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7
发帖数: 28,202
关注贴吧数: 128
欧洲的人口,自古以来都是血泪史 首先从希腊城邦时代至14世纪黑死病大爆发欧洲人的人口由于战争和没有高产作物,一直非常曲折的上升(主要是分裂状态,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打仗。然后统一的罗马帝国基本上就屋大维维持了两百年和平,拜占庭让鼠疫差点灭了)一直到14世纪,全欧洲也就7500万人口左右。 特别提醒:欧洲人的农耕点数没点够,小麦在近现代以前一直没能高产,欧洲是畜牧业民族,而畜牧业民族人口一直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然后黑死病(14世纪鼠疫爆发),欧洲人口死了三分之一,一朝回到解放前,俄罗斯人领了大奖,死了一半。 14世纪黑死病爆发—1914年一战和1918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二战,其中16世纪西班牙人引入了马铃薯,让欧洲人因为有了合适的作物大量上升,这个时代算是欧洲人口最繁荣的时代。 然后大杯具就来了,首先一战战争带走欧洲接近2000万人口,战争尾声爆发西班牙流感再带走两千万,战后人口回升基本泡汤,休战20年并没能让欧洲人口休养生息得到回升,然后二战爆发又损失5000万人口。 而且战争损失人口有个巨大的麻烦是主要损失男性,剩下的女性注孤生以后并不能孤雌繁殖产生后代…… 所以战后至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都没能彻底缓过气来。 最后的最后,二战之后,欧洲的高福利社会导致人口发展已经放弃治疗了,多国负增长,丹麦都快因为人口不增长消失了 欧洲的人口发展史简直是各种悲剧的血泪史集合
就从百味之首盐来说,古人的饭一定不如今天好吃。 古代人(这里定义为清和清以前)的饭菜肯定没有现代人吃的好啊,包括口味。 先跑个题→_→现代各种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品就不说,比如味精(谷氨酸钠),鸡精(-5核苷酸),木瓜蛋白α(合法嫩肉粉)等等,这些古代肯定没有。 不管味精和鸡精等黑的再多,简单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是好吃才卖的动,不好吃人人自己煲高汤,谁用味精 首先是百味之首盐。 不要奢望今天氯化钠含量97.5%以上才算合格的精盐古代人也能吃着,古代人连元素周期表都没有,不要指望古代人会化学精制食盐,会用变温的方法去掉钾盐。 中国人的盐无非来自井盐和海盐以及少量湖盐。 其中品质较好的海盐到明朝才成为最主要的盐来源,海盐不精制苦的不要不要的(各种K+,Ca+,Mg+,硫酸根,硝酸根等等杂盐),不信自己去买点海盐。 其次是湖盐碱大,钾盐等杂盐含量高,同样苦,而且涩。 然后明朝以前,井盐占了盐供应的大头,按照历史的进步性,井盐应该是越靠后质量越好,然后就以宋朝时代的上品盐青白盐举个栗子→_→青白盐顾名思义是彩色的,主要颜色是以青,黑和白(相对)为主。 青白盐高端到什么地步呢?西夏党项族的主要收入就来自青白盐贸易,如果没有青白盐,大宋和辽早把西夏党项族磨没了。青白盐是皇室用盐。 然而青白盐放在今天,是杂质高到不能食用的工业盐。其口感可想而知。 古代人的食盐杂质多,质量差,可想而知饭菜如何。 只要是用盐,饭菜一定带着一些苦味,是不是苦到不能吃要看你用的什么盐,用多少。 其次如果不是海盐和湖盐,饭菜里面的沙子就成了不可避免,毕竟井盐一般都带沙子……溶化以后过滤再干燥的初步精制盐一般人是用不起的。盐是非常昂贵的物资。虽然盐铁国家垄断,但是私盐也就新中国消灭了。 最后继续跑题→_→汉朝以前没有蒜,周天子用餐必用的一种调味品是蚂蚁酱,周天子面前九盆没有香料的煮/烤肉就是最高规格的国宴。天子封诸侯的凭证也就是块老腊肉 然后胡椒应该是唐朝以后才有了,芝麻也是唐朝才引进,古代人很长一段时间以豆子为主食(椒),自己煮盆豆饭吃两天保证胃疼死。 另外今天的白米,75面放古代均是奢侈品→_→浪费不是一般的严重。 然后辣椒是清初才普及的…… 糖在新中国70年代以前是奢侈品,没糖吃的日子,啧啧
03-26* 〖讨论〗现在巨无霸在三级/二级房貌似正面无敌的都 话说巨无霸正面想要任意击穿起码要150穿了,然后这些巨无霸们就忘了前面有个机枪了。 诺曼底我开三号突击炮F正面先打了一炮巨无霸,没中机枪眼,无伤害,然后这货居然不理我,跟我家的KV-1对轰。 然后第二炮果断命中机枪眼,一百穿一发带走,不知道这货有多大的心理阴影
话说Ryzen现在目测翻身了 Intel下代core i7会不会重新回归钎焊 然后从此告别开盖
03-21* 〖讨论〗带着一群萌新猪队友真不容易 带着一群猪队友真不容易 先是一个人守点,一辆T-34-747R堵着路口连续击杀对方7辆坦克/反坦克炮,然后队友不知道防空导致我被飞机板载了 然后开着4号F2连续抢点,1Vs3无伤击毁全部敌军,最后1Vs5惨胜抢点成功取得胜利,简直开挂飘过,尤其是最后一个点蹲了四辆T-34,一辆三号L,要不是F2的神炮命中就是一炮秒简直没法玩
真心是随便蒙了一炮,根本看不见系列。对面88卡车哭晕。
02-26* 〖讨论〗KV-1E和KV-1E以及KV-1S正脸互抽真是太蛋疼了 KV-1E就是毛子的金币车,加焊了20mm装甲,二级房里面硬的不要不要的 然后二级房KV-1全家没给风帽穿甲弹和硬芯穿甲弹。这让KV-1之间单挑正脸互抽变得十分尴尬 互相无法击穿,只能打脖子,打侧脸看看能不能魔法一下 然后斯大林格勒那局A点,我和对方都是KV-1E,然后就剩下我俩了,互抽了30多炮谁也没奈何谁,最后都没炮弹了,我用飞机把对方炸了 话说如果两边都是一水KV-1,那局绝对很有意思
02-17* 〖讨论〗88卡车魔法一样的人员配置 88卡车是六人车组,少于两人全车阵亡。 然后问题来了,个别地图有些地方刚好能让88卡车藏头藏尾,头部的驾驶舱和尾巴的弹药架都藏在岩石后面,就露出中间的火炮 然后中间全死完以后居然还能继续射击 就剩下驾驶员和炮手,炮盾后面全死完,火炮还能自己开火
笔记本硬盘最耐久的还是日立,可惜日立被并购了 2011年买的500GB 7200转,两块组raid 0跑重负载到 2016年初(下载机,经常7X24下载)。 后来当下载机的笔记本扛不住了,主板烧了 再后来就取出来当移动硬盘了,当下载机硬盘跑了9000小时。无任何坏道,HD TURE 慢扫全盘绿色 ,没有映射区间。 估计还能继续再服役7年 。 同时期服役的希捷500GB早挂了,一块坏道,一块电机损坏。 西数320GB坏道挂了。 日立的笔记本盘真心良心 ,也许是太良心了,老盘不坏,新盘卖不掉,所以被收购了
02-10* 〖讨论〗一级房发现一辆好车,毛子T60 1.0的分房,正脸35mm装甲,20㎜速射炮…… 简直就是装甲版防空卡车,突突薄皮一轮能突突死两辆…… BT-5和斯图亚特家族哭瞎了。
02-08* 〖讨论〗M18地狱猫的成员组真心是尼姆合金的,徒 开着德国人的金币T34,停在山坡上,然后有辆M18地狱猫直勾勾的从山脚下往前开,根本没看到我,果断穿甲弹一炮灌顶打到了座舱里 然后神技出现了,我一炮只干掉了车长和驾驶员,炮猫居然还能转炮塔 果断机枪扫,然后只扫死了炮手,然后再灌顶一炮,卧槽,发动机起火,传动红了,没死人,而且机枪居然扫不到剩下的人。 最后打侧面一炮带走 敞篷车从棚顶连挨两炮只死俩人,真·尼姆合金+真·徒手接炮弹MAX+++,一车都是绿巨人
02-04* 〖讨论〗讲真,战争雷霆国内服生存环境比国际服严峻多了…… 国内服各种高等级屠幼,国内服二级房毕业差不多可以在国际服五级房打的中规中矩了。 玩惯麻花藤的国服,挂了VPN进国际服,发现老外真水……二级房和三级房生生给打出了一级房屠杀NPC的感觉……而且不少二三级房老外还没NPC能打 当然有水平的老外还是有的……不多。 国际服的二三级房老外感觉就是摆挺了让你打,各种不隐蔽,各种生怕你打不出百步穿杨或者一发入魂
SM951貌似有问题,旗舰游戏本计划基本没戏了…… 我有两条SM951 nvme 512GB+MX100 512GB+MX200 1TB。 最近玩战争雷霆比较多,开始为了加载快,放在了SM951上。 然后麻花藤代理的游戏大家都懂,每次玩完最少1GB的临时文件擦写 然后问题就来了,放到SM951上面每次都是过两个星期,战争雷霆游戏就会文件出错,表现是玩着玩着自己或者对方的坦克模型出错(ping 97 lp 0%),没声音。退出再载入就进不去了。 开始以为坏道,然而并没有坏道映射,全盘扫描也没发现问题。另外SSD坏道一般都是全盘崩……战争雷霆装在系统盘里面,win7并没啥问题。 换到另一块SM951也是一样 ,最后只好放到MX100 512GB上去了,再也没有出过问题。 高度怀疑是三猩的nvme驱动有问题 然后因为买了战争雷霆一年的vip,每个周末回城台式机没法搬着走,计划等Intel六核咖啡壶i7+NVIDIA volta的2080/3080上了以后买个类似775DMG-3类似的旗舰模具准系统。 然而今年要订婚和结婚了……钱包已经身不由己了→_→本来说今年4月换LG G6或者小米6/6s旗舰版的,被女票一句“我记得你不是说明年(2018)换手机么?”打击的难以为继了 女票给划得下一次换电脑时间线是2020年以后,中间允许我台式机换块显卡
SM951貌似是有问题的,另外准系统计划彻底悲剧了 我有两条SM951 nvme 512GB+MX100 512GB+MX200 1TB。 最近玩战争雷霆比较多,开始为了加载快,放在了SM951上。 然后麻花藤代理的游戏大家都懂,每次玩完最少1GB的临时文件擦写 然后问题就来了,放到SM951上面每次都是过两个星期,战争雷霆游戏就会文件出错,表现是玩着玩着自己或者对方的坦克模型出错(ping 97 lp 0%),没声音。退出再载入就进不去了。 开始以为坏道,然而并没有坏道映射,全盘扫描也没发现问题。另外SSD坏道一般都是全盘崩……战争雷霆装在系统盘里面,win7并没啥问题。 换到另一块SM951也是一样,最后只好放到MX100 512GB上去了,再也没有出过问题。 高度怀疑是三猩的nvme驱动有问题 然后因为买了战争雷霆一年的vip,每个周末回城台式机没法搬着走,计划等Intel六核咖啡壶i7+NVIDIA volta的2080/3080上了以后买个类似775DMG-3类似的旗舰模具准系统。 然而今年要订婚和结婚了……钱包已经身不由己了→_→本来说今年4月换LG G6或者小米6/6s旗舰版的,被女票一句“我记得你不是说明年(2018)换手机么?”打击的难以为继了 女票给划得下一次换电脑时间线是2020年以后,中间允许我台式机换块显卡
01-22* 〖讨论〗马服更新了以后,谢尔曼打火机魔法了 更新C系和R系之前,谢尔曼基本就是打火机,四号F2/三号突击车F还有T34打谢尔曼基本都是首上穿甲弹一发秒车组。 更新以后首上一发秒不了了,88运载车都不行,炮手简直BUG,一炮打死炮手和装填手(火炮两边俩人都红了),居然还能开火 另外一个BUG是三号突击车F,一炮穿了左边的三个居然还能开动 炮手/车长,通信兵挂了还能倒车
01-17* 〖讨论〗三号L/M的小炮杀伤真捉急 穿透不错,然而后效很差,穿甲弹穿透爆炸杀伤基本上跟4号F2的硬芯穿甲弹一样,极少有一发入魂 然后不管打啥车基本最少也要两炮。 四号F2的那门炮真心好用,三级房一下基本上都是一发带走,然而四号车防御比三号车差远了
01-14* 〖讨论〗貌似战争雷霆的国内服现在开始限制屠幼了 15级排死都进不了一级房
AMD的Zen老外偷跑,进步挺大,但是360°翻身了。 进步挺大,原来AMD游戏是i3默秒全,现在是i5默秒全了 日常跟游戏一般差不多的如果你不搞专业高负载软件 所以,在消费级市场,AMD再一次完美360°翻身 AMD的旗舰终于能再次挑战i5,不被i3秒全家了。 计算能力和视频的第一项跑分大家看看笑一笑就行了,做不得准的。 要知道第一项里面FX-8370这等垃圾货色还在i5-6600K之上 谁要是同意我用FX-8370换i5-6600K,我立刻先跟你换一车皮
AMD的zen老外开始偷跑了…… 进步挺大,原来AMD游戏是i3默秒全,现在是i5默秒全了 日常跟游戏一般差不多的如果你不搞专业高负载软件 所以,在消费级市场,AMD再一次完美360°翻身
12-22◆〖讨论〗战争雷霆的分房机制到底怎么计算的…… 不是按照分房权重最高的那辆车计算么? 为啥我就解锁了虎式H1,分房权重5.7,一个三秃子G完整版,三级房权重5.7的金币车…… 为毛线前10轮就碰见T-44-120这样的四级车了
12-13◆〖讨论〗战争雷霆其实如果同级别不考虑技术差距和意外 一般情况下坦克歼击车Vs坦克,胜利的一般都是坦克歼击车吧 尤其是距离拉远以后,坦克歼击车皮厚还矮,只要地形不坑,基本坦克打歼击车都是跳弹,歼击车基本命中就有伤害…… 近距离歼击车比较吃亏,坦克可以绕圈开火,歼击车跟不上就只能挨打
讲真,120/240的水冷实际上是省空间来着吧。 240/120的水冷实际散热能力会被酷冷至尊的V8,猫头鹰NH-D15这级别的双塔8热管散热器吊打…… 唯一的意义就是好看,省空间,不压内存槽,不压主板 然而我最后还是上风冷了→_→一辈子免维护系列
AMD的ZEN看来进步不小,Intel有压力了。 kabylake版本的i3性能大飞跃,直接从6300的3.8Ghz提升到7350K的4.0-4.2Ghz。 睿频给了,超频解锁也给了,估计风冷塔式散热器轻轻松松超频5Ghz不是问题(体质大雷的不算) 为了维持i3默秒全的优良传统,这回Intel是下了血本了 i3这回挤了一大把牙膏,看来zen相对AMD的老架构确实提升不小,但是吊打6900K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AMD的PPT大法 另外貌似Intel在标压平台,14nm准备用四代了,增加了6核,根据老传统,6800K就是coffee lake和connon lake两代消费级i7旗舰的性能上线了。 这么不慌不忙的牙膏……看来Zen除非有奇迹,不然应该是翻身360°了
i3救场型号出现,7350K……4.0-4.2Ghz 超频版高频i3救场你怕不怕 看来ZEN的进步还是有的,i3性能大飞跃,还增加了超频解锁。 努力超超估计风冷5Ghz不是问题。 Zen的进步看来有限,Intel是救场了……继续保持i3默秒全的优良传统。
Intel牙膏挤得出神入化,14nm用4代的节奏…… 在connon lake前面又插了个14nm 的coffee lake, 14nm 然后10nm的connon lake目前为止的计划貌似只出现在15W低压平台,同时代标压平台就是14nm 的coffee lake。 好消息是标压平台(H和S),移动端i7和桌面版i7都有6核了。 不过根据Intel的尿性,6800K应该就是这两代i7的默频性能上线…… 然后6700K可以毫无压力的战到2019-2020年了 坏消息是14nm生生战了4代…… 按照Intel这种不慌不忙挤牙膏的情况……估计Zen又是PPT大法,再参照i3出了个2C4T 4.0-4.2Ghz的版本救场…… 估计又是i3默秒Zen全家的节奏 AMD这是要破产还是要新一轮惨无人道的敲诈Intel?
Intel的14nm准备用四代了…… 在connon lake前面又插了个14nm 的coffee lake,14nm 然后10nm的connon lake目前为止的计划貌似只出现在15W低压平台,同时代标压平台就是14nm 的coffee lake。 好消息是标压平台(H和S),移动端i7和桌面版i7都有6核了。 不过根据Intel的尿性,6800K应该就是这两代i7的默频性能上线…… 然后6700K可以毫无压力的战到2019-2020年了 坏消息是14nm生生战了4代…… 按照Intel这种不慌不忙挤牙膏的情况……估计Zen又是PPT大法,再参照i3出了个2C4T 4.0-4.2Ghz的版本救场…… 估计又是i3默秒Zen全家的节奏 AMD这是要破产还是要新一轮惨无人道的敲诈Intel? @USG石村号 @By1213131 @百丈剑芒
讲真,陶瓷没什么不好,但是耐冲击部件还是金属靠谱。 米MIX很惊艳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陶瓷边框确实是有欠考虑的。 手机的边框在结构上就是个保护结构,是最外围抗冲击结构,手机掉地上多数情况都是撞击边框这点毋庸置疑。 边框除了手持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屏幕和后背的脆性材料不直接面对撞击导致破裂。不少手机甚至还会把屏幕这边的边框稍微做高一点更好的保护屏幕。 边框作为一个保护性结构,用脆性材料陶瓷制作其实是个很欠妥的想法,无他,一摔损失惨重。 我引用了机锋两张拆机图,和一张国内首摔的惨烈照。 可以从拆机图看到,Mix其实还是传统的金属边框+双面玻璃结构,不过是陶瓷取代了金属和玻璃。 然后从拆机图看,陶瓷边框很薄……然后首摔的整机报废也就不奇怪了。 陶瓷是脆性材料,硬度和刚性良好,耐磨耐刮耐划伤,完爆金属无疑。 但是陶瓷的脆性也是极大的问题,刚度和韧性都良好的金属陶瓷不是手机这级别用的起的,所以手机陶瓷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陶瓷→_→一摔碎。 脆性材料不是说完全不耐摔,前提是厚度,比如钢化玻璃杯的厚底,也很结实。然而拆机图告诉我们想多了。 脆性材料陶瓷,做的很薄,本身又是抗冲击保护材料。摔了以后结局惨烈已经是必然。 根据首摔图而言,确认破损的有陶瓷边框,屏幕,猜测难逃的是背板和顶部的陶瓷震动扬声器结构。 也许主板和超声波距离感应器也挂了说不定,概率很小,但是也是有的。 就我个人而言,摔成这样肯定是只换不修了。
客观的说一点→_→抢不着其实跟没有一样对吧 小米mix是国产机划时代了吧……机子本身如果没有工艺缺陷,那么评分基本在完美一档。 然而抢不着是最大硬伤好吧……我觉得mix到明年这时候估计还买不着的人一大票……
HBM完全是Rubus的既视感…… 目前为止的HBM完全是Rubus的既视感,感觉很有可能跟RD内存一样最后无疾而终。 首先是一样的贵……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然后次品率一样的高,AMD的双芯旗舰,买卡送核心,也就是说至少三分之一的报废率,呵呵 然后破毛病一样的多,比如必须水冷,工作温度不能高于50℃,不能超频…… 生产垄断→_→能生产HBM的就那么两家,三星和海力士好像? 然后HBM比RD内存更惨的是对手并没有像SDRAM那样窘迫,RD内存出生和扩张的时代DDR还没影子,SD内存已经到了技术尽头,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然而GDDR家族却不尽然,首先GDDR5X等效14Ghz的前景最少还能撑两年完全够用。 GDDR6已经在路上。 除非HBM能从价格上持平GDDR家族,生产成本也接近,不然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老黄连Titan X都不上HBM,Volta的HBM2在Geforce上估计又是泡影。 毕竟GDDR5X 512bit 等效14Ghz带宽绰绰有余。老黄不是慈善家……
我养的螃蟹褪壳了 辣椒蟹,深水30cm养了一个月,然后褪壳了
辣椒蟹,30cm深水养了一个多月,然后褪壳了
连百度自己都知道贴吧的精髓是水了 新版贴吧刷新界面,真心亮了
新版贴吧,连百度都知道贴吧的精髓是水么 刷新页面真心亮点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发烧而发烧…… 4K 120Hz组三屏的土豪你好,本文没有参考价值。 其实最佳购买攻略是买X80然后隔代再买X80。 要知道每一代的X80最少能在主流分辨率下两年不跪(99.99%),当然不算那些为了显卡杀手而显卡杀手的游戏。 然后一块Titan=两块X80。 X80吊打上一代TITAN。 所以你懂的
AMD的Zen还没发布就虚了。 挑战6900K什么的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从奔腾3-奔腾4年代过来的老人基本上都对AMD的套路是了解的。 从秒杀6900K的DEMO是AMD自家的就已经说明实际上Zen是绝对打不过6900K的。 按照AMD的尿性,如果Zen真的比6900K强,目前放出来的性能演示肯定是第三方,比如super π,3D Mark,象棋,转码,和Win RAR,photoshop等。 既然放出的是AMD自己的DEMO,那么就说明一件事,6900K肯定是吊打AMD全家的。这是性能上线,性能下线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举个栗子 当年AMD的A8-7XXX(年代太久远忘了具体型号),在AMD自家的DEMO中各种花式吊打2600K,跟今天Zen的吹牛方式基本雷同。 但是大家都知道,2600K同时代的A4+A6+A8奇迹型号的性能加一块都打不过2500K,更别说吊打AMD全家5年多的2600K 这回的Zen实际假想敌其实还是2600K,然而默频只有3.0的Zen能不说打得过3.4G默频的2600K其实很难说
同代i7的发热本事吊打i3毫无悬念,就跟性能吊打一样 我的core i7 6700K是开盖的,然后换了下硅脂,放回去主板自检过不去了。 于是找了颗6代i3亮机。 散热器是超频3风冻黑金版,5热管单塔。 放着i3跑furmark的cpu burning,不加风扇的情况下满载才55℃,跑10分钟塔下半截微热,上半截是凉的。 然后我把i7彻底擦干净重新上好硅脂放回去,点亮了,同样不装风扇跑furmark CPU burning 。 我去上了个洗手间,大概15分钟,回来一摸塔,指尖两个泡 CPU温度98℃,降频到3.9Ghz 这发热差距
i7有多热,只有用过i3对比才知道 我的core i7是开盖的,然后换了下硅脂,放回去主板自检过不去了。 于是找了颗6代i3亮机。 散热器是超频3风冻黑金版,5热管单塔。 放着i3跑furmark的cpu burning,加风扇的情况下满载才55℃,跑10分钟塔下半截微热,上半截是凉的。 然后我把i7彻底擦干净重新上好硅脂放回去,点亮了,同样不装风扇跑furmark CPU burning 。 我去上了个洗手间,大概15分钟,回来一摸塔,指尖两个泡 CPU温度98℃,降频到3.9Ghz 这发热差距
一劳永逸解决暴藻 比较麻烦……但是很稳定,没试过直接阳光暴晒什么结果,但是灯光无碍。 此法用后不能养螺,会活活把螺饿死……黑壳虾需要喂虾粮。 辅助器材需要一个UV灭菌灯。 简单的说就是鱼缸水用白开水爆氧→_→不用晾水烧,烧水过程中自动除氯。 灌满鱼缸以后爆氧一天即可。下鱼以后紫外灯灭菌4小时……水草貌似只能从土栽的绿萝剪枝转水。 然后永久没藻。
新图一张,真·形象 微博看到的,有水印,丢图跑
事实证明,大厂的一线高端主板有时候也不是那么靠谱。 如图,我今年6月入的gaming 7,这板子算是技嘉Z170芯片组的次旗舰了,勉勉强强踩了高端的门槛,但是肯定是技嘉的一线板子了,属于堆料家族,而不是为了便宜偷工减料的系列。但是仍然有设计问题。 设计有问题的是我用红框圈出来的桥散热片设计。 我想说不带风扇真是个大败笔。真的。 这个散热片设计的其实刚刚好够用——前提是你别插GTX1080/1070或者更大的非公显卡。不然这些显卡会盖住一半左右的散热面积。 这时候你最好别用m.2 nvme SSD,不然悲剧就来了。 在D/H口都插上三星SM951 nvme 512GB 的时候,开机那个散热片就很烫了然后如果使用QQ旋风或者迅雷下载,不在乎写入速度如何,持续一小时左右系统就会卡死失去响应,完全没有反应。 或者两个SM951对拷,或者自己向自己复制120GB的大文件(无所谓哪个口),100%速度掉到0然后死机。这时候不要作死去摸我画出来的散热片。直接给你烫个水泡。 别问我为啥知道 解决方案有两个。 第一,别用m.2 nvme SSD,用SATA3 SSD 我的MX200 1TB拷贝420GB大文件到MX100 1TB未见掉速。未见卡死。 第二,买个小风扇黏到散热片上,3CM口径的就成,直吹,SM951互拷420GB文件毫无问题。自己复制到自己200GB文件没有问题(随便哪个口的) 第三,别插GTX1080/1070公版或者更大的显卡,我把显卡拔了以后,SSD表现和加风扇一致,然后被烫了第二个泡 事实证明技嘉的工程师欠考虑了。
08-05【教程】发现技嘉Z170 Gaming 7的一个设计问题附解决方案 如图,我今年6月入的gaming 7,设计有问题的是我用红框圈出来的桥散热片设计。 我想说不带风扇真是个大败笔。真的。 这个散热片设计的其实刚刚好够用——前提是你别插GTX1080/1070或者更大的非公显卡。不然这些显卡会盖住一半左右的散热面积。 这时候你最好别用m.2 nvme SSD,不然悲剧就来了。 在D/H口都插上三星SM951 nvme 512GB 的时候,开机那个散热片就很烫了然后如果使用QQ旋风或者迅雷下载,不在乎写入速度如何,持续一小时左右系统就会卡死失去响应,完全没有反应。 或者两个SM951对拷,或者自己向自己复制120GB的大文件(无所谓哪个口),100%速度掉到0然后死机。这时候不要作死去摸我画出来的散热片。直接给你烫个水泡。 别问我为啥知道 解决方案有两个。 第一,别用m.2 nvme SSD,用SATA3 SSD 我的MX200 1TB拷贝420GB大文件到MX100 1TB未见掉速。未见卡死。 第二,买个小风扇黏到散热片上,3CM口径的就成,直吹,SM951互拷420GB文件毫无问题。自己复制到自己200GB文件没有问题(随便哪个口的) 事实证明技嘉的工程师欠考虑了。
台式机拿下很久了,当初有人质疑我SSD水…… 全SSD→_→SM951 512GB nvme两块+MX200 1TB+MX100 512GB,勉强够用。 backstreet boys 1999年的DVD专辑,720P都没有,15首歌3.9GB……正版。 上古卷轴的MOD几乎爆炸…… 现在表示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插满了……
讲真,SSD再多也不够用 全SSD→_→SM951 512GB nvme两块+MX200 1TB+MX100 512GB,勉强够用。 backstreet boys 1999年的DVD专辑,720P都没有,15首歌3.9GB……正版。 上古卷轴的MOD几乎爆炸…… 现在表示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插满了……
论新闻的节操→_→估计硬件新闻也是这样的 笑岔气了,真的
看来我已经退烧了…… 退烧的很意外。 至少6月初的时候还是发烧状态,然后加钱入了索泰GTX 1080 FE。 6700K开盖,主板GA-Z170X-Gaming 7,内存是金士顿 fury DDR4 2400 64GB,SSD是SM951 nvme 512GB *2+MX100 512GB+MX200 1TB。 电源特意入了航嘉的K650全模组,本来是为titan留了供电空间的,650W带单卡Titan应该是很轻松的。 至少这时候还是发烧的。 然而我在五月底认识了我的女朋友,然后随着我们关系的日益亲密,我突然间发现我实质上已经退烧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的新机开机时间尚未超过20小时,除了COD 12玩了一个多小时,《全面战争:战锤》玩了一小时不到,奇点灰烬玩了半小时,其他诸如《圣域2》,龙腾世纪3等,有些没下载完,有些下载完了没解压,有些解压了就没进去看过…… 现在基本上都懒得开机,如果能回市区,那么基本全天陪女友,如果不能回市区,就给女友打电话,然后看看手机就睡觉了…… 我觉得我应该是已经彻底退烧了吧……而且我觉得未来几年也再难找回感觉了。
GPU-Z也是逗逼了。 明明完全识别了,然而居然看不了体质。。。。
GPUZ你在逗我么。。。。
喜闻乐见的事情。 转游民星空的,请自行判断真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amersky.com%2Fhardware%2F201606%2F760062.shtml&urlrefer=026cacaf54e4e7f562a28dca168c6ea5 GTX1080\1070将登陆笔记本 显卡命名不再加“M”
请教个问题,请各位拆过1080的大神告知一下。 我入了老版980Ti 的EVGA原装Hybird水冷和索泰的1080,求教核心周围四个固定孔位和泰坦皮固定孔位是否有变化。 我担心要上手锯锯1080的新泰坦皮。
不知道拆开什么样,啥时候出准 放图跑→_→这一代注定跳过了。
其实Steam国区不考虑语言问题,价格还是很良心的。 首先淘宝买steam钱包,231元能充值235.5-238元不等→_→视税率。 另外《全面战争:战锤》和《文明6》的美元售价都比人民币贵 也就是说大陆地区steam享受双重汇率折扣
我想知道汉化和雪xue行xing包什么时候出。
05-24【装机】继续吐槽技嘉主板的细节问题 话说临装机换成了GA-Z170X Gaming 7,主板挺好,没啥问题。 但是资料和驱动都是光盘是什么意思,现在有几台机子还配光驱的,又浪费我银子买USB外置光驱。 就不能送个U盘?8GB的U盘能有多贵?
我是上岸一年以后重新开缸,打算就养点孔雀了。后面有机会再上点黑壳虾。 45x30x28的超白,缸不大,厚度不是特别重要。
完整配置列表,预期六月第一周装机完毕。 CPU:i7 6700K (开盖,液金,双面胶封口) 主板:技嘉 GA-Z170X Gaming 7 内存:金士顿骇客神条 Fury DDR4 2400 16GB X4 显卡:GTX 1080 公版+EVGA水冷 SSD:东芝XG3 1TB nvme+SM951 512GB nvme+MX100 512GB+MX200 1TB 散热器:超频三风冻黑金版+额外风扇 机箱:杂牌超厚铝合金一个。 电源:航嘉MVPLand K650 650W 键鼠:罗技MK235套装 显示器:AOC I2771FM9 音箱:JBL Charge 2 差不多就这些 @百丈剑芒 @By1213131
养虾基本上岸了,其实是没法养了。 我主要是养孔雀鱼,然而我们这边的水存在两个问题→_→水霉病严重和容易爆藻。 然后我用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直接用凉开水注满鱼缸,打氧气7天,日后加水也是白开水。 效果喜闻乐见,阳光直射也没有爆藻问题,水霉也基本绝迹。 黑壳虾就没法养了,除非天天喂虾粮,但扛不住安德拉斯孔雀也好虾粮这一口 现在只养孔雀了。
卧槽,量子点技术还真不是盖的。 别的不多说,note5用显示最鲜艳的自适应模式,亮度50%,量子点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都是50%,然后显示红色居然是AMOLED的note5输了 IPS在颜色上吊打了AMOLED @By1213131 @百丈剑芒
理性的说说为啥Pascal定价貌似比较高。 这回Pascal定价确实偏高一些,而且做工也确实缩水。 但是这事不全是老黄JS,原因很多,慢慢说。 第一就是AMD已死,老黄没有竞争对手,拿死了定价权,爱买买,不买滚是基本前提,如果AMD的fury X比新出的GTX1080还强,那么肯定是低价。 参考当年9800GTX售价腰斩。 第二是客观费用,Pascal的第一代闪亮登场,研发成本肯定是要尽快收回的,毕竟是新架构,跟马甲三代不可同日而语。 然后是16nm新制程,除非16nm制程坑死,不然肯定比28nm贵的多,估计老黄就是砍了做工和用料补贴这块去了,公版1080用料做工不如公版980大家有目共睹。 老黄毕竟不是做慈善,无商不奸,不然早倒闭了。 第三估计还有把麦克斯韦没赚到的利润叠加进Pascal的因素,这个肯定有,麦克斯韦真正来说只买了一代,就是9系桌面和九系移动,GP10X基本就是试水,出货基本没多少,聊胜于无。 老黄没把麦克斯韦玩马甲穿穿又三代是良心。但是肯定不会放弃麦克斯韦马甲三代的利润的,多少都要叠加进Pascal一些。 第四是Pascal架构可以预期的寿命很短,并不是一个马甲三代的架构毕竟Volta将于2018年登场,可以遇见的是Pascal撑死只有两代,前提还是老黄发的紧凑点。 所以老黄会把三代马甲的钱压缩到两代或者三代卖。 所以贵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老黄的良心比AMD好太多,当年AMD比Intel强的时候,一颗中档U敢卖1W+,老黄和Intel都没这么黑过。
不止A卡粉的信仰喜欢无中生有,N卡粉也是感人 我不针对硬件的问题,只说感人的信仰,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从1070看,1080m要杯具…… 1070的规格是1080的75%(1920/2560) 980m也是980的75%(1536/2048) 也就是说今年1070占了上一代980m的坑,回头看980m是真·良心,也是980m战两年的原因 话说这么看,今年1080m最大可能是1664SP,是1080的65%,比M980强11.5%…… 1060m很难有机会吊打980m了 幸好我上了台式机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