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导演 疯狂的导演
微电影拍摄制作
关注数: 428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1,818 关注贴吧数: 110
风云“滇商”大美云南 绿A荣膺最佳科技创新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anlong.com%2F&urlrefer=751dc29d6c05c9df16ce87caf4b145c72013-09-03 15:31:23来源:中国网 近日,由云南省工信委作为指导单位,云南省科协、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首届风云“滇商”评选活动在昆明举行。在本次大会中主办方揭晓了“最佳企业文化奖”、“风云’滇商’人物奖”、“最佳商会奖”等系列奖项。其中,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荣膺最具含金量的“最佳科技创新奖”。 做为国内首家研发、生产、销售螺旋藻的专业企业,绿A多年来始终秉承“以人类的健康为己任”的企业宗旨,并坚持原生天然的健康理念,重视科技研发和投入,尊重科技人才,以国际领先的螺旋藻研究、开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螺旋藻及其他天然健康品。这也是绿A保持17年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在产品功能大同小异的市场环境下,保健品行业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也造成资源、资金和人才的浪费。未来保健品行业竞争的关键必将是科技的竞争,企业将更加重视产品的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企业只有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产品,才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据悉,绿A一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路线,这也体现在红球藻的产业化上。绿A凭借资源、科研、先进的生产设备、资金优势,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技术优势,率先实现了红球藻产业化,打破了美日长期的行业垄断,并凭此一跃成为国际微藻研发中心,成为依托原生环境培养稀缺资源的红球藻全球领先企业。 不仅如此,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科技攻关和投入,绿A微藻研发不论是藻种选育、干燥,还是灭菌技术均处在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奖项、十多项专利。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安全无忧。此外,绿A还在天然螺旋藻基地率先引入光纤生物反应系统,提高了螺旋藻养殖的光热转化率,绿A螺旋藻的产量跃升3倍,年产量3000吨,占据世界螺旋藻年总产量的50%。 据了解,风云“滇商”评选委员会对绿A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相信绿A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对我国乃至世界微藻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高远:真正滇商要站得高看得远 创业感悟 一个商人要想获得市场和行业认可,第一要遵循信义和商业道德, 第二要做好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手和伙伴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 第三,我认为当代滇商要有走出去、引进来的长远商业思想和眼光。 人物小记 高远 云南盛世金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泛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民建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民建云南省委委员。 记者点评 跟高远聊天,觉得他非常睿智和健谈。对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方向了如指掌。由于有多年在国外经商的成功经验,他看问题的眼光非常长远,善于从高处、远处来看待商业市场的走向和趋势。 创业故事 说起刚开始创业的经历,高远说:“一开始去缅甸、老挝等国做生意,一没有人脉,二没有资本,完全靠自己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去打拼。”在1998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营,30岁左右的高远,已经拥有了上千万的资产和身价。可是,1998年的一场亚洲金融危机,让高远一下子从一个千万富翁,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并且还背上了七八百万的负债。 高远说,那段时间,他明白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世事无常。“平时要好的朋友,在那个时候一个人影都没有了,一个人都不理我。”面对现实,高远痛定思痛、从头再来,几年之间又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到现在,高远的事业已经做成立足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涵盖金融投资、生物科技、农副产品等多种产业化为一体的跨国、跨地区企业。 常年在国外打拼的高远,也深知自己背后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多么的重要。他说,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那年他在马来西亚做生意。当时他看到很多马来西亚的老华侨,在看电视转播会议情况时,都忍不住失声哽咽。在那一刻,他就感觉到,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哪个国家做什么事业,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祖国,和维护祖国的形象。因此多年以来,高远一边做东南亚的生意,也一边尽力扮演好“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 创业  感悟 一个商人要想获得市场和行业认可,第一要遵循信义和商业道德,第二要做好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手和伙伴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第三,我认为当代滇商要有走出去、引进来的长远商业思想和眼光。
话说滇商 自古云南就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因为地处偏远,历来在世人眼中都是蛮夷之地,发展缓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云南这块边远的土地上,在云南大山的皱褶里,隐藏着滇商历史演进的兴衰荣辱,隐藏着时代更迭的悲欢离合。”云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罗群教授说,云南商人在这里,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的确,云南没有王者气势的帝都风采,没有繁华鼎沸的十里洋场,没有曲折离奇的津门旧事,没有婀娜多姿的秦淮倩影。然而,云南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些,同样拥有被记录、被研究的价值。 因此,本期商业地理特意节选了罗群教授所著《话说滇商》,伴随着马帮的铃铛声,再次漫步在云南商人编织的经商史卷上,通过回顾云南近现代商业史中那些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的滇商故事,希望仍然能使今人获得感动与启迪。 首席记者 冯兴杰 本报记者 武艺漩 相传,西汉年间,当汉武帝得知西南夷有一条通往印度的丝绸古道后,就经常在宫中面南遥视,频频看见彩云现于南方。汉武帝感到这是吉祥之兆,于是,便遣使臣追寻这彩云的踪迹。使臣们沿着彩云的方向,一直追到了今天的祥云县,驻留多日,认为这已是彩云的尽头。后来,汉王朝便在此设县,取名云南。可见,云南在当时中原人的心目中是多么遥远。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云南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和内地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状况。直到进入近代,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仍然由于自身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对外联系的薄弱而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中。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云南沦为外资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对外贸易为主体的商业贸易在近代空前发展,而且呈现出流通交换领域内容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点。 外贸商人:统办全球洋货 云南商人很早就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历史渊源上看,云南沿边一带早就有从事这项经营的行商及小贩。但直到晚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开埠通商的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异乎寻常的发展态势,手中积聚了一定财富的商人、地主以及华侨受到经营进出口贸易有利可图的刺激,纷纷集资组号,直接向国外厂商订货销售。外贸商人这一部分新的社会经济势力,成为近代云南商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滇南地区从事对外贸易者多为迤南商人,又有玉溪帮、石屏帮、建水帮等之分。迤南商人出境贸易的年限较早,光绪年间就有杨发春、李继先、杨体国等人以日用百货经营为主,赶着马帮走通了迤萨至越南莱州的商路,并把越南莱州的棉花运回家乡出售。随之羊街、浪堤等地区的商人也驮着茶叶到越南莱州出售,然后采购棉花而归。 此外,建水人朱辅所开设的“朱恒泰”商号和孙海航的“正顺昌”商号,是在云南商帮中出现较早、影响也较大的“建水帮”主力。另有1897年由周柏斋、周厉斋创立的“顺成号”,成为滇南巨商。 在滇南与老、泰、柬、缅等国的贸易中,河西(今通海一带)、玉溪、峨山等地的回族马帮商人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据称,这一带的许多回民都依靠赶马帮到思普沿边及泰国、缅甸、老挝做买卖为生。 在近代,云南的外贸商人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外贸商人同时兼有货主、运输商(马帮主)、零售商等多种角色。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大都自己养马,外出经商时便赶着马匹驮运货物,成为走四方的马帮商人。即使是代客运货的运输商人也不完全靠收取运费为生,而大多还兼做商业贸易。他们通常把甲地货物捎往乙地销售,以此获利。大的马帮商人组成的商队通常还有武装护卫,从而形成了集采购、运输、贩卖、武装押运为一体的特殊商人集团。 华侨商人:身在异邦心向桑梓  云南省有四千多公里漫长的国境线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这样的自然地理情况,使得边境一线的各民族得以侨居他国或进行季节性往返贸易。即便是在远离边境的弥渡、祥云、普朋、南华、姚安、大姚等地的汉、白、彝等各族小生产者,也在每年秋收过后,成群结队地前往缅甸边境的一些矿山挖矿做工。  由此演化,由于运输的需要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加强,于是云南腹地的各族群众中,也出现了不少季节性往返的侨商。如河西(今通海)、玉溪、峨山一带的回族,从清光绪初年起,就有由经营马帮从滇南思茅、车里(今景洪)、佛海(今勐海)一带经缅甸、老挝抵达泰国进行季节性往返的侨商贸易。他们几乎在东南亚的整个旱季中,都侨居他国进行贸易活动。有的或因贸易活动不顺利或其他原因不能在来年春耕时节返回故里,就滞留于泰、缅地域进行短途贩运,由此而在国外定居。 近代云南华侨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由滇南前往异国的华侨,主要集中于泰国,而且以回族居多;分布于上缅甸各地的滇侨,则主要来自滇西一线的腾冲、龙陵、大理等地区;少数分布于印度的云南华侨,则多为由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等地区去的少数民族商人。例如中甸的藏族商人马铸材,就曾长期侨居印度进行滇、印、藏之间的“三角贸易”。  晚清时,边界重镇腾冲、河口、思茅、蒙自相继被辟为商埠,更规定在滇缅陆路边界实行免税贸易,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云南的对外贸易前所未有地发展。因经营对外贸易的利润很大,许多商人都把自己的经营重点投向进出口贸易。这种情况对于当时已积累了一定财富而又熟悉进出口的一部分华侨而言,自然更不例外。他们纷纷开设商号,从事进出口贸易,从而成为当时云南商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