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如风 射手如风
呜呼
关注数: 351 粉丝数: 360 发帖数: 56,460 关注贴吧数: 273
哥来告诉你发改委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怎么坑爹的   自从发改委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关于发改委涨多跌少的批评就汹涌不绝。由于经常出现成品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而不能及时下调的问题,不断有人批评发改委涨价快降价慢。这种争议在近期几乎达到了一个顶点。面对天下汹汹的批评浪潮,最近有风声说,发改委调价机制将进行调整,从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消息传出,几乎所有人都期盼着这一改变提早到来,就算有所怀疑,也只是牵扯到公信力的问题。   现在,哥要来打破你们的幻想了!   哥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就算油价调整区间从22天改成了10天,油品价格也照样会是涨多跌少!   让我们来看看发改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怎么样写的:   “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哥的数学虽然不好,但是哥仍然可以给你们计算一下:   假设初始油价是100元,涨4%,只需涨4元,再跌4%,却要跌4.16元,必须多下降0.16元,才会下调油价!反过来,跌4%,要跌4元,再涨4%,只要涨3.84元!也就是说,只需要少涨0.16元,就可以涨价了。因此,从算法上来说,就已经注定了涨价容易降价难!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一开始,你们按照100块的价格买油。头一个22天,国际油价涨了4块,达到了4%的幅度,发改委调价了,于是你们按照104的价格去买油;二一个22天,国际油价跌了4块,但是不够4%!于是,虽然到了油价调整周期,到那时油价还是不变,咱们还得按照104的价格买油!这样,你们就必须在这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都高价买油了。而这个时候国际油价跟一开始一样,都是100块,可是咱们买油的价格却涨了4块,CPI“噌”一下就上去了4%……这样一来,虽然两个周期的油价是从100发展到100,但是你们始终都是花最贵的钱!更坑爹的地方在于,假设下一个周期油价下降了0.16元,连上前一个周期的4元,达到了4%的幅度,但是这个周期计算的时候,只有0.16元……所以,还是按照高价运行。你们还得花104,买那个100-0.16=99.84元的油!   那么反过来,如果一开始油价下降4%呢?一开始油价下降4%,价格下降到96块,好像咱们沾光了。但是随后,油价只需要上涨3.84,达到99块8毛4,发改委就会根据油价机制,给你涨价。也就是说,一个周期,最多一个周期,低油价就消失了……   涨价三个周期不一定降下来,降价一个周期就能升上去,你们就哭去吧……   所以周期不重要,重要的是算法!   对于上涨来说,原来的基数是小数,最后的结果是大数,对于下跌来说,原来的基数是大数,最后的结果是小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所以同样的幅度,肯定是不合理的。   现在大家知道,中国的CPI是怎么涨起来了的吧?这么操蛋的事儿还真就是发改委造成的……我是彻底无语了……   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所以,哥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问题不在调价周期!一天一调也没用!你们在调价周期上给发改委施加压力,纯粹就是瞎折腾!定价机制当中,决定油价调整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22个工作日,一个是日均涨跌幅度4%。22天,只是油价调整的频率,却不涉及油价调整的算法。日均涨跌4%,才是油价变更的基准点。油价只与这个4%挂钩!关键就在这个4%上!其他折腾什么22天,纯粹就是瞎折腾!4%才是关键! 做事必须抓住关键。毛主席告诉我们说,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油价调整机制中,调价基准点4%才是主要矛盾。油价算法不改变,频率再怎么改,还是那个熊样。   现在无数的专家学者还在那里扯淡,说什么调整周期要缩短什么的,纯粹就是转移视线!转移矛盾!纯粹就是糊弄老百姓!   油价算法不改变,他们照样还是涨的时候多,降的时候少,照样还是贵的时候长,便宜的时候短。   油企在油价算法当中发挥了多大的影响力,这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但是油企在高卖低买的游戏中赚了多少大钱,这是我们可以计算的。
关于低端买刀 纯从价格上来说,只要两三百就可以买到一个简装的了,砍价大约会便宜些,不过也就是这个价位了。 一分钱一分货,这个价位,性能是不会特别优秀的。削铁如泥什么的都不会出现,不过划伤个手指头削削木棍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嗯,开刃就属于管制器械了。虽然不开也会有被没收的风险,所以不要炫耀给不熟悉的人看)。 至于寻找卖家,技术上有一个小障碍,就是淘宝上只有商家而无样品。不过,既然有了商家名字,直接百度就可以找到他们的销售网站了,那上面有他们全部的产品,自然也有大批的唐刀。可以按照价格高低排序,也可以按照人气高低排序,看LZ经济实力了。浏览上几天以后,LZ会满脑子都是刀的,那时候就会知道选什么样的刀了。 决定入手以后,就要逐步尝试与刀商沟通。不确定就不要问,万一问成了……要知道销售人员是专门谈生意的,不想买也可以谈成想买,所以看准以后再问,省得买错。但是问的时候不用着急。风格尤其重要,装具风格以及刀身形制都很重要,不要挑半天搞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类型。而风格什么的都是自己个人的喜欢,他人一般不能越俎代庖,所以一定要舍得花上三五天时间(实际上如果看得家多,用不了两天就差不多看完大部分刀商的产品了)去看样品。 询价时建议同时询问刀茎啊目钉啊什么的,这似乎属于近期最热门的质量要求了。实际上,现在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刀茎宽窄、刀柄之固定(目钉)、刀身形制、刀鞘质量四个问题上。所以这四方面属于必问的问题。其他配饰(非装具),穗啊什么的,也要问一问,但是易于在本地购买更换,价值一般,所以并非关键,不问亦可。而刀茎、目钉、刀鞘是直接搭配的,属于质量问题,一定要问清楚。现在刀鞘出问题的很多,一般要注意。 至于钢材什么的,一定要问。不过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实际上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来。问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出现太严重的偏差。对于自己所要的材质还是要有个基本的了解的。一般缺乏鉴定的条件,不过,可以去技校找个师傅问问(最多就是请客吃饭,花不几个钱,而且如果吝啬的话,还不一定请别人吃……)。所以,在低端领域,只要你不自己非要别人以次充好(比如非要低价换个好钢但是实际上别人没有换,可是价格明显上去了),都不会太贵。 此外,装具颜色什么的似乎可以商量,这个可以去咨询刀商。 当然,这样都只是买些低端产品的一些方法而已。高端的,通常要先买那么两回,向刀商们交点“学费”,“学成”以后,才好入手。
历史上成功的突袭战例 看到很多人把魏延的子午谷计划说地一无是处,似乎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不禁悲从中来。为了证明这个计划一定不成功,还有人甚至提出即使魏延获胜,蜀国也守不住关中,简直悲剧到了极点。 事实上,无论周武王长驱直入奇袭朝歌,还是吴王阖闾五战入郢,或是陈汤奇袭郅支单于,邓艾偷渡阴平,李靖夜袭定襄,李愬雪夜下蔡州,明成祖千里跃进奇袭南京,无一不是冒险,无一不是深入敌军腹地,其中不乏千里跃进的战例,而兵力也有那种只有数千人的情况。但是这些战例却无一不实现了以快打慢、突然决战的目标。 有人说魏延子午谷计划的终点是长安,长安是坚城,所以魏延必败。可是以上这些战例,他们跃进的终点无一不是重兵把守的坚城! 看过这些计划,魏延的计划简直就是平淡无奇。 长安虽然是坚城、大城,但是毕竟不是都城!刚才举的这些战例,进军的最后目标都是都城!结果无论是英主还是昏君,无论兵力雄厚还是兵力薄弱,无论内部团结一致还是分崩离析,结局都一样:速克! 这些战例一般人都比较熟悉,其中只有牧野之战比较少见一些,解释一下: 武王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东进,从汜地渡过黄河,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直指朝歌。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誓师,决战,获胜,灭商。此战由孟津会盟出兵,到牧野之战获胜,历时一周。一周之内,一个王朝就结束了。
刘建宏是不是在炒作? 一直平淡无奇乃至令人昏昏欲睡的刘建宏,忽然爆出了“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这样的抽搐式叫喊。原本这种做法我们只是看做是情绪激动大脑充血的缘故,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有时候,在进球的瞬间刘建宏会忘记抽搐,而是略微停顿一下,才突然想起来抽风。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如果是情绪激动,当然是发自本能的突然之举。然而见红却需要“想起来”,然后才会做有意重复,甚至会因为沉浸到比赛中而忘记抽搐——没听说过羊角疯是准备好以后才发作的。 观察见红一系列的表现的细节,他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一个在专业领域里没有优良表现的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有了“异于常人”的表现,这种“异常”,是很容易吸引眼球的。而我们知道,领导们平时是不会过问下属具体工作的,他们所知道的,要么是工作总结时总结的具体工作,即成绩,要么是评选先进时所选送的骨干,要么是平时巴结得最紧的些许小人。除此之外,就是你有特别之处,你有吸引“外界”眼球的特殊之处。 我们知道,凡是工作做得不怎么样的机构,领导们对工作的了解常常是挂着内部人士的招牌却有着外界人士的隔膜。某提供解说员的地方貌似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做得不怎么样的机构。 由于做主管的人不了解具体工作,不了解具体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不了解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差劲,所以,很容易的,作为下属,处心积虑地自我表现,精心设计地肆意炒作,就有了操作空间。这是职场里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也是很没出息的一个道理。 见红所处的官僚主义平台,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大约是习惯于做阴谋论的怀疑,大约是见多了各种各样的炒作,大约是厌倦了办公室里各种各样的自我表现,总之,也许仅仅是我的疑神疑鬼吧,我,个人,怀疑刘建宏是在借机炒作。
地理因素对世界杯冠军归属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于足球比赛具有一定的影响,高原不败或者工体不败之类的主场优势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仅从地理因素,如气候、时差来说,历届世界杯受气候影响有多大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届世界杯举办地及冠军归属。 第一届 主办国(东道主):乌拉圭 时间:1930年 冠军得主:乌拉圭 第二届 主办国(东道主):意大利 时间:1934年 冠军得主:意大利 第三届 主办国(东道主):法国 时间:1938年 冠军得主:意大利 第四届 主办国(东道主):巴西 时间:1950年 冠军得主:乌拉圭 第五届 主办国(东道主):瑞士 时间:1954年 冠军得主:西德 第六届 主办国(东道主):瑞典 时间:1958年 冠军得主:巴西 第七届 主办国(东道主):智利 时间:1962年 冠军得主:巴西 第八届 主办国(东道主):英格兰 时间:1966年 冠军得主:英格兰 第九届 主办国(东道主):墨西哥 时间:1970年 冠军得主:巴西 第十届 主办国(东道主):西德 时间:1974年 冠军得主:西德 第十一届 主办国(东道主):阿根廷 时间:1978年 冠军得主:阿根廷 第十二届 主办国(东道主):西班牙 时间:1982年 冠军得主:意大利 第十三届 主办国(东道主):墨西哥 时间:1986年 冠军得主:阿根廷 第十四届 主办国(东道主):意大利 时间:1990年 冠军得主:西德 第十五届 主办国(东道主):美国 时间:1994年 冠军得主:巴西 第十六届 主办国(东道主):法国 时间:1998年 冠军得主:法国 第十七届 主办国(东道主):日本 韩国 时间:2002年 冠军得主:巴西 第十八届 主办国(东道主):德国 时间:2006 冠军得主:意大利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欧洲球队只要在气候与中南部欧洲不同的区域作战,表现都会有问题,体现出了鲜明的主场龙客场虫的特色……其中英格兰世界杯那次英格兰是主场作战夺冠,相对特殊一些。而在北欧国家瑞典的比赛甚至也会被人夺走冠军。 南美球队则比较争气,所有在美洲进行的比赛自己都拿下了。 这大约与欧洲与南美季节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北美举行的比赛同样是美洲球队占优,或许,这表明时差影响同样巨大。可是这一理由不能同时解释巴西在瑞典、墨西哥都能夺冠的原因。 作为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瑞典气候干爽,虽然是夏季,来自南半球冬季区、并且需要对抗时差影响这两大不利因素的巴西依然可以轻松适应。作为理应更加适应的欧洲球队却被击败。这与巴西球员在五大联赛流行的现象暗合。也许,这说明巴西实力十分强大,反过来也证明了欧洲球队的守家能力也仅仅足以保持在强队控制范围内。人类学家说,人类更加易于适应纬线方向(即东西)的迁徙,因为气候相似。迁徙能力取决于作战能力,气候可以决定迁徙能力,就同样可以决定了足球水平的发挥效果。 可是墨西哥气候相对炎热,巴西阿根廷都能够夺冠,做何解释呢?大概墨西哥的环境欧美球队都要适应,但是欧洲球队还要倒时差,所以相对弱势一些。而南美球队实力更强,更加易于胜出。 那么南非的情况如何呢? 南非如今处于冬季,对于同样处于冬季的南美球队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南非又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与意大利相同但是由于分处南北半球的缘故季节相反,同时又属于高原,与意大利的不同。故此意大利并不能充分适应。尤其是季节的相反对于球队调整是十分不利的。而欧洲其他球队同样要适应这种高原加强版的“反意大利”气候。巴西等南美国家则主要需要适应当地的时差,因为南非空气湿度比较低,海拔比较高,与巴西高原、潘帕斯草原有一些接近之处。这都是利于南美发挥的地方。这样,与墨西哥世界杯不同,南非世界杯的地理环境对南美球队有更多便利。而南美也果真包办了半桌酒席。
专注的朝鲜——巴西队上半场没有进球的原因 巴西队非常强大,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朝鲜队不怎么强,这一点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上半场为什么巴西队始终没有取得进球呢?有些球盲一直在说上半场很沉闷——如果进球就不沉闷的话,那么我建议这样的人还是不要看世界杯了,还是去看汉堡队的比赛吧,人家是经常打出5:5的比分的,有名的顾头不顾腚。 赛前公布的朝鲜队阵形是541,实战中,朝鲜在防守时达到了5+4防守。9人防守,看起来好象很委琐,然而,甚至巴西队在防守时也要以两名后卫看守朝鲜队那唯一一名前锋的。更何况在进攻时,朝鲜队也真的是以4+1的兵力进攻,甚至朝鲜队的后卫都会冲入禁区射门。朝鲜是弱队,全力防守,无可厚非,可是人家进攻的时候,也同样竭尽全力。一点都不委琐。 朝鲜队的防御其实不是5+4,而是分成一个个小的3-4人小阵的。朝鲜VS巴西这场比赛其实与上一场巴拉圭VS意大利的比赛相似,都是积极防御。巴拉圭VS意大利纯粹是对练,巴拉圭的积极抢断让以防守著称的意大利很困扰,意大利自己也是玩抢断的行家……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那场比赛似乎真的很沉闷,而且有很多传切失误,没有乌拉圭VS法国那场传得漂亮——那一场也是平局。传切失误很多,而且常常传给敌人,大约热衷于积极贴身抢断的球队都是这毛病,无论是意大利、巴拉圭,还是朝鲜,他们都经常犯这毛病。这些球队都是只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踢球,要求不高,所以传球不是很准。然而用来防御,却很有效。巴拉圭是以2:0击败巴西的球队,而且是以少打多战胜巴西。然而巴拉圭也就是抢断了。只不过南美球队技术还是有点底子的。 面对世界足坛最为强大的巴西队,朝鲜队以抢断为主,甚至赛场喊击败巴西,其实也是企图玩抢断。但是,抢断必然需要极度集中注意力,不然很容易被晃开。可是,科学研究说,一个人高度集中注意力45分钟基本上是极限了(这就是为什么课堂时间是45分钟。小学生比较稚嫩,所以小学课堂是40分钟)。即使中途休息也无法达到同样高度。期间必然会出现松懈。纯粹的抢断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取胜还需要必要的杀招。朝鲜缺乏的,就是杀招。 上半场,朝鲜队注意力高度集中,始终在注意对方动作。比较常见的,是朝鲜队常常抢在对方动作转换的瞬间出击得手,这对巴西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以第41分钟为例,朝鲜后卫解围球到中场,巴西队队员跟随跑动,朝鲜队员在后面不远处追了过来,在巴西队队员准备做停球动作因而略微减速的瞬间,朝鲜队队员突然加速、几步抢在了巴西队前面头球抢走了皮球。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抢断。不过解说员突然失语了。 朝鲜队的防守也非常专注,无论巴西队做多少花哨的动作,在上半场朝鲜队都只管封住角度,结果巴西队在禁区附近很难利用花哨的动作甩开对方。 这一系列努力在下半场开始时陷入毁灭。下半场开始后巴西队打门次数骤然增加,这说明巴西队形成了较为流畅的配合,于是反证出一点:朝鲜队出现了疲劳。因为疲劳,特别是精神上疲劳,所以他们没有能够像上半场一样,毫不松懈的盯紧巴西,破坏巴西队的动作转换,打断巴西队的传切配合。其实朝鲜队13号的抽筋倒地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朝鲜队是一个体力非常强悍的球队,他们曾经在与中国队比赛后,加做了一组折返跑才扬长而去,狠狠地鄙视了当初如同老年门球队一样的国足。然而他们居然在与巴西队的半场比赛后就踢到抽筋!由此也可见朝鲜队上半时专注到了何等程度。学者说,动脑子的精力消耗与慢跑相当,果然不虚。 朝鲜队与巴西队的实力差距过于明显,上半场的比分平衡其实建立在不懈的抢断上。朝鲜自身的弱点仍然过于明显:最明显的,是朝鲜队在速度上很难超越巴西,经常可以看到带球的朝鲜队员被巴西队超越并反抢,而朝鲜队却很难超越巴西队带球队员。朝鲜队只在极近的距离内可以通过爆发力来取得一定的速度优势,但是在稍长距离的奔跑中却往往会落后。在个人技术上,朝鲜队一对一过人也常常会失败。由此,朝鲜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可以对巴西造成威胁。然而,朝鲜队就是以这种不太出色的中长距离奔跑速度、不太出色的个人能力,硬是在上半场和巴西打了个旗鼓相当:巴西队射门打正的次数居然与朝鲜一度相当。
洛阳大学生周公庙上演“成人礼”【转】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photo%2F2010-06%2F04%2Fc_12182085.htm&urlrefer=547c891ffa9e9cde4cb798b90679bdb3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作为自夏周时期便大力提倡的“礼仪”更是延续了数千年。3日上午,洛阳“成人礼”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洛阳周公庙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主办,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周风汉韵工作室承办,100余名师生及广大市民来到现场,一同观看了这场文化盛宴。      一曲《踏歌》,突显了唯美的古典艺术。绿衣飘飘,宛若人间仙子;舞姿曼妙,恰若蝶舞蜂飞,让大家不禁惊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在女子“成人礼”的礼仪展示中,主人迎宾,笄者见宾拜礼、蘸子、取字、聆训等礼节繁复,服饰华丽,举手投足间展示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古老文明的礼节与尊贵。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舞蹈《重回汉唐》展现出了华夏儿女的凌云壮志与汉唐盛世的的歌舞升平。      历史文化学院华夏霓裳社团精心筹备并策划了本次活动的相关节目,该社团是历史文化学院依据专业特色设立的,旨在通过汉服展示、古代礼仪表演等形式,追寻华夏文明,重建礼仪之邦。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