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E4t2🐾
-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
发帖数: 6,001
关注贴吧数: 6
【林振强作品】Swing/大Al/谭耀文篇 Swing 1.下一站
【林振强作品】苏有朋/孙耀威/孙明光篇 苏有朋 1.君子要动手2.溶解我
【林振强作品】泰迪罗宾/上山安娜/沈金铃篇 泰迪罗宾 1.小丑
【林振强作品】吴国敬/吴倩莲/白嘉倩篇 吴国敬 1.是否2.从不知会这般辛苦3.喷火 4.Turn Up The Radio
【林振强作品】马怡静/文偑玲/吴夏萍篇 马怡静 1.在我心中有你
【林振强作品】梁朝伟/小虎队/卢业瑂篇 梁朝伟 1.Mr Lonely
【林振强作品】李丽蕊/梁雁翎/梁汉文篇 李丽蕊 1.小妹妹日记2.害羞的女孩3.无事也想你 4.蜕变
【林振强作品】李迪文/李美凤/李国祥篇 李迪文 Dick Lee 1.北南西东2.有著你的夜
【林振强作品】柳影虹/李蕙敏/李中浩篇 柳影虹 1.火之探戈
【林振强作品】林嘉宝/林姗姗/刘锡明篇 林嘉宝 1.心
【林振强作品】古天乐/江希文/关菊英篇 古天乐 1.天真
【林振强作品】詹永俊/甘子晖/景黛音篇 詹永俊 1.豪情在我心
【林振强作品】何婉盈/何家劲/何嘉丽篇 何婉盈 1.夜深雨中
【林振强作品】Face To Face/夏妙然/开心少女组篇 Face To Face 1.是意外,还是爱
【林振强作品】锺文康/Dry/Echo篇 锺文康 1.魔眼
【林振强作品】蔡济文/周美茵/周影篇 蔡济文 1.猜猜 (梁雁翎)
【林振强作品】张伟文/蔡龄龄/蔡立儿篇 张伟文 1.如果
【林振强作品】蒋丽萍/郑敬基/张卫健篇 蒋丽萍 1.No. 552.永久舞伴3.红唇和香槟
【林振强作品】陈德彰/陈慧丽/蒋志光篇 陈德彰 1.辩方证人
【林振强作品】陈松龄/陈美玲/陈山葱篇 陈松龄 1.曾在2.午睡中的父亲3.乱乱乱 4.母亲的手5.你有次望见便好6.来别要停 7.沙中的情信8.忘了他9.嘴巴运动
【林振强作品】成龙/陈加玲/陈洁仪篇 成龙 1.铁汉柔情2.成长
【林振强作品】Maria Cordero/陈雅雯/陈美龄篇 Maria Cordero 1.萍水相逢
【林振强作品】蓝战士/宝佩如/韦绮姗篇 Blue Jeans 蓝战士 1.住家男人 (林忆莲)2.人生酒库3.永远是你的好友 4.大梦想家
【林振强作品】蓝战士/宝佩如/韦绮姗
【转帖】潘源良式的浪人情歌 发信人: arsenal 信区: PopMusic标 题: 潘源良式的浪人情歌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有「浪子词人」之称的潘源良,他是本地词坛少数风格多变,而又自成一格的著名词人。在他的大部份词作之中,以传统呐喊式去写的并不多,反而擅於轻描淡写去阐述各类题材,好像简单直接便淡淡诉出大都会充满病态的非人生活,人与人之间严重的疏离、沟通的无能,固步自封的心态,感情陷於一片迷茫,迷失在现实的荒谬或荒谬的现实网罗,可见从肤浅表面到失落失望都是他对文明社会或人生处境内在缺憾的印象。总之,在层次上是填满了负面的无奈唏嘘,不过他也未至完全绝望。从词的特色看,潘源良驾驭文学或电影的能力很强,所以非常懂得运用不同技巧,言简意赅呈现出无聊和无奈的人生,特别懂得象徵寓喻的设计去遣词造句,无论郁闷与轻松题材的作品,都使人容易对人情世态有较具体的感受,亦因此填出过不少破格之作,令人眼前一亮。至於他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主题非爱情莫属,因为他的爱情人生观或「爱情救赎论」皆反映在他不同的作品上面。就是尽管世界人间变到甚麼模样,人还是该为真真正正的理想与爱情而奋斗,活现一种「置诸死地而後生」的处世精神。也许,爱情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奏(多意诠释),正是他一直以来「浪迹天涯」追寻的终极生命题旨和创作灵感的不朽泉源。置身欲望迷城的潘源良 轻轻拨开风雪迷雾,骤眼却梦见「欲望迷城」的图像,一条爱与痛纠缠的曲折小路旁边,发现浪子留下孤单的踪影,一棵树深深印著「不相信好梦,我却信爱情,能点起我生命,我愿你能和应,明晨无梦也可情共永!」的悲情。潘源良以睿智的笔触,描绘都市人心如何走过生命的爱与痛,嚐尽荒谬带来的生命无奈;微妙的剪不断理还乱,最终仍得各自飘零,孤身上路。他的文字魔法每每能反映出个人敏锐的城市触觉和人生随想,淡然中凸显(甚或嘲讽)爱情、现实社会与生命之间诸般的爱欲矛盾和折磨,营造出欲断难断的张力感。此志不渝追梦的浪子飞往理想国,化身为永不放弃的薛西弗斯,拥抱著坚定不移的信念,享受著推动巨石上山的乐趣,哀乐循环互换的人生——是醉意的,也是梦幻的。在那辽阔的文字空间裏,可以发现仿如曾经沧海的潘源良总是在人性的弱点和丑陋以至人生的无出路上兜圈。最终,无出路中还有一线柱光:他自编自导了一段段饶富故事性的「生命只是一场演出」,而背後的主角不是谁,不过是俗世中「没结果」的一些爱情。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一瞬间将人从沉重中释放,提著这个支点,反思生命现象的丰富意涵。"This is a show. Life is a show. When you"re here, where else you wanna go?" (「这是一场演出。生命就是一场演出。你已在此,那你还想去哪?」)从感觉他的爱欲与思想到开始感觉我们自己的存在。--这一生也在进取,这分钟却挂念谁,我会说是唯独你不可失去好风光似幻似虚,谁明人生乐趣,我会说为情为爱仍然是对谁比你重要,成功了败了也完全无重要谁比你重要,狂风与暴雨都因你燃烧一追再追,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原来多么可笑,你是真正目标
【黄志华blog】填词人的全盛期 重看自己的一篇写於九零年的旧文,谈及填词人的全盛期。先照录如下: 日前看黄沾很「劳气」的在其专栏喊道:「三几年就冇得写,不知有甚麼根据。黄沾大概是潘源良口中的『老一辈词人』了,可是由一九六零写到一九九零,依然有得写。」 事缘一篇潘源良访问中引述潘源良的说话:「老一辈的填词人情况没有例外,总是做得三几年就冇得写,像郑国江,我不晓得是他不写还是别人不找他写。」黄沾正是为了「三几年」这个字眼而动肝火,怒问有冇搞错。 「三几年」确是失实的,据笔者观察,一个填词人,全盛期约是七至十年,过了全盛期,不是「冇得写」便是写也不会写得多。 试以另一位填词前辈卢国沾而言,他的全盛期大概是七六至八六年;八七年以後,他产量大幅下跌,而今大约是每年写两三首而已。 即以黄沾而言,他的确是由一九六零年写到一九九零年,但每年产量的起跌如何呢?是否由六零年到九零年都每年有一百首的产量呢?黄沾自己心中有数罢! 我知潘源良的原意是,填词人的全盛期毕竟是短(十年也是短),根本不可能将填词作盘全职,只是,未知是访问稿撰写人出错,还是潘源良一时口快,把全盛期说成只得「三几年」。 十年全盛期,确是九十年代以前的香港填词人共有的规律,即以潘源良、周礼茂这些八十年代中期崛起的填词人,本身的全盛期也是十年左右。 唯一的异数是林夕,从八六年到零六年的今天,都二十年了,全盛期还没有结束,我想,除了是林夕确写得好之外,完全缺乏後浪的冲击是最大原因。八十年代,每三、五年就有一些耀目的填词新星闯进填词界,前辈的光芒不得不黯然,可是,九十年代之後,除了一个黄伟文,谁还算是耀目的填词新星?既然缺乏後浪的冲击,林夕的地位自是岿然不动。 这其实绝对不是好现象,可是蜀中无大将,港内无超级词人新星,只能徒呼奈何。填词的少年天才都到哪里去了?抑或根本土壤已变,天才再难孕育出来?林夕是有个爱徒林若宁说的,几时可以青出於蓝?
【转帖】解读末代才子的填词人林夕。
【转帖】追忆,林振强
【转帖】郑国江的词适合雨季,季节的,非季节的
【转自“纸巾唱盘”】郑国江的词适合雨季,季节的,非季节的
【转自“纸巾唱盘”】追忆,林振强
【询问】关于外来曲的选曲
【林振强作品】伦永亮篇 1.<追星者>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Terry Chan 2.<给恋爱喝采>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杜自持 3.<形象制造城>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唐亦聪 4.<每次我展开翅膀>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Alex De La Cruz 5.<那些好日子>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赵增熹6.<钢琴後的人>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7.<因你极难代替>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陈泽忠 8.<给恋爱喝采>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杜自持 9.<无论那一天>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10.<这个地方>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11.<别孤身作战>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杜自持 12.<发之舞>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Terry Chan 13.<一千一个冬>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14.<每一个早上>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15.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Terry Chan 16.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陈泽忠 17.<心田>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Terry Chan 18.<乜歌>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Roel Garcia 19.<错过>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陈泽忠 20.<矛盾>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陈泽忠 21.<无条件的爱>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Terry Chan 22.<温水情人>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23.<无尽的风>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 24.<因你极难代替>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陈泽忠 25.<六月雪飞> 作词:林振强 作曲:伦永亮 编曲:伦永亮26.<八级恋火> 作词:林振强 作曲:--- 编曲:伦永亮
【CASH奖项】金帆音乐奖(2000-2005)
【向雪怀官方网】向雪怀奖项 主办机构 节目名称 得奖届别 得奖年份 奖项类别 作品名称 主唱歌手 资料提供 获奖数目 共获奖项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1 1979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2 1980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3 1981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4 1982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5 1983 十大金曲 雨丝情愁 谭咏麟 RTHK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3 十大金曲 迟来的春天 谭咏麟 TVB 1 2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6 1984 十大金曲 迟来的春天 谭咏麟 RTHK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4 十大金曲 - - TVB 0 1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7 1985 - - - RTHK 0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十大金曲 听不到的说话 吕方 TVB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十大金曲 雨夜的浪漫 谭咏麟 TVB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最佳填词 听不到的说话 吕方 TVB 1
【向雪怀官方网】向雪怀奖项 主办机构 节目名称 得奖届别 得奖年份 奖项类别 作品名称 主唱歌手 资料提供 获奖数目 共获奖项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1 1979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2 1980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3 1981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4 1982 - - - RTHK 0 0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5 1983 十大金曲 雨丝情愁 谭咏麟 RTHK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3 十大金曲 迟来的春天 谭咏麟 TVB 1 2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6 1984 十大金曲 迟来的春天 谭咏麟 RTHK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4 十大金曲 - - TVB 0 1 香港电台 十大中文金曲 7 1985 - - - RTHK 0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十大金曲 听不到的说话 吕方 TVB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十大金曲 雨夜的浪漫 谭咏麟 TVB 1 - 无线电视 十大劲歌金曲 - 1985 最佳填词 听不到的说话 吕方 TVB 1 -
【CASH通讯录】部分音乐人的网站
【CASH通讯录】部分音乐人的网站及电子邮箱
【CASH奖项】CASH音乐成就大奖(1996-2005) 年份 得奖者 2005 许冠杰 2004 林振强 2003 林子祥 2002 郑国江 2001 卢国沾 2000 黄 沾1999 林乐培 1998 林声翕/韦瀚章/王福龄 1997 顾嘉煇 1996 陈蝶衣
【CASH奖项】最佳中文(流行)歌曲及歌词奖(1981-2001) 最佳中文(流行)歌曲奖 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 第廿四届 (2001) 有病呻吟 (林健华) 犯贱 (黄伟文) 第廿三届 (2000) 至少还有你 (陈匡荣) 深蓝 (乔靖夫) 第廿二届 (1999) 邮差 (Adrian Chan) 阴天(国) (李宗盛) 第廿一届 (1998) 越吻越伤心 (吴国敬) 天下无双 (林振强) 第二十届 (1997) 原来只要共你活一天 (陈少琪) 约定 (林夕) 第十九届 (1996) 我为我生存 (谭展辉) 男人最痛 (周礼茂) 第十八届 (1995) 春光乍洩 (蔡德才∕黄耀明) 你没有好结果 (黄伟文) 第十七届 (1994) 终有一天感动你 (李乐诗) 女人的弱点 (潘源良) 第十六届 (1993) 一人有一个梦想 (卢东尼) 一人有一个梦想 (向雪怀) 第十五届 (1992) 我说过要你快乐 (伦永亮) 真真假假 (潘伟源) 第十四届 (1991) 3650 夜 (陈国平) 似是故人来 (林夕) 第十三届 (1990) 天问 (刘以达) 沧海一声笑 (黄沾) 第十二届 (1989) 难得有情人 (卢东尼) 凭著爱 (潘源良) 第十一届 (1988) 但愿人长久 (卢冠廷) 祝福 (潘伟源) 第十届 (1987) 岂有此理 (黄良升) 别人的歌 (林夕) 第九届 (1986) 最爱是谁 (卢冠廷) 几许风雨 (小美) 第八届 (1985) 谁可相依 (林敏怡) 顺流、逆流 (蔡国权) 第七届 (1984) 你留我在此 (陈永良) 摘星 (林振强) 第六届 (1983) 天籁 (卢冠廷) 随想曲 (郑国江) 第五届 (1982) 忘尽心中情 (顾嘉煇) 两忘烟水裏 (黄沾) 第四届 (1981) 忘记他 (黄沾) 找不著藉口 (卢国沾)
【CASH奖项】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 最佳中文(流行)歌曲及歌词奖(1
【回顾】《追忆 林振强》(林夕 文) 歌词界的达文西,集七种天才脑袋于一身。声情并茂说故事,放下包袱,开创一代语言,长了翅膀的文字,看得懂的抽像画,人情练达的天真,有厘头的幽默,哀而不伤,悲而无怨,有情无恨,横空出世,天真入世。让不懂得怀缅的人,从一张凳找到回忆的依据,从一滴水领会深情,在会飞大象中成长,从林振强学会生命可以几精彩。--林夕
【转贴】林夕专访(2005年6月)
【转帖】音乐人眼中的徐小凤 歌龄四十载的徐小凤,名曲多不胜数,由早年的《叉烧包》、《神凤》、《婚纱背后》,至《顺流逆流》、《自己人》等等,都令歌迷心醉神往。她的磁性声线固然不容置疑,她的亲切形象与修行更备受拥戴。而在一众合作过的音乐人、填词人眼中,小凤姐更是行事认真、工作负责的最佳合作伙伴。 向雪怀忆旧事 徐小凤亲自捡垃圾 著名音乐人向雪怀曾为徐小凤创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快歌《自己人》,回忆起当时创作的情况,他说这首歌是他与叶汉良你一言我一语聊出来的,同时他还披露徐小凤鲜为人知的一面,说她在录音室里会放下架子亲自收拾东西,甚至不惜捡垃圾。 谈起这首《自己人》,向雪怀说:“当时我为小凤姐(徐小凤)监制唱片,全部歌曲都已经搞好,就差一首歌,本来是叶汉良负责写的,但他迟迟不能交货,已经是最后一天,我唯有杀上他香港电台的办公室,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歌曲就出来了。”对于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首快歌,向雪怀说:“之前大家对小凤姐快歌的概念都是停留在《叉烧包》这样的歌曲上面,所以我们就想改一下风格,因为小凤姐在圈内的朋友很多,经常都说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们就按这个概念来创作这首歌。”向雪怀还说,徐小凤收歌的时候很开心,她想不到我们会用这样的风格去创作快歌,记得有一次演唱会她还特意用这首歌进行重新改编来唱。 另外,在向雪怀的印象中,徐小凤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我们以前录歌都是公用的录音棚,每次都是别人用完再轮到我们,但往往都有别人超时的时候,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小凤姐都会很安静地坐在门口等待,从来不会摆架子,而且每当交接录音室的时候,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去换带子和调试设备,都会忽略了上一手留下的垃圾,小凤姐就会一声不响地在里面收拾好地方,甚至捡垃圾。” 向雪怀认为徐小凤应该复出,“主要是因为两个殿堂级的歌手从来没有回过内地举行演唱会,一个是小凤姐,一个是邓丽君,后者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唱了,所以希望小凤姐这次做完香港的演唱会之后可以回内地巡演,至于她的复出对整个乐坛的帮助就算不很大,因为现在买唱片的主流都是青少年。” 潘源良 没想到这首歌成经典 《婚纱背后》成功有天意 著名音乐人潘源良为徐小凤创作了经典歌曲《婚纱背后》,他坦言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首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成功可能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每首歌都会有它的命运的。” 对于这首歌的成功潘源良似乎看得很淡,“其实这首歌没有什么特别,我都是根据电视剧《流氓大亨》的故事情节来写的,有点跌宕起伏,至于这首歌以后的成功,我当时写的时候真的没想这么多的,当时只是尽自己所能去创作。” 谈到与徐小凤的合作,潘源良就说:“跟这样一个前辈级别合作,开始的时候真是有点心惊胆颤,但合作下来才知道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合作都很开心。”对于徐小凤这次的复出,他就说:“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当她退出过,她一直都感觉存在乐坛中,她时不时也会露一下面,感觉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时报记者 叶毅 经典唱片和歌曲回顾 《徐小凤之歌》1970年 1969,徐小凤得到名指挥文就波的提携加入乐坛,并于1970年开始灌录第一张唱片。这张唱片,虽是口水歌集,但其独特的歌声,很快被收音机旁的歌迷所接受,而她亦成功地冲出歌厅。 《柔道龙虎榜》1973年 在这张大碟中,徐小凤在唱腔上已成功地建立个人风格,与白光带点懒洋洋腔的唱法已截然不同。 《风雨同路》1978年 徐小凤转变风格的新尝试。当年销售二十万张之多,创下当时香港唱片销量的新纪录。 《徐小凤全新歌集》(一) 1982年 踏入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徐小凤着实带着阵阵无奈,甚至有种迟暮之感。及后,她换了唱片公司。不久,她的新唱片面世了。她呈现给歌迷一个全新的面貌,她成熟有韵的歌更趋炉火纯青,而且她看起来健康多了,也更有朝气。 《一生所爱》1990年 徐小凤1990年连夺“港台十大金曲之金针奖”及“八十年代十大演艺红人”两奖后,她乘势推出《一生所爱》,凭歌寄意表达音乐是她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 《每日怀念你》 一首博爱的歌曲,从歌词中体现出爱情、友情、亲情,让人听后感觉温馨。 《顺流逆流》 这首金曲,填词人以敏锐的触角以及最细腻的言词去为她回顾其歌唱生涯的点滴,歌曲不但广受欢迎,同时亦带动了自传式歌曲之潮流。 《漫漫长路》 徐小凤在歌坛上的地位是经过十年的时间稳打稳扎才奠定,但她却不以往日的成绩自满,更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歌唱风格,以求更新的突破。“漫漫前路”正是她音乐路上奋斗的写照。 《无奈》 每一个艺人,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首歌唱出了许多艺人的心声,也包括徐小凤自己的“心语”。 《婚纱背后》 小凤姐的大红, 是从唱无线电视剧集一系列的主题曲开始,如《保镖》主题曲《神凤》, 以及《猛龙特警队》、《流氓大亨》等一系电视剧主题曲。而这首歌的内容,正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实况。 《别亦难》 “别亦难”来自李商隐诗作《无题》的《别亦难》。从通俗易懂考虑,这首歌没有引用全诗,只是截取了前面4句,而舍弃了后面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记者叶毅
【林振强作品】彭羚篇 回味曲:keigo oyamada;词:林振强不许眼儿再下雨曲:ernest williamson nikons lyras curtiss boons;词:林振强夜风铃曲:李偲菘;词:林振强
【林振强作品】周华健/车婉婉/马浚伟篇 怕黑(周华健)曲:周华健;词:林振强别说爱到天荒(车婉婉)曲:方树梁;词:林振强忘不掉(马浚伟)曲:冯颖琪;词:林振强
【贴图】潘源良与女友陈欣欣 陈欣欣与潘源良因工作日久生情,二人成为恋人
【转自向雪怀吧】音乐人眼中的徐小凤 歌龄四十载的徐小凤,名曲多不胜数,由早年的《叉烧包》、《神凤》、《婚纱背后》,至《顺流逆流》、《自己人》等等,都令歌迷心醉神往。她的磁性声线固然不容置疑,她的亲切形象与修行更备受拥戴。而在一众合作过的音乐人、填词人眼中,小凤姐更是行事认真、工作负责的最佳合作伙伴。 向雪怀忆旧事 徐小凤亲自捡垃圾 著名音乐人向雪怀曾为徐小凤创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快歌《自己人》,回忆起当时创作的情况,他说这首歌是他与叶汉良你一言我一语聊出来的,同时他还披露徐小凤鲜为人知的一面,说她在录音室里会放下架子亲自收拾东西,甚至不惜捡垃圾。 谈起这首《自己人》,向雪怀说:“当时我为小凤姐(徐小凤)监制唱片,全部歌曲都已经搞好,就差一首歌,本来是叶汉良负责写的,但他迟迟不能交货,已经是最后一天,我唯有杀上他香港电台的办公室,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歌曲就出来了。”对于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首快歌,向雪怀说:“之前大家对小凤姐快歌的概念都是停留在《叉烧包》这样的歌曲上面,所以我们就想改一下风格,因为小凤姐在圈内的朋友很多,经常都说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们就按这个概念来创作这首歌。”向雪怀还说,徐小凤收歌的时候很开心,她想不到我们会用这样的风格去创作快歌,记得有一次演唱会她还特意用这首歌进行重新改编来唱。 另外,在向雪怀的印象中,徐小凤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我们以前录歌都是公用的录音棚,每次都是别人用完再轮到我们,但往往都有别人超时的时候,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小凤姐都会很安静地坐在门口等待,从来不会摆架子,而且每当交接录音室的时候,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去换带子和调试设备,都会忽略了上一手留下的垃圾,小凤姐就会一声不响地在里面收拾好地方,甚至捡垃圾。” 向雪怀认为徐小凤应该复出,“主要是因为两个殿堂级的歌手从来没有回过内地举行演唱会,一个是小凤姐,一个是邓丽君,后者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唱了,所以希望小凤姐这次做完香港的演唱会之后可以回内地巡演,至于她的复出对整个乐坛的帮助就算不很大,因为现在买唱片的主流都是青少年。” 潘源良 没想到这首歌成经典 《婚纱背后》成功有天意 著名音乐人潘源良为徐小凤创作了经典歌曲《婚纱背后》,他坦言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首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成功可能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每首歌都会有它的命运的。” 对于这首歌的成功潘源良似乎看得很淡,“其实这首歌没有什么特别,我都是根据电视剧《流氓大亨》的故事情节来写的,有点跌宕起伏,至于这首歌以后的成功,我当时写的时候真的没想这么多的,当时只是尽自己所能去创作。” 谈到与徐小凤的合作,潘源良就说:“跟这样一个前辈级别合作,开始的时候真是有点心惊胆颤,但合作下来才知道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合作都很开心。”对于徐小凤这次的复出,他就说:“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当她退出过,她一直都感觉存在乐坛中,她时不时也会露一下面,感觉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时报记者 叶毅 经典唱片和歌曲回顾 《徐小凤之歌》1970年 1969,徐小凤得到名指挥文就波的提携加入乐坛,并于1970年开始灌录第一张唱片。这张唱片,虽是口水歌集,但其独特的歌声,很快被收音机旁的歌迷所接受,而她亦成功地冲出歌厅。 《柔道龙虎榜》1973年 在这张大碟中,徐小凤在唱腔上已成功地建立个人风格,与白光带点懒洋洋腔的唱法已截然不同。 《风雨同路》1978年 徐小凤转变风格的新尝试。当年销售二十万张之多,创下当时香港唱片销量的新纪录。 《徐小凤全新歌集》(一) 1982年 踏入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徐小凤着实带着阵阵无奈,甚至有种迟暮之感。及后,她换了唱片公司。不久,她的新唱片面世了。她呈现给歌迷一个全新的面貌,她成熟有韵的歌更趋炉火纯青,而且她看起来健康多了,也更有朝气。 《一生所爱》1990年 徐小凤1990年连夺“港台十大金曲之金针奖”及“八十年代十大演艺红人”两奖后,她乘势推出《一生所爱》,凭歌寄意表达音乐是她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 《每日怀念你》 一首博爱的歌曲,从歌词中体现出爱情、友情、亲情,让人听后感觉温馨。 《顺流逆流》 这首金曲,填词人以敏锐的触角以及最细腻的言词去为她回顾其歌唱生涯的点滴,歌曲不但广受欢迎,同时亦带动了自传式歌曲之潮流。 《漫漫长路》 徐小凤在歌坛上的地位是经过十年的时间稳打稳扎才奠定,但她却不以往日的成绩自满,更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歌唱风格,以求更新的突破。“漫漫前路”正是她音乐路上奋斗的写照。 《无奈》 每一个艺人,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首歌唱出了许多艺人的心声,也包括徐小凤自己的“心语”。 《婚纱背后》 小凤姐的大红, 是从唱无线电视剧集一系列的主题曲开始,如《保镖》主题曲《神凤》, 以及《猛龙特警队》、《流氓大亨》等一系电视剧主题曲。而这首歌的内容,正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实况。 《别亦难》 “别亦难”来自李商隐诗作《无题》的《别亦难》。从通俗易懂考虑,这首歌没有引用全诗,只是截取了前面4句,而舍弃了后面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记者叶毅
【转帖】【歌词评论】向雪怀《不见不散》 本文转自向雪怀吧,向作者致谢!
【祝福】林振强吧祝校长生日快乐。 一直很欣赏校长的音乐,他也是我最喜欢的香港歌手之一!在此,谨代表林振强吧,提前向校长致以生日的问候。祝愿校长永葆青春,校长的音乐可以影响更多时代的人!
【贴图】黄伟文从郑国江手里拿奖
【转自伦永亮吧】【贴图】一些词曲作家有关的图片 郑国江,黄沾
【新闻回顾】许冠杰被曝抹去填词人名字 许冠杰被曝抹去填词人名字 发布时 间:2004年06月14日 16:50 -------------------------------------------------------------------------------- 乘着许冠杰的复出,不少和他共过事的歌坛前辈亦纷纷出来讲话,其中不谐之音也频频显现。 记者在香港就听到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许冠杰合作过几十首经典歌曲的梁彼得讲述阿SAM的私人生活,这也给我们勾勒出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许冠杰。 ■《半斤八两》抹去填词人名字 许冠杰的经典歌曲数也数不尽。但大部分代表作都是梁彼得完成的,其中包括《财神到》、《父母恩》、《夜夜念奴娇》等,其中《半斤八两》更是流传甚广,但该歌所署的填词名字只有许冠杰一人。梁彼得说:“大家都以为我和阿SAM合作的第一首歌是《浪子心声》,其实是《半斤八两》,只不过后来没有署我的名字。” 梁彼得透露他和许冠杰是偶然认识的,当时他还在做司机,又帮《年轻人周报》写专栏,而许冠杰则在莲花乐队。有个茶店老板既认识许冠杰又认识梁彼得,便向许冠杰推荐了梁。没想到许早看过梁的专栏,并心仪很久,就向梁邀词。梁彼得自然喜欢。“阿SAM叫我留个电话给他,没想到几天后他真的打来电话,并叫我随口念几句歌词给他,我就说‘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他觉得不错,我们就此合作下去了。” 而谈到《半斤八两》,梁彼得说,当时许冠杰已经构思了一部分歌词,但没有完成,于是叫粱彼得加入,但最终没有在填词人中署上“梁彼得”。“不过他之前也跟我说清楚了,我写这歌时还不认识你。” ■身有洁癖不喜与人接触 许冠杰歌曲的特点是草根质朴,在复出演唱会上,记者发现他不停地与歌迷接近,看上去相当博爱乐天。但梁彼得透露,许冠杰其实有洁癖,很不喜欢和人交往。 当年,许冠杰走红一时,迅速变得非常富有。但他有洁癖,很不喜欢到人多的场面去,是黎彼得帮助他重回人群的,“其实,他虽然出身钻石山的贫困家庭,但走红过上好生活后他就变了。大家想去大排档吃宵夜,他怕脏不去。我说你用显微镜对着枕头看都能看出好多细菌,硬拉他去。” 黎彼得坦陈他们的作品非常平民化,如果刻意将自己隔离于老百姓之外,肯定无法感动他们。 ■疏老友一条马路远相隔 黎彼得不无伤感地说:“我和SAM虽然合作多年,但就像两个世界的人,王子始终是王子,乞儿始终是乞儿,我们能擦出火花,但无法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他表示,两人在《最紧要好玩》之后就没有合作,也20年没有联系过。 黎彼得心酸地说,许冠杰住在世界花园,而自己的住所只和那隔一条马路,但他从来没看过黎彼得。(解放日报--新闻晨报)
【论尽填词人】之林敏聪 聪明反被聪明误——小顽童林敏聪 fbi001 4/20/2001 12:10:59 PM 「好像分量适中的麻药一样,某一程度的逸想是好事。」(A certain amount of reverie is good, like a narcotic in discreet doses.) 林敏聪,永远像个佻皮鬼马的小顽童。然而,毫无疑问他是最具自我本色的词坛怪杰之一。因为他的风格天马行空,独特如脱韁野马,脑筋永远急转弯,所以有时甚至给人摸不著头脑的印象。外表嬉皮笑脸的林敏聪,在他不少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他个性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尤其是处世态度方面。也许,在他古灵精怪的「疯格」中,将某些颇盲打乱撞式的後现代感表现出来。在神经分裂式不按牌理出牌时,又能捕捉不同的生活元素放在词中,发展出新意象、新风景,耳目一新。另外,他还巧用丰富的词汇(词组)达到不同的效果,美而不深的写法,使他的主流色彩(如情爱)及实验色彩(如禅理)作品都拥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论到他最成功的手法,就是他很晓得创造意境、营造气氛去编写具有感染力的歌词。不过,林敏聪的优点也常常成为他的缺点,可能由於他的性格影响,太爱玩弄小聪明、小把戏,而令他作品中的词意暧昧得难以理解,相信是玩得过火而越轨失控,成为质素不稳定的败笔,惨变「无厘头」先驱。「思想是智能的劳动,逸乐是智能的享受。以逸想代替思想,只不过是把毒药误作营养物。」(Thought is the labor of the intellect, reverie its pleasure. To replace thought with reverie is to comfound poison with nourishment.)
【转帖】华语词坛填词人盘点之 黄伟文 黄伟文 参透爱情的词坛妖孽 在香港歌坛有“二林一黄”的说法,“二林”一是指林夕一是指已去世的林振强,而“一黄”就是指黄伟文。同时林夕和黄伟文又被合称为“两个伟文”。 Wyman黄伟文是林夕的校友,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1991年黄伟文正式踏入音乐圈,历年创作超过1000首。他最早为人所熟识的作品是他给李蕙敏填词的《(你没有)好结果》,当中一句“等欣赏你被某君 一刀插入你心 加点眼泪陪衬”,更可谓脍炙人口。黄伟文的词作大多为言情作品,但同林夕相比,他的文风更为诡异,角度新奇,善玩文字游戏,涉及题材也更广泛。 黄伟文的创作多为粤语歌词,所以在广东话地区他是与林夕齐名的一线顶尖词人,因此也有许多人拿黄与林做比,对此wyman的回答是:“林夕的歌词当然好,而林夕之所以成为林夕,也要付出相对的代价,那代价,可能是我不愿意付的。” 的确,黄伟文有足够自负的资本。他的怨是不易察觉的,隐藏在犀利霸气,恶毒嘲讽和绝妙的联想下,他残忍地剖开爱情本质,展示赤裸裸的人性,让人看了脸红心跳却又无语。《低等动物》中:喉咙很干,所以爱上你的吻;寂寞汹汹,所以爱上你指尖。《漩涡》中:答应送我,最美那朵水花,可以吗;来拥抱着我,形成漩涡,从我脚尖亲我,灵魂逐寸向向著洪水跌堕;直到这世界,彻底瘫痪,剩下自己在游玩。他的文字极艳极糜,读他的词所有人都可能望文生畏,但能读懂个中意义的一定爱过且伤过。 除身为专业词人外,黄伟文还集电台节目主持、演员、专栏作家、超级时装fans于一身,在很多香港电影中如果留意的话还能看到他出演的小角色,有的还非常搞笑,同词作中的他完全不搭界。 Wyman保持了多年的光头形象,穿长裙、带鼻环,自命“最贪靓最憎写字”。林夕曾多次在公开场合“钦点”他为接班人,但wyman从未有所回应。不争第一,开心是他做人的原则。而他的毒他的怨也许非他本心,在骨子里,他是个爱情至上的人。 代表作品:《好心分手》《下一站天后》《可惜我是水瓶座》《一人分饰两角》 《我的骄傲》《奇洛李维斯回信》
【转帖】记香港流行音乐填词人 喜欢唱歌的人真的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心那些幕后的音乐英雄。 我也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尤其是对港台歌曲,我更是有一种执着的偏爱。但也许是出于职业的缘故,我更加留意港台歌曲的词曲创作者。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释放了音乐的灵魂。也只有在那样的音乐里,我们的心才能够得到净化,才能够真正的感悟到歌曲赋予生活的真实含意。 早期的香港歌曲,大多是一些填词作品,曲调也大多承袭日本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流行歌曲。我们所熟悉的香港歌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等,都是演唱这一类歌曲的高手。谭咏麟的成名曲《爱在深秋》就是由韩国歌手李镐俊的歌曲改编而来。而张国荣的成名曲《风继续吹》则是翻唱于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さょぅならの向ぅ侧》。一代歌后梅艳芳也是凭借一首由日语歌曲填词而来的作品《风的季节》一炮而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流行乐坛的发展也是由翻唱开始的。所不同的是,他们对歌曲的重新改编、演绎方式以及包装都施行了系统的商业化运作,最终达到了人财两旺的预期目标,为香港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填词,只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在词曲创作不同步的前提下,预先完成曲的谱写,而预留给歌曲词作人更多的创作以及想象的空间。在创作过程中填词并不等同于作词,而是被限制在了一个预先留有余地的音乐框架里,等待完成的只是一个赋予音乐作品灵魂的过程。它有一套作为职业填词人必须遵守的职业标准,很系统化,也很规范,但圈外的人却不易懂。 香港的填词人大多都很优秀,年龄的跨度也很大。他们的作品在东南亚甚至在全球的华人圈子中都有广泛的影响,为香港的流行音乐赢得了非比寻常的赞誉。提起这些填词人的名字,或许知道的并不多,可提起他们的作品,恐怕没有人不知晓。 在香港流行音乐最为风光的时期,宝丽金唱片、华纳唱片和emi百代唱片为推动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实际的贡献。几大唱片公司的旗下,不仅活跃着像张学友、邝美云、李克勤、关淑仪、黄凯芹、陈慧娴、陈百强和周慧敏这样的一线歌手,还拥有不少像黄沾这样的优秀填词人。其中,很优秀的就有卡龙、向雪怀、林振强、潘伟源、潘源良、刘卓辉、陈少琪、小美、周礼茂、林夕以及林敏聪,早期的还有郑国江、黎彼得和简宁。这些人的名字远远没有那些歌星们的名字耀眼,也没有太多的人会去关注和在意他们。然而他们的作品却都是重量级的。若是没有了他们,也或许就没有了歌,更没有了“星”…… 有许多人都听过陈慧娴演唱的《千千阙歌》,因为实在太经典,在许多歌星的演唱会上,这首歌曲都被反复的唱过。可是,究竟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首歌曲出自于何处?又有几个不同的演唱版本呢?恐怕知道真实答案的人并不多。除去静藤珍彦的原曲《夕烧の歌》和李翊君演唱的国语版本《风中的承诺》,就这首歌曲而言,粤语版本共有两个,分别是《千千阙歌》和梅艳芳演唱的《夕阳之歌》,分别由林振强和陈少琪填词。据说近几年来,这首曲子的第三个粤语版本也已经问世,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林振强是香港音乐界里比较杰出的填词人,他所填写的粤语歌词很有深度。他的作品有很多只是在描写一种心境,比如像《心仍是冷》、《偷心者》、《linda》、《夏日寒风》、《假装》、《暗里着迷》、《千千阙歌》等等。在他的作品里,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往往刻画的极为细腻。而向雪怀的填词角度更注重于唯美,同样是一首爱情歌曲,总愿意用最美丽的词缲去竭力描写情爱最为让人感慨的残缺,而最伤怀的感触总会在一念之间倾注于笔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残缺的美丽的爱情的感言。他的作品《难得有情人》、《雨夜的浪漫》、《只有你不知道》、《月半小夜曲》、《一生不变》、《对不起,我爱你》等等都是值得典藏的精品。陈少琪的填词作品注重于简单的叙述,在他为张学友填写的歌词里可以感觉得到一种浓烈的伤感情绪,《日出时让恋爱终结》、《让你愉快》、《离开以后》、《我等到花儿也谢了》这样的作品乍听之下倒像是秉承了郑国江的填词风格。但若是细品,却又明显得感觉得出和郑国江的不同。在用词上,虽然没有向雪怀的华丽和郑国江的克俭,可叙事风格却极为流畅,给人一种典雅的美感……… 此外,潘源良根据日本歌曲《goodbay day》填词的作品《情已逝》也算是一首佳作。和林敏聪根据五轮真弓的《恋人よ》填词而来的《忘不了您》一样,词与原曲的融合已经做到了密不可分,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妙不可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歌手也不甘心寂寞。于是,一些由歌手本人填词的音乐作品也孕育而生,刘德华就是一位对填词颇有研究的歌手。在他早期的音乐作品中,有几首他填词的音乐作品也极其惹人注目。...
【转帖】记香港流行音乐填词人 喜欢唱歌的人真的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心那些幕后的音乐英雄。 我也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尤其是对港台歌曲,我更是有一种执着的偏爱。但也许是出于职业的缘故,我更加留意港台歌曲的词曲创作者。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释放了音乐的灵魂。也只有在那样的音乐里,我们的心才能够得到净化,才能够真正的感悟到歌曲赋予生活的真实含意。 早期的香港歌曲,大多是一些填词作品,曲调也大多承袭日本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流行歌曲。我们所熟悉的香港歌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等,都是演唱这一类歌曲的高手。谭咏麟的成名曲《爱在深秋》就是由韩国歌手李镐俊的歌曲改编而来。而张国荣的成名曲《风继续吹》则是翻唱于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さょぅならの向ぅ侧》。一代歌后梅艳芳也是凭借一首由日语歌曲填词而来的作品《风的季节》一炮而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流行乐坛的发展也是由翻唱开始的。所不同的是,他们对歌曲的重新改编、演绎方式以及包装都施行了系统的商业化运作,最终达到了人财两旺的预期目标,为香港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填词,只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在词曲创作不同步的前提下,预先完成曲的谱写,而预留给歌曲词作人更多的创作以及想象的空间。在创作过程中填词并不等同于作词,而是被限制在了一个预先留有余地的音乐框架里,等待完成的只是一个赋予音乐作品灵魂的过程。它有一套作为职业填词人必须遵守的职业标准,很系统化,也很规范,但圈外的人却不易懂。 香港的填词人大多都很优秀,年龄的跨度也很大。他们的作品在东南亚甚至在全球的华人圈子中都有广泛的影响,为香港的流行音乐赢得了非比寻常的赞誉。提起这些填词人的名字,或许知道的并不多,可提起他们的作品,恐怕没有人不知晓。 在香港流行音乐最为风光的时期,宝丽金唱片、华纳唱片和emi百代唱片为推动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实际的贡献。几大唱片公司的旗下,不仅活跃着像张学友、邝美云、李克勤、关淑仪、黄凯芹、陈慧娴、陈百强和周慧敏这样的一线歌手,还拥有不少像黄沾这样的优秀填词人。其中,很优秀的就有卡龙、向雪怀、林振强、潘伟源、潘源良、刘卓辉、陈少琪、小美、周礼茂、林夕以及林敏聪,早期的还有郑国江、黎彼得和简宁。这些人的名字远远没有那些歌星们的名字耀眼,也没有太多的人会去关注和在意他们。然而他们的作品却都是重量级的。若是没有了他们,也或许就没有了歌,更没有了“星”…… 有许多人都听过陈慧娴演唱的《千千阙歌》,因为实在太经典,在许多歌星的演唱会上,这首歌曲都被反复的唱过。可是,究竟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首歌曲出自于何处?又有几个不同的演唱版本呢?恐怕知道真实答案的人并不多。除去静藤珍彦的原曲《夕烧の歌》和李翊君演唱的国语版本《风中的承诺》,就这首歌曲而言,粤语版本共有两个,分别是《千千阙歌》和梅艳芳演唱的《夕阳之歌》,分别由林振强和陈少琪填词。据说近几年来,这首曲子的第三个粤语版本也已经问世,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林振强是香港音乐界里比较杰出的填词人,他所填写的粤语歌词很有深度。他的作品有很多只是在描写一种心境,比如像《心仍是冷》、《偷心者》、《linda》、《夏日寒风》、《假装》、《暗里着迷》、《千千阙歌》等等。在他的作品里,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往往刻画的极为细腻。而向雪怀的填词角度更注重于唯美,同样是一首爱情歌曲,总愿意用最美丽的词缲去竭力描写情爱最为让人感慨的残缺,而最伤怀的感触总会在一念之间倾注于笔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残缺的美丽的爱情的感言。他的作品《难得有情人》、《雨夜的浪漫》、《只有你不知道》、《月半小夜曲》、《一生不变》、《对不起,我爱你》等等都是值得典藏的精品。陈少琪的填词作品注重于简单的叙述,在他为张学友填写的歌词里可以感觉得到一种浓烈的伤感情绪,《日出时让恋爱终结》、《让你愉快》、《离开以后》、《我等到花儿也谢了》这样的作品乍听之下倒像是秉承了郑国江的填词风格。但若是细品,却又明显得感觉得出和郑国江的不同。在用词上,虽然没有向雪怀的华丽和郑国江的克俭,可叙事风格却极为流畅,给人一种典雅的美感……… 此外,潘源良根据日本歌曲《goodbay day》填词的作品《情已逝》也算是一首佳作。和林敏聪根据五轮真弓的《恋人よ》填词而来的《忘不了您》一样,词与原曲的融合已经做到了密不可分,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妙不可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歌手也不甘心寂寞。于是,一些由歌手本人填词的音乐作品也孕育而生,刘德华就是一位对填词颇有研究的歌手。在他早期的音乐作品中,有几首他填词的音乐作品也极其惹人注目。...
【转自黄伟文吧】Wyman在 "十年选" 每首词前面所写的感想 下午写博正写的手舞足蹈,突然夸嚓一声停电了。根本没保存,所以死无葬身之地。又或者我跟梁基爵同学根本缘分未到,写了也没有用。 ��所以也不算特别痛苦。 ��正准备就着剩余的天光转投迈克怀抱,ALICE来电话说“你的WYMAN已经到了,赶快来取吧~~~”这么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巨大甜枣啊。 ��梳洗打扮穿戴整齐把WYMAN的《AFTER TEN 黄伟文十年选》接回家。 �� ��8月23日唱片面世,8月29日在淘宝下的订单,9月1日就拿到手了。我当然不是第一名;但我有理由怀疑,我是相对距离遥远得到唱片的第一名。 �� ��细想下,作词人出精选集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 ��首先:歌曲版权散落在各家唱片公司,有时候你想收,别家唱片公司由于竞争对手或者歌手所属的原因偏偏不给,特别心爱的歌眼巴巴不能收录,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收养去想看一眼都不能,失望的想死。 ��其次:即便所有歌曲任拣,作者和替他出碟的唱片公司都会有意见分歧,作者想拣最有个人意义的(当然也是他的词迷最想看到的),但唱片公司要拣卖的出去的,毕竟WYMAN尚未到顾家辉德高望重级别,所以两下权衡必有遗憾。不过总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且能以音乐工作者身份出唱片的待遇还是甚为少见,之前所知的的也只有林夕、林振强、陈辉阳。。。所以这唱片出版的意义更大于其中的内容。 ��(华纳还算是厚道,毕竟没有把《我的骄傲》也收进去,阿门。) 翻开歌词本: ��一、序言是(手写的)“如果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Y。” ��二、在每一首歌前面写上一段话,同样的形式大约还有《SALUTE》,不过那是翻唱者对原创者的致敬和感谢,而对于作词人的精选,就是他对“自己的baby”说的话,也可窥见他创作的心情或者隐情。。。 ��最喜欢bonus!!!所以抄录下来(按时间顺序排列):
【林振强文章】谈填词的灵感问题 文/林振强 在哪里可以找到灵感?我有时在街边找到,有时在睡房找到,甚至有时在靓女身上找到,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心中找到。 我常觉得,写求职信很难,而且痛苦不堪,但写情信就很容易,而且越写越高兴,因为求职信是用手来写,而情信用心来写。 所以填写歌词时,如果是自由题,我总爱找一些令我有强烈感觉的东西来写,让心肝去带动手中笔,这样写来会容易得多,而且会容易写得好些,因为若要动人,先要感动自己。 试想,你如果对某小姐全无感觉,你如何去写她,我宁愿去写一个我“好鬼死憎”的八婆,也好过写一个我认为“冇乜点”的女仔,因为起码我心中有话可说。 至於如何找题材,其实不太困难,我深信每人心中,都有很多很多他见过、接触过、感受过的东西,我暂简称这些东西为UFO,即UnidentifiedFlyingObject,即不明来历飞行物体,俗称飞碟——这些UFO,很多都是可以发挥的题材,只不过他们很顽皮,有时会躲起来,有时又故意被你遗忘。所以,你要设法把他们引诱出来,因为UFO很怕羞,不大愿意自动出现。 我引诱UFO的方法,并无过人之处,不过即管列举其中一二,以供同学参考、或讥笑: 一、请UFO跳舞——把要填词的歌曲重播很多次,平心静气去听,心中自会有很多UFO涌出来,因为UFO是很喜欢跳舞的,当他们跑了出来时,我便可以慢慢挑选,细看哪一只UFO跟这一首跳舞时令我陶醉。 二、培养自己成为UFO的情人——你要UFO对你好,你便久不久去探望它,不要单是在填词时才上门找。例如,假如我在行街,街中阳光四射,有时我会问问自己,我现在觉得怎样?现在的阳光是怎个样子?树叶会觉得热吗?诸如此类无关重要的问题,我会尝试去提出答案。现场的感受,如你刻意和它们打关系,日後需要时,它们可能会乐於助你一臂之力。 三、查黄页啦——但有时确是“冇料到”,那又如何处理?间中我会随意找本杂志揭揭,随意抽两三个字出来,让脑子跟著这几个字随意去联想,有时会找到一些可用的UFO。如果找不到,便另外挑几个字,再来一次,直至找到愿意和我拉上关系的UFO为止。 总括来说,我觉得灵感并不是从天降下来,而是早已藏在心底,而找灵感就像追女仔一样,要采取行动,望天打卦并不是办法。 以上是一个呆佬对填词的心得,请各位随便见怪和见笑。 (注:本文原载於香港业馀填词人协会主办的“全港学界歌词创作大赛”决赛场刊。)
【林振强作品】关淑怡篇 关淑怡 ●茧中人>袁卓繁曲>林振强词 ●血色玛莉>周启生曲>林振强词 ●流行风格>林振强词 ●一分钟後爆发>周启生曲>林振强词 ●当世界无玫瑰>林振强词 ●别要我再等>林振强词 ●无尽的爱>林振强词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