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estar10
polestar10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7,801
关注贴吧数: 7
这是我的个人贴吧。 欢迎灌水
【生活中的实验】吹泡泡问题 1、将一大一小,两个肥皂泡,用吸管连通(如下图),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将矩形线框放入肥皂水,拿起时,可以看见形成一个矩形平面肥皂膜。 如果将四面体的线框(如下图)放入肥皂水,拿起时,会看见什么呢?如果是立方体线框(如下图)放入肥皂水,又会看见什么?
【思考题】实验过程中三个有趣的问题 第一,铁粉和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再加一些铁粉,可行? 第二,Fe3+ +3H2O=可逆=Fe(OH)3+3HCl,用铁粉和有部分水解的饱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是和HCl反应,还是Fe3+? 第三,过量铁粉约15g和浓盐酸5ml,在大试管内反应会生成什么? 其实第一问比较简单,一般没有思维混乱都可以回答出来。 第二问,其实应该讨论一下的。 第三问就比较难了,要有实际操作经验。。
氢氧化铜是两性氢氧化物吗? rt
高温下,铁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什么? Fe+Fe2O3=高温=? 高温由酒精喷灯提供。。。
【日经】关于Cu、O2、H2SO4的反应 首先,在铜和硫酸溶液中通入空气或氧气是可以反应的,一次加料即可反应。 而不是分成两个操作过程: 2Cu+O2=加热=2CuO和CuO+H2SO4=CuSO4+H2O 该反应( 2Cu+O2+2H2SO4=2CuSO4+2H2O)已经有应用工业硫酸铜的生产, 见专利号 CN1046145A和 CN1048688A。 (直接百度或谷歌,该专利号,即可查看详情。) 其次,整个过程如果没有催化剂,确实比较慢, 因此,用Fe2+催化的需要加热到60~95℃ 用盐酸催化的,则常温即可。 再次,如果说反应过程是否有CuO生产? 使用催化剂的时候,不应该有CuO生产, 如果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由于反应困难、缓慢,无法判断。。 至少我没有检索到相关机理的文献。。 建议补充阅读:《硫酸铜的制备》 文献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lDXrB&urlrefer=50741aa25d3f6bb64fbcdbdb75141127 @单质硫 你需要更严谨的学术探索,你做不出来,不代表不存在。。
【思考题N】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其实,有不少的基础实验,没有留心,就错过了许多东西。 书上说的是主要的现象,或者是一些特定条件下的现象。 如果进行推导,推广,就不是一回事了。。。 1、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锌片(表面稍微打磨,或用酸、碱处理过)1片,硫酸铜稀溶液(约1mol/L)。 把硫酸铜溶液滴三四滴在锌的表面,经过几分钟,表面变黑。 为什么是黑色? 2、如果换成CuCl2有什么区别? 3、如果是硝酸铜呢? 我又作弊了。。。 不过你们也可以作弊一下, 看看是不是和想象中的 Zn+Cu2+=Cu+Zn2+ 不一样?
【问题】有人做过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吗 有一篇文章提到钠能在CO2中燃烧,但过程写的和故事一样。 而以前有个老教师,想探究这个实验,但是没有成功。 今天突然想起这个实验,不知道有没有高手做过?
【思考题】H2和CO的还原性谁比较强 吸取上次讨论的教训。 1、本次比较不选择溶液中的例子,这两种气体一般都是高温下的优秀还原剂。 2、如何比较,如果遇到条件,请罗列出来: (1)×××条件下,×××还原性比较强; (2)×××条件下,×××还原性比较强; ……
【思考题】MnO2和Cl2的氧化性哪个比较强 MnO2与Cl2的氧化性谁强谁弱? 这是一道有意思的思考题。千万别小看了。。
【你所不知道的金属腐蚀】黄铜、不锈钢和镀锌铁(或铁锌短路) 最近半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电化学和金属腐蚀相关的书。 刚好,晚上有人问,黄铜和不锈钢的腐蚀问题,还有个锌铁腐蚀的陈贴。 于是就把书再看一遍,既当作学习和复习,也算是科普吧。 1、黄铜 铜是一种比较不活泼的金属,电位比较正,通常情况下就不容易发生腐蚀。 但是,从铜和铜合金的性能来看, 黄铜有些熔点相对较低,导热性好,耐腐蚀性优良的特点,而应用广泛。 特别是导水方面,卫浴龙头下水等价格不菲的都号称黄铜铸造。。 (这里不得不鄙视TOTO,一个龙头大几千块,敢不敢再贵点,直接卖黄金打造的) 在1966年G.R.Southwell等人发布的研究中显示, 各种铜合金在热带的巴拿马运河长达16年的不间断大气腐蚀试验中 所有的黄铜都表现出了,比纯铜和其他铜合金更优秀的耐腐蚀性能。但黄铜主要的问题在于,容易出现应力开裂。 但在解释这个应力腐蚀之前,还是要再次强调, 不要因为铜中参杂了锌,认为构成原电池后锌容易腐蚀,从而觉得黄铜很不耐腐蚀。 恰好相反,黄铜可以说是比纯铜更耐腐蚀的。 黄铜也会发生腐蚀,一般在各类水中腐蚀比较常见, 在海水中,比在淡水总腐蚀程度大。(这是万能而无膜不破的Cl-的功劳) 黄铜腐蚀,主要是锌被反应后,可能出现层状脱锌和栓状脱锌,剩余“海绵铜”。 此时,如果有外力作用,黄铜就容易发生开裂,即应力开裂。 少量加砷可以减少脱锌,但高温会抵消砷的作用。 少量加铝、镍,可以减轻对应力开裂的影响,但在淡水或死水中,容易发生点腐蚀。 因此,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黄铜,很重要。 加砷黄铜、海军黄铜适合淡水;铝黄铜、铜镍合金适合海水。 最后,总结一下,黄铜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能,但这与原电池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构成原电池之后,锌腐蚀了,那么这黄铜离报废也差不多了。 2、不锈钢 这个不锈钢其实范围很广, 一般学术上把在大气和中性电解质溶液中耐腐蚀的铁合金,称为不锈钢 在各种化学试剂和强腐蚀性介质中耐腐蚀的铁合金,称为不锈耐酸钢。 通常口语上说的不锈钢,是二者的统称。 另外,不锈钢在工业上又分为:1、马氏不锈钢、2、铁素体不锈钢、3、奥氏体不锈钢、 4、另外还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铁镍耐蚀合金等。 一般来说,镍铬含量相当时,耐腐蚀性能,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 当然,这个不锈钢的组成和分类比较复杂,我也没完全看明白。而不锈钢在面对各种腐蚀环境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但,这里所要说的是,不锈钢的不锈原理。 在空气中,不锈钢的表面就已经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如果有轻微的划伤钝化膜等,它会自动修复钝化膜。 在一般的低腐蚀环境中,各不锈钢的钝化膜还是比较耐破坏。 而铬对于产生钝化膜有帮助作用,与铁共同构成致密的钝化膜。 而镍的钝化能力不如铬,而对于改善铁的结构是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氯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有这强大的作用, 不锈钢仍然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含氯离子的溶液。 另外,不锈钢其实只是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处于钝化区,形成保护膜。 若给不锈钢加比较大的电压,也会使钝化膜受到损坏, 或者降低电压,使铁处于腐蚀区,而未进入钝化区,也将发生腐蚀。3、镀锌铁 锌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但是纯锌在空气中比纯铁更耐腐蚀。 因而,镀锌是非常好的一种保护作用。 像国内的自来水管道,使用镀锌管的,也许你现在会吐槽出来的水偶尔有锈迹,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根深埋土里的管道用了多久,就应该佩服发明镀锌管的人。 因此,保护作用有两层, 锌的腐蚀产物,Zn(OH)2、ZnO若在介质环境中不溶,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与铁构成原电池,牺牲阳极。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锌对铁的电极电势,才低了0.25V左右。
触电的原理,人体伤害的化学解释? 高压直流电、低压直流电、高压交流电、低压交流电。 从接触导体的皮肤,到内部器官。。 是个什么样的化学变化过程。
【分享】化学教育最新论文--丁达尔效应的探究 最近,新检索到的。。 有条件的可以动手试试哈。。感觉挺好玩的。
围观一下,一位最近比较出名的“博士”
半夜洗碗引发的一个思考题 喝了一碗牛肉汤,洗碗的时候都是油不好洗。 突然,想起用热的纯碱溶液来洗。。 影响因素假设: 1、温度升高后,是水解程度变大,导致好洗; 2、还是温度升高后,油的溶解度增大所致; 3、或许是二者都有。 请思考实验方案,对以上假设进行排查。 请写出操作方案,预期现象,对应的结论。
半夜无聊,又思考个问题 无机化学丛书说,2000摄氏度,铝不与氧气反应。是怎么回事?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很水的思考题,为什么人多吃饭比较省钱 这个问题,以前嫌无聊。今天又突然冒出来。按人均,团体比单独话费少?当然是同档次的对比实验。 无敌的神游,化解这个难题吧
被封了。。来这里逛逛。。 数羊:1、2、3、4、5、6、7、8、9、0……
为何无法从溶液中制取Fe2S3 溶液中为什么无法制取Fe2S3沉淀,而可以制得Ag2S沉淀?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为什么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不直接生成NO2 如题。为什么催化氧化时,氧气明显是过量的,却不立即生成NO2? 不要马上回答,因为氨被氧化不能一步生成NO2,即使不能,也请思考为什么不能? 了解一些原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
【第五道思考题】为什么饱和FeCl3溶液加入水中没有沉淀 如题,有瓶溶于自身结晶水的氯化铁。将该溶液逐滴加入一百毫升水中,始终观察不到沉淀。 为什么? 饱和的浓度大概有5mol/L左右。 给出一个误导的提示,三价铁在PH>4.4的时候,基本沉淀完全。那水可是中性的哦。。。 考查逻辑分析能力。。嘿嘿
【科普】双氧水和FeCl2溶液的反应 首先的问题是,你觉得这里面会怎么反应? 因为这是一个把题目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说法的问题。。 如,讨论双氧水分解,那么你会觉得它是催化剂; 讨论除去Fe2+杂质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呵呵,复杂吧。。 因此,对于书本的东西,你要信, 但要注意书本的结论是针对不同时候,得出的不同的“主意结论” 不注意的话,就会把一些“副反应”忽略了。。 因此本例是这样的,其他的例子也是这样的。。 【实验1】向FeCl2溶液中滴加双氧水,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黄色沉淀。测PH 在1~2之间。 【实验2】将1中的液体过滤,黄色滤渣加,稀盐酸,不溶。 【实验3】用少量盐酸酸化FeCl2溶液,也马上出现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淡黄色。(原来是有点淡绿色)。。。颜色太浅了,别说我色盲 那么现在可以有第一个结论,就是FeCl2有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也同时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现在的第二个问题是,FeCl2做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 6FeCl2 + 3H2O2 = 4FeCl3 + 2Fe(OH)3↓ 从方程式看,守恒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那真没什么问题吗?(先不看提示,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 请用硬币刮开以下黑色区域,寻找答案 ██████████████████████████████████████████████████████ ██████████████████████████████████████████████████████ ██████████████████████████████████████████████████████ ------------------------------------ 谁刮了?举个手,恭喜你。。 ------------------------------------- 注意到上面的PH变化没有。变成1~2.。浓度不同,PH有些许不同。但不重要。 而方程式,能体现出这个变化吗? 很明显,不能,也就是说,方程式错了。 从PH看,这个PH下,最终的沉淀为Fe(OH)3也挺不容易的。 那说明应该是另一种黄色沉淀。 那么,这个黄色的东西的可能性是--FeOCl。 方程式: 2FeCl2 + H2O2=2FeOCl + 2HCl 也更符合PH变化。。。 以上实验完毕。
想不通--“水滴石穿”和化学有多大的关系? 这个问题,物理的好解释。 但化学上的,反应有普遍性吗? --记见到八县一中试题,第一题我也不会做了。 题目现在手头没有,有空找一下再发
【文献】关于碳酸钠和硫酸铜在溶液中的反应 万方检索到两条记录。 一条《碱式碳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探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一条是《大学无机化学中碱式碳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探索》。 两条均于碱式碳酸铜为目的,进行探究的。 但文中均未提及碳酸铜。 不排除其他实验条件下的,产物可能性。 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w03eZ&urlrefer=02e05c96863e05a8ea0ea3b3024369a6 无截图
【许多文献】关于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证据 在众多文献中,首先得到承认的是钠能与固相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另外,使用钠汞齐、铜氨溶液、原电池利用氢超电势高等实验条件的先不提。。 部分文献使用硫酸铜溶液的,也指出是温度升高是这个实验的必要条件。 且有的文献指出,水必须少,但又不能太少。太少放热不多,太多了,水蒸不干,也只有蒸干溶液后,较高的温度下,置换出红色固体。--(不排出部分文献没有检验红色物质是否是铜) 因此,仅硫酸铜溶液和钠的实验探究,本人推荐刘怀乐老师的论文。原因有:1、发表于《化学教育》--核心期刊,ACS收录;2、刘怀乐老师的简介,我不多说,可以百度。其他文献作者你也可以百度一下,进行对比。 虽然,不是说名师和名刊一定没有错或问题,但是,怎么说呢,在没有更确切的评判标准的前提下,这些名师和名刊的可信度较高。--因为写过论文的人,就知道一些东西,你懂得的。。 五篇文献的下载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kpmCE&urlrefer=b9f372e50a3ebd905661d7965e9bb7c6 只给出刘老师的文献截图,其他的自己下载后,阅读,再自行比对论文可信度、实验可重复性等问题。
这段话有没有科学性错误? “根据双电层原理,Fe电极浸入FeSO4溶液中存在:Fe=可逆= Fe2+(aq)+2e-的平衡。两个电极都是Fe,但浸没面积不同。如果反应体系中存在其他氧化剂的情况下,Fe电极做为负极,浸没面积大的电极发生Fe-2e-=Fe2+的速率更快,而做负极。同理,若反应体系中存在其他还原剂,则浸没面积大的电极做正极,发生Fe2++2e-=Fe反应。而如果反应体系并其他氧化剂或还原剂,那么两个电极上的Fe =可逆=Fe2+(aq)+2e-的平衡不移动,将不会有电流形成。” 这段话有没有科学性错误?请无视语文问题。。 @神游寻周公
【开公开课】化学思维的训练--教材来自严老,有部分改编 首先,引用原书的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严宣申)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总结其多年从事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教学的经验,并综合了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分别举办的中学化学教师辅导讲座的内容,经加工整理成此书。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出发,对列举的数十个实验展开深入的讨论,使读者逐步学会从比学实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包括判断主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机理等),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 第二部分以常见元素的典型性质为例,从具体现象、问题着手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普遍性,使读者在接受具体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 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图例,说明如何把图例的教学含义与其表达的某种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的含义联系起来。 本书适合中学初三以上各年级学生及化学化工类中专学生阅读,也适宜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青年及非化学专业的大学生自学之用,尤其适于作为大学、中专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思考题】得到一本好书,可惜没有答案 生产豆腐的过程中,点豆腐是加电解质使胶体凝聚。若用苦卤(MgCl2)则得到老豆腐。若用石膏则得到嫩豆腐。由以上事实能得出对石膏的溶解度的看法吗? 我知道溶解度大小。只是这道题是指,从上述的陈述能不能判断?理由?这应该是严老出的思考题吧。。。所以,没有答案
【化学知识竞赛】期中考完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以下题目均有出处,可以放心真实性,只需查资料答题就好。 我的题目比馆长的要低端一些,不要嫌弃。 为了能多整几道题目,请在题目尚未发布完毕时,尽可能在楼中楼中作答。
水一贴。。关于搬砖。。 哈哈。今天有人说是,搬砖预备役。。给我的感觉是比北大保安队牛多了。。在哪搬?收不收人啊?。。。
【趣味】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有的溶液混合后,体积小于两倍原体积,如:乙醇和水。 有的溶液混合后,体积大于两倍原体积,如: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 那么,500ml的2mol/LHCl和500ml的2mol/LNaOH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1L的大小关系?
【讨论】0摄氏度的冰水混合物中,加入浓硫酸会怎么样? 今天看到了一篇论文。。是关于这个的实验设计,一个中学老师设计的,其中有大家所熟悉的热冰--乙酸钠过饱和溶液。。。 当然,今天思考,讨论的不是这个热冰。而是和0摄氏度的冰水混合物有关。 为了避免讨论出现,开放地无法收场,特限定以下用量: 200g左右的0℃冰水混合物(碎冰、水比例为3:1)的烧杯中,加入10ml浓硫酸,迅速充分搅拌一下。 然后请预测,接下来发生的现象是什么?
【自我科普】对溶液电阻的矫枉过正的一次更正 最近三个月,和电化学杠上了。先是看金属腐蚀,再看电化学原理,到这周看的的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感觉之前,对电阻的概念有点矫枉过正了。于是,更正一下。 -------------------------------------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670972662?pid=40829308468&cid=#40829308468 再次感谢@神游寻周公 和 @不动的大电视机 . 原帖中,关于电阻的分析,其实还是比较准确的 感谢@ihgfcer 在文后提出的一个问题。因此,原科普所说的关于电导率部分,应该强调适用于稀溶液。 --------------------------------------- 对于最近纠结和与吧友讨论过程中,关于内阻部分,在看了《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一书之后,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该书(工科)中,对于内阻的提法,比较切合大众的认识,也不易产生误解。 在电池中,内阻应该包含两部分: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两部分。 其中的欧姆电阻是大家在中学期间所学习的欧姆定律的欧姆。这部分电阻,不因电池是否工作,而始终存在。对于一个给定的电池,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是一个比较固定值。 而另一个极化电阻,则只有在电池工作的时候,才会产生。不工作,没有电流,就没有这个极化电阻。虽然,本质上,这并不是一个通常所认识的电阻的形象。 --具体的产生原因,参见【电化学科普】溶液中的电阻? 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670972662?pid=40829308468&cid=#40829308468 我觉得《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这书的一个好处,就是既不与科学的认识冲突,又不至于把电池电流减小的原因复杂化。 另外,该书提到的关于电压的说法,其实也挺科普的。 1、理论电压:即理论上,两个电极的电势差。如,碱性锌锰电池,锌电极和MnO2电极的电势差。--不考虑,任何内阻。 2、开路电压:对于新电池来说,其实就是电池的标称电压。如,碱性锌锰电池,标称1.5V--考虑了,欧姆电阻,但不考虑极化电阻,因为没有电流。 3、工作电压:在电池工作的时候,有电流通过的时候,输出的电压。如,碱性锌锰电池,一般比标称的1.5V要低一些。--考虑了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但对于一种比较成熟的电池,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其实差的不多,因为采取一些工艺使极化作用减小。 4、终止电压:电池工作一定时间之后,电池无法再用的时候,用电压表测量,电池仍然有电压。 如,碱性锌锰电池,的终止电压大约在1.2V。 但这时候仅有电压,而几乎没有电流出来,就是因为这个时候,极化作用非常大,所产生的极化电阻趋于无穷大。因此,电流就无穷小。这样的解释,虽然不够精准,但是能够把大家所熟悉的欧姆定律能形象地迁移到溶液中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内阻是欧姆电阻和形象上的“极化电阻”的统称。不能把,极化电阻当作欧姆电阻。
【第四道思考题】为什么串联电池,可以得到更大的电压? 很有趣的思考题。。。 而且,有报道说,最好不要新旧电池一起用。。。 那么,请从理论上分析一下, 1、电池串联为什么能,提供更高的电压?。。。 2、为什么最好不要新旧电池一起用?。。。 这道思考题,够亲民吧。。难度等级也不算太低。。都可以顺口说说
【第三道思考题】今天在会场听晕了,乱想的。。 早晨是去给当年实习的指导老师(省检命题专家)捧场的,讲福建高考的。。 也实时发了几贴,后来发现我的指导老师讲完了。后面的几个人都是。。。呵呵 就赶紧把原贴删了,以免丢人。。 不过,我老师的神棍论,福建地区的高考党可以稍微听一听 --就是近几年,高考福建化学卷,选择题一般比较平均1个A,两个B,两个C,两个D。 当然可能某年数量会稍微有点不同,但总体还是比较平均的。。 在听讲和手机停电过程中想了一道题,加上老师提供的一题, 总共有两道思考题,可以根据能力选做: 1、去年的高考题,老师说烂题的-- 探究Mg(NO3)2受热分解产物的时候,有四个假设: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其中我们知道乙是对的,其他是错误的假设。。 那么甲、丙、丁为什么假设是错的? 不要去查什么,百度、维基、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丛书等等。。高考题嘛,不用太高深的知识。。 2、是我手机没电了,非常想念手机充电站。。可惜酒店没有这个东西。。 那么题目是: 充电站为什么可以快速充电,而不在这个电流下发生副反应?我知道电压可自动识别,保证最大电流充电。但,那么高的充电电流,不是发生副反应的几率非常高吗?
【初级讲座】关于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电化学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大家都能说点什么, 但是没有深入研究的话,又经常说不清楚的一个研究领域。 千万别把我当作是研究电化学的,也有很多我说不清楚的地方。 ------------------------- (1)关于电极 最近硬着头皮看《电化学方法-原理与应用》, (以每天2页的龟速看,鄙视自己,到现在,认真看的部分也不过二三十页,里面充斥着计算公式,很头疼) 但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单个电极的行为及其反应性质,与它作为一个原电池或电解池的一部分无关。”P14页 有了这句圣旨,我们研究电化学就变得简单了。 我把这句话的简化了,“性质”理解为“电极电势”,“行为”理解为“电极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文中实验资料并非原创,但是这并不是写论文,不要求这么高。 因此,看过资料的童鞋不要说我抄袭,其实我是大量盗版而已。
【预告】下周会讲一些关于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主题: 电化学基础 时间:暂定下周四(也可能会推迟到周末,但一定在下周。) 知识的难度,高于大一的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电化学部分难度相当,但不涉及相关计算。 需要自备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等工具, 因此,不认识这两个工具的童靴,可以百度后自行学习。 现为了使讲座的内容,更贴近大家,而不是空谈理论,向广大有兴趣的童鞋 征集电化学及氧化还原的相关问题。在讲座的有限篇幅内,尽可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请在楼下,留下问题,方面在成稿的时候能够引用。。。 如果有大神路过,请不要戏弄本渣(数学超烂) (也不要双层电容、法拉第过程、非法过程等明显高级问题,这些等我把书自学完了,再另外讨论)
嗯,解重金属中毒的困惑 原理大致懂,但是一些细节想问问。就是蛋白质有要求吗?盒装牛奶和豆浆机出来的豆浆,有用吗?
请大家谈谈不小心时,手直接接触到药品的经验教训 好像经常有人在吧里发贴,不小心碰到什么药品,怎么办? 有的自己吓自己,还有的纯粹是博眼球。。有的确实受伤了。。。 化学药品其实并不像想像中的可怕,正确操作基本是安全的。即使不小心,接触到,正确的处理,也能减少伤害。但是,在此之前,也可以先了解一下,各种药品的腐蚀性如何,有亲身经历的,可以谈一谈。 不要网络摘抄。。。
生铁吸氧腐蚀征答--谜底揭开中 首先,先热身科普一下。腐蚀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简单。有不少中学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都无法对部分现象自圆其说。。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就离真相比较远。。这是今年暑期给中学高级教师培训答疑中,发现的。 但是这些不影响中、高考,因为存在疑问的地方不是考试的内容。 腐蚀,指的是金属单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化合物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生产生活中的腐蚀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同时发生的,其中电化学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也是同时发生的。只是肉眼观察以其中某个现象为主。例如,常温海水中,生铁的腐蚀有95%左右的腐蚀量是吸氧腐蚀,5%左右的量是析氢腐蚀,化学腐蚀则少到无法测量。 注:一般情况,指的是多数不纯金属或合金在开放体系内接触电解质溶液。如果有纯金属或缺氧环境,则另当别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