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森堡玻拉克
薛森堡玻拉克
关注数: 3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5,499
关注贴吧数: 9
这个四品大员应该是休斯济天下式的人物 说话本书里面还少这么一个呢
朴翔刘文天,最经典对决 不止在本届,历届加起来也是最NB的一场。 晚安北京是汪峰鲍家街时代作品,个人认为是汪峰最经典,没有之一。有人评论是“中国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之死”,这个评论非常内涵,没经历过的可能永远不会懂。刘文天演绎得挣扎、绝望、以及绝望后的颓废,都淋漓尽致。朴翔已经十分出色,只可惜……
没人关注这个吗? 中国突破单晶叶片核心技术,这可是大事啊
莫非是狩魔前传 蜘蛛女皇诞生了?
我特么震惊了:沃森拍卖诺贝尔奖牌 愣了半天,才意识到这个沃森就是当年发现双螺旋那个,真悲剧啊。 曾发现DNA而获颁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沃森,因在2007年时曾称非洲人种天生的 智商比白种人低,被斥种族歧视而受到学界排挤,近日更因为要帮补家计,周四将在纽 约出售当年的诺贝尔奖牌。 因种族歧视失去一切 86岁沃森2007年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访问时,因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而被多间当 时其任职董事的公司所辞退,自此更无人再邀请他公开讲学,沃森曾表示,无人在意他 的存在。 由于生计大减,沃森周四将拍卖当年所获得的诺贝尔奖牌,拍卖行估计,最高可卖得 250万镑(约1325万英镑)。他希望借这笔钱补贴收入,另外亦想购买艺术品及捐钱给 母校作研究用途。此次是历来首位在生的诺贝尔得奖者,拍卖奖牌。
【水】ppt做多了的后果 我发现,我最近已经不能写完整的句子了,基本上想表达什么就是一张图表加几个短语,想写完整的文章比便秘还难。 另外也看不了长篇的文字了。一看大块豆腐,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bullets?没有图表?没有公式?这没法儿看啊”
去看看郑钧的微博吧 就三个字,OMG!
马丹,想骂人 历史证明,MJ的歌不是凡人能碰的
我靠!莫莫女神啊 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
擦,对头条哥不知道该黑还是该赞了 等看了播出再说吧……
去看了重返巅峰的王卓 《生来彷徨》,tmd有味道,真汉子!真是可惜,对决碰到了帕。 张斑马听来有一点小失望,不如盲选有感觉
听说耿斯汉在后台把桌子都掀了…… ……因为老师张丹丹被由美淘汰了。 这可是被大家称为汪峰干儿子的人,可见对汪峰这个决定多么不满。 整个battle,就这个结果最难以接受了。其他都好。
不得不说,那张名单黑人黑的够阴毒 说实话我不喜欢陈冰。盲选不错,但也算不上最好。battle毁得一塌糊涂,极不喜欢她不管合不合适就吼。但是我还是得说,那张名单真毒,是要把她彻底搞黑的节奏啊。 知道的人都明白,各组四强早已产生,没啥稀奇。而这个名单阴险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剧透,给广大不明真相的听众一个错觉,以为内定一说是真的。从而对她个人产生强烈反感。不但影响她后面的pk,影响造大了,还可能迫使节目组为了避谣而主动把她搞下去。现在好像不止网友,有一些媒体也在传这个名单了。这个能量可不简单啊。
陈艾唱得怎么违和感十足呢? 一起唱歌,也没有什么配合。陈大嗓一出,毁歌啊
Kao,这是两个大老爷们吗? 唱得倒不错
什么情况?腾讯视频出了一个莫艳琳的特辑 一下子放了大概10个左右的视频,以前哪个学员都没有这个待遇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cover%2Fd%2Fdegjd0zoeyqrb53%2Fq0015lhtwwi.html&urlrefer=40458ca48d089ef0d910895e4bf22fed
说说那些巨NB的术语翻译吧 大家来说说吧,我想到几个: Gene 基因 (音译与意译的完美结合) If and only if 当且仅当 (汉语的简洁) Emerge 涌现、层展 (一个文艺范儿,一个科学范儿,都不错) Physics 格致 (个人觉得老祖宗的翻译比“物理”更NB,不但古朴,而且完美体现了实证主义) Manifold 流形 (抛弃了音译的意译,也很不错) Heat death 热寂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充要条件 (汉语的简洁又一次体现) Quantum 量子 Map 映射 Evolution 演化 Law、theorem 定律、定理 Vector、tensor 向量、张量 Metabolism 新陈代谢 Potential 势 Conservation 守恒 Ensemble 系综 Gradient 梯度 (虽然不错,但还不够好,只体现了数字,没有体现方向)
【猛男】赞一下本吧的粉丝们 本人路人甲一名,不是谁谁谁的粉丝,只是比较关注几个人而已。比较喜欢孟楠,也就只是喜欢而已。平生除了两位MJ以外就没有粉过一个活着的人 这几天来回逛逛,感觉本吧的粉丝们素质跟邻居比起来,一个字,鹤立鸡群。 好声音吧不用提了,是喷子和黑子的乐园,各种下限应有尽有。 姚吧好一些,但是NC粉忒多,容不得半句意见。昨天看了一下,谁只要是提一句哪怕是姚被淘汰的可能性,都被骂个狗血喷头。更搞笑的是,有某粉号称“理智分析”,结论说如果姚没有晋级,必定是被黑的结果。谁还没有一个车祸的可能啊?就这样一个NC贴,竟然被捧上了天,让人对姚的好感顿消。真是一粉顶十黑啊。 张恒远吧还不错,基本没有多少NC或下限,但是花痴太多,一副恨不得嫁给他的样子。有些肉麻。 本吧比较理智。基本上没有NC、无知少年(少女)、非主流。感觉粉丝和偶像还是有共同之处啊,内秀、淡定、狂热深藏于冷静之下。 赞!
喷子们啊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节目播出,几千万人在看,总是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充满喷子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有喷点。所以在一个喷子泛滥的地方,人人都在寻找这些喷点,那么主题就是乱糟糟的“喷”。即使存在完美的圣人,在喷子的引申下,也会无处不可喷。喷人,进而互喷,最后骂,乃至互骂。把贴吧变成一个秀下限的地方。-这就是我对这个贴吧的印象。 但是大家忽略的是,每个人都有更多值得赞的地方,如果大家都以发现美好的心态,这个贴吧的环境就完全不一样。 喷子们并没有经历过拼命奋斗至梦想触手可及,并不知道人在这一刻的压力,加上在唱歌时积累的感情,此刻情绪是多么容易崩溃。喷子们知道的是,哭是一个不可放过的喷点。从姚贝娜开始,持续不断,人人都成了心理大师,阴谋专家。台上的人心情激荡,在喷子眼里,都成了虚假。 上期张恒远其实有一句话打动了我,让我认为他是真诚的。他说,感谢赵晗兄的眼神给了他平静。这绝对是有感而发。一个淡定的同伴,在高度紧张的时候,是一个多大的抚慰,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张这么说,足见他真实、感恩的心态。我就不明白,那些只知道窝在电脑前的喷子们把这个都看做虚假。人得有多么阴暗才能这样想啊。
大家看看我怎么给小姑娘解释生与死…… 记得我女儿大概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突然从睡梦中哭醒,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把我吓坏了。赶紧抱在怀里安慰,仔细一问,才知道,小家伙最近有想法了。睡觉中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死的问题了,觉得人生黯淡,前途无光,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就给吓哭了。于是逼着万能老爸给想个辄。 我当时不知如何,在安慰小家伙迅速入睡的巨大压力下,福至心灵,想到了如下说法: 根据庞加莱初态复现,我们只要等得时间足够长,总会在未来有某一个时刻,世界会无限接近现在这个状态。那么即使是人死了,在几亿亿亿年以后,宇宙还会演化到一个状态,与你今天的状态无限接近,那么理论上讲你就拥有一切现在的记忆 - 你复活了,或者拿流行的话说,你“穿越”了。并且你不需要等几亿亿亿年,因为人死以后,时间对你就没有意义了,几亿亿亿年对你而言不过是睡了一觉而已。你自己的感觉就是死后原地复活。 我不知道小姑娘是听懂了还是被我说晕了,反正她听到一半就睡着了。但是后来的几天里,她很骄傲,逢人便说:“我爸爸厉害得很!他能让人不死的!”
弦论和流体力学? 问题兼压坟 昨天看Newton自然科学杂志,里面提到弦论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流体力学上,我非常好奇。这两者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啊 - 当然我不太懂弦论。
【原创长科普】走向混沌的岔路 (上) 前一阵子跟网友们(@ 坂上中微子,@fishwoodok ,@DTSTIo ,@foozhencheng ,@inempty ,@ 零枫linger,@feng1734 ,@planeheart ,@ 森林夜行者 ……)讨论中谈到混沌和统计力学的一些东东,把我记忆中早已落定多年的很多尘埃都搅了起来。本着重在掺和的原则,我也写几句。混沌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纯属兴趣,并非专业,所以掺和起来也很费力,有如童子操刀,深了力不从心,浅了泛泛而谈,很难定位。最终还是想写点直观的科普类东西,希望真正懂行的人不要因此嗤之以鼻,并不吝加以斧正。 过去我也有习惯写些小东西,纯属个人兴趣,不为给人看到,只为整理自己的思路,但写这么长是头一次。因为前面和诸位讨论的比较过瘾,就硬着头皮写起来。本文写到一半,由于工作突然吃紧,后半部分暂时搁置,并且很难预料何时可以继续,所以先把前面的发出来。大概每天一章。后面落下的等有空再拾起来继续,但不排除TJ的可能。 本文基本上是各种教科书上的知识,但会掺杂少量个人看法。为了不误人子弟,凡属于个人看法,我会在文中指明,请大家加以自行判断。
本来打算写一篇长科普……大哭三声 题目叫做“走向混沌的岔路”,写到一半,刚刚完成了Hopf分岔,写到到周期倍化和同宿点纠缠,正是最关键处,可惜,最近项目突然加快节奏,只好搁笔。先忙上几个月再说。 费曼说过:“science is like sex: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可我的生活反过来了: “Engineering is like having babies: sure, it may give some pleasure, but we are too busy to enjoy it.” 悲催的工程师啊……
有时所谓“理解”不过是习惯而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当你刚刚接触一个非常抽象的新概念时,你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个概念在说什么,但是越明白就越迷惑。这时你无论花多大功夫去思考、练习、翻书、讨论,似乎都于事无补。于是你终于放弃了,就当它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天书扔在一边不理了。可是过了一个月,就在你快把这个概念忘掉了的时候,你会无意间发现,这个概念已经像1+1=2那么自然而然。似乎不是你的努力,而仅仅是时间让这个概念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时间之箭与量子纠缠 - 我们的记忆被量子力学抹掉了?! 有谁看到过这个文章没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ardian.co.uk%2Fscience%2Fblog%2F2009%2Faug%2F26%2Fentropy-time-arrow-quantum-mechanics&urlrefer=97fb1213f2fb2b23356cf0f3d1760904 ……Maccone's solution is to suggest that in fact entropy-decreasing events occur all the time – so there is no asymmetry and no associated mystery about the arrow of time. He argues that quantum mechanics dictates that if anyone does observe an entropy-decreasing event, their memories of the event "will have been erased by necessity". Maccone doesn't mean that your memories will never form in the first place. "What I'm pointing out is that memories are formed and then are subsequently erased," he tells me. When you observe any system, according to Maccone, you enter into a "quantum entanglement" with it. That is, you and the system are entangled and cannot properly be described separately. The entanglement, Maccone says, is between your memory and the system. When you disentangle, "the disentangling operation will erase this entanglement, namely the observer's memory". His paper derives this conclusion mathematically. While we cannot remember our cups of coffee re-heating, and hence cannot study them, Maccone thinks that entropy-decreasing events like that must happen. "If transform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entropy do occur – and we know that they do – by symmetry we should expect also transformations that decrease the entropy – but we cannot see them."
妈呀,让新华网科技论坛吓到了 各种神论啊
其实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没有搞明白一个实证科学的最高准则:观测事实是判定一个理论的唯一标准。 首先,为何要反对相对论?不是因为它如何反常识,而是因为它的预言与实际观测不符。一个理论看起来再荒谬,都不足以成为反对它的理由,因为一个概念体系所用到的数学工具往往不为大众所知,很多人在没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凭借常识就觉得它不对,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只有一点才能成为反对一个理论的理由:它的结论明显违背实验事实。如果没有发现相对论与实验观测相违背的地方,单纯地因为不喜欢它而反相,这没有什么意义。 其次,前面所提到的理论结论和实验观测必须是定量的。一个定量结论才具备作为判据的资格,因为定量的东西极不可能是凑巧蒙对的,越是具体的结论,越具有可信度。一个模糊的定性结论不仅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而且非常容易瞎猫碰到死耗子,即使是与事实相符,也不足信。寻找可靠的理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隐藏很深的宝藏。如果一个理论说,宝藏在东边,即使我们真的在东边找到了,也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是一个瞎蒙的理论。反过来,如果这个理论说,这个宝藏在东经30度,北纬25度,然后我们在预言的地点找到它,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理论的可信度。这就是定量与定性之间的置信度的区别。 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反相理论,它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提供可验证的预言。这个预言必须要与人类已知的任何观测事实相符,并且要与相对论的预言有清晰可辨的不同。比如说,你预言,如果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做一个实验,必然会得到某个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相悖。那么,就会有人去做这个实验,看看你的预言对不对。如果实验证实了你的结果,这样你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并同时“推翻”了相对论。没有这一条,你写再多的文字,推导再多的公式,都不会有人在乎。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就是你可以不必做出新的预言,你只需要做出与现有理论完全一致的预言,但是你的理论要比现有理论简单得多。 还要需要明白一点的是,“特别的立论需要特别的证据”。反相是在做挑战整个科学基础的事情,这个当然是特别的立论,人们必然会对之十分慎重。所以,你发现了一个新理论,提出一个新的定量预言,也不能指望被一次性证明。这个新的预言必然要经历严酷的考验,一次验证不够,还要经过独立的第三方,第四方重复实验。有时一个预言不够,要提出几个预言。有时普通的定量不够,要非常精确地定量。前面中微子实验所经历的,就会是你的预言所经历的(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提出足够有力的验证方案)。如果不服气,可以想一想当初广义相对论所提出的预言、验证、以及被科学界所接受的漫长过程。
又做焦虑的梦了,痛苦中…… 好像回到了上学时代,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事关学位。开着车去考场,可是总也找不到。打电话给老板,告诉我从一个有中餐馆的路口拐出去,可是开了100多公里,撞死了一只狗,两个松鼠,还有一个刺猬,就是找不到那个中餐馆。考试就要结束了,我一面开车一面后悔:早知道昨晚上先把地图查好就好了…… 要命的是,中间急醒过来,定定神后,躺下睡接着找路,如是者三,好像中间醒过来也是做梦的一部分似的。
未来宇宙的熵增和有序结构 在Schwabl的《统计力学》(Statistiacal Mechanics)中看到一段话,感觉很有意思。总的说来,因为重力系统的负热容,因而形成了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导致了星体系统的巨大熵增,使得局部熵减成为可能。 把这一段翻译下来如下:
〖水〗昨晚上做了一个毛骨悚然的梦 梦见一些色彩斑斓的大蜘蛛,别的情节都模糊,就是蜘蛛身上的鲜艳颜色触目惊心,现在一闭眼就能看到。 有一只拳头大的,身上全是茸毛,被老婆一脚踩死,然后肚子破裂,液体迸出来…… 还有几只没毛的,身上全是黏黏糊糊的液体,somehow不知道为什么我用一个透明的一次性饭盒端着它们,有一只爬出来了,我还拿筷子去夹。我不知道梦中为何这么英勇,现实中要是看到一只这样的蜘蛛,我恐怕连房子都要放火烧掉了。可梦中,我甚至凑近了去看,还想,它身上的花纹可以发表一篇关于混沌和分形的论文,然后就惊醒了,一夜不敢再合眼…… 大家帮忙分析一下,我是不是有问题了?
牛顿定律,惯性系,惯性力,以及等效原理 数年前,我还在上大学,参与了一个暑期志愿者活动,支援山区中学的教育,给当地高中的孩子们写下了若干篇科普性质的小短文。这里看到有人在讨论牛顿水桶,一下子把我当年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到处翻阅大师著作的回忆勾起来了。从电脑深处翻出那几篇幼稚的东西,发现当年的激情现在已经消磨殆尽,感觉有些唏嘘。 本人并非物理专业人士,对物理理解非常肤浅,这篇粗陋的东西空谈哲学多于具体,定性多于定量,不会入方家法眼。当年的英语也颇为生涩,现在把引用部分重新翻译了一下,发出来,也算是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继续我当年的激情吧。
PiPi老师、丽雅娘,请进继续讨论磁场做功问题。 问题源于前面我们讨论的静磁场不做功的问题: http://tieba.baidu.com/f?kz=957439700 我有个问题一直没有太明白。既然磁场不做功,那么在外加静磁场中,磁矩将不存在附加能量,每个磁矩的能量与没有外磁场的情况保持不变,那么从统计力学出发,这些磁矩的概率分布也将保持不变(因为概率分布正比于exp(-U/kT)),也就是说,每个磁矩按照外磁场方向排列的概率并不会增加,那么,宏观上看,任何物体都不会具有顺磁性。 我所看到的关于物体顺磁性的计算都是建立在“磁矩在外磁场中能量发生改变”,或“能级在外磁场中发生分裂”这个前提下,即ΔU=μ·B。但是这似乎与“磁场不做功”相矛盾。 我想到一个解释:在给这个物体外加磁场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就是一个静磁场,也即物体所处的磁场会有一个连续增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磁场是会做功的,是否是磁矩的能量变化发生在这个阶段?
求几个数学名词的翻译 需要给老板写一份中文报告,非线性分析方面的,有几个词不知道怎么说,求高手帮忙翻译: manifold contractor (收缩子?) strange contractor (奇怪收缩子?怪异收缩子?“奇异”这个翻译好像是singular专用的吧?) flow (指的是初始条件随着过程参数的演变过程) Hopf bifurcation (胡夫分叉?霍夫分叉?) torus bifurcation turning point (拐点?这个与高数里面的拐点定义是不一样的,这个是Jacobian奇异,但是增广jacobian矩阵却是满秩的那种情况,在一个分支上但是稳定性交换的那个点)
还是稳恒线圈和电磁辐射的问题 话说一个圆形线圈,上面电荷线密度处处相等。在t=0时刻,该线圈绕轴做旋转,角速度为ω,并且ω的一切时间导数为零。 问:这个线圈可以保持稳定的匀速旋转吗? 当然,我们知道匀速旋转线圈是不辐射电磁波的,所以,匀速旋转必然是系统演变的一个分支。问题是,这个系统是否只有这一个解?有没有其它分支?匀速解是否是稳定解? 举个拍脑袋的可能性:在t'时刻系统受到一个微小扰动,使得角速度变小dω,那么在角速度变小的时候,线圈就会产生电磁辐射(会不会?),这个电磁辐射从系统带走能量,使得角速度进一步变小,这样就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从而使“匀速旋转”这个状态迅速崩解。
嗨,大家进来讨论新能源吧! 可再生能源,例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因为波动性很大,发电量非常不稳定,并且与电网负荷不能一致,而导致大量浪费。比如说,用户在晚6点到凌晨1点之间是个用电高峰,此时负荷要比白天高出将近一倍,然而太阳能的输出只能在白天。又比如风电的输出取决于风力大小,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且起伏频繁,这样的电力接入电网会对电网造成危害。所以很多新上的这些新能源还不能入网,发电白白浪费。如果能够有一种可行的方式,把这些电力的输出调整到与电网负荷一致,这将解决一个大问题。 现有的几个技术现阶段都缺乏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1,使用大型电池把电量储存下来,到高峰时放出,但是电池投资巨大,并且寿命长短并没有真正经过工业验证,充放电效率也不高。 2,使用多余电力电解水产氢。但是氢气的储存同样是个问题。 3,使用多余电力在水电站抽水至水库,然后在高峰放水,增加水电的输出量。但是这样的效率较低,并且受水电站的限制很大,因为水库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发电,供水,防汛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就是水电受地域限制,往往不能与风电和太阳能电厂处在相近的位置。 4,使用多余电力压缩空气,储存于海底或地下岩层,例如废弃的油井。在高峰时把压缩空气放出来发电。这种方式效率同样较低,并且地下储存空间也不是很容易找到的。 …… 有没有人听说过有什么其它好想法?
请帮忙看一下这个发电装置的效率 如图是一个“居里发电机”,一个永磁铁与一磁体中间连以弹簧,磁体上有供热装置可以通过外部热源加热磁体。设磁体的居里点为T0 我们把这套装置放到一个T0-δT的环境中(δT为微小温差),由于磁体与永磁铁之间的相互吸引,弹簧被压缩。这时我们外部供热给磁体升高一个微小的温度,使其温度变为T0+δT,此时磁体铁磁性丧失,与永磁体的引力消失,弹簧中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推动右侧的发电机发电。然后我们停止供热,磁体温度降低与环境一致,又会重新获得铁磁性,被左侧磁铁吸引而压缩弹簧。周而复始可发电。整个系统把外部供热转变为电能。 我对涉及磁性的热力学和相变不太熟悉,有没有人帮我算一下这个发电机的效率是多少?
转载:费曼讲座之科学的不确定性 一楼百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