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baowu shenbaowu
1970年5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67 发帖数: 10,532 关注贴吧数: 6
西湖大量外来生物暴亡 管理处提醒:勿随意放生 西湖大量外来生物暴亡管理处提醒:勿随意放生 杭州人周大伯70多岁,喜欢锻炼,每天清早都要到西湖边活动活动筋骨。昨天清晨六点多,周大伯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杨公堤附近的浴鹄湾晨练。 浴鹄湾东北侧的霁虹桥风景很美,清晨的西湖边微风习习,周大伯伸了伸腰很是惬意,突然他闻到了阵阵臭味,回头一看,湖面岸边堆积了一大片已经死亡发臭的螺蛳。 旁边十多个晨练的人围了过来,大家议论纷纷。“难道西湖水被污染了?”周大伯不解,立即给本报96068热线打来了电话。 大量死螺蛳、死泥鳅,西湖边清晰可见 周大伯发现的大量死螺蛳位于霁虹桥的东侧位置,距离杨公堤不到200米。 刚走上霁虹桥,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在桥面北侧的地面上,堆积着一大堆螺蛳,密密麻麻的,面积约50平方米。记者凑近一看,这些螺蛳外壳为青色,大都已经死亡,很多已经成了空壳,一些苍蝇在螺蛳尸体上飞来飞去,场面令人作呕。 桥面的另一侧,浴鹄湾的湖水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在湖中游弋,远处一只只野鸭和水鸟正在嬉戏。记者发现,在湖底还有一条条泥鳅,不过都已经气绝,翻了白肚皮。“风景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有一片死鱼死螺蛳呢,会不会是水体污染了?”正在桥上拍照留念的上海游客纪女士有疑问。 周大伯告诉记者,昨天早上他发现这片螺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可能是别人在这里随意放生的,因为不习惯浴鹄湾的水体环境死亡了。“我以前也遇到过放生的人,拎着一袋袋鱼、泥鳅就往湖里倒,但是我觉得,这样其实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害了这些动物,你看死掉那么一片,还不知道会不会污染西湖水。” 环卫阿姨说:深夜有人往湖里倒螺蛳 负责霁虹桥旁一座公厕保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这些螺蛳和泥鳅,的确是有人专门到这里来放生的。“大概是前天晚上十一点多,我刚刚睡下,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有好几辆汽车的声音,这么晚了,不可能会是游客来这里的,我赶紧爬起来看看。” 起初,张阿姨还以为是景区里出了什么事。“我到外面一看,好家伙,一共八辆汽车,都是皮卡车和面包车,车上下来十几个人,老老少少都有。”张阿姨被这阵势也吓了一跳。 张阿姨说,那些人下车时,手上都拎着好几个黑色的大塑料袋,看上去沉甸甸的。“一行人下车就往霁虹桥走,有几个年轻人还抬着一个红色的大脸盆。” 张阿姨也跟了上去。 “我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个男的告诉我,他们是从萧山过来的,到这里来放生。”张阿姨上前一看,好家伙,品种齐全啊,有螺蛳、有泥鳅、还有黄鳝,一袋袋的都摊在地上,差不多有上百袋。“他们好多人,拎起袋子就往湖里倒,我拿了个装螺蛳的袋子拎了拎,至少有十多斤重,算起来,他们总的在这里都放生了上千斤。” 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放生的人群散去。清理那些散落在地面上的那些塑料袋成了张阿姨那天额外的工作。 西湖水域管理处:西湖不能随意放生 那么西湖里是否能随意放生动物呢? 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显然这是不行的。“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们请游客和市民不要在西湖水域中随意放生。”工作人员说,擅自放生其实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有市民会将一些外来物种随意在西湖中放生,但它们不一定能适应西湖的水体环境,最后大批死亡,这些死亡的水生动物不仅会跟西湖美景不协调,一旦腐败发臭后还会影响西湖水体环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湖水域管理处每天都有巡查队伍在各个水域巡逻,虽然目前在西湖里随意放生的情况并不算严重,但是一旦发现有市民随意放生,他们会当场予以劝导并制止。 但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言,巡查队的力量还是有限,他们也想请广大市民和游客能提高自身素质,不要在西湖中放生。 对于在浴鹄湾霁虹桥旁的这片死亡的螺蛳和泥鳅,工作人员表示会立即派保洁员及时打捞干净。 工作人员说,如此大量死亡的螺蛳和泥鳅,对西湖水质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有多大影响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要看接下来几天的密切观察。 来源:钱江晚报
西湖大量外来生物暴亡 管理处提醒:勿随意放生 西湖大量外来生物暴亡管理处提醒:勿随意放生 杭州人周大伯70多岁,喜欢锻炼,每天清早都要到西湖边活动活动筋骨。昨天清晨六点多,周大伯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杨公堤附近的浴鹄湾晨练。 浴鹄湾东北侧的霁虹桥风景很美,清晨的西湖边微风习习,周大伯伸了伸腰很是惬意,突然他闻到了阵阵臭味,回头一看,湖面岸边堆积了一大片已经死亡发臭的螺蛳。 旁边十多个晨练的人围了过来,大家议论纷纷。“难道西湖水被污染了?”周大伯不解,立即给本报96068热线打来了电话。 大量死螺蛳、死泥鳅,西湖边清晰可见 周大伯发现的大量死螺蛳位于霁虹桥的东侧位置,距离杨公堤不到200米。 刚走上霁虹桥,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在桥面北侧的地面上,堆积着一大堆螺蛳,密密麻麻的,面积约50平方米。记者凑近一看,这些螺蛳外壳为青色,大都已经死亡,很多已经成了空壳,一些苍蝇在螺蛳尸体上飞来飞去,场面令人作呕。 桥面的另一侧,浴鹄湾的湖水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在湖中游弋,远处一只只野鸭和水鸟正在嬉戏。记者发现,在湖底还有一条条泥鳅,不过都已经气绝,翻了白肚皮。“风景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有一片死鱼死螺蛳呢,会不会是水体污染了?”正在桥上拍照留念的上海游客纪女士有疑问。 周大伯告诉记者,昨天早上他发现这片螺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可能是别人在这里随意放生的,因为不习惯浴鹄湾的水体环境死亡了。“我以前也遇到过放生的人,拎着一袋袋鱼、泥鳅就往湖里倒,但是我觉得,这样其实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害了这些动物,你看死掉那么一片,还不知道会不会污染西湖水。” 环卫阿姨说:深夜有人往湖里倒螺蛳 负责霁虹桥旁一座公厕保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这些螺蛳和泥鳅,的确是有人专门到这里来放生的。“大概是前天晚上十一点多,我刚刚睡下,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有好几辆汽车的声音,这么晚了,不可能会是游客来这里的,我赶紧爬起来看看。” 起初,张阿姨还以为是景区里出了什么事。“我到外面一看,好家伙,一共八辆汽车,都是皮卡车和面包车,车上下来十几个人,老老少少都有。”张阿姨被这阵势也吓了一跳。 张阿姨说,那些人下车时,手上都拎着好几个黑色的大塑料袋,看上去沉甸甸的。“一行人下车就往霁虹桥走,有几个年轻人还抬着一个红色的大脸盆。” 张阿姨也跟了上去。 “我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个男的告诉我,他们是从萧山过来的,到这里来放生。”张阿姨上前一看,好家伙,品种齐全啊,有螺蛳、有泥鳅、还有黄鳝,一袋袋的都摊在地上,差不多有上百袋。“他们好多人,拎起袋子就往湖里倒,我拿了个装螺蛳的袋子拎了拎,至少有十多斤重,算起来,他们总的在这里都放生了上千斤。” 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放生的人群散去。清理那些散落在地面上的那些塑料袋成了张阿姨那天额外的工作。 西湖水域管理处:西湖不能随意放生 那么西湖里是否能随意放生动物呢? 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显然这是不行的。“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们请游客和市民不要在西湖水域中随意放生。”工作人员说,擅自放生其实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有市民会将一些外来物种随意在西湖中放生,但它们不一定能适应西湖的水体环境,最后大批死亡,这些死亡的水生动物不仅会跟西湖美景不协调,一旦腐败发臭后还会影响西湖水体环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湖水域管理处每天都有巡查队伍在各个水域巡逻,虽然目前在西湖里随意放生的情况并不算严重,但是一旦发现有市民随意放生,他们会当场予以劝导并制止。 但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言,巡查队的力量还是有限,他们也想请广大市民和游客能提高自身素质,不要在西湖中放生。 对于在浴鹄湾霁虹桥旁的这片死亡的螺蛳和泥鳅,工作人员表示会立即派保洁员及时打捞干净。 工作人员说,如此大量死亡的螺蛳和泥鳅,对西湖水质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有多大影响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要看接下来几天的密切观察。 来源:钱江晚报
步行的惊人效果(ZT) 步行的惊人效果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探亲回家 一九七0年五月底我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团十五连,这是一个十分荒凉并完全与江南农村不一样的地方。当时大家心里很是想家,在与各地知青的交谈中,都会问他们:你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回家过没有或回家过几次?当听到他们回答说没有回家过,这里没有探亲假的,大家的心里十分的沉重。由于兵团没有探亲假,于是,当年秋收过后,不少杭州老乡就私下策划“逃跑”并付诸行动,与这里拜拜了,因此连队里杭州老乡少了不少。    转眼一九七一年春节来临,我首次在远离家乡的北大荒过了个年。春节过后,传来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知青有探亲假了,规定二年享受一次,时间是24天(不包括往返路程)。接着,连队根据农事忙闲的实际情况,安排上海、北京、哈尔滨知青分期分批的回家探亲了。杭州知青能够享受探亲假要等到一九七二年度内,于是在七二年春节来临前,大批的杭州知青开始陆续回家探亲了,我也在七二春节前拿到第一张《通行证》回家可以探亲了,同时拿到《通行证》的还有老金、牛儿。我们要回家了,大家心里真是激动无比,临走前一天晚饭吃好后,我们三人的行李都集中在木工间(牛儿与袁作华“老袁头”睡在木工间的),然后在一起聊天到夜里9、10点钟,由于当时团部的大客不下连队的,第二天连队的小车(拖拉机)和牛、马车也不去团部,所以因为回家心切,我们约定明天凌晨4点到木工间,4点半出发步行到马库力赶上8时发车到佳木斯的大客。    我与老金那天凌晨4点不到就到了木工间,马上把昨天晚上准备的馒头在火炉上烤着,几分钟后馒头“香”了,吃完后,我们在凌晨4点半的样子就出发了,平时从15连到团部步行一般要3小时,那天我们计划中有半小时的余地。我们三人人手一只旅行袋,没有其它东西,而且也没什么重物,因此出连队时行走速度还算快的,不到一小时就走过了14连,接着走向13连,等过了13连速度就不理想了,人也累了,尿也多了、速度明显下降了,同时人也感到冷了,当时出连队时的“一鼓足气”也有些打了折扣。一看表时间已经7点多了,天也亮了,而我们还没有走到马库力东面的山脚,说实在的我们当时是已经累的够呛了,没有办法啊,得咬牙坚持走。就这样走啊走,终于走到了马库力北侧的农业社了,这时能够看到我们团部了,走着走着看到了红色的大客停在那里,有不少人在那里上车,下面有不少人在送行,由于看到了目标,这时我们的力气大了许多,一个尽的往前快步走。我们终于在8时不到来到大客前,但是已经是上不了车了,车厢里站满了人,这时车旁的送行者中有人叫我们上去,他们在下面使劲的推,就这样我们三人总算挤上了车。原想到了团部先去“方便”一下,但由于这个状况,也就没有“方便”,等车开了,我们也就不能“方便”了,从团部到佳木斯我们又要咬牙坚持了,一直坚持到佳木斯火车站总算得到了“方便”。    为了早一天回到家,我们买了无座车票,当天夜里10点左右上了78次佳木斯到天津的直快列车离开佳木斯,踏上了回家的路。
[征文] 第一次探亲回家 第一次探亲回家 一九七0年五月底,我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团十五连,这是一个十分荒凉并完全与江南农村不一样的地方。当时大家心里很是想家,在与各地知青的交谈中,都会问他们:你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回家过没有或回家过几次?当听到他们回答说没有回家过,这里没有探亲假的,大家的心里十分的沉重。由于兵团没有探亲假,于是,当年秋收过后,不少杭州老乡就私下策划“逃跑”并付诸行动,与这里拜拜了,因此连队里杭州老乡少了不少。 转眼一九七一年春节来临,我首次在远离家乡的北大荒过了个年。春节过后,传来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知青有探亲假了,规定二年享受一次,时间是24天(不包括往返路程)。接着,连队根据农事忙闲的实际情况,安排上海、北京、哈尔滨知青分期分批的回家探亲了。杭州知青能够享受探亲假要等到一九七二年度内,于是在七二年春节来临前,大批的杭州知青开始陆续回家探亲了,我也在七二春节前拿到第一张《通行证》回家可以探亲了,同时拿到《通行证》的还有老金、牛儿。我们要回家了,大家心里真是激动无比,临走前一天晚饭吃好后,我们三人的行李都集中在木工间(牛儿与袁作华“老袁头”睡在木工间的),然后在一起聊天到夜里9、10点钟,由于当时团部的大客不下连队的,第二天连队的小车(拖拉机)和牛、马车也不去团部,所以因为回家心切,我们约定明天凌晨4点到木工间,4点半出发步行到马库力赶上8时发车到佳木斯的大客。 我与老金那天凌晨4点不到就到了木工间,马上把昨天晚上准备的馒头在火炉上烤着,几分钟后馒头“香”了,吃完后,我们在凌晨4点半的样子就出发了,平时从15连到团部步行一般要3小时,那天我们计划中有半小时的余地。我们三人人手一只旅行袋,没有其它东西,而且也没什么重物,因此出连队时行走速度还算快的,不到一小时就走过了14连,接着走向13连,等过了13连速度就不理想了,人也累了,尿也多了、速度明显下降了,同时人也感到冷了,当时出连队时的“一鼓足气”也有些打了折扣。一看表时间已经7点多了,天也亮了,而我们还没有走到马库力东面的山脚,说实在的我们当时是已经累的够呛了,没有办法啊,得咬牙坚持走。就这样走啊走,终于走到了马库力北侧的农业社了,这时能够看到我们团部了,走着走着看到了红色的大客停在那里,有不少人在那里上车,下面有不少人在送行,由于看到了目标,这时我们的力气大了许多,一个尽的往前快步走。我们终于在8时不到来到大客前,但是已经是上不了车了,车厢里站满了人,这时车旁的送行者中有人叫我们上去,他们在下面使劲的推,就这样我们三人总算挤上了车。原想到了团部先去“方便”一下,但由于这个状况,也就没有“方便”,等车开了,我们也就不能“方便”了,从团部到佳木斯我们又要咬牙坚持了,一直坚持到佳木斯火车站总算得到了“方便”。 为了早一天回到家,我们买了无座车票,当天夜里10点左右上了78次佳木斯到天津的直快列车离开佳木斯,踏上了回家的路。
说说吃甲鱼 说说吃甲鱼 1979年回杭州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开始启动,各种农副产品进入杭州城里,马路市场上各种以前紧张的需要凭票的农副产品都有,黄鳝、甲鱼、鳗,鱼、虾、蟹等水产品应有尽有。因此小商小贩像雨后春笋越来越多,马路市场一片繁荣生机,市民们再也不用去国营菜场买菜了。 甲鱼,是我爱好吃的,刚回杭州工作后,我每月总要买三、四次甲鱼吃吃(斤把儿重的),当时都是正宗的野生本塘甲鱼,价格也能承受,母的2.5~3.0元/斤,公的3.5~4.0元/斤。记得有一次我当月奖金拿了一等奖7元,去新华路农贸市场买了一只2斤多的甲鱼回家,父亲怕我一顿吃光,再三说要分二次吃,否则会吃坏的。在80年代的时光,甲鱼也是每月不断的,尽管价格不断长,但也能承受。 后来,随着时光的过去,甲鱼的价格越来越贵,直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甲鱼的价格要3、4拾元一斤时,感到是难以承受了,就不怎么吃了。而且,这时市场上开始有人工养殖的甲鱼供应了,野生的甲鱼越来越少,甚至不见有野生的甲鱼了,就是有也是不靠谱的(很可能是冒充的)。2003年夏天,我在刀矛巷农贸市场上买了一只所谓的野生甲鱼,250元一斤,那只甲鱼1斤2两重,花了300元钱,结果味道跟养殖的甲鱼差不多,后来才知道是放养的,并不是正宗的野生甲鱼。 现在,要想吃甲鱼,就是弄只养殖的甲鱼(花个4、5拾元钱)吃吃,但是,人们现在好像是不太喜欢吃它了,口味也在升级。
说说吃甲鱼 说说吃甲鱼 1979年回杭州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开始启动,各种农副产品进入杭州城里,马路市场上各种以前紧张的需要凭票的农副产品都有,黄鳝、甲鱼、鳗,鱼、虾、蟹等水产品应有尽有。因此小商小贩像雨后春笋越来越多,马路市场一片繁荣生机,市民们再也不用去国营菜场买菜了。 甲鱼,是我爱好吃的,刚回杭州工作后,我每月总要买三、四次甲鱼吃吃(斤把儿重的),当时都是正宗的野生本塘甲鱼,价格也能承受,母的2.5~3.0元/斤,公的3.5~4.0元/斤。记得有一次我当月奖金拿了一等奖7元,去新华路农贸市场买了一只2斤多的甲鱼回家,父亲怕我一顿吃光,再三说要分二次吃,否则会吃坏的。在80年代的时光,甲鱼也是每月不断的,尽管价格不断长,但也能承受。 后来,随着时光的过去,甲鱼的价格越来越贵,直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甲鱼的价格要3、4拾元一斤时,感到是难以承受了,就不怎么吃了。而且,这时市场上开始有人工养殖的甲鱼供应了,野生的甲鱼越来越少,甚至不见有野生的甲鱼了,就是有也是不靠谱的(很可能是冒充的)。2003年夏天,我在刀矛巷农贸市场上买了一只所谓的野生甲鱼,250元一斤,那只甲鱼1斤2两重,花了300元钱,结果味道跟养殖的甲鱼差不多,后来才知道是放养的,并不是正宗的野生甲鱼。 现在,要想吃甲鱼,就是弄只养殖的甲鱼(花个4、5拾元钱)吃吃,但是,人们现在好像是不太喜欢吃它了,口味也在升级。
游客翻围栏拍照坠落百米悬崖 获救保住生命 中新网重庆2月4日电(连肖阮守军)重庆黔江区消防部门5日称,当地一名30多岁的男子赴森林公园游玩,为拍摄理想的照片,竟然翻越景区铁索围栏,坠落百米悬崖,多处受伤。 据目击者称,事发于3日下午,坠崖男子罗先生和两位老同学张先生、李先生一行3人,到黔江区仰头山森林公园游玩,他们途中准备找一处好风景拍照留念,发现登山步道外侧风景优美,便决定翻到步道铁索围栏外拍照。 登山步道铁索围栏下是百米悬崖。李先生第一个翻过铁索围栏,站在悬崖边上,让同伴帮他拍照,之后又顺利返回。接着,罗先生也冒险翻过围栏,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同伴请其帮忙拍照,之后,正当罗先生准备翻过围栏返回时,意外突然发生—他脚下一滑,身体向后一仰,瞬间跌落悬崖。 罗先生的两个同伴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他们急忙跑上前去,在铁索围栏边往山崖下张望,并大声呼喊罗先生的名字。可是,他们没有看见罗先生的身影,呼喊也没有任何回应。 罗先生跌落的位置,山崖近乎垂直,有100多米高,崖壁上布满了荆棘杂草,附近也没有任何走下去的道路,李先生和张先生两人心急如焚,只好拨打119报警求助。 当日下午15时26分,重庆黔江区消防支队调派新华中队1辆抢险救援车、10名官兵赶往现场救援。 由于事发地附近没有下山的道路,消防人员只有利用绳索从山崖上慢慢降落搜寻罗先生。终于,消防人员在半山腰的草丛中发现罗先生,此时的他气息微弱,全身多处受伤,且其所处位置随时有再次滚落的危险。 为营救罗先生,消防官兵、民警和当地村民一起,在陡峭的山崖上砍开树枝、杂草和荆棘,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最终罗先生才被顺利抬到救护车上。 目前,罗先生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重庆消防部门据此提醒,春节期间外出游玩,一定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和秩序,避免冒险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游客翻围栏拍照坠落百米悬崖 获救保住生命 中新网重庆2月4日电(连肖阮守军)重庆黔江区消防部门5日称,当地一名30多岁的男子赴森林公园游玩,为拍摄理想的照片,竟然翻越景区铁索围栏,坠落百米悬崖,多处受伤。 据目击者称,事发于3日下午,坠崖男子罗先生和两位老同学张先生、李先生一行3人,到黔江区仰头山森林公园游玩,他们途中准备找一处好风景拍照留念,发现登山步道外侧风景优美,便决定翻到步道铁索围栏外拍照。 登山步道铁索围栏下是百米悬崖。李先生第一个翻过铁索围栏,站在悬崖边上,让同伴帮他拍照,之后又顺利返回。接着,罗先生也冒险翻过围栏,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同伴请其帮忙拍照,之后,正当罗先生准备翻过围栏返回时,意外突然发生—他脚下一滑,身体向后一仰,瞬间跌落悬崖。 罗先生的两个同伴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他们急忙跑上前去,在铁索围栏边往山崖下张望,并大声呼喊罗先生的名字。可是,他们没有看见罗先生的身影,呼喊也没有任何回应。 罗先生跌落的位置,山崖近乎垂直,有100多米高,崖壁上布满了荆棘杂草,附近也没有任何走下去的道路,李先生和张先生两人心急如焚,只好拨打119报警求助。 当日下午15时26分,重庆黔江区消防支队调派新华中队1辆抢险救援车、10名官兵赶往现场救援。 由于事发地附近没有下山的道路,消防人员只有利用绳索从山崖上慢慢降落搜寻罗先生。终于,消防人员在半山腰的草丛中发现罗先生,此时的他气息微弱,全身多处受伤,且其所处位置随时有再次滚落的危险。 为营救罗先生,消防官兵、民警和当地村民一起,在陡峭的山崖上砍开树枝、杂草和荆棘,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最终罗先生才被顺利抬到救护车上。 目前,罗先生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重庆消防部门据此提醒,春节期间外出游玩,一定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和秩序,避免冒险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