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北魏后明
关注数: 0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11,889
关注贴吧数: 1
新格伦与猎鹰9
IM-1着陆姿态模拟
天宫空间站的儿童画展
长五起飞
IM-1已落月,信号弱,大概翻了,药丸! IM-1月球着陆器推迟于7:24着陆月球,原定6:30,因激光测距仪故障,改用NASA的多普勒激光雷达测距导航。
IM-1月球着陆器进入环月轨道 着陆器甲烷机经过408s的点火后,成功进入高度92km高度环月轨道。 初步数据显示dv为800m/s,精度为2m/s。
新格伦与发射台
印度火箭发射成功率 截至2.17
IM-1月球着陆器飞行轨迹与着陆位置 预计21日进入环月轨道, 22日着陆月球南极Malapert A陨石坑附近(约南纬80°,距南极点300公里)
Nova-C(IM-1)月球着陆器飞往月球 预计22日登月
俄罗斯近期发射了核动力电子战卫星? ·PBS——NewsHour——National security warning reportedly involves Russian space weapon
H3再出发——这下应该不用哭了吧?
新格伦模拟箭
追梦者+流星
2024年144发火箭发射大作战 宣称一年144发。 目前约3天一发,截至2月1日,总计10发。 一年预计只会有112~122发。
抓住天鹅座
日本白兔R第二弹:将搭载呆湾深空辐射探测器登月 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发射。 深空辐射探测器(DSRP)重400多克,项目总花费1900万新台币(445万)。
月の地平线——全球历次成功登月
天鹅座(1.30)
slim着陆3D模拟掉喷嘴翻跟头
坎巴拉登月计划
星厂满负荷生产
NASA登月第二弹:Nova-C月球着陆器预计春节发射
猎鹰9本月30日首发天鹅座飞船 由于专门搭载天鹅座飞船的安塔瑞斯230退役, 今年三次天鹅座货运任务都将由猎鹰9接替执行, 直至明年新的安塔瑞斯330来接替。
新格伦一二级组装
海南商业发射场两个工位今年6月底具备各16发的年发射能力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 · 2022年7月6日动工建设,首期占地2000亩,投资40亿元。 两个中型液体工位、两个小型固体工位。 2023年年底建成,2024年一季度合练,2024年6月底形成常态化高密度发射能力。 12月29日一号工位顺利竣工。 · 一号工位主要针对长八。 二号工位适应10家火箭企业共19型火箭。 芯级直径兼容3.35米、3.8米、4.2米、5米都能兼容。 · 一号工位是“小三垂”的测发模式,火箭射前占位7天、射后恢复7天,考虑到协同作用和维护时间,一年的发射能力为16发; 二号工位是“三平”的测发模式,火箭射前占位3天、射后恢复也是7天,同样考虑到协同作用和维护时间,一年的发射能力也按16发计。 (海南商发)
各型号飞船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人数 截至2024年1月20日
日本SLIM月球着陆器的着陆姿态与太阳位置
距离4光分:灵神星探测器飞行100天 是地月距离的180倍。
测试逃生系统的阿波罗指令舱 1966年1月20日,阿波罗指令舱002B(A-004)由小乔2号火箭搭载发射到1.8万米高空,以测试逃生系统。 1963~1966年,该测试进行了5次。
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着陆失联 1月18日,NASA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第72次飞行。 本次飞行为12米高度垂直飞行(不平移)。 但在下降过程中,直升机和毅力号火星车之间的通信在着陆前提前终止。 机智团队正在分析现有数据,并考虑重建通信的后续步骤。
日本SLIM月球着陆器落月了
日本SLIM月球探测器今晚预计着陆位置
中国已进行过垂直起降的四家商业航天企业
星舰第三飞火箭的一些改进内容
甲烷姿轨控推进居然这么好? 《液氧/甲烷推进系统研究进展》
引力一号搭载的自研3吨低成本货运飞船原型
日本SLIM月球着陆器预计1月20日登陆月球(1.15) 1月14日,JAXA确认着陆器进入600km月球圆轨道。 预计1月19日,近月点降低到15km。 1月20日,0:00(UTC+9),开始着陆下降,0:20,着陆月球。
星舰发射台(1.15)
游隼月球着陆器成了回旋镖,将坠入地球
星舰二次试飞总结及三次试飞展望 据SpaceX最新活动,马斯克宣称。 · 二次试飞总结: S25,因无载荷,主动排放液氧,导致爆炸。 · 三次试飞展望: 目标是入轨,并点火离轨。 · 其它: 星舰基地将建第二发射台。
引力一号,起飞!
国外载人登月推进系统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1)开展重复使用设计。为了减少研发和使用成本,需开展载人登月推进系统重复使用设计,为后续大规模太空探索提供支持。推进系统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是发动机重复使用和贮箱、阀门等组件的重复使用检测和维护。建议推进系统从推进剂研究、单机重复使用设计、推进系统方案重复使用设计、重复使用测试方案设计、检查维护流程和重复使用验证试验等方面开展重复使用设计,制定各类产品重复使用准则。 · (2)研制高性能、高可靠的轨控发动机。受目前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制约,载人登月飞船装载的推进剂质量受到严格限制。载人登月任务有大范围变轨的较大速度冲量需求,要求飞船的轨控发动机必须具备高比冲性能,以提高推进剂的利用效率,节省推进剂携带量。同时,基于载人登月具有“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的突出任务特点,登月飞船的轨控发动机必须高度可靠,所以研制高性能、高可靠的轨控发动机对载人登月任务至关重要,将决定登月任务成败。 · (3)开展无毒推进剂研制。开展无毒(绿色)推进剂研制,在航天员乘坐的载人登月飞船返回舱使用无毒推进剂,提高载人登月的安全性。目前,我国载人航天的返回舱使用单组元肼推进剂,肼推进剂为有毒介质,使用与维护都必须采取特别措施。须开展无毒推进剂研制,并同步开展无毒推进剂对应的催化剂和无毒发动机研制。 · (4)开展轻质、大容积贮箱与舱体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载人登月任务实施过程的速度增量需求大,相应要求飞船携带的推进剂质量多,必须采用轻质、容积更大的贮箱贮存推进剂。不同于以往的航天器,大容积贮箱及大量推进剂的质量特性将与载人登月飞船的舱体结构深度耦合,两者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互相影响。传统的飞船舱体结构和推进系统贮箱独立设计的分工界面不再适应载人登月的任务需求,必须开展推进系统的轻质、大容积贮箱与飞船舱体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联合开展仿真、验证试验,提高飞船的研制效率和可靠性。 · (5)研究高精度压力调节和控制技术。综合分析载人登月飞船的推进系统任务需求可以发现,采用恒压挤压式的系统方案仍然是最优选择。但载人登月任务的飞船存在变轨工况流量变化范围大、飞船变轨推力精度要求高的新任务需求,两者都对恒压挤压式的压力调节精度提出重大挑战。为适应载人登月任务的变轨工况流量范围大、变轨推力精度要求高的任务需求,必须研究高精度压力调节和控制技术,提高推进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 (6)开展高精度推进剂剩余量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根据载人登月任务需求分析发现,载人登月飞船使用多个表面张力贮箱的系统和布局更优。表面张力贮箱采用液体表面张力进行推进剂管理,在单个贮箱推进剂耗尽后必须及时隔离耗尽的贮箱,防止推进剂夹气,影响发动机工作安全。所以必须对表面张力贮箱内的推进剂剩余量进行精确测量,能够及时关闭推进剂耗尽的贮箱,不影响其他贮箱继续使用。目前,表面张力贮箱推进剂剩余量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还不成熟,需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及贮箱耗尽隔离技术的可靠性。 · (7)开展载人登月飞船推进剂补加技术研究。受限于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载人登月飞船能携带的推进剂质量受限,也制约了飞船完成后续任务的能力,可通过在轨为载人登月飞船补加推进剂的方案,提高飞船的任务适应能力。不同于空间站的推进剂补加方案,载人登月飞船使用表面张力贮箱,需开展表面张力贮箱的补加技术研究,对推进剂的和被补加技术及接口开展一体化研究与设计。 · (8)组件轻质化技术研究。载人登月飞船的管路流量、推进剂装填量、气瓶气量均远超以往空间飞行器型号,必须研制各类大流量阀门和大容积贮箱、气瓶等组件。目前,各类组件按照传统设计准则开展相似设计,研制出的大流量阀门、大容积贮箱和大容积气瓶的质量均不能满足载人登月任务的轻质化设计需求,必须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并开展阀门、贮箱、气瓶等组件的轻质技术研究。 · 《国外载人登月推进系统方案综述》
引力一号发射后的发射船 看样子问题不大
新格伦二级
火神首飞成功,新鸽伦也出来亮亮相。
千亿航天:2050年前,建立10万吨级的星际方舟 2024年,“宇宙猎人”中大型液体火箭1:1一子级的投产和回收复用试验。 自主研发的“落叶飘”气动力减速回收技术。 火箭一子级再入返回至着陆前,全程采用气动力减速和三通道飞行控制。 火箭减速飞行过程中无需消耗推进剂,相比于猎鹰 9 号火箭可减少20%的运载能力损失(猎鹰9回收状态下运载能力损失为海上回收24%,陆地回收40%); 火箭无主动力减速,降低了发动机多次点火工况要求,火箭复用寿命更长; 降低了在线凸优化规划的难度。 火箭采用 BTT 姿态控制,机动飞行能力强,适应大范围子级落点调整,落区保障要求更低。 同时也统筹考虑飞行控制、测量、测发控等功能需求,突破传统的设计约束,采用系统总线和高速机内总线,实现信息一体化、一套系统综合控制箭上、箭下资源,全面提升运载火箭数字化水平,实现火箭在线自适应故障诊断、风险评估,提高火箭运行可靠性。 短期目标(3-5年):将每公斤运载成本降低至1万元人民币以下。 远景计划:2050年前,建立10万吨级的星际方舟,在轨寿命100年,可供5000人长期生存,同时具备对地、对月、对火的万吨级运输摆渡能力;构建在轨试验、生产制造、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商业业态。公司将促进第一代太空人类的产生。
爱因斯坦探测器:欧空局还是会来事
稳的一批
玉兔三号可能的行走路线 图1:绿圈为嫦娥七号南极着陆位置,红圈为玉兔三号八年后移动位置(按玉兔二号月平均28米),行程2.7公里。 图2:玉兔三号若快速移动,可到达月球南纬89.9度的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
诺格GEM固推
下一代:宇宙神5与火神
星舰发射台旁边的立式储罐被拆除
新空间航天——赤兔火箭
地球:顶住!
十年在轨碎片数量(2014~2023)
2023美发射的军星编号及轨道
2023全球载荷发射数量及吨位
十年全球航天载荷发射数量(2014~2023)
2023年各国轨道发射次数与火箭型号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