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营sbwong 653营sbwong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3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3,330 关注贴吧数: 8
浅谈三号突击炮G型 G型是三突中产量最多的型号,并有三号突击榴弹炮等变型车,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4月大约有9700辆完成建造,并由三个生产商负责生产,包括Alkett、Miag和M.A.N.。G型大致上能分成三个批次:1942年11月至1943年8月的初期型、1943年9月至1944年8月带防磁纹的中期型和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取消防磁纹的后期型。大约有6830辆G型由Alkett工厂生产,当中包括三号突击榴弹炮G型,底盘编号91651至95000、105001至108581。Miag工厂生产了大约2870辆,底盘编号95001至97871,另外还有173辆由M.A.N.工厂将三号坦克改装成三突G型,以及极少数由前线部队自行改装。G型的生产週期长,产量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改良,三个工厂生产的标准各异,但基本上来说,只要是装备新的战斗室和指挥塔都能称作G型。这里先说下Alkett工厂由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生产的极初期型。这一批生产了250辆,底盘编号91651至91900,拥有独特的战斗室外形,左侧保留了驾驶员观察缝,抽气扇在顶部中央偏后,顶部没有机枪盾和瞄准镜上无可动的保护装甲。翼子板有别于后来的G型,前半段是弯曲的,后挡泥板仍然是可动式。这批三突主要参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有不少装备了冬季履带,部份倖存车辆装上侧裙板后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目前已知这个批次的G型只有1辆保存下来。
浅谈三号突击炮F/8型 三号突击炮F/8型的生产从1942年9月至12月为止,一共有250辆,底盘编号91401至91650。当中的8代表8/ZW(三号坦克J型底盘),主要改动包括简化牵引基座、底盘后部延长、车尾装甲外观变更和新的变速箱舱门,而实际上绝大部份是三号坦克M型底盘,这批底盘的正面30毫米附加装甲采用焊接方式和变速箱舱门沿用三号坦克JLM型的两片式。10月后生产的F/8型重新采用F型的变速箱舱门,排列次序变更(有钥孔的门朝车外)底盘正面30毫米附加装甲采用铆接方式和在发动机后面的两个散热口保护装甲上增加后备负重轮。两个批次的共通特征包括战斗室上的倾斜装甲角度调整以解決窝弹区的问题、新的炮手舱门、后方两个天线基座由可动式改为固定式、新的发动机盖和在后方增加后备履带架。部份车辆在战斗室顶部加装机枪盾和保护瞄准镜的鸟笼罩。其中10辆底盘编号介乎91434至91460被改装成喷火坦克,但计划后来告吹,这10辆喷火坦克被改回普通三突并在1944年2至4月送上前线。三突F/8主要被派到东线战场服役,不少装备了冬季履带后参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并有少量F/8装上侧裙板后参与库尔斯克战役,在意大利也能看到F/8型的踪影。由于产量不多,很快就在战场上损失殆尽,而且和在侧面看与F型非常相似,F/8型的照片并不多。时至今日,有3辆F/8型保存下来,另有一个战斗室上层结构、发动机盖和主炮在2017年4月29日俄罗斯境内某河底连同一个援苏M3斯图卡轻型坦克底盘残骸一併被打捞上岸。
浅谈三号突击炮F型 这个型号属于三突生产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令三突由步兵支援转为反坦克用途,并命名为SdKfz 142/1以作区分。F型一共生产了359辆,生产日期由1942年2月至9月为止,底盘编号91042至91400。主要特征包括新的75毫米L/43主炮、新的炮手舱门、战斗室顶部中央偏后位置增加抽气扇、炮管清洁具加长和削掉部分战斗室前装甲让主炮取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生产途中进行了不少改动,在下面详述。由于E转F型的时候生产线十分混乱,有9个未完工的E型底盘直接改装成F型,加上新主炮供应不足,在1942年3月只有12辆F型完成组装。这一批的照明系统尚未简化,之后4、5月有108辆F型完成组装,合计有120辆装备L/43主炮的F型,这一批照明系统简化,翼子板前的车宽显示灯取消。在6月开始采用L/48主炮,6月23日至9月出厂的F型底盘和战斗室前装甲焊接30毫米装甲板、取消车尾烟雾弹箱和牵引基座上的两个车灯、将Notek车灯移至底盘前装甲的中央。这一批一般被称为后期型。9月生产的最后31辆使用F/8型的战斗室和短挡泥板。由于制退器供应紧张,少量后期F型使用旧式的球形制退器。部份车辆战斗室前的倾斜装甲涂上水泥装甲。最早出厂的9辆F型被分配到大德意志师的突击炮营,在1944年至少还有4辆F型在希腊和东线活动。时至今日,只有一个后期F型的左边战斗室上层结构保存下来。
浅谈三号突击炮E型 为了改善突击炮营的指挥官用的253半履带车无法提供足够保护,E型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讯设备的改良以便作为指挥车领导前线的车辆。从1941年10月到1942年2月期间,有234至272辆E型完成组装,底盘编号90801至91073,纪录上出现分歧是因为原本Alkett工厂收到的订单是600辆,但在2月的时候军方希望之后生产的三突装备新研发的75毫米L/43炮,E型的生产被叫停,生产线上到底有多少辆E型在F型投产之前完成组装并无确实纪录。此外,有12辆E型底盘被改装成33B突击步兵炮,又有2辆被拿走作为75毫米和105毫米两款新型主炮的试验车,因此E型的产量在不同资料来源有着不同的记载。严格上来说,E型有三个批次,第一批1941年10月至11月,第二批1941年11月至1942年1月,第三批1942年2月。共通特征包括新的变速箱舱门、战斗室两侧改为两个装甲箱以安装电台和天线、天线收纳架增加至左右各一个和第二个翼子板支撑位置微调以容纳新的装甲箱。11月后生产的E型在翼子板后方安装后备负重轮、底盘前装甲增加后备履带挂架和在车尾发动机通风口上安装防止扬尘的铁片。1942年2月生产的E型发动机舱门改为有散热口和保护装甲的样式。E型出厂的时候已经落后于时代,突击炮的运用方针开始由步兵支援转为反坦克用途,加上E型本身是以指挥车为研发目的(然而之后的型号双电台成为标配,指挥车地位不保),有不少照片证明E型经常尾随装备长炮身的F和F/8型行动。E型主要在东线活动,部份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损失,至少有一辆被红军缴获使用,残存车辆被分配到二线部队和进行改装,比如涂防磁纹、加上侧裙板和空气过滤器继续服役。直至1945年的柏林战役,仍然有一辆换装75毫米L/43炮的E型在柏林街道上与红军战斗。
浅谈芬兰军队的三号突击炮G型 芬兰军队对于三突有着极其详细的纪录,每一辆三突的底盘编号和战绩都可以查到,生产时间也有很大差距,对于考证不同厂家在不同时间的生产特征十分有用,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第一批到达芬兰的三突。芬兰在1943年以生产成本1.5倍的价钱向德国购入30辆三号突击炮,并于当年的7至9月陆续运到芬兰。这些三突涂上德军的沙漠黄和带有侧裙板,芬兰军队显然并不喜欢侧裙板,运抵后不久就全数拆走。30辆三突在1944年6月参与战斗前进行第一次改造,包括给予编号Ps531-1至30、改良机枪盾洞口设计和追加支架以便使用缴获的DT机枪、发动机盖后方追加大型储物箱、后备负重轮移至战斗室两侧(有例外)、发动机启动曲柄移至车尾和使用新的三色涂装,每一辆的涂装都有少许差异,部份三突有车组人员自己给予的名字,一般为女友或妻子的名字。第一批三突在1944年6月正式参与战斗,在损失8辆的代价下击毁88辆苏军坦克,其中Ps531-10"Bubi"击毁10辆T-34坦克和1辆ISU-152成为芬兰三突里的击坠王,损失的三突包括Ps531-1、2、3、5、17、23、24和29,Ps531-6、7和28受损,7和28号车尝试修复但在1944年10月24日被当作备件处理,Ps531-13虽然没有受损但亦是同样命运,6号车战斗室右前方中弹,导致装填手阵亡,最终成功修复并保存至今。战斗后倖存的三突进行第二、三次改造(具体内容在第二批次介绍里详述)继续服役至1966年,之后Ps531-9、25和27被当作靶车处理,其中9号车回炉。时至今日,第一批次的30辆三突里有18辆保存下来,Ps531-4、14和18处于可行驶状态,Ps531-11运到德国明斯特博物馆短暂公开展示后下落不明,Ps531-27在2007年一次拍卖中出售予英国一个军事爱好组织,Ps531-16售予美国一个私人收藏家并修复成德军样式。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