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懒道人
老懒道人
很懒很懒哦!
关注数: 1,382
粉丝数: 2,071
发帖数: 25,067
关注贴吧数: 47
网上看到了百度的一篇推文,讲述一个女居士在寺院的遭遇,每月一万的工资,七千捐给寺院,捐了好几年。对资格老的义工欺负不说,因为有一次有个小孩想吃苹果,就拿了一个苹果给了小孩,被一个老义工指责,并一把将其推得头撞在了桌子上,刚好寺院的出家师傅也过来,她就给出家的师傅说明情况,结果又给出家的师傅说了一顿。寺院的苹果多的吃不完,放着会烂掉很多,也不肯给一个小孩吃一个,这是什么样的慈悲啊?然后我看了下面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这个女居士,要么指责她不该把寺院的东西给那个小孩,要么说那些恶人都是来渡他的,不磨不成佛,反正怎么说都有理,果然是畸形的环境造就畸形的观念和人,他们的观念里面寺院和师傅是没错的,犯错的人是没错的,不接纳的人才是有错的,不肯逆来顺受的人才是有错的,多么畸形的环境和人群以及观念呀!不看具体情况,就一边倒的指责这个女居士给了小孩一个苹果这件事情,对寺院的苹果多到经常会放烂这个事实视而不见,不看一切前提之因缘(因素和条件),这本身就违背了佛陀所说的一切法因缘生的原则。不看前提因素和条件的说法和做法,盲目的信仰,这本身就是一种外道的说法和做法,所以佛陀才感叹末法时代,所以天魔波旬才对佛陀说,要在末法时代派遣他的弟子和六亲眷属,穿上佛门的法衣,窃据佛门的道场,把佛门的经念歪,把佛门的修行人都带到沟里去,佛陀听了都流泪了,为什么流泪?因为他也看到了末法时代的状况,但他没有办法改变。因为他的某些方便说法造成的大趋势,是不可扭转的,因为在世间的一切,都会有生住坏灭,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如药,众生是病人。药有保质期,时间长了就会变质。众生也有寿命,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相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有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和结果,事物发展到晚期,必然就会产生很多不好的事情和结果,错误的认知必然层出不穷。但是很多盲目的信仰者,说真的是非常缺乏智慧的,因为盲目的信仰本身就违背了一切法因缘生的基本原则。他们不知道,一切的说法,如果不看前提条件和因素,那这个说法就是站不住脚的,不能成立的,不可以立论的。虽然很多人号称自己是修行者,但根本不明白道在这个相对世间的体现就是自然的相互作用,违背自然的相互作用,就是背道而驰,违背自性自度的原则,必然误入歧途,堕入天魔外道的邪途。可惜,这些人都由于缺乏智慧的盲目信仰,都被严重洗脑,能走出来的没有几个人,可怜又可叹,可惜他们都还自得的很,恐怕后世也会陷入彼此误导的恶性循环,无量劫的弯路已经在等着他们,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到,哎,真是一个可怜的群体。
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之美景 这个湖很大,开车绕半天都还在这个范围里,另外一面都没有去,挺大的,确实非常的纯净,天很蓝,云很白,阳光非常的灿烂,水也非常的蓝。湖边草场上有很多的鼠兔,追逐打闹,不怎么怕人。湖畔的水鸟,也不怎么怕人,经常围在游客周边讨吃的,非常可爱。这边的山水都是原生态的,虽然也在越来越多的被开发,但总体上来说,还是要比内地原生态的多,这种原生态的纯粹,属于自然的纯粹,没有人为的矫揉造作和粉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判断人没有悟道的硬标准之一 大家只要见到有人自称悟道,或者虽然没有说,但是把各家都评个遍的人,只要他是认同和支持儒家法家的,或者讲什么三教合一的,无论古今中外,这种人肯定都是没有真正悟道的,真正悟道的人绝对不会和稀泥巴,也不会认同儒法这种已经经过2000多年社会实践早已经证明行不通的只能让社会进入恶性循环的背道而驰的恶法。
一切如来本不二 一切如来本不动,我与万象而俱生。 随缘应机自相契,如镜照影化万千。 镜影非一亦非异,无我有我见乃颠。 在镜不动在影变,不矛不盾非两边。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无众生佛可度,亦无佛可度众生。生佛两俱妄,性自性自度耳!
道教各派都不能代表道家 先秦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就是春秋百家(实际上据考证有几千家)对以老子为代表的学派的尊称,老子本人并没有建立道教。在春秋战国时代,以老子为代表的以道为本、处处归根、不离大道的学说,才是真正纯正的道家,其学术和宗旨,以道为本,处处归根,不离大道本质,根本没有后世道教所宣称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根本就不会把精力花在那些东西上面。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说的非常直白,只是后来那些文盲,根本不懂得是什么意思,自己在那瞎猜盲修瞎练,搞出一大堆的画蛇添足的东西,还敢追认老子为祖师,简直是可笑至极!一个人若能直入无为,便只需要安住其中,任其自然转化深入,完成整个过程,自证本真,故老子称其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如果不能直入无为,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原则和诀窍来逐渐找到无为的状态,然后才能够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状态,一旦达到无为的状态,就不再需要任何的主观有为的方法,只要安住其中,就能自然完成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画蛇添足再去找什么有为的方法,也根本用不到那些方法,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才会瞎盲修瞎练,搞出一套又一套的复杂的方法,乐此不疲,自误误人,自欺欺人,把众生引向歧路,断人道途,实在是罪大恶极!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当一个修行人钻进一个体系,一个传承,如果钻不出来,那就会困死在里面,也不会真正了解这个体系。修行是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是一个致虚极守静笃的过程,是一个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以有涯随无涯、殆而已矣的过程。是一个磨灭自我局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增长自我状态和认知以及习惯的过程。违背了这一点,就会盲修瞎练,走入歧途,自欺欺人,自误误人!
悟后无疑,无法可求 所谓悟后觅真诀,尽属凡夫妄言,未见真性,从他臆测而已。悟后自知,非从外得。所历一切,不过自我残余,心底凡尘。未悟之时,寻寻觅觅,依此妄心所向,经历体悟,如入迷宫,反复试错,直至山穷水尽,方归正途,任运自然,终证本然。只此一事,已知迷悟,何须更于细节纠缠。
出太阳了呢 太阳☀️
不要再执着入山修行了 真有心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好了,自己养活自己,每天坚持动静兼修,看看金刚经和老庄列,按照道德经第16章的心法去修就可以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致的意思就是说静修的时候,把心放空,身心放下,守着身心宁静安然轻松愉悦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逐渐的出现种种的 。真正想用功,在哪儿都可以,如果功夫真正打成一片了,在哪都一样的,不会怕干扰,当然,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可以,要自己养活自己为好,少些牵扯,自在修行。 放不下的,不要勉强去放下。想要勉强放下,其实也做不到。放下这件事,不是通过主观刻意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经历体悟磨练,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相互作用,来逐渐消磨掉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进山,盲目脱离社会,盲目脱离原有的生活,结果后来发现,修行很难有自己预想的那样快速的有所成就,时间也过去了,生活中放不下的还是放不下,但是又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青春不在,再没有年轻时候的资本了,有些甚至与社会脱节,还有很多人因为本身没有分辨能力,凭着一时冲动的热情,山中见个道貌岸然的人,就以为是高人,结果被人带进沟里,以盲引盲,盲修瞎练,前面是歧途,后面是与社会脱节,结果是两头空,啥也得不到,整个人都被毁了。 很多人都是望文生义或者道听途说,按照心中的想象和憧憬,去寻找自己心中所谓的高人,其实真正的高人没几个人能看的出来,那些一看就像高人的,基本上要么是半桶水,要么是演员,可是很多人偏偏就吃这一套,对他们说句真话,可能还被人说成是说是非,里外不是人。所以啊,劝人也很难劝,绝大多数都劝不了,可能是各自的因缘吧!可能很多人本身术士的因缘就不正,所以这辈子的判断标准就有问题,可能就是为了去还债吧。没办法,有缘的就听一句劝,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好好去修,不用去看那么多的东西,也不用去听那么多人讲的东西,在没有分辨能力之前,自己往心中的先入为主的习惯性会毁了自己,一旦接受了不究竟的错误的一些表面上望文生义的东西,就会本能的先入为主,以此为标准判断一切,结果只能毁了自己。 本文只说给有缘人听,不认同的请绕道,不乐意的请忽略,以为自己比老子更高明的,请当我没说啥。
祝大家除夕快乐,新年如意!
分享贴子
也谈谈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不具足了,这个事物就无法继续存在了。什么叫因缘呢?就是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持续存在,都需要具备种种的因素和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因素和条件,这个事物就无法产生和持续存在。就这么简单! 只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在某些方面是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认知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局限于自我的状态和认知,也局限于这个一生一世的状态和认知,所以有些东西我们暂时还体会不到,认识不到,所以有一些看法和认知是不完全的,有所偏颇的,总而言之,就是有局限性的。 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让我们安心,让我们能够安心的放空自己,让本来圆满的本来面目和智慧自然呈现出来。 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在经历体悟中,去经历种种的相互作用,在能与所,心与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的消磨自我的状态,直至完全打破,跳出自我状态的局限和扭曲,让我们本来圆满无碍的本来面目和智慧,自然的完全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我称之为自性自度。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自心幻化的相互作用,没有他力,没有外境。若是心外求法,以为实有外境外力,就还是佛陀所说的外道,而非佛法,因为佛法是不二之法。也非大道,因为大道独立而不改,寂寥无别。
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如意! 2021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元旦快乐,新年如意,工作生活道业日进!
众生,本质是错觉,本无始无明妄想性,因一念无明而生此错觉之个体,虽本质即道,却是一念无明为彼自我错觉幻化所局限和扭曲之错觉,所见皆妄,不离能所二元幻化之我、人、众生、寿者(事物相续的相)诸相,是妄心之妄见,而非作为一切事物本然的道之本来面目。 由彼本质不离道故,有众生便生歧见,以未曾非道故,便认为何须参悟修证。修与不修、悟与不悟、证与不证,有何区别。 殊不知,众生及其所感诸相,虽本不异道,然其能所皆为错觉之扭曲幻化,妄心妄见,而不见道之本来面目,陷在能所错觉幻化大梦中无法自拔,经历种种生死苦乐、悲欢离合,虽不异于本,却亦不见于本,于生死轮回苦乐悲欢一无所用,无得力处,纯属妄见浅慧,实则大愚若智,此彼等不能觉悟解脱之障也。 又有众生,因其为妄心妄见种种能所所障而不见于道,便生歧见,以种种能所错觉幻化之状态与境界为实有,重增其障,自我设限,妄心妄见妄习深重,难以拔除超越,常在生死苦乐之泥沼而难以自拔,既不能于生死苦乐顿超渐出,又不能于其无碍,徒流于知见而已,终不离妄心妄见而已。 又有众生,既觉其苦,便欲出离解脱,却不知自生自灭自迷自悟自性之度之理及其于能所之作用机制与自然状态,遂堕于种种主观刻意背离自然拔苗助长的种种知见、习气、极端方式方法之中,观念习气根深蒂固,难以自拔,故常易反复,久之无功,与期待不符,便易退失道心,随波逐流,滋生邪见,复堕群蒙。 修行悟证,在于于能所中经历体悟,生厌倦出离觉悟解脱之心,随彼心自然而行,行种种令己趋向觉悟解脱之法,于彼相互作用之中,终至钻木取火、火起木消、唯见于空之本来面目自然显露地步,于自体自觉、觉体不二、圆明无碍之本再无疑义障碍,方得自在,岂是妄见无力之辈可比。
祝大家中秋快乐!
自性自度无外事,道法自然妙难言自家有宝人不识,流浪他乡乞讨之 自性自度无外事,道法自然妙难言 自家有宝人不识,流浪他乡乞讨之。 心外求法虽方便,买椟还珠何其痴。 自体自觉本不二,妄心妄见成万千。 真空无相非生灭,生者自生灭亦然。 心外无法可求取,法外无心无我人。 众生便是造物主,幻化内外世界成。 一切圣凡自性显,若作外有即背真。 随心醒梦见相异,人事物境无生生。 当下所见当下心,各随迷悟境自分。 众生皆在能所里,真妄交织相为尊。 觉后证本原无离,梦中觉翳始昏昏。 自生自灭自迷悟,自性自度无余分。 一法不立万法通,圆照真妄却空空。 随缘自在本无变,接物待人自然中。 梦里见山即是山,初悟未彻二见欢。 若见山水不碍道,入乡随俗无主观。 众生共业幻世界,真藏相显相互间。 即此作用便是道,经历体悟自然参。 任运自然无余事,随缘了缘心自安。 自生自灭性自度,自迷自悟妄自湮。 莫将方便作究竟,若作圣解受群邪。 说是一物即不中,空空玄玄自无别。 言语道断非思议,亦无碍于文与言。 了了分明皆妙用,无动无生本来全。
心静回神,无别意真。神凝气聚,意真归元。层层逆返,五四三二, 心静回神,无别意真。神凝气聚,意真归元。层层逆返,五四三二,终归一真。一真无极,无阴无阳。一无所极,是为太极。
德之真义 这个相对的世界,基本的作用就是相互作用,就如同老子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物性皆如是,轻触则轻应,急触则急应,重击则重应,此即自然之德,非主观刻意之所为,无观念之执着负累。世人皆以善为德,以悖自然之性矣。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世人之善恶概念,即分别心所成之刻舟求剑式概念。无论心物,皆以自然之属性与相互作用为德。若背自然之相互作用,即失德矣。物固任无心之自然矣,而心亦然,心无其心,亦任无心之自然耳。如镜照影,无心而皆相符契,无毫厘之差,而补左右之差别,成本来之圆满。
今天除夕了,祝大家春节愉快!万事如意!
自我就是个错觉 一切个体生命,都是自我的表现。所有自我都是一种错觉而已,并没有实质。修行只是降服和破除这个自我错觉,悟证一切本来不二的本来面目而已,并不是修成一个什么高级生命。宇宙世界万事万物都只是这个个体自我错觉的妄想境界,并无实际。若是错误认为什么修成高级生命,或者是内外一切分别境界,都还只是在梦中打妄想而已。若是持这些观点,去室扬和否认他人,那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切莫以此自误误人还不自知。
知去知之法,行之去知,至极而能知能去所知所去破尽双亡,自然无 知去知之法,行之去知,至极而能知能去所知所去破尽双亡,自然无所不知,不住于知,圆照真妄。自我本身只是一个虚妄的错觉,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幻生幻灭自生自灭,非本然有生灭。生而为人已在妄中,唯以妄破妄,如钻木取火,火起木消,唯见于空。又如太极拳,借力打力,自返其本。凡有生必有灭,自生自灭的过程,既是自性自度的过程。所有一切众生都终将觉悟,破惑证真。虽然众生只是自我的错觉,然而错觉的众生本身却不知道,所以他们必假修习而得悟。错觉幻境,一切如来,都无实际,故亦实无众生迷悟。而与梦中众生而言,即是实有迷悟。有无本来无别,幻有非有,幻无非无,都梦中事而已。若明乎此,心下自然安然,无所计较。但有言说,都是随缘。从究竟而言,实无一切可得,所以,亦勿需于此幻化迷悟诸事之上更生言说,也即禅宗所谓不要头上安头,心上不复更生心。归于一句不可思议可也!然诸思议实有思议乎?一切如来,概莫能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思议事,亦如是如来性。故,思议即非思议,本来无别,更莫再起分别。
陌上何烂漫,明如云霞灿。清风疏影中,梦里景又换。境由心生路亦 陌上何烂漫,明如云霞灿。 清风疏影中,梦里景又换。 境由心生路亦是,心外无佛念系之。 于念离念念无念,自证本然何曾痴。
江湖多高手,大道少通玄。经为众生讲,法岂为自痊。悟者皆自度, 江湖多高手,大道少通玄。 经为众生讲,法岂为自痊。 悟者皆自度,乘船莫疑猜。 次第破诸相,归根窍自开。
心境不二,奈何自别。口言行非,心即自诳。境为心相续,言行亦如 心境不二,奈何自别。口言行非,心即自诳。境为心相续,言行亦如是。若见相非相,法非法不住。一法不立处,万法方尽通。随心体自境,随缘自转变。破尽自心境,方悟证本然。本然不思议,觉体非二般。入处无定法,随机乃契之。但自生定见,皆是门外汉。
饥餐渴饮困来眠,病去药停心自闲。但任无心自然去,平常率兴自通 饥餐渴饮困来眠,病去药停心自闲。 但任无心自然去,平常率兴自通玄。 随缘应事如照影,无事无心妙难言。 此中妙窍非学致,实是归真体自全。
惯性的延续便是业障,习气遇缘便成果报,又成新因,却也会从中获 惯性的延续便是业障,习气遇缘便成果报,又成新因,却也会从中获得体悟,能所境界一切都是相互作用,反作用力便是经历之体悟,而此体悟亦必将改变惯性趋向之轨迹,反复随心随缘之经历体悟,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大彻大悟彻证本然,而这便是法尔之自然,道法之自然,自性之自度,虚妄之自生自灭。
明悟之人,如云腾雨施、百川归海,水无常形,随方就曲,不离返朴归真之大向,任无心之自然而已。 门外初机,尚未明道,如盲处暗,道阻且险,妄习深重,动辄向迷,尚不自知。多易陷入望文生义、盲目偏执、刻舟求剑之歧途。不具解经之智,又无择师之慧,或望文生义而自大,或迷信而盲从,如此种种,非此即彼,皆妄心之习重,非历尽磨难,难出迷途。 或迷或悟。 迷者从悟者之经、教指引化繁就简、返朴归真。 悟者自知前程,任无心之自然返朴归真即可,无复他事矣。
繁华落尽复素颜,梦里梦外谁是谁。当时明明有你我,觉后空空谁非 繁华落尽复素颜, 梦里梦外谁是谁。 当时明明有你我, 觉后空空谁非谁。 [憨笑][憨笑][憨笑]
生似浮云随风过,朝霞暮雪落青空。离合聚散难自主,梦里奔忙苦匆 生似浮云随风过,朝霞暮雪落青空。 离合聚散难自主,梦里奔忙苦匆匆。 世间种种留不住,一病生趣了无踪。 劝君早作养生主,莫待无力叹不公。
若无诸祖之慈悲,后世法音闻者谁。不识佛道大事义,当面错过何人 若无诸祖之慈悲,后世法音闻者谁。 不识佛道大事义,当面错过何人亏。
修行本来非刻意,随心随缘心所需。矫揉造作皆是病,自然流露真无 修行本来非刻意,随心随缘心所需。 矫揉造作皆是病,自然流露真无殊。 种种说法皆方便,随缘应机本无心。 但使当下能得力,扬眉瞬目法亦真。
本来非思议,因缘显强名。应机随缘显,滔滔何曾心。 本来非思议,因缘显强名。 应机随缘显,滔滔何曾心。
本无妄作有,处处惹尘埃。菩提成大树,明镜安个台。[憨笑] 本无妄作有,处处惹尘埃。 菩提成大树,明镜安个台。 [憨笑]
习深障重成末法,覆却本然不见真。种种迷执作圣解,不与觉途菩提 习深障重成末法,覆却本然不见真。 种种迷执作圣解,不与觉途菩提因。
但享心安之妙趣,一任无心之自然。[憨笑] 但享心安之妙趣,一任无心之自然。[憨笑]
读经解义,行道知向。解行相应,不虞危亡。依经了义,体证真常。 读经解义,行道知向。解行相应,不虞危亡。 依经了义,体证真常。无论显密,都是一样。 心若未通,莫妄说法。经无二义,方为通达。 经义证量,三本一家。昧则作理,悟证无差。
世上本无路,都是人走出。盲者须拄杖,循道避险途。时时常问讯, 世上本无路,都是人走出。 盲者须拄杖,循道避险途。 时时常问讯,处处虑路殊。 因缘多顺逆,行程尚堪虞。 眼亮体康健,行路多方便。 不须拐杖扶,自知避险途。 若兼心亦明,怎么走都行。 随心多自在,兴尽恰归根。
为学之益在于知道如何为道日损而行之,以破其自障,见证其本真。 为学之益在于知道如何为道日损而行之,以破其自障,见证其本真。
自迷自悟自本无,错觉而生脑补成。随心幻化皆无量,迷悟何曾离心 自迷自悟自本无,错觉而生脑补成。 随心幻化皆无量,迷悟何曾离心神。 自体自觉本不二,自生自灭即自度。 若解此中真义趣,无想无来到闲处。
纷纷世上迷与悟,都在随心随缘中。随所行处皆方便,自性自度本是 纷纷世上迷与悟,都在随心随缘中。 随所行处皆方便,自性自度本是空。 但任无心自然去,思穷议竭自然通。 便胜世间万般法,水到渠成不费功。
一念不觉梦三千,离合聚散都如烟。沧海桑田何足道,穷劫生灭只等 一念不觉梦三千,离合聚散都如烟。 沧海桑田何足道,穷劫生灭只等闲。 无尽轮回弹指过,回首不过刹那间。 十方三世皆幻化,执事言真依旧颠。 自心造作自心受,梦中不识此根由。 认作外境为实有,流浪生死难回头。 历尽沧桑终有倦,便如飞鸟欲还巢。 参学求法觅归路,依经随悟障渐消。 随心随缘去体认,积累沉淀忽顿超。 任运自然习渐转,无离无著自逍遥。 佛法不离世间觉,只缘世间是错觉。 若执实有世间境,依旧蒙昧何曾觉。 道即自然即本然,非是俗言大自然。 亦非别有他物在,只是一切之本然。 迷见世界和万相,悟则无我亦无相。 宇宙世界皆空花,物我众相皆虚妄。 本来空寂无可执,亦无能执心与我。 有迷有执方有觉,无迷无滞何须觉。 世人初学不解此,依妄随习生迷执。 便执世间不可离,岂知错解成愚痴。 觉者度世本无心,亦无觉者度世人。 觉即无我谁刻意,众生求道契本真。 心契真如便幻化,示现诸祖度众生。 乃至经教像法等,人事物境诸因缘。 无非觉性之幻化,自心自性之自度。 一切本来无自性,于此真义强名空。 空无滞碍无不通,性本大觉具明空。 得意忘诠不思议,因缘指授乃强名。 都无自性即自性,自性自度本无心。 辗转相因说不尽,不如空空万事休。 但凡无心便无事,不碍空花幻春秋。
祝大家中秋快乐! 祝大家中秋快乐!
有些人喜欢持一种论调,说如果真是修行人,就不会来贴吧或上网了,殊不知这只自己的一种主观臆测罢了。 修行,有诸多不同的阶段。修行人,亦各有其根性因缘和阶段,岂可一概而论之。 或隐或显,种种形迹,无非当下之显现,当前之所需,因缘之使然,岂有定则可言。 静定之功将成一片,方有闭关之实义,以期安然趁势,直入浑然。 心倦一事,避居山野清静处以缓冲之而后出,是人自然之所需,而不尔者,是轮回历劫未至此阶段也,尚不知倦殆之极处,不可与言隐事也,言亦不知其实,徒对牛弹琴耳! 性喜丘山僻静无扰自然处,择而居之,无可厚非。有好道之兴趣而初涉者,议论交流了解之又有何异,不尔者或有宿慧,或盲从迷信之流耳。 至于上网不上网,网络者,现代信息交互之产物,古人用话语、文字、竹简、布帛、纸笔为媒介,与网络无异,不同时代之信息传递工具耳。难道古人不用这些工具? 指责他人者,自己不也是在用网络?按其逻辑,上网非道人,则彼亦非道人,隔行如隔山,彼既非道人,焉知道人之事,不过门外臆测之辈之妄言而已,不足为论。 又有人刻舟求剑,不时时地背景对象,皆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岂知言此语者是知是不知。释迦太上言或未言,三藏三经是言是未言?释迦说法四十九年有说无说?太上道德经五千余是言点未言,诸大觉者亦如是。门外之人不了深义,妄言妄论,徒增笑柄及自障耳。 好古之人执古不解义,唯以古远为真。好名之人,唯以名闻者所言为真。殊不知,若心有疑惑不明处,皆门外汉耳,其言岂堪凭之。 经以直解,法当勤行,虚极静笃,自当渐明其义。未明者,当以诸了义经为座标,指引前行,依此请教前行则可,妄言则自误误人而已,障莫大焉。
半夜偷偷听歌,回也不改其乐,天也不改其黑,月也自圆自缺。喜乐 半夜偷偷听歌,回也不改其乐,天也不改其黑,月也自圆自缺。 喜乐飞扬霄汉,悲伤逆流成河。 单车刚刚改好,明日就去试车。 天下多奋斗客,我只闲云野鹤。 不爱伟大高尚,我自平常自在。 任运随缘无心,本份不把人害。 兴来三山五岳,兴尽天涯畅怀。 实在都是心境,梦中哪有内外。 兴之所致皆自度,物极自返莫纠结。 关山度尽终有时,随心随缘处处歇。
我知我见皆非道,能知能见所知所见不离道。浑然天成无分别,先天先地先阴阳。寂兮寥兮本不二,独立不改无分别。周行不殆非次第,法界遍照无不明。为天下母而无生,本无名而字曰道。说是一物即认错,照见思昧未曾双。
借一下某位支教的图,谢谢![抱拳]烦恼为因,菩提为果。若无烦 借一下某位支教的图,谢谢![抱拳] 烦恼为因,菩提为果。若无烦恼痛苦,又何须解脱。故,从相对层面而言,烦恼即菩提。 从本质而言,烦恼菩提皆不离一心之所现,本来不二,然不悟不知,不证不明,烦恼即菩提。 如是因,如是果,妄生妄灭,实无生灭,一心俱现,破妄同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法者,一切也。一切者,妄想执着分别妄见,非实,如来而已,实无来去。 整个迷悟,烦恼菩提之过程,实为自性之自度,道法之自然,非刻意之可致,实自心历自境水到渠成之自然也。但有一毫之刻意,即生无边辗转之歧路,循环往复,力尽方止。故,欲速则不达,刻意反成障,不若随心随缘而体悟,自然转变,于有心无心之间,水到渠成,如是而行,无修无行,无不修行,终会悟证无修无证之不二本然。
世人有一种追认的习惯,但被追认者的思想认识和主张往往与追认者 世人有一种追认的习惯,但被追认者的思想认识和主张往往与追认者们风马牛不相及。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人天道背,安得两全。养老送终,报生养恩。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人天道背,安得两全。 养老送终,报生养恩。勿复其它,道德绑架。 庄子曰:自适,而非适人之适。
在经历中体悟,体悟中转变。经历体悟转变之前,道理只是道理,之 在经历中体悟,体悟中转变。经历体悟转变之前,道理只是道理,之后才会发现,原来理即是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菩提心与道相应,妄心与无明契合。一切,皆自心自见。觉之不二,昧即万般。
一切有相境界,皆是妄心妄见,若不识,便认作实有外境。心外求法 一切有相境界,皆是妄心妄见,若不识,便认作实有外境。心外求法,便成外道。 道,也就是自然,也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如、空性、如来、真空、妙有,是自心自见,自体自觉,觉体不二,体用一如的,并非二物,亦非于一切之外另有一物,亦无一切可得。能所不二,能所受者三轮体空,心境不二,离一切相,而一切相无能离此本来面目。一切相者,只是妄心之妄见而已。妄心者,因缘和合之错觉而已。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修行之人,常自认根性不足,非上根大智,便失自信,不勤修学,但 修行之人,常自认根性不足,非上根大智,便失自信,不勤修学,但求往生。往生之法确为大方便法门,但他力之念并非究竟,修之则可,随缘方便宣之亦可,执之为最胜究竟则错矣。 根性因缘,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故余众不可断言定论。况且修行事,戒能资定,定能发慧,于修行中慧根一直都在转变提升中,何须于之自生障碍而自我设限。 故修行一途,就是转变转变再转变,归真归真再归真,只要不自我设限,一切皆有可能。故佛曰:一切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离能所心境之别,非思议之可致,乃本然之妙谛,唯勤学笃行深悟方可致之也。 故修行一途,当一往无前,随心随缘而百折不挠,以大勤奋、大精进、大无畏、大穷猛、大智慧而前行之。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初修学者,除往昔已至最后临门一脚者外,余皆赖诸方便而入,以专 初修学者,除往昔已至最后临门一脚者外,余皆赖诸方便而入,以专注于诸方便法勤行精进而得入于静定,安住纯粹之定境任其自然转化,而不以主观妄心之习气干涉之,在自然安住享受其过程中完成自然之转化,经由专注、寻伺、静定、喜乐、纯熟、持续、生起平常心、安住任运、不随妄想执着分别而转、持续日久自然厌离超越、水到渠成转入下一定境,如此螺旋式循环往复,直至能所俱遣、心境双亡之寂灭境极致并任运而自然超越之,自然妄尽真显,本来面目全体现前,心下再无根本之疑惑矣。如是再自然前行,余习细惑转尽,自证无上菩提,更无疑义也。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关于明心见性和悟后起修的问题,常听人提起,往往会发表很多看法 关于明心见性和悟后起修的问题,常听人提起,往往会发表很多看法,其实真正明白的人并不多。 真正明心见性者,必然达致经无二义之境,了知一切皆自心所生,即自心境界,只缘妄心妄见而不识,认作外境实有,堕于心外求法,即成邪见外道。而明心见性者,则能处处归根彻见本然,第六、七识转识成智,初证无我无分别本然境界,已于能所俱遣、心境双亡后超越一切世间禅定境界,证本然大定,定慧不二本然境界,了知心境不二,不为境转,心能转境,心神无碍,必具六通,而无神通之念,只为了知实为本然本具之力,非执之而得。既证本然,则无退转,本然无生灭故,妄心妄见已自生自灭矣,不复再迷。 至于悟后起修,实无悟前迷中修行之心与见,唯安住任运,顺本然法性之流自然转习前行,直至究竟本然而已,无丝毫主观之刻意,全任无心之自然而已,岂更有主观修行之刻意,更无妄我之嗜欲,唯是转变俱生我法之余习细惑耳。 诸行者不可不知,以免于有意无意中误导大众,以盲引盲,而障自他。
未至经无二义、心下无疑者,不可与人说法,亦慎评论。有疑即参, 未至经无二义、心下无疑者,不可与人说法,亦慎评论。有疑即参,或问亦可。切勿妄言,以增自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