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zzp
只有香如故zzp
在我的空间里已经做过交代。
关注数: 546
粉丝数: 386
发帖数: 9,402
关注贴吧数: 24
请各位赶快祝贺我吧,我终于收获到3000分了! 达到将军级别了。
关于【团结路】改造的问题。——【只有香如故】 作为一个邓州外乡人, 我非常关注团结路的改造和建设, 随时都想知道它的进展情况, 盼望吧友随时提供相关信息。 拜托! 拜托!!
太白镇上的房舍——【只有香如故】 由于李太白在这里埋着取名叫太白墓,附近有一条街,街名叫太白街,人家的房子真别致,一个一个整里白花花哩。贴上你看看:
晒晒我的《作业本》(三)——【只有香如故】 以上内容是《说文大字典》里的《六书源流歌》,后面的《蒃法双百韵》等我弄完了在贴上给大家看。
书法作品《刘禹锡·陋室铭》(规格4尺宣)——【只有香如故】 4月18日和另外两个老弟兄去【霸王祠】一日游,以外发现刘禹锡的“陋室”就在和县城里,于是三人迫不及待前往瞻仰,在刘禹锡纪念馆见到大人当年住的陋室,和后人仿柳公权写的《陋室铭》(相关情况另贴):
欢迎大家来讨论老美家里最近总出事。 如题。
最近几天老【美】家总出事 最近几天老【美】国家总出事,前天爆炸,昨失火带爆炸,今天又发枪击案。没完没了的,真TM解气!你说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不明白这叫啥花
篆书《李清照·夏日绝句》
江东亦有牡丹 何必菏泽洛阳 借用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所以江东代马鞍山。
团结路在修路是真的吗? 谁给说一声,真的。
晒晒我的《作业本》(二)——【只有香如故】 这就张作业还没有把王勃的《滕王阁序》写完,还早着呢。等清明节后再弄吧。晒着9张,可以拍砖了。
春暖花开季节,正是赏花时候
确是赏花季节
确是赏花季节 最后这一张是我从未见过的,这么大棵的【红花继木},树下坐的那个人是包片包块儿的清洁工。
打出来麻烦,将就能看——【只有香如故】
带领大伙逛超市 马鞍山有不少大超市,如国内的【苏果】、【世纪联华】,台湾的【大润发】,法国的【家乐福】、【欧尚】等反正挺多的,今天我俩没啥事,趁着填好,干脆去逛一把超市。这里离【欧尚】比较近,去那里玩吧:欧尚外景
晒晒【评《樱桃红》的草稿】
发一组刚拍到的【海棠花】 上传结束,可以拍砖了。
发一组在马鞍山市刚拍到的【海棠花】——【只有香如故】
兑现我上周说的,发一组刚拍的【海棠】图片 在马鞍山的大街上拍到的。
春暖花开季节 海棠紫荆海棠紫玉兰
我的这棵【鹊梅】又蠢蠢欲动了!
晒晒我的《作业本》——【只有香如故】
你们谁知道《樱桃红》电视剧的时代背景 最近在黑龙江、江苏播出的电视剧《樱桃红》,我没有看明白它所表达故事情节的时代背景。那是什么时候的村长?什么时候的村支书?什么时候的老百姓?它在表达什么年代的农村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感情、亲情、爱情?主要的大概是自己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的时代背景。纠结!我希望有人给开导开导。拜托!
我这里有几张【迎春】你看看
把我今天在小区拍到的梅花献给【两会】你看行不?——【只有香…
那是谁整的,我上图片受到限制,谁给帮一把。——【只有香如故】 本地图片网络图片我的相册贴图神器 可按住Ctrl键多选图片,最多可选择10张。 0% 0% 0% 0% 0% 0% 0% 0% 0% 0% 添加本吧水印(gif格式或过小的图片无法添加)
今晚(3.2)CCTV《焦点访谈》你看了没有?
呼叫吧友——【听蝉】 我给你发出一个东西,《听蝉·满江红》。票号668031572887,直奔你单位收发室而去。
昨夜一场暴雪,今早拍了几棵雪松
异乡邓州人给身在故乡的人们拜年啦!——【只有香如故】 如题
录左宗棠词:《贺新郎》——【只有香如故】 给别人写了三副对联,剩点墨,趁毛笔,写一幅左宗棠的词:(跟过年干系不大,不切过年的主题)印章没有拿回我现在住的地方,所以就白花花一片。欢迎拍砖。
今年春节一共给别人写了三幅对联 一勤天下无难事 百忍堂尚有太和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家有孝子亲安乐 国多忠臣世太平
下锅——【只有香如故】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好像不明白笔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可是叫土生土长的邓州人一看就明白,谁家过年不下锅?炸一些过年用的食品,像酥肉、鸡块、藕合、麻叶、麻花、油条什么的。所谓下锅,就是用使用含油炸制食品的过程。 记得那时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家还在邓县城里小东关住的那些岁月里,每年过年家里也都要下锅,只是很晚很晚才能落实,往往过年下锅总是拖到三十晚上或者初一。要是乡下老表、堂兄弟他们来拜年,不弄几个油炸的菜,确实拿不出手。主要是那个时候东西比较缺,很少能弄到一些下锅的油,棉籽油也不多,好像过节一个人补助2两香油,下锅只好用棉籽油兑一些动物油(如猪油、羊油)才能凑够,对付下锅。把粮本上的油全部买回来最多不到3斤,就是一下儿倒到锅里也不多。记得那时候还有个规矩,在油锅的附近不兴说“费”、“少”、“没有”这些与费油有关的字或谐音字,“省”、“多”、“有”这些可以说,生怕锅里的油不够用。如今看来就是那个时候物资匮乏造成的。那时候为过年不知道大人们作了多少难,也有人会说:“日子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大凡遇到下锅的活,那大厨就非俺爹莫属,妈妈在锅灶门烧锅,掌勺的就有老爹来操持,姐姐稍微大一些还能帮上忙,我们兄弟和妹子都已躺下睡了。头一锅一出锅,稍凉一下,妈妈就拿上几块把我们几个叫醒,让我们尝尝新鲜。你还别说,由老爹老妈亲手炸制的肉块还真的很好吃。虽说那时候日子过得艰难,可逢年过节穿一件新衣裳、新鞋,吃到一些美味的东西,给童年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如今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对过年在物质上少了不少奢求,平时要是提起过年,人们都会说哪天不过年?大鱼大肉供着,一盅盅小酒捏着,时髦的衣裳穿着,挺大的电视看着,比“听听歌曲,喝点美酒”还神仙,比过去过年还在上。想吃还能吃到哪去?要是在市里住就更轻松了,超市里什么都有,到年三十去弄一堆回来就啥都有了。可我不行,在市里上幼儿园的孙子放假了,我们老俩就得领他回到我们住的山沟里。山沟里当然不能跟市里相比,过年了,孩子们都回来了,我们就得张罗一些过年的饭菜,大家热闹热闹。这不,还没有到二十三,她就已经下了两回锅了。我的那个老同志是东北人,她每年都要 按东北人的习惯炸一锅麻花,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十五那天,她就自己伸手炸了一锅。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锅没有炸好,她自己也不满意,用她自己的话说:“那麻花炸得什么玩意儿,又粗又大,颜色还那么重,不酥不脆,口感还不如油条,应该帕斯重来”。我在这里贴一张图片你看看:昨天她又从集上买回一包面和一桶油,说是还要炸一回麻花。孙子正在电脑上做蛋糕,她让孙子把它最小化,靠边站,她自己在网络里查找麻花的配料和制作方法,然后她又是打鸡蛋又是拌荤油,大约停有半个小时功夫她就开始和面了,我问她:你用没用一点矾?她回答说你放心吧,我会用的。中午时分,一盆蛋黄色的面就摆在了面板上。下两点时候她就开始搓麻花。别人家炸麻花一般都要有人帮忙,两仨人都来搓。而我的这位老同志到底是习惯了,由于每年都要炸麻花,手艺就是娴熟,一个人一会儿就搓了大半筛子。我说想给搭把手可人家不用,那我就只好忙我自己的事。大约有两个钟头,她已经搓了满满一一筛子,面板上还摆了不少。我看她拎着一桶昨天买的色拉油,咕咚咕咚往锅里倒,一个400mm直径的锅都快满了才停下来。我凑到她身边表示想帮忙的意思,不料,她欣然应允了。她继续搓麻花我来掌锅。一锅一锅的往外捞,晾一会儿,再晾一会儿,拿一根炸好的麻花尝尝。那味道,那感觉:酥、脆、香、甜,绝对是好东西。那么我就再贴一张你看看:只有香如故 壬辰腊月廿三作于姑山矿钟山
下 锅 ——【只有香如故】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好像不明白笔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可是叫土生土长的邓州人一看就明白,谁家过年不下锅?炸一些过年用的食品,像酥肉、鸡块、藕合、麻叶、麻花、油条什么的。所谓下锅,就是用使用含油炸制食品的过程。 记得那时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家还在邓县城里小东关住的那些岁月里,每年过年家里也都要下锅,只是很晚很晚才能落实,往往过年下锅总是拖到三十晚上或者初一。要是乡下老表、堂兄弟他们来拜年,不弄几个油炸的菜,确实拿不出手。主要是那个时候东西比较缺,很少能弄到一些下锅的油,棉籽油也不多,好像过节一个人补助2两香油,下锅只好用棉籽油兑一些动物油(如猪油、羊油)才能凑够,对付下锅。把粮本上的油全部买回来最多不到3斤,就是一下儿倒到锅里也不多。记得那时候还有个规矩,在油锅的附近不兴说“费”、“少”、“没有”这些与费油有关的字或谐音字,“省”、“多”、“有”这些可以说,生怕锅里的油不够用。如今看来就是那个时候物资匮乏造成的。那时候为过年不知道大人们作了多少难,也有人会说:“日子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大凡遇到下锅的活,那大厨就非俺爹莫属,妈妈在锅灶门烧锅,掌勺的就有老爹来操持,姐姐稍微大一些还能帮上忙,我们兄弟和妹子都已躺下睡了。头一锅一出锅,稍凉一下,妈妈就拿上几块把我们几个叫醒,让我们尝尝新鲜。你还别说,由老爹老妈亲手炸制的肉块还真的很好吃。虽说那时候日子过得艰难,可逢年过节穿一件新衣裳、新鞋,吃到一些美味的东西,给童年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如今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对过年在物质上少了不少奢求,平时要是提起过年,人们都会说哪天不过年?大鱼大肉供着,一盅盅小酒捏着,时髦的衣裳穿着,挺大的电视看着,比“听听歌曲,喝点美酒”还神仙,比过去过年还在上。想吃还能吃到哪去?要是在市里住就更轻松了,超市里什么都有,到年三十去弄一堆回来就啥都有了。可我不行,在市里上幼儿园的孙子放假了,我们老俩就得领他回到我们住的山沟里。山沟里当然不能跟市里相比,过年了,孩子们都回来了,我们就得张罗一些过年的饭菜,大家热闹热闹。这不,还没有到二十三,她就已经下了两回锅了。我的那个老同志是东北人,她每年都要 按东北人的习惯炸一锅麻花,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十五那天,她就自己伸手炸了一锅。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锅没有炸好,她自己也不满意,用她自己的话说:“那麻花炸得什么玩意儿,又粗又大,颜色还那么重,不酥不脆,口感还不如油条,应该帕斯重来”。我在这里贴一张图片你看看:昨天她又从集上买回一包面和一桶油,说是还要炸一回麻花。孙子正在电脑上做蛋糕,她让孙子把它最小化,靠边站,她自己在网络里查找麻花的配料和制作方法,然后她又是打鸡蛋又是拌荤油,大约停有半个小时功夫她就开始和面了,我问她:你用没用一点矾?她回答说你放心吧,我会用的。中午时分,一盆蛋黄色的面就摆在了面板上。下两点时候她就开始搓麻花。别人家炸麻花一般都要有人帮忙,两仨人都来搓。而我的这位老同志到底是习惯了,由于每年都要炸麻花,手艺就是娴熟,一个人一会儿就搓了大半筛子。我说想给搭把手可人家不用,那我就只好忙我自己的事。大约有两个钟头,她已经搓了满满一一筛子,面板上还摆了不少。我看她拎着一桶昨天买的色拉油,咕咚咕咚往锅里倒,一个400mm直径的锅都快满了才停下来。我凑到她身边表示想帮忙的意思,不料,她欣然应允了。她继续搓麻花我来掌锅。一锅一锅的往外捞,晾一会儿,再晾一会儿,拿一根炸好的麻花尝尝。那味道,那感觉:酥、脆、香、甜,绝对是好东西。那么我就再贴一张你看看:只有香如故 壬辰腊月廿三作于马鞍山矿山山村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只有香如故】 今天早上我正在帮别人家料理丧事的时候,退休办的同志送来一个大信封,打开一看不禁令我惊喜:一张【2012“华夏情”诗文书画大赛获奖证书】,正文写着【书法类“一等奖”】。我有点不知所措,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说实在的,只是去年给大赛评委会寄发过书法作品,也只是抱着一个重在参与的心理,连拿鼓励奖都没敢奢望,也没有投入一毛钱经费。可是这明明白白的获奖证书意味着什么呢?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由于比较忙,暂没有图片证实,明天下午有可能上图晒给大家。
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看着央视播【成都曹家巷拆迁】的新闻,掂着邓州【团结路(小东关、小西关)的事情】,今天有没有动静。
今天早上我见到一棵腊梅,给你看看。 这——腊梅黄色的,拍出来效果不太好。
邻人一只宠物你看看咋样
明天就是【2012.12.21】 明天一大早起来,啥事没有。后天早上起来,啥时也不耽误。你说呢? 有人偏要信那个【末日论】,傻!
用歌颂新班子的手法,表达老百姓对国家富强和自己富裕的强烈愿…
发一组图片你看看《剪纸——清明上河图》 前几天庆祝单位创建100周年,我们退休的老同志参加了大合唱比赛,就在彩排前的最后一场排练时,工会主席来到现场,他听了一遍后,连连鼓掌,然后吩咐工作人员把刚入库的还没有发放的2013挂历,给我们每人奖励一本。拿来一看,方知是本单位一女职工的作品。我看挺好的,就拍照下来,给大家看看。
富平吧的人为什么对邓州吧友的发的【祝贺贴】表示怀疑? 如题
呼叫吧友【老李飞刀】——只有香如故 仿佛用篆书写现代的东西是不是不合适? 最近我有接到一个“征稿通知”要求是【爱国】、【歌颂大好河山】、【歌颂人民群众】、【好人好事】方面的题材,我有点想参加,可是我没有素材。于是我想请你给我提供相关内容。
阳黑儿跟今前半儿一共写了两篇小字--你看看中不? 规格2公分乘3公分的:
牵着孙子过马路 在贴吧里,我注册了自己的马甲。我的马甲用的照片就是我孙子,我自己也认为我孙子挺帅的,是个挺小的男子汉。 2008年举国迎奥运的日子里,我们家迎来一个新生命,按照孔孟颜曾的族谱,孙子的辈份是“庆”字,所以我就借奥运一个吉利,给他取名“庆典”。 庆典出生的当天下午发现身上有点黄,值班大夫确认他是溶血症,建议送往南京儿童医院治疗。第二天儿子抱着孙子,打的去了南京。孙子在南京住了十天,期间,院方只许家长探视一次,到了第十天我们去了五六个大人,抱着庆典坐了一把地铁,又从中华门站坐了一把火车回到了马鞍山。 我儿子从部队回来后被安置在第一能源总厂工作,他所在的岗位是变电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工龄了。买房子那年,他选择了离市政府较近的平山新村,虽然当时买到了房子的高价位,但后来发现 这 房子价位还算可以。 平山新村和师苑新村挨着,中间有一条马路。马鞍山所有的小区都很干净,人家物业安排的环卫人员每天凌晨四点钟就开始收拾了。生活小区每天都很安静,没有发现谁家鸡犬不宁的。 我家庆典有点“颇废”,或者说有点“费务”,其实就是淘气,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淘气得可爱。庆典从会走开始就很少见他脚跟着地,他不是走动,基本上都是在跑动。你要是有机会摸摸他的小脚,会发现他的前脚掌有一块挺厚的老茧,显然是他平时跑动时磨出来的。庆典的乐感不错,他接触到的一些歌曲,虽然他不会歌词,但他哼出的声音从没有跑调的,像【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荷塘月色》、《套马杆》等还有陈红的《常回家看看》。要是从他嘴里哼出来,还真的是那么点味道。庆典玩电脑有两下子,开机、连接、打开主页、寻找动画片、开音乐盒、做蛋糕游戏,什么的都会自己弄。要是不在网上玩,他就会把他的玩具弄得满屋满地,要么就脱了鞋满地跑,基本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不知哪儿的规矩,天南地北都一样,爷爷、奶奶看孙子也天经地义。其实儿子、儿媳他们都是三班倒的岗位,让他们自己照顾孙子是有点难为他们。三岁前庆典跟着我们两个老同志住在山沟里,儿子、儿媳休息了,回去看看。孙子去年秋天开始上幼儿园,我们就得从山沟里转移到市里,仍旧天天陪着我们的孙子。早上送去,下午再给接回来。一送一接说出来就四个字,要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年就不那么容易。师苑新村有一所师专附属幼儿园,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五分钟路程,由于庆典爱跑、好动,所以每次走到大门口都得拉紧他的手,跟他讲:先看有没有车,然后从斑马线上通过。毕竟是小孩子,虽然他也满口答应,我们则必须首先左顾右盼,再决定通过的时机和速度。这不是哗众取宠,这是责任、这是爱心、真是长者对后人的情意,也是我辈对先辈的交待。 在马鞍山市的街头或者小区,人们搭眼一看就是车多、虽然车多,但不拥挤,人们也不感到乱像,由于人们的觉悟和**的精细,大家都自觉地依法行车,人也一样,没有谁故意去闯红灯。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感觉马鞍山是个适于居住、生活、打拼的地方。休闲的地方。还得在我和我的那位老同志所在的山沟里,对于这一点,我的吧友【黄河黄土中原人】可以证明,因为他来过两次。 公元 2012年 7月 10日
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火棘】 有点像山里红。
上午和我的那个她上街,路过小河边,拍了几张木棉花。 有点像牡丹,花瓣上还有褶子,好看。
我的枸杞又成熟了——你看看
我的枸杞又成熟了——你看看
穿个链接你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laylist%2Fid16440785.html&urlrefer=1098fe65d42e7b5c0ccbf65525bb46e0
分块上传【滕王阁序】
没见过真正的“梅开二度”,却年年【桂开二度】 “梅开二度”是一句成语,原意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而现实中的梅花在一年里开两次我从没有见过。 “桂开二度”不是成语,可在我住的这个地方,也确实桂花一年里开两次。这两天第二茬桂花开得盛。金桂、银桂、丹桂都在盛开。
【只有香如故】——呼叫金阿訇。 你要的东西已经下案,我拍了几张,你先看看,要不行就从来。
要是你饿了,先吃一张垫垫,很好吃的。 这两天在网友的空间里,总是看到他们标榜的美味的食物,如何如何好吃。我一看原来就是我们曾经吃过的【煎饼】,今天傍晚的时候,我就亲自下手,自己做了一盘,一共8张。尝了尝,还行。所以要是你饿了,先吃一张垫垫,很好吃的。
漫步马鞍山——【只有香如故】 10月2日我乘坐单位的通勤车,逛一把马鞍山市:
马鞍山人在“918”之夜 白天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有晚上出来。团结广场人山人海。
八月桂花处处开 这浅黄色的是银桂。
抄录郭林同志词《不叫倭寇占钓岛》 同志们请拍砖吧!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