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懒道人 老懒道人
很懒很懒哦!
关注数: 1,382 粉丝数: 2,071 发帖数: 25,067 关注贴吧数: 47
网上看到了百度的一篇推文,讲述一个女居士在寺院的遭遇,每月一万的工资,七千捐给寺院,捐了好几年。对资格老的义工欺负不说,因为有一次有个小孩想吃苹果,就拿了一个苹果给了小孩,被一个老义工指责,并一把将其推得头撞在了桌子上,刚好寺院的出家师傅也过来,她就给出家的师傅说明情况,结果又给出家的师傅说了一顿。寺院的苹果多的吃不完,放着会烂掉很多,也不肯给一个小孩吃一个,这是什么样的慈悲啊?然后我看了下面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这个女居士,要么指责她不该把寺院的东西给那个小孩,要么说那些恶人都是来渡他的,不磨不成佛,反正怎么说都有理,果然是畸形的环境造就畸形的观念和人,他们的观念里面寺院和师傅是没错的,犯错的人是没错的,不接纳的人才是有错的,不肯逆来顺受的人才是有错的,多么畸形的环境和人群以及观念呀!不看具体情况,就一边倒的指责这个女居士给了小孩一个苹果这件事情,对寺院的苹果多到经常会放烂这个事实视而不见,不看一切前提之因缘(因素和条件),这本身就违背了佛陀所说的一切法因缘生的原则。不看前提因素和条件的说法和做法,盲目的信仰,这本身就是一种外道的说法和做法,所以佛陀才感叹末法时代,所以天魔波旬才对佛陀说,要在末法时代派遣他的弟子和六亲眷属,穿上佛门的法衣,窃据佛门的道场,把佛门的经念歪,把佛门的修行人都带到沟里去,佛陀听了都流泪了,为什么流泪?因为他也看到了末法时代的状况,但他没有办法改变。因为他的某些方便说法造成的大趋势,是不可扭转的,因为在世间的一切,都会有生住坏灭,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如药,众生是病人。药有保质期,时间长了就会变质。众生也有寿命,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相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有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和结果,事物发展到晚期,必然就会产生很多不好的事情和结果,错误的认知必然层出不穷。但是很多盲目的信仰者,说真的是非常缺乏智慧的,因为盲目的信仰本身就违背了一切法因缘生的基本原则。他们不知道,一切的说法,如果不看前提条件和因素,那这个说法就是站不住脚的,不能成立的,不可以立论的。虽然很多人号称自己是修行者,但根本不明白道在这个相对世间的体现就是自然的相互作用,违背自然的相互作用,就是背道而驰,违背自性自度的原则,必然误入歧途,堕入天魔外道的邪途。可惜,这些人都由于缺乏智慧的盲目信仰,都被严重洗脑,能走出来的没有几个人,可怜又可叹,可惜他们都还自得的很,恐怕后世也会陷入彼此误导的恶性循环,无量劫的弯路已经在等着他们,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到,哎,真是一个可怜的群体。
道教各派都不能代表道家 先秦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就是春秋百家(实际上据考证有几千家)对以老子为代表的学派的尊称,老子本人并没有建立道教。在春秋战国时代,以老子为代表的以道为本、处处归根、不离大道的学说,才是真正纯正的道家,其学术和宗旨,以道为本,处处归根,不离大道本质,根本没有后世道教所宣称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根本就不会把精力花在那些东西上面。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说的非常直白,只是后来那些文盲,根本不懂得是什么意思,自己在那瞎猜盲修瞎练,搞出一大堆的画蛇添足的东西,还敢追认老子为祖师,简直是可笑至极!一个人若能直入无为,便只需要安住其中,任其自然转化深入,完成整个过程,自证本真,故老子称其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如果不能直入无为,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原则和诀窍来逐渐找到无为的状态,然后才能够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状态,一旦达到无为的状态,就不再需要任何的主观有为的方法,只要安住其中,就能自然完成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画蛇添足再去找什么有为的方法,也根本用不到那些方法,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才会瞎盲修瞎练,搞出一套又一套的复杂的方法,乐此不疲,自误误人,自欺欺人,把众生引向歧路,断人道途,实在是罪大恶极!
不要再执着入山修行了 真有心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好了,自己养活自己,每天坚持动静兼修,看看金刚经和老庄列,按照道德经第16章的心法去修就可以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致的意思就是说静修的时候,把心放空,身心放下,守着身心宁静安然轻松愉悦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逐渐的出现种种的 。真正想用功,在哪儿都可以,如果功夫真正打成一片了,在哪都一样的,不会怕干扰,当然,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可以,要自己养活自己为好,少些牵扯,自在修行。 放不下的,不要勉强去放下。想要勉强放下,其实也做不到。放下这件事,不是通过主观刻意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经历体悟磨练,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相互作用,来逐渐消磨掉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进山,盲目脱离社会,盲目脱离原有的生活,结果后来发现,修行很难有自己预想的那样快速的有所成就,时间也过去了,生活中放不下的还是放不下,但是又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青春不在,再没有年轻时候的资本了,有些甚至与社会脱节,还有很多人因为本身没有分辨能力,凭着一时冲动的热情,山中见个道貌岸然的人,就以为是高人,结果被人带进沟里,以盲引盲,盲修瞎练,前面是歧途,后面是与社会脱节,结果是两头空,啥也得不到,整个人都被毁了。 很多人都是望文生义或者道听途说,按照心中的想象和憧憬,去寻找自己心中所谓的高人,其实真正的高人没几个人能看的出来,那些一看就像高人的,基本上要么是半桶水,要么是演员,可是很多人偏偏就吃这一套,对他们说句真话,可能还被人说成是说是非,里外不是人。所以啊,劝人也很难劝,绝大多数都劝不了,可能是各自的因缘吧!可能很多人本身术士的因缘就不正,所以这辈子的判断标准就有问题,可能就是为了去还债吧。没办法,有缘的就听一句劝,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好好去修,不用去看那么多的东西,也不用去听那么多人讲的东西,在没有分辨能力之前,自己往心中的先入为主的习惯性会毁了自己,一旦接受了不究竟的错误的一些表面上望文生义的东西,就会本能的先入为主,以此为标准判断一切,结果只能毁了自己。 本文只说给有缘人听,不认同的请绕道,不乐意的请忽略,以为自己比老子更高明的,请当我没说啥。
也谈谈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不具足了,这个事物就无法继续存在了。什么叫因缘呢?就是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持续存在,都需要具备种种的因素和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因素和条件,这个事物就无法产生和持续存在。就这么简单! 只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在某些方面是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认知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局限于自我的状态和认知,也局限于这个一生一世的状态和认知,所以有些东西我们暂时还体会不到,认识不到,所以有一些看法和认知是不完全的,有所偏颇的,总而言之,就是有局限性的。 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让我们安心,让我们能够安心的放空自己,让本来圆满的本来面目和智慧自然呈现出来。 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在经历体悟中,去经历种种的相互作用,在能与所,心与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的消磨自我的状态,直至完全打破,跳出自我状态的局限和扭曲,让我们本来圆满无碍的本来面目和智慧,自然的完全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我称之为自性自度。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自心幻化的相互作用,没有他力,没有外境。若是心外求法,以为实有外境外力,就还是佛陀所说的外道,而非佛法,因为佛法是不二之法。也非大道,因为大道独立而不改,寂寥无别。
众生,本质是错觉,本无始无明妄想性,因一念无明而生此错觉之个体,虽本质即道,却是一念无明为彼自我错觉幻化所局限和扭曲之错觉,所见皆妄,不离能所二元幻化之我、人、众生、寿者(事物相续的相)诸相,是妄心之妄见,而非作为一切事物本然的道之本来面目。 由彼本质不离道故,有众生便生歧见,以未曾非道故,便认为何须参悟修证。修与不修、悟与不悟、证与不证,有何区别。 殊不知,众生及其所感诸相,虽本不异道,然其能所皆为错觉之扭曲幻化,妄心妄见,而不见道之本来面目,陷在能所错觉幻化大梦中无法自拔,经历种种生死苦乐、悲欢离合,虽不异于本,却亦不见于本,于生死轮回苦乐悲欢一无所用,无得力处,纯属妄见浅慧,实则大愚若智,此彼等不能觉悟解脱之障也。 又有众生,因其为妄心妄见种种能所所障而不见于道,便生歧见,以种种能所错觉幻化之状态与境界为实有,重增其障,自我设限,妄心妄见妄习深重,难以拔除超越,常在生死苦乐之泥沼而难以自拔,既不能于生死苦乐顿超渐出,又不能于其无碍,徒流于知见而已,终不离妄心妄见而已。 又有众生,既觉其苦,便欲出离解脱,却不知自生自灭自迷自悟自性之度之理及其于能所之作用机制与自然状态,遂堕于种种主观刻意背离自然拔苗助长的种种知见、习气、极端方式方法之中,观念习气根深蒂固,难以自拔,故常易反复,久之无功,与期待不符,便易退失道心,随波逐流,滋生邪见,复堕群蒙。 修行悟证,在于于能所中经历体悟,生厌倦出离觉悟解脱之心,随彼心自然而行,行种种令己趋向觉悟解脱之法,于彼相互作用之中,终至钻木取火、火起木消、唯见于空之本来面目自然显露地步,于自体自觉、觉体不二、圆明无碍之本再无疑义障碍,方得自在,岂是妄见无力之辈可比。
一念不觉梦三千,离合聚散都如烟。沧海桑田何足道,穷劫生灭只等 一念不觉梦三千,离合聚散都如烟。 沧海桑田何足道,穷劫生灭只等闲。 无尽轮回弹指过,回首不过刹那间。 十方三世皆幻化,执事言真依旧颠。 自心造作自心受,梦中不识此根由。 认作外境为实有,流浪生死难回头。 历尽沧桑终有倦,便如飞鸟欲还巢。 参学求法觅归路,依经随悟障渐消。 随心随缘去体认,积累沉淀忽顿超。 任运自然习渐转,无离无著自逍遥。 佛法不离世间觉,只缘世间是错觉。 若执实有世间境,依旧蒙昧何曾觉。 道即自然即本然,非是俗言大自然。 亦非别有他物在,只是一切之本然。 迷见世界和万相,悟则无我亦无相。 宇宙世界皆空花,物我众相皆虚妄。 本来空寂无可执,亦无能执心与我。 有迷有执方有觉,无迷无滞何须觉。 世人初学不解此,依妄随习生迷执。 便执世间不可离,岂知错解成愚痴。 觉者度世本无心,亦无觉者度世人。 觉即无我谁刻意,众生求道契本真。 心契真如便幻化,示现诸祖度众生。 乃至经教像法等,人事物境诸因缘。 无非觉性之幻化,自心自性之自度。 一切本来无自性,于此真义强名空。 空无滞碍无不通,性本大觉具明空。 得意忘诠不思议,因缘指授乃强名。 都无自性即自性,自性自度本无心。 辗转相因说不尽,不如空空万事休。 但凡无心便无事,不碍空花幻春秋。
有些人喜欢持一种论调,说如果真是修行人,就不会来贴吧或上网了,殊不知这只自己的一种主观臆测罢了。 修行,有诸多不同的阶段。修行人,亦各有其根性因缘和阶段,岂可一概而论之。 或隐或显,种种形迹,无非当下之显现,当前之所需,因缘之使然,岂有定则可言。 静定之功将成一片,方有闭关之实义,以期安然趁势,直入浑然。 心倦一事,避居山野清静处以缓冲之而后出,是人自然之所需,而不尔者,是轮回历劫未至此阶段也,尚不知倦殆之极处,不可与言隐事也,言亦不知其实,徒对牛弹琴耳! 性喜丘山僻静无扰自然处,择而居之,无可厚非。有好道之兴趣而初涉者,议论交流了解之又有何异,不尔者或有宿慧,或盲从迷信之流耳。 至于上网不上网,网络者,现代信息交互之产物,古人用话语、文字、竹简、布帛、纸笔为媒介,与网络无异,不同时代之信息传递工具耳。难道古人不用这些工具? 指责他人者,自己不也是在用网络?按其逻辑,上网非道人,则彼亦非道人,隔行如隔山,彼既非道人,焉知道人之事,不过门外臆测之辈之妄言而已,不足为论。 又有人刻舟求剑,不时时地背景对象,皆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岂知言此语者是知是不知。释迦太上言或未言,三藏三经是言是未言?释迦说法四十九年有说无说?太上道德经五千余是言点未言,诸大觉者亦如是。门外之人不了深义,妄言妄论,徒增笑柄及自障耳。 好古之人执古不解义,唯以古远为真。好名之人,唯以名闻者所言为真。殊不知,若心有疑惑不明处,皆门外汉耳,其言岂堪凭之。 经以直解,法当勤行,虚极静笃,自当渐明其义。未明者,当以诸了义经为座标,指引前行,依此请教前行则可,妄言则自误误人而已,障莫大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