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骁麟 CC5656666666
未来何从何去,你快乐我也就没关系
关注数: 16 粉丝数: 2,156 发帖数: 14,556 关注贴吧数: 156
蓝戟推出MXM接口的锐炫A380显卡,桌面和移动端融合的独特产品 近日,蓝戟(GUNNIR)推出一款新的锐炫A380显卡,产品型号为LM-A380-6G。与过往蓝戟面向桌面平台的Intel Arc(锐炫)品牌Alchemist(DG2)独立显卡不同,这款显卡采用的是MXM接口,可用于一体机、工控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MXM是由英伟达联合多家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共同制定,基于PCI-Express界面及兼容通讯协议设计的设备接口,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使用的GPU。对于厂商而言,可以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同时提供不同等级的MXM显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使用需求,自行更换/升级MXM显卡,无需换掉整台笔记本电脑。近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做得越来越轻薄,集成度越来越高,MXM显卡已经越来越少了,英伟达和AMD最新一代GPU似乎都对MXM接口没什么兴趣,厂商也更愿意直接将GPU焊接在主板上。这次蓝戟推出的MXM 3.1版本锐炫A380显卡毕竟采用了新款的GPU,有点让人感到惊讶。 该款显卡采用的MXM模块支持PCIe 4.0标准,搭载的英特尔ACM-G11芯片拥有基于Xe-HPG架构的8个Xe核心和8个光追单元,核心频率为2000 MHz,配备了完整的2个Xe媒体引擎,可支持VP9、AVC、HEVC和AV1格式的硬件编解码,以及4通道的Xe显示引擎,搭配了96-bit的GDDR6显存,速率为15.5 Gbps,显存带宽为186 GB/s,功耗为50W(最高达75W)。 有趣的是,对于一款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显卡,蓝戟没有采用英特尔面向移动平台的锐炫A370M或A350M,而是选择了面向桌面平台的锐炫A380,让这款产品成为了桌面和移动端融合的独特混合体。由于英特尔GPU对于搭配的硬件较为挑剔,加上蓝戟并没有给出兼容信息,一些较旧的笔记本电脑可能会无法使用。 目前电商平台上LM-A380-6G的价格为1999元,使用优惠券还能更便宜一些。
大规模实测199颗i9-13900KS:6GHz的秘密找到了!真神仙 i9-13900KS是有史以来第一颗默认频率即可高达6GHz的处理器,这既得益于更成熟的工艺架构,也要感谢精挑细选的优良体质,说白了就是i9-13900K的特挑版。 Igor'sLAB近日实测了多达199颗i9-13900KS,彻底揭开了它的体质之谜。这首先要感谢华硕主板BIOS内置的一个特殊功能“Silicon Prediction”(SP),以数字的方式直观展示处理器体质,原理是计算其电压频率曲线,一般能在较低电压下达到较高频率者得分更好。 当然,它不是Intel官方定义的,所以仅供参考,而且不同型号一般没有直接可比性,比如i9-13900K 100不一定就能比i9-13900KF 98更能超。根据统计,这1999颗i9-13900KS的平均体质得分为108,中间值也是108,最好的达到了116,最差也有101,着实属于精英中的精英。能够跑到6GHz频率的是P核大核,体质更胜一筹,平均/中间值体质高达117,最好为惊人的127,最差也高达112。E核小核就差多了,但也说得过去,平均体质90,最好99,最差79,毕竟基础频率从2.2GHz提高到2.4GHz。IMC内存控制器体质也能检测出来,平均/中间值仅为77,最好不过89,最差区区31,所以不要对内存超频抱什么希望。从体质分布情况看,i9-13900K/KF大多数落在100-115区间范围内,i9-13900KS就完全不一样了,绝大部分在113-120。实际表现也与之相符。经过反复测试,i9-13900KS 6GHz频率下所需电压不会超过1.49V,相当之低了,i9-13900K/KF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Intel:下半年上14代酷睿、明年从0打造新架构 Raptor Lake 13代酷睿布局完毕之后,Intel的下一步就是Meteor Lake 14代酷睿,首次在客户端消费级平台中引入chiplet小芯片设计。 Intel今天确认,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Meteor Lake,明年再带来Lunar Lake。按照Intel的说法,Meteor Lake使用的Intel 4新工艺已经做好投产准备,将伴随新品的发布提升产能。 同时,第一台大容量EUV光刻机在欧洲成功产生了13.5nm波长的光源,这是实现Intel 4工艺大规模量产的一个里程碑。 之前传闻称,Meteor Lake将仅限移动平台,而在桌面上将在第三季度推出升级版的Raptor Lake Refresh,但是官方这次没有公开确认。Lunar Lake更有意思,原本以为是15代酷睿,但是从目前来看,它将采用从零全新设计的架构,主攻超低功耗领域。 因此,它继承的或许不是Meteor Lake,而是刚发不久的Alder Lake-N系列。 其实,Intel早先的路线图上,Meteor Lake和更晚的Arrow Lake并列,Lunar Lake则是单独列出,也暗示二者定位截然不同。另外,Intel还承诺今年下半年发布下一代可扩展至强Emerald Rapids,明年推出Granite Rapids、Sierra Rapids两代产品。 事实上,刚发布的第四代Sapphire Rapids跳票太久,已经严重打乱了Intel至强产品线的进程,Emerald Rapids最初是规划2022年底发布的…… 如果上述产品按时发布,虽然能加速迭代,但明显会打乱客户规划,毕竟在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平台寿命都比较久,没见过这样两年四个平台新品的。 另外,Sierra Rapids的特点是将首次在至强家族引入E核小核心。
从未发布的AMD Vega神秘显卡现世:满血核心 可惜了 Vega架构在AMD显卡历史上不算成功,但产品还是不少的,游戏显卡、专业显卡、加速计算卡无所不包,还在锐龙APU中绵延多代。 其中,Vega 20大核心的游戏显卡就是全球首款7nm产品Radeon VII,到了图形工作站上变成Radeon Pro VII,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化身Radeon Instinct MI50/I60,苹果Mac还独享双芯设计的Radeon Pro Vega II Duo。 近日,有海外网友发现了一块同样采用Vega 20的原型卡,但非常特殊。它被GPU-Z等软件识别为Radeon Pro VII,但是看设备ID对应着Instinct MI60,在某些产品数据库里又被称为Radeon Pro V420。 造型设计也是前所未见,正面尾部单个涡轮风扇,周边有一圈灯带,尾部印着“Radeon PRO”的字样。PCB面积硕大,但供电区域有一大片空白,左侧则是Vega 20 GPU核心,一同封装的是四颗共32GB HBM2高带宽显存,尾部8+6针供电接口。 输出接口不是常规的HDMI、DP,而是六个开发专用的调试接口,显然是块原型卡。 规格上,它使用了满血的Vega 20核心,开启全部4096个流处理器,不像Radeon VII那样只有3840个,核心频率也和Radeon Pro VII一样都是1.7GHz,而显存带宽为6614MB/s。但可能是因为原型卡的缘故,性能并不满血,单精度浮点性能仅为13GFLOPS,和残血的Radeon VII、Radeon Pro VII完全一样。 目前尚不清楚AMD为什么没有发布这款卡,但确实挺可惜的。
RTX 4090放入外接显卡坞使用,测试结果显示性能会损失20%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雷电3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普及,外接显卡扩展坞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对于铁杆的游戏玩家来说,这种方式并不受欢迎,但对于需要经常携带超薄笔记本电脑外出,又想偶尔体验游戏乐趣或需要独立显卡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法。市面上还有诸如Express Cards、M.2、mini PCIe的解决方案,但综合来看,效率和易用性都不如雷电接口。受制于接口的带宽,独立显卡放入显卡扩展坞运行,性能肯定会有所损失的,肯定不同应用场景或显卡幅度不一样。近日有玩家就使用了搭载英特尔酷睿i9-12900H处理器的华硕Zenbook 14X Space Edition笔记本电脑,加上雷蛇Core X,放入了英伟达GeForce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显卡,测试了性能情况。 3DMark的测试结果显示,作为eGPU使用的时候,GeForce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显卡平均会有20%左右的性能损失,这样的下降幅度并不算小,使其跌到了接近GeForce RTX 4080的水平。 这种做法更大的问题在于成本,无论显卡、扩展坞还是性能不错的高端轻薄笔记本电脑,价格都不便宜。如果没有确切的需求,这种搭配并不值得推荐。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雷电4接口的显卡扩展坞,除了最高80 Gbps的双向带宽,借助PAM3信号编码机制,可实现120 Gbps上行和40 Gbps下行的非对称分流,或许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大量Radeon RX 6800/6900系列显卡损坏似乎找到原因 此前德国显卡维修服务商KrisFix称,三周内收到61张搭载Navi 21核心的Radeon RX 6800/6900系列显卡,其中48张有着相同的缺陷,且无法修复,芯片上都有着明显的破裂痕迹。这些显卡应该与所有者使用时候工作负载(比如游戏或者视频播放)的强度无关,后来的测试也排除了驱动程序的原因。KrisFix甚至将相关情况发上GPU社区,以寻求更多的信息,找出具体的原因。 据TomsHardware报道,目前这些Radeon RX 6800/6900系列显卡损坏的原因似乎已经找到了,罪魁祸首是加密货币,以及长时间存放在高湿度环境所致。经过调查,这些显卡还有一个共同点,许多都是出自同一个卖家,这意味着有可能显卡上的芯片曾长期“锻炼身体”。由于这些显卡外观看起来都非常新,很可能回收后经过了翻新,然后再重新出售。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锻炼身体”可能并非最主要的原因,长时间存放在高湿度环境里影响更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GPU开裂。据推测,这些显卡在高湿度环境里存放了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存放的环境,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气候变化也值得关注。 这些Radeon RX 6800/6900系列显卡很可能退役后仍然是正常运行的,但糟糕的高湿度存储环境让其“浸泡”在水中,在这期间也没有适当的除湿操作。不少玩家抗拒二手显卡是有道理的,大量的“退役运动员”可能就是定时炸弹,特别经过翻新后变得更难以分辨。
13代酷睿非K超频被封杀了,你甚至改不了处理器外频 在12代酷睿的非K处理器上,Intel由于推出了错误的ME固件,允许主板厂商处理器的外频进行调整,包括非K处理器,而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处理器的外频来让CPU获得更高的主频,以此获得更好的性能,当然Intel在后续的ME固件更新中禁用了此功能,但板厂还是通过BIOS更新让主板恢复了此功能。微星MAG B660M Mortar MAX使用Core i7-12700时是有Non K OC选项的 当然不是所有主板都能随意调节处理器的外频的,需要搭载外置时钟发生器的主板才能让处理器稳定的工作在较高外频下,没这硬件的话你想让CPU外频突破103MHz都难,早期只有一些高端的Z690和B660主板有搭载这一芯片,这让非K超频这一玩法相当没性价比。后来微星和华擎推出了相对便宜的B660主板才让此功能实用化。 微星MAG B660M Mortar MAX主板就有搭载外置时钟发生器,Tomshardware用这款主板尝试对Core i7-13700进行超频,但连非K超频的选项都没了,换成Core i7-12700时这选项才显示出来,此外他们还测试了华硕的ROG Strix B660-G和F主板,同样是这种情况,他们联系了行业内人事,表示这一情况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但使用Core i7-13700时就没有了 实际上Intel从来就没有允许过非K超频这一事情,早在当初发现12代酷睿非K系列处理器能超频的时候,Intel就发出什么说非K处理器不是为了超频而设计的,他们对超频处理器将不给予保修,当然一声明这对发烧友来说毫无意义,毕竟K系列处理器超频也不会保修,但遵守的人又有多少? 当然了,除了超外频外还有个办法让非K处理器获得更好的性能,就是调节处理器的功耗限制,只要你散热器顶得住,可以通过改动PL1和PL2的上限能让CPU长期工作在最高睿频下,相对保守的做法就是拉长Tau的时间,这样也能延长处理器工作在PL2的时间。
在换装GDDR6X显存后,RTX 3060 Ti获得了一点点性能提升 其实早在去年10月,NVIDIA就推出了搭载GDDR6X显存的RTX 3060 Ti显卡,新版RTX 3060 Ti使用GA104-202 GPU,而原版的RTX 3060 Ti的GPU编号是GA104-200,GPU的规格和原本是一样的,同样拥有4864个CUDA核心,显存位宽还是256bit,但显存从GDDR6升级到了GDDR6X,显存频率从14Gbps提升至19Gbps,这样显存带宽就从448GB/s暴增到了608GB/s,但代价就是TGP也从200W升到了225W。RTX 3060 Ti GDDR6X显卡也陆续上市,但由于厂商并没有送测这些显卡,所以很少能看到这卡的评测,波兰硬件网站ITHardware现在拿到了KFA2的RTX 3060 Ti G6X OC,并和RTX 3060 Ti与RTX 3070进行了对比,和RTX 3070相比,RTX 3060 Ti GDDR6X的显存带宽虽然更高,但RTX 3070拥有5888个CUDA单元,所以两者的规格还是相差很远的。他们测试了1080p、2K和4K三个主流分辨率,很明显换了GDDR6X显存的RTX 3060 Ti性能确实比原版的要好,但实际提升只有1%~2%左右,不过他们用来对比的华硕TUF RTX 3060 Ti是超频版显卡,GPU的Boost频率从1665MHz提升到1755MHz,频率增加了5.4%,而KFA2这卡并没有超频,其实并不算一个比较公平的比较,所以如果是大家都是超频版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的话,提升幅度肯定是不止1%~2%这么点的。 至于KFA2这张RTX 3060 Ti G6X OC的超频能力,GPU的加速频率能提升至1815MHz,增加了150MHz,显存也可以超频至1263MHz,等效数据频率从19Gbps提升至20.2Gbps,性能比默认时提升了4%到6%左右。
接近200颗Core i9-13900KS体质调查,普遍优于i9-13900K且个体间 Core i9-13900KS这CPU嘛,估计大家对他的感觉就是一颗特挑的Core i9-13900K,实际上这两颗处理器的差距不大,都是8个P-Core和16个E-Core,P-Core的基础频率从3.0GHz提高到了3.2GHz,最高频率从5.8GHz提高到6GHz,E-Core的基础频率从2.2GHz提升至2.4GHz,但最大睿频频率不变。当然CPU体质这东西光看参数是看不到的,得直接上手测才知道,Igor’sLAB测试了199颗Core i9-13900KS,用华硕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板BIOS直接看处理器的SP,还有P-Core、E-Core以及MC(内存控制器)的SP数值。这些Core i9-13900KS的SP平均值是108,最高值是116,最低101,最高与最低相差仅15分,他们此前也测试过Core i9-13900K/KF的SP值,其中i9-13900K的SP平均值是99,最高值114,最低值81,而i9-13900KF的平均值是101,最高值111,最低值91,可见i9-13900KS的体质均值要优于i9-13900K/KF,而且个体之间的体质差距要少很多。再来看看P-Core的SP分数,i9-13900KS的P-Core SP平均值是117,最高值127,最低值112,而i9-13900K的平均值是108,最高值123,最低值99,i9-13900KF的平均值则是110,最高值121,最低值99。此外i9-13900KS的V/F曲线必须在6.0GHz时VID低于1.49V,也就是说如果你手上的i9-13900K/KF如果在6.0GHz时VID低于1.49V,就代表着你的CPU有成为i9-13900KS的潜力。 E-Core方面,i9-13900KS的SP平均值是90,最高值99,最低值79,而i9-13900K的平均值是84,最高值101,最低值73,至于i9-13900KF的平均值是85,最高值96,最低值73。也就是说i9-13900KS的E-Core体质依然由于i9-13900K/KF,只不过和P-Core相比差距要小很多。最后是内存控制器的SP分数,i9-13900KS的MC SP平均值是77,最高值89,最低值只有31,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巨大,但从目前的测试来看,这个MC SP和可以稳定的最高内存频率之间根本没有直接联系,目前话说ROG主板上的这个MC SP没太大参考价值。
AMD官宣RX 7000系列与RX 6000系列显卡性价比:前代产品同样值得 日前AMD在自家官方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关于Radeon RX 7000系列与RX 6000系列显卡的游戏性能对比测试,不仅展示了两代显卡在性能上的差距,同时还进行性价比上的比较。测试平台使用AMD自家的Scoket AM5处理器搭配DDR5-6000 32GB内存而组建,其中RX 6700 XT及以上级别的显卡搭配锐龙9 7900X处理器,RX 6650 XT及以下级别的显卡则搭配锐龙5 7600X处理器,所有测试结果则是基于《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GTA 5》、《APEX英雄》、《木卫四协议》、《无畏契约》与《守望先锋2》六款游戏的平均帧数总结而来。AMD并未直接给出参测显卡在每款游戏中的平均帧数,但他们大致上将参测显卡分为三个组别,其中RX 7900 XTX、RX 7900 XT、RX 6950 XT以及RX 6800 XT被分到4K游戏(2160P)组别,RX 6800、RX 6750 XT、RX 6700 XT则被分为2K游戏(1440P)组别,RX 6650 XT、RX 6600、RX 6500 XT和RX 6400则归为1080P游戏组别。至于这11款显卡的性能表现则没有什么“惊喜”,基本上就是按照我们的认知来排列。不过相比于性能排列,11款参测显卡的性价比排列就显得更有意思了。AMD是按照每款显卡的1080P游戏性能以及官方建议零售价来评定显卡性价比的,公式非常简单,就是直接的“平均帧数/建议售价”。而按照这样的算法,AMD的两款新卡RX 7900 XTX与RX 7900 XT的性价比就成了最低的,而性能表现垫底的RX 6400则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这就有些让人“好难捉摸”AMD的意图,这是表示RX 6000系列显卡的性价比更高,比RX 7000系列更值得买的意思吗? 当然我们相信AMD并不是让大家不要买RX 7000系列显卡,他们是在表示其实RX 6000系列仍然有很高的性价比,同样值得玩家入手升级,尤其是RX 6800以及RX 6700 XT级别的显卡,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对于很多玩家来说依然称得上是“甜点级”产品。
消息人士称不会有PS5 Pro,而可能是直接跳到PS6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PS5已经发售三年了(准确来说是两年零两个月)。由于缺货,还有相比起PS4那略显不足的游戏阵容这两个原因,PS5仍然是给人一种非常“新”的感觉。而考虑到PS4在发售三年后就推出了性能升级的Pro机型,玩家们也是有理由相信索尼会推出PS5 Pro的。 不过据著名消息人士,也是FPS玩家们相当熟悉的一位爆料人,Tom Henderson称,索尼并没有关于PS5 Pro的计划,同样也没有PS5 Slim的,这跟PS4差异甚大。他认为索尼的新款PS5是现时在售型号的第二代,它将会在4月开始批量生产并于9月上市,而现时在售的型号将会在今年停止生产。对于这个“第二代”,Tom Henderson做了详细的解释,这款PS5将会带有一个可拆卸的光驱,这样索尼就不必同时生产两个款式的PS5,而是能够降低成本,以一个模具进行生产——无论是数字版还是光盘版。对于玩家来说,这同样是个十分灵活且省钱的设计,如果买了数字版主机以后想要读取游戏的话,买一个光驱就够了。 对于没有PS5 Pro这件事,Tom Henderson的观点是现时PS5的性能还没有得到的充分的利用,加上时间节点上的考量,这是索尼不考虑Pro机型的原因。同时,他还提到他收到的PS6情报比PS5 Pro更多。而在和网友的互动中,Tom Henderson还认为PS5新机型的可拆卸光驱并不如之前的传闻一般不兼容现有机型,索尼只需要进行软件更新就可以了。
Intel正在准备新的Arc显卡驱动,让显卡获得更好的性能 Intel目前Arc显卡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在硬件规格上,而是驱动,他们的显卡团队也承认了这问题,Arc显卡的驱动从一开始就有问题,虽然Intel的核显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对于独显市场,他们才进来没多久,还需要时间去处理驱动上的各种问题。在几周前Intel就发布了一个驱动更新,显著提高了此前表现不佳的DX9游戏性能,因为Arc Alchemist架构是针对DX12与Vulkan API进行优化开发的,但采用旧API的游戏需要通过转译运行,造成了早期Arc显卡运行DX9游戏时效率低下,让不少人认为Intel的显卡性能不好。当然Intel的团队也认识到了这问题,在此前的驱动更新中修复了DX9游戏的问题。 德国网站PCGH在最近的报道中提到Intel已经识别并消除了显卡驱动程序中的瓶颈,并声称他们拿到了还未发布的新版Intel显卡驱动,但没有提及具体版本,新的驱动会让Arc显卡获得全面的性能提升,并且他们列出了一个多达66款流行游戏的图标,用各种API的游戏给新驱动做了兼容性测试,结果如下:在测试的66款游戏当中,只有一款存在纹理问题,但Intel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团队已经在努力修复,此外有些游戏依然会弹窗提醒你在使用不兼容或者过时的驱动,这问题暂时还没有修复,这弹窗确实很烦人,希望Intel的驱动团队尽快修复。 目前Intel Arc显卡驱动确实比发布时有很大改进,如果Intel的新驱动真的能让显卡性能获得较大提升的话,他们的显卡在未来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瀚铠和迪兰的RX 7900系列显卡仍未现身,距公版发布已有1个月 此前有消息称微星迟迟没有发布微星的RX 7900系列显卡,直到2023的CES展会上微星才展示了其RX 7900系列显卡,而除了微星的情况之外,瀚铠(Vastarmor)和迪兰(Dataland)这两家显卡厂商到现在也未推出他们的RX 7900系列显卡。瀚铠 RX 6750XT 合金 据videocardz报道,在上一代AMD的Radeon RX 6000以及RX 6×50显卡,瀚铠和迪兰都是第一天就发布旗下对应型号,相当迅速,然而对于新一代的RX 7900系列显卡,距离新显卡上市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瀚铠和迪兰两家的RX 7900系列显卡还有没有消息。 迪兰以其X系列显卡系列而闻名,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上也是十分常见。X系列显卡主要是采用定制化设计,并且会有一些额外的厂家超频。这一次迪兰的Radeon RX 7900显卡的缺席意味着对于X系列显卡来说,迪兰可能没有使用AMD MBA(Made by AMD)的官方参考方案来设计其“半定制”显卡,而是完全自己设计封装,参考迪兰对上一代的显卡就是这种情况。瀚铠是一家两年前才出现的显卡厂商,在其发布A卡时就得到了AMD的大力宣传,还与华硕、微星或技嘉等大品牌同台展示,然而RX 7900系列已经发布一个月了,瀚铠的RX 7900系列显卡却还不见踪影,此前AMD在宣布 RX 7900的发售信息时就提及过瀚铠: AMD镭龙RX 7900系列显卡预计将于2022年12月13日开始在AMD.com上市,领先的主板合作伙伴包括华硕、Biostar、技嘉、微星、PowerColor、蓝宝石、瀚铠在12月中旬开始。AMD Radeon RX 7900 XTX的SEP为999美元,而AMD Radeon RX 7900 XT的SEP为899美元。
英伟达确认RTX 40系列笔记本电脑将于2月推出,RTX4090游戏本首先 英伟达在1月初举行的“GeForce Beyond”活动上发布了GeForce RTX 4070 Ti桌面端显卡,同时也正式带来了GeForce RTX 40系列的移动端显卡,目前英伟达已经确认将在2月推出GeForce RTX 40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据英伟达介绍,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拥有强劲性能,新一代的RTX 40系列移动端显卡同样是采用NVIDIA Ada Lovelace 架构,支持由AI驱动的NVIDIA DLSS 3技术,加上全景光线追踪技术加持,进一步打造栩栩如生的虚拟世界。此外,同样有第五代NVIDIA Max-Q技术来优化系统性能、功耗、电池续航时间和音效,以带来合适的峰值效率。 英伟达的Reflex技术也将继续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这是用于专门优化和测量系统延迟的技术,可在竞技游戏中帮助玩家更快地捕获目标,更迅速地作出反应并提高瞄准精度。对于创作领域,英伟达提供了NVIDIA Studio、NVIDIA 编码器、NVIDIA Broadcast、NVIDIA Omniverse、NVIDIA Canvas多种专为创业行业打造的工具,这些工具结合RTX 40系列移动端显卡将带来不错的效果。 规格方面,目前最高端的GeForce RTX 4090移动端将拥有9728个CUDA核心,加速频率最高达2040 MHz,并拥有16 GB的GDDR6显存,售价方面,英伟达表示RTX 40系列旗舰笔记本电脑的建议零售价为15999元起,搭载RTX 4090和RTX 4080的笔记本电脑将首先登场,并于2月8日开售,随后在2月22日,将继续推出搭载RTX 4070、4060和4050的笔记本电脑。
2022年HDD出货量几乎减半,经济因素和库存调整加大了跌幅 随着市场需求疲软,加上存储技术更迭的原因,HDD(机械硬盘)出货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近日最新的HDD出货量报告显示,2022年HDD出货量几乎减半,所有厂商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据TomsHardware报道,HDD出货量下跌最严重的是该市场的龙头企业希捷,数据显示其出货量相比去年下跌了43.7%,市场占有率为42.9%;西部数据情况也没有好太多,下跌了43%,市场占有率为35.1%;东芝相比希捷和西部数据稍微好一些,不过出货量也下跌了39.3%,市场占有率为22%。综合下来,2022年HDD出货量下跌了42.5%,跌至3500万到3600万块。HDD出货量下滑已持续多年,相关产品愈发集中在数据中心等存储细分市场上,本来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不过2022年出现如此大的跌幅,主要原因还是宏观经济因素及厂商库存调整的结果。 整体市场趋势影响了三间硬盘制造商,分析师表示,HDD最大的困境是企业云存储业务需求下降,结合库存因素使得2022年第四季度近线硬盘出货量减少到1000万到1100万之间。面向普通用户的3.5英寸HDD出货量仅下降了1%,主要动力来自于监控领域,2.5英寸HDD反而在第四季度有15%的反弹,有点让人惊讶。 2022年销售的笔记本电脑里有92%都配备了SSD,预计2023年的比例将提高至96%。
AMD RX 7900得救了!升级驱动 功耗骤降90W AMD RX 7900系列发布之后,无论性能还是功耗、温度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远未达到预期,全新的RDNA3 GPU架构似乎不应该如此拉胯。 当然,我们知道,A卡一直有战未来的传统,随着驱动不断更新,表现也会越来越好。 ComputeBase对比测试了首发驱动与一周后更新的22.12.2版本,后者在更新日志中称改善了硬件加速视频播放时的功耗问题,结果发现惊喜远不于此。完全待机的时候,功耗完全不变。播放油管视频时,在标准模式下,7900 XT 71W降至46W,7900 XTX 80W降至54W,改善非常明显,但是依然偏高,正常应该在30W出头。 HDR模式下,分别从77W、89W降至53W、60W,基本正常了。《毁灭战士:永恒》游戏中,如果不限制帧率,功耗丝毫不变。 限制在144FPS之后,2K分辨率下分别从226W、248W降至169W、158W,最多节省了90W,7900 XTX反而已经低于7900 XT。 4K分辨率下也分别从306W、345W降至297W、320W,变化幅度就没那么大了。算算游戏中的能效,2K分辨率下已经可以说达到应有水平了,高于上代RX 6000系列,但相比RTX 40系列还差距很大,再次证明Ada GPU架构能效真的超好。 4K分辨率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是RX 7900 XTX。 很显然,仅仅过了一个星期,AMD就通过升级驱动,极大地改善了RX 7900系列的功耗和能效,但要做的工作还太多,而且这个月的最新版本23.1.1反而不再有任何变化。 另外,RX 7900系列现在仍然需要单独的驱动,AMD还未将新老显卡打通。
集体涨价!Intel 13代酷睿8款新U开卖:65W 24核高达4889元 发布没多久,Intel 13代酷睿桌面标准版系列陆续上架了,首批就有8款,从最高的i9-13900到入门的i3-13100F都有。 注:以下新品价格包含10元的官方满减优惠券,对比12代的价格为当前售价。i9-13900: 8+16 24核心32线程,32MB二级缓存,36MB三级缓存,大核频率2.0-5.6GHz,小核心频率1.5-4.2GHz,UHD 770核芯显卡,基础功耗65W,最大睿频功耗219W。 国行标价达4899元,叠加优惠券4899元,对比i9-13900K便宜100元。 i9-13900F: i9-13900的无核显版本。 国行售价4589元,对比i9-13900KF便宜200元,对比i9-12900则贵了890元,毕竟多了8个小核心,频率也高了。 i7-13700: 8+8 16核心24线程,24MB二级缓存,30MB二级缓存,大核频率2.1-5.2GHz,小核频率1.5-4.1GHz,UHD 770核芯显卡,功耗65-219W。 国行售价3289元,对比i7-13700K便宜100元,对比i7-12700贵了640元,毕竟多了4个小核心。 i7-13700F: i7-13700的无核显版本。 国行售价3089元,对比i7-13700KF便宜100元,对比i7-12700F贵了640元。 i5-13400: 6+4 10核心16线程,9.5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大核频率2.5-4.6GHz,小核频率1.8-3.3GHz,UHD 730核芯显卡,功耗65-148W。 国行售价1889元,比i5-12400贵了390元。 i5-13400F: i5-13400的无核显版本。 国行售价1689元,比i5-12400F贵了500元。 i3-13100: 4核心8线程,5MB二级缓存,12MB三级缓存,频率3.4-4.5GHz,UHD 730核芯显卡,功耗60-89W。 国行售价1189元,比i3-12100贵了140元。 i3-13100F: i3-13100的无核显版本,功耗略降至58-89W。 国行售价989元,比i3-12100F贵了140元。 值得注意的是,后边四款i5/i3系列其实都是基于12代酷睿H0步进核心,并不算真正的13代。 尚未露面的i5-13600、i5-13500据说混合12/13代两种步进版本。 新旧步进的具体区别不详,估计能效方面会相对略差一些。 另外,新鲜出炉的全球首个可以达到6GHz频率的i9-13900KS售价为5999元,叠加优惠券后5949元。
AMD优化RX 7900系列显卡空载或看视频的功耗,部分场景能效提高5 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在GPU空闲时或者播放视频是会出现功耗异常的情况,目前AMD已在近日推出的显卡驱动程序对该情况进行了优化,一定程度降低了显卡空载和播放视频时的功耗。据报道,AMD不久前发布的22.12.2驱动程序对以上情况进行了优化,例如YouTube上播放4K60视频的场景下,在优化之前,Radeon RX 7900 XT的功耗为71W,Radeon RX 7900XTX的功耗为81W,而在新的驱动程序优化后,同样场景下两款显卡的的功耗分别降低到了46W和54W,不过,上一代的Radeon RX 6900 XT也只是34W,英伟达的GeForce RTX 4080更低,为30W,这两款显卡的功耗还是需要进一步改进。 据computerbase的说法,游戏表现里,新驱动下的RX 7900 XT和Radeon RX 7900XTX的功耗也有所降低,在2K 144Hz的游戏场景下,Radeon RX 7900 XTX的功耗从248W降到了158W,Radeon RX 7900 XT的功率为169W,不过在这个游戏场景下,GeForce RTX 4080功耗为139W,显然更胜一筹。综合来说,在搭配显卡驱动22.12.2在2K测试场景中,Radeon RX 7900 XTX的能效提高了57%,Radeon RX 7900 XT的能效提高了34%,当然这个测试结果仅适用于2K分辨率。此前,也有网友反馈,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的温度太高了,动不动就90度,这与功耗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AMD优化RX 7900系列显卡的功耗表现,具体结果之一是体现在温度的变化上,这对显卡的性能发挥也是有着不错的帮助。
三星推出PM9C1a:高性能PCIe 4.0 SSD,提供多种外形规格产品 三星宣布,推出高性能PCIe 4.0 NVMe SSD:PM9C1a。其基于三星5nm工艺的主控芯片和第七代V-NAND闪存技术,将为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更高的游戏和计算性能。三星电子内存解决方案产品与开发执行副总裁Yong Ho Song表示: “我们的新款PM9C1a SSD将提供卓越的性能、更高的电源效率和更高的安全性,这样强大的组合是PC用户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我们致力于创造满足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存储产品,同时继续推进PC SSD领域的创新。” PM9C1a系列SSD采用了PCIe 4.0 x4接口,提供了外形为M.2 2280/2242/2230规格的产品,存储容量可选256GB、512GB和1TB。其最大顺序读取速度为6000 MB/s,最大顺序写入速度为5600 MB/s,最大随机读取为900K IOPS、最大随机写入为1M IOPS。三星称,与前一代产品(PM9B1)相比,PM9C1a的顺序读取速度是其1.6倍,顺序写入速度是其1.8倍。此外,PM9C1a在能效方面也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70%,这意味着新款SSD可以用更少的功率处理相同数量的任务,同时当笔记本电脑进入待机模式时,SSD的功耗将减少约10%。 PM9C1a还支持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开发的装置识别构成引擎(Device Identity Composition Engine,DICE)安全标准,在SSD内安全地生成加密密钥,提供设备身份验证以防止通过供应商网络的漏洞进行针对性攻击,防止任何固件参数篡改的验证。
技嘉推出钛雕7300系列固态硬盘:最大顺序读取速度可达7300MB/s 在刚过去的CES 2023展会中,技嘉(Gigabtye)展示了PCIe 5.0固态硬盘,但由于发热、接口普及率等因素,预计PCIe 4.0固态硬盘还将占据主流市场比较长时间。技嘉近日推出钛雕7300系列PCIe 4.0高性能固态硬盘。钛雕7300系列固态硬盘采用PCIe 4.0 x4规格M.2插槽,支持NVMe1.4协议,尺寸为22x80x2.3mm,拥有1TB、2TB等多种容量规格。 该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群联(Phison)E18主控芯片,搭配3D TLC闪存颗粒。E18主控采用台积电12nm制程工艺,配备8通道32CE闪存,最大容量8TB,支持DDR4与LPDDR4缓存,支持NVMe 1.4规范。其搭配的3D TLC颗粒I/O速率超过1600MT/s。 性能方面,钛雕7300 2TB版本最大顺序读取速度为73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为6850MB/s。1TB版本最大顺序读取速度与2TB版本相同,均为7300MB/s,最大顺序写入速度为6000MB/s。钛雕7300的最大顺序读取速度已接近PCIe 4.0 x4接口理论速率,可为内容创作者、电竞玩家等人群带来好的体验。 1TB版本TBW(写入总字节)为700,2TB版本TBW为1400,两种容量版本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均为160万小时。 温度是导致固态硬盘降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钛雕7300系列固态硬盘也附赠了散热片。硬盘与散热片为分开包装设计,散热片为铝制,厚度为11.25mm,用户可以依据自身情况使用主板自带或硬盘附赠的散热片。钛雕7300系列固态硬盘支持通过技嘉智能管家软件(GCC)监测并调整固态硬盘运行状态。 技嘉暂未公布钛雕7300系列固态硬盘的销售及上市日期。
AMD 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发售时间确定?可能选在情人节 AMD去年推出了采用3D垂直缓存(3D V-Cache)技术的Zen 3架构桌面处理器,为每个CCD带来额外的64MB 7nm SRAM缓存,使得处理器的L3缓存容量由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来的三倍,提高了游戏性能。不过Ryzen 7 5800X3D的供应量一直不大,多少带点试验性质,也是桌面平台上唯一一款采用3D垂直缓存技术的Zen 3架构处理器。今年CES 2023上,AMD一次性推出了三款采用3D垂直缓存技术的Zen 4架构桌面处理器,分别是Ryzen 9 7950X3D、Ryzen 9 7900X3D、以及Ryzen 7 7800X3D,三者的L3缓存容量均增加了64MB,TDP均为120W,加速频率和原版是一样的,不过没有透露定价以及具体的上市时间。据Overclock3D报道,AMD官网上更新了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的信息,显示会在2月14日情人节发售(目前已删除)。 结合发布会的信息,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在2月份发售没有什么疑问,不过是否是2月14日,玩家很快就会知道,剩下的就是定价的问题了。 按照AMD的说法,展示了Ryzen 7 7800X3D对比Ryzen 7 5800X3D的游戏性能对比,在提升最大的《DOTA 2》里面,Ryzen 7 7800X3D的帧率要比Ryzen 7 5800X3D高出30%,而在《彩虹六号:围攻》里面提升也有21%。最顶级的Ryzen 9 7950X3D在《地平线:零之曙光》里面比对手英特尔的酷睿i9-13900K帧率高出24%之多,而在最低的《看门狗:军团》里面依然有9%的增幅,是款非常强劲的游戏处理器。
不愧是妖板之王 华擎13代酷睿Z790主板配23个USB:可惜无USB4 在主板厂商中,华擎或许不是最大牌的,但它是大家心目中的妖板之王,因为华擎经常会做一些很独特的主板,甚至匪夷所思,现在有一款13代酷睿平板的Z790主板就引起了老外的注意,因为它提供了23个USB接口。 这个主板就是华擎Z790 LiveMixer,是华擎面向内容创作者设计的主板,外观上采用了涂鸦设计,非常个性化。 在CES展会上,PCWorld网站的编辑也把玩了这款主板,被它丰富到有些夸张的USB接口震撼了一下,因为总共有23个USB接口,一般来说主板提供10个左右的USB接口就很多了。这23个USB接口涵盖了多种规格,其中10个是USB 2.0接口,8 个USB 3.2 Gen1接口(前4后4)、2 个USB 3.2 Gen2、2个USB 3.2 Gen2 Type-C、1个USB 3.2 Gen2x2 Type-C前置接口。 如果说挑毛病的话,那就是主板提供的接口最高只到20Gbps,没有40Gbps的USB4接口,不过够用肯定是够用的,20Gbps速度也足够移动SSD硬盘使用了。 此外,华擎还给这么多USB接口做了安全防护,每个接口都支持ESD保护,还有Ultra USB Power专用供电设计,避免USB接口供电被其他5V设备影响。 这款主板其实早已经在国内上市,Z790 LiveMixer售价是2199元,价格不算便宜,但在Z790种也不算很贵,毕竟有这么多USB接口。 能不能用到这么多接口,就是内容创作者的事了。
官宣:Intel发烧U回来了!350W 56核能打过AMD 280W 64核吗? 正式发布代号Sapphire Rapids的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同时,Intel官方确认,将在2月25日正式发布至强W3400、W2400系列。 这将是2019年的10代酷睿X系列之后,Intel首次回归发烧级领域,当然和隔壁的线程撕裂者PRO一样主打工作站。至强W3400、至强W2400的型号、规格此前已经全部泄露。 Intel 7制造工艺,12/13代同款CPU架构,最多提供56核心112线程(仅大核无小核)、105MB三级缓存,支持八通道DDR5-4800内存(最大容量4TB)、112条PCIe 5.0总线,支持RAS、ECC、VROC 8.0、VMD 3.0,接口为LGA4677,搭配主板W790。 旗舰型号至强W9-3495X,基准频率1.9GHz,单核睿频4.6GHz,最高睿频4.8GHz,基础功耗350W。相比之下,线程撕裂者PRO 5000WX系列采用7nm制造工艺,Zen3 CPU架构,最多64核心128线程、256MB三级缓存,支持八通道DDR4-3200内存、128条PCIe 4.0通道,接口延续三RWX LGA4094,继续搭配WRX80主板。 旗舰型号撕裂者PRO 5995WX,基准频率2.7GHz,最高加速4.5GHz,热设计功耗280W。 对比来看,至强W-3400系列支持的内存、PCIe规格领先一代,加速频率略高一点,但是核心数量、缓存容量、PCIe通道数量、基准频率都不如对手,功耗则高了不少。 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或者9月份,AMD还会发布Zen4架构的下一代线程撕裂者,升级八通道DDR5、128条PCIe 5.0,弥补最后一处短板。64核心5995WX、32核心5975WX、24核心5965WX国内售价分别为49999元、25999元、18999元。 新至强会卖多少钱呢?
英伟达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包装盒泄露,信息显示新卡为双 英伟达去年发布了基于Ada Lovelace架构的GeForce RTX 40系列GPU,当时就有报道称,除了GeForce RTX 4080 / RTX 4090以外,RTX 4070也会有Founders Edition。近日,RedGamingTech分享了尚未公布的GeForce 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包装盒。虽然没有看到显卡,但是从侧面证实了英伟达可能会再次提供Founders Edition。另一方面来看,GeForce RTX 4070可能还没准备好。从泄露的信息来看,对应的显卡厚度为112mm,显然会附送了双8Pin转16Pin(12VHPWR)的电源线。 过去就有传言称,GeForce 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采用了新的风扇,与RTX 4080 /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类似。与搭载AD102/AD103的Founders Edition不同的是,GeForce 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会更薄一些,为双槽厚度,也比现有的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更短一些。最近有报道称,英伟达正在准备两款基于Ada Lovelace架构的AD104显卡,两者的功耗均为200W。据推测,AD104-251对应的是GeForce RTX 4070,配备了36MB的L2缓存,拥有5888个CUDA核心,配备12GB的GDDR6X显存,显存位宽为192位,显存速率为21 Gbps。至于AD104-250,与AD104-251之间的差别应该不会太大,有可能是GeForce RTX 4060 Ti。之前有消息称RTX 4060 Ti会搭载AD106,配备8GB的GDDR6显存,显存位宽为128位。 最新信息表明,新显卡应该会在今年2月下旬量产,这意味着可能会在随后的几周内上市。
PCIe 5.0 SSD少得可怜 还都是残血:等2024年吧 Intel 12代酷睿就已经首发支持PCIe 5.0,AMD锐龙7000系列也已标配,但是不同于上一代,这次的PCIe 5.0 SSD普及格外缓慢,至今仍然没有一款消费级产品真正上市。 其实在去年8月底,技嘉就号称全球首发PCIe 5.0 SSD AORUS Gen5 10000,影驰则在12月底官宣了HOF EXTREME 50,但都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技嘉影驰 CES 2023展会上,威刚、技嘉、微星、博帝共展示了五款PCIe 5.0 SSD,但短期内也不会开卖,而且性能指标绝大部分都不怎么理想。 威刚XPG 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不过唯一使用了慧荣SM2508主控,也是性能最好的。 该主控为12nm工艺制造,四个闪存通道,标称最高顺序读写14、12GB/s,最高随机读写均为200万IOPS。 威刚做到了标称的顺序指标,但没提随机速度。 唯一展示了内部结构,内藏小风扇,搭配金属散热片、金属顶盖,背面还有不锈钢背板。 闪存芯片未公开,也没有上市时间。 不过慧荣说,SM2508主控明年才会量产,SSD肯定要更晚一些了。接下来的产品主控都是群联PS5026-E26,12nm工艺,八通道,最高搭配2400MT/s闪存,最高顺序读写14、12B/s,最高随即读写150万、200万IOPS,但这样的满血版本预计要到今年底才会有。 搭配1600MT/s闪存的只能跑到10GB/s,二季度就能出来。搭配2000MT/s闪存的可以跑到12GB/s,年中前后推出。微星Spatium M570、Spatium M570 Pro 微星唯一拿出两款的,散热和性能都有所不同,容量都是1、2、4TB。 其中Pro版使用了VC均热板,最高性能12、10GB/s,标准版是铝质散热片,最高性能10、10GB/s,很显然闪存只有2000MT/s。 现场实测,Spatium M570 Pro 2TB跑出了12.3、11.8GB/s。技嘉Aorus Gen5 10000 闪存也是2000MT/s,最高读写也是12、10GB/s。 奇怪的是,技嘉展示了两个版本,一个无需散热片,另一个则庞大得有些过分。博帝 也没有名字,而且从连接风扇的飞线来看,还远未完工。 闪存还是2000MT/s,最高读还也是12、10GB/s。
微星发布多款GA107版RTX 3050显卡:功耗降低15W,采用6pin供电 微星发布了多款采用GA107的RTX 3050显卡,其中包括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XS 8G OC、GeForce RTX 3050 AERO ITX 8G OCV1等型号。原来的GeForce RTX 3050是英伟达在CES 2022大展推出的入门级显卡,与RTX 3060一样采用了GA106,拥有2560个CUDA核心,显存为8GB的GDDR6,显存位宽为128位,显存速率为14Gbps,功耗为130W,GeForce RTX 3050的单精度浮点性能为9T FLOPS,比GeForce RTX 2060(6.5T FLOPS)提高了38%,同时是首次将最新的光线追踪技术带到了“50”系列桌面GPU上。 这次微星发布了多款RTX 3050,与原来的不同,新款的RTX 3050采用了GA107的GPU芯片,CUDA核心数、显存以及显存位宽均没有变化,但是比采用GA106 GPU芯片的RTX 3050功耗有所下降,只有115W,同时供电接口也由原来的单8pin变为了单6pin, 此外,微星也将GeForce 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V1型号的显示输出接口进行了更新,将原来的3个DP和1个HDMI接口更新为了 2个DP、2个HDMI接口,另外RTX 3050 AERO ITX V1也同样更新,由原来的3个DP和1个HDMI接口更新为1个DP、1个HDMI和1个DL-DVI-D接口。 其他更多新款RTX 3050型号: 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XS 8G OC 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XS 8G 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8G OCV1 GeForce RTX 3050 VENTUS 2X 8G V1 GeForce RTX 3050 AERO ITX 8G OCV1 GeForce RTX 3050 AERO ITX 8G V1 原来的GeForce RTX 3050最初的官方建议零售价为249美元/人民币1899元,而微星尚未公布新款的RTX 3050价格。
九州风神推出新款散热器、风扇及机箱新品,包括阿萨辛 4 等 九州风神在 CES 2023 上推出了多款新品,例如用户十分期待的阿萨辛 4 散热器,同时也发布了 FT14 140mm 风扇、CH560 系列机箱等新品。阿萨辛 4 是一款旗舰级风冷塔式散热器,与 2019 年发布的阿萨辛 3 有很大区别,甚至可以在静音模式下运行。从外观来看,它更像是 AK 系列,整体为纯黑色,风扇轴承处设计有九州风神 Logo。九州风神表示,这款散热器拥有不少于七个 6mm 厚的散铜热管,兼顾静音与散热性能,可为高端风冷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另外,九州风神还展示了一些风冷散热器的带 LCD 顶盖屏幕的新版本。此外,九州风神还推出了新款 9 叶片 140mm 风扇 FT14,而且阿萨辛 4 散热器上就刚好有一对 (140+120)。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推出了新的 CH560 半塔机箱,它分为普通与数显两个版本,拥有黑白两种配色,侧面板采用钢化玻璃,前面板以及侧方均配备防尘格栅,顶部提供两个 USB 3.0 接口,支持最大 38cm 长的显卡以及 160mm 深的 ATX 电源,可容纳 E-ATX、ATX、Micro-ATX 和 Mini-ITX 主板以及 2 个 3.5"+ 2 个 2.5" 存储驱动器。 为了优先优化风道,这款机箱还配备了三个前置 140mm 风扇,支持 RGB 灯效,后部还配备了一个 120mm 风扇。数显版 CH560 主要是在机箱左侧下部配备了一块 LED 屏幕,可显示处理器温度、显卡温度及占用率信息。此前九州风神推出过 CH510 数显机箱,该机箱屏幕安装在机箱正面上部。
AMD锐龙7040砍掉没用的PCIe 5.0!内存翻番256GB AMD锐龙7000系列移动版的型号规格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也简单,入门级的锐龙7020U还是Zen2架构,专门给Chromebook定制的,和一般人无关,可以无视。 锐龙7030U、锐龙7035U其实就分别是锐龙6000U、锐龙5000U的马甲,给低端轻薄本用的,也不必在意。 顶级的锐龙7045HX就是桌面版锐龙7000H一直过去的,类似Intel HX系列,专供高端和发烧游戏本,受众相对也偏小一些。 锐龙7040H/HS系列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基于最新的4nm工艺、Zen4 CPU架构、RDNA3 GPU架构,尤其是GPU部分多达12个单元、频率高达3GHz,绝对史无前例。 仔细研究锐龙7040系列的规格参数,发现有一些很好玩的地方。首先,PCIe规格不是最新的PCIe 5.0,而是依然PCIe 4.0,无疑是个平衡的选择,带宽足够,成本也能控制。 一共20条PCIe 4.0通道,可以分为x16、x4分别给独立显卡、SSD,也可以x8、x4、x4、x4分给显卡和最多三块SSD。 其次,内存支持双通道DDR5-5600、LPDDR5/5X-7500,最大容量256GB,比上代翻了一番。 ECC也是支持的,但是否开启要看笔记本厂商的设定,只是一般不会。 第三,USB接口方面,原生支持最多2个USB4 40Gbps、2个USB 3.2 Gen2 10Gbps、4个USB 2.0,绰绰有余。 其中,USB4接口还可以担当视频输出、PD快充的角色,几乎堪比Intel的雷电4。 按照惯例,锐龙7040HS/H系列会在未来移植到桌面上,变身为锐龙7000G系列,上边这些规格对于主流用户而言也是完全够用的,不会像锐龙5000G系列那样被PCIe 3.0所束缚。 唯一的遗憾,就是三级缓存依然仅为16MB,如果能扩大到32MB无疑能进一步提升游戏性能。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