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estar10
polestar10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7,801
关注贴吧数: 7
求文献传递 因为知网没有权限下载,万方搜不到…… 所以求助各位。。。能不能今晚帮我传递一个。。哭求 《对张某、李某某玩忽职守案的分析》 陈生华 【摘要】:渎职犯罪不仅侵害了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同时侵犯了公共财产、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重特大渎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更是怵目惊心。然而,现行刑法及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对渎职犯罪主体及危害后果规定的模糊性,使得不同司法机关在查办具体的渎职犯罪案件过程中难以对渎职犯罪主体和损害后果进行准确把握和认定。本文以某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某、李某某“滥用职权”一案为引子,提出渎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比较难以认定的两个问题,一是渎职犯罪主体认定问题,二是危害后果的认定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渎职犯罪处罚轻刑化现象。笔者运用历史、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刑法及立法、司法解释中渎职犯罪主体及危害后果规定的分析,结合法学理论界的观点及自己多年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实践经验,对渎职犯罪主体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并就如何准确把握渎职犯罪的危害后果、如何遏制渎职犯罪轻刑化现象提出立法和司法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渎职犯罪 犯罪主体 危害后果 经济损失 轻刑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5;D924.393
【资料】镁带表面黑灰色薄膜组成分析 上次想做实验,结果自己还没来得及做,已经有人发表了…有人上次说想看实验结果,所以,贴出来一起看看
【讨论】关于电解 每每看到有人做电解实验,下面一堆人跟着喊口号,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懂? 那么,来玩玩一道思考题吧,U型电解槽,两个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小心掉了一根铁钉在电解槽的U型底部,你觉得这铁钉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
【思考题】一些可以考古、瞎猜的题目 比起以前,化吧现在少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近来忙,所以也少逛了许多水。新人学化学不要那么严肃,也不要那么高深,放缓脚步欢乐一下。 1、(生活)某日刷牙,牙上不小心掉了一块硬硬的东西,吓到我了。以为把牙刷坏了,后来发现是牙石。请不要吐槽啦,这不是问题的重点。除了注意口腔卫生和定期洗牙,如何简易地除去牙石? 2、(考古)钠、镁、铝古老的制法分别有哪些?哪些制法现在已经“失传”了? 3、(思维训练)镁为什么会在氯化铵溶液中发生析氢反应?具体过程(大概的机理)?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讨论】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对于原帖中的图片是否金电极,肉眼这样观察是看不出来的。。 首先不知道是电解什么溶液,温度、电压、电流密度等, 所以,如果是金,那就对应颜色去找产物吧。 如果怀疑金电极是否能被氧化, 可以参考一下《分析测试学报》上的一篇文章, (其实本来应该看电化学专业书比较好,但考虑有些人只需要一个结论,那么就看这个吧) 以下是文献部分截图虽然循环伏安的情况不完全是真实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情况,但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别是对于金电极能不能被氧化的问题是很好的解答。
【新闻】欣赏一张图片 不知道是我许久没用电脑上贴吧火星了,还是新出的大家没注意到? 这张图与化吧搭配,好有寓意。。
【新闻】“美丽的化学”即将上市 “美丽的化学”是中国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起合作的一个项目。项目中,主要是记录了在各种化学反应里出现的,往往被人们忽略的美丽画面! 拍摄过程中,画面主要运用了大光圈的微距镜头,并配合美丽的布光与4k的高清晰画面,所以使得整个画面效果变得非常的唯美!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AzNDQxNTU2.html&urlrefer=64fe2698b9bc1586ce566b4d72b184c5
【讨论】过氧化钠的颜色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是有讨论的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从市售的过氧化钠来看,多数是黄色或浅黄色的, 因此说过氧化钠(没有特指100%纯净)为浅黄色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中学课本,毕竟只是说“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 如果一定要求严谨地话,那么就是建议表述为“市售的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 但是过氧化钠是否为白色(或无色,其实固体这两种说法差不多),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应该注意到,从市售的过氧化钠从沪试的>88%、阿拉丁的>95,到最后一个据说99%的过氧化钠(胡志刚教授的论文),颜色是越来越浅。 2、胡l是我的老师。虽然我不喜欢他,但是这篇文章却是使我不明觉厉啊。《对过氧化钠颜色的研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HLLZHY&urlrefer=826fc178c5990ca720a22b22d6dbbc74
【t讨论】关于硝酸氧化亚硫酸根 学化学的初期,就接受过检验硫酸根不能用硝酸酸化的常识教育。以至于很少注意这个实验背后的实验真相,并非硝酸不能氧化亚硫酸根,而是这个氧化的效果其实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会耐心看文献的同学肯定不多,因此,也就不把文献全文贴出。主要是介绍两篇文献的研究。 第一篇是夏立先等人的《SO3^2-存在下检验SO4^2-能加稀硝酸作酸化试剂吗?》、另一篇是曹素梅等人的《SO3^2-存在下检验SO4^2-还是应该用稀盐酸作酸化试剂.》。虽然两文对能否用盐酸酸化的观点相左,但是实验现象对硝酸的结论确是类似的。比较稀的亚硫酸钠溶液,会更适合这两篇文献的结论。 以下是两文中实验部分:曹素梅等人的《SO3^2-存在下检验SO4^2-还是应该用稀盐酸作酸化试剂.》的表2具体实验和分析,自行阅读文献。
【实验】介绍一个三价铁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其实检验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就喜欢用KSCN,那么这个推荐方法就适合他们。 有的时候,不要介意实验方法的怪异:很少人这么用。可是,能解决问题才最重要。 不多说,如下: 1、往待测液中加入过量KSCN溶液,振荡; 2、往红色溶液中加入适量活性炭,振荡至褪色后,静置; 3、滴管取上清液液,滴加KSCN,不变色; 4、滴加双氧水(或氯水等),看到能变红,原溶液就含亚铁。 参考文献:《 含三价铁离子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检验》
【好奇】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 1,制取氢氧化钠 为什么要用这么蛋疼的方法制?买生(熟)石灰,混苏打,控制好用量就能轻松获得,为什么不这么做?这两种原料便宜地不得了,产物纯度比电解还更高一些。 2,氯气有毒 不知道多少人见过,实验室制取少量氯气,会死人?别说死,连晕倒人工呼吸的,都没有吧?你以为是液氯泄露吗? 3,各种业余装备 玩电解,业余设备也就只是想看冒泡吧?电压不能调,电流多大不懂,还有一些看上去就很眼瞎的危险设备。。。 我就不吐槽有的实验的电极了。。
发个图给卡比
【讨论】水合电子的生命力 首先,先看看这个文献--来自《中小学实验与装备》,一本还不错的基础教育杂志。如果真的如作者所说,铜离子迁移阻碍而导致阴极极化,那么水合电子如何不受阻碍? 更如何谈水合电子向阳极迁移?
【讨论】可乐的pH和除锈 可乐的成份,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碳酸,还有其他酸,比如磷酸。 可乐的ph比大家想象的要低一些,网上的数据中大约从2-4都有。 找来一篇文献,其实验测得pH约2.5. 文献:Effects of an acidic beverage (Coca-Cola) on absorption of ketoconazole.另外,网上也有可乐除锈的视频,为什么不去检索一下呢?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y.tv.sohu.com%2Fus%2F12704194%2F58015707.shtml&urlrefer=63ab2e17c0debbe081e7e1fa85e3df2f 凭yy,难道就能编出一个结果? 喷别人之前,最好自己要熟悉是否如此,否则,在别人眼里也是幼稚可笑的。 @再去看看那厮 好歹10级了,必备的严谨态度还是要有的。。
求助一篇文献--水合氢离子结构 《水合氢离子结构 》 化学教学,1986,第5期。 谢谢拉
【怒水一贴】写完稿发现没有参考文献怎么破 昨天开写的时候,只憋了500个字左右,今天发扬扩写注水的精神再补了500左右。 完了发现居然没有参考文献。。。 觉得拿不出去了,完了。。。 快帮我想办法吧
【新闻】【与化学无关】只是看见槽点 12中国渔民被菲以非法捕鱼罪判刑 ----------------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官员透露,12名中国渔民因非法捕捞今天被判刑。船长刑期达12年,其他人在6-10年不等,每人还被罚款10万美元,船只被没收。他们是第一批因非法捕鱼、违反菲偷猎法在菲被判有罪的外国人。12人否认所有指控。渔民辩护律师称,他们不是故意进入菲领土,而是受恶劣天气迫使。去年4月,菲方称,一艘中国渔船在菲图巴塔哈群礁地区搁浅,12名中国船员因涉嫌“侵渔”被逮捕。另外,针对这些渔民“占有受保护物种”的庭审仍在进行,如果该罪名成立,最高会被判二十年徒刑。菲方称在渔民船中发现了珍贵的穿山甲。(中新网) 船上的海龟变成穿山甲,而且是穿山甲哦。。。
【实验】pH相同的盐酸、醋酸与锌、镁、铁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pH相同的酸与金属发生析氢反应的时候,速率应该一样。(没有氧化膜) 所以,lz实验探究了一下。 首先,配制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 首先是醋酸:然后是盐酸结果得到,pH=1.87的HAc和pH=1.88的HCl。 之所以是约为2,主要是考虑酸性不要太强,以免与金属反应太剧烈而不好比较。 同时不至于太稀了,难以调到一致的pH。 所得溶液pH相差0.01,基本可以视为相同。 1、与锌反应两粒锌粒大小差不多,且先用盐酸浸泡除去表面的氧化物等覆盖膜, 在酸洗的过程中,表面逸出气泡速率相同。 然后投入盐酸和醋酸中。(两试管按图顺序为HCl、HAc)HCl(左,慢)、HAc(右、快)。 由于照片不够清楚,所以拍了段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UwOTM3NzY0.html&urlrefer=0974103631ecb39e869111a8485f30ae 2、与镁反应 镁的大小一样,也用酸除去氧化膜。加入盐酸(左、慢)和醋酸(右、快)。3、与铁的反应由于气泡非常微量,只能从侧面观察,没办法拍到气泡。 依然是醋酸中的速率快。 虽然pH上,醋酸低了0.01,但与以上锌、镁、铁等金属的析氢反应速率上却快了不少。
非法拉第电流一般有多大? 铁阳极电解酸性重铬酸钾饱和溶液,1.5V,电流154mA,电流密度10A/m^2左右。除阳极有极少量气泡,没有明显现象。那该电流下,能否说明重铬酸钾在阴极放电了?
【新闻】天文学家寻找太空神秘分子:揭示宇宙多样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无比广阔而又空旷的星际空间,存在着无数不易被察觉的小分子。这些分子来自古老恒星的融合过程,并在恒星爆炸时被抛入太空,成为宇宙中碳、氢、硅和其他原子的来源。科学家估计,宇宙中的碳大约有20%是以各种形式的星际分子存在的。 许多天文学家还推测,这些星际分子也是地球上观测到的一种名为“弥漫星际谱带”(diffuse interstellar bands)现象的成因。光谱证据显示,某些特定的光线在到达地球之前,会被宇宙中的物质吸收。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神秘星际分子的确切化学组成和原子排列,因而还无法判定是否就是它们导致了弥漫星际谱带。 在本周的《化学物理学报》(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杂志上,来自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解释:这些神秘分子可能是带有硅的碳氢化合物,如SiC3H、SiC4H和SiC5H。他们还提供了支持这一假说的数据和理论。研究者在论文中指出,以往提出的许多有关弥漫星际谱带来源的可能性,至今都还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天文学家早已知道含碳原子的星际分子存在,而且根据其特性,它们能吸收来自恒星和其他发光体的光线。科学家因此提出了一些星际分子的类型,作为弥漫星际谱带的来源。所谓弥漫星际谱带,是指在地球上拍摄的彩色光谱图中,会出现数百条暗吸收线。这些缺失的颜色反映了某些特定波长的光子在穿越浩瀚宇宙,到达地球的途中被吸收了。不仅如此,这些光子的波长还可以提供有关星际分子电子结构的确切信息。 根据这一设想,科学家理论上可以利用光谱学鉴别出这些星际分子,即在实验室中找出可以产生相同吸收“指纹”的分子。不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导致弥漫星际谱带形成的分子依然是一个谜。还没有人能够在实验室中复制出与之相同的吸收光谱。 “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鉴别出某个特定的分子,”前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博士后、论文合著者尼尔·赖利(Neil Reily)说道。迈克尔·麦卡锡(Michael McCarthy)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高级科学家,也是本研究的负责人,他和赖利等人在论文中提出了一组不同寻常的分子——硅末端的碳链自由基——作为弥漫星际谱带的可能来源。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流体冷却的硅烷乙炔放电方法,在实验室中创建了含硅的碳链,包括SiC3H、SiC4H和SiC5H。然后,他们分析了这些分子的光谱,并进行了理论计算,预测出可能与弥漫星际谱带吻合的长链分子。 不过,麦卡锡指出,目前的工作还不能揭示弥漫星际谱带的确切来源。要证明这些大型的硅末端碳氢分子就是科学家要寻找的目标,还需要在实验室中对它们的电子跃迁进行更多的观察,而这些可能才与天文学观测直接相关。 无论如何,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寻找弥漫星际谱带成因的可能,并揭示了宇宙中丰富的分子多样性。“星际介质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环境,”麦卡锡说,“许多在那里十分丰富的东西,在地球上却完全不为人知。”(任天)
【实验】今天做了电解重铬酸钾溶液的实验 没有拍照,只有文字描述。 铁阳极,铜阴极,电解500ml重铬酸钾溶液。 (1)电解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少许硫酸酸化) 1.5V,阳极有少量气泡冒出,阴极没有气泡。 电压增加至4.5V,阳极气泡速率加快,阴极依然没有气泡。 6V时,短路,跳闸。 电解1h,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浅。但溶液中,可以用KSCN、亚铁氰化钾检出Fe3+。 (2)电解重铬酸钾的稀溶液(<1g/L,加入少许硫酸酸化,pH=1.56) 1.5V,阴阳两极均有气泡逸出,但阳极明显气泡少于阴极。 加大电压,阴阳两极逸出气泡明显加快,但阳极气泡速率增量不如阴极。 电解0.5h,溶液从浅橙变成浅绿,能用KSCN和亚铁氰化钾检出Fe3+,还能用铁氰化钾检出Fe2+。 (3)电解重铬酸钾的稀溶液(<1g/L,没有酸化,pH=3.71) 1.5V,阴阳极均无气泡, 电压增大至4.5V,阴极有非常微量气泡附着在阴极表面。 电压增大至12V,阴极气泡明显逸出,但远少于加酸酸化的1.5V情况;阳极出现白色沉淀,蛋花状,还能在溶液中缓慢扩散。
酚酞的一个妙用。 研究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酸反应机理时,先滴加酚酞,二者颜色不同,滴加盐酸,可以看出碳酸钠颜色变浅没有气泡,过量才褪色有气泡。碳酸氢钠直接褪色有气泡。
铁吸氧腐蚀的两个实验 如果想看吸氧有多快?那么用拔河套装,一边润湿,一边浸没。或其他对比组。可以研究吸氧的条件。 如果想看吸氧的机理,可以用铁片,滴加氯化钠+铁氰化钾+酚酞混合液。周边红,中心蓝。但时间稍长,最好滴加液体后,稍微晃一晃,让水膜更大一些。
【娱乐】暑假少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来试试吧 看看下列问题,这是教师培训的提问。你们来玩吧。
【思考题】SO2与两种溶液反应 SO2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上上次思考题中已经出过了。 在《对几个化学疑难热点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中,将10%CuSO4溶液和SO2在60-80℃反应可得特殊复盐(CuSO3·Cu2SO3·2H2O),再升温至100℃时,可得紫红色的铜。 2013年北京高考中,有道题目将SO2通入AgNO3溶液,(没有问生成什么) 那么,请思考会反应吗?如果会,得到什么?
【资料分享】电化学基础讲座 电化学基础讲座 作者:廖斯达等人 单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neWPjh&urlrefer=6cbdc415f436631a082f2c06a01079c8 暑期写作业的时候,参考的文献之一。 个人感觉,写得非常好,因此推荐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里面有故事,想听化学史的,可以看看一些耳熟能详的实验、现象、公式或定律等,是如何被发现的。 里面有基础讲解归纳,看完大部头的书,如果你也能如此精练地总结归纳出这些知识点,那么你可以出师了。 里面有例子,一些知识点,可能看完之后,没有什么概念,那么这里的例子,可以帮助你理解,和大部头的书可能不一样的例子和不一样的角度。 总之,很好。墙裂推荐阅读。
【新闻】《人民网》:中国六代战机歼-28震撼问世 或可挽救整个太阳 新闻看完,我犹如看了科幻大片。如下: 据悉,日前有外国媒体曝光了中国正在科研的战机代系,据媒体称中国目前正在研制第六代战机,型号为歼-28,主要是应对圈太阳系核威胁以及太阳系常规精确打击,同时在报告当中还提到了中国军方计划在木星大气层当中布置核武器的相关计划,该计划一旦实施,那么之前的美国核武器优势将全部消失殆尽,核武器将彻底报销。 军事专家表示,目前美国正在计划发射载有多枚核武器的核卫星,以此可以对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进行核打击,来破坏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但是从目前解放军的计划来看,中国或将让美国的计划胎死腹中。 据悉,美国计划在2018年建立月球核基地,最近他们的重启登月计划就是为建立月球核基地探路。因为在月球发射核导弹,是鉴于绕地球运行的携带核武器的卫星容易被锁定或者被中国的激光武器摧毁,所以建立月球核基地可以确保核打击万无一失。 来自月球的核武器进入大气之后,速度非常快,这就给拦截导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在月球核导弹在太空飞行阶段进行拦截,将会非常困难,因为地球距月球38万公里,又速度非常快,这完全可以确保核打击可以完全发挥作用。火星的情况基本已经被美国探明,预计将要在2018年左右建立火星核导弹基地,这样使得核武器的拦截更加困难。 近期,美国还表示,若中国在土星大气设立核导弹,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管。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位军官表示,美国正在加紧研究太阳熄灭炸弹。 五角大楼设想,如果未来核战争中,核导弹拦截失败,美国将向设立在火星上的导弹基地发送指令,到时候将会有几枚导弹向太阳飞去,导弹上携带的物质可以使得太阳的核聚变停止,并引发连锁反应,使得整个太阳熄灭,就是让地球上的民族和国家都同归于尽。 而歼28则是担负着世界希望的战机,如果有一天美国发射了太阳熄灭导弹之后,J28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美国发射的太阳熄灭导弹,从而挽救整个太阳系。
【新闻】科学家寻找贪官大脑共性 或能吃药反腐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5日刊登题为《贪官的大脑,与我们有何不同?》的报道称,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贿赂,还是会再三深思?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左脑中找到答案。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 科学界一直在寻找一种神经机制,希望借此解释为何人们的行为会偏离社会规范。 内地行为神经科学家最近重点研究了大脑左侧额下回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研究报告发表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报告称,当“人们宁可牺牲道德准则去追求财富”时,这部分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小组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李纾率领。该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 研究人员为28名志愿者设计了一个游戏。每位参与者获得一笔资金,金额从8元逐渐增至3000元。 每次向参与者提供资金时,研究人员会询问他们是否愿与他人分享这笔金钱。若是接受,参与者会得到其中一定比例的金钱。若是拒绝,则所有人均得不到任何金钱。李纾表示,这种情况与收受贿款相似。 志愿者被安排在核磁共振成像机内,以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志愿者被询问是否接受金钱,然后按下“是”或“否”的按钮。研究人员发现,无论金钱多寡,向志愿者提供金钱都会刺激他们脑部的“愉悦”区域:右侧前额叶皮层及双侧脑岛。两者分别位于大脑的正面和侧面。志愿者决定接受一定比例的金钱时,他们左侧额下回的激活程度强于其他区域。资金越多,激活程度越强。 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对高风险的金钱做出同样的回应。左侧额下回活动程度越强的人士,就越倾向于牺牲公平原则追求金钱。换言之,他们更容易被“收买”。李纾表示,研究结果或可进一步阐明腐败为何及如何发生。 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葛鉴桥认为,研究贪官的大脑功能或有助发现大脑与腐败行为之间的联系。对科学家来说这是个有趣的课题,对社会也非常重要。但扫描已定罪贪官的大脑仍存在许多技术困难。如果要做对比,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正常大脑”模型。那么应拿谁来与贪官对比呢?是普通公民,还是其他承受同等工作压力的官员? 葛鉴桥还说,腐败还可能受到几个社会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财务和健康状况。不过,如果发现受贿行为与大脑相关,科学家就可以研究替代方法来调整人的行为,包括药物或心理治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员曹军警告说,任何研究不仅需要受试者同意,也需要政府批准。未经授权,任何科学家都不能扫描狱中的前政府官员大脑。已定罪的贪官也未必愿意帮助研究。虽然人人都讨厌贪官,但他们也是人类一员,未经同意不能探测他们的大脑。
求个文献,常用的库下不到 万方,只收到1983年。 《关于Fe~(3+)/CNS~-平衡》,在《化学教育》1980年第2期,D.R.Driscoll著,金新译。似乎只有知网才有,但是我没有知网的权限。
【实验】闲暇之余,探究乙酸乙酯在3种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习惯在做大实验的空余,做一些小实验来解乏,提神。。。 乙酸乙酯的气味真的不好闻,不过幸好不是大量使用。。。 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另加对照组----水(空白实验) 先列一下试剂配成饱和溶液,可以观察到底部均有未溶解固体。按图示,三只试管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
【实验】酚酞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取2ml酒精,2ml酚酞试液(可能是1%,不是亲手配的)于两只试管,分别滴加2滴氯化铁。酒精(左试管)黄色,酚酞(右试管)黄褐色。
【发帖人自己参与的才叫讨论】循环伏安中可逆电极能否解释不可逆过 思维有点乱。 Fe3+/Fe2+在循环伏安上,是可逆过程。 我取其中阳极过程,用于解释Fe2+可以在阳极放电,合理吗?
镁铝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浓度10%,别人配好的。 镁铝锌均用锉刀去除表面氧化膜,再用酸浸泡至出现大量气泡后,取出冲洗干净。其中铝用硫酸浸泡效果不佳,改用盐酸。 投入装有3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 镁:有气泡冒出,个人感觉气泡量中等,不算多,但也不慢。没有看见红色固体析出。加入氯化钾固体后,气泡量增多,有少量铜析出。 铝:一开始几乎不反应,只能观察到非常微量气泡附着。加入氯化钾固体后,气泡增多,明显看见红色固体析出。加入氯化钾后,反应明显比镁剧烈。 锌:没有气泡产生,一开始有黑色固体在溶液中产生,(注意不是在锌粒表面产生)。不加氯化钾,反应也比较迅速,生成的黑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变红。 不加氯化钾,锌反应最快,产物先黑,后转为红色。 镁铝,不加氯化钾,镁速率快,只见气泡。 加氯化钾,铝较快,析出的氢气快,且得到的铜量比较多。镁则,得到的铜比较少。
【实验】今天的一个失败的实验 氢气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闲的没事做,试做一下。用石墨电极,本想能清楚地看见生成的铜。饱和硫酸铜溶液。硫酸和铁粉制取氢气,通入其中一边的石墨电极。实验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未见明显铜析出。将石墨正极取出,泡硝酸,滴加硫氰化钾,意外发现溶液变红,估计之前镀铁实验,铁未除净,所以未能检出铜离子。
下一个paper的题目 极化作用在中学电化学现象中的解释 虽然没有什么新颖性,但是如果能解释一些现象,消除误解,也是一个亮点。
热烈庆祝预测了一道选考题 虽然不能说一模一样,但能如此接近确实非常难得--白石墨。
【实验】电解氯化亚铁溶液 挺经常有人问电解氯化亚铁溶液,自己之前没有做过,只根据原理推导,现在补做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氯化亚铁溶液的产物(也可以说想看冒个泡) 实验药品: 各浓度氯化亚铁溶液、盐酸、KSCN、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实验仪器: 石墨电极、铜电极、dp酸度计、演示电源等 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墨电极、铜电极、锌电极、锌电极。酸度计是新的,还没拆包。 堆放在保管室已经好多年了,如果不是我无意问了一下,估计会一直在保管室,不见天日。
【实验】电解氯化亚铁溶液 挺经常有人问电解氯化亚铁溶液,自己之前没有做过,只根据原理推导,现在补做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氯化亚铁溶液的产物(也可以说想看冒个泡) 实验药品: 各浓度氯化亚铁溶液、盐酸、KSCN、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实验仪器: 石墨电极、铜电极、dp酸度计、演示电源等 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墨电极、铜电极、锌电极、锌电极。酸度计是新的,还没拆包。 堆放在保管室已经好多年了,如果不是我无意问了一下,估计会一直在保管室,不见天日。
【polestar10的题目4】只有五题,不多。。。 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没有太多好玩的。。。 刚才题目有些问题,删了,重发。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可以得到沉淀硫酸钡沉淀。因为有氧气参与。 中学认为不沉淀,忽略了氧气的影响。 只是没有做实验,不知道文献中的实验具体情况,沉淀多少?沉淀速率?等问题。
【polestar10的题目三】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题目 以下各题,均为经典题型,高中三年基本都会遇到。(除第八题个别选项) 题目的筛选,也排除了一些大家已熟知的错题。 本人保证本题目来源为核心期刊的文献,公布参考答案时,也会一并将文献出处贴出,但 不提供文献文本。 注意事项:1、此类题目在高考中基本不会再现,各省的高考命题组成员水平未必低下(虽然个别题目曾为高考题)。 2、不能排除此类题目在除高考外的练习、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质检卷等场合出现。为了分数,切勿将本套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代入日常练习、考试中。 -------------------------
【polestar10的题目三】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题目 以下各题,均为经典题型,高中三年基本都会遇到。(除最后一题个别选项) 题目的筛选,也排除了一些大家已熟知的错题。 本人保证本题目来源为核心期刊的文献,公布参考答案时,也会一并将文献出处贴出, 但不提供文献文本。 注意事项:1、此类题目在高考中基本不会出现,各省的高考命题组成员水平未必低下。 2、不能排除此类题目在除高考外的练习、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质检卷等场合出现。为了分数,切勿将本套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填入日常练习、考试。
今天看到了一道典型题目 样品可能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先用浓硝酸溶解试样,然后检验原样品是否含氧化铁:往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若变红,则含氧化铁。 经典的题目。
【polestar10的题目二】又是文献、书籍中的摘抄 最近比较懒,看书少了,也没做什么笔记。总共6题,有兴趣的,进来看看。
求助:测定氢氧化钠浓度的方案 制取水合肼,需要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将氯气通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即可得到。 但该混合溶液需要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 提供:双氧水、FeCl2、0.1mol/L的盐酸、酚酞. 问方案如何设计。 最近,脑子不够用了, 喜欢用最直接的方案:测PH值即可估算大概浓度。 但现实是,必须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并检验。
转新华网新闻,请证伪 当然新华网说,他转自新京报。 新华网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photo%2F2014-04%2F01%2Fc_126339523.htm&urlrefer=d0b5f36e77583b9f88b41d62cee57051 如果有质疑新闻真假,请前往证伪。 血液汞含量超标200多倍 警方调查"男童疑被灌汞" 昨日,解放军307医院儿科病房,来自云南的5岁男童奇奇目前在这里住院救治。护士称,通过药物控制,奇奇病情好转。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昨日下午,5岁男童奇奇(化名)躺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儿科病房,正在进行各项检测。今年2月5日,昆明男孩奇奇在当地医院查出体内血液汞含量超标200多倍,尿液里汞超标1万多倍。 “奇奇曾跟我们说,水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喂给他吃的。”奇奇的父亲于先生说,但现在尚不能确认奇奇中毒原因。 昨日,昆明官渡公安分局证实,已对该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家长称一年半前男童粪便曾现水银 昨日于先生回忆,早在一年半前,他就发现儿子的粪便里有水银的迹象。 于先生说,这次发现奇奇体内有大量水银,源于数月前一次突发高烧。当时奇奇持续一周没有退烧,才引起他们注意。他发现奇奇臀部肿起两个暗灰色大包,他以为是普通感染,将其中一个大包挤破,发现两三颗亮银色的物质。 今年2月5日,于先生带奇奇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照X光,X光片显示,奇奇的臀部两侧有大量的金属物质,医生诊断,这是汞,俗称水银。 男童体内汞含量过大进京求医 目前奇奇就诊过的昆明医科大并没有查询到奇奇的住院记录,但由于奇奇的病情特殊,昆明医科大皮肤科一位医生回忆说:“春节期间确实有个5岁的小男孩就过诊,给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男童体内水银含量太大,昆明当地医院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从2月开始,于先生就带着奇奇从昆明前往广州进行治疗,3月17日来到北京解放军307医院。 关于大量水银是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目前并无定论。于先生介绍,孩子曾经跟家人说,水银是幼儿园的孩子喂给他吃的。除了在幼儿园,奇奇一直是家人亲自在带,从未离开过。 于先生已于3月22日前往昆明公安官渡分局报案。昨日,该分局证实,此事已立案,并派出警力前往北京进行调查。 ■ 追访 男童病情好转不需进ICU 昨天下午,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儿科病房的护士称,目前病房里已经有两位家属,不能进入探视病人。 儿科病房护士长称,奇奇目前情况已有所好转,在用药物控制体内的水银含量。“何时进行手术,仍在商讨中,不过奇奇目前的情况并不需要进入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目前医院诊断,奇奇体内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中血液汞含量超标200多倍,尿液汞含量超标1万多倍,如不及时进行救治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 昨晚,男孩母亲江女士表示,目前孩子情况已有所好转,病情也相对比较稳定,“原来计划4月1日给孩子做手术,但是下午医生说,为了更稳妥地保证孩子不会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所以把手术推迟了。” 江女士称,孩子的手术时间暂时没有确定。“孩子需要照顾,很多事都忙不过来,现在家人全都来到北京,在医院陪着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新京报记者 吴振鹏) ■ 链接 误吞汞可先大口喝牛奶 汞中毒到底有何危害?在家打破水银温度计又要如何处理?昨日,北京某一三甲医院儿科专家介绍,汞中毒临床上又称为水银中毒。空气中汞浓度为1.2~8.5mg/m3时即可引起急性中毒,超过0.1mg/m3则可引起慢性中毒,都会影响人体的肾、消化道和脑。 目前,各大医院测量体温的首选仍是水银温度计。如因进行口腔测量发生意外时,家长首先应让孩子将碎玻璃吐出,并用清水漱口,如孩子误吞水银,应立刻送往医院,并且大量服用牛奶尽快把水银排掉。另外,在家打破水银体温计后,家长可戴上口罩,用胶带将水银收集起来,装进有水的矿泉水瓶内密封,并保持室内通风,一般不会引起汞中毒。(新京报记者 吴振鹏)
一道题目不会 数学不行。 选择题中:室温下,0.1mol/LNaAc溶液的PH=a。升温,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是否变大? 没有其他信息了。
有机渣问个问题,甲烷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如何? 其实问题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否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本来简单的题目,想多了,却很麻烦。
NO2能否用浓硫酸酸干燥? 如题所示。
呃,我也说说家庭实验 其实我不提倡家庭做化学实验,但这不太现实,因此也不反对。 做实验,应该要有做实验该有的态度和规范。不要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更不能轻视任何化学试剂。因为知识储备的缘故,不少危险药品或实验,可能还浑然不知,因此在家实验无人指导的时候,不妨多百度。不要自以为是。安全很重要,没有人希望自己和家人成为悲剧故事的主角。另,严肃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才是科学和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实验结束时,我们可以调侃试剂多么无害,但实验时不能轻视。 其次,不少人是带着验证性的目的做实验,甚至不按规定做好全面计划和记录,整个实验只为了看到那一瞬间的现象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有没有观察到什么异常,如何自己解决异常现象,都是大部分家庭实验党欠缺的。即使是家庭实验党做的一些低危实验,如镁投入硫酸铜溶液,为什么不易观察到明显的置换铜现象?没有做实验就说不可能,一定是表面氧化膜的,都是被死读书残害了。做了实验的,自己没有想过怎么探究黑色物质是什么,没有想过自己先查阅资料有没有先例,就直接出来伸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等着老师或别人提供探究方案,甚至直接提供解释,自己不动脑,只做一些不用思考的体力活动,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家庭实验的悲哀,不要以为有了试剂,在家实验,就可以成为家庭实验党,其实多数人还称不上,纯粹就是混混试剂做个科学家梦的过家家游戏。。 不要说,这种不带脑袋去发现,去思考的家庭实验,能对你有帮助。那是幻觉!想拓展知识面,多去看科普读物吧~如,十万个为什么,疯狂科学,趣味科学系列等。足以让你们获得比无脑实验多得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实验的部分素质。。
【开公开课】化学思维的训练--教材来自严老,有部分改编 首先,引用原书的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严宣申)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总结其多年从事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教学的经验,并综合了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分别举办的中学化学教师辅导讲座的内容,经加工整理成此书。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出发,对列举的数十个实验展开深入的讨论,使读者逐步学会从比学实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包括判断主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机理等),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 第二部分以常见元素的典型性质为例,从具体现象、问题着手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普遍性,使读者在接受具体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 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图例,说明如何把图例的教学含义与其表达的某种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的含义联系起来。 本书适合中学初三以上各年级学生及化学化工类中专学生阅读,也适宜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青年及非化学专业的大学生自学之用,尤其适于作为大学、中专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许多文献】关于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证据 在众多文献中,首先得到承认的是钠能与固相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另外,使用钠汞齐、铜氨溶液、原电池利用氢超电势高等实验条件的先不提。。 部分文献使用硫酸铜溶液的,也指出是温度升高是这个实验的必要条件。 且有的文献指出,水必须少,但又不能太少。太少放热不多,太多了,水蒸不干,也只有蒸干溶液后,较高的温度下,置换出红色固体。--(不排出部分文献没有检验红色物质是否是铜) 因此,仅硫酸铜溶液和钠的实验探究,本人推荐刘怀乐老师的论文。原因有:1、发表于《化学教育》--核心期刊,CA收录;2、刘怀乐老师的简介,我不多说,可以百度。其他文献作者你也可以百度一下,进行对比。 虽然,不是说名师和名刊一定没有错或问题,但是,怎么说呢,在没有更确切的评判标准的前提下,这些名师和名刊的可信度较高。--因为写过论文的人,就知道一些东西,你懂得的。。 五篇文献的下载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kpmCE&urlrefer=b9f372e50a3ebd905661d7965e9bb7c6 只给出刘老师的文献截图,其他的自己下载后,阅读,再自行比对论文可信度、实验可重复性等问题。
【科普】双氧水和FeCl2溶液的反应--存在疑问 首先的问题是,你觉得这里面会怎么反应? 因为这是一个把题目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说法的问题。。 如,讨论双氧水分解,那么你会觉得它是催化剂; 讨论除去Fe2+杂质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呵呵,复杂吧。。 因此,对于书本的东西,你要信, 但要注意书本的结论是针对不同时候,得出的不同的“主意结论” 不注意的话,就会把一些“副反应”忽略了。。 因此本例是这样的,其他的例子也是这样的。。 【实验1】向FeCl2溶液中滴加双氧水,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黄色沉淀。测PH 在1~2之间。 【实验2】将1中的液体过滤,黄色滤渣加,稀盐酸,不溶。 【实验3】用少量盐酸酸化FeCl2溶液,也马上出现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淡黄色。(原来是有点淡绿色)。。。颜色太浅了,别说我色盲 那么现在可以有第一个结论,就是FeCl2有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也同时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现在的第二个问题是,FeCl2做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 6FeCl2 + 3H2O2 = 4FeCl3 + 2Fe(OH)3↓ 从方程式看,守恒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那真没什么问题吗?(先不看提示,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 请用硬币刮开以下黑色区域,寻找答案 ██████████████████████████████████████████████████████ ██████████████████████████████████████████████████████ ██████████████████████████████████████████████████████ ------------------------------------ 谁刮了?举个手,恭喜你。。 ------------------------------------- 注意到上面的PH变化没有。变成1~2.。浓度不同,PH有些许不同。但不重要。 而方程式,能体现出这个变化吗? 很明显,不能,也就是说,方程式错了。 从PH看,这个PH下,最终的沉淀为Fe(OH)3也挺不容易的。 那说明应该是另一种黄色沉淀。 那么,这个黄色的东西的可能性是--FeOCl。 方程式: 2FeCl2 + H2O2=2FeOCl + 2HCl 也更符合PH变化。。。 以上实验完毕。
【分享】化学教育最新论文--丁达尔效应的探究 最近,新检索到的。。 有条件的可以动手试试哈。。感觉挺好玩的。
【你所不知道的金属腐蚀】黄铜、不锈钢和镀锌铁(或铁锌短路) 最近半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电化学和金属腐蚀相关的书。 刚好,晚上有人问,黄铜和不锈钢的腐蚀问题,还有个锌铁腐蚀的陈贴。 于是就把书再看一遍,既当作学习和复习,也算是科普吧。 1、黄铜 铜是一种比较不活泼的金属,电位比较正,通常情况下就不容易发生腐蚀。 但是,从铜和铜合金的性能来看, 黄铜有些熔点相对较低,导热性好,耐腐蚀性优良的特点,而应用广泛。 特别是导水方面,卫浴龙头下水等价格不菲的都号称黄铜铸造。。 (这里不得不鄙视TOTO,一个龙头大几千块,敢不敢再贵点,直接卖黄金打造的) 在1966年G.R.Southwell等人发布的研究中显示, 各种铜合金在热带的巴拿马运河长达16年的不间断大气腐蚀试验中 所有的黄铜都表现出了,比纯铜和其他铜合金更优秀的耐腐蚀性能。但黄铜主要的问题在于,容易出现应力开裂。 但在解释这个应力腐蚀之前,还是要再次强调, 不要因为铜中参杂了锌,认为构成原电池后锌容易腐蚀,从而觉得黄铜很不耐腐蚀。 恰好相反,黄铜可以说是比纯铜更耐腐蚀的。 黄铜也会发生腐蚀,一般在各类水中腐蚀比较常见, 在海水中,比在淡水总腐蚀程度大。(这是万能而无膜不破的Cl-的功劳) 黄铜腐蚀,主要是锌被反应后,可能出现层状脱锌和栓状脱锌,剩余“海绵铜”。 此时,如果有外力作用,黄铜就容易发生开裂,即应力开裂。 少量加砷可以减少脱锌,但高温会抵消砷的作用。 少量加铝、镍,可以减轻对应力开裂的影响,但在淡水或死水中,容易发生点腐蚀。 因此,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黄铜,很重要。 加砷黄铜、海军黄铜适合淡水;铝黄铜、铜镍合金适合海水。 最后,总结一下,黄铜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能,但这与原电池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构成原电池之后,锌腐蚀了,那么这黄铜离报废也差不多了。 2、不锈钢 这个不锈钢其实范围很广, 一般学术上把在大气和中性电解质溶液中耐腐蚀的铁合金,称为不锈钢 在各种化学试剂和强腐蚀性介质中耐腐蚀的铁合金,称为不锈耐酸钢。 通常口语上说的不锈钢,是二者的统称。 另外,不锈钢在工业上又分为:1、马氏不锈钢、2、铁素体不锈钢、3、奥氏体不锈钢、 4、另外还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铁镍耐蚀合金等。 一般来说,镍铬含量相当时,耐腐蚀性能,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 当然,这个不锈钢的组成和分类比较复杂,我也没完全看明白。而不锈钢在面对各种腐蚀环境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但,这里所要说的是,不锈钢的不锈原理。 在空气中,不锈钢的表面就已经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如果有轻微的划伤钝化膜等,它会自动修复钝化膜。 在一般的低腐蚀环境中,各不锈钢的钝化膜还是比较耐破坏。 而铬对于产生钝化膜有帮助作用,与铁共同构成致密的钝化膜。 而镍的钝化能力不如铬,而对于改善铁的结构是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氯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有这强大的作用, 不锈钢仍然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含氯离子的溶液。 另外,不锈钢其实只是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处于钝化区,形成保护膜。 若给不锈钢加比较大的电压,也会使钝化膜受到损坏, 或者降低电压,使铁处于腐蚀区,而未进入钝化区,也将发生腐蚀。3、镀锌铁 锌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但是纯锌在空气中比纯铁更耐腐蚀。 因而,镀锌是非常好的一种保护作用。 像国内的自来水管道,使用镀锌管的,也许你现在会吐槽出来的水偶尔有锈迹,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根深埋土里的管道用了多久,就应该佩服发明镀锌管的人。 因此,保护作用有两层, 锌的腐蚀产物,Zn(OH)2、ZnO若在介质环境中不溶,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与铁构成原电池,牺牲阳极。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锌对铁的电极电势,才低了0.25V左右。
【日经】关于Cu、O2、H2SO4的反应 首先,在铜和硫酸溶液中通入空气或氧气是可以反应的,一次加料即可反应。 而不是分成两个操作过程: 2Cu+O2=加热=2CuO和CuO+H2SO4=CuSO4+H2O 该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已经有应用工业硫酸铜的生产, 见专利号CN1046145A和CN1048688A。 (直接百度或谷歌,该专利号,即可查看详情。) 其次,整个过程如果没有催化剂,确实比较慢, 因此,用Fe2+催化的需要加热到60~95℃ 用盐酸催化的,则常温即可。 再次,如果说反应过程是否有CuO生产? 使用催化剂的时候,不应该有CuO生产, 如果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由于反应困难、缓慢,无法判断。。 至少我没有检索到相关机理的文献。。 建议补充阅读:《硫酸铜的制备》 文献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lDXrB&urlrefer=50741aa25d3f6bb64fbcdbdb75141127
【重做实验】一个奇葩原电池里面的金属腐蚀原理 原电池。。只是这三天来,泡在土豪那里借用实验室,重做了实验。。 顺便探究原帖中的三个问题。。
【睡前分享】Movement of ions during electrolys 视频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_mCYMuSOmk%2F&urlrefer=11ce0c7daf71e1a0f30411b8e78a45e1 英国经典中学化学实验“Movement of ions during electrolysis(电解中的离子运动)” 用溴甲酚紫试液和培养皿等微型仪器, 观察到电解过程离子的微观变化和磁场中的定向运动, 直观地体现了现代化学分析仪器质谱仪等的工作原理。
【生活中的实验】吹泡泡问题 1、将一大一小,两个肥皂泡,用吸管连通(如下图),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将矩形线框放入肥皂水,拿起时,可以看见形成一个矩形平面肥皂膜。 如果将四面体的线框(如下图)放入肥皂水,拿起时,会看见什么呢?如果是立方体线框(如下图)放入肥皂水,又会看见什么?
开荒的感受 感觉和农民一样。。。倒不是贬义,就是这样播种、浇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