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森堡玻拉克 薛森堡玻拉克
关注数: 3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5,499 关注贴吧数: 9
时间之箭与量子纠缠 - 我们的记忆被量子力学抹掉了?! 有谁看到过这个文章没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ardian.co.uk%2Fscience%2Fblog%2F2009%2Faug%2F26%2Fentropy-time-arrow-quantum-mechanics&urlrefer=97fb1213f2fb2b23356cf0f3d1760904 ……Maccone's solution is to suggest that in fact entropy-decreasing events occur all the time – so there is no asymmetry and no associated mystery about the arrow of time. He argues that quantum mechanics dictates that if anyone does observe an entropy-decreasing event, their memories of the event "will have been erased by necessity". Maccone doesn't mean that your memories will never form in the first place. "What I'm pointing out is that memories are formed and then are subsequently erased," he tells me. When you observe any system, according to Maccone, you enter into a "quantum entanglement" with it. That is, you and the system are entangled and cannot properly be described separately. The entanglement, Maccone says, is between your memory and the system. When you disentangle, "the disentangling operation will erase this entanglement, namely the observer's memory". His paper derives this conclusion mathematically. While we cannot remember our cups of coffee re-heating, and hence cannot study them, Maccone thinks that entropy-decreasing events like that must happen. "If transform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entropy do occur – and we know that they do – by symmetry we should expect also transformations that decrease the entropy – but we cannot see them."
其实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没有搞明白一个实证科学的最高准则:观测事实是判定一个理论的唯一标准。 首先,为何要反对相对论?不是因为它如何反常识,而是因为它的预言与实际观测不符。一个理论看起来再荒谬,都不足以成为反对它的理由,因为一个概念体系所用到的数学工具往往不为大众所知,很多人在没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凭借常识就觉得它不对,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只有一点才能成为反对一个理论的理由:它的结论明显违背实验事实。如果没有发现相对论与实验观测相违背的地方,单纯地因为不喜欢它而反相,这没有什么意义。 其次,前面所提到的理论结论和实验观测必须是定量的。一个定量结论才具备作为判据的资格,因为定量的东西极不可能是凑巧蒙对的,越是具体的结论,越具有可信度。一个模糊的定性结论不仅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而且非常容易瞎猫碰到死耗子,即使是与事实相符,也不足信。寻找可靠的理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隐藏很深的宝藏。如果一个理论说,宝藏在东边,即使我们真的在东边找到了,也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是一个瞎蒙的理论。反过来,如果这个理论说,这个宝藏在东经30度,北纬25度,然后我们在预言的地点找到它,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理论的可信度。这就是定量与定性之间的置信度的区别。 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反相理论,它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提供可验证的预言。这个预言必须要与人类已知的任何观测事实相符,并且要与相对论的预言有清晰可辨的不同。比如说,你预言,如果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做一个实验,必然会得到某个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相悖。那么,就会有人去做这个实验,看看你的预言对不对。如果实验证实了你的结果,这样你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并同时“推翻”了相对论。没有这一条,你写再多的文字,推导再多的公式,都不会有人在乎。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就是你可以不必做出新的预言,你只需要做出与现有理论完全一致的预言,但是你的理论要比现有理论简单得多。 还要需要明白一点的是,“特别的立论需要特别的证据”。反相是在做挑战整个科学基础的事情,这个当然是特别的立论,人们必然会对之十分慎重。所以,你发现了一个新理论,提出一个新的定量预言,也不能指望被一次性证明。这个新的预言必然要经历严酷的考验,一次验证不够,还要经过独立的第三方,第四方重复实验。有时一个预言不够,要提出几个预言。有时普通的定量不够,要非常精确地定量。前面中微子实验所经历的,就会是你的预言所经历的(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提出足够有力的验证方案)。如果不服气,可以想一想当初广义相对论所提出的预言、验证、以及被科学界所接受的漫长过程。
嗨,大家进来讨论新能源吧! 可再生能源,例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因为波动性很大,发电量非常不稳定,并且与电网负荷不能一致,而导致大量浪费。比如说,用户在晚6点到凌晨1点之间是个用电高峰,此时负荷要比白天高出将近一倍,然而太阳能的输出只能在白天。又比如风电的输出取决于风力大小,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且起伏频繁,这样的电力接入电网会对电网造成危害。所以很多新上的这些新能源还不能入网,发电白白浪费。如果能够有一种可行的方式,把这些电力的输出调整到与电网负荷一致,这将解决一个大问题。 现有的几个技术现阶段都缺乏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1,使用大型电池把电量储存下来,到高峰时放出,但是电池投资巨大,并且寿命长短并没有真正经过工业验证,充放电效率也不高。 2,使用多余电力电解水产氢。但是氢气的储存同样是个问题。 3,使用多余电力在水电站抽水至水库,然后在高峰放水,增加水电的输出量。但是这样的效率较低,并且受水电站的限制很大,因为水库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发电,供水,防汛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就是水电受地域限制,往往不能与风电和太阳能电厂处在相近的位置。 4,使用多余电力压缩空气,储存于海底或地下岩层,例如废弃的油井。在高峰时把压缩空气放出来发电。这种方式效率同样较低,并且地下储存空间也不是很容易找到的。 …… 有没有人听说过有什么其它好想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