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硬件配置
绿联DX4600的详细配置如下图,Intel Celeron N5105处理器、标配8GB内存、内置NVMe M.2 SSD拓展插槽、双2.5G网口以及USB-C接口等。不夸张的讲,这套配置在私有云领域是绝对的天花板级别,与旗舰级传统NAS也有一战之力。


同价位的传统NAS很多还在使用J4125处理器,和N5105相比各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 Intel N5105是Jaser Lake架构四核SoC,10nm制程工艺,基本频率2.0GHz,最高睿频2.9GHz,支持10bit H265硬件解码,使用1.5MB L2和4MB L3缓存。
● Intel J4125是Gemini Lake架构四核SoC,14nm制程工艺,基本频率2.0GHz,最高睿频2.7GHz,支持10bit H265硬件解码,使用4MB L3缓存。
使用Cinebench R20和Geekbench5测试处理器运算能力,N5105单核性能比J4125提升约25%,多核性能提升约20%。得益于以N5105为核心的强劲的运算能力,绿联私有云DX4600可以轻松处理日常任务,多任务并行也能流畅运行。




N5105的核显Intel UHD Graphics 24 EUs测试得分691,J4125的核显Intel UHD Graphics 600测试得分144,N5105的核显性能提升了约四倍,可轻松解码H265 10bit视频,看大片毫无压力。


三、系统与“生态”
开机前扫描前盖内侧的二维码下载绿联云APP,然后只需几步简单的设置即可进入系统正常使用,基本是傻瓜式操作,这里就不再赘述啦。


和传统NAS一样,私有云设备同样需要通过磁盘阵列在“数据安全”与“存储容量”之间做出选择。磁盘阵列的选择由硬盘数量决定,绿联DX4600是四盘位NAS,共有普通模式(BASIC)、备份模式(raid1)、均衡模式(raid5)、极致模式(raid10)、野兽模式(raid0)、安全模式(raid6)六种硬盘模式。我来简单概述这几种模式供大家参考,各位按需创建。
● 普通模式:最少1块硬盘,每个硬盘独立存储使用且互不干扰,这个模式利用率较高且比较灵活,配合文件夹定向备份功能,重要文件也能二次备份。
● 备份模式:最少需要2块硬盘,存储容量取决于主硬盘。例如2块4T硬盘,主硬盘容量4T,整个磁盘阵列的可用容量只有4T,其他1块硬盘被作为镜像盘使用。该模式下会把每一个要储存的文件分别同步存放在主硬盘和镜像硬盘里,一旦主硬盘故障,镜像硬盘就会顶替工作,保障NAS服务不中断。备份模式的文件安全方面做的最好,但硬盘利用率较差。
● 均衡模式:最少需要3块硬盘,读写性能、文件安全、硬盘利用率比较均衡。
● 极致模式:最少需要4块硬盘,raid1和raid0结合的产物,兼具数据安全与读写性能,但CPU 占用率高、硬盘利用率比较低。
● 野兽模式:最少需要2块硬盘,要文件切割后分散存放到各个硬盘里,硬盘读写可同步所有硬盘完成,提升读写速度。
● 安全模式:至少需要4块硬盘,安全系数高但读写性能较弱,主要用于对数据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的场合,比raid5容错功能更好,同时发生两台硬盘机故障时读写数据也不受影响。
这六种模式可以组合使用,比如插4块硬盘时,可以把其中两块建立普通模式,另外两块建立备份模式存放重要文件,两种模式可以并行。


绿联DX4600搭载基于Linux深度定制的UGOS私有云系统,界面清爽,设置简单,操作逻辑与主流软件类似,简单易上手;预装的套件涵盖下载、存储、分享、影音、相册等几项常用功能,基本能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
更重要的是,UGOS私有云系统集成了点对点网络穿透技术,不需要公网IP、不需要内网穿透和端口映射就能远程访问NAS。这可把许多传统NAS的用户羡慕的直流口水,要知道申请公网IP或内网穿透哪个都不简单。


对一些喜欢折腾的用户来说,UGOS私有云系统预装的这些软件远远不够用。好在UGOS开放了Docker市场,这算是私有云领域一次重大变革,在可玩性方面缩小了与传统NAS的差距。
传统NAS的Docker界面单一,设置相对较为复杂。绿联私有云的Dcoker市场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和设置更直观。


手机端APP的功能与电脑端绿联云基本相同,但Docker只能在电脑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UGOS系统暂时还不支持网页端访问,据说明年Q1会发布网页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