,深灰色的配色属于比较稳重、冷酷的风格;换上银灰色配色之后,感觉立马大变,银灰色的复仇者多了一些时尚、帅气的气息。除了这两个配色,之前还陆续发布了配有白色和红色散热器的复仇者。虽然没有炫酷的RGB灯光,但机甲风格的金属散热器属实帅的一批,设计风格简约,没有过多繁杂的元素点缀。当然,它的本职工作并不是负责帅,而是提供优秀的散热能力。装机效果也很赞,超有质感,突然感觉机箱和电源有点配不上这两只机甲小怪兽了。
超详细威联通NAS入门指南,附:威联通 TS-451D体验分享 以前的资料信息都是手写记录并存档,重要的照片也会洗出来保留,存储安全但记录和查阅都比较麻烦;信息化时代的资料、信息、照片都是以数据的形式直接保存在电脑硬盘中,记录、保存和查阅都非常便捷,但数据安全存在隐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有,NAS。 以往文件转移、携带最常用的工具是移动存储设备,便于携带并且传输速度也还可以,但缺点是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有限,体积小容易丢失。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呢?有,NAS。 什么是NAS? NAS即网络附属存储,简单来说就是与网络连接而且具备数据存储、访问功能的装置,也被称为网络存储器,其主要功能是让用户可以使用它来储存、备份、分享彼此的资料,也可以将文件数据传送到多台电脑并且不需要多余的硬盘做媒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往在企业中用到的NAS网络存储器日益平民化,为日常办公、移动访问、影音娱乐提供了很大便利。普及化的同时,NAS设备也逐渐简单化,软件、硬件集于一身,越来越容易上手。你们家需要NAS吗? 目前家用NAS有两大类可选,一是DIY自组,自己购买硬件自己组装并搭建NAS系统;另一个就是品牌机,比较常用的是威联通、群辉、铁威马等。个人不建议新手DIY自组NAS,配件可选范围太宽广,故障排除繁琐,稍不留意就容易掉坑里。 而品牌NAS的挑选就相对简单一些,他们的产品有明确的区别于定位,也更有针对性,它的出现降低了用户使用NAS的门槛,同时也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需要安装硬盘、插上网线然后在进行简单的设置就能上手使用,甚至有些初阶NAS直接内置硬盘,用户到手之后接上电源就能使用。家用NAS的目的性比较简单,无非就是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存储与分享,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这些需求NAS都能满足。入手威联通 TS-451D 之前家里用的是一台联想的初阶NAS,内置1TB硬盘,单盘位,不能组阵列,而且还是叠瓦盘。最近硬盘容量告急,想着换一台更专业、逼格更高一些的NAS,经过一番对比上手了威联通NAS TS-451D,搭配了两块4TB西数红盘Plus和一块2.5英寸固态硬盘铠侠TC10。威联通 TS-451D搭载 Intel双核2.0GHz处理器J4025,64位X86架构,4G DDR4内存,后期可扩充至双通道8G;具备4盘位,4个USB 3.2 Gen1接口和双Gigabit网络接口,并支持4K HDMI视频播放,硬件配置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家用。
标压i7-12700H+140W满功耗RTX3060,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2款评测 hi,吧友们,今天带来的是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2款的评测。 一、序言 同价位游戏笔记本和PC主机你会怎么选?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虚拟币狂欢开始之前,我想多数游戏玩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追求性能的他们很难接受游戏笔记本电脑的低功耗、残血版硬件以及那不尽如人意的散热表现。 经历多年矿潮的“洗礼”之后,许多等待更新配置或准备攒机的游戏玩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游戏笔记本电脑。这时大家发现,如今的游戏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气象一新,满血版硬件配置、不错的散热表现、优秀的屏幕素质、帅气的外观设计以及更亲民的售价。面对居高不下的独显价格,当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强到可以媲美桌面PC,给我一个不选的理由?二、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2款简介 本文的主角是游戏本里的明星级选手——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2款,它就是这样一台足以媲美桌面PC的游戏笔记本电脑,搭载第12代英特尔酷睿i7-12700H标压处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60 6GB DDR6显卡+DDR5 4800Mhz内存+PCIe 4.0 SSD满血硬件配置,还有16英寸2.5K@165Hz高刷屏幕和有着强劲散热能力的霜刃Pro散热系统4.0。 如此一套标杆级配置,说它媲美桌面PC主机应该不为过吧。毫无疑问,i7-12700H标压处理器和GeForce RTX 3060显卡是拯救者Y9000P 2022款硬件配置的中坚力量。 i7-12700H标压处理器 i7-12700H属于比较高端的移动处理器,基于Alder Lake-H架构,10nm制程工艺,14核心20线程,包括6颗性能核心(最大睿频4.7GHz)和8颗能效核心(最大睿频3.5GHz),L3缓存24MB,处理器基础功耗45 W,最大睿频功耗115W。 把i7-12700H与桌面处理器i7-12700相比,i7-12700同为10nm制程工艺,12核心20线程,包括8颗性能核心(最大睿频4.9GHz)和4颗能效核心(最大睿频3.6GHz),L3缓存25MB,处理器基础功耗65W,最大睿频功耗180W。从Cinebench R23和Geekbench 5的单核与多核测试结果来看,i7-12700H与桌面处理器i7-12700的差距并不算大,Cinebench R23多核测试相差20%左右,其他项目基本在10%以内,甚至在Geekbench 5的多核测试中i7-12700H的得分超过了i7-12700。NVIDIA GeForce RTX 3060显卡 拯救者Y9000P 2022款搭载140W满功耗RTX 3060移动版独立显卡,它和RTX 3060笔记本GPU一样采用最新NVIDIA Ampere架构,支持包含第2代光线追踪、DLSS AI加速、Reflex超低延迟等在内的基本所有NVIDIA技术,CUDA核心数量比桌面版多256个;移动版显存位宽192位,桌面版(8GB)显存位宽是128位,这也就意味着移动版瞬间传输的数据量更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详细体验一番吧。
复古设计、无线三模,别具一格的杜伽Fusion上手体验 最近上手了一把心心念念许久的机械键盘杜伽Fusion,这是一把支持蓝牙5.0、2.4G无线、有线的三模键盘,搭载了原厂Cherry轴体,68键精简布局,共有三种配色方案:航海蓝、蒸汽灰、复古白,从命名上就流露出丝丝复古情怀。致敬经典的复古设计让杜伽Fusion在同质化严重的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当我见到它第一眼时就被种草。外观与细节介绍 我上手的是一把复古白红轴,这款配色是我个人感觉三种方案中最耐看的,有人说它像极了小霸王······其实······我也有种回到80年代电子游戏时代的感觉,而官方给这款键盘的旁白是“80S 电玩时代”。杜伽Fusion系列键盘都采用68键精简布局,虽说融入了复古元素但依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键盘整体尺寸约为316 × 134 × 30 mm,重约620g,体型小巧轻便,我可以轻松地把它放进背包,外出携带使用也非常方便。和常见的窄边框68键键盘不同,杜伽Fusion在键盘顶部多了一个“额头”,这也是我感觉它像小霸王的主要原因。键盘外壳是一种略微发黄的白色,表面有亚光涂层,有轻微的磨砂质感。键帽为双色闭口PBT材质,原厂高度,指间触感虽然比不上ABS材质键帽如丝般顺滑,但比普通PBT材质键帽要细腻许多。杜伽Fusion的68键布局略显局促,不过常用的功能键基本可以媲美87键布局。键盘右侧集成了独立的方向键和控制键,上方的F键功能区继承了数字键以及F键组合键,基本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的使用需求。阶梯式键帽排列方式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当我敲击键盘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高度的键帽可以恰到好处的支撑按键的手指,配合舒适的回弹力度,带来杜伽Fusion非常舒服的操控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尺寸原因,刚上手杜伽Fusion会感觉稍微有点紧凑,过了适应期就会好很多。
兼具性价比与速度的固态硬盘,铠侠RC10 SSD评测 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体积小巧轻便,其中,最明显的优势是“快”,软件运行快、文档编辑快、游戏影音快,用上固态硬盘之后各种操控都变得顺畅了许多,这也是很多小伙伴使用高速硬盘之后很难再适应低速硬盘的原因。 同为固态硬盘,速度也有区别。就拿我单位电脑里的2.5英寸SATA接口固态硬盘来说,它的读写速度在540MB/s上下,平时体验还挺不错的,各种软件的运行速度很快。这不,最近我把这块SATA接口固态硬盘更换成NVMe协议M.2接口的铠侠 RC10,它理论上的读写速度是1700MB/s和1600MB/s,使用体验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为什么会选择铠侠呢?铠侠的前身是东芝存储器,在存储领域有着比较深厚的功底,而且家里电脑用的是铠侠 RD20,用了这么久我还是比较相信它的品质。因此,在选购时我是衡量了质量与性价比之后,选择了这款铠侠 RC10 500G 固态硬盘。本文,我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就是铠侠 RC10的使用体验。 外观与细节展示 铠侠SSD的设计从包装到产品都比较有辨识度,不同型号的下方有不同颜色的色块,RC10系列是橙色,RD20系列是蓝色,TC10系列是绿色。外观是黑蓝配色,在闪存颗粒上贴着一个印有一个从TC10沿用至今的3D视觉效果的标签,这也算铠侠固态硬盘标志性设计了。铠侠 RC10的尺寸约80.1*22.1*2.2mm,标准的M.2 Type 2280紧凑型尺寸,可兼容台式机和笔记本,支持PCIe Gen3 x4通道。正面有4颗BiCS FLASH 3D闪存颗粒(TLC),垂直堆叠单元结构;主控芯片TC58NC1202GST-02-BB,独立DRAM缓存K4A4G165WF-BCTD,和高阶版铠侠 RD20使用了相同的独立缓存颗粒。M.2接口的固态硬盘安装很简单,两边都有防呆缺口设计,直接插入主板上的M.2卡槽,用螺丝固定另一边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铠侠RC10不赠送固定螺丝,好在主板和机箱的配件包里一般都会有SSD专用的螺丝。
这价位应该找不出比它颜值更高、更轻巧好听的真无线耳机了吧? 前不久,索尼发布了旗下入门级真无线耳机——索尼WF-C500真无线蓝牙耳机,这是一款传承了索尼出色音质、经典调音的真无线蓝牙耳机,从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作为一名“外貌协会”资深会员,索尼WF-C500的颜值完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有多个时尚靓丽的配色,而且机身小巧精致,单只耳机的重量甚至比一元硬币还要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觉到压力,简直就是喜欢长时间佩戴耳机的用户的福音。外观与细节展示 索尼WF-C500的外形简约、细节精致,共有黑色、白色、冰绿色、珊瑚橙色四个充满活力的配色。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很少有人会跨过“颜值”去选择一件商品,尤其很多女性朋友甚至会把颜值放在选择标准的首位,而这样一款散发着年轻与潮流气息的高颜值真无线蓝牙耳机,又有谁会不喜欢呢?!耳机的外壳圆润光滑,触感细腻,质感一流;表面有轻微的磨砂质感,可提升佩戴舒适感。值得一提的是,索尼WF-C500以“人体工程学表面设计”取代传统的“三点支撑结构”,增大了与耳廓的接触面,提升佩戴舒适度的同时还增加了稳定性。不论是在运动中摇头晃脑还是在安静的敷面膜,它总能牢固的贴合在你的耳廓上。单只耳机的重量只有5.4g,比一枚1元硬币更轻,再加上人体工程学表面设计,佩戴时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压力,戴一整天也不会累。如果你注重轻盈、舒适的佩戴体验又对颜值有一定的要求,选择索尼WF-C500准没错。每个颜色的耳机配有一个相同颜色的半透明充电盒,耳机放在里面若隐若现,有一种很唯美的感觉。充电盒的重量只有34g,体型小巧,我可以轻松把它握在掌心,随手放在口袋甚至钱包里,携带非常方便。
你用过40Gbps速度的硬盘盒吗?奥睿科USB4.0 NVME固态硬盘盒体验 自从换了Mac mini,之前Win电脑用显示器、外接拓展、键鼠等设备都被慢慢替换,多数原因是性能实在跟不上M1的脚步。这次,我对硬盘盒下手了。 之前我用的是ROG STRIX ARION硬盘盒+西数SN750的组合,正常读写速度1000MB/s左右。之前用Windows电脑的时候也没感觉它慢呀,可现在换成Mac mini之后,总感觉这硬盘盒对不起Mac mini的USB 4接口(最高速率40Gb/s,)。要知道,西数SN750正常的顺序写入速度应该在3000MB/s左右,使用ROG STRIX ARION让它的速度大打折扣。经过一番对比,最终我入手了一款ORICO奥睿科的新款移动硬盘盒,它吸引我的最大亮点是它的USB 4.0接口,最高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Gbps,官方给出的测试速度是顺序读取速度2700MB/S,顺序写入速度1400MB/S。这款奥睿科新款固态硬盘盒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且看我慢慢道来。 开箱与配件介绍 关于这款硬盘盒的体验分享就从简单的开箱开始吧。包装设计简约明了,产品效果图和重要的参数信息一目了然,白色与浅蓝色的撞色搭配让它散发着一丝科技气息。从包装上可以看到这款硬盘盒最重要的参数信息:USB4.0 NVME和40Gbps。配件丰富又实用,就连螺丝刀和散热硅胶都配上了,实属良心。这款硬盘盒配备了2条数据线,一条C TO C(40Gbps)、1条A TO C(10Gbps),所以它支持USB 4C传输协议的同时兼容USB 3.2/3.1/3.0/TypeC以及雷电3和雷电4传输协议。
英特尔N5105、双M.2 SSD插槽,性能飙升,威联通TS-264C上手体验 写在前面 我终于把宝贝NAS升级了。 自从入坑NAS就一直在使用四盘位威联通TS-451D,虽然期间也用过其他品牌的NAS和私有云,但最终还是换了回来。就在前几天突然发现,一直以来我只用了其中的两个盘位,两块8T的硬盘已经可以满足我的使用需求,而且,随着软件和下载资源越装越多,这台威联通TS-451D已经开始慢慢变卡。我想,是时候更新设备了。 本着不折腾、不浪费原则,我的选择标准有两个:第一,最好还是威联通的产品,毕竟用了这么久已经习惯了;其次,配置、性能要比451D更强。经过一番对比,我把目标对准了威联通新品TS-264C。 TS-264C是威联通新晋双盘位旗舰级选手,除了两个常规3.5/2.5英寸SATA接口硬盘位,它还内置2个NVMe M.2 2280 插槽,可以安装2条NVMe固态硬盘;搭载英特尔赛扬N5105处理器,四核心四线程,最高睿频2.9GHz,综合性能比TS-451D的双核赛扬J4025强了一大截;同时,它还支持4K影像输出、2*8G内存拓展。既不浪费盘位、又能增强性能,对我来说威联通TS-264C是升级的最佳选择。新旧对比 TS-264C和TS-451D是威联通官网主推的两台机器,先来做个对比吧,给有需求的小伙伴做个参考。首先我得声明一点,虽然现在淘汰了威联通TS-451D,但我始终认为它是入门级家用NAS的最优选择之一。如果对它感兴趣可以翻看我之前写过的详细评测。 两款NAS的长度和高度基本一致,只是四盘位TS-451D差不多比双盘位TS-264C宽了一倍。我更喜欢TS-264C,占用桌面空间更小一点。虽说双盘位TS-264C的体积小了一些,但性能相比四盘位TS-451D提升了许多。 首先是处理器的提升,TS-264C目前有两款处理器:英特尔赛扬N5105和N5095,两款处理器核显略有不同,其他参数相差不大,我也和旗舰店客服确认过是随机发货。以我这台赛扬N5105的TS-264C为例,从参数来看明显比TS-451D的赛扬J4025强一阶。两台机器均为64位X86架构,从性能来看,赛扬N5105是四核心四线程,赛扬J4025是双核心双线程,Geekbench5测试结果显示:N5105单核得分667,多核得分2074,J4025单核得分488,多核得分952。单核性能提升约36.7%,多核性能提升约117.9%。赛扬J4025的核显是Intel UHD 600,测试得分134;赛扬N5105的核显是Intel UHD Graphics,测试得分618,性能提升约358%,核显性能赛扬N5105同样完爆赛扬J4025。其实是固态硬盘读写性能的提升。众所周知,在NAS上安装固态硬盘可以启用快取功能,通过将频繁存取的数据暂存在 SSD 上来提高访问速度,对于需要高 IOPS 效能的应用如数据库 (在线事务处理、电子邮件系统)、虚拟机和虚拟桌面 (VDI),有助于降低延迟并带来显著的存储性能的提升。TS-451D支持2.5英寸 SATA SSD,TS-264C支持NVMe M.2 SSD,虽然同为固态硬盘,但读写性能的差距巨大,SATA SSD 读写速度一般在550MB/s,而NVMe M.2 SSD读写速度一般都超过了2500MB/s,这种差距不用我说也能理解吧。
速度快、颜值高,这款NVME移动固态硬盘太赞了,铠侠XD10评测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把Windows电脑换成了Mac mini,M1芯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性能强劲、系统流畅,应对日常码字、修图、剪视频等工作绰绰有余。不过,这边还没爽几天呢,512GB的硬盘就已经容量告急。当初我在定制Mac mini的时候,512GB与2TB容量相差4500元,官方定制成本实在有点儿高。 现在容量不够用了,我又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选2TB或者1TB的版本。我用过很多种外部拓展硬盘容量的办法,最开始是普通移动硬盘,使用、携带都挺便捷,但读写速度真的慢到没朋友;然后用了NAS,硬盘容量够了,但NAS的设置相对比较繁琐,使用不够方便,对新手不友好。再就是最近我刚DIY的一个移动固态硬盘,用了一个西数SN750+最高速率40Gbps的硬盘盒,速度确实提上去了,但成本都快赶上官方定制的价格了。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个使用简单、速度够快、容量够用、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呢?有。 最近我入手了一款铠侠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XD10,体积小巧,读写速度可以达到约1000MB/s,价格相比固态硬盘+硬盘盒的DIY方案低了很多。我认为这个移动固态硬盘是拓展Mac mini存储空间最实用的途径之一。开箱与配件介绍 关于铠侠XD10的体验分享从简单的开箱开始。包装设计简约明了,产品效果图和重要的参数信息(侧面)一目了然,白色与浅蓝色的撞色搭配让它散发着一丝科技气息。配件中有2条数据线,一条C TO C、1条C TO A,可以满足不同设备的使用需求。
杜伽K330w Plus评测:小巧精致、手感一流的热插拔机械键盘 作为一名入坑机械键盘十余年的老玩家,玩过的键盘多到数不过来,经历了朴实无华的公模、动感炫酷的RGB之后最终走上了客制化,喷漆、改灯、换轴等各种DIY改造,看似折腾实则乐趣无穷。 说到客制化,换轴是一项繁琐又折磨人的一步,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步。普通机械键盘的机械轴是焊死在PCB板上的,更换轴体需要用到烙铁、吸锡器等工具,换一颗轴还算简单,但换104颗呢?对入门用户和手残党来说,换轴=自虐,还有可能损坏轴体或PCB板,得不偿失。为了满足这部分玩家的客制化需求,热插拔技术应运而生。热插拔机械键盘的轴体可使用拔轴器直接拔下,省掉了操作电洛铁的环节,换轴就像换键帽一样便捷,简直就是键盘爱好者的福音。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把我最近刚入手的热插拔机械键盘“杜伽K330w Plus”的使用体验。杜伽K330w Plus的外观和K330w保持一致,是一把60%迷你型键盘,窄边框设计,颜值在线。我这把键盘是“离子风暴”配色,白黑蓝三色撞色设计,从命名到设计都满满的科技感。其实我更喜欢K330w里帅气的“警戒线”,可惜K330w Plus取消了这个配色。这把键盘采用61键紧凑型布局,精简了编辑键区域和小键盘区域,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按键区域;键盘尺寸300*112*36 mm,重约596g,既能满足日常办公使用需求,还有助于外出携带使用。键盘的宽度和佳能G7X3不相上下,整体大小也只是比一部手机大了一点,外出携带非常方便,随手放进包里甚至放在口袋里都可以。键帽采用原厂高度PBT材质,轻微磨砂质感,虽然没有ABS材质那般细腻顺滑,但耐用性远超ABS材质键帽,上手很舒服。双色闭口字符,规整美观。注意观察,杜伽K330w Plus的空格键细节做了贴心的优化,大拇指常触的一侧被打磨处理得更圆滑,敲击时不会“膈手”。
雷电3接口+双M.2 SSD硬盘位,这台Yottamaster雷电3拓展坞很实用 我是一名Mac mini和MacBook用户,使用Mac电脑这几年时间最让我头疼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接口严重不够用,除非你是全桌面无线环境;另一个是储存容量拓展成本太高,以我的这台512GB的Mac mini威力,512G与2TB容量差价高达4500元。 从使用Mac电脑至今我折腾了不少外接拓展设备,为的就是法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最近上手了一台尤达大师的雷电3拓展坞,它的8合1接口配置不但解决了Mac电脑接口不足的问题,它还配备了两个m.2 SSD硬盘接口,插上硬盘它就变成一个固态移动硬盘,同时解决了Mac电脑容量不足的问题,一箭双雕。本文,我就和大家分享这台拓展坞的详细体验。开箱与配件介绍 数码产品喜欢用的黑色包装设计,简简单单的产品+品牌+卖点,虽然都是英文介绍,但还是能找到这台拓展无的几个亮点:HUB M.2 SATA/NVMe(双SSD拓展)40Gbps(雷电3接口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40Gbps)。配件比较丰富,一条40Gbps C To C数据线、电源适配器、为硬盘盒功能配备的螺丝刀、2条导热硅胶垫。没错,为了保证拓展接口的输出效率,这台拓展坞配备了一个体积庞大的电源适配器,实话实说,简直不像这个时代的产物。外观与细节展示 扩展坞的外壳是铝合金材质,质感十足,类似变形金刚的品牌LOGO让整机散发出浓浓的机甲风。机身不是正四边形,左右做了两边弧角处理,让它的造型不会显得过于呆板。尺寸185*85*20mm,长宽尺寸和手机相差无几,体积相比同类产品还是偏大的,再加上硕大的电源适配器,降低了作为移动硬盘使用时的便携性。如果外出携带时放在电脑包里,那还是挺方便的。所有接口都集成在拓展坞前后两个侧面,下图从左往右依次为:电源接口、千兆网口、雷电3接口*2、DP接口。其中,两个雷电3接口最高速度40Gbps,DP接口最高支持8K@60Hz高清影像输出。下图从左往右依次为:USB-A(5Gbps)*2、USB-A(10Gbps)、Type-C接口(10Gbps)、3.5mm音频接口。不同速率的接口都有相对应的速度表示。拓展坞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蜂窝状散热口,在长时间、高效率输出任务时降低机身温度不降频。
打工人的装机清单,围绕“特供”i5-12490F组装高性价比游戏主机 第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发布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围绕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攒一台高性价比主机,平时打打游戏放松自己,还能运行一些macOS不支持的软硬件,一箭双雕。历时一个月的精挑细选之后,这台主机终于组装完成,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台以英特尔i5-12490F为核心打造的平民级、高性价比主机。硬件配置 处理器:英特尔i5-12490F 英特尔酷睿i5系列一直都是性价比主机的首选,价格适中,性能也能满足普通用户的工作、娱乐、游戏需求。原本我的目标是i5-12400F,可是当我看到“中国区游戏市场特供”i5-12490F上架之后,毅然决然的选了它。i5-12490F采用10nm制程工艺,6核12线程,6个核心全是性能核,基础频率3.0GHz,最大睿频频率4.6GHz,L3缓存20MB;内存支持DDR5-4800和DDR4-3200两种规格,支持PCIe5.0。从规格参数来看,i5-12490F算得上i5-12400F的增益版,在单核性能和L3缓存有小幅升级,直接表现就是提升处理器的运算效率和响应速度,其他参数两颗CPU基本一致。i5-12490F的主要参数与i5-12500基本一致,L3缓存更是多了2MB,而i5-12500没有国行版,看来把i5-12490F说成没有核显的i5-12500不无道理。从目前某东自营的售价来看,i5-12490F日常售价(发售价1599元,日常活动价1250元)已低于i5-12400F(发售价1499元,日常活动价1299元),如此一来,i5-12490F的性价比更突出了。或许是因为“特供”的原因,i5-12490F并没有延用以往的蓝色主色调的包装盒,而是改用黑色设计与原包装区分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i5-12490F原装没有散热器,需要自配。
12代英特尔CPU+RTX2050独显,ThinkBook14+和荣耀MagicBook14点评 和我关系很好的表弟已进入毕业倒计时阶段,前不久签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企业,异常兴奋,不停的让我参谋适合上班穿的正装、配饰、工作装备,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学校这个“枷锁”。殊不知,他即将离开的地方才是回不去的“天堂”。 最近他告诉我在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犯了难。他的预算6000元-7000元,既要颜值在线、轻薄便携,又要硬件性能满足日常办公、影音游戏的需求,经过一番对比和淘汰,最终在ThinkBook 14+和荣耀MagicBook 14之间犹豫不决,所以让我帮忙参谋参谋。 他选定的这两台笔记本都是近期发布的新品,应该会进入很多人的备选名单,刚好借此机会把我的选购思路分享给大家。 硬件解读 ThinkBook 14+和荣耀MagicBook 14两台机器都有几个不同的配置规格,我个人认为性价比最高的是搭载第12代英特尔酷睿i5-12500H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2050独立显卡的这套配置,恰好这两款笔记本都是16GB LPDDR5内存和512GB PCIe 4.0固态硬盘。这套配置的性能足以满足剪辑、设计等生产力需求和部分用户的游戏需求。CPU 英特尔酷睿i5-12500H处理器采用10nm制程工艺,12核心(4个性能核心和8个效能核心)16线程,基本频率3.3GHz,最高睿频4.5GHz,具有18MB三级缓存。 ThinkBook 14+和荣耀MagicBook 14还有一个i7版本,不过,ThinkBook 14+是i7-12700H,而荣耀MagicBook 14是i7-12650H。从配置参数来看,i7-12700H和i7-12650H的主要区别是在核心数、线程数和核显,i7-12700H多核性能更强,核显的eu单元更多。如果是非独立显卡,i7-12700H的核显对于生产力、游戏用户来说体验更好。 ThinkBook 14+的i7-12700H有核显和独显两个规格,而荣耀MagicBook 14只有核显规格。值得一提的是,有无独立显卡不只是简单的卡与不卡的区别,画面呈现、运营流畅性等方面都有质的区别。显卡 两台笔记本的独立显卡均采用NVIDIA GeForce RTX 2050,标配4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为64bit,流处理器为2048个,比2060还要多出128个;支持光线追踪和DLSS超采样技术。 屏幕参数 ThinkBook 14+和荣耀MagicBook 14最明显的区别就在屏幕上,以i5-12500H版本为例: ThinkBook 14+使用了一块14英寸2.8K(2880*1800)分辨率屏幕,最高刷新率90Hz,屏幕亮度400nits,100%sRGB色域覆盖; 荣耀MagicBook 14使用了一块14英寸2.1K(2160*1440)分辨率屏幕,最高刷新率60Hz,屏幕亮度300nits,100%sRGB色域覆盖。 两款笔记本的屏幕均通过了德国莱茵低蓝光、无频闪认证,从参数来看,ThinkBook 14+更胜一筹。除此之外,ThinkBook 14+的屏幕比例是16:10,支持180°开合,更适合影音、游戏、生产力等场景,荣耀MagicBook 14屏幕比例是3:2,支持145°开合,开合角度相比ThinkBook 14+的180°开合弱了一些,比如向多人演示操作时,180°开合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屏幕。
更快、更强的PCIe4.0固态硬盘,海康存储C4000ECO 1TB SSD体验 什么是PCIe 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CPU连接显卡、固态硬盘等各个硬件的通道。 PCIe的数字后缀表示第几代PCIe技术,如今已经从PCIe1.0发展到PCIe4.0,每一次PCIe总线的升级意味着带宽几乎是翻倍提升,比如,PCIe3.0单通道传输速率8GT/s,而PCIe4.0单通道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6GT/s,带宽约2GB/s。PCIe4.0固态硬盘的优势 从性能来看,PCIe3.0 SSD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随着近几年固态硬盘的发展,NVMe m.2 SSD的性能已经触顶PCIe3.0x4总线性能,而PCIe4.0的出现解决了PCIe3.0读写瓶颈问题。 多数PCIe3.0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的瓶颈是3500MB/s左右,而主流PCIe4.0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超过5000MB/s。使用PCIe4.0固态硬盘的用户最直观体验就是电脑的运算速度明显变快了许多,启动软件、拷贝文件、游戏加载、剪辑渲染等使用场景都会因为PCIe的升级而提升运行速率。PCIe4.0固态硬盘的体验 最近趁618入手了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海康存储固态硬盘C4000ECO 1TB,M.2接口,NVMe协议PCIe4.0x4。接下来以这块硬盘为例,和小伙伴们分享PCIe4.0 SSD的体验。先介绍一下电脑配置,这里我要提醒一下,购买主板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它支不支持PCIe4.0,它可以向下兼容,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PCIe4.0,即便硬盘是PCIe4.0也只能发挥PCIe3.0的性能。1TB的初始容量953GB。
开学季来袭,我给表弟组装一台适合学生党的高颜值mini-ITX主机 前言 马上要开学了,表弟的专业是景观设计,新学期需要买一台电脑,这个光荣的任务被姑姑转手甩给了我。 表弟的需求还算简单:1.寝室桌面空间有限,机箱越小越好而且颜值必须在线;2.平时以平面设计为主,偶(mei)尔(tian)打打游戏,所以性能不能太差;3.预算3万,被打了一顿后降到了1万。经常有人为了一颗新上市的CPU或者一张高性能显卡组装一台电脑,而表弟这台电脑的关键竟然是机箱。 前几天在网上冲浪,无意间对一款mini机箱一见钟情,然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装一台了mini-ITX主机,从内到外、从颜值到性能都能满足表弟的需求,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台“小宝贝”。机箱:NZXT 恩杰H1 看完开头部分可能会有很多人会好奇,什么样的机箱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它就是NZXT 恩杰H1。其实并不是它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它的尺寸、颜值、配置刚好符合我的需求。恩杰H1是一款比较少见的立式mini机箱,尺寸宽187.6*高387.7*长187mm,放在桌面占用很小的空间,正面是一块黑色钢化玻璃,其他面则是白色金属侧板,外观小巧精致,颜值完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顶部有一枚开关键、USB 3.0接口、Type-C接口和3.5mm耳机音频插孔。I/O接口被隐藏在了机箱的底部,线材被隐藏了,整机显得更整洁、更简约,但经常插拔设备的玩家会稍有一些不方便。众所周知,mini-ITX机箱的装机难度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属于噩梦级别,水冷、显卡、主板的尺寸稍有不对就直接芭比Q了。 恩杰H1和其他mini机箱有点不一样,它支持全尺寸显卡,你没看错,这台mini机箱支持最长305mm三风扇长显卡;并且,它还内置140mm一体式水冷、650W金牌全模组电源(10年质保,已走线)和PCI-E 16X3.0转接卡(支持显卡垂直安装),如此一来,玩家的装机难度直降99%。机箱的结构设计很巧妙,外壳可以免工具全部打开,然后根据紫色标签的提示拧开2枚螺丝即可展开水冷风扇,安装主板并接线。安装过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用一句话概括:比我想象中的装机更简单。大家都很关心mini机箱的散热问题,甚至很多小伙伴把mini主机默认“焖罐”。从前面几张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出,恩杰H1的结构是非常有利于散热的,采用左右进风、后下出风的双通道气流设计,CPU在正面显卡在背面,两个散热大户在互不影响的结构环境中排出热气,散热效果要比普通的mini机箱强很多,更不会变成“焖罐”。
索尼LinkBuds S无线智能降噪耳机:“无感”佩戴,舒适度MAX! 提起索尼的TWS真无线蓝牙耳机,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旗舰选手WF-1000XM4和WF-1000XM3。其实,索尼还有其他几款各具特色的TWS耳机,例如:主打年轻、时尚的WF-C500,主打轻盈、降噪的LinkBuds S。 前不久我入手了索尼LinkBuds系列的新产品LinkBuds S,体积依然小巧、轻盈,外观相比LinkBuds更简约、更时尚;传承了索尼出色的音质和经典的调音,并且很好的权衡了音质与降噪的关系。 这里给大家来一个小小的剧透,我个人非常喜欢它的可控环境音功能,当我佩戴耳机讲话时会主动从降噪模式切换到环境音模式,环境声音马上清晰可见,就好像没戴耳机一样,简直就是通勤神器。外观与细节展示 LinkBuds S的外观设计和WF-1000XM4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约、精致,机身圆润光滑,有轻微的磨砂质感。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很少人能跨过“颜值”去挑选商品,这样一款散发着青春时尚气息的耳机,就连欧阳娜娜都在用的同款,还有谁会不喜欢呢?单边耳机的重量只有4.8g,比一元硬币更轻,佩戴后给我一种很轻盈的感觉,几乎感觉不到压力和坠耳。从第三方视角看,妹子佩戴之后给人一种很灵动的感觉。如果你注重轻盈舒适、喜欢“无感”佩戴的感觉,选LinkBuds S准没错。机身造型采用“偏重心结构”人体工学设计,耳机可以紧贴于耳廓,配合适合自己的耳塞(自带SS/S/M/LL四种尺寸),佩戴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耳塞以一种很自然的角度贴合耳道,舒服又稳固,即便在运动场景中也不容易松动和脱落。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察觉到,这款耳机没有实体按键。耳机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触控完成,不但操控便捷,而且可以让机身一体性更强、更精致。 左耳单击:降噪/自适应声音控制;双击/三击:Quick Access;长按:快速提醒。 右耳单击:播放/暂停;双击:下一首;三击:上一首;长按:唤醒语音助手。 这款耳机还可以自动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当我取下耳机时,音乐会自动暂停,佩戴之后,继续播放,有效节省电量。充电盒也是一种类肤的磨砂质感,体型小巧,携带方便,我可以轻松地把它握在手心,随手放进口袋里。
冲击千元级显卡市场的全能小钢炮,英特尔Arc A380 Index评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独立显卡市场一直处于AMD和NVIDIA“双雄争霸”的局势,玩家们似乎也习惯了非N即A的选择。时间来到2020年,英特尔公布了专为独立显卡打造的Xe架构,显卡市场顿时热闹了起来,大家对这位新入场的“大块头”的关注度飙升。凑热闹也好、挑战行业龙头也罢,大家似乎都非常期待显卡市场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经过了几轮Iris Xe核显试水以及小范围测试之后,借助英特尔首家核心合作伙伴GUNNIR蓝戟推出了第一款入门级独立显卡——GUNNIR Intel Arc A380 Photon 6G OC,几个月之后,又推出了第二款入门级独立显卡——GUNNIR Intel Arc A380 Index 6G。关于GUNNIR 英特尔虽然设计了Xe架构,但并没有生产属于自己品牌的公版显卡,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年轻品牌GUNNIR(蓝戟)。据官方介绍,GUNNIR是英特尔显卡在中国大陆的首家核心合作伙伴,两者属于战略合作关系,类似于NVIDIA和AIC、AMD和AIB的关系。 重要技术解读 Xe-HPG架构 Arc A380 Index的GPU基于Xe-HPG架构,相较于之前Iris Xe核显的Xe-LP架构的每瓦性能提升了1.5倍,同时还加入了硬件光追单元,配合Intel独有的XeSS技术(类似N家的DLSS和A家的FSR)让玩家流畅体验光追游戏。 和英特尔第一款独显Arc A380 Photon相比,Arc A380 Index的核心频率降低了,型号上没有了OC字样;显卡功耗由92W降到了75W,最直观的表现是取消了外接供电接口。Render Slice是Xe-HPG架构一个重要的构建块,最多可扩展到8个,大大增加了Xe-HPG架构的灵活性。不同于以前的EU单元,Render Slice里面的核心部分改为了Xe-core,每个Render Slice包含4个Xe-core,加上4个专为光线追踪加速的单元,支持DXR和Vulkan光追以及一些针对DirectX 12 Ultimate图形技术的硬件单元。 Xe媒体引擎让Arc A380支持8K@60fps 12bit HDR硬解码、支持8K 10bit HDR硬件编码,还支持主流的H.264、H.265、VP9、AV1等硬件编解码。 Xe显示引擎负责影像输出,最高支持输出两个8K@60Hz(HDR)或者四个4K@120Hz(HDR),2K和1080p均能达到360Hz;同时它还支持Adaptive Sync、Speed Sync和Smooth Sync三种显示同步技术。XeSS超级采样技术 XeSS类似NIVDIA的DLSS技术,通过AI算法和硬件加速,以较低分辨率渲染所要求的性能水平提供超高清视觉效果,在保持画质不会有太大损失情况下,显著提高游戏帧率。Deep Link技术 Intel Deep Link技术为英特尔CPU和GPU之间的协同工作,目前提供Stream Assist、超级编码以及XMX引擎三个功能。 Stream Assist可以调用核显来处理游戏画面的串流、虚拟绿屏以及自动捕抓游戏精彩时刻等工作,让独立显卡专注性能输出,对游戏直播主很友好。 超级编码让核显与独显的媒体引擎一起处理视频的编解码工作。 XMX引擎则是把Iris Xe核显和Arc系列独立显卡的运算能力集合起来,加快AI项目的处理速度。不过目前Deep Link技术还无法用在游戏当中,并不能让核显来帮助提高一点游戏帧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两款Arc A380显卡只能和第10代/11代/12代酷睿平台配合使用。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GUNNIR Intel Arc A380 Index 6G的使用体验。
SSD加持,NAS速度起飞,噪音几无,TS-216+西数红盘SN700 SSD体验 很多NAS设备内置了SSD卡槽,经常看到有小伙伴提问“SSD在NAS中有什么用?”刚好前段时间入手的一台威联通TS-216,虽然它的定位是入门级,但依然配备了2个SSD卡槽。接下来,就借助威联通TS-216和大家详细地说一说SSD在NAS中具体有哪些应用。SSD在NAS中有什么用? 1、Qtier分层存储 Qtier分层存储可以把多个不同类型的硬盘合并为一个存储池,经常访问的数据会自动移到最快的硬盘中,不常用的文件会被移到较慢且容量较大的硬盘中,大幅提升处理任务的效率。 把SSD安装在NAS中就意味着SSD与HHD混合存储,这时,Qtier就是解决混合存储最优方案之一。2、SSD高速缓存加速 SSD高速缓存是通过将频繁存取的数据暂存在SSD上来提高访问速度的方法,对于数据库 (在线事务处理、电子邮件系统)、虚拟机和虚拟桌面这类需要高读写性能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使用效率、降低延迟。 如果NAS盘位足够满足使用需求,我们就可以把SSD设置为SSD高速缓存,提高NAS的读写性能。对于读取高速缓存,系统将数据复制到SSD,方便今后更快的读取数据,对于写入告诉缓存,系统先将数据写入SSD,然后再将其刷新到HHD中。 Tips:Qtier与SSD高速缓存功能只能二选一,开启其中一项另一项则会失效。3、单独静态卷 把SSD单独创建存储池,新建静态卷,如此一来,这个静态卷就会拥有SSD所有的优点,比如,读写速度很高,打开应用、运行虚拟机、Docker的速度都会有明显提升,就像把SSD安装在电脑主机上使用。 西部数据红盘SN700NVMe SSD:为NAS而生 熟悉NAS的小伙伴想必对西部数据红盘不会陌生,它是目前最主流的NAS硬盘之一。不只是机械硬盘,西部数据还推出了为NAS而生的SSD——WD RED SN700。不是所有的SSD都适合NAS,WD RED SN70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首先,这款SSD采用3D TLC存储颗粒,PCIe 3.0×4 通道,支持 NVMe 1.3协议,顺序读取最高 3400MB/s,顺序写入最高 3100MB/s,具有高寿命、速度快、传输稳的特点; 其次,红盘SN700有5年质保,250GB规格的耐久度是500TBW,4TB规格的耐久度更是达到5100TBW,相比其他固态硬盘更适合应用于NAS的7×24小时持续工作。与红盘SN700搭配使用的NAS设备是威联通TS-216,它搭载了ARM架构国产芯片——瑞芯微 RK3568,最高支持4K@60FPS高清视频编码;内置威联通最新QTS 5.0系统,数据文件的管理、影音系统的搭建等常用NAS功能应有尽有。 威联通TS-216的定位是入门级用户,足以满足普通用户用于文件管理、家庭影音的需求。
7200MB/s、PCIe 4.0、NVMe 1.4,满配SSD朗科NV7000 2TB上手体验 前不久围绕第12代英特尔处理器组装了一台“打工人”主机,由于预算原因硬盘继续用着之前的西数SN750 500GB。这才没几天问题就来了:首先是容量告急,500GB完全不够用;其次是读写速度已达上限,新主板是2个PCIe 4.0 M.2插槽,而西数SN750是PCIe 3.0规格,发挥不出PCIe 4.0的优势。 所以,这个双11我买了一块“满配”版固态硬盘朗科NV7000 2TB,PCIe Gen4x4高带宽通道、NVMe 1.4协议,它的详情页显示读取速度7200MB/s、写入速度6850MB/s(4TB容量),一次性解决了老硬盘的两个问题。如果官方的介绍没有水分,那这块硬盘是真的有点儿强哇。PCIe 4.0 从PCIe 1.0发展到PCIe 4.0,每一次PCIe总线的升级,带宽几乎都是翻倍提升。PCIe 3.0单通道传输速率8GT/s,PCIe4.0单通道传输速率达到16GT/s,带宽约2GB/s。 PCIe 3.0规格的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瓶颈基本都在3500MB/s-3900MB/s之间,已经触顶PCIe 3.0x4总线性能,而PCIe 4.0的出现解决了PCIe 3.0读写瓶颈问题。使用PCIe 4.0 SSD最直观的表现是在启动软件、传输文件、游戏加载、剪辑渲染等场景中,电脑的“反应”速度有明显提升,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需求。本文,借助这块2TB容量的朗科NV7000和大家聊一聊PCIe 4.0固态硬盘的实际表现。 外观与细节展示 朗科NV7000出厂预装金属复合散热马甲,黑、红、银三色拼接设计,铝合金散热片、金属底座,散发着浓浓的机甲风。散热马甲的尺寸还算小巧,不影响台式机安装,也能兼容PS5的安装位置。当然,散热马甲的作用不只是耍酷,更重要的功能的是散热控温。配合载智能控温技术实测,带马甲时温度能控制在64℃左右,不带马甲的温度达到69℃左右,朗科NV7000的散热能力可见一斑。标准的M.2 2280尺寸,采用3D NAND Flash颗粒(TLC闪存),支持LDPC智能纠错,寿命更长、运行更稳定。同时采用全新设计的8通道控制器,支持PCIe Gen4x4通道,兼容台式机、笔记本、PS5等设备扩容。
Mini LED显示器怎么选?你绝对不能错过的爱攻AGON PD32M 一、LCD/OLED/Mini LED技术差异 液晶显示技术日新月异,去年mini LED还是高不可攀,今年已经全民普及了。从最常见到的LCD、LED、OLED,到现在热门的mini LED,你是否一头雾水想搞清楚呢?LCD、OLED、Mini LED显示技术的区别1、【老牌王者】LCD(Liquid-Crystal Display) 显示原理:电流通过电晶体产生了电场变化,使得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旋转扭转,并以不同比例的通光量照射在彩色滤光片上,进而产生不同的彩色图像。优点: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成本低廉 缺点:色彩不够艳丽,对比度不足,不够轻薄无法折叠,背光层常亮更耗电 2、【后起之秀】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显示原理:OLED跟LED的显示技术相似,区别在于采用的材料不同。通过外界电压的驱动,正极电子与阴极电子在发光层中结合,再由特性不同的材料产生三原色,来构成图像的色彩。优点:纤薄,省电,色彩艳丽,对比度趋近无限 缺点:成本高,寿命短,存在烧屏问题,时间越长色差越大 3、Mini LED 显示原理:MiniLED将LED背光源微缩化、矩阵化的单独驱动,以及“多区背光调控”功能可达成分区调光,来不断提升显示效果,因此灯珠和分区数量是Mini LED的核心指标。优点:分区控光,色彩艳丽,不会烧屏 缺点:背光分区和LED灯珠数量难以界定,成本高 二、Mini LED和OLED怎么选?1、屏幕亮度 Mini LED和OLED在屏幕亮度方面的区别比较大,这也是OLED最大的劣势之一。一般来说OLED屏幕亮度的峰值也就1000尼特左右,而Mini LED通常都是1500尼特左右起步,高的甚至能到2000+尼特。2、显示效果 色彩和色域方面,OLED有着天生的优势,几乎不需要怎么调教就能获得不错的显示效果。Mini LED则主要依靠显示器厂家的调教水平了,调校好的话,也能获得不错的显示效果。3、对比度 因为OLED每个像素自发光的特性,可以做到全部像素点的独立控制,因此理论对比度可以做到无限比一。Mini LED的对比度则要看灯珠数量和分区控制数量,越多的灯珠数和分区数越能接近OLED一样的显示水平。4、暗部细节 暗部细节方面,虽然OLED在显示黑色图像时是纯黑的,但暗部细节还是不如Mini LED,不过Mini LED的黑暗部分并不是纯黑。这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现阶段OLED纯粹的黑和Mini LED丰富的暗部细节无法兼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