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导演
疯狂的导演
微电影拍摄制作
关注数: 428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1,818
关注贴吧数: 110
有些修行人把一天当成一生,一早起床当成从胎中出生 有些修行人把一天当成一生,一早起床当成从胎中出生,清早梳洗当成出生清洗,早上吃饭就像养育小孩,晚上入睡当成一生要结束。人生非常快速,每秒每秒都不待人,尤其五浊恶世,死亡因很多,人生要有意义,要从当下每一刻开始,就像挥动马鞭驱策马前进。——大宝法王噶玛巴《29届噶举祈愿举会日志》
阿难问佛,其病如何,世尊答言, 阿难问佛,其病如何,世尊答言,有十二种药, 1.慈悲喜舍是药。 2.谦让作小是药。 3.赞叹大乘是药。 4.有恶能改是药。 5.有过能悔是药。 6.毁骂不动是药。 7.敬上念下是药。 8.爱念他人是药。 9.敬老怜贫是药。 10.低声软语是药。 11.具足正见是药
【福慧双修】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 【福慧双修】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哥哥持戒修慧,不乐修福;弟弟广修福德,却不持净戒。转世哥哥因前世不乐修福,故终日托钵,求食不得;弟弟不乐修慧,投胎为大象,生活虽舒适奢华,却愚痴。罗汉观察发现因缘,故偈言: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大智度论》
很多人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分别念太重 很多人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分别念太重,人不稳重,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没有成功就半途而废,这样的话,一生将一无所成。 --修心利刃轮释
行善积德、孝顺仁厚 行善积德、孝顺仁厚——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是阴德,不外显出来给人家看,显给外面人看,是为了招名、招利,或有什么其他作用;而像倓虚大师扫厕所还不给人看。做善事、做阴德,可以消灾延寿。再就是,好好孝顺父母,多忠厚仁义。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cn%2FzRX17cW&urlrefer=17b3b5ad3ffb5a5e8be3d96057f75f8a如何预防、对治修行着魔
很多人想通过各种方法发大财、赚大钱。 很多人想通过各种方法发大财、赚大钱。其实,佛陀告诉我们,致富之因不是勤奋、不是知识、不是管理、不是供财神……就像庄稼的成长,阳光、水分、土壤只是助缘,种子才是主因。若无种子,无论怎样浇水施肥也没有结果。播种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种子就是布施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佛教徒?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佛教徒?因为很多有情众生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却因人类而受很多伤害,他们是没有怙主的,没有人救护、没有帮助,我们要发愿成为守护他们的人。发起这样的心,才能说自己是个佛教徒。——法王噶玛巴
一个修行人要做的,就是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质 一个修行人要做的,就是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质,证得远离这些痛苦的解脱。因此,与其害怕死亡,不如坦然面对这自然本有的情况,这样会更有意义。知道如何死亡,就会知道现在如何活得更好。祝福每一位。——摘录 大宝法王噶玛巴 语录
修行,就是清醒过来,开展我们的清明和觉知 修行,就是清醒过来,开展我们的清明和觉知,同时还有慈悲和宽容体谅。我们不仅要发愿对十方一切众生慈悲,更要对周遭的人——丈夫或妻子、孩子、工作的同事、对每个人慈悲。我们应该明白,这些人同样在受苦,多一个微笑、多一点仁慈,可能对他们意义重大。这就是修行。——丹津.葩默
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丧 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丧,也不应该感到愤怒或懊悔。你不应该挟怨报复。在你的心中,把被盗取的物品供养给小偷,并祈愿你的宽容忍耐,可以清净你过去生世的所有过错。爱是针对仇恨唯一恰当且正确的回应。——顶果钦哲仁波切
想成为一个佛教徒,至少要先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 想成为一个佛教徒,至少要先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没有善心,却想成为佛教徒,是种邪见。所谓善良的好人,不是指完全没有烦恼和情绪,这很难,但至少情绪要比较轻微,不那么放肆。只要你是一个善良的好人,自然就会是一个佛教徒。——大宝法王噶玛巴《三主要道》释论(2012.12.23)
信仰、怀疑论同所有和合的现象一样,都是无常的。 信仰、怀疑论同所有和合的现象一样,都是无常的。当我们学会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宗萨钦哲仁波切《正见》
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所以,爱好、思维千差万别 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所以,爱好、思维千差万别,经常发生冲突也很正常。…要知道,你的想法,也不一定每次都正确。你感觉好的事物,拼命地想强加给别人,但也许并不适合他。所以,在与任何一个人相处时,随顺对方非常重要。
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 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断除对财物的执著;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身体;不是让佛帮忙铲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对鬼魔不要起嗔心,要以大悲心对待他们。
我希望我的那些学生们都能够先成为一个好人 我希望我的那些学生们都能够先成为一个好人, 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好人,过得快快乐乐的, 有这样的基础、有这样能力的时候, 他们可以慢慢成佛,去走成佛的路。 不然,没有生活的基础,没有作为一个好人的基础, 学那些高深的佛法就很难了。 ~ 大宝法王噶玛巴
现在这个世界太乱了,无论我们是年纪小还是能力不足 现在这个世界太乱了,无论我们是年纪小还是能力不足,都需要有勇气,因为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我们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坚强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的亲人也不会离开我们,自己也不会离开亲人。这些都是要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跟发心大不大,所以我们绝对不要懦弱,一定要坚强。---大宝法王
大乘的修持是对痛苦所逼的可怜众生生起悲心、慈爱心 大乘的修持是对痛苦所逼的可怜众生生起悲心、慈爱心,即使他们曾造下大罪业,我们也要无任何分别心将他们安置到解脱道上。我们发愿希望普天下所有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不论是大恶人或大善人,他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教授(第15天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cn%2Fzjoxy7V&urlrefer=0c1d1d4b80e5c5383c7be892e24826d5)
倘若你是因为别人的嫉妒而放弃了工作的承担这是不对的 倘若你是因为别人的嫉妒而放弃了工作的承担这是不对的,反而应该要努力的为了相信你的人而努力的勇往直前。因此,比起因为别人的指责而延迟自己,还不如为了那相信自己的人之寄托与信任,而能勇往直前地来承担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尊賸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烦恼,不懂得以佛法对治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烦恼,不懂得以佛法对治,还说自己都是为佛法、为噶举,但心所想和行为却相反,不知道烦恼的过患却做佛事,是伤害佛法的;做佛事却混杂着贪嗔痴三毒,是伤害众生的,倒不如不做。——大宝法王噶玛巴
欢迎和佛结缘的朋友入住! 福慧双修 得一切智
像南老师一样有责任心的还有多少 儒释道一起来讲是很好的,不论显密,对于很多人说,佛教太让他们费解了 所以还是感叹南老师
悟道、成佛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所说的法如筏喻者 悟道、成佛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所说的法如筏喻者;等于一个过河的船,你过了河不必要把船背在身上走。换句话说,如果过河不要你的船好不好?当然好!你会游泳就自己游过去,佛并不要你一定坐他的船过去。禅宗就有许多教育法,有时连船都不给你,要你自己设法过去,你只要有方法过了这个苦海就行了。 所以佛的说法,就是要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殊不知大家学佛听了他的法,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道,反而拚命抓住他所说的法,当成真实,真是拿著鸡毛当令箭。所以他现在否认这个,因为这些人「不能解我所说故」,不能理解他所说法的意思。接著他陈述理由。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与人交往的难度,到头来,终会因傲慢吃下苦头。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与人交往的难度,到头来,终会因傲慢吃下苦头。
【慈悲甘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归宿在哪里? 【慈悲甘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归宿在哪里?一般人把有房子当归宿,有太太有先生有感情当归宿,我们修学佛教的人,是以清净心作归宿。《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空性作归宿。什么叫空性?世间人叫心灵平静。没有贪嗔痴,才是我们心灵最高的归宿。--海涛法师
【慈悲甘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归宿在哪里? 【慈悲甘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归宿在哪里?一般人把有房子当归宿,有太太有先生有感情当归宿,我们修学佛教的人,是以清净心作归宿。《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空性作归宿。什么叫空性?世间人叫心灵平静。没有贪嗔痴,才是我们心灵最高的归宿。--海涛法师
视频:梦参长老开示-如何修行
身为佛教徒或佛法行者,无论做什么修持 身为佛教徒或佛法行者,无论做什么修持,最主要的重点就是:一、不带给他人任何伤害。二、无论做什么,都可用直接、顺便、间接等各种方式来利益他人。三、无论自己身语意在做什么,都不要杂染会扰动自心、使心散乱的不善和烦恼等恶念。——大宝法王噶玛巴
十年蹉跎灭道心 十年蹉跎灭道心 儒释道心不留痕 拜佛多是愚痴人 读佛些许大贪嗔 六经常入大王坟 传统文化已凋零 乌托邦梦众生梦 儒释道心何处生 梦梦心心在卍中 多少英雄都成空 真三不朽谁人识 时代都被魔加持 迷恋钱权与科技 女德不知何处去 但愿至远终至返 不学儒也不学释 明志 于10.6
诗一首,顶礼堪布索达吉 索取空性渡众生 达摩莲花一颗心 吉祥如意如法王 堪布佛光照汉僧
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一定要去思惟他的功德 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一定要去思惟他的功德并视之为殊胜,因为,如果释尊未降生世间的话,根本就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就不会有我们闻思修持的这些法门,这些法教最主要的源泉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最初就要去思惟他的功德与恩德,而对他生起信心及恭敬心。——大宝法王噶玛巴
甲瓦贡仓巴说,我们不应随随便便就去依止某位上师 甲瓦贡仓巴说,我们不应随随便便就去依止某位上师,也不要去祈请有贪瞋心的上师,如果你去祈请一个有贪心的上师,那麼上师心中的贪心,自己也会被沾染上。如果你值遇一位贪恋今生的上师,即使他有贪瞋的表相,你却因为他有很大的名望而对他生信,那麼这已经成为了盲从与迷信。---大宝法王噶玛巴
佛教徒心胸要开阔,不要有偏私或者分别心。法无高低 佛教徒心胸要开阔,不要有偏私或者分别心。法无高低,只有利益到或者没有利益到的分别;法本身没有分别,焦点是这个方法适合与否这个人,是不是能帮助这个人,而并不是这个法很好就一定要给这个人,希望大家注意。——大宝法王噶玛巴(2012年3月5日“不动佛”灌顶开示笔录)
自心和佛法要相结合 自心和佛法要相结合,不然总说大圆满、大手印,好像你在修这些大法,自己也就变厉害了。祖师说,大手印本身就是大手印,你自己要变成证悟大手印的人才行。不要让佛法和你的心分开,让任何法都成为降服、改变你的心的方法,才是佛法的精髓。——大宝法王噶玛巴(2012年3月5日“不动佛”灌顶开示笔录)
我们必须自问,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否只是为了求得此生的安稳 我们必须自问,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否只是为了求得此生的安稳与舒适?如果我们修持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暂时的舒解与放松,或是希冀长寿与财富,那么,这就表示我们已经将修持佛法变成另一种世俗的追求了。---大宝法王噶玛巴
修行要有永不变易的信心 佛教生命电视 10月22日 10:02 修行要有永不变易的信心, 永不退缩的决心, 永不熄灭的慧心, 永不熄灭的爱心, 永不变质的善心, 永不冷却的热心, 以及永不失望的悲心。
修行要有永不变易的信心 佛教生命电视 10月22日 10:02 修行要有永不变易的信心, 永不退缩的决心, 永不熄灭的慧心, 永不熄灭的爱心, 永不变质的善心, 永不冷却的热心, 以及永不失望的悲心。
倘若修学佛法真的让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减少 倘若修学佛法真的让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减少,这表示自己在修心上已有所成;如果烦恼并无减少,就表示我们并未如法修持。 如果心修持得很好,我们将因而获得很大的受用,因为每种修持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使我们更加轻松自在。
视频: 慧律法师《透视人生》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U5OTY0NzUy.html&urlrefer=afda1a3078e5291528effcf5faf930ee
诗一首'顶礼延参法师 延续佛慧命 参悟污和莲 法法本无法 师何曾涅磐
每个人在人世间都想活出一场自我 延参法师 每个人在人世间都想活出一场自我,但这人间最大的功能就是忽略,哪知谁是谁,何分高与低,黄土不分青白脸,没了呼吸它就埋,实在让有些人觉得活了一场冤,生如何,死如何,全都遭了岁月冷落,看来这人生,你爱怎么活,首先需要你先去爱着生活。
我们应该全然地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 我们应该全然地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要把自己封闭成一只地洞中的土鼠。这种修持将释放极大的能量,一种通常因束缚在某个“参考点”而被压制的能量。在某刻也许会触发恐惧,但是用完全的“开放”来欢迎恐惧感,我们就会切断日常习气带来的此种障碍。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cn%2FzRVmq7t&urlrefer=cf95dc4e0b51dc7b14edc674522ad712
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 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到了,他到曾国藩夫人的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得也很好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cn%2FzRf3KBH&urlrefer=29349e2a90d9e0e084199f3e9dbdf7e9曾国藩的师父做了曾国藩的儿子
观想一切如梦如幻,会不会太消极 智悲佛网微博 10月22日 15:40 观想一切如梦如幻,会不会太消极了呢?并不会。这就像我们在做梦时,为了消除梦中的恐怖,需要依靠梦中的对治方法一样。这些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修,若能持之以恒地训练,最终自己定会有所了悟,此时,不管走路也好、坐着也好、睡觉也好,都会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今日教言—逐梦人生
修心的过程就像这样: 修心的过程就像这样:你下定决心不再当自己欲望的奴隶,但是当遇到什么吸引你的东西时,你的心立刻高估那样东西,把它当成最可爱的东西,授与它足够力量来俘虏你。
学佛后,你要把爱心献给亲人、朋友 学佛后,你要把爱心献给亲人、朋友;你从原来的暴躁变为温柔,懒怠变为勤奋,奢侈变为简朴,浮华变为沉淀,欺诳变为信实。这样,你的父母、子女、伴侣、亲朋好友,都会从你身心的净化中,感到佛法的好处,从而会恭敬三宝、欢喜三宝,会在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海涛法师
其实,问题不在事情的大小,主要在于自己是以什么心态去感觉 其实,问题不在事情的大小,主要在于自己是以什么心态去感觉,去认识,这会造成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静心,静心的意思,就是让心安住,轻松的放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静心的方法了。我相信,能够不跟随突发的烦恼妄念而走,这就是快乐的根本。——大宝法王噶玛巴
心善,自然美丽;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心善,自然美丽;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延参法师 10月21日 21:15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看透了 延参法师 10月21日 21:15 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看透了,而是我们正在经过着,经历那么多辛苦,眼泪掉了那么许多,心里有个奢望,受了这么多折磨,应该会迎接到心中盼望的美好。生活的真相真的不忍揭穿,在你凄凉感伤的时候,就是生活这老先生对你下手的时候。要清楚,生活要活的昂扬,不是来人间比赛谁比谁更凄凉。
修心是一种转变过程,一个人在此多变世界中出生 修心是一种转变过程,一个人在此多变世界中出生,所以不论你是谁,你同样得面对各种不同挑战.我认为应该明白修习佛法的要点就是要能接受各种烦恼挑战,这些烦恼往往左右我们生活,并让我们经验各种不同痛苦.所以要明白心灵的功课就是向烦恼挑战.修心是学习认出各种挑战,面对它们,并且解决内心的冲突.--法王
修心是一种转变过程 修心是一种转变过程,一个人在此多变世界中出生,所以不论你是谁,你同样得面对各种不同挑战.我认为应该明白修习佛法的要点就是要能接受各种烦恼挑战,这些烦恼往往左右我们生活,并让我们经验各种不同痛苦.所以要明白心灵的功课就是向烦恼挑战.修心是学习认出各种挑战,面对它们,并且解决内心的冲突.--法王
【ZEN】佛教电影:禅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cxMDc1NTc2.html&urlrefer=380a3a3401fc9456cd3114cae2c76f20
视频: 高清字幕《金刚经》妙喜居士读诵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k2MTE5OTAw.html&urlrefer=e01caeb3e6e8d9f2c38baab046ce1483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便能找到涅盘的地方,就在痛苦里。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便能找到涅盘的地方,就在痛苦里。痛苦是最好的老师,你不必花一分钱,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须发什么戒言,这老师都与你同在,事实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这充满痛苦的社会里,如果有清楚的觉知,那我们便会更尊重佛法。这即是法对我们的加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语录 1.如果我们对自己真正诚实的话,就会承认自己最基本的感觉并非神圣,而是不安全。 2.“自我”永远都无法确定它自己的存在,天生就缺乏安全感,永远都害怕失去它的本身、领域、所有物和关系,这一切在巩固它“存在”的信仰上都是必须的。 3.鼓动强烈的情绪是“自我”的另一种伎俩,我们用这种方法让自己感到很真实,在那一段时间中,我们暂时逃避了根本不安全感的内在焦虑。 4.这一切烦恼的火焰——爱、恨、嫉妒等,都和真爱相反,而且只是“自我”对安全和真实身分的追寻。这些烦恼是我执的一部分,我执就是执著有个真实存在的自我。 5.我们太执著于“自我”是真实的这种观念,所以抗拒去发现它只是个幻觉;相反地,却努力捕捉一切幻觉所生的形相,甚至包括了让人非常痛苦的幻相。 6.“自我”专心致志地修持着自己的需要、欲望及期待,只有当你不再被这个榨取所有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且无休止地试图满足自己,却永不满足的“自我”所奴役的时候,真正的爱才有可能。 7.“无我”并不代表自我不存在。“无我”表示自我并不是按照我们认定的方式存在着——了解这点并牢记在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自我一直存在,直到成佛,自我才不存在”的想法中。 8.对佛教的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便是认为佛教的目标就是除掉自我,然而佛教真正教导的是:我们没有什么需要除掉的——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有的只是我们认为自我存在的幻觉,我们相信并紧抓着这种幻觉,以为它是真的。 9.二元对立表示我们只见到事物的一面,也就是我们这一面。我们习惯性地改编实相,以便能看到自我的版本。由于自他分别以及拼命地执著“自我”,我们除了自己的见解外,什么也看不见。
【感动土豪】2013云南最佳神曲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I0MTkxMTk2.html&urlrefer=c4bb782931b4242cf100b6216e9052c7
法王如意宝言教 法王如意宝言教 09月18日 23:09 自认为具有不共的功德,其实每天都是受到魔王五种幻现的邪加持,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骄人的功德,应该学会谦虚。__法王如意宝言教
南怀瑾语录 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疯狂的导演】贴几个我的视频作品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IzMTAyODQ0.html&urlrefer=9cce88d30a59065e7afad5d16d1a45db 小武:凡人歌
如果你是正确的,不要过多地争辩,把对方逼得太紧 如果你是正确的,不要过多地争辩,把对方逼得太紧,也就断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优秀的,不要肆意地卖弄,别人会因此而远离你;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倾诉,谁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独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植根于寂寞的土壤里,豁达一些,道路慢慢就会无限宽广了。--加措活佛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