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27,836 关注贴吧数: 126
侏罗纪系列迅猛龙其实没你想象的厉害。 这里只说侏罗纪世界虚构的迅猛龙,化石里的迅猛龙正面刚不过体格正常发育的成年男性。 其实影片里迅猛龙的凶猛全部都是通过猎杀人类提现的。从实质上而言,只是看上去很猛而已。 首先坐标系人类的肉搏能力,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同体型或者体重战斗力最低的垫底渣。渣到忽略不计,原因是人类没有成年态,终身保持了基本没有战斗力的幼年形态。 人类是个高智商物种,为了保留学习能力,人类用青春期替代了成熟期发育,除了生殖系统以外,其他所有器官都是幼年器官的二次延宕发育,肌肉松弛,骨骼密度低,肌肉内血管密度低,关节未能强化。好处就是终身能够学习,且寿命大幅度延长。 所以坐标系是个渣,迅猛龙稍微猛一点就看起来很凶残,而且观赏者就是坐标系本身。 实际上就影片里的迅猛龙而言,并不是狮子老虎这类顶级猫科猎食者的对手,战斗力应该只有花豹/猎豹一级别,打不过美洲狮。 大多数人都低估了猫科动物的战斗力。同体型猫科动物比其他所有食肉目动物都要重,同体重猫科动物的咬合力及肌肉力量都是哺乳动物里最大的。同时同体型猫科动物的反应速度和猎杀格斗本能食肉目最佳。 简单说,体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猫科动物单挑能碾压其他所有食肉动物。 其中美洲狮是个BUG,美洲狮能猎杀自己体型三倍以上的鳄鱼…… 所以电影里的迅猛龙单挑雄狮或者老虎就是被碾压的命,速度不如,力量不如,猎杀本能也不如。两条龙对一只,老虎或者狮子会撤退……猫科捕食者一点都不傻。
关于笔记本风扇噪音的判断经验和解决方案 当年买的雷波F-630,后面有个风扇出了点问题,噪音各种烦躁,大学做校代买各种电子产品,积累的一些经验。 首先是工具 螺丝刀和钳子 冷风电吹风,不嫌费劲吸灰可以用嘴吹(风扇要拆出来,主板吹挂了别说我没提醒你),另外嘴吹需要极大肺活量 黄油,不是吃的那个黄油,你要用吃的黄油风扇会挂。 锉刀,随便哪个号。 湿巾 双面胶和卫生纸(最好是海绵) 4号800目油浸或水浸砂纸或者更细,传说有5000目…… 细铁丝和透明胶 然后开工。 首先判断是不是转轴的问题,首先去掉风扇顶盖,把细铁丝弯折90°用透明胶固定在风扇外壳上,铁丝跟指针一样靠近扇叶,通电看扇叶和铁丝是否有间距变化,如果有,用钳子垫卫生纸把转轴掰直到不偏扇,掰断或者掰的更偏→_→买新的 如果不偏还有声音,把转子拆下来,用卫生纸擦干净转轴,然后上大量黄油,装回去通电,如果有改善,再把转子拆下来,擦干净,砂纸把转轴包起来转着抛光,切记不能上下撸(撸的不圆,你要重新买风扇),差不多擦的光亮,上黄油,装回去就能解决问题。 大量黄油还没改善就证明不是电机的问题,不要动转轴了。另外转子抛光就不转了,自己掂量。 然后判断风道的问题。 先用电吹风对着散热鳍片吹,有尖锐声音用锉刀挫掉一点直到静音。 然后如果鳍片没声音,用湿巾擦干净风扇出风口,然后用双面胶粘一块稍厚的卫生纸(海绵)在出风口上,如果消音了,就这样了,解决问题,如果没改善那就是扇叶的问题。 扇叶的问题分为共振和设计问题,共振好解决,用锉刀在任一扇叶上挫个小尖,如果声音没了解决问题,如果大幅减弱可以再挫一点。 如果挫了基本没改善或者根本没用,那就是设计问题,掰掉一个或者一对对位扇叶可能会改善,也许不会有变化……反正我是买个新的再掰。 设计问题基本无解
话说热弯玻璃,四曲面…… 这里不带主观色彩,也不是黑,总得来说手感可以作为卖点,但是一块热弯玻璃作为高潮卖点真的不能理解。 话说玻璃这种古老的材料,人类出了中世纪就开始广泛应用了,大航海时代刚开始,大概也就是明朝中末期的时代,欧洲人就拿着各种玻璃制品去非洲骗黑叔叔了,甚至跑到大明朝来骗 所以玻璃的加工技术可以说已经熟烂了也不为过,只要不是玩哈勃望远镜那一级别的超高精度加工,其他日常加工成本高不到哪里去,一块钱和两块钱的差别。 不信自己去超市买玻璃盘子看,别说四曲面,花都能给你做出来,售价也就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 再有就是鱼缸,便宜的浮法热弯玻璃,纸一样薄,甚至可以厚度不均匀,各种奇葩形状都有,四曲面会被嫌弃粗制滥造。 高端点的热弯超白(光学玻璃),随便什么厚度形状,同大小比浮法贵个二三十块钱了不起了。 然后我原来办公室养鱼的小缸,热弯超白,一体成型不用玻璃胶的那种,45块钱,厚度0.8mm 所以我不能理解小米为啥把一个热弯玻璃当重要卖点,玻璃想四曲面简单的要死,先做好一个金属模具,然后把合适大小的玻璃加热软化,然后往模具上一怼,切边,然后稍等几秒冷却一下取下来就成品了。而且只要不是熔融,玻璃品质不会改变…… 小米的噱头挺奇怪。
欧洲的人口,自古以来都是血泪史 首先从希腊城邦时代至14世纪黑死病大爆发欧洲人的人口由于战争和没有高产作物,一直非常曲折的上升(主要是分裂状态,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打仗。然后统一的罗马帝国基本上就屋大维维持了两百年和平,拜占庭让鼠疫差点灭了)一直到14世纪,全欧洲也就7500万人口左右。 特别提醒:欧洲人的农耕点数没点够,小麦在近现代以前一直没能高产,欧洲是畜牧业民族,而畜牧业民族人口一直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然后黑死病(14世纪鼠疫爆发),欧洲人口死了三分之一,一朝回到解放前,俄罗斯人领了大奖,死了一半。 14世纪黑死病爆发—1914年一战和1918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二战,其中16世纪西班牙人引入了马铃薯,让欧洲人因为有了合适的作物大量上升,这个时代算是欧洲人口最繁荣的时代。 然后大杯具就来了,首先一战战争带走欧洲接近2000万人口,战争尾声爆发西班牙流感再带走两千万,战后人口回升基本泡汤,休战20年并没能让欧洲人口休养生息得到回升,然后二战爆发又损失5000万人口。 而且战争损失人口有个巨大的麻烦是主要损失男性,剩下的女性注孤生以后并不能孤雌繁殖产生后代…… 所以战后至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都没能彻底缓过气来。 最后的最后,二战之后,欧洲的高福利社会导致人口发展已经放弃治疗了,多国负增长,丹麦都快因为人口不增长消失了 欧洲的人口发展史简直是各种悲剧的血泪史集合
就从百味之首盐来说,古人的饭一定不如今天好吃。 古代人(这里定义为清和清以前)的饭菜肯定没有现代人吃的好啊,包括口味。 先跑个题→_→现代各种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品就不说,比如味精(谷氨酸钠),鸡精(-5核苷酸),木瓜蛋白α(合法嫩肉粉)等等,这些古代肯定没有。 不管味精和鸡精等黑的再多,简单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是好吃才卖的动,不好吃人人自己煲高汤,谁用味精 首先是百味之首盐。 不要奢望今天氯化钠含量97.5%以上才算合格的精盐古代人也能吃着,古代人连元素周期表都没有,不要指望古代人会化学精制食盐,会用变温的方法去掉钾盐。 中国人的盐无非来自井盐和海盐以及少量湖盐。 其中品质较好的海盐到明朝才成为最主要的盐来源,海盐不精制苦的不要不要的(各种K+,Ca+,Mg+,硫酸根,硝酸根等等杂盐),不信自己去买点海盐。 其次是湖盐碱大,钾盐等杂盐含量高,同样苦,而且涩。 然后明朝以前,井盐占了盐供应的大头,按照历史的进步性,井盐应该是越靠后质量越好,然后就以宋朝时代的上品盐青白盐举个栗子→_→青白盐顾名思义是彩色的,主要颜色是以青,黑和白(相对)为主。 青白盐高端到什么地步呢?西夏党项族的主要收入就来自青白盐贸易,如果没有青白盐,大宋和辽早把西夏党项族磨没了。青白盐是皇室用盐。 然而青白盐放在今天,是杂质高到不能食用的工业盐。其口感可想而知。 古代人的食盐杂质多,质量差,可想而知饭菜如何。 只要是用盐,饭菜一定带着一些苦味,是不是苦到不能吃要看你用的什么盐,用多少。 其次如果不是海盐和湖盐,饭菜里面的沙子就成了不可避免,毕竟井盐一般都带沙子……溶化以后过滤再干燥的初步精制盐一般人是用不起的。盐是非常昂贵的物资。虽然盐铁国家垄断,但是私盐也就新中国消灭了。 最后继续跑题→_→汉朝以前没有蒜,周天子用餐必用的一种调味品是蚂蚁酱,周天子面前九盆没有香料的煮/烤肉就是最高规格的国宴。天子封诸侯的凭证也就是块老腊肉 然后胡椒应该是唐朝以后才有了,芝麻也是唐朝才引进,古代人很长一段时间以豆子为主食(椒),自己煮盆豆饭吃两天保证胃疼死。 另外今天的白米,75面放古代均是奢侈品→_→浪费不是一般的严重。 然后辣椒是清初才普及的…… 糖在新中国70年代以前是奢侈品,没糖吃的日子,啧啧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