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zzp 只有香如故zzp
在我的空间里已经做过交代。
关注数: 546 粉丝数: 386 发帖数: 9,402 关注贴吧数: 24
五十周年 “4.28”——·只有香如故· 今年4月28日,是我们哥俩和邓县城关的71名社会青年一块下乡50周年纪念日。 那个时候文革还没有开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还没有发表。当时的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城市负担,根据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动员城镇闲散劳力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我1965年初中毕业,高中也没有考上,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加上自己个子又小,找个小工活儿干的确很困难,就经常沦落为一个城里的闲散人员,总是遭受着失业的煎熬。其实就在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就有2批下乡的,哥哥去找居委会报名下乡,人家不允许,因为你们家是“吊山户”。因为户口不在城里也不在乡里,而是在自己手里,两下里都不认账,所以不行。到了66年春天,大约是因为动员下乡的人数不够,不能完成任务,大概是经过请示地委同意,后来才允许我们充数下乡。我们当时的称呼只是“城镇下乡青年”,而不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我们凭着一张招待的电影票,在县电影院看一场对于电影《东方红》,第二天上午我们便乘坐2辆解放牌卡车,披着当年的阳光迎着当年的春风,到达邓县刘集公社户周大队青年林场。 下乡了,每天都有活干了,就不失业了,至于大伙吃了多少苦,受了后来招工、上班,大家各奔东西,便不知去向。 50年已经过去,我的这帮弟兄,论年岁也都在70左右,不知道他们如今过得怎样?真的,我好想念他们。我有心回去,希望跟大家在一起聚聚,也不知能找到几个。 唉!这也只能作为一个愿望吧!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五十周年 “4.28“——【只有香如故】· · 今年4月28日,是我们哥俩和邓县城关的71名社会青年一块下乡50周年纪念日。 那个时候文革还没有开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还没有发表。当时的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城市负担,根据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动员城镇闲散劳力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我1965年初中毕业,高中也没有考上,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加上自己个子又小,找个小工活儿干的确很困难,就经常沦落为一个城里的闲散人员,总是遭受着失业的煎熬。其实就在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就有2批下乡的,哥哥去找居委会报名下乡,人家不允许,因为你们家是“吊山户”。因为户口不在城里也不在乡里,而是在自己手里,两下里都不认账,所以不行。到了66年春天,大约是因为动员下乡的人数不够,不能完成任务,大概是经过请示地委同意,后来才允许我们充数下乡。我们当时的称呼只是“城镇下乡青年”,而不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我们凭着一张招待的电影票,在县电影院看一场对于电影《东方红》,第二天上午我们便乘坐2辆解放牌卡车,披着当年的阳光迎着当年的春风,到达邓县刘集公社户周大队青年林场。 下乡了,每天都有活干了,就不失业了,至于大伙吃了多少苦,受了后来招工、上班,大家各奔东西,便不知去向。 50年已经过去,我的这帮弟兄,论年岁也都在70左右,不知道他们如今过得怎样?真的,我好想念他们。我有心回去,希望跟大家在一起聚聚,也不知能找到几个。 唉!这也只能作为一个愿望吧!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年内的事 开了年才说 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在马鞍山市“万达广场”展出时,为什么开出了最高价? 市书画协会在16年初就通知说:本协会会员要在元月20日前,将已经装裱的2幅书画作品,送到协会办公室集中,由作者自己定价,要报出售价和最低价。元月30—31日在万达广场举行书写春联便民活动同时有作品展出并销售。 既然协会有通知,作为会员的就应该响应。师苑新村那个装裱店的汪宗河老师也鼓励我要积极参与:“抓紧时间弄两幅拿来,我负责给你装裱,至于报价嘛,等成品出来再说”。大约是元月10日,我把已经写好字的两张宣纸送到汪老师那里,跟他作了交代:我孙子14号期终考试,15号我将带着他回到我自己的家——姑山矿区,装裱和送展的事就拜托你了,至于开什么价,你给琢磨琢磨。汪老师爽快的答应了委托。他说:“你的这两幅作品,等装裱完成后,按售价600元,最低价400元怎么样”?我回答说:“反正我是有些稀里糊涂,不懂内中行情,一切权杖汪老师做主。”15日中午,我便和老伴一起带着孙子回到我们自己的家里。 二十五、六号的时候,汪老师打过来的话告知,两幅作品均已送去,在与协会办公室报价时候,人家给抬高的200元,也就是说定价800,最低价600,我有点受宠若惊,连忙跟汪老师说:“谢谢,谢谢,十分感谢”!然后汪老师有跟我说了关于参加30日活动的一些准备细节。 元月30日下午,我按通知走进了“万达广场”的活动场地。离老远就看到了我的一幅对开四尺宣篆书作品挂轴,中间的四个大字春夏秋冬分别被一首诗包围着,看着是有点吸引眼球。下面的标签上有协会事先印好的个人简介和照片,标价栏里标注的不是800,而是1000。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再看别人的作品,800,700,600的不少,根本没有超1000这个标价的。由于汪老师因事没能出席活动,我只好打电话问他标出1000的理由,他回答说,那天在协会办公室就是定的800,展出时修改的标价估计是专家意见吧。……我没有再往下问什么,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退休人员,喜欢书法只是爱好而已,从没有什么效益追求,那两幅作品卖出卖不出去,根本不用自己考虑。不管是谁,只要有一点爱好,让自己充实,只要自己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达到的自己的目的。 作者:只有香如故 二〇一六年二月九日(农历正月初二)
年内的事 开了年才说 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在马鞍山市“万达广场”展出时,为什么开出了最高价? 市书画协会在16年初就通知说:本协会会员要在元月20日前,将已经装裱的2幅书画作品,送到协会办公室集中,由作者自己定价,要报出售价和最低价。元月30—31日在万达广场举行书写春联便民活动同时有作品展出并销售。 既然协会有通知,作为会员的就应该响应。师苑新村那个装裱店的汪宗河老师也鼓励我要积极参与:“抓紧时间弄两幅拿来,我负责给你装裱,至于报价嘛,等成品出来再说”。大约是元月10日,我把已经写好字的两张宣纸送到汪老师那里,跟他作了交代:我孙子14号期终考试,15号我将带着他回到我自己的家——姑山矿区,装裱和送展的事就拜托你了,至于开什么价,你给琢磨琢磨。汪老师爽快的答应了委托。他说:“你的这两幅作品,等装裱完成后,按售价600元,最低价400元怎么样”?我回答说:“反正我是有些稀里糊涂,不懂内中行情,一切权杖汪老师做主。”15日中午,我便和老伴一起带着孙子回到我们自己的家里。 二十五、六号的时候,汪老师打过来的话告知,两幅作品均已送去,在与协会办公室报价时候,人家给抬高的200元,也就是说定价800,最低价600,我有点受宠若惊,连忙跟汪老师说:“谢谢,谢谢,十分感谢”!然后汪老师有跟我说了关于参加30日活动的一些准备细节。 元月30日下午,我按通知走进了“万达广场”的活动场地。离老远就看到了我的一幅对开四尺宣篆书作品挂轴,中间的四个大字春夏秋冬分别被一首诗包围着,看着是有点吸引眼球。下面的标签上有协会事先印好的个人简介和照片,标价栏里标注的不是800,而是1000。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再看别人的作品,800,700,600的不少,根本没有超1000这个标价的。由于汪老师因事没能出席活动,我只好打电话问他标出1000的理由,他回答说,那天在协会办公室就是定的800,展出时修改的标价估计是专家意见吧。……我没有再往下问什么,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退休人员,喜欢书法只是爱好而已,从没有什么效益追求,那两幅作品卖出卖不出去,根本不用自己考虑。不管是谁,只要有一点爱好,让自己充实,只要自己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达到的自己的目的。 作者:只有香如故 二〇一六年二月九日(农历正月初二)
披露我们哥俩的名字——只有香如故 在我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你会以为我荒唐,那是自己还不记事时候的事,怎么会写成文字给大家看?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所知道的东西,都是小时候听大人告诉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要写。当然也琢磨过几回,用“解密”有点过分,用别的说词又没有适当的,于是只好用“披露”了。当然在我动手写这个东西以前,并没有征求老哥的意见。 我哥比我大两岁,他是1945年农历八月初十生的,查一查《万年历》,哥哥的生日应该是阳历9月20几号。其实那个日子,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了。大概是那个时候大人们说的“跑老日”吧。 由于多年战乱,邓县的老百姓为躲避战火,大都逃到乡下,不敢住在城里,听我妈说:那时候还没有我哥,因为战乱,妈妈就住在柳林石家的娘家。一听说老日来了,乡亲们都跑到西坡的包谷地里,大概是借助于“青纱帐”躲避吧。确实有点怪,那个时候女人抱着孩子,男人牵着牲口躲进包谷地,孩子也不哭,牲口也不叫,日本鬼子从地头过,哪能知道身边这包谷地里还藏着那么多老百姓。等到日本鬼子投降了,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 “永远和平”的愿望成为当时众多百姓的期盼。 我们这个姓的辈分是和“孔孟颜曾”一起的,我们是“昭”字辈,我哥的名字就叫“昭永”。我是1947年阳历10月20日生的,后来大人说:老日投降有你哥,解放邓县有了我,我的名字叫“昭平”。哥俩共取“永远和平”之义。就是当时上辈人给我们哥俩起名字的用意。 2015.9.4
披露我们哥俩的名字——·只有香如故· 在我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你会以为我荒唐,那是自己还不记事时候的事,怎么会写成文字给大家看?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所知道的东西,都是小时候听大人告诉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要写。当然也琢磨过几回,用“解密”有点过分,用别的说词又没有适当的,于是只好用“披露”了。当然在我动手写这个东西以前,并没有征求老哥的意见。 我哥比我大两岁,他是1945年农历八月初十生的,查一查《万年历》,哥哥的生日应该是阳历9月20几号。其实那个日子,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了。大概是那个时候大人们说的“跑老日”吧。 由于多年战乱,邓县的老百姓为躲避战火,大都逃到乡下,不敢住在城里,听我妈说:那时候还没有我哥,因为战乱,妈妈就住在柳林石家的娘家。一听说老日来了,乡亲们都跑到西坡的包谷地里,大概是借助于“青纱帐”躲避吧。确实有点怪,那个时候女人抱着孩子,男人牵着牲口躲进包谷地,孩子也不哭,牲口也不叫,日本鬼子从地头过,哪能知道身边这包谷地里还藏着那么多老百姓。等到日本鬼子投降了,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 “永远和平”的愿望成为当时众多百姓的期盼。 我们这个姓的辈分是和“孔孟颜曾”一起的,我们是“昭”字辈,我哥的名字就叫“昭永”。我是1947年阳历10月20日生的,后来大人说:老日投降有你哥,解放邓县有了我,我的名字叫“昭平”。哥俩共取“永远和平”之义。就是当时上辈人给我们哥俩起名字的用意。 2015.9.4
情有独钟·《岳阳楼记》——·只有香如故· 一个1965年在河南省邓县四中毕业的初中学生,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才能把一古典文学——《岳阳楼记》背过来,这个时候评价为情有独钟疑似有点过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一年年长大,下乡以后又摊上了文化大革命,“读书无用论”也曾经充斥世间,对于下乡知青来说已经影响不大了,不过那个“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格言让不少像我这样离开学校门的年轻人的确后悔不已。 如今回忆起来就古典文学来说,对《岳阳楼记》情有独钟并不过分。在提到《岳阳楼记》的时候,不得不回想起当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陈永强。陈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讲解这篇古典文学的时候说:宋朝时候范仲淹被贬到邓县任县令,他有一个朋友叫滕子京被贬在巴陵,1046年滕子京派人给范仲淹送来一副岳阳楼风光全图,希望范仲淹就此写篇文章,范仲淹就凭着一张图画在邓县的春风阁写下《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采用散傡(bing)结合的方式来写,抒情的段落用散文,写景的段落用傡文,读来朗朗上口,对仗押韵,特别是在抒发个人情怀之处,毫不隐晦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文章点睛之处慷慨激昂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忧乐观,激励万千有识之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然而作为邓州人氏,对这一千古佳作在邓州诞生而骄傲,本人也曾经试图用“先忧后乐诞生地,河南邓州欢迎你”当作邓州名片,所以我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情有独钟应该合情合理。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工作和生计原因,命运让我定居在安徽马鞍山。多年来本人酷爱书法,第一次用篆书书写《岳阳楼记》全文应该在20年前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单《岳阳楼记》我已经写了不下30遍,每写一次都对这篇文章加深一份情感。过去都是抄一遍抄一遍,自己感到在书写过程中总是翻书确实不方便,不如背下来默写会更好,直到上个星期,我试了试,终于在从初学到现在半个世纪以后才能够把《岳阳楼记》完整地背诵下来。 可能你会说,都多少年了才能背过来,未免太笨了。 见笑了! 2015.5.16.
情有独钟·《岳阳楼记》——·只有香如故· 一个1965年在河南省邓县四中毕业的初中学生,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才能把一古典文学——《岳阳楼记》背过来,这个时候评价为情有独钟疑似有点过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一年年长大,下乡以后又摊上了文化大革命,“读书无用论”也曾经充斥世间,对于下乡知青来说已经影响不大了,不过那个“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格言让不少像我这样离开学校门的年轻人的确后悔不已。 如今回忆起来就古典文学来说,对《岳阳楼记》情有独钟并不过分。在提到《岳阳楼记》的时候,不得不回想起当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陈永强。陈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讲解这篇古典文学的时候说:宋朝时候范仲淹被贬到邓县任县令,他有一个朋友叫滕子京被贬在巴陵,1046年滕子京派人给范仲淹送来一副岳阳楼风光全图,希望范仲淹就此写篇文章,范仲淹就凭着一张图画在邓县的春风阁写下《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采用散傡(bing)结合的方式来写,抒情的段落用散文,写景的段落用傡文,读来朗朗上口,对仗押韵,特别是在抒发个人情怀之处,毫不隐晦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文章点睛之处慷慨激昂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忧乐观,激励万千有识之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然而作为邓州人氏,对这一千古佳作在邓州诞生而骄傲,本人也曾经试图用“先忧后乐诞生地,河南邓州欢迎你”当作邓州名片,所以我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情有独钟应该合情合理。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工作和生计原因,命运让我定居外地。多年来本人酷爱书法,第一次用篆书书写《岳阳楼记》全文应该在20年前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单《岳阳楼记》我已经写了不下30遍,每写一次都对这篇文章加深一份情感。过去都是抄一遍抄一遍,自己感到在书写过程中总是翻书确实不方便,不如背下来默写会更好,直到上个星期,我试了试,终于在从初学到现在半个世纪以后才能够把《岳阳楼记》完整地背诵下来。 可能你会说,都多少年了才能背过来,未免太笨了。 见笑了! 2015.5.16.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