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E4t2🐾 -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 发帖数: 6,001 关注贴吧数: 6
【黄志华blog】遇小美亲说《几许风雨》 那一次,记不起是与谁到怡东酒店,迎一九八七年的来临,然後在那里碰上周坤燃、黄耀光、林夕,於是大家便坐在一块。这样一坐,坐到凌晨二时多,才想到归家。与黄耀光、林夕在路上走了一回,林夕独自走了。我与黄耀光一路走到崇光,仍满街是人,截车很不易,於是想走进跑马地,心想截车成功的机会会大些,谁知才刚过马路,却碰上拖着疲累身躯的小美,正一个人步行归家,想不到会这样的碰上她。   虽是新历年大除夕,但电视台的工作实在繁忙,小美原来是刚下班的,横竖也正想走进跑马地,索性伴她走遍整条黄泥涌道,送她归家。一路上,又谈到她填《几许风雨》、《有谁共鸣》、《无言感激》之後的风风雨雨。   「外间的人都常把我封为『裁缝』,你又可知道,这些歌词,与其说是代歌星自白,不如说更多是自己的心声,其实呀,有那个写词人不是把自己的心境投射到歌词中去的,只是人们对写词人不熟悉,无从发现歌词中的弦外之音罢了!」   小美续说:「就说《几许风雨》吧,有些句子根本是自己的写照,如内里有句『身处高峰尝尽雨丝轻风的加冕』,是暗写自己小学中学时经常都有出众的表现,但却竟然考不上大学的那种挫折感,也庆幸当时没有消沉下去,虽然不能升大学,却到树仁攻读新闻系,走上人生的另一阶段……」   这样谈着谈着,对小美的歌词,理解也就特别深了。实在,平时绝难能与她这样闲聊,想不到八七年的头几个小时,却有这个机会听她倾吐词作里的弦外之音。   那些年头,是单身一族,在圈里打滚,常有这种奇遇,而今可不会有呐!
【黄志华blog】林夕之初 翻看一点旧剪报,都是自己早年在报上写的东西。里面有一两篇提到当年林夕初出道的词作的,我觉得对喜欢写词的朋友应有一点参考价值,这里且并合改写如下:   《吸烟的女人》比较大众化路线,没有个人风格——有读者在报刊上这样评说,笔者是很不同意的。事实上,一般人觉得《吸烟的女人》易上口,是音乐旋律和内里的一两句歌词,可是又有多少个乐迷能完全了解《吸烟的女人》的歌词内容?记得去年(1986)尾,笔者就亲耳听过香港电台的张文新在一个研讨新进词人的节目上,大嚷:「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甚麼?那是指看不懂《吸烟的女人》的歌词啊!   整个八十年代前期,笔者都有接触林夕的作品,包括他未成名前写的许多旧曲新词,拿这些与《吸烟的女人》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词完全是他未成名时的写作风格的延续。   《吸烟的女人》歌词里,许多句子的句意都是稠密得很的:   谁人想发现,身边满是告示。   艳丽眼睛看着红灯,三种抉择,偏偏要等灯光变换迷阵。   这些都正是林夕最擅长的写法,以敏锐的触觉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徵和外延意义,并以之作为主角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的投射。所以,若说林夕的《吸烟的女人》没有自己的风格,实在很不同意!   笔者反是认为,拿 Raidas 的第一张唱片《吸烟的女人》和第二张唱片《传说》相比,会发觉第二张唱片里,林夕所写的歌词容易明白一点,这相信是林夕开始明白,流行曲不是唱给少数人听的,故此在保持高密度的语意的风格的同时,也应该力求让多一点歌迷能了解他的词作。   这并非是林夕说的,而是听前辈卢国沾叙述的,一次林夕问卢前辈对《吸烟的女人》的意见,卢国沾说:「差了一点东西!」林夕追问时,他才说道:「你想告诉听众一些甚麼呢?」言下之意,是《吸烟的女人》并没有做点题的工夫。   於是,《传说》大碟中,林夕就经常注意要为歌词点题,《传说》是「盟誓永守地老天荒以身盼待早已变成绝世传奇事」,《别人的歌》是「别人的歌,别人风光,藏着我一生痛楚。」……   从《吸烟的女人》到《传说》,林夕的词风其实已起了变化,变得疏宕了一点,容易让羣众明白了一点,但浅中仍见深。
【黄志华blog】看伦永亮排练记 是九一年尾发表的旧文,想来跟伦永亮没见面也很久很久了,只是非常偶然才通一次电邮,而偏偏他每次发来的电邮都变成乱码,结果他只好用英文。   知道没空看伦永亮的情人节音乐会,於是央他,让我去看他的排练,当是看他的音乐会。他很爽快的便答应了。然而,在电话谈起,才知他搞这个音乐会,困难重重,而已经够忙的他,还要把这次音乐会的三十多四十首歌重新编曲,工作真够繁重了。   他拟卜文化中心排练,但不知怎的有关当局知道他的音乐会是在红磡体育馆举行的,竟不批准。於是,被逼在工人俱乐部八楼开band练歌。   我乘车在珠江戏院(已经整个消失了)对面的洋葵楼下车,即听到劲band猛歌之声经由空气飘来,这土瓜湾区的街坊真有福,可以免费听伦永亮排练,不过,可能并不是太多人认得原来是伦永亮在唱《让我一生爱个够》、《爱在深秋》、《大约在冬季》。   看过不少形形式式的排练,但伦永亮的排练是另一种作风,认真之中不乏轻松场面,而看伦永亮,不过是大孩子一名,却又怎想到他唱《我要》、《诱惑》居然字字清晰,毫不含混,而且唱来还是如此轻松自若,好像一点困难都没有。   想起商台颁他一个「男歌手金奖」,压在林子祥、谭咏麟之上,那晚去电恭喜他,他只道很惊慌,觉得似乎还未轮到他得奖似的。   其实,这个奖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呢?   於是又记起他唱片公司一位要员的说话:「帮助是有一点的,毕竟,他还是曲高和寡些。…这些奖,有时太公正反而教好些人受不了,倒不如还是大家骗骗大家好了…」话是欲说还休,但我是明白的。   眼前的伦永亮,排练罢一曲,又倚在椅背,闭目养神一会,看他实在是很累的,然而,一到他唱歌或有他的工作,他又能振起精神,毫无倦意。我想,这一点可帮助他在乐坛熬得更高的地位。但这还是个残酷的世界,越红越忙,直至忙到支持不来,创作透支,愿刚得了个大奖的伦永亮保重,来日方长啊!
【黄志华blog】黄沾的中国风格旋律创作 本文年前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网页上的会员随笔区上发表,现在自己的博客小站启用,也就全文转贴过来,好让人们多一个机会读到它也。   两年前的十二月份,笔者由於要做一个题为「香港流行曲里的中国风格旋律」的研究,曾请教黄沾一批问题。原本打算在电话里做访谈的,可是黄沾却认为用传真的方式更好,以黄沾这样的大忙人,竟不辞亲笔回答及把答件传真过来,真让笔者这个後辈不好意思。   黄沾的首次回覆,共十二页,其中劈头便说:「不要太客气,称我为『前辈』,学无先後,你对香港流行曲的研究,下的工夫…所以,让我们以曲论交,平辈往来,好不好?」再次使笔者这个後辈不知如何是好。   始料未及的是,两年後的今天,黄沾竟然已经离世而去!我把黄沾传真给我的二十多张回答问题的信纸拿出来重看,实在伤感,也不胜唏嘘!原本希望笔者的研究报告付梓成书後,送一本给他,请他赐正,而今竟是没有机会了。   黄沾是香港流行曲界的创作天才,其天份不仅是歌词写作,其旋律创作,表现也是非常杰出的。尤其突出的是,他写的旋律,大部份都是有很强烈的中国风格,不似现今新一辈的流行音乐人,所写的曲调,反而好像要避开「中国风格」。黄沾的词,这些日子给谈论的相信是足够地多了。笔者这里不辞浅陋,试试以纯文字去谈谈黄沾在流行音乐旋律创作方面的成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黄沾在这方面的才华与造诣。   或者,人们都会忽略了,黄沾创作的旋律,数量是不少的,单以具中国风格的旋律来说,自七四年以来,最多的是顾嘉煇,其次是黎小田,排在第三位的便是黄沾。   黄沾写的这些曲子,不少更只是一段体!   一般的流行曲,曲式十不离九是AABA,所谓一段体就是整首歌唱来唱去就只有那同样的一段,只有A,没有B。由於来来去去只有一段,要是旋律平庸,很快就会被唱厌。可是黄沾这些一段体作品,很多都能流行经年,比方早年替佳视写的武侠剧主题曲《射雕英雄传》、《隋唐风云》、到八十年代的《晚风》、《倩女幽魂》以至九十年代的《沧海一声笑》,都是人们熟知的例子。要是说七十年代的旋律多数简单,黄沾这样写并不离奇。但到了九十年代,流行曲的曲式连AABA都满足不了追求复杂的创作人,新的曲式常常是AABCBC之类,可是黄沾依然「我自求我道」,仍然追求简单,一首一段体的五声音阶曲调《沧海一声笑》,胜却无数崇尚复杂的流行曲新作。   除了曲式追求简单,黄沾看来也喜爱用简单的音阶来写旋律。刚在上一段提到的「五声音阶」就是音乐创作里极精简的音阶结构。   五声音阶,就是只用do,re,mi,so,la以及它们的高低八度音来写旋律,一个极恰当的比喻就是在钢琴上,只许你用黑键来弹出旋律,白键绝不许用!说来,新一辈的音乐创作人不爱写中国风格旋律,固然是嫌风格老套,但也绝对是因为音阶结构太简单,要写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能出新意的难度实在太大,如此情况,他们又怎会去写!但黄沾却喜欢采用五声音阶来写,甚至有时是用纯净的五声音阶来写的(也就是说你在钢琴上真的只用弹黑键就能弹出来),曲子一样非常流行。   上面提到的《晚风》和《沧海一声笑》,也就不仅是曲式是最简单的一段体,连音阶也是极简单的纯五声音阶!   黄沾生前常说,「大乐必易」是他追求的境界,像《晚风》和《沧海一声笑》,是如此的流行,可是曲式和音阶都是最简单的,实在让人惊讶!   说到黄沾这类曲式和音阶都极简单的旋律创作,笔者最佩服的是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方不败》的主题曲《只记今朝笑》。旋律是二部的,这种立体的音乐结构是舶来之物,可是两个既独立又能互相交缠在一起的旋律,却都是用纯五声音阶写的,非常精巧。笔者曾尝试寻找香港流行曲里有没有别的同类例子,结果只找到一首顾嘉煇写曲的《两忘烟水里》,但是跟黄沾这首《只记今朝笑》相比,就明显拘谨得多。
【林振强作品】叶倩文篇 歌曲名称 作曲 填词 1 零时十分 林子祥 林振强 2 秋去秋来 熊美玲 林振强 3 你今天要走 熊美玲 林振强 4 一辈子温柔 伍思凯 林振强 5 福气 殷文琦 林振强 6 长夜My Love Good Night Y.Kosugi/H.Mafune/Y.Takahira 林振强 7 走火入魔 L.A.REID/K.EDMONDS/D.SIMMONS/W.HOUSTON 林振强 8 春风秋雨 李宗盛 林振强 9 200度 PETER BROWN/ROBERT RANS 林振强 10 海旁独唱 M.CICCONE/P.LEONARD/B.GAITSCH 林振强 11 冲动 M.CICCONE/S.BRAY 林振强 12 命运我操纵 伦永亮 林振强 13 真女人 FRANGLEN/ROBERTS 林振强 14 我要活下去 BINDI/PASLI/SIGMAN 林振强 15 地狱天堂 E.Mohawk 林振强 16 他 Juan Carlos Calderon 林振强 17 第一晚 伦永亮 林振强 18 凭千个心 蔡宗政 林振强 19 仍是爱你一个 Diane Warren 林振强 20 仍梦见你仍梦见我 Adnan Abu Hassan/Azman Abu Hassan/Habsah Hassan 林振强 21 快一些 Price/Holden/Harris 林振强 22 疯女 鲍比达 林振强 23 星与云 “I have a song” 林振强 24 千金难得美人心 Mocking Bird 林振强 25 后悔泪水 大野克夫 林振强 26 Cha Cha Cha Baldoni/Rosellini/Retanol/Boido 林振强 27 千粒星 (林子祥 合唱) Hunter/Stevenson/Gaye/White/Spiro/Branigan 林振强 28 红玫瑰 五轮真弓 林振强 29 深深拥着我 Shire/Connors 林振强 30 从头开始 Becaud/ Delenoe/Sigman 林振强 31 美梦记心中 Moroder/Whitlock 林振强 32 答案 玉置浩二 林振强 33 最后一寸 R.HAWKINS/B.HAWKINS/J.JOHNSON 林振强 34 慢慢地更加好 MICHAEL JACKSON 林振强
【闲谈】其他歌手翻唱老关的三首歌曲。 1.《星》作曲:谷村新司;填词:郑国江首先归结于曲好,词好。老关用比较平铺的唱法唱出了人情和意志,这类旋律和主题的歌曲不需要太华丽,老关的唱法最适合不过。翻唱版本:谭咏麟《星》。收录于校长97年的一张翻唱专辑里。校长连续的两张翻唱专辑里翻唱了廿余首香港乐坛上经典的歌曲,但唱法上比较单一,而且特别是在编曲上,电子音乐的使用有些泛滥。也许是《星》的原版本过于完美和和谐了,重新的编曲也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只是在乐器的使用上有些重。校长的翻唱没有什么新的特色,还是在老关原唱的框架内。校长唱的虽然很努力,但确实太难于原唱又所突破。邓丽君《星》(日语/广东)(现场版)。记不清是邓丽君小姐哪一年的演唱会上了。这是我所听的唯一一个女声版本。邓小姐的唱功唱法是一流的,歌唱得抒情、动人。不过这样抒情的唱法对这首歌却有显得不太适宜,没有显出沧桑和豪情装置的一面。但终归是优美有余。区瑞强《星》。用区氏的风格唱,有所特点。但简单的配乐和编曲实在难以表达歌曲中最基本的需要恢弘的音阶部分。其他版本:谷村新司《星》(日语)。这个版本是最真正的原唱了,原创曲目也是最能直抒歌者心声的。谷村高质量的作品也证明了其不愧为日本教夫级人物。编曲上与老关的版本无本质差异。姜育恒《我的心没有回程》(国语)。姜的气质唱这首歌的国语版本确是很适合的。其天生声音也许不算好听,但动听。这首歌的发挥上也做得很完善,虽然姜与老关的声音和唱法截然不同,不过姜育恒的这首歌也很是耐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音乐人李子恒对该歌的国语填词也是可圈可点。此外,在中国内地还流传有直译的国语版本,效果不甚理想。内地人同过该曲知道了谷村这位日本音乐家,即便记不住谷村的名字,至少那一代人总会记住这个经典的旋律。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