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骁麟
CC5656666666
未来何从何去,你快乐我也就没关系
关注数: 16
粉丝数: 2,156
发帖数: 14,556
关注贴吧数: 156
入门卡发布1年还要1799元起!RTX 3050偷偷变“心”:功耗节省15W NVIDIA此前曾为RTX 3070 Ti更换核心,从完整的GA104变成残血的GA102。没想到,入门级的RTX 3050也来了一波类似的操作。 日前更新的GPU-Z 2.52.0版本,就曾在更新日志中提到过新增支持RTX 3050 (GA107),而微星迅速又低调地将它摆上了架,“RTX 3050 VENTUS 2X 8G OC”变成了“RTX 3050 VENTUS 2X 8G OCV1”。对比GA106核心的旧版RTX 3050,换芯后依然是2560个CUDA核心、1807MHz加速频率、128-bit 8GB GDDR6显存、14GHz等效频率。 不过,整卡功耗从130W降到了115W,供电接口也从单个8针简化为单个6针。 GA106核心共有3840个CUDA核心,RTX 3050上精简了足足三分之一,相当浪费。 GA107核心共有3072个CUDA核心,之前用于笔记本上的RTX 2050、MX570,都是2048个CUDA核心。 这一次,GA107核心用在RTX 3050上,只需屏蔽大约17%的单元,自然更节省资源和成本,功耗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RTX 3050还有一个OEM版本,GA106核心,但只有2304个CUDA核心,频率也略低一些,功耗130W,比较坑。 RTX 3050是目前RTX 30系列最低端的型号,今年初发布,首发价1899元起,目前仍然要1799元,微星的这款万图师目前售价2399元。
功耗只有65W!14核心i5-13500偷跑:解锁到154W太生猛了 Intel即将推出13代酷睿非X系列主流版,基础功耗普遍在65W,势必会和前辈们一样席卷市场。 不过,Intel的保密工作似乎还是不够到位,近期各种偷跑,i5-13500的零售版都被拿到了。 超频团队JagatOC的成员Alva "Lucky_n00b" Jonathan就搞到了一颗零售版的i5-13500,并进行了简单测试。i5-13500拥有6个性能核、8个能效核,组成14核心20线程的规格,相比i5-12500只有6个性能核变化是非常大的。 不过根据二级缓存判断(每个性能核1.25MB/每四个能效核2MB),可以初步验证之前的传闻:它并不是真正的13代酷睿成员,而是延续了12代酷睿的C0步进版本核心,只是解锁了能效核而已。65W基础功耗下,单核最高频率可以达到4.8GHz,性能核全核频率可达2.9-3.0GHz,能效核则能达到2.9GHz。 此时,原装散热器就足矣,多核性能与i5-12600K在同一档次。 解锁到154W的最大睿频功耗,性能核可以全部跑到4.5GHz,能效核也能集体来到3.5GHz。 这个时候就需要更换好一点的散热器了,多核性能几乎要追上i7-12700K!主板方面,入门级的H610都能带得动,但供电设计不能太弱,更推荐主流的B660。
AMD Zen4销量惨淡:Zen3爆品每天4.2倍碾压之! AMD Zen4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锐龙7000系列发布后,性能提升幅度并不足以超越Intel 13代酷睿,反而受到更换接口、新平台主板和内存偏贵的影响,销量相当低迷,很开就开始了大降价。 从德国大型零售商MindFactory的统计数据,就可见一斑。 至于为什么总是引用MindFactory的数据,它是全球极少随时公布产品具体销量数字的大型零售商,颇具参考价值。MindFactory平台上,锐龙7000系列迄今为止总共卖出了7650颗,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锐龙7 7700X,2810颗,平均每天32.6颗。 锐龙5 7600X次之,平均每天21.7颗。 锐龙9 7950X、锐龙9 7900X两款高端型号则是18.5颗、14.2颗。锐龙5000系列已经销售20.4万颗,最火的是爆品锐龙5 5600X,已经接近7.1万颗,平均每天多达91颗,是其后辈锐龙5 7600X的足足4.2倍! 锐龙7 5800X也已售出超过6.4万颗,平均每天83.8颗。 锐龙9 5900X历史累计3.3万颗,平均每天42.8颗,是其继任者的整整3倍。 备受游戏玩家钟爱的锐龙7 5800X3D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也已经卖出1.4万颗,平均每天56.7颗。 另外很扎心的是,锐龙7 5700X作为同系列销量最低的型号,锐龙7000系列加起来都还没有超过它!看看锐龙9 7950X这降价走势
英伟达RTX 3050将推出GA107版,功耗降低了15W 英伟达在CES 2022大展上,正式发布了GeForce RTX 3050,与RTX 3060一样采用了GA106。其拥有2560个CUDA核心,显存为8GB的GDDR6,显存位宽为128位,显存速率为14Gbps,功耗为130W,单精度浮点性能为9T FLOPS,比GeForce RTX 2060(6.5T FLOPS)提高了38%,首次将最新的光线追踪技术带到了“50”系列桌面GPU上。 与桌面版本不同,GeForce RTX 3050移动版采用的是GA107。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OEM版本的GeForce RTX 3050,采用的也是GA107,而且CUDA核心数量减少到了2304个。近日,微星官网上出现了一款名为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8G OCV1的显卡,搭载了GA107,而且拥有2560个CUDA核心,速率为14Gbps的GDDR6显存,功耗为115W。相比于搭载GA106的旧版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8G OC的130W功耗,降低了15W,外接供电接口也由8Pin改成了6Pin。 过去一段时间里,英伟达对基于Ampere架构的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做了进一步调整,以进一步清理库存,个别型号上采用了不同版本的GPU,比如采用GA102的GeForce RTX 3070 Ti,或者升级了显存的配置,比如采用GDDR6X显存的GeForce RTX 3060 Ti。 GeForce RTX 3050最初的官方建议零售价为249美元/人民币1899元,目前降价幅度也不多,也要1799元起。新版本降低功耗是好事,不过玩家更希望的是价格也能降低。
RTX 4070 Ti在塞尔维亚的商店上架,1月初发售 英伟达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月4日0点举办新品发布会,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上,除了正式推出GeForce RTX 4070 Ti和RTX 4070两款桌面显卡,英伟达也将带来新一代的RTX 40系列的移动端显卡。不过距离新品发布会还有一周多的时间,RTX 4070 TI这张显卡就出现在了塞尔维亚和哥斯达黎加的商店里了。据videocardz报道,Reddit上的网友在塞尔维亚的商品橱柜里发现了RTX 4070 TI,显卡型号和售价都清晰可见,型号是技嘉的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OC,售价则是154,999塞尔维亚第纳尔(约合人民币9792元),包装上没有展示显卡的外观设计,而这个价格看起来还是有点夸张的,毕竟RTX 4080公版的售价是9499,不过英伟达也没正式发布RTX 4070 TI显卡,这个价格也未必是真实价格。此外,另外一位Reddit上的网友也分享了微星的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显卡,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商店,从图中可以看出拍的应该是商店库存。目前可以了解到的是,GeForce RTX 4070 Ti和RTX 4070发布后将于1月5日正式发售。
台积电将举行3nm量产仪式,以消除外界的疑虑 台积电(TSMC)原计划完成3nm制程节点的技术研发和初步试产后,在今年第三季度下旬提升产能,将N3工艺正式带入量产阶段。不过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在推迟。 据UDN报道,台积电将于12月29日在中国台湾的台南科学园Fab18举行3nm制程节点的量产仪式,期间还会有新工厂扩建的典礼,以消除外界对于其3nm工艺落后于时间表的疑虑。今年台积电的3nm制程节点一直处于谣言的中心,一方面有人批判台积电以新技术为由掩盖研发上的问题,另有部分人则认为现阶段没有足够的订单支持这种价格昂贵的半导体工艺。台积电一直以来都强调其3nm制程节点是按计划推进的,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尽管库存调整持续,但N3和N3E的客户参与度很高,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流片数量是N5的两倍以上,目前正在与工作供应商密切合作,以准备更多的产能,应付2023年和2024年及之后的强劲需求。 台积电从2022年到2025年,将陆续推出N3、N3E、N3P、N3X等制程,后续还会有优化后的N3S制程,可涵盖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芯片、HPC等不同平台的使用需求。台积电在N3制程节点仍使用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不过可以使用FINFLEX技术,扩展了工艺的性能、功率和密度范围,允许芯片设计人员使用相同的设计工具集为同一芯片上的每个关键功能块选择最佳选项,进一步提升PPA(功率、性能、面积)。
鸡 你 太 美(重制版)
Redmi K60系列首发高端2K中国屏!卢伟冰:国屏技术巅峰 推动“高端产品大众化”,普及旗舰级使用体验是Redmi手机喊出的口号之一,在Redmi的普及下,旗舰屏幕、百瓦快充、亿级镜头像素等旗舰机上的配置相继下放到中高端机型上。 根据官方介绍,即将发布的Redmi K60全系都将采用2K屏幕,甚至连新增的K60E也是2K屏。据了解,这块国产2K柔性屏由TCL华星和Redmi共同研发,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表示,这是属于国产屏幕的高光时刻,也是国产屏幕的技术巅峰,这块屏幕研发时间之长、量产难度之高,远超我们预期。 卢伟冰称,K60这一次,不仅要做2K普及还要升级,用更高端的2K中国屏,全方位升级显示体验,并持续推动国屏高端化进程。 据悉,该2K屏采用华星C6发光材料,峰值亮度突破1400尼特,结合自研补偿算法,达到90%以上亮度一致性。软件方面,Redmi自研了全链路显示引擎以及超动态显示技术,从色彩校准、色彩映射、色域覆盖、空间量亮度等维度重建算法架构,逐像素精准调整。 同时,K60系列首发的这块2K屏还有一系列高端显示功能,比如1920Hz高频PWM调光、杜比视界、真彩显示、万级调光等。 卢伟冰表示,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屏幕。
3999元 小米13开放购买!雷军:从此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今日消息,小米京东自营店显示,小米13开放购买,起售价3999元,12月31日之后有货,需要消费者等几天时间。 这款新品自12月11日预售开启之后就一直供不应求,首销当天还被抢购一空。核心配置上,小米13采用6.36英寸四窄边直屏,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8,后置5000万徕卡主摄、徕卡75mm长焦和徕卡超广角,电池为4500mAh,支持67W有线、50W无线闪充。 小米13 Pro采用6.73英寸双曲面屏,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8,后置5000万徕卡主摄、徕卡75mm浮动长焦和徕卡超广角,电池为4820mAh,支持120W有线、50W无线闪充。 此外,小米13系列全系配置徕卡专业光学镜头,有非球面高透镜片、边缘涂墨技术、逐片ALD低反光学技术、新型环烯经材料和旋涂工艺IR滤光片。 而且小米和徕卡共建色彩数据库,对数百万张照片进行机器学习,同时运用P3色彩空间记录信息,使得成像色彩更为精准、艳丽、贴近人眼。让好物更好,让美景更美,让精彩更出彩。 雷军表示,小米13和小米13 Pro不是以往的"中杯"和"大杯"关系,而是都以“超越大杯”的思路,设计出了不同的风格,但同样强大优雅,可谓各擅胜场。 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我们在小米13系列上了下了巨大的功夫,追求几乎360度无死角的高端体验。我相信,小米13系列会让大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惊艳,甚至从此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修复RX 7900显卡功耗异常 AMD新驱动实测:有用 但没什么大用 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上市一周了,尽管性能存在争议,但是结果已经改变不了什么,所谓满血版本的新步进也被AMD否认了,现在能做的就是从驱动上优化一下。 昨天AMD也发布了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2.12.2驱动,专门给RX 7900系列显卡用的,主要是修复了功耗异常的情况,这个问题我们之前报道过,就是在一些低负载下,比如视频播放或者多屏、高刷显示器下,功耗偏高,甚至能超过100W。 那么22.12.2驱动的修复效果如何? Hardwareluxx网站在RX 7900 XTX上对比了新驱动及评测用的驱动22.40.00.57。在之前的首发驱动下,RX 7900 XTX的平均功耗是36.5W,而且波动较大,每隔几秒就在28W到40W之间跳跃。在22.12.2驱动下功耗平均是28.8W,而且曲线更稳定、平滑,波动较少。 总结来说,AMD的新驱动确实降低了功耗,但是从36.5W到28.8W的降低也不过是7W左右,在单显示器负载下的功耗依然偏高。 反正新驱动有用,但没什么大用,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可能是推出时间太快了,希望后续继续优化吧。
4插槽怪兽 华硕、猫头鹰合作打造最安静、最冷静的RTX 4090/4080 Noctua猫头鹰是散热器厂商中的高端代表,产品性能好,安静,但是价格也高,去年华硕跟他们合作打造了猫扇版的RTX 3080及RTX 3070显卡,马上双方又要合作RTX 40系列显卡了,依然主打安静。 双方预计会在明年1月份的CES展会上公布,显卡只说是RTX 40系列,不过综合来看的话只有RTX 4090、RTX 4080可选,首发肯定是这两款显卡了。 显卡的具体规格也没公布,但是华硕强调的是最安静、最冷静,突出的是这两个散热能力。去年的猫扇版RTX 3080/3070显卡上,搭载了两个著名的猫头鹰NF-A12x25风扇,直径120mm,支持AAO(先进声学优化)框架,使用Sterrox液晶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更少的蠕变,同时扇叶边缘间隙达到惊人的0.5毫米,还有定制的低噪音PWM IC电路。 不过最安静、最冷静的代价就是散热器体积庞大,要占用4个插槽,今年的RTX 4090/4080显卡上,恐怕还会继续增加,毕竟显卡功耗提升了。
白色火神降临!iGame RTX 4090/4080 Vulcan圣洁白显卡亮相 这两年,白色系的硬件产品越来越丰富,很容易就可以组建一套洁白无瑕的主机,而在一众硬件中,白色的显卡无疑是最容易出彩的。 今天,七彩虹正式宣布了全新的iGame RTX 4090/4080 Vulcan W OC圣洁白显卡,此前的黑银色调摇身变为“白色火神”!iGame RTX 4090/4080 Vulcan圣洁白采用了纯白色、银色的搭配设计,不同于黑色标准版本的锐利凶悍,更增添了几分柔美之感,如同“圣洁女神”高雅端庄的服饰。 同时,它还有着银白色的金属外骨骼,调色明亮度更高,更有精致感。 同样的设计风格,在黑、白两种颜色方案之下,显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金玉其外,更要金玉其中。 散热方面使用了三个全新的“聚风镰环”九翼扇叶,内部是多达9条8毫米豪华热管、更大面积的“导流型”散热鳍片,背部则有镂空设计的金属背板,当然也少不了iGame独特的“真空冰片”技术,与GPU热源直触。还有Vulcan火神系列标志性的最新智屏“维”4.0,首次采用可拆卸磁吸式设计,屏幕通过金属触点与显卡进行组合,支持横、竖两种安装方式。 分辨率达到800 x 216,显示效果更细腻,配合iGame Center软件可以自定义显示内容,包括GPU/CPU实时运行状态、个性化静态/动态图展示,等等。 屏幕拆下后,可以安装在附送的底座上,再通过USB连接至电脑,自定义显示内容,成为装饰桌面的小摆件。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全新的RTX 4090/480 Vulcan W OC圣洁白显卡将在七彩虹京东、天猫、抖音、微商城等官方自营旗舰店正式开启预约,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竟然自带风扇!影驰正式发布PCIe 5.0 SSD:可升级12GB/s 没有刻意等到CES 2023,影驰今天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PCIe 5.0 SSD,型号为“HOF EXTREME 50”。 这也是八月底的技嘉AORUS Gen5 10000之后,第二款官宣的消费级PCIe 5.0 SSD。影驰HOF EXTREME 50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采用了超大体积的全新散热马甲,自带一个智能小风扇,PWM 4针供电,可根据不同温度自动调整转速,兼顾散热性能和噪音控制。 同时还有大面积的纯铜散热鳍片,特制格栅式造型以加大散热面积,再加上金属外壳、底座双面贴合导热垫,全方位带走热量(也凸显了PCIe 5.0主控的高发热量)。 外观设计方面也有不俗的颜值,液态金属银结合高光亮边,表面波浪凹面元素,并丝印着HOF LOGO。主控是群联PS5026-E26,这也是群联的第一款PCIe 5.0 SSD主控,新一代多核架构,优化闪存性能,支持新的ECC算法、第五代LDPC纠错,还有优秀的功耗管理、热温控感应。 闪存只说232层堆叠,应该是来自美光(长江存储也有),容量可选1TB、2TB,依托PCIe 5.0 x4通道、NVMe 2.0协议、DDR4/LPDDR4缓存,性能达到新高度。具体来说,1TB版本的顺序读写速度可达9.5GB/s、8.5GB/s,随机读写速度1300K IOPS、1100K IOPS。 2TB版本则可以分别跑到10GB/s、9.5GB/s、1500K IOPS、1250K IOPS。 影驰还透露,后续随着迭代升级,顺序读写速度最高可达12GB/s。 当然,这仍然不是PCIe 5.0 SSD的满血实力,未来使用更好的主控、闪存,完全可以跑到14GB/s。影驰没有公布HOF EXTREME 50的具体价格,只说将在近期上线开卖。 按照AMD此前给出的信息,华硕、美光、英睿达、微星、希捷、必恩威、海盗船等品牌,也会陆续推出各自的PCIe 5.0 SSD,并针对AMD 600系列主板进行优化支持。
影驰发布全球第三款8GHz DDR5内存:如此“光污染” 绝了 DDR5内存的频率正在全面跨过8GHz大关。芝奇、朗科之后,影驰也发布了自己的DDR5 8000MHz超高频内存,隶属于旗舰级的HOF PRO系列。 影驰HOF PRO DDR5内存采用精心挑选的IC颗粒,单条容量都是16GB,可选6800MHz、7200MHz、8000MHz三种频率,对应时序分别为32-42-42-109/36-42-42-109、36-46-46-116、36-46-46-128。平台支持Intel 12/13代酷睿系列、AMD锐龙7000系列,其中在Intel平台上支持XMP 3.0,可一键超到最佳频率和时序,AMD平台上还不支持AMD EXPO,需要手动调整。 搭配i9-13900KF处理器、Z790主板实机测试中,HOF PRO DDR5-8000MHz内存的读取、写入、拷贝带宽都超过了120GB/s,而延时仅有56.4ns。外观设计方,影驰HOF PRO DDR5沿用了以往的银白配色,但升级为全新的纯白马甲,采用金属电泳白工艺,质感更明显,侧面LOGO部分则是金属喷砂工艺,HOF标志更有高级感。 内存顶部是内嵌式灯条,并使用金属亮眼抛光处理,增强顶部聚光的同时,还可以表现HOF LOGO的悬浮效果。 同时,内嵌式灯条可反射至侧面喷砂部位,展现绚丽的光氛围灯效,实现多样的视觉HOF效果。 灯效默认为极光效果,支持四大品牌主板灯效同步,也可以使用影驰Aurora Sync软件自定义更多灯效。为了照顾DDR5的高发热量,HOF PRO DDR5内存的散热马甲使用了铝合金外壳,保证高频稳定运行。 内部PCB则有所不同,6800/7200MHz的依旧是纯白色,8000MHz的则选用了黑色PCB。 影驰HOF PRO DDR5系列内存将于近期上线。
技术水平被Intel 7nm追上 台积电3nm艰难量产:下周见 2022年本来该是半导体工艺转向3nm量产的一年,然而今年台积电低调了许多,三星抢在6月份就宣布率先3nm工艺,抢走了名义上的3nm首发,台积电早前提到的9月份量产早已无效,官方承诺的是年底。 距离2022年还剩下最后几天了,台积电总算兑现了承诺,日前公司发布邀请函,下周将在南科举办量产暨扩厂典礼,届时会正式量产3nm工艺。 这个时间点宣布量产,2022年的3nm产量可以忽略不记,只是让台积电兑现今年量产3nm的承诺,真正有产品放量还要到2023年。 台积电之前公布了至少5种3nm工艺,现在还不好确定即将量产的是N3还是N3E,前者此前有爆料称已经被放弃,因为成本太高,苹果也不用了,导致没有客户,量产没有意义。 根据台积电说法,对比N5工艺,N3功耗可降低约25-30%,性能可提升10-15%,晶体管密度提升约70%。 但是N3工艺实际的表现不一定有这么好,前不久在IEDM 2022大会上,台积电论文种公布了3nm下SRAM的真实密度,表现让人很担心。 3工艺的SRAM单元的面积为0.0199平方微米,相比于N5工艺的0.021平方微米只缩小了区区5%! 更糟糕的是,所谓的第二代3nm工艺N3E,SRAM单元面积为0.021平方微米,跟N5工艺毫无差别。 台积电这样挤牙膏的提升,让Intel有了追赶回来的机会,虽然3nm的SRAM密度还是要比Intel的10nm ESF(现在的Intel 7)高不少,但跟Intel的7nm EUV工艺(现在的Intel 4)相差无几。 台积电在下一代的2nm工艺上晶体管密度提升更少,官方数据也不过10%-20%,解释很容易就被Intel的20A、18A工艺超越了。
正式发布前 盒装RTX 4070 Ti线下偷跑:售价感人 NVIDIA新品发布会定档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0点,预计会推出RTX 4070/4070 Ti桌面显卡和RTX 40系列笔记本显卡。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家塞尔维亚商店已经赫然将RTX 4070 Ti摆上货架,而且是完整无缺的盒装版。 价格方面,单价高达172229塞尔维亚第纳尔,约合人民币10891元,如果选择现金支付的话,可以返现10%。 据悉,由于税收和经销商垄断,当地的显卡价格非常高昂,RTX 4080需要1700美元,RTX 4090更是2500美元。 事实上,在哥斯达黎加,RTX 4070 Ti同样遭遇偷跑,只是仅接受预购,尚没有正式价格。 据悉,RTX 4070 Ti采用AD104-400核心,集成7680个CUDA,192bit位宽、12GB容量GDDR6X显存,核心加速频率2610MHz,整卡功耗285W。
RTX 40系笔记本显卡更多细节披露,部分型号的TGP可高达200W NVIDIA GeForce RTX 40系笔记本显卡预计将会在不久后的CES 2023正式发布,不过在此之前,Wccftech称他们已经获得了大量该系列显卡的细节,从最高端的RTX 4090到入门级的RTX 4050。 是的,这次的笔记本显卡一共包括五个型号,分别是RTX 4090、RTX 4080、RTX 4070、RTX 4060和RTX 4050。虽然名称上和桌面平台保持一致,但是毕竟要适配笔记本的环境,它们的GPU型号仍然是有所区别的。 旗舰级的RTX 4090将会基于AD103 GPU打造,频率为1590至2040MHz,对应的TGP为150至175W。而得益于Dynamic Boost技术,RTX 4090还能从CPU那里“借来”额外25W的功耗,进而将TGP推高至200W,频率也能继续提升。(图片来源:NVIDIA) 至于次一级的RTX 4080则采用了AD104核心,也许是规模比RTX 4090略小的原因,它的频率略高,为1860至2280MHz。在功耗方面,它和RTX 4090保持一致,TGP为150至175W,并拥有Dynamic Boost带来的25W。 接下来的RTX 4070、RTX 4060和RTX 4050都有相似的TGP,为115至140W,Dynamic Boost也是可以额外提供25W的。而它们都拥有另外一个TGP 85W和Dynamic Boost 10W的设定,推测这是给主打轻薄便携的游戏本和创作本用的。 另外,RTX 4070的GPU为AD106,频率为2070-2175MHz。RTX 4060和RTX 4050都是基于同一颗GPU AD107,但RTX 4050在规模上有所缩减,至于具体的CUDA数量那肯定是要等到CES 2023才知晓了。
AMD锐龙7000非X系列处理器Geekbench跑分泄露:性能下降幅度并不 据之前报道,AMD锐龙7000非X系列处理器或将于1月初在CES 2023展会亮相,并于2023年1月10日上市。随着CES 2023的日益临近,该系列处理器的规格、售价等信息均已被曝光,近日Geekbench 5基准测试成绩也已泄露。AMD锐龙7000非X系列处理器包括三款,分别是锐龙9 7900、锐龙7 7700、锐龙5 7600。根据之前泄露的参数,非X系列处理器相比X系列处理器基础频率普遍降低0.8-0.9GHz,加速频率下降0.1-0.2GHz,三级缓存大小并没有变化。由于基础频率下降,三款非X系列处理器TDP均为65W。 从泄露的GeekBench 5跑分来看,锐龙9 7900相比锐龙9 7900X,单核性能下降5%,多核性能下降3.5%;锐龙7 7700相比锐龙7 7700X,单核性能下降6.1%,多核性能几乎没有下降;锐龙5 7600相比锐龙5 7600X,单核性能下降4.2%,多核性能下降4.6%。 总体来说,非X系列处理器的性能下降幅度并不明显,毕竟只是降低了频率与TDP,核心数与缓存大小并没有受到影响。按照以往的规律,AMD并不会限制非X系列处理器的超频功能,这对追求性价比的玩家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RTX 4070 Ti供电线首曝:还是熟悉的16针 RTX 4070 Ti将于下个月初正式发布,规格和被取消的RTX 4080 12GB完全相同,剩下的悬念基本就是价格了。 今天网上出现了RTX 4070 Ti的辅助供电电源线,对应显卡依然是新的12VHPWR 16针接口,显然这就是RTX 40系列的标配了。 另一端则是两个PCIe 8针,因此最大供电能力为300W,再加上PCIe x16插槽的75W,总计为375W。这对付RTX 4070 Ti 285W的功耗设计绰绰有余,非公大幅超频也不在话下。 作为对比,RTX 4090、RTX 4080的转接线分别是四个、三个8针,最大供电分别600W、450W。 虽然这种新的接口和供电线在RTX 4090上烧了不少次,但是放在RTX 4080、RTX 4070 Ti上还是非常安全的。 RTX 4070 Ti基于AD104核心,7680个CUDA核心,公版频率2310-2610MHz,搭配192-bit 12GB GDDR6X显存,等效频率21GHz,带宽504GB/s。
RTX 40笔记本显卡全线泄露:第一次xx90、功耗达175W CES 2023就要来了,按惯例,NVIDIA将借机发布新一代RTX 40系列移动版显卡,憋了两年的游戏本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现在,WCCFTech提前曝出了RTX 40系列移动版的全部型号,以及大体规格,包括核心、频率、显存、功耗,就差CUDA核心数量了。先说旗舰型号RTX 4090,这也是NVIDIA显卡移动版第一次出现xx90序列。 当然和桌面上的AD102大核心RTX 4090不一样,这里用的是次一级核心AD103。 标配显存16GB GDDR6(你不会指望笔记本用GDDR6X吧),但是标准TGP功耗下,基础频率只有1.59GHz,最高加速不过2.04GHz。 即便如此,它的标准整卡功耗已经有150W,再加上25W的动态加速空间,最高可到175W,这和现在的移动版RTX 3080 Ti倒是一样的。 再说RTX 4080,AD104核心,12GB GDDR6显存,频率1.86-2.28GHz,功耗设置同上。 RTX 4070又改成了AD106核心,8GB GDDR6显存,频率2.07-2.175GHz,功耗设置115-140W。 RTX 4060继续换核心,最小的AD107,显存同上,但频率未知,功耗在115-140W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以下调到85-95W。 RTX 4050也是AD107核心,显存减少到6GB,频率最高2.37GHz,是整个家族中最高的,功耗设置则同上。
Intel官方“意外”走光6GHz i9-13900KS:基础功耗150W Intel即将推出i9-13900KS,13代酷睿灰烬版,史上第一次出厂频率即可达6GHz。 有趣的是,i9-13900K刚刚达成超频9GHz的宣传视频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CPU-Z截图:处理器型号检测为i9-13900K,但是在代表真实身份的规格一栏中,赫然显示着“i9-13900KS”。 同时,最大TDP功耗一栏中,显示的也不是i9-13900K 125W,而是150W。 根据此前曝料,i9-13900KS的基础功耗正是150W,最大睿频保持不变仍为功耗则保持不变仍为253W。 这同时也证明,i9-13900KS就是从i9-13900K里特调出来的,体质更好。
新一代核弹 消息称NVIDIA重推Titan显卡:满血1.8万核心 价格要上 NVIDIA真正的核弹卡皇系列Titan显卡已经好几年没出新品了,RTX 40这一代之前说是有Titan,后面又是被取消了,但是现在情况似乎又有了变化,爆料称NVIDIA已经准备了新一代Titan RTX原型。 爆料这个消息的是海外自媒体摩尔定律已死(Moore’s Law is Dead),他在爆料这块很活跃,经常有内幕消息,有比较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至于Titan显卡的消息,他说拿到了真实样卡的照片,不过为了保密做了处理。 整个显卡来看,外观设计跟现在的RTX 40系公版显卡风格相似,但是显卡更加巨大,至少是4插槽厚度,供电则是双16针,散热器跟之前曝光的原型基本相符。 至于规格,Titan肯定是最高水平的,满血AD102核心,18176个CUDA核心,48GB显存,24Gbps频率,还有夸张的800W功耗等等。 不过Titan显卡就算做出来了,也不会很快发布,说是以备不时之需。 从之前的消息来看,Titan问世之前,NVIDIA还会有RTX 4090 Ti显卡,也是满血AD102核心,但只有24GB显存,显存频率24Gbps,功耗600W,性能释放比Titan低一些。 最后就是价格,虽然爆料没说,但是考虑到RTX 4090都要1599美元了,再给RTX 4090 Ti留出一定空间,Titan作为定位最高的卡皇,价格达到3000美元也很轻松,国内售价估计要奔着24999了。
AMD Zen4三款新U跑分流出:锐龙9 7900丝毫不怕i9-12900KS AMD将在下个月初正式发布Zen4锐龙7000系列的三款新品,首次带来非X系列,分别是锐龙9 7900、锐龙7 7700、锐龙5 7600。 相比首发的X系列,它们在核心数、缓存容量方面不变,只是频率有所降低,功耗统一来到65W,但依然可以超频。 目前,GeekBench 5已经检测到三款新品,并给出了单核、多核跑分。单核性能方面,锐龙9 7900 2121分,基本等同于尚未发布的i9-13900,略低于锐龙5 7600X。 锐龙7 7700 2074分,仍然超过i9-12900KS。 锐龙5 7600 2012分,正好和i7-13700K在同一档次。多核性能方面,锐龙9 7900 18607分,已经非常接近i9-12900KS,也超过了自己上代旗舰锐龙9 5950X。 锐龙7 7700 12685分,领先i5-12600K 10%左右,同时低于锐龙9 5900X。 锐龙5 7600 11326分,比较接近i5-12600K。总的来说,锐龙9 7900、锐龙7 7700、锐龙5 7600分别相当于X版本97%、92%、98%的性能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更何况还可以超频。 对阵即将发布的i9-13900、i7-13700、i5-13600/13500,问题应该不大,关键就看价格了,至少目前曝出的偏高,更何况B650主板、DDR5内存也都偏贵,平台成本对比Intel很吃亏。
AMD RX 7900公版卡翻车!轻松达到110℃:官方回应 德国硬件媒体HardwareLuxx在体验中发现,AMD RX 7900系列的公版卡存在一个缺陷,温度容易失控。 他们整理了各家媒体评测的非公版RX 7900 XTX、RX 7900 XT,发现核心平均温度、Hot Spot热点温度的最大差异一般在20℃左右。 换言之,即便核心温度达到80℃,最高温度仍然不会超过100℃,也不会触发过热降频。但是,RX 7900公版卡的核心温度、热点温度差值最多达到了53℃,此时核心温度仅为56℃,但是热点温度高达109℃,后者甚至还有多次达到110℃。 这直接导致显卡风扇开始狂转,噪音无法忍受,而且出现了降频。 但奇怪的是,并不是每一块公版卡都如此,少数非公版卡的温度也有些偏高。 目前尚不清楚问题出现在哪里,是公版散热器设计缺陷?还是温控策略Bug?国内没有公版,我们也无法验证。 AMD的一位发言人确认,AMD GPU团队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AMD RX 7900遭尴尬冷遇:发布10天 GPU-Z才能认出来 GPU-Z是显卡体验必备软件,对于新卡一般都会提前或者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但是这一次,AMD RX 7900遭到了罕见的冷遇,发布已经10天了,GPU-Z 2.52.0版才姗姗来迟地加入支持。 尚未发布的RTX 4070 Ti也同时得到支持,一对比更尴尬。新版支持的其他新型号还有:RTX 3080 Ti 20GB(从未发布)、RTX 3070 Ti GA102核心版、RTX 3050 GA107核心版、A800 80GB PCIe计算卡,Intel 13代酷睿核显(这个也有点尴尬),AMD RX 6300(从未发布)。 有趣的是,GPU-Z 2.52.0还增加了对几个品牌的支持,包括海盗船、闻泰、铭瑄,以及查不到资料的“Huqaqin”,不过,闻泰也在做显卡吗? 其他更新: - 高级面板内可显示NVIDIA ECC显存状态。 - 如果无法读取加速频率,则使用基准频率计算填充率。 - 改进Intel Arc显卡核心频率的识别。 - 改进部分情况下的显存容量识别问题。
AMD RX 8000显卡第一次曝料!性能翻番、光追暴涨 RTX 40、RX 7000系列还在布局中,下一代产品的曝料就开始了,都来自海外媒体RedGamingTech。 RTX 50系列被指将会是NVIDIA史上最大的一次性能飞跃,架构上会进行大规模改革,包括全新的SM单元、引入去噪加速器的全新RT单元,还可能用上3nm工艺、MCM多芯封装。 AMD RX 8000系列会用上新的RDNA4架构,从工艺到架构再到具体规格,也都会有新的飞跃,并继续分为Navi 41/42/43三个核心。 注意:这是第一次看到AMD下代显卡的曝料,RGT也承认都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都只是预定目标,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要太当真。——架构 继续Chiplet小芯片设计,分为GCD、MCD。 GCD部分继续集成计算单元,内部又可分为三个GCX,每个GCX包含48个计算单元。 延续现有的CU计算单元双发射设计,每个CU内可以说有64个ALU单元,也可以说是128个流处理器。 GCD可能采用台积电3nm或4nm工艺,具体看台积电的进度。 MCD部分继续集成缓存、显存控制器。 缓存大幅升级,包括第三代Infinity Cache无限缓存变化非常大,但具体不详。 新的数据预取机制。 改进软件依赖管理。 WMMA(波矩阵多累加)指令升级第二代,提供完整的SIMD通道。 可能会使用GDDR7显存。 很可能支持PCIe 5.0,但几乎不可能支持PCIe 6.0。 能效或者说每瓦性能提升50-60%,但这个不太确定。 核心频率更高,有望达到3.5GHz以上。 性能翻一番甚至还多,但要看能否实现。 光线追踪性能显著提升(significant),但缺乏细节。 AL人工智能、ML机器学习性能大幅提升。——Navi 41 144个计算单元,分为三组GCX,每组48个。 总计9216个ALU单元,也可以说18432个流处理器,比Navi 31增加一半,但具体数量可能会变,要看工艺、良率、内部测试的综合结果。 预计性能翻一番左右,但是计算规模只增加50%,如果要实现那就得大幅提升频率,可信度待考。 显存有两种设计,一是4个MCD单元、32GB GDDR7,二是6个MCD单元、24/48GB GDDR7。——Navi 42 96个计算单元,分为两组GCX。 总计6144个ALU单元,也可以说是12288个流处理器,达到Navi 31的水平,但依然随时会变。 性能也要翻一番。——Navi 43 48个计算单元,一组GCX。 总计3072个ALU单元,也可以说是6144个流处理器。 2个MCD单元,GDDR7显存,但不确定是否真的也用小芯片设计。 还是性能要翻番。
13代酷睿i5-13400/F提前上架:增加4个小核、大涨价27% i5-12400/F可以说是颇受主流用户青睐的型号,它的继任者i5-13400/F也不远了。 美国电商ShopBLT已经公布了新品的价格,i5-13400 243.68美元、i5-13400F 216.16美元,相比前辈分别贵了大约24%、27%!当然,i5-13400系列的规格提升非常大。 i5-12400系列只有6个P核大核心,频率2.5-4.4GHz,二、三级缓存7.5MB、18MB。 i5-13400系列增加了4个E核小核心,组成10核心16线程,频率提高到2.5-4.6GHz,三级缓存也扩大到20MB,基础功耗依然65W。 跑分显示,i5-3400系列的单核性能提升只有大约7%,多核性能则会大涨28%。 不过,i5-13400系列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两种核心混装,既有12代酷睿的C10,也有13代酷睿的B0。 下个月初,我们就能看到i9-13900、i7-13700、i5-13600、i5-13500、i5-13400、i3-13100几个新品系列的诞生了。
AMD Zen4集体跌跌不休!锐龙5 7600X降至冰点价 国内双十一、欧美黑五的时候,发布没多久的AMD锐龙7000系列就大规模、大幅度降价。虽然AMD否认是永久降价,但再也没能回去。 如今,黑五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锐龙7000系列的价格时不时还会再降一把。 比如在美国亚马逊上,锐龙5 7600X可以领10美元优惠券,到手只需238.99美元,比首发价低了足足20%。 锐龙9 7950X/7900X、锐龙7 7700X目前的价格,也比首发时依然低了13-20%不等。在欧洲,特别受到欧元和美元汇率的变化,各种产品都在降价,锐龙7000系列也不例外。 比如说,锐龙9 7950X一度跌破600欧元,目前最低仍有604欧元,比首发价低了惊人的29%。 锐龙9 7900X最低已不足500欧元,锐龙7 7700X 365欧元就能拿下,锐龙5 7600X更是仅仅267欧元,比首发价都低了25%左右。 有趣的是,AMD官方商店的价格,比电商价格要高不少,想比首发价只低18-24%。在国内,锐龙7000系列的价格自双十一后倒是比较稳定,偶尔还有反弹,锐龙5 7600X目前要1699元。
锐龙7000大喜 三星首发12nm工艺DDR5内存:功耗降低23% 12月21日消息,三星宣布全球首发12nm工艺的DDR5内存,核心容量16Gb,并率先完成AMD平台兼容认证。 三星是全球第一大DRAM内存芯片公司,技术上也是最领先的之一,2021年率先推出了14nm DRAM芯片,用上了EUV工艺,这次的12nm DRAM内存芯片则是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版。 除了EUV工艺之外,12nm DRAM内存还使用了高K材料及改善电路特性的专用设计技术,该内存具有业界最高的存储密度,而且晶圆生产效率提升了20%。 三星没有提及太多的技术细节,速度上可达7.2Gbps,号称1秒内可以处理2部30GB的UHD电影,功耗比以前的DRAM降低了23%。 三星的12nm DRAM工艺率先通过了AMD平台的兼容认证,在Zen架构上做了优化和验证,理论上最新的EPYC霄龙及Ryzen锐龙7000都会受益,Zen4这一代全面支持了DDR5内存。 三星预计在2023年正式量产12nm DRAM内存,具体时间不详。
英特尔酷睿i9-13900HX现身基准测试,单/多核成绩均优于i7-13700K 英特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陆续发布第13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其中包括了HX系列型号。根据过往英特尔的做法,该系列将以桌面平台芯片为基础打造,由于Raptor Lake-S相比Alder Lake-S增加了8个E-Core,相信这一代移动平台HX系列的性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图:Raptor Lake-S红外透视图 近日,酷睿i9-13900HX出现在了Geekbench数据库中,这是Raptor Lake-HX里最为高端的一款芯片。作为英特尔首款24核心(8P-Core+16E-Core)的移动处理器,相比目前的酷睿i9-12950HX,除了增加了8个E-Core,最大睿频也提高了400MHz,拥有36MB的L3缓存,支持DDR5-5600和DDR4-3200内存,并带有32个EU的核显。Geekbench基准测试显示,酷睿i9-13900HX的单核性能得分为2039,多核性能得分为20943。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移动处理器。如果与桌面处理器比较,酷睿i9-13900HX无论单核还是多核的成绩都优于酷睿i7-13700K,也仅比AMD最强的Ryzen 9 7950X慢了14%。
Core i5-13400F售价在215美元左右,较上代涨价26% 没啥意外的话Intel会在CES 2023上带来13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和13代酷睿桌面非K处理器,实际上13代非K处理器的参数都泄露得差不多了,Core i5-13400处理器还有人放出了测试,性能比Core i5-12400好不少,略低于Core i5-12600K,现在这处理器已经被美国的一家大型零售商上架了,价格要比上代涨不少。ShopBLT已经上架了Core i5-13400和Core i5-13400F,和此前一样,前者有核显后者没有,两者均具备6个P-Core与4个E-Core,20MB L3缓存,P-Core的基础频率是2.5GHz,最高睿频频率4.6GHz,和Core i5-12400相比,Core i5-13400除了多了4个E-Core外,L3缓存容量和最高频率也略有增加。根据零售上列出的价格,Core i5-13400的售价是242美元,而Core i5-13400F则是215美元,和上代产品相比分别上涨了23%和26%,这涨价其实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处理器的规格提升了不少,性能方面,在之前泄露的测试来看,多线程性能提升了28%,单线程提升了7%,幅度也不小,而且Intel根本没打算让Core i5-12400这么快退市。 除了Core i5-13400之外,Intel还有Core i9-13900、Core i7-13700、Core i5-13600、Core i5-13600和Core i3-13100这些65W的13代非K处理器,基本上他们都会在CES 2023上一次过推出。
AMD/Intel CES 2023新品发布会官宣:5大CPU齐飞 CES 2023又要来了!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电子展会,每次也都是PC玩家的盛会,Intel、AMD、NVIDIA都会借机发布或宣布下一代新品。NVIDIA已经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月4日0点举办新品发布会,预计带来RTX 40系列笔记本显卡、RTX 4070 Ti桌面显卡。 不过这一次,黄仁勋应该不会主讲,而且也不是直播,只是录播。AMD这边,苏姿丰稍晚一些亲自出场,北京时间1月4日22点半。 产品方面,最首要的是锐龙7000系列移动版,按惯例分为锐龙7000H、锐龙7000U系列,同时还有桌面上的锐龙7000非X系列。 有一定的可能,还有RDNA3架构的RX 7000M系列笔记本显卡,但发了也没啥存在感。Intel没有刚开的发布会,还是仅面向受邀媒体、分析师的非公开会议、演示。 产品倒是相当多,13代酷睿移动版,包括U、P、H、HX四大系列,13代酷睿非X系列桌面版,以及首次跑到6GHz频率的i9-13900KS。
确认了!小米13系列没有砍掉Wi-Fi 7:将择机打开功能 搭载了骁龙8 Gen2的小米13系列,并没有提到对Wi-Fi 7的支持,难道是砍掉了? 对此,认证为小米手机系统软件部总监的张国全回应解释,国内还没开放Wi-Fi 7认证和平台支持,认证后在择机给大家打开这个功能。据了解,目前支持Wi-Fi 7的路由等设备已经推出。 Wi-Fi 7对应的是IEEE 802.11将发布新的修订标准IEEE 802.11be,是Wi-Fi 6/6E的继任者,对比Wi-Fi 5到Wi-Fi 6升级只带来了有限的网速提升,Wi-Fi 6到Wi-Fi 7重新将重点放在速度上,数据传输速度可达40Gbps。
英特尔i9-13980HX移动端旗舰处理器曝光,24个核心最高睿频达5.6G 在即将到来的CES 2023展会上,英特尔计划在2023年1月3日推出更多Raptor Lake处理器及H770/B760芯片组,包括不带“K”和“KF”的13代酷睿桌面处理器,还有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其中酷睿移动端旗舰型号i9-13980HX的相关信息曝光,拥有24个核心、32线程,睿频可达5.6GHz。据WccfTech报道,英特尔的酷睿i9-13980HX移动端旗舰处理器拥有8个基于Raptor Cove架构的P-Core,16个基于Gracemont架构的E-Core,一共是有24个核心和32个线程,其规格与桌面端的i9-13900K一致,另外,i9-13980HX拥有36MB三级高速缓存,最大睿频高达5.6GHz,频率比上一代的移动端处理器酷睿i9-12950HX、酷睿i9-12900HX CPU高0.6GHz。 除了Raptor Lake-HX系列的桌面处理器之外,还有常规的Raptor Lake-P系列例如酷睿i9-13900HK,它拥有14个核心、20个线程(6大核+8小核的配置),总共24MB三级缓存,睿频可达5.4 GHz,频率比上一代的酷睿i9-12900HK高0.4GHz。
AMD锐龙7000系列非X处理器规格和价格曝光,售价229美元起 CES 2023展会临近,AMD的锐龙7000系列非X处理器的规格、售价纷纷曝光,此前消息,AMD的锐龙7000系列非XCPU或将于1月初在CES 2023展会亮相,随后AMD也将正式发布AMD锐龙9 7900、锐龙7 7700、锐龙5 7600桌面处理器,并会在1月10日上市。据VideoCardz报道,关于AMD的7000非X系列的新品信息已经流出,包括R9 7900、R7 7700、R5 7600,三者TDP均是65W,其中R9 7900是12核心24线程,加速频率达5.4GHz,三级缓存64MB,价格为429美元(约合人民币2991元);R7 7700是8核心16线程,加速频率达5.3GHz,三级缓存32MB,价格为329美元(约合人民币2294元);R5 7600是6核心12线程,加速频率达5.1GHz,三级缓存32MB,价格为229美元(约合人民币1596元)。值得一提的是盒装的R9 7900和R7 7700处理器会配备名为“Wraith Prism”的RGB散热器,盒装的R5 7600处理器会配备名为“Wraith Stealth”的普通散热器。除了AMD的锐龙7000非X系列,锐龙7000X3D系列处理器或同样将在CES上现身,令人期待。
AMD Radeon RX 7900系列搭载A0步进Navi 31,RDNA 3架构或有提升 AMD基于新一代RDNA 3架构GPU的Radeon RX 7900 XTX和Radeon RX 7900 XT显卡会在2022年12月13日上市销售,中国大陆地区的建议零售价分别为7999元和7399元。部分玩家可能会对Radeon RX 7900系列显卡的性能感到失望,与英伟达次旗舰级的GeForce RTX 4080相比,没有显现足够的优势,认为AMD没能兑现相比RDNA 2架构提升54%能效的承诺。 以目前的测试成绩,Radeon RX 7900系列显卡的性能似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RDNA 3架构里,AMD就给予了这些流处理器可以在一个周期当中执行两个指令的能力,“双发(Dual issue)”的特性使得每个CU计算单元理论上拥有128个流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指令可以是INT32或者FP32。不过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据Wccftech报道,Radeon RX 7900系列里搭载的Navi 31为A0步进,而不是一般情况下的A1或者B0步进,这意味着很可能在第一次流片以后直接就出货了,没有进行调整。在新工艺、新架构和新封装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效果已是相当不错了。 往好的方向想,RDNA 3架构可能还有不少潜力可挖,或许未来在驱动程序优化下,Radeon RX 7900系列显卡的性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也不排除会有修订版本的Navi 31出现,进一步提高核心频率。AMD接下来还有Navi 32和Navi 33,不知道是否会有更理想的表现。
AMD和英伟达正在为CES 2023发布会做准备,英特尔尚未确定具体时 与往常一样,对于PC硬件爱好者来说,新的一年将从CES大展开售。明年的CES 2023会将主要焦点集中在笔记本电脑上,新的CPU和GPU会在随后的几周内上市,其中AMD和英伟达已确定其发布会的时间,并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将会在明年的CES 2023上发表现场主题演讲,时间是太平洋时间2023年1月4日下午6点30分,地点是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宫殿宴会厅。届时苏姿丰博士将分享AMD的愿景,即关于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如何通过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来改变生活。 预计AMD会带来非X系列的Ryzen 7000系列桌面处理器,以及面向移动平台的新款Ryzen处理器,可能还会有基于RDNA 3架构的移动显卡。与英伟达的活动不同,AMD是面对面的形式,同时会进行直播。英伟达将会在太平洋时间2023年1月3日上午8点进行虚拟特别演讲,这意味着很可能不是直播,而是录制的视频,而且不一定是CEO黄仁勋主持参加。这次英伟达将带来GeForce RTX 4070 Ti,以及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GeForce RTX 40系列产品。 英特尔至今没有确定CES 2023任何发布会的具体时间,只是确认会参加CES 2023。传闻英特尔会在2023年1月3日推出更多Raptor Lake处理器,包括了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的第13代酷睿处理器,以及H770/B760芯片组。此外还会带来酷睿i9-13900KS,这是首款6GHz的x86处理器。
喜讯!23岁神童斩获田联最佳男运动员,刘翔曾数次有望获奖 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世界田径官方宣布了2022年最佳男女运动员名单,最终大热的马拉松之王基普乔格遗憾落选,而23岁的瑞典撑杆跳神童杜普兰蒂斯获得最佳男选手的称号,此次加冕最佳男运动员,是杜普兰蒂斯继2020年之后再一次获奖,梅开二度已经足以比肩卡尔刘易斯等传奇。中国田径运动员目前尚无人能够获得世界田联(国际田联)最佳男运动员,最接近的是飞人刘翔曾经数次进入最终候选名单,但最终均无缘获得大奖。本赛季是世界田径风起云涌的一年,马拉松之神基普乔格在柏林马拉松以2小时01分09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再加上他超高的人气,之前在世界田径官方的投票结果中也是遥遥领先,但最终官方将佳男的称号给了杜普兰蒂斯,我想一方面基普乔格已经处在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不需要弄任何头衔来增加自己的成就,另一方面杜普兰蒂斯本赛季表现足够优秀,而世界田径也需要新鲜的血液。杜普兰蒂斯今年参加了19场比赛,获得了18场比赛的胜利,创造了3次世界纪录,获得了室内世锦赛+室外世锦赛双料冠军,并且完成了23次6米或者6米以上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在撑杆跳历史上无人能比,到现在为止,尽管杜普兰蒂斯才23岁,但他跳跃6米以上成绩的次数比历史上任何其他选手都要多。杜普兰蒂斯年仅23岁就2次获得世界田径最佳男运动员的称号,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另外两位田径超级巨星,短跑之王博尔特和长跑之王贝克勒,后两者也是在23岁的年龄就实现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等多项成就于一身的伟大成就,并且同样在23岁的年龄里就获得了2次世界田径(国际田联)最佳男运动员。到目前为止,中国选手尚无人能够获得最佳运动员的称号,飞人刘翔2004年、2006年、2007年三次入选最佳运动员候选人,但均无缘最终获奖。2004赛季,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斩获冠军,12秒91的成绩至今依然是奥运会纪录,但当年的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过于优秀,创造了10000米、5000米新的人类极限,奥运会上也获得1金1银2枚奖牌,最终刘翔惜败贝克勒无缘佳男。2006赛季,飞人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位跑进12秒90大关的飞人,但当年鲍威尔百米1破1平百米世界纪录,赛季22场不败,最终刘翔再一次无缘最终得奖。2007赛季,这是飞人刘翔最后一次入选候选名单的赛季,飞人刘翔在世锦赛上以12秒95的成绩夺冠,再一次入选国际田联最佳男运动体员候选名单但当年的美国短跑名将泰森盖伊在大阪世锦赛表现更加出色,刘翔第三次无缘最佳男运动员的称号。
喜讯!闪电博尔特获BBC体育终身成就奖,百米纪录9秒58后人永难破 北京时间12月17日消息,据BBC体育媒体报道,牙买八枚奥运会金牌得主博尔特将于12月21号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BBC年度体育名人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成就奖。博尔特是短跑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了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其中百米世界纪录9秒58更是震古烁今,创造至今13年,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近,后人想要打破这个世界纪录的难度之高是难以想象的。BBC年度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是专门给那些遍及他们职业生涯对于体育运动以及有关体育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此前,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包括了博比-查尔顿(Bobby Charlton,2008年)、博比-罗布森(Bobby Robson,2007年)、比约-博格(Bjorn Borg,2006年)、贝利(Pele,2005年)、伊恩-博瑟姆(Ian Botham,2004年)、玛蒂娜·纳芙拉蒂诺娃(Martina Navratilova,2003年)、乔治-贝斯特(George Best,2002年)以及亚历克斯-弗格森(Alex Ferguson,2001年)、菲尔普斯(2016年)等。 博尔特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自然是实至名归的,无论是从个人实力,还是所取得的影响力来看,博尔特都是其所在运动上独一档的存在。博尔特出生于1986年,今年只有36岁,至今退役已经超过5年了,可能不少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位闪电曾经在赛场上的统治力,他年少成名,早年打破了男子200米少年、青年,然后在2008年22岁时一飞冲天,北京奥运会狂收100米、200米金牌,并且双破世界纪录,然后开启了自己对短跑项目长达接近10年的统治,一共获得了8枚奥运会金牌,11枚世锦赛金牌,大赛战绩完全超越了上个世纪的短跑天王卡尔刘易斯(仅短跑领域)和迈克尔约翰逊。除了在赛场上的惊人表现,博尔特赛场外的影响力也堪称田径赛场无敌的存在,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一飞冲天之后,博尔特的人气也达到了顶峰,吸引着无数体育爱好者。当然了,要说博尔特最令大家记忆深刻的还是他创造的百米人类极限9秒58,男子100米代表了人类的极限速度,而9秒58则是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且比历史第二人盖伊和布雷克9秒69足足快了0.11秒。中国飞人苏炳添曾说在百米10秒以内的成绩,每0.05秒就是一个级别的差距,0.11秒就是2个级别的存在。大家认为博尔特保持的百米世界纪录9秒58能保持多久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英伟达RTX 4070 TiOpenCL测试成绩高于RX 7900 此前被英伟达取消的GeForce RTX 4080 12GB正在以GeForce RTX 4070 Ti回归,传闻英伟达已敲定搭载AD104新款显卡的时间表:明年1月3日登场亮相;1月3日解禁评测;1月5日正式发售。
影驰推出纯白版RTX 4090/RTX 4080 SG显卡,一键超频还有4个风扇 影驰推出了白色版的RTX 4090/RTX 4080 SG显卡,名为RTX 4090 SG White 1-Click OC和RTX 4080 SG White 1-Click OC,其中SG全称“Serious Gaming”,影驰对SG系列显卡采用了新的设计,外观更酷,此前影驰已经推出过黑色版本的RTX 4090/RTX 4080 SG显卡,这次再新增白色版本,两者参数规格并无二致,均采用相同的散热设计,仅颜色有所区分。这两款显卡的特点是采用4个风扇散热设计,不过正面仍然是3个风扇,第4个风扇是可选择性地安装在显卡背面的,四个风扇均是102mm尺寸,两者采用加强的16Pin电源接口,显示输出有3个DP 1.4接口,1个HDMI 2.1接口,此外还有一个显卡支架。RTX 4090 SG White 1-Click OC的GPU核心为AD102,拥有16384个CUDA核心,24GB的GDDR6X显存,核心加速频率为2580MHz,一键超频后加速频率可达2595MHz。而RTX 4080 SG White 1-Click OC的GPU核心为AD103,拥有9728个CUDA核心,16GB的GDDR6X显存,核心加速频率为2565MHz,一键超频后加速频率可达2580MHz。
十铨科技推出T-CREATE EXPERT DDR5-6400内存 十铨科技(Team Group)宣布,更新T-CREATE创作者系列产品线,包括T-CREATE引领者(EXPERT)DDR5台式机内存和T-CREATE开拓者(CLASSIC)DDR5台式机和笔记本内存。新产品涵盖5200MHz到6400MHz规格,均采用了10层PCB,单条内存最大容量为32GB,为从事4K/8K超高分辨率视频编辑、专业3D图形软件和内存创作者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提供流畅的多任务体验。T-CREATE EXPERT DDR5-6000/6400台式机内存针对繁重和复杂的处理需求而设计,除了高频率还有低延迟的规格,具有前所未有的卓越性能和强大的稳定性,全面支持专业3D渲染和长时间超高分辨率视频编辑中的复杂操作和计算需求进行了优化。T-CREATE CLASSIC DDR5-5600/6000台式机内存和T-CREATE CLASSIC DDR5-5200/5600笔记本内存能够让创作者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迷你PC和移动工作站等设备上,扩展创作体验。 为了解决高频带来的发热问题,T-CREATE EXPERT和CLASSIC DDR5台式机内存都采用了一体式多孔阳极氧化铝合金板,配合专业导热硅脂进行快速散热。T-CREATE CLASSIC DDR5笔记本内存则使用了超薄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散热片,为狭小的安装空间提供最佳的传热解决方案。 十铨科技将提供2x 16GB和2x 32GB的套装,以满足不同创作者的需求。T-CREATE EXPERT DDR5-6000/6400台式机内存的价格为399.99/499.99美元(2x 32GB套装)和199.99/249.99美元(2x 16GB套装),T-CREATE CLASSIC DDR5-5600/6000台式机内存的价格为359.99/399.99美元(2x 32GB套装)和179.99/199.99美元(2x 16GB套装),T-CREATE CLASSIC DDR5-5200/5600笔记本内存的价格为319.99/359.99美元(2x 32GB套装)和159.99/179.99美元(2x 16GB套装),北美地区将于2023年2月初在亚马逊上销售。
小米13系列新版首曝:天玑9200加持 今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小米13系列有天玑9200版本。 此前在今年7月份,小米推出了12系列天玑版,命名为小米12 Pro天玑版,该机全球首发联发科天玑9000+芯片。这次小米13系列天玑版搭载的是联发科天玑9200芯片,这颗芯片首发台积电第二代4nm工艺,搭载八核旗舰CPU,CPU峰值性能的功耗较上一代降低25%;该芯片采用新一代11核GPU Immortalis-G715,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2%;CPU单核性能对比天玑9000提升12%,多核性能提升10%。 具体而言,天玑9200由1颗超大核Cortex X3 3.05GHz、3颗大核Cortex A715 2.85GHz和4颗小核Cortex A510 1.8GHz组成,安兔兔跑分能突破120万分,是迄今最强悍的联发科5G芯片。此外,爆料指出小米13系列天玑版搭载徕卡影像系统,内置徕卡超色彩影像,在这一影像驱动下,“徕卡经典”和“徕卡生动”全部升级到P3广色域,可以多捕捉25%的色彩,大幅提升红色和绿色的表现力。 这将是业界第一款配备徕卡影像的天玑5G旗舰,其表现值得期待。
RX 7900显卡真实性能强大:RTX 4090领先仅16% 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上市2天了,各路评测大家也都看了,只不过这几天围绕RX 7900的性能争议还是很多,很多人之所以感觉不满,一定程度上是被之前的宣传拔高了预期,认为RX 7900 XTX显卡只比RTX 4090差一点点,性价比极高。 RX 7900系列显卡这波在能效、RT光追性能上确实有反常之处,至于是不是驱动优化不够,还要等后面的驱动发了才能判断。
RTX 4080价格雪崩!还得感谢美元 RTX 4080自上市以来就风评不佳,尤其是过高的价格和性能不匹配。 来自渠道的说法称,RTX 4080无论是销售价还是成本价,都在不断下降,但国内依然没有突破9499元的建议售价底线。 在欧洲,RTX 4080的价格波动则比较明显,11月底就有破发,如今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种折扣降价,不少型号都已经低于1469欧元、1199英镑的建议售价。比如英国,同德RTX 4080 GameRock打出了1099.99英镑的“冰点价”,是迄今最便宜的,比原价低了足足100英镑。比如法国,耕升RTX 4080 Phantom版本来到了1349.95欧元,比原价低了120欧元。比如德国,同德RTX 4080 GamingPro也只需要1349欧元。事实上,RTX 4080在欧洲如此降价并非良心发现,主要是欧元美元汇率的波动所致。 在此之前,欧元美元一度达到了1:1的汇率,导致欧洲各种产品大幅涨价,但最近两个月以来持续走低,目前在0.938左右,显卡的价格也有所回落。
第二家通吃NVIDIA、AMD、Intel的显卡品牌诞生!这也太贵了 我们知道,NVIDIA显卡品牌合作阵营叫做AIC,AMD这边则是AIB,Intel现在也重新加入了独立显卡市场。 很多显卡品牌不止做一家GPU,但是三家通吃的还是极为罕见,此前只有华硕,而且在Intel这边并不是很上心,只做过超低功耗的DG1,还没有发布高性能的Arc。 今年10月份,技嘉的Intel Arc A系列显卡产品就在欧亚经济委员会(ECC)认证产品库中出现,命名为GV-I系列,与其GV-N系列、GV-A系列并列。两个月过去了,技嘉的Arc显卡终于上市,已经在俄罗斯低调开卖,尽管只有入门级的Arc A380、Arc A310。 其中,Arc A380 Gaming OC售价14999卢布,约合人民币1660元。 Arc A380 WindForce OC售价13999卢布,约合人民币1550元。 Arc A310 WindForce售价10999卢布,约合人民币1215元。 这个价格显然有点过于贵了,比如蓝戟、华擎的Arc A380目前都只要1099元,技嘉的Arc A310都比这更贵。 不过,技嘉尚未官方发布这些新卡,也不知道官方定价,不一定就是零售商给出的价格。规格方面,Arc A380 Gaming OC为三风扇+纯铜热管设计,核心频率超到2450MHz,单个6针辅助供电,两个DP、两个HDMI接口。
RTX 4070 Ti跑分首曝:猛升46%、超越RX 7900 XTX RTX 4080 12GB……错了,RTX 4070 Ti将在下月初正式发布,现在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跑分。 GeekBench 5测试数据库里已经出现了RTX 4070 Ti,可以检测到7680个CUDA核心、12GB显存,最高运行频率为2730MHz。测试只跑了OpenCL性能,虽然只代表计算能力,和游戏无关,但也有一些参考价值,尤其是纵向对比。 RTX 4070 Ti得到了214654分,对比上代RTX 3070 Ti提升了足足46%,还是相当凶猛的。 对比RTX 4090、RTX 4080,它分别低大约40%、20%,同时相当于RTX 3090 Ti 93%的实力。 甚至,它比RX 7900 XTX还要略高一点点。 接下来坐等游戏表现吧,还有价格……
对标DLSS 支持AMD FSR的游戏已有230款:下代性能翻倍 在与NVIDIA显卡的竞争中,如何压制后者的DLSS技术也是个关键,该技术也大幅提升游戏性能,最新的DLSS3更是宣称带来了三四倍游戏性能。 AMD为此推出了FSR(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技术,这是AMD的超采样抗锯齿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算法提升游戏画质或者性能,NVIDIA的DLSS(还需要特定硬件)、Intel的XeSS也是类似的原理,不过DLSS限制在N卡平台,FSR及XeSS都支持全平台,开放性更好。 FSR已经发展了1.0版、2.0版,当前最新版是FSR 2.2,现在AMD也透露了该技术的最新情况,表示有230款游戏支持了FSR,其中101款游戏支持FSR 2.X版。单从游戏支持数量来说,目前的FSR已经不比DLSS差了,后者也200多款游戏支持,考虑到FSR的开放性,明年支持的游戏还会更多。AMD还要解决FSR性能的问题,这就要靠FSR3了,2023年推出FSR 3,核心技术是Fluid Motion Frames,细节没公布,应该跟DLSS3中的帧生成技术类似。 FSR 3会大幅提升性能,AMD称会在部分游戏中比FSR 2拥有2倍性能,现场演示了UE5引擎的效果,开启FSR 3之后性能从60fps提升到了112fps,潜力很大。
正面刚x86 第三大CPU架构RISC-V冲击高性能:5nm 192核 与ARM、x86分别占据移动、高性能计算市场不同,第三大CPU架构RISC-V目前主要用于各种低功耗平台,HPC高性能计算中甚至不被看好,但还是有人不甘心的,初创企业Ventana Microsystems公司偏要正面刚一把,推出5nm工艺打造的192核RISC-V平台。 Ventana公司日前发布了第一款产品Veyron V1,该公司研发了一种高性能RISC-V架构,而且使用了AMD的EPYC处理器那样的小芯片技术,允许客户从Vnetana那里购买CPU、IO模块,然后跟自己的加速器IP整合。 就Veyron V1而言,其每个CPU模块中有16个RISC-V内核,频率3.6GHz,整合48MB缓存,不仅在RISC-V中算是高频,在整个CPU行业中也是很高的频率了,还有大缓存,毕竟是用于高性能计算的。 在Veyron V1,整个处理器可以集成12个CPU模块,做到192核,台积电5nm工艺生产制造,而IO核心也是自己开发,工艺落后一些,没有具体提及,猜测也可能是6nm工艺。 这样做出来的多核处理器在IO延迟要求很高,还好Ventana公司非常自信,他们的IO总线延迟可以低至7ns,比原生核心架构略高,因此性能还是有保证的。 按照计划,客户应该在2023年Q2、Q3季度中收到Veyron V1处理器样品,具体的性能届时应该会揭晓。
RX 7900 XT部分游戏性能反超RTX 4090 N饭强烈不满:这次过于激动 AMD全新RDNA3架构显卡RX 7900系列已经正式上市,相关评测也纷纷解禁。 因为测试平台配置、测试方法等因素不同,各路的成绩不尽相同,但整体来看,RX 7900 XTX在比RTX 4080便宜1500元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更高的性价比。 当然,测试终于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比如Guru3D发现,1080P最高画质下玩《刺客信条:英灵殿》,RX 7900 XT居然以明显优势领先RTX 4090。没想到,截图被玩家贴上社交平台后,引发了N饭的强烈不满,部分回应如下: 1、不相信哪个傻悲的人买了RTX 4090,去1080P分辨率下玩游戏 2、你可否听说过A卡优化游戏? 3、还是卖不过NV,有什么用? 显然,部分N饭有些过于激动了,着急来维护N卡的名声。实际上,后续该媒体4K分辨率成绩显示,RTX 4090又重新夺回帧数第一的位置了。 至于A卡优zan化zhu游戏这件事,就更不是什么理由了,因为N卡优zan化zhu的游戏名单实际上远比AMD多。
代工价格高达14万元 台积电3nm真实性能大缩水:仅比5nm好了5% 台积电当前量产最先进的工艺是5nm及改进版的4nm,3nm工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推迟,9月份就说量产了,又说年底量产,不过这个月就算量产,真正放量也要到明年了。 根据台积电之前的消息,3nm节点上至少有5代衍生版工艺,分别是N3、N3P、N3S、N3X及N3E,其中N3工艺是最早量产的,但是这版工艺遭到客户弃用,很大可能就放弃了,明年直接上N3E工艺。 对比N5工艺,N3功耗可降低约25-30%,性能可提升10-15%,晶体管密度提升约70%。 N3E在N3的基础上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扩大应用范围,对比N5同等性能和密度下功耗降低34%、同等功耗和密度下性能提升18%,或者可以将晶体管密度提升60%,密度上甚至更低了一些。考虑到近年来摩尔定律一直在放缓,70%左右的密度提升看起来还不错,但这是台积电公布的最好水平,指的是纯逻辑芯片,SRAM缓存的密度就只有20%了,N3E还会更低。 然而20%的提升依然是理论上的美好,台积电之前在IEDM会议上公布了更真实的数据,3nm工艺的SRAM缓存在晶体管密度上只比5nm高出5%,指标大幅缩水。 尽管3nm工艺还有10-15%的性能或者25-30%的功耗改进,但是这些指标显然也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实际提升也会跟密度一样存在缩水。 但是3nm晶圆的代工价格上涨是实实在在的,传闻是2万美元一片,约合人民币14万元,比5nm工艺涨价至少25%以上。 而且14万元的价格还是基准价,如果厂商的订单量达不到台积电的要求,价格还会大涨,超过10万美元也很正常,也就是70万人民币了,这样的价格下芯片设计厂商的成本根本撑不住。 也难怪台积电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依然想逆势涨价,但苹果强硬拒绝,反击台积电的理由就是苹果这几年的利润率一直没提升,台积电自己的利润率已经从50%提升到60%了。
千元级独显要被终结了 Intel预计2024年核显GPU剧变 随着技术的提升,如今CPU处理器中的核显GPU也愈发强大,AMD的锐龙6000移动版中Radeon 680M性能已经堪比独显,1080p网游及单机的性能已经很不错了。 Intel这边的核显相对来说还差一点,不过做了游戏卡之后,Intel的GPU架构及性能提升也很快,显卡业务主管Raja Koduri日前在采访中也提到了核显GPU的发展问题,它认为这是Intel可以大放光彩的重点领域之一。 他提到了Intel下一代台式机及笔记本处理器Meteor Lake,也就是之前说的14代酷睿,将会配备更高性能的核显,某些情况已经可以取代独显。 Raja Koduri还预测了这个情况发生的时间点——2024年,也就是Meteor Lake大量上市的时间。 Rjaja没有公布Meteor Lake的具体性能,不过就核显而言,最早期传闻是会整合192组EU单元,但是实际上已经缩水到了最多128组EU单元,好在比当前核显最多96组EU单元依然提升了50%。128组EU相当于1024个ALU单元,正好是当前Arc A380显卡的规模,后者建议售价1030元,实际产品售价达到了1299元,最近才降下来,可以说是千元级独显的代表了,这样的性能征服3A游戏1080p 60fps不是问题,对主流用户来说相当好。 唯一的问题在于2024年可能有点晚了,Meteor Lake原本计划是2023年上市的,首发Intel 4工艺,用上EUV光刻,但是最新的路线图中2023年会是13代酷睿fefresh,换马甲再战一年。
RX 7900显卡真要战未来?消息称AMD驱动团队疯狂加班:假期也黄了 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解禁两天了,首发评测也都公布了,只是围绕显卡的争议还没消停,尽管比上代显卡性能提升很多,非光追性能已经介于RTX 4080到RTX 4090之间。 不过相对之前的预期来说,RX 7900系列显卡没有给大家带来惊喜,甚至部分性能还有落差,以致于很多人觉得目前的表现并没有发挥出RX 7900系列显卡的真正实力,而是被优化不足、bug等问题限制了。 要说bug,高刷新率显示器及多屏下面的功耗异常倒是确认了,我们之前也报道了,AMD解释说是RDNA3架构针对高刷及高分辨率显示做了优化,这种情况下会维持高性能以便及时响应性能,可能会导致某些显示器状态下空闲功耗及风扇转速更高,AMD正在研究进一步优化未来的产品。 AMD所说的优化实际上就是指驱动修正,这也是AMD的重点,经常爆料的海外大V@摩尔定律已死也在最新消息中称AMD的驱动团队目前正在疯狂加班,会不会996不好说,但是今年年底的圣诞假期都要泡汤了。 AMD的新驱动修复这些小问题没啥悬念,但是大家关心的是驱动会不会打鸡血,重点提升下显卡的性能,毕竟A卡战未来是粉丝的一大信念。 在RX 7900 XTX与RX 4090的游戏性能对比中,AMD并不是所有游戏中都比不过的,部分游戏甚至反超,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其潜力没有完全发挥的关键。
Intel Arc显卡驱动升级:吃鸡快了4%、还有16个Bug Intel Arc显卡驱动最近非常活跃,不久前优化了多款DX11、DX9老游戏,现在又放出了新版本31.0.101.3975。 新驱动支持《巫师3:狂猎》更新、《High On Life》、《战意》三款游戏,而对比之前的3959版本,PUBG吃鸡速度也更快了,Arc A770 2K分辨率/Ultra画质下性能提升最多……4%。 新驱动没有修复Bug,但报告了16个已知但尚未修复的Bug。 比如,《巫师3:狂猎》更新版的Hairwoks功能不可用,《战意》测试模式可能崩溃,《战锤40K:暗潮》选择角色时崩溃,《暗黑破坏神2:狱火重生》不稳定或崩溃,《瘟疫故事:安魂曲》游戏中无响应或崩溃,《使命召唤:先锋》潜水艇任务中阴影丢失或错误,《收获日2》特定水面闪烁。 比如,系统休眠恢复时无响应,Adobe Premiere Pro部分版本的视频播放、编码无法开启GPU硬件加速,Blender使用Nishita Sky纹理时崩溃。 比如,Arc控制中心强制全局开启CMAA后部分程序窗口透明或空白,显存带宽检测错误。 驱动支持Arc A系列桌面和笔记本独立显卡、11/12代酷睿核芯显卡。 按照Intel显卡业务掌门人Raja Koduri的说法,圣诞节前可以期待Arc显卡驱动还有一次大更新。
8年了!核显都打不过的GT730显卡 还是卖得火热 如今的高端显卡越来越贵,以往的入门级“亮机卡”基本停滞了,这也让不少多年的老卡依旧生命力顽强。 比如GT 1030、GT 730、GT 710,这些很多人已经逐渐忘记的老亮机卡,时至今日依然很火爆,在不少平台上依然可以买到。 来自渠道的消息显示,GT 1030、GT 730、GT 710目前货源相当充足,每个月都能保持一定的供应量,也不愁卖,尽管它们的性能已经足以被如今的核显轻松吊打。 GT 1030发布2017年5月,16nm工艺,帕斯卡架构,384个流处理器,64位2GB GDDR5显存,功耗仅30W。 GT 730最早诞生于2014年6月,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马甲卡,前身有GT 630、GT 640、GTX 650等等,又分为40nm GF108、28nm GK208两种核心。 其中,40nm费米架构的96个流处理器,128位1GB DDR3显存,功耗49W。 28nm开普勒架构的384个流处理器,64位1GB GDDR5或者2GB DDR3显存,功耗分别38W、23W。 GT 710 2016年1月登场,28nm开普勒架构的GK208核心,192个流处理器,64位1GB DDR3显存。 对于这些性能低下的古董为何还能热卖,原因可能一毕竟是“独立显卡”,二是给那些没有核显的机器亮机显示。顺带一提,GTX 1650系列目前也依然是主力供货型号之一,GTX 1660S仍然有货但流通量一般,RTX 2060S/2060、GTX 1660/1650Ti则已经基本不再出货了。 RTX 30系列进入12月后货源反而更充足了,只有3080、3070系列更加紧缺。 最新的RTX 4090仍有一定的溢价空间,RTX 4080无论是成本价还是销售价都在跌。
Intel杀回38年退出的市场 重新研发内存:性能至少提升40倍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Intel其实是做DRAM内存起家的,还是内存技术的先驱,全球第一款商用1K内存就是Intel做的,只不过后来日本厂商崛起之后,Intel竞争压力大,1984年不得不退出内存领域。 Intel后来又搞了NAND闪存,还研发了独一份的傲腾芯片,只不过这两年也卖的卖,停的停,但是Intel在时隔38年之后又重新杀回到了内存领域,接受美国能源部委托为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开发一种新的内存技术,这是美国AMT高级内存技术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超算。 这种全新的内存技术还没有明确的信息,目前已经选定了几种技术,性能都非常强大,要比桑迪亚实验室即将推出的NNSA百亿亿次超算的性能高出40倍。 Intel指出,他们希望重新思考DRAM内存的架构方式以及与计算平台结合的基本面,以实现突破性的性能提升。 Intel还提到希望将这些创新转化为行业标准,以改善整个生态系统。
传英伟达GeForce RTX 4060 Ti拥有4352个CUDA核心,配备8G GDDR6 随着GeForce RTX 4090与GeForce RTX 4080分别于10月12日及11月16日正式上市,近段时间越来越多尚未发布型号的信息被泄露。据之前报道,GeForce RTX 4070 Ti或于明年1月3日发布,GeForce RTX 4070被曝拥有5888个CUDA核心。近日GeForce RTX 4060ti的规格也被泄露。据国外网友透露,GeForce RTX 4060 Ti将采用短版PCB设计,PCB为PG190,核心代号AD106-350-A1,拥有4352个CUDA核心,8GB GDDR6显存,显存速率18Gbps,32M的L2缓存,TGP为220W。如果泄露的消息属实,那么GeForce RTX 4060 Ti将是首款采用GDDR6而非GDDR6X显存的40系显卡。根据采用的PCB型号来看,GeForce RTX 4060 Ti还会使用12VHPWR接口,单个12VHPWR接口最大功率可以达到600W,用于GeForce RTX 4060 Ti是绰绰有余了。 需要说明的是,泄露的信息仅供参考,产品最终规格可能会与早期爆料不同。
映泰发布Radeon RX 7900系列显卡 映泰宣布,推出Radeon RX 7900 XTX/XT显卡。其中两款为公版,名为VA7906AEF4和VA7906XE00,另外两款为非公产品,名为VA7906AMF4和VA7906XM00。四款显卡均采用了三风扇散热系统,非公的两款产品显然有着更为庞大的散热模块,不过仍然只配备了两个8Pin外接供电接口,核心频率方面似乎也和公版没太大差别。其整体比较方正,厚度达到了3.5槽,没有提供RGB灯效,看上去比较简洁,另外还有三个Display Port 2.1接口和一个HDMI 2.1接口。 映泰暂时没有透露具体的上市时间,以及定价。
Alder Lake-N系列处理器新型号N95曝光 据之前报道,英特尔宣布在2023年移动处理器上启用“Intel Processor”名称,以取代使用多年的“Pentium(奔腾)”和“Celeron(赛扬)”。结合今年早些时候泄露的Alder Lake-N系列处理器,明年英特尔很有可能对该系列处理器采取新的命名方式。Alder Lake-N系列处理器仅配备基于Gracemont架构的E-Core,最多八个核心,同时这些核心将划分为两个集群,每个集群将配置2MB的L2缓存,并共享L3缓存。目前Alder Lake-N系列已经有N100、N200、N300及N305四个型号泄露,其中N305曝光的信息更多,N305为八核心八线程设计,基础频率1.8GHz,加速频率3.87GHz,拥有2MB二级缓存,6MB三级缓存,近日新型号Intel N95的信息也被泄露。Intel N95为四核心四线程设计,基础频率1.7GHz,加速频率为3.1GHz,二级缓存2MB,三级缓存6MB。该处理器在Geekbench 5.4.1的测试中,单核成绩781分,多核成绩1978分。该处理器单核性能与过去一些主流移动处理器水平相接近,比如酷睿i7-8750H(单核974分/多核4438分),但受限与只有四个核心,多核性能还是有比较大的的差距。Intel N95整体性能相比目前的主流移动的移动处理器,如锐龙7 6800U(单核1530分/多核7520分),无论单核多核成绩都有较大差距。 跑分成绩相差较大也在意料之中,首先是处理器的频率与核心数量就有比较大的差距,再加上Intel N95采用的是基于Gracemont架构的效能核心,其IPC与Skylake架构相近,与主流的Zen 3+、Golden Cove等大核架构还是有明显差距。
NVIDIA驱动为何稳定、bug又少?自己多测试 不拿用户当小白鼠 随着Intel今年加入游戏显卡市场,目前有AMD、NVIDIA及Intel三家GPU厂商可选了,每家都有自己的粉丝,大家会怎么选显卡? 通常大家看重的是显卡的性能、价格、散热、功耗等硬件指标,但还有个问题同样很重要——软件体验,特别是驱动程序。 在这方面,NVIDIA的显卡驱动一直很稳定,bug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对游戏的优化也很及时,其他两家在驱动上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问题,难免会影响用户的选择倾向。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跟三家公司的风格有关,NVIDIA之前介绍过他们是如何做驱动的,特别是玩家关心的Game Ready游戏优化驱动,整个流程很复杂,从游戏开发中往往就会参与优化,确保给玩家带来Day-0体验。 此外,NVIDIA不会发布beta版Game Ready驱动,质量标准控制的很严,不会把用户当小白鼠,让他们去做测试,NVIDIA内部有庞大的驱动QA团队做测试。 总结起来就是,NVIDIA的Game Ready驱动是通过数百名专家工程师的不懈努力、数以千计的电脑测试、对卓越的孜孜以求、广泛的投资以及与开发商的密切合作而实现的。 这事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作证下,NVIDIA之前提到他们2.2万员工中有3/4都是做软件开发的,AMD有1.6万员工,Intel的软件工程师总数可能超过NVIDIA,但是这两家用于显卡部分的工程师显然不太可能超过NVIDIA。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