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营sbwong
653营sbwong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3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3,330
关注贴吧数: 8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31) 这辆三突现时存放在芬兰拉彭兰塔,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55。这辆三突基本重现了1950年代进行改造后的特征,包括车尾左方供步兵与车组联络的通讯装置。
三号突击炮G型(美军临时征用牵引车) 摄于战后法国鲁昂,一辆战斗室和主炮被拆除的三突G型底盘正在分流一些列车载卡,从钢制托带推断是Alkett生产型。
三号突击炮G型(1947年法国) 前盟军士兵Ernest Kreiling与他的妻子度蜜月期间重游当年服役到过的地方,途中发现这一辆未被清理的三突残骸。这是一辆指挥车,战斗室右后方有一个特别的天线基座,从战斗室右前装甲、铸造炮盾和防磁纹样式推断是Alkett厂1944年5至8月生产型,内部曾经发生爆炸,顶部装甲和里面的弹药架被炸飞。
三号突击炮(斯大林格勒战役)
三号突击炮G型(白俄罗斯) 这辆三突在2010年白俄罗斯一条河里被发现,底盘编号92120,1943年7月16日Alkett生产型,大部份战斗室、内部结构、主炮和发动机盖遗失。后来这个底盘被运到Stalin-Line博物馆修复至可行驶状态,之后在2016年被强行改装成B型的外观,之前发的一个帖子里有提及过。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38) 这辆三突现时存放在德国伊达尔-奥伯施泰因的火炮学校,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77。这辆三突是指挥车,战斗室右后方有一个特制的天线基座,现在涂上德军用的沙漠黄涂装,但仍然保留不少在芬兰军队服役时的特征。
四号突击炮(原拉脱维亚博物馆收藏品) 这辆四突现时存放在俄罗斯莫斯科,但没有找到最近的照片,只有拍卖前的照片,留意底盘每边只有三个托带轮,内部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
四号突击炮(战后捷克修复车辆) 二战后捷克军队缴获了至少1辆四突并且成功修复,在短暂服役和参与电影"坦克旅"的拍摄工作后回炉,目前找到的照片只拍到左边车体部份。
四号突击炮(波兰im博物馆) 这辆四突是用三突和四号坦克的零件拼湊而成的,目前仍在修复中,注意底盘右边第二个托带轮样式不同,使用多种履带并且有防滑块。
四号突击炮(波兰波兹南军事博物馆) 这辆四突的来历可追溯至1945年1月18日,当时德军1辆四号突击炮尝试渡过波兰Rgilewka河摆脱苏军的追击,但渡河失败被车组拋弃,车组两人死亡,在当年春天从车体里打捞上岸埋葬。另外两人被苏军俘获后枪斃。后来在1954年,波兰军队尝试打捞残骸但以失败告终。直至2006年,军队成功打捞四突的上层结构并在2008年将车体牵引上岸,之后被送到波兹南并在2009年修复至可行驶状态。从战斗室顶部装甲有5个pilzen插口推断这辆四突生产日期在1944年11月之后,指挥塔的水泥装甲和侧裙板没有重制出来。
四号突击炮(焊+铆接炮盾) 目前已知最少有3辆四突使用旧式的箱形炮盾,第一张里的四突有水泥装甲和用东线履带充当底盘附加装甲。第二张照片里的四突战斗室顶部似乎有一个自制的机枪架。
四号突击炮(装备推土铲) 摄于1944年3月30日,其中一辆四突被拆除主炮装上推土铲作测试之用,并没有发配给前线部队使用。
四号突击炮(东线履带)
浅谈四号突击炮 早在1943年2月,Krupp工厂就已经尝试利用四号坦克的底盘和三号突击炮的战斗室设计新的突击炮,但由于试验车重达28.26吨,该计划被中止。后来在1943年11月Alkett工厂遭到盟军轰炸导致三号突击炮产量大幅下降,为了确保部队有足够的突击炮,Krupp工厂便在自家生产的四号坦克底盘安装经改良的三号突击炮战斗室拼湊出四号突击炮,Alkett工厂则提供部份三突的零件。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4月,一共有1139辆四号突击炮完成组装,当中有31辆是用损坏的四号坦克改装的,在东西线战场都能见到四突的踪影。对比同期的四号坦克歼击车L/48,四号突击炮生产所需时间较短、机动性较好,但防护较弱,尤其是战斗室正面有不少窝弹区,因此有部份车组会自行涂上水泥装甲或增加装甲板加强防护。四突大致上能分成有防磁纹的初期型和無防磁纹的后期型,主要细节变更在战斗室和底盘型号。值得一提的是四突使用的履带是40厘米带防滑纹和镂空齿的后期样式,目前已知只有四突大量使用这种履带,部份车辆在战场换装东线履带。绝大部份四突使用Alkett工厂生产的铸造炮盾,但至少有3辆例外。现时有3辆四号突击炮保存下来,全部都在波兰,其中1辆处于可行驶状态,另有一辆正在修复。
三号突击炮F/8型(海茵茨·古德里安) 摄于1943年德国卡塞尔市,当时古德里安正在向工人发表演讲,这辆三突被当作演讲台。这是一辆很少见的三号L型底盘F/8,带有空气过滤器,车上工具放置方式完全不同,战术编号101。
三号突击炮G型(大德意志师突击炮营检阅) 摄于1943年4月20日东线,这辆三突的战斗室右后方有一个经改良的天线基座和在发动机盖上自加的围栏,后备负重轮移至车尾。从挡泥板和带折线的翼子板推断这是一辆使用三突F/8底盘改装的G型。
三号突击炮G型(第191突击炮营) 这支部队在所属三突的战斗室两侧追加装甲板和在指挥塔周边涂上水泥装甲以加强防护。
三号突击炮C/D型(1944年华沙起义) 这辆三突属于第200突击炮营,根据纪录这支部队还有1辆装备短75毫米炮的老旧三突和1辆三突F/8。
三号突击炮G型(瑞典军队) 这辆三突是战后瑞典从捷克购入用作测试和研究。涂装十分特别,车上还有在德军服役时车组自己涂的防磁纹,同时追加了炮管固定架和后备履帶挂架。从底盘前装甲、炮口制退器和翼子板支撑推断是Miag厂1943年7月生产型。
三号突击炮G型(1945年捷克) 这辆三突因机械故障而被遗弃在路边,可以见到左右两个驱动轮的样式不同,侧裙板和机枪盾都是车组自制的。
三号突击炮(空气过滤器) 从C/D到G型,部份三突的发动机侧面安装空气过滤器,安装原因不明。
三号突击炮(波兰倖存车辆) 目前已知波兰境内有一个E型左边战斗室、几辆G型的部件和一辆私人收藏的残骸保存下来,左边车尾严重损毁,拥有这辆三突的兄弟声称会进行修复工作但迟迟未落实。第一张照片旁边的是三号指挥坦克K型的底盘。
三号突击炮G型(春季觉醒行动) 摄于1945年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至少有12辆三突G型参与这场战斗,早中后期都有,另有2辆三突D型被改装成三号喷火坦克。细节十分混乱,车上的白色数字是战斗后苏军为了方便纪录而涂上的。
三号突击炮C/D型(1945年德国柏林) 这辆三突所属不明,有着罕见的迷彩涂装,发动机舱门带散热口。
三号突击炮F型(保加利亚军队) 摄于1944年9月8日保加利亚对德宣战后,很特别的一辆三突,车身涂上白星以作识别,有着F/8型的战斗室、铆接30毫米战斗室前附加装甲、L/48主炮、短挡泥板、Bosch车灯和三号坦克H型用的底盘前附加装甲(留意变速箱进气孔)。
浅谈三号突击榴弹炮G型 Alkett工厂在生产G型的同时,部份底盘安装105毫米leFH 18榴弹炮作为火力支援用车辆。从1943年3月至1945年4月为止,有大约1299辆三号突击榴弹炮完成组装,大致上可分为初、中、后期型,外观细节上的变更与一般G型相同,但不同的是大部份使用旧式的焊+铆接方形炮盾,只有部分1944年初出厂的才会使用铸造炮盾。此外,三号突击榴弹炮有三种炮口制退器,1944年9月以后出厂的取消炮口制退器,以下图片为初期型(1943年3至8月生产车辆)。
三号突击炮(美国班宁堡陆军训练基地) 目前美国境内一共有6辆三突,包括3辆G型和3辆突击榴弹炮G型,除了巴顿博物馆那辆指挥车G型,其余都被运到班宁堡封存并不作公开展示。这些三突3辆来自阿帕丁试验场,另外2辆来自巴顿博物馆。
三号突击炮G型(罗马尼亚军队) 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8月期间,德国断断续续地向罗马尼亚提供三突,纪录上总共有120辆,但实际所得极少。后来苏联在1944年8月攻入罗马尼亚并因此成为盟军的一份子,这些三突便变成德军的敌人。目前已确认是罗马尼亚军队使用的三突只有这一张照片,摄于1945年德国投降后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胜利巡游,在侧裙板涂上白星图案以作识别。
三号突击榴弹炮(仿制品) 这辆仿制品目前存放在德国辛斯海姆的科学博物馆,只有底盘是原装,从变速箱舱门和底盘侧无逃生舱门推断这是三号坦克L型后期底盘,然后被强行改装成三号突击榴弹炮的外观。
三号突击炮G型(Santa fe货船运载车辆) 这是1990年代末另外一辆从Santa fe船体残骸里面打捞上岸的三突,之后送到英国SDKFZ基金会修复至可行驶状态,在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每年一度举办的"Tankfest"经常能看到它的踪影。外观十分完好但细节诡异,有着Alkett生产的铸造炮盾和类似华夫饼防磁纹,Miag的翼子板支撑。
三号突击炮G型(Santa fe货船运载车辆) 在1943年11月23日,德国货船"Santa fe"号(原属法国)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因内部爆炸而沉没,当时里面载着12辆三号突击炮、2辆自行反坦克炮和1278吨军用物资。事隔多年,至少有2辆三突被打捞上岸,其中一辆修复后被送到俄罗斯莫斯科的技术设备博物馆,另一辆在英国。
三号突击炮G型(原加拿大缴获车辆)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英国威尔德基金会,Miag厂1943年12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6105。在1945年德国投降后,加拿大军队取得这辆外观完好、机件运作正常的三突,之后被运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作公开展示。后来运到比利时进行修复工作,完成后运到英国并重新上漆,至今仍然处于可行驶状态。
三号突击炮G型(戴勒姆·奔驰试验车) 摄于1943年1月,使用F/8型的底盘改装,可以看到全新的战斗室外形、球形炮口制退器、战斗室前附加装甲和观察窗未安装、指挥塔前的水泥装甲等特征。由于戴勒姆·奔驰当时有其他项目和合约,因此从没参与三突G型的生产,只有协助有关底盘和战斗室的设计工作。
三号突击炮G型(法国索米尔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有俩三突,有迷彩和侧裙板那辆是G型,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战斗室顶部装甲无pilzen插口,其中两个发动机盖舱门遗失,后方有几个小弹孔,怀疑是反坦克枪造成的,底盘后装甲上仍有防磁纹残留。白色那辆是突击榴弹炮G型,Alkett厂1944年5至6月生产型,战斗室右前装甲尚未一体化、顶部装甲有三个pilzen插口,炮口制退器是蜜蜂自行榴弹炮常用的款式。据说这个博物馆的仓库里还有一个G型底盘的残骸和两门主炮。
三号突击炮G型(博多·斯普兰茨座驾) 当年比较有名的德军突击炮王牌,他在二战期间指挥三号突击炮,一共击毁76辆装甲车辆,这两张与三突的合照是在1943年6月2日至10月3日获授勋期间拍摄的,当时他在第237突击炮营服役,炮管上有33个击杀纪录。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12 Lea)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芬兰坦佩雷,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509。这辆三突在继续战争中击毁5辆T-34、2辆lSU-152和2辆轻型坦克,合共9个击杀纪录,仅次于Ps531-10,亦是芬兰三突里唯一一辆Alkett生产型有着早期50+30毫米铆接前装甲的底盘但使用咬合式焊接的发动机盖,车上保留了不少1950年代改造后的特征,指挥塔舱门已遗失。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42 Milla)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德国辛斯海姆的科学博物馆,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33。运到德国后重新上漆并尝试修改成德军的外观,但仍然保留大量在芬兰军队服役时进行改造后的特征。
三号突击炮(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里一共有3辆三突,包括F/8型、G型和突击榴弹炮G型。F/8是1942年9至10月生产的早期型,G型是Alkett厂1944年6至9月生产型,105毫米炮的是Alkett厂1943年3至5月生产型并在2014年修复至可行驶状态。3辆三突的来历都没有任何纪录。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22) 这辆三突现时存放在爱沙尼亚战争博物馆,Miag厂1943年8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5514。这辆三突在继续战争中无任何战绩,后备负重轮从没移至战斗室两侧,亦无车尾的大储物箱。在2008年捐赠予爱沙尼亚并涂上铁十字扮演德军三突。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48)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于芬兰帕罗拉装甲车辆博物馆室内,Miag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6722。这辆三突本来放在室外展示,后来移至室内并按照战后的标准修复,车身左边被切开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内部构造,炮盾带有同轴机枪孔亦是这辆三突的特点。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45)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芬兰帕罗拉装甲车辆博物馆室内,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70。目前处于可行驶状态,车上保留了大部分在1950年代进行改造后的特征。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16)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475。这辆三突在1999年送到美国装甲车辆技术基金的手中并修复至可行驶状态和德军使用的涂装,炮管固定架保留下来,自制的侧裙板样式不符。
三号突击炮G极初期型(带侧裙板) 摄于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后备负重轮移至战斗室两侧。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25 Kyllikki)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于芬兰一个装甲车辆试验场,Miag厂1943年7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5490。这辆三突在继续战争中击毁2辆T-34、1辆ISU-152和1辆KV-1坦克,总共4个击杀纪录。退役之后被送到靶场当作靶车处理,残骸保留至今。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26)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于芬兰奥卢,Miag厂1943年7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5474。这辆三突在继续战争中担任步兵支援和后备车辆的角色,没有任何装甲车辆击杀纪录,战后原本打算送到靶场作为靶车处理,但后来被叫停并修复了外观,保留了战斗室右前装甲和指挥塔周边的水泥装甲,内部空空如也。附近还有一辆1961年从英国购入的彗星坦克。
三号突击炮E型(德国电机技术博物馆) 这辆三突资料不多,目前存放在德国巴特恩豪森,还保留了原来的涂装,翼子板、战斗室顶部装甲和部份发动机盖舱门遗失。
三号突击炮G型(意大利某博物馆收藏品) 这辆三突资料不多,不少当地人也不知道除了阿雷佐那辆半仿制品以外还有三突留在意大利。保养状況一般,扭力棒完全失去应有功能,发动机盖的舱门全都不见了并用铁片覆盖,这辆三突还使用了三号坦克J/L型的变速箱舱门。
三号突击炮G型(德国明斯特博物馆) 这辆后期型三突处于可行驶状态,部份零件并非原装,炮管固定架不见了,但整体保养状況良好,。本来这个博物馆还有一辆来自芬兰的三突(Ps531-11),但短暂公开展示后失踪,目前仍然下落不明。
三号突击炮G型(加拿大军队缴获车辆) 这辆三突现时存放于加拿大渥太华的战争博物馆,在西线战场被缴获,运到加拿大进行射击测试后报废。之后被送到博物馆并重新上漆,但车上的弹孔未有修复。从翼子板支撑和炮口制退器推断这一辆是Miag厂1943年7月生产型。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18)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于芬兰帕罗拉,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478。这辆三突在继续战争时无任何战绩,至今仍然处于可行驶状态,在电影"血战1944"中饰演已经无法行驶的Ps531-19。车上保留了不少1950年代进行改造后的特征,指挥塔周边和战斗室右前装甲的水泥装甲仍然保留。
三号突击炮G型(车组自制侧裙板) 拍摄地点时间不明。
三号突击炮G型(混合钢制托带轮) 拍摄地点时间不明,这辆三突似乎因为变速箱故障被遗弃,之后被红军缴获。可以看到第一个托带轮为Alkett厂带減重孔样式,后两个为Miag厂带加强筋的样式。其他细节:40厘米带防滑纹后期履带,底盘前的后备履带挂架和炮管固定架,三号坦克J/L型变速箱舱门,车组在战斗室自行涂上的防磁,MG42用的机枪盾,铸造炮盾,后期炮口制退器,后备负重轮移至车尾,车上有不少物资,侧裙板被拆除。
浅谈三号突击炮G型 G型是三突中产量最多的型号,并有三号突击榴弹炮等变型车,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4月大约有9700辆完成建造,并由三个生产商负责生产,包括Alkett、Miag和M.A.N.。G型大致上能分成三个批次:1942年11月至1943年8月的初期型、1943年9月至1944年8月带防磁纹的中期型和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取消防磁纹的后期型。大约有6830辆G型由Alkett工厂生产,当中包括三号突击榴弹炮G型,底盘编号91651至95000、105001至108581。Miag工厂生产了大约2870辆,底盘编号95001至97871,另外还有173辆由M.A.N.工厂将三号坦克改装成三突G型,以及极少数由前线部队自行改装。G型的生产週期长,产量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改良,三个工厂生产的标准各异,但基本上来说,只要是装备新的战斗室和指挥塔都能称作G型。这里先说下Alkett工厂由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生产的极初期型。这一批生产了250辆,底盘编号91651至91900,拥有独特的战斗室外形,左侧保留了驾驶员观察缝,抽气扇在顶部中央偏后,顶部没有机枪盾和瞄准镜上无可动的保护装甲。翼子板有别于后来的G型,前半段是弯曲的,后挡泥板仍然是可动式。这批三突主要参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有不少装备了冬季履带,部份倖存车辆装上侧裙板后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目前已知这个批次的G型只有1辆保存下来。
浅谈三号突击炮F/8型 三号突击炮F/8型的生产从1942年9月至12月为止,一共有250辆,底盘编号91401至91650。当中的8代表8/ZW(三号坦克J型底盘),主要改动包括简化牵引基座、底盘后部延长、车尾装甲外观变更和新的变速箱舱门,而实际上绝大部份是三号坦克M型底盘,这批底盘的正面30毫米附加装甲采用焊接方式和变速箱舱门沿用三号坦克JLM型的两片式。10月后生产的F/8型重新采用F型的变速箱舱门,排列次序变更(有钥孔的门朝车外)底盘正面30毫米附加装甲采用铆接方式和在发动机后面的两个散热口保护装甲上增加后备负重轮。两个批次的共通特征包括战斗室上的倾斜装甲角度调整以解決窝弹区的问题、新的炮手舱门、后方两个天线基座由可动式改为固定式、新的发动机盖和在后方增加后备履带架。部份车辆在战斗室顶部加装机枪盾和保护瞄准镜的鸟笼罩。其中10辆底盘编号介乎91434至91460被改装成喷火坦克,但计划后来告吹,这10辆喷火坦克被改回普通三突并在1944年2至4月送上前线。三突F/8主要被派到东线战场服役,不少装备了冬季履带后参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并有少量F/8装上侧裙板后参与库尔斯克战役,在意大利也能看到F/8型的踪影。由于产量不多,很快就在战场上损失殆尽,而且和在侧面看与F型非常相似,F/8型的照片并不多。时至今日,有3辆F/8型保存下来,另有一个战斗室上层结构、发动机盖和主炮在2017年4月29日俄罗斯境内某河底连同一个援苏M3斯图卡轻型坦克底盘残骸一併被打捞上岸。
浅谈三号突击炮F型 这个型号属于三突生产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令三突由步兵支援转为反坦克用途,并命名为SdKfz 142/1以作区分。F型一共生产了359辆,生产日期由1942年2月至9月为止,底盘编号91042至91400。主要特征包括新的75毫米L/43主炮、新的炮手舱门、战斗室顶部中央偏后位置增加抽气扇、炮管清洁具加长和削掉部分战斗室前装甲让主炮取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生产途中进行了不少改动,在下面详述。由于E转F型的时候生产线十分混乱,有9个未完工的E型底盘直接改装成F型,加上新主炮供应不足,在1942年3月只有12辆F型完成组装。这一批的照明系统尚未简化,之后4、5月有108辆F型完成组装,合计有120辆装备L/43主炮的F型,这一批照明系统简化,翼子板前的车宽显示灯取消。在6月开始采用L/48主炮,6月23日至9月出厂的F型底盘和战斗室前装甲焊接30毫米装甲板、取消车尾烟雾弹箱和牵引基座上的两个车灯、将Notek车灯移至底盘前装甲的中央。这一批一般被称为后期型。9月生产的最后31辆使用F/8型的战斗室和短挡泥板。由于制退器供应紧张,少量后期F型使用旧式的球形制退器。部份车辆战斗室前的倾斜装甲涂上水泥装甲。最早出厂的9辆F型被分配到大德意志师的突击炮营,在1944年至少还有4辆F型在希腊和东线活动。时至今日,只有一个后期F型的左边战斗室上层结构保存下来。
浅谈三号突击炮E型 为了改善突击炮营的指挥官用的253半履带车无法提供足够保护,E型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讯设备的改良以便作为指挥车领导前线的车辆。从1941年10月到1942年2月期间,有234至272辆E型完成组装,底盘编号90801至91073,纪录上出现分歧是因为原本Alkett工厂收到的订单是600辆,但在2月的时候军方希望之后生产的三突装备新研发的75毫米L/43炮,E型的生产被叫停,生产线上到底有多少辆E型在F型投产之前完成组装并无确实纪录。此外,有12辆E型底盘被改装成33B突击步兵炮,又有2辆被拿走作为75毫米和105毫米两款新型主炮的试验车,因此E型的产量在不同资料来源有着不同的记载。严格上来说,E型有三个批次,第一批1941年10月至11月,第二批1941年11月至1942年1月,第三批1942年2月。共通特征包括新的变速箱舱门、战斗室两侧改为两个装甲箱以安装电台和天线、天线收纳架增加至左右各一个和第二个翼子板支撑位置微调以容纳新的装甲箱。11月后生产的E型在翼子板后方安装后备负重轮、底盘前装甲增加后备履带挂架和在车尾发动机通风口上安装防止扬尘的铁片。1942年2月生产的E型发动机舱门改为有散热口和保护装甲的样式。E型出厂的时候已经落后于时代,突击炮的运用方针开始由步兵支援转为反坦克用途,加上E型本身是以指挥车为研发目的(然而之后的型号双电台成为标配,指挥车地位不保),有不少照片证明E型经常尾随装备长炮身的F和F/8型行动。E型主要在东线活动,部份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损失,至少有一辆被红军缴获使用,残存车辆被分配到二线部队和进行改装,比如涂防磁纹、加上侧裙板和空气过滤器继续服役。直至1945年的柏林战役,仍然有一辆换装75毫米L/43炮的E型在柏林街道上与红军战斗。
浅谈三号突击炮C/D型 鍳于三号突击炮的理念成功,Alkett工厂接到更多三号突击炮的订单,在1941年3月至10月分别有50辆C型和150辆D型完成组装,底盘编号90501至90700。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只有变速箱舱门的锁钥孔样式和天线收纳架,D型战斗室內部增加驾驶员和车长的对讲装置、一挺MG34机枪和在发动机舱壁上增加一个放置手榴弹的挂架。C/D型的特征包括新的炮手舱门、战斗室倾斜前装甲、后期惰轮、使用40厘米履带,D型的变速箱舱门锁变更(两个钥孔)。C/D型主要在东线服役,亦有3辆D型送到北非战场的288特种部队,其中2辆被英军缴获。不少C/D型存活到战争后期,当中一辆换装75毫米L/48主炮和铸造炮盾,在东普鲁士活动的混合型最为有名,另外在荷兰、捷克、德国、挪威、丹麦也有它们的踪影。
浅谈三号突击炮B型 早在1939年,Alkett工厂已经接到生产250辆三号突击炮的订单,但直至1940年6月才开始生产程序,总产量一直没有安案,有250、300和320辆三种说法,这有可能是因为Alkett工厂在生产B型的同时利用现成三号坦克底盘改装成三号突击炮(即第二批次的A型,产量未知,其中一辆底盘编号竟然去到90463,超出A和B型的总产量),导致纪录上的底盘编号顺序与实际产量不符。总之,从1940年6月至1941月3月,有大约250至320辆B型完成组装,特征包括新的驱动轮,第一个托带轮安装位置变更(靠前)、使用38厘米履带、统一使用后期负重轮、Notek车灯变成标准配置、追加天线收纳架、炮手舱门变更(前面的舱门双铰链,后面的单铰链)。值得一提的是9月前生产的车辆还保留了翼子板上的两个储物箱和使用加阔过的圆形減重孔驱动轮。这些三突全部送到东线的突击炮营服役。由于生产量大和后来旧式的三突在东线战场显得无力,残存车辆被分配到二线部队,所以有少量三突B型存活到德国投降,比如1946年在丹麦机场拍到一辆被遗弃、车身有防磁纹和加上侧裙板的B型。时至今日,B型只有一个战斗室残骸保存下来。
浅谈三号突击炮A型 在1939年,德军向戴勒姆奔驰订购30辆三号突击炮,但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在同年12月才开始生产程序。从1940年1至5月期间生产了30辆三突A型,底盘编号90001至90030。基本特征包括:使用早期的圆形減重孔驱动轮和惰轮,36厘米履带,初期窄版负重轮、三个托带轮间距相同、翼子板后方左右各有一个储物箱、无天线收纳架、炮手舱门排列次序不同(前面的舱门较小单铰链,后面的较大双铰链)。这批三突随后参与法国战役、巴尔干战役和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主要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部份三突进行了小改造,比如追加Notek车灯和混合使用后期负重轮,米歇尔·魏特曼在1941年9月罗斯托夫地区的战斗中利用三突低矮的车身击毁6辆苏军坦克。随着战争的进行,三突A型在1942年后基本绝迹。目前仍然没有发现有任何一辆三突A型保存下来。
浅谈芬兰军队的三号突击炮G型 芬兰军队对于三突有着极其详细的纪录,每一辆三突的底盘编号和战绩都可以查到,生产时间也有很大差距,对于考证不同厂家在不同时间的生产特征十分有用,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第一批到达芬兰的三突。芬兰在1943年以生产成本1.5倍的价钱向德国购入30辆三号突击炮,并于当年的7至9月陆续运到芬兰。这些三突涂上德军的沙漠黄和带有侧裙板,芬兰军队显然并不喜欢侧裙板,运抵后不久就全数拆走。30辆三突在1944年6月参与战斗前进行第一次改造,包括给予编号Ps531-1至30、改良机枪盾洞口设计和追加支架以便使用缴获的DT机枪、发动机盖后方追加大型储物箱、后备负重轮移至战斗室两侧(有例外)、发动机启动曲柄移至车尾和使用新的三色涂装,每一辆的涂装都有少许差异,部份三突有车组人员自己给予的名字,一般为女友或妻子的名字。第一批三突在1944年6月正式参与战斗,在损失8辆的代价下击毁88辆苏军坦克,其中Ps531-10"Bubi"击毁10辆T-34坦克和1辆ISU-152成为芬兰三突里的击坠王,损失的三突包括Ps531-1、2、3、5、17、23、24和29,Ps531-6、7和28受损,7和28号车尝试修复但在1944年10月24日被当作备件处理,Ps531-13虽然没有受损但亦是同样命运,6号车战斗室右前方中弹,导致装填手阵亡,最终成功修复并保存至今。战斗后倖存的三突进行第二、三次改造(具体内容在第二批次介绍里详述)继续服役至1966年,之后Ps531-9、25和27被当作靶车处理,其中9号车回炉。时至今日,第一批次的30辆三突里有18辆保存下来,Ps531-4、14和18处于可行驶状态,Ps531-11运到德国明斯特博物馆短暂公开展示后下落不明,Ps531-27在2007年一次拍卖中出售予英国一个军事爱好组织,Ps531-16售予美国一个私人收藏家并修复成德军样式。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