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7
发帖数: 28,400
关注贴吧数: 128
大姨妈是意法爱立信的问题。MOTO X一样躺枪(转)
小白报道,求大神告知怎么免流? 武汉联通3G,186号段,HTC ONE 4.2.2已经root,求大神怎么全局免流?万分感谢。
给联通3g流量计费给跪了,简直胡乱计费 先传完图再说事,请85先别删,话说联通流量单的时间是开始时间,不是结束时间,我个人通俗理解就是上一条到下一条之间的时间段发生的流量会记录在上一条上。客服是这么解释的。
建业“大神”,菊粉……
大神就是“大神”,建业的语文老师是民工客串的临时工么
我觉得对于有强迫症的人而言,智能手表是个很愚蠢的东西
水一贴,话说nexus 7的屏幕不科学啊。 本月初生产的机子屏幕一如以往的黄的让人想吐,话说这不科学啊。 首先nexus 7已经卖了快一年了,理论上每一批都有一些部件不同的,屏幕应该也不是统一型号的,比如苹果自己就有三星 LG 夏普偶尔交替,粗粮也是时不时的换种屏幕,nexus 7这快一年这么多批居然就没换过屏幕? 好吧,就算nexus 7屏幕当初生产的过剩(500W台已售,难以想象当初能屯这么多屏幕),话说每一批中每台屏幕的素质也不会这么不科学的统一吧,理论上应该有冷有暖,有亮有暗,one同是JDI的屏幕还分385/475/665nit(可能不准确)三档,而且有暖屏也有冷屏,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但是nexus7蛋疼的每一台都黄的让人想吐,至今未见过不偏黄的,而且偏黄的误差居然肉眼目测都惊人的一致(最少经手过10台了,我自己一台,老哥一台,我爸一台,同学从我手上买了7台还是8台记不清了)。 我想说nexus 7屏幕黄的真的不科学啊。@ioncannon
话说C6及以上TF卡大文件连续拷入比手机SOC升温感人多了。 手里有张闪迪的32G C6,红黑两色的那种,连续拷入17GB的蓝光MKV,因为是用的带盖子的那种读卡器,打开盖子拔卡的时候居然把手烫伤了,目测最少75摄氏度(没有测温枪)。 联想到曾经往一张威刚的C10连续拷入一个24G的蓝光MKV,最后直接冒烟连卡带读卡器都烧毁,现在的TF卡发热真是感人。
nv给古墓丽影9塞钱了么, 高画质大多24fps以上,而且18FPS都基本没有卡顿感,core i7 2630QM GTX 560M @ 814Mhz 192bit GDDR5 内存 16G DDR3 1333 考虑到笔记本屏幕分辨率和大小,没有开启FXAA,1366X768的分辨率。
发个超冷门知识,人体骨骼共有206块这个理论在严格说是错误的 一楼不给看。
放个神论 神论:5寸及一下手机的10点触控基本只具备象征意义,第一、没有软件及操作用得到,第二、十个手指会占掉一大半屏幕,体验太糟糕。第三、人类不论从神经系统到运动系统再到习惯,十指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动作,尤其是微操作,都不是很舒服,不信的可以自己试一下。
壮哉,菊花国内手机居然都开放了LTE,我居然才发现 业界良心了么……
个人对HTC没落的一点看法,顺便表示对one迟迟不发货的严重不爽
HTC活该没落,没有黑的意思。 HTC的没落说实在都是自己找的,不善于宣传也就罢了,不能掌握市场才是根源,远的不说,只看最近两次: 首先是DNA(Butterfly),虽然本来是作为肾5的配角出世的,但是推出的那几个月同时期在安卓阵营是无敌的,外加本来的主角肾5严重失利,DNA一时热度之高不下于现在的one和曾经的S3,甚至取代了肾5作为verison的主打机型,DNA系完全看看有机会成为三星银河系列那样的经典之作和翻身机型。 可是HTC的作为是什么?缺货……缺货……还是缺货,根本没有正确的判断市场,坐等机会流失,DNA可不是One,塑料机身外加传统普通配件和8064已经不再缺货的时代,居然可笑的缺货!等htc终于反应过来大批量补货以后,one的发布将dna彻底推进毁灭,以致verison拒绝发售one。如果verison用连猪都不如的对友形容htc真是恰如其分。
希望我这个不是神论,HTC One 410W像素摄像头的某种原因思考
对于白热斯,一些可能有效的措施 什么是白热斯,咳咳,百度知道即可。 白热斯现在已经不算是个很小众的疾病了,虽然不疼不痒不致命,但是甚不雅,对外貌具有毁灭性打击能力。 白热斯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没有彻底解决方案。 介于楼主身边患着小病的人不少,总结出5项有效果的偏方,是否采用请慎重。 1:青核桃皮捣碎以后外敷,某女士已经成功治愈(我妈的同事),据说复发已经是十年之后。请和第二条配合使用 2:适度日晒,这个不好掌握量,弄不好晒伤可能会导致新的白热斯产生,但是晒好了效果优于紫外线治疗,而且更安全,反正有日晒治好的,也有旅游日晒过度发病的,这个尤其要慎重。 3:使用铜质餐具,这个算是最有效的一条,同时兼具抑制扩散,恢复已生成白热斯和抑制新白热斯产生的作用。但注意一定要使用食品级餐具,或者自行打造时使用100%高纯度电解铜,铜合金一般剧毒。 4:补骨子少量泡水饮用,当茶喝即可,别当药吃,效果等同或略优于第三条,但是凡药三分毒,慎之,慎之。 5:持续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能够有效避免新的白热斯长成,并且能够消灭新长成的小白热斯,但是长期服用会带来比较严重的肝肾负担,同时必然对骨骼有严重不良影响,毕竟抗过敏药物的原理就是增大血钙水平,抑制组织胺的生成或者组织胺受体活性。 以上都是偏方,但凡涉及药物的请咨询医生,之后请尊医嘱。金属铜本身属于重金属,虽然属于必须的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会重金属中毒,效果请自行百度,另外请注意过敏体质可能带来的风险。还有就是物极必反,凡事有度。
三星GS4的评论 一楼祭度娘
水一贴,现在骨科医师都是狠人啊,尤其是主任医师以上的。 今天一失足成千古恨,滑倒,然后脚踝脱臼,外加膝盖扭伤。然后去看骨科,为了不因为被某些半吊子,考前突击的货用来试验,最后有让我后悔终身的结果,花20挂了个专家号。 从money来说,专家号挂的太值了,就给我开了一包麝香追风膏帖着,8块钱,老头子真心有良心,其他什么钱都没要。 但是,老头子心狠啊,脚踝脱臼要接骨的,然后老头捏捏那个大包,说小伙子是男人吧,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说是。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老头纸直接双手一扭硬给我接上了,我终于理解什么是痛晕的了,我勒个去,我出去的时候整个骨科楼道都是一片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只感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 但是老医师果断是老医师,现在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了,脚腕也基本已经消肿,真强悍。
笔记本刻录机的缓存真奇怪,好像完全没有的样子。 就是这个样子了,刻录的是CD—R,从头到尾缓存标识都是空的。
图睿4功耗感人 5寸的720p多点触屏显示屏,38Wh电池(5~10小时游戏) 这V5的功耗,简直让人感动的泪流满面。 考虑到手机电池普遍的5~10Wh,如果图睿4一个不小心跑了全速,电池续航图有多欢乐请大家自行想象。 原帖: 来自NVIDIA的新掌机 Shield计划前景分析 发链接就吞贴,真服了 @ioncannon @漆黑中的追迹者
自己的一点耳机的杂感 个人是穷学生,所以耳机一般都选择1K以下的,所以算不上高端玩家,更不是什么专业玩家,写在这里的都是个人玩过的一些物美价廉的耳机,这是篇总结性的文章。 介于音频类产品由于个体差异和每个人的爱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像CPU一类直接可以用软件速率或者跑分之类的量化,也不能像显示屏那样有PPI之类的很硬性的指标,而且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处在木耳朵这一等级,对于耳机的好坏也没有太直接的感官。个人学过七年乐器(钢琴/电子琴),虽然没经过系统的听力训练,但是自认为略强于木耳朵,同时说明一下,后面提及的还原度和真实度,是以斯坦维2W元级钢琴(这个玩的比较多,但自己没有),和雅马哈PSR640/3000(前者是自己的琴,后者是学校里借用的)为基准,专业器材虽然不高级,但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已经非常足够了。 个人使用过的耳机基本都是森海塞尔和AKG的,中间掺杂了一条飞利浦的NH060抗噪音耳机和一个麦博的K500大型耳机(号称监听级),首先把这两个掺杂的说一下,后面就不提了,NH060属于功能型耳机,钕磁体音圈,音质属于白开水,说好听点叫纯净,说不好听点叫平淡如水,没缺陷,但平的如同飞机场,实在不适合欣赏音乐,到是抗噪音水平一流,尤其是主动抗噪音开启以后,在飞机上即使不听音乐,也能睡着。至于K500,虽然也号称是钕磁体音圈,但是本身底噪就不好,而且那个音质不提也罢,反正就是个渣渣,介于麦博在国内的口碑,从此再没沾过国内的耳机。 森海塞尔的耳塞我接触过MX500lrc(最早的一条,后来丢失,现在又买了一条),MX550,MX360,MX660,MX760。其中MX500和MX550要说明一下,MX500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长线没调音器的LRC国际版,一个是国内代工的带调音器的OEM版,前者音质一直是经典,后者简直就是渣渣,尤其是国内代工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如果不带耳棉简直连街边20元一条都不如。至于MX550感觉就是骗钱之作,等同于街边20元,后面也不提了。森海塞尔的耳机用过PX100,PX80,PX100第二代,PX200。 AKG用过K414P和K420。 为什么没有索尼和铁三角,抵制日货,大家都懂的。 首先是音质。 还原度,这个最重要,先放在这里,排列由好向次。 高音部分:K414P默秒全部,125db的信噪比外加对高音的调试,是最精准的,下来是PX200,MX760,MX660,K420,MX500,PX100第二代,MX360,PX100,PX80 中音/人声:PX200,MX500,MX660,MX760,PX100第二代,K420,K414P,MX360,PX100,PX80 低音:PX100第二代,PX200,K420,MX500,PX100/80,MX660/760,MX360,K414P 综合排名大概是这样:耳塞MX660>760>500>360,但是500声音没有缺陷,非常均衡,个人非常偏好。 耳机:PX100第二代>PX100=PX80>K420>K414P。PX200个人认为争议会比较大,声音非常耐听,但是属于CLASSCAL风格,感觉比较老,所以有人非常不喜欢而有人非常喜欢,个人非常讨厌,所以就不放在排名里,单独列出来。 其它简单的说,森海塞尔是经典的德系耳机,还原精准,动力澎湃,尤其是低音无比强大,尤其是PX100第二代,PX100/80存在重而散的问题。而AKG个人感觉是精于调试,细节表现比较好,尤其擅长于高音,但是相对比较平淡单薄一些,其实K414P更能代表AKG的风格,而K420其实多少有点感觉跟风森海塞尔的感觉,而且画虎不成反类犬。 做工 不得不提飞利浦的NH060,做工真的是扎实无比,超级结实,但细节也超级的粗糙,反正蹂躏了两年,都受潮发霉了还不影响功能,同样情况下的MX660报废。 其次是森海塞尔,森海塞尔细节是做的最好的,同时用料也是很舍得的,同价位下AKG无论用料还是细节都远远不如森海塞尔,同时当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时森海塞尔基本没啥变化,但AKG会非常敏感。 至于麦博那个渣渣,6个月就彻底报废,不提了。 缺陷 首先提一下鸡肋的插头镀金,森海塞尔和飞利浦所有的耳塞插头都是镀金的,具体K数未知,个人听说是18K的。但是所有的耳机,包括AKG的都没有,麦博的是假镀金,鄙视之。其中飞利浦的镀金最扎实,到被我丢失都没有什么严重的磨损(估计是K数低,硬度高)。森海塞尔的镀金很快就会磨掉,同时对音质的影响我听不出来。其实这就是个噱头,反正有无都行,估计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至于麦博那个用漆刷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然后是插头的问题,森海塞尔的MX500/550,PX100/80/200,AKG的K420插头质量极为低下,要么断线要么断插头,几乎用一个月修一次,我实在是吐槽无力。然后PX100第二代不能折叠的太频繁,否则耳机支架里面的那根线会断,修了以后仍然会断,不过好在三个月以内断两次会换新的。 耳机中MX660/760线短的简直是奇葩,延长线又长的奇葩,实在是忍不住吐槽。 最后不得不提AKG414P,不知道AKG是怎么想的,夹在两个耳机中间的是我柔软的耳朵和宝贵的脑袋,不是一个核桃,要用胡桃夹子夹成两半,支架就是两个高弹性钢弹片夹在一起,带十分钟就能让耳朵感觉爆掉。 以上就是一些个人见解,如果推荐,个人认为MX500是一代经典,虽然停产,但至今都有全新货卖,但如果不喜欢的话MX660/760会更讨好耳朵,耳机比较推荐MX100第二代,如果听交响乐则是PX200系无敌。
对于耳机的一点杂谈。 个人是穷学生,所以耳机一般都选择1K以下的,所以算不上高端玩家,更不是什么专业玩家,写在这里的都是个人玩过的一些物美价廉的耳机,这是篇总结性的文章。 介于音频类产品由于个体差异和每个人的爱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像CPU一类直接可以用软件速率或者跑分之类的量化,也不能像显示屏那样有PPI之类的很硬性的指标,而且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处在木耳朵这一等级,对于耳机的好坏也没有太直接的感官。个人学过七年乐器(钢琴/电子琴),虽然没经过系统的听力训练,但是自认为略强于木耳朵,同时说明一下,后面提及的还原度和真实度,是以斯坦维2W元级钢琴(这个玩的比较多,但自己没有),和雅马哈PSR640/3000(前者是自己的琴,后者是学校里借用的)为基准,专业器材虽然不高级,但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已经非常足够了。 个人使用过的耳机基本都是森海塞尔和AKG的,中间掺杂了一条飞利浦的NH060抗噪音耳机和一个麦博的K500大型耳机(号称监听级),首先把这两个掺杂的说一下,后面就不提了,NH060属于功能型耳机,钕磁体音圈,音质属于白开水,说好听点叫纯净,说不好听点叫平淡如水,没缺陷,但平的如同飞机场,实在不适合欣赏音乐,到是抗噪音水平一流,尤其是主动抗噪音开启以后,在飞机上即使不听音乐,也能睡着。至于K500,虽然也号称是钕磁体音圈,但是本身底噪就不好,而且那个音质不提也罢,反正就是个渣渣,介于麦博在国内的口碑,从此再没沾过国内的耳机。 森海塞尔的耳塞我接触过MX500lrc(最早的一条,后来丢失,现在又买了一条),MX550,MX360,MX660,MX760。其中MX500和MX550要说明一下,MX500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长线没调音器的LRC国际版,一个是国内代工的带调音器的OEM版,前者音质一直是经典,后者简直就是渣渣,尤其是国内代工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如果不带耳棉简直连街边20元一条都不如。至于MX550感觉就是骗钱之作,等同于街边20元,后面也不提了。森海塞尔的耳机用过PX100,PX80,PX100第二代,PX200。 AKG用过K414P和K420。 为什么没有索尼和铁三角,抵制日货,大家都懂的。 首先是音质。 还原度,这个最重要,先放在这里,排列由好向次。 高音部分:K414P默秒全部,125db的信噪比外加对高音的调试,是最精准的,下来是PX200,MX760,MX660,K420,MX500,PX100第二代,MX360,PX100,PX80 中音/人声:PX200,MX500,MX660,MX760,PX100第二代,K420,K414P,MX360,PX100,PX80 低音:PX100第二代,PX200,K420,MX500,PX100/80,MX660/760,MX360,K414P 综合排名大概是这样:耳塞MX660>760>500>360,但是500声音没有缺陷,非常均衡,个人非常偏好。 耳机:PX100第二代>PX100=PX80>K420>K414P。PX200个人认为争议会比较大,声音非常耐听,但是属于CLASSCAL风格,感觉比较老,所以有人非常不喜欢而有人非常喜欢,个人非常讨厌,所以就不放在排名里,单独列出来。 其它简单的说,森海塞尔是经典的德系耳机,还原精准,动力澎湃,尤其是低音无比强大,尤其是PX100第二代,PX100/80存在重而散的问题。而AKG个人感觉是精于调试,细节表现比较好,尤其擅长于高音,但是相对比较平淡单薄一些,其实K414P更能代表AKG的风格,而K420其实多少有点感觉跟风森海塞尔的感觉,而且画虎不成反类犬。 做工 不得不提飞利浦的NH060,做工真的是扎实无比,超级结实,但细节也超级的粗糙,反正蹂躏了两年,都受潮发霉了还不影响功能,同样情况下的MX660报废。 其次是森海塞尔,森海塞尔细节是做的最好的,同时用料也是很舍得的,同价位下AKG无论用料还是细节都远远不如森海塞尔,同时当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时森海塞尔基本没啥变化,但AKG会非常敏感。 至于麦博那个渣渣,6个月就彻底报废,不提了。 缺陷 首先提一下鸡肋的插头镀金,森海塞尔和飞利浦所有的耳塞插头都是镀金的,具体K数未知,个人听说是18K的。但是所有的耳机,包括AKG的都没有,麦博的是假镀金,鄙视之。其中飞利浦的镀金最扎实,到被我丢失都没有什么严重的磨损(估计是K数低,硬度高)。森海塞尔的镀金很快就会磨掉,同时对音质的影响我听不出来。其实这就是个噱头,反正有无都行,估计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至于麦博那个用漆刷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然后是插头的问题,森海塞尔的MX500/550,PX100/80/200,AKG的K420插头质量极为低下,要么断线要么断插头,几乎用一个月修一次,我实在是吐槽无力。然后PX100第二代不能折叠的太频繁,否则耳机支架里面的那根线会断,修了以后仍然会断,不过好在三个月以内断两次会换新的。 耳机中MX660/760线短的简直是奇葩,延长线又长的奇葩,实在是忍不住吐槽。 最后不得不提AKG414P,不知道AKG是怎么想的,夹在两个耳机中间的是我柔软的耳朵和宝贵的脑袋,不是一个核桃,要用胡桃夹子夹成两半,支架就是两个高弹性钢弹片夹在一起,带十分钟就能让耳朵感觉爆掉。 以上就是一些个人见解,如果推荐,个人认为MX500是一代经典,虽然停产,但至今都有全新货卖,但如果不喜欢的话MX660/760会更讨好耳朵,耳机比较推荐MX100第二代,如果听交响乐则是PX200系无敌。
对于高通800/600一点拙见 全新的800/600现在看来,就是原来的pro系列一拆为二, 首先只发布了系列的号,完全没有新的芯片系列发布,也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感觉就是S4 PRO当初宣传的性能现在不敌A15了,然后又不好改口,就换个名字继续宣传~~~ 要知道当初S4 PRO发布的同时发布了旗下的8064,而且8974发布是在800/600系列之前的。 而这回800/600系列中,600只有个系列号,没有下属全新芯片,高通难道能发布个奇葩的MSM600?然后将之前S4 PRO旗下的8974直接划归到800系列,我觉得这就说明800/600其实就是S4 PRO的一个新编号,用来洗心革面重新宣传,毕竟S4 PRO的大体印象已经固定,不好再改口再吹。 另外单说8974还是老大有木有,比NV的马甲还坑,NV起码还超个频,或者把高版本放到低版本的编号,这个干脆就是改个名字,实际内核变化还不是高通说啥就是啥,反正MSM8974本就是子乌虚有的东西,没黑的意思,说句实话。 最后感觉600就是APQ8064的马甲,估计就是换个制程,然后超个频啥的,估计改内核就跟当年S3 1.2G 1.5G 1.7G分档也说改内核差不多(当时我还是菜鸟一只),居然被人忽悠的信了~~~伤不起。 至于800~~~沈总自己都说了,众所周知的8974 没黑的意思,轻喷,谢谢。 另外说一下,我微博名字是幻之深蓝 @ioncannon
高通800/600怎么感觉就像是S4 PRO换个名字骗钱 全新的800/600现在看来,就是原来的pro系列一拆为二, 首先只发布了系列的号,完全没有新的芯片系列发布,也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感觉就是S4 PRO当初宣传的性能现在不敌A15了,然后又不好改口,就换个名字继续宣传~~~ 单说8974还是老大有木有,比NV的马甲还坑,NV起码还超个频,或者把高版本放到低版本的编号,这个干脆就是改个名字,实际内核变化还不是高通说啥就是啥,反正MSM8974本就是子乌虚有的东西,没黑的意思,说句实话。 最后感觉600就是APQ8064的马甲,估计就是换个制程,然后超个频啥的,800~~~沈总自己都说了,众所周知的8974 没黑的意思,轻喷,谢谢。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