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zzp 只有香如故zzp
在我的空间里已经做过交代。
关注数: 546 粉丝数: 386 发帖数: 9,402 关注贴吧数: 24
牵着孙子过马路——【只有香如故】 在贴吧里,我注册了自己的马甲。我的马甲用的照片就是我孙子,我自己也认为我孙子挺帅的,是个挺小的男子汉。2008年举国迎奥运的日子里,我们家迎来一个新生命,按照孔孟颜曾的族谱,孙子的辈份是“庆”字,所以我就借奥运一个吉利,给他取名“庆典”。 庆典出生的当天下午发现身上有点黄,值班大夫确认他是溶血症,建议送往南京儿童医院治疗。第二天儿子抱着孙子,打的去了南京。孙子在南京住了十天,期间,院方只许家长探视一次,到了第十天我们去了五六个大人,抱着庆典坐了一把地铁,又从中华门站坐了一把火车回到了马鞍山。 我儿子从部队回来后被安置在第一能源总厂工作,他所在的岗位是变电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工龄了。买房子那年,他选择了离市政府较近的平山新村,虽然当时买到了房子的高价位,但后来发现这房子价位还算可以。 平山新村和师苑新村挨着,中间有一条马路。马鞍山所有的小区都很干净,人家物业安排的环卫人员每天凌晨四点钟就开始收拾了。生活小区每天都很安静,没有发现谁家鸡犬不宁的。 我家庆典有点“颇废”,或者说有点“费务”,其实就是淘气,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淘气得可爱。庆典从会走开始就很少见他脚跟着地,他不是走动,基本上都是在跑动。你要是有机会摸摸他的小脚,会发现他的前脚掌有一块挺厚的老茧,显然是他平时跑动时磨出来的。庆典的乐感不错,他接触到的一些歌曲,虽然他不会歌词,但他哼出的声音从没有跑调的,像【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荷塘月色》、《套马杆》等还有陈红的《常回家看看》。要是从他嘴里哼出来,还真的是那么点味道。庆典玩电脑有两下子,开机、连接、打开主页、寻找动画片、开音乐盒、做蛋糕游戏,什么的都会自己弄。要是不在网上玩,他就会把他的玩具弄得满屋满地,要么就脱了鞋满地跑,基本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不知哪儿的规矩,天南地北都一样,爷爷、奶奶看孙子也天经地义。其实儿子、儿媳他们都是三班倒的岗位,让他们自己照顾孙子是有点难为他们。三岁前庆典跟着我们两个老同志住在山沟里,儿子、儿媳休息了,回去看看。孙子去年秋天开始上幼儿园,我们就得从山沟里转移到市里,仍旧天天陪着我们的孙子。早上送去,下午再给接回来。一送一接说出来就四个字,要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年就不那么容易。师苑新村有一所师专附属幼儿园,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五分钟路程,由于庆典爱跑、好动,所以每次走到大门口都得拉紧他的手,跟他讲:先看有没有车,然后从斑马线上通过。毕竟是小孩子,虽然他也满口答应,我们则必须首先左顾右盼,再决定通过的时机和速度。这不是哗众取宠,这是责任、这是爱心、真是长者对后人的情意,也是我辈对先辈的交待。 在马鞍山市的街头或者小区,人们搭眼一看就是车多、虽然车多,但不拥挤,人们也不感到乱像,由于人们的觉悟和**的精细,大家都自觉地依法行车,人也一样,没有谁故意去闯红灯。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感觉马鞍山是个适于居住、生活、打拼的地方。休闲的地方。还得在我和我的那位老同志所在的山沟里,对于这一点,我的吧友【黄河黄土中原人】可以证明,因为他来遇两次。 公元2012年7月10日(该文已被【湍河吧】加为【精品】)
牵着孙子过马路 ——【只有香如故】 在湍河吧里,我注册了自己的马甲。我的马甲用的照片就是我孙子,我自己也认为我孙子挺帅的,是个挺小的男子汉。2008年举国迎奥运的日子里,我们家迎来一个新生命,按照孔孟颜曾的族谱,孙子的辈份是“庆”字,所以我就借奥运一个吉利,给他取名“庆典”。 庆典出生的当天下午发现身上有点黄,值班大夫确认他是溶血症,建议送往南京儿童医院治疗。第二天儿子抱着孙子,打的去了南京。孙子在南京住了十天,期间,院方只许家长探视一次,到了第十天我们去了五六个大人,抱着庆典坐了一把地铁,又从中华门站坐了一把火车回到了马鞍山。 我儿子从部队回来后被安置在第一能源总厂工作,他所在的岗位是变电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工龄了。买房子那年,他选择了离市政府较近的平山新村,虽然当时买到了房子的高价位,但后来发现这房子价位还算可以。 平山新村和师苑新村挨着,中间有一条马路。马鞍山所有的小区都很干净,人家物业安排的环卫人员每天凌晨四点钟就开始收拾了。生活小区每天都很安静,没有发现谁家鸡犬不宁的。 我家庆典有点“颇废”,或者说有点“费务”,其实就是淘气,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淘气得可爱。庆典从会走开始就很少见他脚跟着地,他不是走动,基本上都是在跑动。你要是有机会摸摸他的小脚,会发现他的前脚掌有一块挺厚的老茧,显然是他平时跑动时磨出来的。庆典的乐感不错,他接触到的一些歌曲,虽然他不会歌词,但他哼出的声音从没有跑调的,像【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荷塘月色》、《套马杆》等还有陈红的《常回家看看》。要是从他嘴里哼出来,还真的是那么点味道。庆典玩电脑有两下子,开机、连接、打开主页、寻找动画片、开音乐盒、做蛋糕游戏,什么的都会自己弄。要是不在网上玩,他就会把他的玩具弄得满屋满地,要么就脱了鞋满地跑,基本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不知哪儿的规矩,天南地北都一样,爷爷、奶奶看孙子也天经地义。其实儿子、儿媳他们都是三班倒的岗位,让他们自己照顾孙子是有点难为他们。三岁前庆典跟着我们两个老同志住在山沟里,儿子、儿媳休息了,回去看看。孙子去年秋天开始上幼儿园,我们就得从山沟里转移到市里,仍旧天天陪着我们的孙子。早上送去,下午再给接回来。一送一接说出来就四个字,要落实到每天、每周、每年就不那么容易。师苑新村有一所师专附属幼儿园,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五分钟路程,由于庆典爱跑、好动,所以每次走到大门口都得拉紧他的手,跟他讲:先看有没有车,然后从斑马线上通过。毕竟是小孩子,虽然他也满口答应,我们则必须首先左顾右盼,再决定通过的时机和速度。这不是哗众取宠,这是责任、这是爱心、真是长者对后人的情意,也是我辈对先辈的交待。 在马鞍山市的街头或者小区,人们搭眼一看就是车多、虽然车多,但不拥挤,人们也不感到乱像,由于人们的觉悟和**的精细,大家都自觉地依法行车,人也一样,没有谁故意去闯红灯。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感觉马鞍山是个适于居住、生活、打拼的地方。休闲的地方。还得在我和我的那位老同志所在的山沟里,对于这一点,我的吧友【黄河黄土中原人】可以证明,因为他来遇两次。 公元2012年7月10日
故乡见闻 ——【只有香如故】 转眼离开故乡又半个月了。就是今年春天,从3月31日开始到4月15日,在故乡待了半个月,我把这段时间当作在家期间。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受到了湍河吧那么多吧友的热情接待,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情相聚。我们一起祭祖,一起拜望亲友,还一起参加了一些有益的活动。留下了一些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烈士陵园门前的广场上》 河南省邓州市的烈士陵园在早先的大东门外头,对面就是解放邓县时候解放军攻城的突破口。五十年代县政府决定把烈士陵园选址在大东门外。把那么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的遗骨,有名的、没名的,从远近十里八乡集中到新建的烈士陵园里。后来由于扩建和展示邓州文化,在若大的十字路口修筑了范仲淹的纪念雕像,增加了不少文化气氛。 4月7日上午有人过来告诉:烈士陵园门前的广场上有唱戏的,可多人了,天天下午都有。出于对故乡文化的眷恋,下午一定去那里听人家唱戏。 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靠右边自南向北行驶,老远就看到了矗立在大道口的范仲淹雕像,再往近走映入眼帘的是右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知道这里就是邓州市烈士陵园。门前的广场已经有不少人,疑似双休日的缘故,广场上不少孩童在嬉戏玩耍,卖小商品的,悠闲散步的,熙熙攘攘。就在东北角的位置,大约一两百人正专心致志的听戏,不时发出欢笑与喝彩声。那演奏板胡、曲胡、笙的人一本正经地为演唱者伴奏。,虽说有些业余,毕竟配合得还恰到好处。不管曲剧、豫剧还是坠子,都挺有韵味,这是民间的,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其中不少退休者。特别是演唱者那认真劲,好不令人感动。 为了不打扰听众,我们一行三人弯着腰从外围挤到靠前排的一个空地坐下,正听时候,还是一个老邻居认出了我们,他热情的拉着我的手,寒暄了一阵子,然后约我唱上一曲,我拒绝了人家,我也不敢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嚎上一嗓子。当然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这里虽然是个广场,毕竟是那么多烈士安息的地方,要是我在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喊叫,一定影响不好;可是我们还是要反过来想,**烈士在**战争中,抛弃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的就是今天的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的日子。今天的人们就是在幸福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生活,也是告慰这些先贤英灵。 广场活动结束的时候,那位老邻居又走过来介绍,你们要是想听高雅的,在三贤路马国明的文化茶社那里,那里有咱们邓州的大调曲子。我忽然眼前一亮,若是能有机会聆听大调曲子,那才求之不得呢! 再说。
一元钱也可以做公益——【田庄南2】(转帖人申请吧主加精) 一块钱,说它多,它挺多的,没有这一块钱,“公交车就是不拉你”。 一块钱,说它少,它也确实挺少的,也就是“一瓶矿泉水的钱”。 关键就看我们把这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平日生活里花得一块一块的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了”, 但我们要是把它用在了公益上,用在了行善事上,这一块钱就只会越积累越多, 我们放弃生活上的小小享受,把本来想买瓶水买根冰棍儿的钱放在了公益上, 这天长日久的积累下来,就积少成多。 每天一块钱的话,也就是每个月三十块,每年三百六十块(我知道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相同,对有的人家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大数儿,可要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也不是个小数儿),但是呢,这也不是说就一定要一个人,一家人出,可以邀请亲戚们,朋友们一起做公益呀。 我们放弃日常生活里的小小享受,把这一块钱当做是一条纽带,一条连接社会和谐的途径, 我们每个人都拿出的一块钱,我们为自己和家人朋友所做公益感到安慰和自豪! 做公益,自己一个人可以,夫妻两人可以,一家三口可以,四世同堂可以,母女可以,父子可以,姐妹可以,兄弟可以,好朋友一起可以,同事们一起可以,自己家庭条件不好的就多在公益活动中帮帮忙,一时拿不出手的不妨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是邮件什么的,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谁家庭富裕点的让他们做做公益。在社会交往里也不妨口口相传自己的朋友,总之就是发动我们一切力量把公益做好。 总之就是,公益不是说“谁家出了什么什么事儿啦,我们才筹钱帮忙,它更应该是一种预警,平日只要手头有闲钱、散钱,就把它用到公益事业上,让公益变成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温馨提示:捐款十分灵活,大家不必拘泥于每天一元,根据个人能力和条件随心捐助,不要在捐助过程中给自己和家人造成困难和心理负担。不定期的捐出十元、数十元的都可以,总之爱心不论多少,贡献不分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说自己无力、微薄,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一个发生在明天(腊月廿六)的新闻——【只有香如故】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不大的休闲广场,广场中间的路边有一根电线杠,那电线杆上赫然贴着一张1/2 A4纸的红色小广告。虽说广告字数不多,可字里行间透着一个老家伙对所住小区居民的一片真情。 明天——腊月廿六(星期四),工人们该上班的照常上班,家属们大都在家里忙乎着过年的吃喝,当然笔者也不例外,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我伸不上手,应该算是够清闲了。自己的活动在正常进行。这不,明天上午开始给小区的居民写春联,不光义务写好,甚至连红纸也是白送。对于白写白送的事情你大概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要回到去年腊月:快要过年了,老家伙张罗着给大伙义务写春联,便自掏腰包批发了两刀纸,有组织了一个志愿者队伍,给大伙忙了两三天,当时一副对联只收0.5元,就是成本钱。那帮帮忙的真是热情高涨,三支毛笔写个不停。到最后还剩下10几张纸。算算帐,本钱已经回收,剩下的纸就是白赚,老家伙细心把红纸收藏起来,待来年再用。(给小爱妃写的那副喜联就用的这个红纸)既然剩余了纸,这个就应该归属大家,所以还那这个红纸奉还给小区居民实属理所当然。 不过这次写对联就没有再组织一个队伍,找个帮忙的就够。明天的一切都准备就绪。 估计那小小的居委会办公室明天上午又开始热闹了。 现在我应该说说那个【广告】了: 告知大家 小区父老乡亲们: 由于天气原因,原计划在休闲广场写对联的点,有所变动,兹将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时 间:2012.01.19(腊月廿六)上午8:00开始。 地 点:钟山居委会办公室。 帮 忙:1—2人就够。 待 遇:纯粹义务。 费 用:〇收费。 就那十几张纸写完结束。 欢迎各位捧场,拍砖也行。 告知人:曾昭平 2012年元月十七日 (本文没有校对——笔者)
有幸为湍河吧吧友们做一点事情——【只有香如故】 性格决定行动。一个爱操劳的人,总是闲不住;一个不爱干事的人,他总以为躺着舒服。当然也有例外:买高档酒的人不一定自己喝,吸高档烟的人不一定是自己卖的。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与喝酒吸烟并没有关系。要说的是写一些书法作品不一定是往自己家挂的,我有幸能为湍河吧的吧友们做一点事情,心里道是蛮舒服的。 从打岗位上退下来,除了看看孙子,养养花草,剩下的就是就和几个老弟兄天天泡在一起云山雾罩地谈天说地,一会提起小日那个本核扩散,一会又说老美欺负人家利比那个亚、一会谈起那个煤矿出事了,一会又说……那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咱们也根本够不着,如此消磨着……。闲暇时候扪心自问,也真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与混吃等死有何二致。好则自己有点优势,那就是对书法有一点点小研究,具备一些物质基础,索性在家支上摊子,练字应该是个好营生。妻侄上初一,不太用心,我便给他写了个辛弃疾的《丑奴儿》,明确把“天凉好个秋”讲给他。那个东西是在装裱店叫人家装裱的,花了35。我想着,家里还有那么多写好的,要是都拿去叫人家装裱,我还要另外花多少钱呢?不如买些材料自己捅咕,费点功夫不要紧,学点手艺也好。其实那几天不少吧友都在为一位吧友的父亲立碑的事情奔忙,那谁为了刻碑文一下子蹲了6个小时。我也正为身处外地,抻不上手,忙帮不上忙感到遗憾。 装裱,我初学乍练,头一回装裱的东西根本不过关。就那我也把它拍下来,上传到湍河吧里给大家看。原先我以为会招来不少“板儿砖”,可一经上传却得到不少赞扬声。这个说想要个这,那个说想要个那。我想,既然湍河吧的吧友们喜欢,想要我写的东西,我就此能为湍河吧的吧友们做一点事,对于湍河吧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也能体现我们湍河吧团结协调和谐温馨,就该尽我所能满足大家要求,我知道湍河吧里藏龙卧虎,文人才女比比皆是,既然人家想要我那几个字,我就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应付应付。要是弄出个错别字啥的,那就太出洋相了。要是啥时候回去,就没有脸面去见那些才华横溢的吧友。 我写的篆字,严格的说是小篆,它不是现代人的常用字,它的一笔一划都是特定的。一个传统的东西,我们只有研究、学习、继承的义务,没有谁用简化字把小篆重新编排。所以当一个书法作品成型的时候,它的每一个字都应该有根据。比如岳飞的《满江红》开篇“怒发冲冠”的“发”字,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头发的发,可我查到一个正规的木刻篆书作品,人家用的是发展的发,于是我开始怀疑我原先的判断,打开权威的《词源》查这个成语,才确认是头发的发。再就是“靖康耻”的“康”字,到底下面是“米”字还是“水”字,一位吧友给我传过来一个康字下面是“米”,而我在《篆刻字典》里已经查到而且也已经写上了“水”字。那吧友发帖赞我严谨治学,还说我写的那个“康”字也对,我心里踏实了,我对这位吧友的支持表示感谢。类似情况还有不少,恕不赘述。 我曾经介绍过,周日下午到周三上午我在市里,周三中午回到我的蜗居。我总是把吧友要我写的东西事先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当做底稿,周日下午带着到市里去,在儿子的小家里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翻书、查资料。然后再用硬笔通篇写下来当草稿,草稿成型后再逐字审查,如果发现有毛病,就重新写一遍,直到满意为止。周三上午我带着准备好的草稿回到我山沟里的家。对付一口饭就开始往宣纸上放大。一不小心掉了一个字,这张宣纸就报废,重来。当然某些时候也发生补补丁的情况,但基本上无碍大局,因为我知道一经装裱就没有补丁了。 在我的帖子里曾有一篇自己写的东西,《做让别人有用的人》。大约是父辈的遗传吧。今天我们湍河吧一片温馨和谐景象,吧友家有事都能出手相帮,特别是在“立碑”的事情上,不少人出钱出力,驱车前往出席揭碑仪式,吧友们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全力以赴,其行为确实令人感动!虽然我常年不在故里,可我也有意能有机会为大家做点什么。如今的湍河吧里大伙亲如一家,确有情同手足之感。我在第一阶段历时32天里,为12位吧友写了13副书法作品,劳累而愉快着,有幸为湍河吧的吧友们做一点事情,为吧友们装点生活,也该视为“小快人心”之事。 哈哈哈…… 作者——【只有香如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写于安徽马鞍山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