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这两天看文献,归纳如下:
1、干燥的目的。其实干燥NO2在大多数实验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不干燥,不会对使用有太大的影响。
2、一定要干燥的话,可以选择CaCl2,但不能是浓硫酸。
这里有几个比较冷门的、过时的常识:
【硝化法制硫酸】
硫酸工业有近30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工业化方法就是硝化法,根据主设备的不同又细分为铅室法和塔式法。
制取硫酸的难点,在于SO2--》SO3.。
硝化法的核心如下:
SO2+NO2+H2O==H2SO4+NO
2NO+O2=2NO2.
那么,NO2、NO会与SO3一起溶于硫酸,得到含硝硫酸。
最后,脱硝的原理,主要是加热,或加水,使溶于浓硫酸中的NO2或亚硝基硫酸分解为NO2、NO气体,逸出。
因此,对于这个NO2通入浓硫酸,可以是直接物理溶解,
也可以是化学溶解:NO2+NO+2H2SO4(浓)一2NOHSO4+H2O。
因此,干燥NO2,个人倾向于,一般情况下物理溶解占主要。但不绝对是这样。
另外,有网友提出,NO2与H2O不能共存的问题,
做如下解释,首先NO2与H2O的反应不会是一个非常彻底的反应。
可以从浓硝酸显黄色得到一些启发,
NO2溶于浓硝酸溶液,与水充分接触,却并未完全反应。
且NO2在《二氧化氮大气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发现


当然,这个不是制备,表征实验论文,这里的(NO2·H2O、NO2·2H2O)做不得数,
但也可以说明,其实NO2可以与水蒸气一起存在。只是共存量的多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