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sikar milsikar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7 发帖数: 43,622 关注贴吧数: 14
【新闻】新京报:韩国文化的一次成功登陆 湖南卫视将《大长今》这部历史剧定性为激情励志片,也无妨,的确可以通过片中主人公的苦难与不屈精神来磨砺自己意志。  这部片子对国人来讲看点是非常多的,例如:作为大明附庸国,韩国人将如何面对 这一段历史?他们在剧中将如何看待汉文化?儒家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力、儒生们在朝鲜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女性在古代朝鲜的地位与角色、朝鲜皇帝与大臣关系是不是大明王臣关系的翻版?朝鲜历史剧又是怎样看待并抗击倭寇的?朝鲜人民是怎样学习、继承和发展汉文化?这些看点不是该片的着力点,但只要是书写历史剧,他们就会拔起萝卜带起泥,无法回避。  明朝的官员巡视朝鲜,要对朝鲜王太子进行册封,由长今和韩尚宫负责其饮食,鉴于这位明朝大员有消渴症,他们让他戒肉食、食野茶,引得这位大员大为恼怒,但最终,长今的诚意和烹饪技术征服了他,他感叹道:小小的朝鲜女子,她的心胸和我们大明江山一样辽阔。  《大长今》为我们全方位地揭示了侍奉“宫廷生活”的一群人。这部电视剧把皇室生活、朝野险恶放在背景之中,它们像烈火一样或隐或现地在熏烤着一群烧菜做饭的宫女。她们是用自己全部身心为皇家做饭。  这部电视剧不是通过厨房看政治、玩味政治权术,而是通过厨房看人生、人性,并思考人性与政治。  通过《大长今》,我们看到了什么?  《大长今》背后的汉文化  当时的韩国不仅是明朝的附庸国,韩国文化也是被中华文化所浸淫,尽管他们写的是朝文,但所有书籍上都是竖排的汉字,大量的文献与权威著述《医药·烹饪》都来自大陆,而皇家发布圣旨、正规考试用字也是汉字。他们的门楹上、客厅里都是汉字书法,似乎汉字美化了他们的文化,而这些电视镜头里,汉字不仅美化了它的画面,也让人看到了历史的真实。  韩国人非常坦荡地认可这段历史,认同这种文化渊源,他们对汉文化仍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  在《大长今》中,中国文字甚至是这一视觉文化的主体背景。而汉语书籍则是主体精神寄托。这是对历史的坦然的胸怀,不隐讳无贬斥,不顾忌“面子”,尽可能还原历史中的真实存在。长今进宫第十场考试,考的题目居然来自三国典故,诸葛亮为了避免“人祭”,用面粉制成“人头”馒头抛入江中,那么浩瀚的中华文明,有多少内容可以被引用,但韩国文化人却选取了《三国演义》中最富人性人道的内容作为考题,让我心灵为之震撼。要知道,“三国”时代、《三国演义》小说中,可是一个杀人如麻的乱世啊,大长今中巧妙地用“人非人,头非头,衣非衣”用这一三国典故之谜面,来猜“馒头”谜底。  在文化认同上,《大长今》倾向于汉文化,而在历史苦难记忆中,倭寇之难也会时时浮起,长今流放济州岛,最大的一次危难是倭寇侵袭该岛,长今被逼给倭寇岛主针灸,以救岛民、官兵。将这一内容穿插到电视剧中,一是唤起韩国民众对历史苦难的记忆,二是增加了汉韩民族的精神认同。  有关心灵的深度思考:  《大长今》不仅给我们叙述历史人物故事,还让我们思考人性深层的问题。  长今是为了复仇、揭露她母亲被害的真相才到了宫廷当内人,被逐出宫后又要通过当宫廷医女进宫,去为母亲及韩尚官“复仇”,她学习医术的动力是:复仇。  长今的医学老师济州岛医女也是这样成功的,她的母亲被朝廷“采红吏”(为皇帝物色美女的官员)相中欲掠进宫,致其自杀,家破人亡,被充为官婢,她学习医术就是为了要追踪报复那位采红吏,一直追至济州岛,而时间已将这位官员变成一个生命的弱者: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是救人还是他于死地?济州岛医女面临心灵抉择,这一抉择给长今以震撼,一方面学医为了拯救生命,一方面又在为了致他人于死地。她不仅要学习医女的技术,也要承继医女这一心灵悖论的拷问。这一问题被提出来增加了全剧的思想深度、力度,也将成为一个悬念,引人去遐想长今将在日后面临的心灵艰难的抉择。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