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7 发帖数: 28,398 关注贴吧数: 128
个人认为,不存在980MX 个人认为980MX就是个彻底的假消息。 原因我慢慢分析。 其一、这是个从980M发布开始就有的假消息,起因没记错是神州老总说NVIDIA在2015年年底会出一款比980M强很多的移动卡,这时候就开始谣传有980MX,后来变为990M。 这是起源。 其二、市场规律,NVIDIA从480M至今没变过的一个规律就是:移动卡单独更新系列或者在新架构半年以前更新的都是马甲卡,比如500M,700M和800M系列,桌面架构一更新紧接着就是新架构移动卡,比如480M,680M,980M。 980MX如果有,推出时间应该就是M980那阵,刚好980M服役12个月,市场疲软需要刺激,性能提升也符合规律接近30%(参照580M对480M,880M对780M)。 放在16年上半年就是个找骂不讨好的事。有880M仅5个月就过时的先例在,980MX的惨淡可想而知 。 而且伏达架构2017年就要上市,如果让980MX再顶几个月,GP104的寿命未免太短,要知道GP104的走量必然远超980MX的冷饭。 其三,台积电今非昔比,工艺并不是问题。 当年28nm真心是坑,工艺不成熟不说还产能低,高通,英伟达,MTK,AMD,打破脑袋的抢产能,而且当时高通如日中天几乎一统安卓机天下,并且早早抢了产能大头。 如此杯具的情况下680M也仅仅晚了680两个月铺货而已,虽然说代价有点惨烈,被切了小JJ 但是多切一刀还是GK104,稍晚680MX专供苹果到是叔能忍婶不能忍 如今台积电的16nm工艺完全不同,首先得益于苹果的6S大幅度减产,还有AMD转投三星和女朋友使用14nm,16nm产能丰富到剩余,外加老黄是最早抢占16nm的厂商,能优先使用产能,所以根本不存在缺货的问题,这样移动端完全可以走特挑体质。 更何况16nm一开始就是成熟的FF+工艺,相当于28nm HPM,就算不相信台漏电也要相信苹果,你看苹果啥时候跳过坑? 外加6S,iPAD近乎海量的产量试水踩雷,可以说16nm不成熟也催熟了。 所以良品率真的要感谢苹果,肯定不会坑 。 综上所述,GP104移动版和桌面一起推进既没有困难也没有阻碍,档期中间也没有产生缝隙的必要。 980MX这种货色完全就是多余且毫无必要的玩意儿,99.99%是谣言 。
个人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980MX,假消息而已。 个人认为980MX就是个彻底的假消息。 原因我慢慢分析。 其一、这是个从980M发布开始就有的假消息,起因没记错是神州老总说NVIDIA在2015年年底会出一款比980M强很多的移动卡,这时候就开始谣传有980MX,后来变为990M。 这是起源。 其二、市场规律,NVIDIA从480M至今没变过的一个规律就是:移动卡单独更新系列或者在新架构半年以前更新的都是马甲卡,比如500M,700M和800M系列,桌面架构一更新紧接着就是新架构移动卡,比如480M,680M,980M。 980MX如果有,推出时间应该就是M980那阵,刚好980M服役12个月,市场疲软需要刺激,性能提升也符合规律接近30%(参照580M对480M,880M对780M)。 放在16年上半年就是个找骂不讨好的事。有880M仅5个月就过时的先例在,980MX的惨淡可想而知。 而且伏达架构2017年就要上市,如果让980MX再顶几个月,GP104的寿命未免太短,要知道GP104的走量必然远超980MX的冷饭。 其三,台积电今非昔比,工艺并不是问题。 当年28nm真心是坑,工艺不成熟不说还产能低,高通,英伟达,MTK,AMD,打破脑袋的抢产能,而且当时高通如日中天几乎一统安卓机天下,并且早早抢了产能大头。 如此杯具的情况下680M也仅仅晚了680两个月铺货而已,虽然说代价有点惨烈,被切了小JJ 但是多切一刀还是GK104,稍晚680MX专供苹果到是叔能忍婶不能忍 如今台积电的16nm工艺完全不同,首先得益于苹果的6S大幅度减产,还有AMD转投三星和女朋友使用14nm,16nm产能丰富到剩余,外加老黄是最早抢占16nm的厂商,能优先使用产能,所以根本不存在缺货的问题,这样移动端完全可以走特挑体质。 更何况16nm一开始就是成熟的FF+工艺,相当于28nm HPM,就算不相信台漏电也要相信苹果,你看苹果啥时候跳过坑? 外加6S,iPAD近乎海量的产量试水踩雷,可以说16nm不成熟也催熟了。 所以良品率真的要感谢苹果,肯定不会坑。 综上所述,GP104移动版和桌面一起推进既没有困难也没有阻碍,档期中间也没有产生缝隙的必要。 980MX这种货色完全就是多余且毫无必要的玩意儿,99.99%是谣言。
现在笔记本居然开始上OLED了真是个杯具的消息。 AW貌似先行一步,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其他牌子很快就会跟进。 OLED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这玩意儿现在根本不成熟,问题极多,个人觉得OLED在现阶段就是一坨翔。 第一,拖影问题,OLED滑动比IPS一类的TFT LCD屏有明显的延迟感和拖影感。 这个跟屏幕的像素,反应时间,刷新率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原因是oled-motion-blur(有机发光二极管运动动态模糊) 原理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也有显示闪烁,类似于CRT(阴极射线管),以消除“采样保持”(电学学名)的影响,造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运动模糊。 目前技术上无解。 玩游戏的各位,FPS高了以后坐等全屏马赛克。 第二,伤眼问题,OLED是发光像素直接照射人眼,跟LCD的光源上蒙一层,以偏振光的方式展示颜色原理完全不同,后者因为蒙一层的原因多少能够削弱蓝光(短波光穿透力差)对人眼的伤害,OLED,呵呵。 不信的晚上关灯以后笔记本这距离你看OLED分分钟教你泪流满面。 第三,阴阳屏问题,LCD阴阳屏是有,但是不多,原因是偏振光的工作模式,偏振膜很容易做的质量均匀,而底光LED面板因为只是光源,分辨率,像素什么的完全不涉及,制造工艺简单,即使有偏差也能通过染色强行校正。 然而OLED屏幕要求可比LED背光板这玩意儿复杂多了,而且子像素群稍有偏差就是阴阳屏,而偏偏OLED面板目前技术成熟度远不如LED照明背板。所以OLED面板的阴阳屏几乎不可避免。 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星自家旗舰手机的屏幕,在数据上堪称顶级OLED,还有LG的曲面电视,也是旗舰产品,不信可以自己去各大卖场转转,你看这俩货有几台不是阴阳屏的 第四、pentile,用这种排列方式,分辨率不到标称,在较低PPi的情况下颗粒感会比较重,近看(尤其是近视眼夜里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白色背景彩点…显示文字时需要临近像素协助发光,文字边缘发虚。 第五、色温,OLED色温不准举世皆知,白色能出现正白几乎不可能,基本上必然在偏红/偏蓝/偏绿中必占一种,要么就是彻底的屎黄屏。 AMOLED因为是自发光,所以在老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像素老化程度不一样导致亮度不一样,这样偏色问题就更严重。 呵呵。 卖的贵的不一定就是好,也可能只是因为成本很高,IPS已经成熟的都烂了,LTPS以后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技术进步,所以不用摊研发成本。 OLED贵很大原因就是这技术远远不成熟,三星,LG等各家厂商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不然你以为每年OLED都会换排列方式,更新材料的钱是哪来的,这些都要摊到消费者头上。
做个预测,AW换OLED屏幕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多。 OLED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这玩意儿现在根本不成熟,问题极多,个人觉得OLED在现阶段就是一坨翔。 第一,拖影问题,OLED滑动比IPS一类的TFT LCD屏有明显的延迟感和拖影感。 这个跟屏幕的像素,反应时间,刷新率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原因是oled-motion-blur(有机发光二极管运动动态模糊) 原理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也有显示闪烁,类似于CRT(阴极射线管),以消除“采样保持”(电学学名)的影响,造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运动模糊。 目前技术上无解。 玩游戏的各位,FPS高了以后坐等全屏马赛克。 第二,伤眼问题,OLED是发光像素直接照射人眼,跟LCD的光源上蒙一层,以偏振光的方式展示颜色原理完全不同,后者因为蒙一层的原因多少能够削弱蓝光(短波光穿透力差)对人眼的伤害,OLED,呵呵。 不信的晚上关灯以后笔记本这距离你看OLED分分钟教你泪流满面。 第三,阴阳屏问题,LCD阴阳屏是有,但是不多,原因是偏振光的工作模式,偏振膜很容易做的质量均匀,而底光LED面板因为只是光源,分辨率,像素什么的完全不涉及,制造工艺简单,即使有偏差也能通过染色强行校正。 然而OLED屏幕要求可比LED背光板这玩意儿复杂多了,而且子像素群稍有偏差就是阴阳屏,而偏偏OLED面板目前技术成熟度远不如LED照明背板。所以OLED面板的阴阳屏几乎不可避免。 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星自家旗舰手机的屏幕,在数据上堪称顶级OLED,还有LG的曲面电视,也是旗舰产品,不信可以自己去各大卖场转转,你看这俩货有几台不是阴阳屏的 第四、pentile,用这种排列方式,分辨率不到标称,在较低PPi的情况下颗粒感会比较重,近看(尤其是近视眼夜里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白色背景彩点…显示文字时需要临近像素协助发光,文字边缘发虚。 第五、色温,OLED色温不准举世皆知,白色能出现正白几乎不可能,基本上必然在偏红/偏蓝/偏绿中必占一种,要么就是彻底的屎黄屏。 AMOLED因为是自发光,所以在老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像素老化程度不一样导致亮度不一样,这样偏色问题就更严重。 呵呵。 卖的贵的不一定就是好,也可能只是因为成本很高,IPS已经成熟的都烂了,LTPS以后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技术进步,所以不用摊研发成本。 OLED贵很大原因就是这技术远远不成熟,三星,LG等各家厂商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不然你以为每年OLED都会换排列方式,更新材料的钱是哪来的,这些都要摊到消费者头上。 还是那句话,贵不等于好。
吐槽一下,note5的原装耳机和手机的组合就是奇葩 首先明确一点,note5的内放不错,原装耳机的素质也不错,三频很均衡,比森海塞尔MX500LRC素质要高,虽然信噪比和音域宽度不如后者(入耳式在音域宽度这方面一贯被开放式同级吊打)。 当然,由于耳塞的口径,被作为4.0口径耳机的森海塞尔PX100/200第二代全方位吊打毫无悬念。 前端部分一个是note5,一个是htc one m7 801n,手机自然和手机比,我要拿出个专业MD或者别的什么Hi-Fi设备就没意思了不是。 内放两台手机半斤八两,火腿肠重低音好些(毕竟动次打次的beats,但是解析细节真心惨了点),note5的解析和音域更好(低音就不要自取其辱了)。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流行音乐和人声,note5略微优势。 毕竟都是安卓机,声音这事儿安卓自己是残废,谁也不会比谁强哪去。 然后重头戏来了 实测note5同等音量推森海塞尔全家都是略优于one的,虽然优势不明显,但确实如此。 但是逗逼之处在于,note5推自己的原装却立刻变街边20块地摊货,高音抖,中音薄,低音干脆就没有,简直惨不忍睹的声音。 相反one推note5原装是比MX500要强的,秒杀note5自己推一条街 我想知道三星自家的调音师是不是跟自家的耳机设计师有什么私仇,专门往垃圾里优化。 另外同是入耳式,note5推VSD5也是强于one 总而言之,note5和原配耳机是深仇大恨系列。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