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a2 2000a2
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
关注数: 988 粉丝数: 961 发帖数: 91,730 关注贴吧数: 120
|05-18|资讯|:诺基亚针对 Asha 平台推出 Xpress Now 应用 看来诺基亚想要好好扶植自家的新兴平台 Asha,上周发布的 Asha 501算是 Ahsa 平台的第一个硬件产品,今天诺基亚又公布了一个专门针对 Asha 平台的应用 Xpress Now。 跟 WP 上的 Xpress 浏览器不一样,Xpress Now 是基于 Xpress 浏览器号称“每月 8 千万用户”的一个内容推荐应用。它能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喜欢看的内容,也可以看到其它网络上的热门内容,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来推送的。 诺基亚 Xpress 服务的副主管 Andy Kelm 是这样解释 Xpress Now 的定位的: “诺基亚 Xpress Now 可以让用户发现新奇有趣的内容。它不是杂志,不是新闻故事,也不是 RSS 订阅整合,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有趣内容组合。” Xpress Now 会向用户推送三种不同类型的内容,分别是:“时下热门”、“你可能会感兴趣的”以及“最多人感兴趣的”三个栏目。跟网络音乐电台类应用相似,用户对喜欢的内容可以“加心”,Xpress Now 就是根据这个规则帮助用户筛选喜欢的内容。 跟 Asha 501 一样, Xpress Now 将会在印度首发测试版本。这个应用对于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条件主动在网上搜索内容的用户来讲应该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且推送的内容应该会比社交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有更高的价值。 题图来自:CNET
|05-18|资讯|:疑似诺基亚 “EOS” 相关信息被曝光 今年一月份,The Verge 曾报道称诺基亚将在年内推出一款使用类似 PureView 808 拍照技术的高端 Windows Phone 手机,代号 EOS。近日,一名宣称通过特殊渠道试玩了传说中的“EOS”原型机的网友在 WmPowerUser 公布了手机的一些信息。 “这部设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中间和 Lumia 920 的厚度相当,但机身两端却非常薄,给人更加轻薄的感觉。” “机身镜头外壳是圆形的,但并不那么突出,采用氙气闪光灯,不过闪光灯和镜头都比 808 PureView 要小。闪光灯的一旁是一个红色的小 LED 灯,可能是作为对焦辅助光。” “镜头配备了自动的镜头盖,当拍照应用开启时镜头盖会自动打开。”不过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原型机并未标注像素数,只是在镜头旁边标注了“XX megapixels” 。 知情人士称,这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与 Lumia 920 一致,不过看起来更像是 AMOLED 的屏幕。手机的扬声器位于设备的底部。而手机的重量远远小于 Lumia 920。 知情人士还在设备中发现了一个名为“Nokia Pro Camera”的新应用,拥有全新的界面,同样可以手动对焦。 WmPowerUser 的其他消息源确认了以上信息,同时补充称,该设备不会推出多颜色版本,因为这样看起来很奇怪。此外,该设备并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但类似 Lumia 925 可以通过更换后壳支持该功能。 此前来自外媒的消息显示,诺基亚有可能最早于今夏在美国推出诺基亚 EOS。 题图为概念图,来自 picstopin
|05-17|资讯|官方谈如何解决Android分裂问题,答案难以令人信服 Android 的成功原因在于开放,上百家硬件厂商的支持使其到达今天的成就。但也正是由于厂商众多,Android 遇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版本分裂。 TwitterDeck 早在 2010 年就通过官方博客展示了这个问题。尽管今天 Android 如日中天,但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开发者仍然需要花大量精力去适配不同的硬件,用户难以在第一时间使用最新系统,时不时遇到应用不兼容的情况。 这个问题似乎无解。一方面要开放,一方面要统一,两者难以兼得。在 Google I/O 大会上,就有开发者询问 Android 团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的回答并不能令人信服。 Android 工程总监 Dave Burke 说道,Android 准备通过改进开发流程,让软件更有层次感。通过软件分层,芯片和硬件厂商可以对不同版本的系统升级起来更容易,从而加速软件升级,同时 Android 平台也在加强对不同硬件的了解。另外,Bruke 说很多系统升级受到硬件的限制,比如内存。而且许多应用专为最新版本 Android 开发,导致无法在旧设备上运行。 从 Burke 的话中我们能读出,Google 能做的仅仅是优化系统而已,由于产业链过于分散,Google 只能做到软件这一环,硬件和自定义的系统则不受自己管控。这凸显出 Google 对解决这一现状的无力感,短期内版本分裂的情况无法改善。 根据 Google 在 3 月份发布的最新系统分布图显示,Android 2.3 依旧占据主流,比例为 44%。Android 2.3 是 2010 年 12 月份推出的系统,距今已经 2 年半,可见系统升级之缓慢。另外,Android 设备参数千差万别,开发者十分头疼。值得一提的是,Burke 带来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称“手机上的相机试图模拟数码相机,模仿老的柯达相机。这是一个可以做更多颠覆的领域。”言下之意就是 Android 将会对相机进行大改进,改进的方式可能是摒弃模仿数码相机的拍照方式和界面,采用全新的设计。另外,Android 会把工作重心往 GPU 上转移,就像 PC 上的发展类似。 尽管本次大会 Android 4.3 没有出现,但 Burke 称没有计划让研发速度慢下来。他认为: “Android 仍然是个小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硬件上也有很多要做。” 题图来自 droid-life
|05-15|资讯|:Android 和 Chrome OS 之间的融合有看点 山雨欲来风满楼,去年的 Google I/O 仍然让人回味,今年的 Google I/O 马上就要到来。这一次,拉里·佩吉和谢尔盖·布林又会制造怎样的话题? 去年的 Google I/O 有两个回味之处:新类型的智能设备 Google Glass,和设计上带来新变化的 Android 4.1。直到现在,Google Glass 仍是一款话题性很强的设备,外界的评论有赞有弹。但对于今年的 Google I/O 来说,它已经是去年的事物,不可能再次担任本届大会的主角。而最近上半年,Google 已经不断放出 Google Glass 的消息,描述了基本的产品形态,除非它马上出了第二代产品,或者技术上的重大突破,Google Glass 都不太适合作为本届大会的主角“老调重弹”。 至于 Android 操作系统,它自然是大会的主角之一,但从最近的消息来看,除非它的版本号从 4.x 推进到 5.0,否则也不容易吸引眼球。实际上,智能手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事物,它的话题性已经不强。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不论 Andriod 的手机硬件还是软件,也十分成熟,不适合狂飙突进,吓人一跳。 那么,能够吓人一跳的还有谁?也许是 Chrome OS,虽然这个产品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回顾最近半年的消息,关于 Chrome 的一点也不少——而且,还相当有想象空间。比如: Google 打算为 Chrome 和 Chrome OS 增加实时推送通知的功能(GCM,Google Cloud Messaging),相当于基于 Chrome 开发的应用,也具备 Android 上的推送通知能力。 开发版的 Chrome OS 新增了虚拟键盘,以及 Docked 模式。前者的应用场景显然不是普通的笔记本,而是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这两种掌上智能设备。 Google 打算为 Chrome 添加通知中心,并整合 Google Now 服务。 可以看到,Google 的做法和苹果类似,将桌面操作系统和手机操作系统的特性进行整合,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但 Google 和苹果所不同的是,Chrome OS 和 Android 是完全两个操作系统,不光设计思路、用户体验,还是系统内核,等呈现非常大的区别,统一起来难度不小。毕竟 Android 是 Google “捡回来”的,只有 Chrome OS 才是“亲生”的。 但随着安迪·鲁宾不再负责 Android 的发展,未来 Android 将再难保证独立性,它未来的发展将淡化鲁宾个人的色彩。有人认为,Android 和 Chrome OS 未来将走上整合的道路——既然有了 Android,Google 就没必要重复制造轮子,只要逐步改良产品,逐渐地将它变为更加符合 Google 基因的产品。 去年,Google 新增了 Chrome Packaged App,能够让基于 Chrome 开发的网络应用具备本地化的特性,而拥有跨平台开发,开发简单,部署方便等优秀的特性。换言之,如今的 Firefox OS 以及 Ubuntu 所鼓吹的网络操作系统,桌面与移动体验统一的方面,Chrome OS 其实是有能力做到的。 实际上,鲁宾的继任者桑德尔·皮蔡(Sundar Pichai)一起是 Chrome 的负责人,他将统一 Android 与 Chrome 之间的体验。但 Android 经过了五六年的发展,要一下子完全改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马上把 Android 砍掉,重新开发一次操作系统。而 Google 的优势在于,它不必重新开发,只要把 Chrome OS 拿来,放在手机上用就可以了。Google 完全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它到底愿不愿意做而已。 也许,以后 Android 会变得 Chrome OS 化,通过云以及网络应用,将互联网变为一个大的操作系统,到那个时候,不知道 Android 是否应该称为 Chrome OS 手机?总之,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关于 Chrome OS 的动向值得紧密关注。
|05-14|资讯|:索尼推 13.3 英寸超轻薄平板,试水教育变革 教育市场的滞后已经是公认的问题,很多企业试图去变革这个产业。国外有亚马逊的 Kindle DX、Skiff,国内有汉王,而现在 iPad 则成为最常见的教学设备。 索尼也公布了这样一款产品,名叫 Digital Paper。13.3 英寸电容屏,屏幕尺寸和 A4 纸相当,分辨率为 1600×1200,并配备了一支电磁笔。这款产品专门针对学生设计,除了拥有大屏和手写笔之外,还支持 3 个星期的待机时间,Micro SD 卡扩展存储,支持 Wi-Fi 连接网络。 轻薄是它的一大特色。该设备三围为 233×310×6.8mm,厚度仅为 6.8mm,比当前最薄的 Xperia Tablet Z(6.9mm)还要薄。而重量仅为 358g,只比 iPad mini 稍重。对于需要每天拿在手上查阅的一款设备来说,手感应该会非常好。索尼宣称 Digital Paper 将会在三所大学先试点使用,并旨在通过它提升学习效果和生产力,打造新的学习风格。也就是说索尼想通过它来试探教育市场的产品设计方向,试图改变日本的教育局面。不过既然是试点,那么距离真正零售还早得很,产品形态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改进。 一块超轻薄平板 + 手写笔 + 教学内容,这就是当前人们对于电子书包的设想。当前印刷品销量持续下滑,电子阅读是大势所趋。而教育市场一直没被改变,除了旧有系统的稳固之外,还和当前产品不具备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态有关。Kindle 虽然适合阅读,但不适合需要反复查看的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交互差得远。 当前做得最好的无疑是 iPad。去年 1 月份苹果 iPad 教育发布会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坚冰,其 iBooks 进行了 2.0 版本的更新,支持课本的下载,拥有超过了两万款教育类应用程序。并且应用设计得便于保存、可检索、交互性强,甚至可以嵌入视频。完全改变了教学体验。 繁荣的应用生态是 iPad 最大的优势,而索尼几乎可以说不具备这种优势。Digital Paper 如何赢得市场令人生疑,不过在日本,索尼具备本土优势,因为教育市场受到政府掌控的。 Digital Paper 将会在 5 月 15 日的东京教育 IT 解决方案展览亮相,届时会有更详细的消息。 题图来自 atomiclearning
|05-12|资讯|:Windows Phone 应用数量创新高,但增速放缓 我们一直引用,你来是因为产品,你留下是因为生态系统。Windows Phone 的应用商店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在数量上落后于竞争对手,粉丝们也都期待这个困境早日突破。在近日 Lumia 928 的发布会上,Windows Phone 应用商店公布了最新的应用数量:145000。 这是一个挺可观的数字,但是 The Verge 认为,情况实际上不是太好。回头看看应用商店应用增长的趋势,在 10 月份时,微软宣布应用商店达到了 120000 这个里程碑,但是大半年过去,应用数量仅仅增长了 25000 个。要知道,去年上半年,Windows Phone 应用商店完成了数量翻番的目标。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Windows Phone 应用商店应用增长的速度在放缓。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无论开发者是否在逃避这个平台,Windows Phone 在北美及全球都是处在无法令人满意的状态。 今年,微软已经争取到了一些高端的开发商,为 Windows Phone 应用商店开发和更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应用,比如 YouTube,Hulu 和 Foursquare。微软表示,在其他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应用在我们这儿也都可以找到。为了争取新用户,微软甚至开发了一个从 Android 转移资料的应用。 对手实在太强大,iOS 已经拥有了超过 80 万的应用数量。如果微软这时候还在应用数量上纠结,就是非常不理智的情绪。作为微软最坚定的合作伙伴,诺基亚最近在推动 Windows Phone 版的 Instagram 应用。但是目前为止,这件事和鼓励开发者为 Windows Phone 开发应用的效果一样,都不理想。 应用商店的发展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起步较晚这件事本来就是个巨大的障碍,我想微软如果努力将自家商店中的应用数量提升到较高的状态,会是比纠结数量更好的办法。用户数量和应用商店的红火程度是互相影响的因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05-11|资讯|:影院规定或多一项:Google Glass 禁止入内 自 Google Glass 问世以来,关于这个前沿产物的争论就没停过,之前就有作者撰文列出十个应该禁止 Google Glass 的场所,电影院赫然在列。 据 Fast Company 报道,来自电影院方面的人士也正式发声了,明确提出应该在电影院内禁止使用 Google Glass,而且禁止在影院拍摄电影内容已是共识。Patrick Corcoran,这位全美影院协会的副主席期望联合协会的数百名成员一起研究是否应该禁止在影院内使用 Google Glass。 Patrick Corcoran 表示影院应该禁止 Google Glass 进入影院,顾客应该在进入影院前将 Google Glass 交由客户服务处保管,影片结束后方可取回。 不过这将和 Google 的条款相冲突,Google 规定,在未经 Google 批准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将 Google Glass 转售、租赁或转交给他人。 盗版问题是电影业永远的伤痛,相较于其他摄影设备,Google Glass 的拍摄更为隐蔽,这可能给本来十分猖獗的盗版活动火上浇油。不过影院方面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在没有就是否禁止在影院使用 Google Glass 达成一致前,有的影院已经开始培训员工如何处理 Google Glass 的影院拍摄问题了。 不过影院方面或许有点儿多虑了,因为 Google Glass 低光拍摄能力和续航能力都十分有限。而且十多年前照相手机初面世的时候,外界对这种科技玩物的防范比现今对 Google Glass 的防范要大得多。 被认为应该禁止使用 Google Glass 的十个场所是:潜水、脱衣舞俱乐部、电影院、赌场、某些特定的酒吧和商业场所、你朋友家里、车里、健身房更衣室、医生办公室和政府大楼。 题图亦来自 Fast Company
Eric Schmidt:互联网需要“删除键” 小孩子如果教育不当,容易做错事甚至犯罪,一旦被网络记录下来,这些污点将伴随一生,即使他早已改过自新。 据 Cnet 报道,Google 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有些小孩犯下一个错误,这个错误记录下来陪伴一生,以致于影响到了成人时期的工作与生活。他认为这些记录都应该被删除。 “互联网需要删除键,有时候擦除痕迹是必须的。” 这和斯密特在 2009 年接受 CNBC 采访时的态度完全相悖的,那时候他认为基于互联网信息流通的本质,一个人如果不想被别人知道干了什么,最好当初就别下手。斯密特一直倡导互联网信息自由的精神,今天的观点凸显了对于当前互联网隐私的反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社交网络的崛起,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再加上自我量化概念的普及,人的方方面面已经映衬在网络上,互联网逐渐无隐私可言。即便是哪天你放弃网络,你的资料依旧会在网络上存留、被检索。 所以某种意义上将,互联网并无隐私可言。互联网的精髓是信息流通、留存,降低沟通成本。信息如此,隐私同样如此。互联网的便捷性、透明性既是其优点,也是安全隐患。 但斯密特所说的“删除键”过于玩笑话。互联网信息宜疏不宜堵,治理隐私问题的前提反而是信息更加的透明、流通,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律、社会管理进行保护。 题图来自 Cnet
苹果的设备,Google 的服务 看到苹果这个词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iPhone?iPad?还是 iOS?而看到 Google 这个词,你又会想到什么?搜索?地图?还是 Chrome?而你的 iOS 设备上安装了多少 Google 应用?它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发现 Google 给人的印象更多是服务,而苹果更多是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的利润一再被压低,连苹果在 iPad mini 的定价上都选择了较低的利润。可是服务却依旧赚钱,包括广告服务。 对于 Google 来说,赚钱靠的不仅仅是建立自己的王国,便于控制,交易是可以做到邻国的,没有设备又怎样,只要建立群众基础,进行文化输出,自己自然能获利。 Reticle Research 的首席分析师 Ross Rubin 在 engadget 上撰文,他认为,在 iOS 上,现在是 Google 的时间。Google 从桌面时代已经着手投资发展各种网络服务,而在苹果的系统上,Google 也更直接地与应用挂钩。它拥有 Google 地图、Google Drive、Google Voice 和 Google+,而相比之下,苹果最大的消费者在线服务成功案例只有 iCloud,而后者看起来并不像 app。 苹果在政策上一直努力维护自己的后花园,比如禁止第三方 HTML 或 Javascript 渲染引擎。但就算如此,也阻挡不了 Chrome 成为 iPhone 和 iPad 上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苹果用户并不反感这些所谓竞争对手的产品,而 Google 也能从这些 iOS 消费者身上获得数据,继续打造广告平台。 不过,这些 Google 的应用往往带着明显的 Android 色彩,在风格和操作上会更靠近 Android,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 Android 手机的潜在消费者。这叫 Rubin 想起了当年微软为 Mac 所写的软件,它们就带着鲜明的 Windows 外观和感觉。 现在,Google Now 也作为 Google Search 的一个功能进驻 iOS 平台,这对于苹果为数不多的服务之一——Siri,可以说是不小的打击。比起 Siri 的对话,Google Now 显得更智能。值得注意的是,Now 通过云端可以搜集到其他 Google 服务的信息,这意味着这些服务不用进驻iOS 平台,照样如影随形。 在互联网生经济的早些年头,有这么一句话: “网页在 Mac 上制作,Unix 为之服务,而在 Windows 上被浏览。” 而今,在 iOS 平台上,Google 就是这样一只寄居蟹:苹果的设备,Google 的服务。
有了 Pixel Press,非码农也能做游戏 制作电子游戏是项综合工程,文字能力、想象能力、绘画能力,都不可或缺。即使你拥有上述才能,要把自己的创造变成现实,还要学会一项专业技术:编程。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项复杂而枯燥的工作,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它。找个感兴趣的码农帮忙,从 Codeacademy 起步学习编程?似乎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不用编程,就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些要求太高? 如果你真有这方面的愿望,The Verge 网站报道的 Pixel Press 正是你所需要的。它可以让你在完全不懂代码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游戏。 首先,你要打印出两页的 PDF 文档。第一页是方格纸,你描绘出自己设计的关卡,第二页是指令,标明物品代表的含义。在你绘好关卡后,用 iPhone 或 iPad 拍照,通过应用的光学识别技术,你的创造会变成“关卡草图”。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或更多。然后,你可以给关卡配色,选择不同的角色、声音、音乐等等。 Pixel Press 的开发者 Rath 说,应用正在开发中,大概会在六个月内完成。它非常易于使用,一个 12 岁的孩子曾使用过,效果很好,“任何人都能够做出一道关卡,只要花费时间去做”。 Pixel Press 的想法在 Rath 童年时就已经诞生了。当时,他和朋友着迷于《超级马里奥》和《银河战士》。他们会在纸上画出自己设计的关卡,并想象如何通过它们。那时候他们是出于激情,并未想到去学习游戏编程。 目前,Pixel Press 只能制作卷轴游戏,但是未来版本会增加枪支、敌人等元素,甚至会有全新类型的游戏,比如赛车。Pixel Press 还增加了分享的功能,你可以将游戏上传,让更多的人玩到它。 这个项目正在 Kickstarter 上融资,希望能够获得 10 万美元。如果能获得 35 万的话,Pixel Press 会有 Android 和 Ouya 版本。对于 Ouya 版本,Rath 更为兴奋。他说,“能够使用控制器来玩它,并且将其搬到主机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Pixel Press 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但是它究竟能够做出什么,还不好断言。“会有许多的可能性”,Rath 说。
Windows Phone 8 的优势:买应用更方便 微软从三个维度评估 Windows Phone 生态圈的发展:质量、范围和开发者机会。为鼓励更多开发者加入 Windows Phone 平台,微软下了不少功夫。据 TNW 报道,微软宣布推出一些增强功能,让开发者能够扩展应用的分布,增加收入机会: 增加六个新的支付市场 优化应用提交流程 增加新的移动运营商计费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目前,微软全球范围所支持的运营商计费伙伴已在 19 个市场达到 25 个,超过 Google Play。显然,这并不能成为打败 Google Play 的致命优势,不过却彰显其对开发者的诚意。 微软表示运营商计费使消费者付费买应用更加方便,除了信用卡之外多了一个选择,而这种付费方式的转化率要更高:平均来说,一个应用开发者在支持运营商计费的市场中,所赚的钱是只支持信用卡市场上的三倍。因为,当你让潜在消费者更便捷地支付,将会得到更多交易。 在这个已趋向饱和的市场,微软想要追上甚至超越 Google 和苹果,就不得不绞尽脑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而 TNW 认为运营商计费这一招是个不错的开始。另外,微软已经成功使更多 Windows Phone 手机出售,比如诺基亚最近财报显示,已有 560 万部 Lumia 售出。 微软还透露了一组数据:自 Windows Phone 8 推出至今,应用的下载量实现 100% 增长,而且付费应用收入增长将近 140%。而开发者获得收益,正是一个健康平台的标志。 题图来自:softpedia
Windows Phone 8 的优势:买应用更方便 微软从三个维度评估 Windows Phone 生态圈的发展:质量、范围和开发者机会。为鼓励更多开发者加入 Windows Phone 平台,微软下了不少功夫。据 TNW 报道,微软宣布推出一些增强功能,让开发者能够扩展应用的分布,增加收入机会: 增加六个新的支付市场 优化应用提交流程 增加新的移动运营商计费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目前,微软全球范围所支持的运营商计费伙伴已在 19 个市场达到 25 个,超过 Google Play。显然,这并不能成为打败 Google Play 的致命优势,不过却彰显其对开发者的诚意。 微软表示运营商计费使消费者付费买应用更加方便,除了信用卡之外多了一个选择,而这种付费方式的转化率要更高:平均来说,一个应用开发者在支持运营商计费的市场中,所赚的钱是只支持信用卡市场上的三倍。因为,当你让潜在消费者更便捷地支付,将会得到更多交易。 在这个已趋向饱和的市场,微软想要追上甚至超越 Google 和苹果,就不得不绞尽脑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而 TNW 认为运营商计费这一招是个不错的开始。另外,微软已经成功使更多 Windows Phone 手机出售,比如诺基亚最近财报显示,已有 560 万部 Lumia 售出。 微软还透露了一组数据:自 Windows Phone 8 推出至今,应用的下载量实现 100% 增长,而且付费应用收入增长将近 140%。而开发者获得收益,正是一个健康平台的标志。 题图来自:softpedia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