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7 发帖数: 28,202 关注贴吧数: 128
欧洲的人口,自古以来都是血泪史 首先从希腊城邦时代至14世纪黑死病大爆发欧洲人的人口由于战争和没有高产作物,一直非常曲折的上升(主要是分裂状态,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打仗。然后统一的罗马帝国基本上就屋大维维持了两百年和平,拜占庭让鼠疫差点灭了)一直到14世纪,全欧洲也就7500万人口左右。 特别提醒:欧洲人的农耕点数没点够,小麦在近现代以前一直没能高产,欧洲是畜牧业民族,而畜牧业民族人口一直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然后黑死病(14世纪鼠疫爆发),欧洲人口死了三分之一,一朝回到解放前,俄罗斯人领了大奖,死了一半。 14世纪黑死病爆发—1914年一战和1918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二战,其中16世纪西班牙人引入了马铃薯,让欧洲人因为有了合适的作物大量上升,这个时代算是欧洲人口最繁荣的时代。 然后大杯具就来了,首先一战战争带走欧洲接近2000万人口,战争尾声爆发西班牙流感再带走两千万,战后人口回升基本泡汤,休战20年并没能让欧洲人口休养生息得到回升,然后二战爆发又损失5000万人口。 而且战争损失人口有个巨大的麻烦是主要损失男性,剩下的女性注孤生以后并不能孤雌繁殖产生后代…… 所以战后至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都没能彻底缓过气来。 最后的最后,二战之后,欧洲的高福利社会导致人口发展已经放弃治疗了,多国负增长,丹麦都快因为人口不增长消失了 欧洲的人口发展史简直是各种悲剧的血泪史集合
就从百味之首盐来说,古人的饭一定不如今天好吃。 古代人(这里定义为清和清以前)的饭菜肯定没有现代人吃的好啊,包括口味。 先跑个题→_→现代各种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品就不说,比如味精(谷氨酸钠),鸡精(-5核苷酸),木瓜蛋白α(合法嫩肉粉)等等,这些古代肯定没有。 不管味精和鸡精等黑的再多,简单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是好吃才卖的动,不好吃人人自己煲高汤,谁用味精 首先是百味之首盐。 不要奢望今天氯化钠含量97.5%以上才算合格的精盐古代人也能吃着,古代人连元素周期表都没有,不要指望古代人会化学精制食盐,会用变温的方法去掉钾盐。 中国人的盐无非来自井盐和海盐以及少量湖盐。 其中品质较好的海盐到明朝才成为最主要的盐来源,海盐不精制苦的不要不要的(各种K+,Ca+,Mg+,硫酸根,硝酸根等等杂盐),不信自己去买点海盐。 其次是湖盐碱大,钾盐等杂盐含量高,同样苦,而且涩。 然后明朝以前,井盐占了盐供应的大头,按照历史的进步性,井盐应该是越靠后质量越好,然后就以宋朝时代的上品盐青白盐举个栗子→_→青白盐顾名思义是彩色的,主要颜色是以青,黑和白(相对)为主。 青白盐高端到什么地步呢?西夏党项族的主要收入就来自青白盐贸易,如果没有青白盐,大宋和辽早把西夏党项族磨没了。青白盐是皇室用盐。 然而青白盐放在今天,是杂质高到不能食用的工业盐。其口感可想而知。 古代人的食盐杂质多,质量差,可想而知饭菜如何。 只要是用盐,饭菜一定带着一些苦味,是不是苦到不能吃要看你用的什么盐,用多少。 其次如果不是海盐和湖盐,饭菜里面的沙子就成了不可避免,毕竟井盐一般都带沙子……溶化以后过滤再干燥的初步精制盐一般人是用不起的。盐是非常昂贵的物资。虽然盐铁国家垄断,但是私盐也就新中国消灭了。 最后继续跑题→_→汉朝以前没有蒜,周天子用餐必用的一种调味品是蚂蚁酱,周天子面前九盆没有香料的煮/烤肉就是最高规格的国宴。天子封诸侯的凭证也就是块老腊肉 然后胡椒应该是唐朝以后才有了,芝麻也是唐朝才引进,古代人很长一段时间以豆子为主食(椒),自己煮盆豆饭吃两天保证胃疼死。 另外今天的白米,75面放古代均是奢侈品→_→浪费不是一般的严重。 然后辣椒是清初才普及的…… 糖在新中国70年代以前是奢侈品,没糖吃的日子,啧啧
讲真,陶瓷没什么不好,但是耐冲击部件还是金属靠谱。 米MIX很惊艳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陶瓷边框确实是有欠考虑的。 手机的边框在结构上就是个保护结构,是最外围抗冲击结构,手机掉地上多数情况都是撞击边框这点毋庸置疑。 边框除了手持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屏幕和后背的脆性材料不直接面对撞击导致破裂。不少手机甚至还会把屏幕这边的边框稍微做高一点更好的保护屏幕。 边框作为一个保护性结构,用脆性材料陶瓷制作其实是个很欠妥的想法,无他,一摔损失惨重。 我引用了机锋两张拆机图,和一张国内首摔的惨烈照。 可以从拆机图看到,Mix其实还是传统的金属边框+双面玻璃结构,不过是陶瓷取代了金属和玻璃。 然后从拆机图看,陶瓷边框很薄……然后首摔的整机报废也就不奇怪了。 陶瓷是脆性材料,硬度和刚性良好,耐磨耐刮耐划伤,完爆金属无疑。 但是陶瓷的脆性也是极大的问题,刚度和韧性都良好的金属陶瓷不是手机这级别用的起的,所以手机陶瓷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陶瓷→_→一摔碎。 脆性材料不是说完全不耐摔,前提是厚度,比如钢化玻璃杯的厚底,也很结实。然而拆机图告诉我们想多了。 脆性材料陶瓷,做的很薄,本身又是抗冲击保护材料。摔了以后结局惨烈已经是必然。 根据首摔图而言,确认破损的有陶瓷边框,屏幕,猜测难逃的是背板和顶部的陶瓷震动扬声器结构。 也许主板和超声波距离感应器也挂了说不定,概率很小,但是也是有的。 就我个人而言,摔成这样肯定是只换不修了。
事实证明,大厂的一线高端主板有时候也不是那么靠谱。 如图,我今年6月入的gaming 7,这板子算是技嘉Z170芯片组的次旗舰了,勉勉强强踩了高端的门槛,但是肯定是技嘉的一线板子了,属于堆料家族,而不是为了便宜偷工减料的系列。但是仍然有设计问题。 设计有问题的是我用红框圈出来的桥散热片设计。 我想说不带风扇真是个大败笔。真的。 这个散热片设计的其实刚刚好够用——前提是你别插GTX1080/1070或者更大的非公显卡。不然这些显卡会盖住一半左右的散热面积。 这时候你最好别用m.2 nvme SSD,不然悲剧就来了。 在D/H口都插上三星SM951 nvme 512GB 的时候,开机那个散热片就很烫了然后如果使用QQ旋风或者迅雷下载,不在乎写入速度如何,持续一小时左右系统就会卡死失去响应,完全没有反应。 或者两个SM951对拷,或者自己向自己复制120GB的大文件(无所谓哪个口),100%速度掉到0然后死机。这时候不要作死去摸我画出来的散热片。直接给你烫个水泡。 别问我为啥知道 解决方案有两个。 第一,别用m.2 nvme SSD,用SATA3 SSD 我的MX200 1TB拷贝420GB大文件到MX100 1TB未见掉速。未见卡死。 第二,买个小风扇黏到散热片上,3CM口径的就成,直吹,SM951互拷420GB文件毫无问题。自己复制到自己200GB文件没有问题(随便哪个口的) 第三,别插GTX1080/1070公版或者更大的显卡,我把显卡拔了以后,SSD表现和加风扇一致,然后被烫了第二个泡 事实证明技嘉的工程师欠考虑了。
理性的说说为啥Pascal定价貌似比较高。 这回Pascal定价确实偏高一些,而且做工也确实缩水。 但是这事不全是老黄JS,原因很多,慢慢说。 第一就是AMD已死,老黄没有竞争对手,拿死了定价权,爱买买,不买滚是基本前提,如果AMD的fury X比新出的GTX1080还强,那么肯定是低价。 参考当年9800GTX售价腰斩。 第二是客观费用,Pascal的第一代闪亮登场,研发成本肯定是要尽快收回的,毕竟是新架构,跟马甲三代不可同日而语。 然后是16nm新制程,除非16nm制程坑死,不然肯定比28nm贵的多,估计老黄就是砍了做工和用料补贴这块去了,公版1080用料做工不如公版980大家有目共睹。 老黄毕竟不是做慈善,无商不奸,不然早倒闭了。 第三估计还有把麦克斯韦没赚到的利润叠加进Pascal的因素,这个肯定有,麦克斯韦真正来说只买了一代,就是9系桌面和九系移动,GP10X基本就是试水,出货基本没多少,聊胜于无。 老黄没把麦克斯韦玩马甲穿穿又三代是良心。但是肯定不会放弃麦克斯韦马甲三代的利润的,多少都要叠加进Pascal一些。 第四是Pascal架构可以预期的寿命很短,并不是一个马甲三代的架构毕竟Volta将于2018年登场,可以遇见的是Pascal撑死只有两代,前提还是老黄发的紧凑点。 所以老黄会把三代马甲的钱压缩到两代或者三代卖。 所以贵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老黄的良心比AMD好太多,当年AMD比Intel强的时候,一颗中档U敢卖1W+,老黄和Intel都没这么黑过。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