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营sbwong
653营sbwong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3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3,330
关注贴吧数: 8
【威龙】6904 三号坦克H型 150毫米sIG 33步兵炮) 很有意思的一款,实车只有一辆。
三号突击炮F型(第210突击炮营) 摄于1942年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战斗室右前装甲上的CH涂装代表这辆三突是指挥车。
三号突击炮F/8型残骸(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这个战斗室上层结构和发动机盖在2017年4月29日俄罗斯境内一条河里连同一个援苏M3斯图卡轻型坦克底盘一併被发现,仍然保留原有的涂装,从战斗室正面右方的CH涂装和右后方的天线基座推断这是一辆指挥车。
三号潜水坦克H型
三号指挥坦克J/L/M型(前线改装车辆) 以下都是一些前线部队使用现成三号坦克改装的指挥车的例子,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细节非常混乱。
三号坦克(博格瓦德四号遥控炸弹车控制车) 使用三号坦克J型改装,炮塔后方的杂物箱变成遥控操作用的电台箱,具体改装了多少辆并没有纪录,目前已知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中曾经使用过这种三号坦克并被有至少一辆被苏军火炮炸毁。
三号指挥坦克J型 从1941至1942年,有81辆三号坦克J型改装成指挥车,取消车载机枪、战斗室左边增加一个天线基座、工具放置方式微调、发动机盖上增加一个星型天线基座,大部份存活到1943年的都加装了侧裙板。有部份是前线自行改装成指挥型,外观上与一般的三号坦克非常相似。
三号指挥坦克D型 在1939年,全部30辆三号坦克D型都被改装成指挥车,有着新的固定炮塔和战斗室,发动机盖上有天线架,车上工具配置变更,使用假主炮,武器只有一挺MG34机枪,原本车载机枪的位置变成手枪射击孔。
三号喷火坦克M型 在1943年有100辆三号坦克M型被改装成喷火坦克,拆除主炮更换成喷火管,内部增加燃料罐,底盘正面焊接两块30毫米附加装甲,后来这种喷火坦克被认为是失败品,在1944年初回收全部残存车辆并改装成三号突击炮G型,但有至少3辆属于第351喷火坦克营,非正规改装的喷火三号存活至1945年并参与春季觉醒行动。
三号喷火坦克H型(春季觉醒行动) 摄于1945年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炮盾间隔装甲上的白色数字61是战斗后苏军为了方便纪录而涂上的,指挥塔上有对空机枪架,有炮塔侧裙板,战斗室右方的天线取消,战斗室正面间隔装甲切割成适合H型使用的外形(变速箱舱门的铰链会阻碍安装这块装甲),发动机舱门有散热口,不可动的短挡泥板,使用40厘米带防滑纹后期履带。
三号弹药运送车 绝大部份使用三号J至M型底盘改装,拆除炮塔,露天位置用一个简易护罩覆盖,常见于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三号突击炮F型(指挥车) 摄于1943年,初期F型(75毫米L/43主炮,无附加装甲),这是一辆训练用车辆,可以清楚见到战斗室右后方的天线基座。
三号炮兵观测车 在1943年初德国军方将部份老旧的三号坦克E至H型改造成炮兵部队用车辆,一共改装了262辆,外观上的特征包括:炮塔顶部加装T.B.F.2光学装置、抽气扇位置变更、炮盾更换并取消主炮只有一挺MG34机枪和假主炮、部份车辆炮盾右方的观察窗取消、大部份都有侧裙板、战斗室正面的车载机枪取消、底盘前后加装20毫米装甲(有三种样式,稍后再说)、使用40厘米履带和相应的驱动轮(新旧都有)、第一个托带轮前移、发动机舱门有散热口、发动机盖上增加天线基座、后方有一个星型天线收纳箱、底盘后方有防止扬尘的铁片、照明系统简化等。由于改装时使用的零件不统一,而且有侧裙板遮盖,除了看驾驶员观察窗以外基本无法区分是哪一个型号的底盘。部份车辆有车组自制的防磁纹。
三号坦克H型(弹药运送车) 这辆三号属于第653重坦克歼击车营第3连,战斗室顶部被改成两片舱门,正面使用G/H型的20毫米间隔装甲,车载机枪转用后期的机枪球样式。第二张照片是另一辆,战斗室前装甲不一样,带有空气过滤器。
三号指挥坦克K型 早在1941年,德军已经研究开发新型的三号指挥坦克,要求新型号必需配有主炮,但计划被延后并使用三号J型改装的指挥车应付前线需求,直至1942年10月才正式开始生产,只有50辆完成组装,原因是军方开始意识到三号坦克已经过时。名字K型的来源应该是装备75毫米L/43炮和使用四号坦克炮塔的三号坦克K型,但因为炮塔过重导致计划失败。三号指挥坦克K型的特征包括:使用四号坦克炮塔但正面右方有一个观察窗,主炮左移,炮盾小型化,使用大指挥塔,使用三号M型底盘但变速箱舱门是J/L型的,部份车辆保留底盘两侧的逃生舱门,发动机盖上增加天线座,战斗室有两天线基座、几个观察窗和手枪射击孔。
三号坦克E型(37毫米炮,40厘米履带) 这辆三号换装40厘米履带和后期的驱动轮,但保留了37毫米主炮,从底盘正面无进气孔推断是E型底盘。
三号潜水坦克M型 三号M型其中一个改进措施是提高坦克的潜渡能力,大约能渡过1.3米的河道,目前已知有一辆M型曾经装上炮塔正面的防水护套。
三号坦克(Famo半履带车悬挂) 少量三号坦克G和H型使用法莫半履带车的悬挂系统和重新设计的履带,这些三号大部分没有参与实战,底盘前后都没有附加装甲。
三号喷火坦克M型(春季觉醒行动) 摄于1945年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有着三号M型的炮塔和战斗室,从变速箱舱门和底盘的牵引基座推断是用三突D型的底盘改装的,使用40厘米带防滑纹后期履带,两张照片中的喷火三号并不是同一辆,前者的底盘正面没有附加装甲和炮塔上的编号不一样。
三号坦克J型(俄罗斯莫斯科胜利公园) 这辆三号J型是用三突B型的发动机盖和部份装甲板拼湊而成的,不少零件都是仿制品,比如右边三个托带轮、车尾和翼子板。这个公园里还有一辆三号L型的残骸。
三号坦克(美国阿帕丁试验场) 这个试验场的3辆三号都已经运走了,这里先说三号L型。这辆三号原属于第501重装甲营,1943年在突尼斯连同712号虎式被缴获,之后运到美国研究。左边炮塔和战斗室被切开作教学用途,炮塔上的烟雾弹装置在L型当中属于罕见,现存放在班宁堡陆军训练基地。
三号坦克N型(挪威巴杜福斯机场驻军) 这是2006至2007年在挪威巴杜福斯机场附近出土的另外2辆三号,这里先说下M型底盘那辆。底盘编号76219,使用J型的炮塔,指挥塔周边有防弹条,旧式的惰轮,驾驶员前两个观察孔封死,侧裙板被拆走只留下安装痕跡。在2013年9月运到芬兰后下落不明。
三号坦克F型(美国班宁堡陆军训练基地) 这是巴顿博物馆里的另一辆火力和装甲升级过的三号,同样在1944年诺曼第地区被美军缴获,有很多罕见的细节:使用50毫米L/60主炮,G型炮塔带侧裙板,指挥塔周边加上防弹条,战斗室前的附加装甲是用H型的强行切割成适合F型的外形,左右驱动轮样式不一致,炮盾右下方有一个击穿了的弹孔,发动机舱门有散热口,车尾有一块防止扬尘的铁片。
三号坦克F型(美国班宁堡陆军训练基地) 这辆三号在1944年法国诺曼第地区被美军缴获,研究结束后运到巴顿博物馆收藏,后来为了修复博物馆内另外一辆三号,很多零件被拆走。这辆三号是升级后的F型,使用40厘米履带、50毫米L/42炮和底盘增加装甲板,炮塔是G型的样式,J型的炮盾(观察窗表面平滑),托带轮不是原装,发动机盖舱门带有散热口。几年前运到班宁堡收藏。
三号坦克N型(挪威雷纳军事训练营) 在二战结束后,挪威军队从英军手中取得36辆三号N型和25辆长炮管三号,这些三号大部份服役至1950年代初后拆解回炉,有20辆三号被卖到芬兰作为零件去修复他们的三突,在2006年有3辆三号出土但都被运到国外,目前已知只有这一辆J型底盘改装的N型还留在挪威境内。
三号坦克M型(土耳其安卡拉坦克博物馆) 在1943年土耳其向德国订购56辆三号坦克,但绝大部份车辆都被分派到德军的部队,最后只有几辆运到土耳其,这批三号是M.N.H.工厂在1943年1至2月生产的,底盘编号76223至76278。
三号坦克M型(英国莱斯特郡私人收藏品) 这辆三号原属于挪威军队,在1990年代运到英国,细节十分古怪,是用M型底盘加上J型的炮塔拼湊出来的,发动机盖上的舱门有六个散热口,使用加阔过的旧式圆形減重孔驱动轮,炮塔上有烟雾弹装置但弹头不是原装,指挥塔周边加上防弹条,侧裙板全部被拆掉。
三号坦克N型(丹麦扫雷部队) 在二战结束后,德军在丹麦境內遗留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为了有效地扫雷,丹麦军队命令一批德军战俘(约2600人)跟着当年埋地雷的地图扫雷,并使用一些战后遗留下来的德军车辆协助,包括3辆三号坦克N型和2辆三号突击炮G型。这些坦克来自233装甲营和第400装甲教导营的残存装备,车身前后涂上Minenkommando(扫雷部队)以作识别,车尾装上滚轮以辗过引爆未被清理的地雷。扫雷行动从1945至1947年为止,绝大部份地雷(约140萬枚)已经清除,但导致战俘149人死亡、165人重伤、167人轻伤(炸断手脚当作轻伤论)。当中一辆原战术编号222的三号N型保存下来,经修复后处于可动状态,现在的涂装和战术编号832是参考英国博文顿那辆501营的三号N。
三号坦克N型(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 这辆三号原属于第501重装甲营,1943年3月至5月期间在突尼斯被英军缴获,战术编号832,后来运到英国研究,左边炮塔及车体部份被切开作教学用途。使用L型后期型底盘改装,两侧的逃生舱门取消,发动机盖近车尾位置有自制的杂物架,炮塔顶部增加油桶/水桶挂架,战斗室正面间隔装甲上原本有后备履带挂架,但运到英国后被拆掉。
三号坦克L型(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 这辆三号原属于第15装甲师的第8装甲团,在1942年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期间被英军缴获,战术编号7。炮塔正面没有装上30毫米间隔装甲,指挥塔上有一个自制的对空机枪架,发动机盖近车尾上方有一个杂物架,至今仍然处于可动状态和还原战时的涂装,是每年一度活动Tankfest的常客。
三号坦克J型(俄罗斯莫斯科技术设备博物馆) 这辆三号原本只有炮塔,后来这个博物馆取得一个来历不明的J型底盘拼湊成一辆完整的三号坦克。这个炮塔十分诡异,顶部是H型以后的佈局但后部的鼓包仍在,证明这是E至G型的炮塔。
三号坦克N型(波兰波兹南坦克博物馆) 这辆外观奇特的三号是用H型底盘加上一个后期M型的炮塔、F型的战斗室前装甲连间隔附加装甲、E/F/G型的发动机盖拼湊出来的,底盘编号66158。二战结束时在挪威被英军缴获,之后转交挪威军队使用,在巴杜福斯机场连同2辆三号N型和1辆三突F/8担任巡逻守卫的角色直到1950年代初,随后被埋在附近山头充当固定炮台,报废后用混凝土埋住直至2006年11月3日出土。几年后,这辆三号被送到波兰波兹南坦克博物馆进行修复,至今仍然在收集履带、负重轮、托带轮等各种零件。
三号指挥坦克K型底盘(波兰华沙) 从战斗室右边天线基座位置、三号J/L型变速箱舱门、M型的密封式底盘后部和50毫米L/60主炮残骸等细节推断这是一个三号指挥坦克K型的底盘。
三号炮兵观测车炮塔(德国梅彭WTD 91测试中心) 这是唯一一个保存下来的三号炮兵观测车炮塔连T.B.F.2光学装置,使用三号G型炮塔改装,炮盾正面只有左边一个观察窗。
三号指挥坦克E/F/G型(白俄罗斯莫吉廖夫) 这辆三号经常被当成三号F型,事实上从炮塔顶部、同轴机枪和战斗室等细节可见这是一辆指挥型,也是同型号当中唯一一辆幸存者,可惜不少零件已经遗失。这辆三号同时是现存唯一一辆使用旧式行走系统的(36厘米履带、圆形減重孔驱动轮),左边第3至5个负重轮更是初期的样式。
三号坦克J型(白俄罗斯伟大的卫国战争纪念馆) 这辆三号的炮塔是仿制品,但仿制的不错,细节几可乱真。原来的履带来自其他坦克而且驱动轮的齿环没装上,后来在2016年换上真货。
三号喷火坦克M型(德国特里尔WTD 41测试中心) 这辆三号1943年在意大利被美军缴获,底盘编号77651,战术编号F24,运到美国阿帕丁试验场进行测试期间底盘前的牵引基座损坏,工作人员临时焊接两铁块以便拖曳。后来这辆三号运回德国,经修复后处于可动状态。
三号坦克H型(乌克兰基辅军队学校) 这辆三号1944年在渡河期间遭到苏军轰炸而掉到河底,在1990年代打捞上岸,当时的外观十分完整,在简单修复后公开展示。原装的翼子板被拆掉,车上的工具全都拿走了,部份扭力桿损坏但未有修复。
三号坦克M型(德国明斯特坦克博物馆) 这辆三号原属于第504重装甲营,1943年在突尼斯被击毁,当时的战术编号是102,残骸运到英国进行研究,后来在1986年送回德国并进行修复,现在处于可动状态。现在炮塔上的战术编号860出处不明,部份零件并非原装,但整体保养状況良好。
三号坦克J型(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这辆三号原属于第11装甲师,在1942年被苏军缴获,根据底盘编号72527推断是在1941年12月由M.A.N.工厂生产的,有着早期J型的发动机盖(六个舱门),但使用带有散热口和保护装甲的舱门,因此这辆三号应该是北非战场用的,最后却被派到东线。战斗室正面有两个反坦克枪造成的弹孔,第一张照片里惰轮的位置还可以见到混合使用的初期和中期40厘米履带。2014年这辆三号进行翻新,涂上原来的沙漠黄涂装和修复至可动状态。
三号坦克N型(德国辛斯海姆科技博物馆) 这辆三号N型本体是后期M型,使用一体化舱门的大指挥塔,很多部件都不是原装,比如发动机舱门、翼子板、炮塔的烟雾弹装置、车载机枪、托带轮和车尾的涉水灭声器。战斗室正面的间隔装甲被拆走,底盘前的后备履带来自其他车辆,炮塔上的抽气扇被拆走,洞口封死。从一些安装痕跡可见这辆三号原本是有侧裙板的。
三号坦克F型(法国索米尔坦克博物馆) 这辆三号F型根据H型的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比如主炮更换成50毫米L/42、炮塔顶部加装抽气扇、采用新的驱动轮、40厘米履带、第一个托带轮往前移、底盘前后追加20毫米装甲板和在战斗室正面加装20毫米间隔装甲。这辆三号在1944年法国诺曼第地区被盟军缴获,之后运到博物馆展出,翼子板并非原装,炮塔上的抽气扇不见了,后面摆放的杂物箱是四号坦克用的样式。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32 Hellevi) 这辆三突在1966年退役后被当作靶车处理,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78。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6 Liisa) 这辆三突存放在芬兰帕罗拉,Miag厂1943年7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5450。这辆三突在1944年6月15日被击中战斗室右前方近顶部装甲的位置,导致装填手阵亡,之后换上新人并在洞口未修复的情況下继续作战,在6月25日至7月11日击毁4辆T-34坦克、3辆lSU-152和一个未确认战果,合共8个击杀纪录。战斗后受损的3辆三突中只有这一辆成功修复,其余都被拆解当作后备零件处理。另外,这辆三突已经13年没有在公开活动中亮相,现在的情況不明。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9 Toini) 这辆三突在1944年6月16日至7月11日期间击毁6辆T-34坦克和1辆lSU-152,合共7个击杀纪录,但是战后被当作靶车处理并且回炉,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496。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1 Aune) 这辆三突在1944年6月15日Kuuterselkä被击毁,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543。当天这辆三突是指挥车,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履带和悬挂被至少一发炮弹击中,车长被炮弹碎片打中受重伤,车组被迫弃车。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5) 这辆三突在1944年7月11日沃萨尔米被击毁,Alkett厂1943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2467。在当年6月15和25日击毀5辆T-34坦克和1辆ISU-152,合共6个击杀纪录。7月11日被击中战斗室,驾驶员重伤,车长和炮手受伤弃车,车长在逃出后折返尝试救回驾驶员,但此时三突再次中弹导致驾驶员死亡,装填手成功逃出但下落不明。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43 Paula)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芬兰一个军用露天仓库,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444。战斗室右前装甲未一体化,指挥塔周边的水泥装甲被铲走,车身保留了不少1950年代进行改造后的特征,在2016年重新上漆并给予名字Paula。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34)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芬兰米耶希凯莱,Alkett厂1944年5月生产型,底盘编号105361。战斗室是旧式的,顶部装甲是前后开启的装填手舱门和自带机枪盾的样式,右前装甲未一体化,注意右边第一个托带轮是Miag的版本。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29) 这辆三突在1944年6月15日Kuuterselkä被击毁,Miag厂1943年8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5512。这辆三突在当日击毁2辆T-34坦克和1辆lSU-152,合共3个击杀纪录,另外这是一辆指挥车,战斗室右后方有一个特别的天线基座。
三号突击炮E型(第197突击炮营) 另一个E型底盘但使用C/D型战斗室的例子。
三号突击炮G型(第303突击炮营) 摄于1944年芬兰塔利-伊汉塔拉战役期间,苏军在当年6月9日向卡累利阿地峡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支部队在6月23日抵达拉彭兰塔协助芬兰军队。部份车辆参考了芬兰的三突进行改造,比如驾驶员观察窗前的装甲护罩、战斗室正面涂上水泥装甲和战斗室两侧的防弹木头。
三号突击炮G型(苏军缴获车辆) 拍摄时间地点不明,估计是一个装甲车辆收集点,好壮观的一张照片,至少有9辆三突、3辆三突榴弹炮、7辆四突、4辆追猎者和1个三号坦克底盘被缴获,外观都相当完好,有可能是德军投降后的战利品。
三号突击炮G型(第242突击炮营) 摄于1944年意大利卡西诺战役期间。
三号突击炮E型(第202突击炮营) 摄于1942年11月热泽夫战役期间,这辆三突已经换上雪地涂装,战斗室正面涂上水泥装甲,底盘和战斗室前挂上履带以加强防护。
三号突击炮G型(第245突击炮营) 摄于1943年4月10日,这支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所有装备,这张照片是在德国于特博格重新组建时拍的,可以见到2辆三突G型和3辆突击榴弹炮G型,从底盘正面焊接的30毫米装甲板推断2辆G型都是用三号坦克M型改装的,第一辆还是可动的长挡泥板,相中的三突全部都有侧裙板。
三号突击炮(木煤气动力试验底盘) 这张照片没有任何资料,车尾有一个很大的木煤气产生器,战斗室和主炮被拆除,从变速箱舱门推断是A至D型底盘,还在用旧式加阔过的圆形減重孔驱动轮。
三号突击炮F型(第177突击炮营) 摄于1944年春,追加了侧裙板、战斗室正面涂上水泥装甲、挡泥板和底盘前装甲涂上防磁纹并在后备履带挂架前焊接一块装甲板加强防护。后面是一辆使用铸造炮盾的三号突击榴弹炮G型,同样有防磁纹、侧裙板和水泥装甲,挡泥板前追加了装甲以更好地保护履带。
三号突击炮E型(克里米亚地区) 摄于1942年5至7月期间,很特别的一辆三突,从变速箱舱门推断是E型底盘,但是左侧的附加装甲是C/D型战斗室的样式,E型战斗室的装甲箱较C/D型长,理论上不能装上这块侧装甲,因此这辆三突可能是用C/D型战斗室的E型,Notek车灯移至左边牵引基座上,战斗室正面涂上水泥装甲,车身多处挂上后备履带加强防护。
芬兰三号突击炮G型(Ps531-47) 这辆三突目前存放在芬兰帕罗拉的露天仓库,Miag厂1944年2月生产型,底盘编号96479。这辆三突的来历耐人寻味,原因是生产时间比其余的28辆早三个月,有可能是受损车辆修复后运到芬兰湊数,底盘防磁纹的覆盖面积也较正常的小,战斗室顶部装甲是左右开启装填手舱门,带三个pilzen插口的后期样式,机枪盾是芬兰军队自行加上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