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a2 2000a2
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
关注数: 988 粉丝数: 961 发帖数: 91,730 关注贴吧数: 120
反垄断也拦不住收购?英特尔&AMD或将联手 AMD要被收购的事情已经传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它的买主包括了苹果、IBM、高通以及三星等等巨头公司,但唯独英特尔没有被牵扯进来,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反垄断法妨碍了这一可能性的出现,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 4月19日,Mercury发布报告指出,英特尔市场份额创近10年来新高,一季度微处理器市场份额英特尔环比增长40个基准点,达85.2%,相信看到这个数字就可以知道目前AMD的处境了,毕竟除了AMD还有其他厂商存在。   在多年之前,没有人会把英特尔和AMD联想在一起,就像显卡里的NVIDIA、AMD,硬盘里的西数、希捷,反垄断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英特尔和微软的所谓“Wintel”同盟也已经不再是芯片市场的主导,个人计算市场变得更加广泛了,因此英特尔收购AMD的反垄断问题又显得没有那么激进了。 受此消息以及微软下代Xbox也将采用AMD APU处理器的刺激,再加上AMD卖空股份总额在其普通股中所占比例约为20%,AMD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常规交易中上涨了0.40美元,报收于3.22美元,涨幅高达14.18%。这一收盘价创下了2012年10月9日以来的最高记录,涨幅则创下自2011年7月22日以来的最高记录(当时涨幅为19.2%)。   这种情况会不会产生,目前还无法下一个定论,就算是英特尔与AMD最终联手,将来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就此如果能激发两家公司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发展,那么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Zoomboard 让你在智能手表上打字 自从 Pebble 在 Kickstarter 上取得成功之后,人们似乎看到了智能手表的商机。关于智能手表的传言越来越多。苹果、三星、Google、微软 ,科技界的大公司似乎都在谋划自己的智能手表。相比 Glass 这样的智能眼镜来说,智能手表或许不够酷,功能也不够多,但它隐私问题没有那么突出,价格相对低廉。如果你只想方便地查看信息,没有随时拍摄的需求,手表显然是个更加切合的设备。 不过,你是否想到在智能手表上打字? 由于智能手表的屏幕较小,一般受限于语音输入。这会带来一些不便,语音可能出现识别错误,特别在吵杂的场合。你当然可以掏出自己的手机,但是如果手表上能够做些简单输入,是否也会方便很多? 根据 Wired 网站的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员为智能手表设计了一种输入法:ZoomBoard。 ZoomBoard 采用的是全键盘布局,这是为了让用户即刻就可以熟悉它。它的使用很简单。当你想要输入某个字母的时候,用手指点击它,键盘尺寸会变大,使字母及其周边区域突出显示在屏幕,然后你就能够准确键入字母了,键入之后,键盘会自动恢复原来的尺寸,等待下一次点击。向上滑动能够调出数字和符号,向右滑动能够输入空格,向左滑动可以删除字母,长按某个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放大的尺寸,双击会进一步增大键盘尺寸。从下面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ZoomBoard 的使用方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UxMjExOTIw.html&urlrefer=4f583de4b879c027274bc51888679a4d 据开发团队的报告,通过这种技术,在 16×6 毫米的键盘上,用户能够每分钟输入 9.3 个单词,其准确率与传统键盘相同。另外,Zoomboard 将会逐渐增加智能预测,或使用新的键盘布局。 “你不会用它写出小说,但是它能够帮你完成工作”,卡耐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部门的一份新闻稿上说。 Zoomboard 的主意看起来简单,但它的产生是经过了认真细致研究的,有兴趣的不妨看看这份报告。关于智能手表的输入,你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图片来自 Wired
苹果正在丧失廉价平板电脑的领地吗? 数据显示,尽管业界巨头苹果在平板电脑出货量竞争中仍然称王,但它的增长速度已明显低于三星、亚马逊和华硕。 据 cnet 消息和 IDC 数据,苹果的平板电脑无论是市场占有率或是出货量依然在平板电脑领域依然处于霸主地位。但是,苹果的王位似乎不再那么稳固了。单看苹果的数据,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从整体来看,苹果平板电脑 65% 的出货量增长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体平板电脑市场142.4% 的强劲增长幅度了。更不用和三星和华硕两家安卓平板电脑供应商的爆炸性增长对比了。 IDC 分析师 Tom Mainelli 认为,自 2010 年以来,苹果卖出了令人惊叹数量的平板电脑,它们重启了平板电脑市场。毋庸赘言,现在这个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了,低端平板电脑随处可见。苹果的平板电脑依靠优质产品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它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制造品质相近但是更为廉价的产品。处于平板电脑市场顶层的厂商都是苹果巨大的威胁,尤其是三星。 Mainelli 同时也认为,苹果也不需要太过灰心,虽然出货量增长明显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但是好在它确实增长了。消费者市场虽然也业已饱和,但是商用市场仍可大有作为。企业、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对苹果平板电脑的需求仍然呈增长态势。这些领域都是苹果有待征服的。 问题是,三星、华硕这些对手会坐以待毙吗?
微软推“Switch to Windows Phone”挖 Android 用户 为了吸引用户来到 Windows Phone 阵营,微软可谓费尽心机。昨日,微软上架了一款名叫“Switch to Windows Phone”的应用,只针对 Android 平台(中国区无法下载)。顾名思义,这是一款挖 Android 用户的应用。只需要下载这个应用,通过它扫描你手机里的应用,然后绑定你的微软账号,这些应用可以轻松的搬移到你的 Windows Phone 手机里。微软推这个应用的目的便是减少用户转换平台的成本。“Switch to Windows Phone”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转换设备最麻烦的便是数据的转移,不过它只针对应用,不能转换其他数据,功能有限。其实以前有一个 Windows 程序叫做“Welcome Home”,可以把 Android、iOS 上的联系人、日程等数据迁移到 Windows Live 账号里。这两个工具结合的效果会更好。但实际使用中,“Switch to Windows Phone”并不如想象的美好。The Verge 试用后发现它能迁移 87% 的应用程序,这个数据听起来不错。但 87% 里边不少应用是使用功能类似的其他应用替代的,比如“Mint”被换成了“Pageonce”。在 Google Play 评论里边,不少用户吐槽了这一点,称可能只有 50% 的应用程序是一样的。 上架第一天,“Switch to Windows Phone”在 Google Play 里的评分只有 1.6 分。 在去年年末,微软 Windows Phone 宣称应用程序数量达到 15 万个,并且覆盖了大部分最受欢迎的应用,这是一个喜人的成绩。不过相比 Google Play 的 70 万个、App Store 的 80 万个,差距不小。这是导致“Switch to Windows Phone”评分低主要的原因。在过去几年,微软想出了不少方法拉拢 Android 用户,比如在 Twitter 上发起名为#DroidRage 的话题,并赠送 Windows Phone 手机。这一举动备受争议,但反映出了微软渴望用户的迫切心态。去年的移动操作系统份额数据显示,微软仅获得 2.5% 的份额。 题图来自 brasil
视频演示 Google Glass 使用方法,指尖操控更添魅力 虽说 Eric Schmidt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oogle Glass 可能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大规模上市,但 Google 显然希望消费者们更快地接触 Glass,让它不再只是一个概念那般遥远。为此,在开发者版本各种消息传出的同时,Google 也推出了 Glass 的使用视频,而这显然针对的是未能体验到新产品的普通消费者。 据 The Verge 报道,Google 通过一个新的 Project Glass YouTube 账户,发布了第一个视频:“Glass How-To: Getting Started”,介绍了 Glass 佩戴及使用最基本的步骤,而更多的演示视频看来也将陆续到来。 在这个介绍中,用户能够获知如何调整 Glass 的眼镜脚,以及如何使用右手边的触摸板来浏览信息及分享。 用户轻击触摸板可激活 Glass,首屏上显示的是时间,一串卡片组成了时间轴,左边的是代办事务,如天气、出行情况,而右边为已完成动作,如照片。通过手指在触摸板上左右活动,可以实现卡片的滚动,单击可选择卡片,进行分享等动作,如需取消,则向下一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UwNDE2NDU2.html&urlrefer=f4a762896c22cd5d5f222aa038060160 此前有网友觉得站在大街上,喊:“OK,Glass,Take a Picture”等指令显得很蠢,触控板的延伸可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适应更多不适合发声的场合。 你,心动了吗? 题图来自:hongkiat
调查表明:用户最不想购买黑莓手机 雷蒙詹姆斯(Raymond James)做了一项独特(或者创新?)的调查,他们询问了消费者什么手机是他们永远都不会买的,结果是黑莓大获全胜…… 每个人都可能有特别不喜欢的品牌。这次雷蒙詹姆斯做的是一个有趣的逆向调查:对于用户来讲,什么手机是他们最不想要的? 是的,什么手机是你无论如何都不会买的? 该调查的具体结果是: 71.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永远都不会买黑莓手机,安卓手机占 31.3%,而 iPhone 的不受欢迎程度只有 19.7%。 不过这个调查的受访者只有 250 名,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这个调查结果可以有多么的客观准确。我们就把这个结果当成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好了。CNET 的编辑 Chris Matyszczyk 是这样安慰黑莓的: 可能是因为 iPhone 长得更加好看,所以人们才更愿意拥有它。 不过我相信黑莓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存在感。 Chris Matyszczyk 还认为黑莓这次的成绩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 不是它的手机真的有那么不堪,只是黑莓这个品牌已经被太多人遗忘了。而且黑莓的产品形象也显得落伍了。要知道,也不是人人都像 Google 的埃里克·施密特一样对黑莓的物理键盘情有独钟的。 最近外界传言黑莓遭受了 Z10 大量退货的困扰,而这项调查也把黑莓搬上了舞台。作为用户,我们当然更愿意看到逆袭的故事。但黑莓手机想要重新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视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题图来自:N4BB
【ifanr】三年过去,AMOLED进步巨大! 长久以来,我们对三星出品的 AMOLED 屏幕形成了固有印象,优点明显,缺点却有点难以忍受。三星今年推出的 Galaxy S4 也使用了 AMOLED 屏幕,Arstechnica 撰文称,DisplayMate 对比了 Galaxy S4,Galaxy SIII 以及 iPhone 5 的屏幕,得出一个结论:虽然AMOLED 屏幕固有缺点依然存在,但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先说说 AMOLED 屏幕和 LCD 的区别吧。“AMOLED”技术的全称是“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是 O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一种。与 LCD 类似,都是使用红、绿、蓝子像素合成出各种颜色以显示画面,不同的是,LCD 发光靠位于像素层后面的背光照亮,而 OLED 屏幕的像素点自己能够发光,无需背光。LCD 屏幕中,综合性能最高的目前是 IPS-TFT,原理与普通 TFT-LCD 一致。单个像素内有三个子像素点,像素点上覆盖着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色片。由电流控制子像素的透光率,从而合成出不同颜色的像素点。不同的是,IPS 屏幕中液晶分子的扭曲方向为水平方向——正如它的名字“水平转换”,可以保证大可视角度和高色彩还原。 AMOLED 因为原理上与 LCD 大不相同,所以制造工艺也完全不一样。LCD 屏幕显示不同颜色只需要覆盖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而 OLED 屏幕的每个像素点都需要发光材料单独制造。而且,随着像素密度的增加,像素面积的减小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于是 OLED 屏幕主要采用 Pentile 技术来减低成本。 Pentile 的精髓在就在于,将一个像素点中的子像素点从三种颜色减少到两种。也就是说,某一个像素点中只有红、绿两种子像素点,且红色占三分之二。旁边像素点中将只有蓝、绿两种子像素点,且蓝色占三分之二。这意味着,整个屏幕中绿色像素点占的面积最大。 这样一来,单个像素点中将只有两种颜色的子像素,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显示图像的时候,单个像素点需要借用旁边像素点中的绿色子像素以合成颜色,所以在以前的 OLED 屏幕中,显示精细画面就会出现边缘模糊的现象。 Galaxy S4 搭载的 AMOLED 屏幕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六边形像素点 Pentile AMOLED,可以减少颗粒感。并且,因为全高清屏幕的 ppi 较高,边缘模糊的效应进一步减少。子像素方面,Galaxy S4 的屏幕中,红色 312 SPPI、绿色 441 SPPI、蓝色 312 SPPI。Galaxy S4 的 OLED 屏幕依然有色域宽但偏色的问题,但机内软件提供了多种色彩调整模式,测试中发现“电影”模式的色彩还原度最好。“标准”模式下 Galaxy S4 的色域高达 132%,“电影”模式下降低到 122%。对比 iPhone 5 最为理想的104%,Galaxy S4 的屏幕还是显得过于鲜艳。 亮度方面,Galaxy S4 不够理想。显示白色时,亮度只有 287 cd/平方米,而 iPhone 5 高达 556 cd/平方米,在户外光照环境下,iPhone 5 有更出色的表现。但黑色显示方面由于 OLED 的特性,显示黑色时像素不发光,故完全没有溢光产生。 可视角度方面也是 OLED 表现更优秀,偏转 30 度亮度下降 22%,iPhone 5 则下降 60%。电源效率方面,相同亮度下,Galaxy S4 的平均功耗为0.7W,不如 iPhone 5 的 0.66W,但已经比 Galaxy SIII 的 0.83W 有所进步。 DisplayMate 最后的结论是,iPhone 5 的屏幕可以说是最好的液晶屏幕,而 Galaxy S4 的屏幕效果依然处在 OLED 的起步阶段,进步空间还非常大。但是,Galaxy S4 的显示质量已经可以与 iPhone 5 媲美,效果不相上下。 图片来自 phandroid
关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恶意程序和病毒 Symbian易受变种病毒的威胁,像是最为人所知的Cabir病毒。通常它们都靠蓝牙传播。不过,所有安装程序都会询问用户要不要安装,而未获信任的程序都会有显著的提示。然而,一般的用户其实不需要担忧这些恶意程序的骚扰,因为已安装的程序即使没有获得数字签证,理论上程序也不会去运行有危险的程序,像经由付费方式传输数据,因为这是可以被追踪的。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经认证网站使程序获得签证。 下列是常见的恶意程序,但所有恶意程序都需要用户去运行它 Drever.A是SIS格式的恶意程序,安装之后会尝试去停止Simworks和卡巴斯基的Symbian杀毒软件。 Locknut.B是假装为操作系统补丁的SIS格式恶意程序。安装以后将丢去一个比特使得有问题的系统服务部份瓦解,这会阻止用户打开任何软件。 Mabir.A是多了MMS功能的Cabir。这两支病毒都是同一个作者写出来,也有很多相似的源代码。当病毒发作时,它会借由蓝牙查找手机,一发现其他手机就开始复制。 Frontal.A是修改一个文件而使手机无法重启的SIS病毒。当用户试图重启,将在重启时死机,且无法解毒。只有按下格式化手机的快捷键才能解决,但所有数据将会消失。不过,该病毒并无法自己散播。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用户借由P2P取得该文件。 ---转自wiki百科
[腾讯“泛娱乐化”背后 昨天,腾讯互娱在北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Up+腾讯游戏2013年度发布会”。如往常一样,它公布了腾讯互娱旗下大量游戏的进展。不过,业界最为关心的微信游戏并未在发布会上露脸,腾讯副总裁程武在接受群访时的观点也和之前别无二致。 简单来说,腾讯互娱部门的微信的关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紧密。腾讯互娱的一位人士告诉我,微信将在晚些时候召开一场与微信游戏相关的发布会,但互娱部门是否参与,目前还不得而知。 事实上,微信游戏之外,此次发布会还有几处值得关注的地方。 首先是腾讯正在执行的日韩并进的策略。和其他网游企业一样,腾讯也和大量韩国厂商合作,推出新产品。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韩国制作人。另外,《剑灵》和《上古世纪》等韩系著名产品也公布了新进展。不过,发布会上呼声最高的产品却是腾讯和 Capcom 合作的《怪物猎人Online》。 日系游戏在中国一直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一个有趣的例证是,当 Capcom 方代表小野义德(他也是《街霸》系列的制作人)来到发布会现场时,他受到了偶像般的待遇,与他合影的人络绎不绝。而今年1月,腾讯在杭州公布了与集英社、万代游戏的合作时,现场也出现了类似场景。 将成功的日系游戏改造成网游,一直是腾讯互娱希望能做到的事情,不过,这对腾讯是个挑战。腾讯互娱的内部人士对我说,运营日系产品的难度会比韩系产品更高。从受众角度来看,日系游戏的核心玩家,一般并非网游的消费者,他们对游戏的要求极高,要打动他们并不容易;另外,韩系网游在中国风行十多年,已经有一整套适合中国市场的方法论,而日系产品则是初来乍到,需要摸索——当然,腾讯互娱超强的运营经验能帮助这些产品少走弯路。 另外一个亮点是,腾讯今年大谈特谈“游戏艺术”了。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里,腾讯布置了相当多与游戏相关的雕塑和影像,看上去很不错。在发布会上,古力、谭盾、蔡志忠等一众顾问也被拉到台上谈跨界合作。事实上,这是腾讯从 2012 年提出的“泛娱乐化”战略的升级。在程武看来,所谓的“泛娱乐化”,就是“ 以 IP 授权为轴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的跨领域、多平台的商业拓展模式”。具体策略则是让“不同艺术门类跨越、嫁接与合作”。 表面上看,“泛娱乐化”代表了腾讯互娱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型——在年收入达到 200 多亿元后,腾讯互娱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复杂的角色。正如程武所言, “腾讯游戏正逐步从单纯的网游业务平台,转变为涵盖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种关联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 但从商业层面来看,它值得存疑——从现阶段看,腾讯互娱游戏之外的收入板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不妨做个假设:鉴于网游这门生意的特殊性,在现阶段,腾讯互娱更希望的能以“泛娱乐化”淡化自身网游厂商的形象。 网游是最赚钱的互联网生意,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因此坐上网游老大的位置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庆幸的事。《传奇》最热的时候曾面临无数口诛笔伐,《穿越火线》如今也有相关的负面新闻。因此,在手有余钱的时候进行转型,成为很多网游厂商的选择。 盛大的转型战略是“网络迪斯尼”,而腾讯互娱的转型战略是“泛娱乐化”。 盛大的转型是全方位的——陈天桥收购了大量内容公司,也发布了硬件产品“盒子”,试图往“网络迪斯尼”的道路上狂奔。2009 年前后,“网络迪斯尼”看上去已经有一个雏形了——他们在音乐、文学和影视领域布局都已经非常好,以致人们都在计算盛大系旗下会出现几个上市公司。而在采访盛大的时候,对方公关也提醒我盛大已经不是一个“游戏公司”了。 但是,随着盛大因形势误判和战略执行出现的失误,“网络迪斯尼”战略很快急转直下,令人扼腕。 腾讯所谓的转型则谨慎了许多——它的转型是有边界的,它可不会傻乎乎地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干莫名其妙的事。从最近腾讯力推的几个泛娱乐化案例,如《天涯明月刀》、《火影忍者》来看,腾讯互娱依然是以游戏为核心打造“泛娱乐化”的——甚至可以说,短期之内,泛娱乐化更重要的目的是搜罗其它领域内的优质资源,帮助其游戏成长。 这并不意味着“泛娱乐化”只是公关意义上的转型。从长远来看,随着正版化战略的推行,现在的阅读、漫画都可能给腾讯带来收入。当然,前提是腾讯互娱能在游戏之外有更多的动作。目前来看,这样的动作还是少了些。
救护车司机突发心脏病 车上患者转为司机送医 法国人克里斯蒂安·纳伊特是一名胃癌晚期患者,由于要接受定期检查,他日前叫了一辆救护车,怎料途中司机突发心脏病,命悬一线。这时,纳伊特果断接过方向盘,把车开到附近医院,挽救了司机一命。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17日报道,现年60岁的纳伊特平时住在法国北部的贝尔克-苏赫-迈赫镇(Berck-sur-mer),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他定期要去里尔一家医院接受检查。最近一次赴医院检查途中,救护车司机让-弗朗索瓦·皮纳突然感觉手指有刺痛感,对于这种突发情况,纳伊特表现得很冷静,连忙接过救护车的方向盘,途中给皮纳吃了一片稀释血液药物和一片稳定心跳的药。“我和他说:‘给我钥匙,相信我!我的情况还没有那么危急,而你的却很危险。’”纳伊特接受当地一家报纸采访时说,“我没能打开警示笛,只是开了警示灯,并告诉皮纳把胳膊伸出窗外,协助我指示其他车辆给我们让路。”纳伊特把车紧急开到了距离较近的朗斯(Lens)医院,皮纳随即被送到急诊室。朗斯医院急诊室的工作人员阿利安说,若没有纳伊特的协助,司机皮纳“可能已经死亡”。纳伊特随后乘坐另一辆救护车前往里尔接受了检查。他事后说:“我接受了两次手术和化疗。我对未来没有抱很大希望,剩下的时日可能不多,但是我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救了司机性命的当天晚上,纳伊特睡得很香。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