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思夏后
江流思夏后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6,047
关注贴吧数: 11
请问谁有这张图的高清无水印版本吗? 跪求!
发现了“太极开辟新天地”的破法 突然之间,谢逊骂起武林人物来,【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谩骂,于每家每派的缺点所在却也确有真知灼见,贬斥之际,往往一针见血。 于健体养生一道开辟新天地,十分符合太极拳的定位。以后丰吹再吹新天地就拿五禽戏破之。
原文论证,老张内力不如一渡 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 三僧不但招数精巧,内劲更是雄厚无比。张无忌初时七成守御,尚有三成攻势,斗到二百余招时,渐感体内真气不纯,唯有只守不攻,以图自保。【他的九阳神功本来用之不尽】,愈使愈强,但【这时每一招均须耗费极大内力,竟然渐感后劲不继】。 三渡二百招打得张无忌内力不继,说什么【无穷无尽】在三渡看来简直就是笑话。为什么在三渡眼里顷刻见底的内力在老张眼里却【无穷无尽】呢? 结论很明显:老张内力不如一渡。
倚天吹现在略有长进,知道不吹老张吹小张了 本来倚天能拿出来跟别的书竞赛的就只有小张一人。老张内力不到小张一半,剩下的全都接不了张无忌三拳两脚。整本书小张属于上限难测的状态,吹到什么程度都难反驳。至于老张嘛,嗯,已经是吹黑淘汰的产物了。
有哪位大佬能做一个限制出征部队数量的包么 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包,小举大得,可以大大改善游戏体验
原文论证,张三丰武学修为不到灭绝三成 众所周知,光明顶上张无忌对阵正反两仪剑阵,周芷若一句话让张无忌反败为胜。 众所周知,张三丰花了仨月时间让张无忌能够轻松击败玄冥二老。 周芷若一句话≈张三丰仨月指点。 原文:周芷若虽功力尚浅,究已得了灭绝师太的三分真传。 所以张三丰修为不到灭绝师太三成。
原文论证,张三丰内力不到张无忌一半 原文:张无忌内力虽强,【却未当真练过轻功】。 原文:韦一笑展开轻功,和张无忌并肩而行。群豪答应之声未出,两人已到了少林寺外。【这两人轻功之佳、奔驰之速,当世再没第三人及得上】。 速度取决于内力和轻功。张无忌不练轻功都比老张快,显然内力远胜张三丰。
原文论证,张三丰的内功发明能力不如瞎几把创 已知:郭靖凭全本九阴瞎几把创就创出了《九阴假经》。而练了《九阴假经》的欧阳锋和练了总纲的洪七公难分轩轾。可见九阴假经≈九阴总纲。 反观张三丰,凭借五六成《九阳真经》创作出《武当九阳功》,威力不到原著最浅的第一册的一半。可见让张三丰来创作内功还不如瞎几把创。
又想好了几个特技名称! 戟将——金戈。弓将——穿札。名声——雅望。奏乐——讴歌。威压——镇寇。 金戈,字典解释:1.戈的美称。 2.借指雄师劲旅,威武的军士。“戈”是带横刃的兵器,虽然没有用“戟”字,但却足以和不带刃的枪矛相区别,体现出是和特技挂钩的兵种是戟。之前我给“枪将”改名“铁枪”,现在再把“戟将”改名“金戈”,金戈对铁枪,形成完美的对仗。不仅如此,“金戈”还和“锦帆”“骠骑”形成了排偶——金、锦、骠,都是“美”的代名词。 穿札,字典解释:射穿铠甲。札,铠甲的叶片。形容射箭功力之强。《杜预传》:身不跨马,射不穿札。之前我给“弓神”起的名字是“没羽”。“穿札”和“没羽”形成了工对。虽然“穿札”作为“弓将”的新名字,不能和戟将、骑神的新名字形成系统,但由于我的设计,它和另外一组特技的名字形成了排比,这一组特技就是弓系列特技。臂鹰、服猛、挽强、穿札、没羽。分别对应射手、狙击、神臂、弓将、弓神。全是动宾短语,故而形成排偶。这一组特技多达五项,足以独立为一个新系统,故而尽管“弓将”从原系统中被剔出来了,但却并没有破坏整个特技体系的结构。
建议剧本编辑器支持选项栏排版 van修改器是可以编辑选项顺序并保存的,但剧本编辑器不行,导致常用的功阶被排在很后面,每次都得手动拖。
无bug的官职特技和年龄特技什么时候出来啊 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感谢落神的CG扩充包,现在我的宝物已经多达百种了
剧本编辑器0518版本不能正常显示功阶 如图,游戏中的功阶是正常的,但编辑器中无法正常显示。
论特技名称设计的几大矛盾 1.个性和军队的矛盾 特技本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最好工具。例如关羽的“神勇”,诸葛亮的“神算”,既是特技名字,又是人物性格的最好概括。但这不意味着可以特技起名可以“对号入座”——只要你有这个性格,就给你性格对应的特技。 例如“百出”,本是形容捷对的词语(“捷对”,见《世说新语 · 捷对》,专门汇总了三国时期),暗荣原版给的诸葛恪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答对敏捷。与他类似的还有蜀国的伊籍。问题在于日常交谈中善于接话、抖机灵,不等于临阵对敌时智计百出。有道是“坐谈立论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恰好诸葛恪就是这样,所以“百出”无论如何不适合诸葛恪。历史上奇策百出的“荀攸”,才是真的该给这一特技。【然而三国演义中并未全力塑造荀攸的“多谋”形象,反倒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给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因此我把“百出”给了郭嘉,荀攸改成“奇策”(智力高于敌将时计策奇效),对应历史扰乱文丑军,趁机斩之的战绩。从结果“文丑被斩”来看,荀计的的确确是收到了“奇效”,这么分配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同样逻辑,法正一句“可击”,直接导致黄忠斩了夏侯渊,所以法正也给“奇策”。最后一个“奇策”,给了“许攸”。有人要说了,许攸哪配“奇策”?不过是仗着情报优势罢了。这就涉及第二个矛盾了。】 正本清源,特技应该是能力和性格的结合体。持有者既要有特技名称所描述的人格,又要有达到特技效果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给“连战”起的名字“跋扈”,只给了魏延、甘宁、孙夫人,其余通通不给。甚至孙夫人都是勉强给的,为了给虚构人物加戏而已。为什么?因为个性嚣张跋扈的人很多,但“跋扈”对应的统兵特效“令士卒有力气连续作战”,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水平。史载魏延善养士卒,甘宁斗将难得,两人都是本国的头号战将,给“连战”是实打实的能力。至于原著中的“上将”邢道荣、五关六将等,无一不是嚣张跋扈之人,但却当不起“连战”这一特效。如果给了他们特技,就破坏了人物强弱的整体格局。一言以蔽之,让名将的归名将,路人的归路人。 至于“神算”“神勇”“横矛”(我给“斗神”改的名字),虽然也是“个人英雄主义”,但这种个人能力在三国演义原著中是实实在在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的。关羽神勇斩颜良,解了曹操白马之围。张飞瞋目横矛,喝退了百万曹兵,保住了刘备小命。诸葛亮回回神机妙算,虽然是一人之谋,却带动了全军起飞。因此这一类特技,尽管描写的是个人,但只要符合本人在历史上(或小说中)的战绩,就可以慷慨赋予。 还有一类特技,是无法兼顾性格与特效的。例如“挽强”(“挽弓当挽强”的“挽强”,扩大弩兵射程的那个特技),带上以后全军射程扩大,这和个人能不能挽强弓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仍然只能给到吕布、黄忠、严颜、太史慈、关兴这些能开强弓的神箭手。不然,给谁?鲁班?发明连弩的诸葛亮?这一类特技的特效,是放大了个人作用的。这是因为游戏规则本来就放大了人物能力——将领弓兵适性S不S,直接决定部队能不能“乱射”,这本来就是在夸大人物作用。但无论如何,这总是将领的真才实学(武艺)反映为部队能力,而不是诸葛恪“百出”那样把和战争八竿子打不着的小聪明和战场奇谋混为一谈。 总而言之,特技名字应该优先贴合人物的性格,其次才是贴合特效,最后考虑持有者有没有造成特效的能力。
火神,发现bug,相性连携衰减溢出 用的是战法连携betav1.4这个包,高顺(相性144)臧霸(104)满宠(109)几乎100%连携。我的设置:相性连携上限10,衰减2。都改为零之后这三人不再连携,100%不连携,说明问题在于相性衰减这里。 算了一下,差一点相性衰减2,那高顺臧霸就是-40,高顺满宠-35,取绝对值,加上连携上限两个10,连携率95%。 @天照之火
有时候一些黑吹说法,并不是黑吹 例如说独孤九剑是利剑级武功,笑傲粉不乐意了。问题来了,利剑级很弱吗? 别忘了利剑级独孤求败就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再比如说重剑杨过伯仲段延庆,雕迷不乐意了。问题段延庆很弱吗?吊打慕容复+四家臣。大理段氏正宗传人,南帝的亲太爷爷。定位上和射雕五绝一样的角色,怎么黑了?我个人就是过迷,并不觉得这种比较有什么不妥。 再比如说梅超风伯仲一渡,倚天迷不乐意了。问题来了,梅超风很弱吗?射雕五人之下,三个梅超风(对应三渡)加一门阵法都可以单挑一绝了吧。 归根结底,有些书迷对黑吹敏感,还是对原文不熟。像这些根本不叫黑吹。
不好意思,我又要来揭倚天吹伤疤了 十二掌史帮主几乎干死混元霹雳手。原文:【我师父外号“混元霹雳手”,掌含风雷,威势惊人。】可知耶律齐、汪帮主、十五掌小郭靖吊打成昆,比肩三渡没什么问题。 又原文:降龙十八掌偶尔也有传与并非出任帮主之人,打狗棒法却必定传于丐帮帮主,【数百年来,从无一个丐帮帮主不会这两项镇帮神功的。】 传承数百年的降龙绝技被倚天群废弄到失传,真·末世无双。
重读射雕,发现五绝的黑点多得吓人 【欧阳锋正从阱底跃起,几锅水忽从头顶泻落,一惊之下,提着的一口气不由得松了,身子立即下堕。】几锅水压掉西毒。 【火把照耀下但见欧阳锋露齿怒目,挥臂抬足,却是困在冰柱中段,半点动弹不得。】几块冰把西毒做成标本。对比:顷刻之间,虚竹只觉全身舒畅,双手轻轻一振,喀喇喇一阵响,结在身旁的坚冰立时崩裂。 【欧阳锋仰天长笑,双臂在半空乱舞。向黄药师道:“段皇爷,你服不服我?”黄药师心中不忿,暗想:“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竟教一个疯子得了去】二论天下第一是个精神病。
【讨论】目前仍然存在的谜团 1.进击的巨人的记忆,以及能力解锁的条件。艾伦究竟看到了什么? 2.战锤巨人的记忆,艾伦究竟看到过什么?×2 3.艾伦对三笠阿尔明冷暴力的动机。不说出灭世计划,还可以解释为防止泄露后被吉克知道。但冷暴力是为什么? 4.尤弥尔的想法。目前来看艾伦还不能自由控制始祖巨人,地鸣不地鸣还是尤弥尔说了算。那么尤弥尔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愿意屠杀一千年后和自己素不相识的平民百姓? 解开这些悬念之前,一切对剧情的讨论其实都为时过早。大家还能想起什么?欢迎补充。
有大佬能做一个兵种适性额外提供对该兵种的伤害减免的包么 码神的挂虽然保证了主将的所有适性都能在战斗中发挥,但试玩了一下,两倍伤害还不多耗气力实在太破坏平衡。想着能不能有一个兵种适性提供兵种抗性的功能。例如张飞带戟兵,不仅进攻时能享受戟S带来的威力,防守时也能享受枪S提供的减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我的SIRE里对兵种适性的名称设定是“精、通、识、盲”。既然将领“精擅”一门兵种,自然以该门武术为看家本领。但与此同时“通晓”别门武术,也能为自己的拿手兵种带来好处。不是吗?
这是一个爹生的么? 还有,我真的觉得下面这张图很适合做张飞,有大神能把服饰P掉么?
大佬能不能做一个不顶原特技的【年龄变换特技】包啊? 一定要舍一得一,太难受了。
有了苏神的MSG可视化编辑,总算能理解游戏中人物称呼的逻辑了! 首先人物称呼的消息集中在MSG00里面。MSG01、MSG02、MSG03中涉及称呼的对话都是引用的MSG00中某一条消息。 第一步,我把MSG00中所有“[武将X.姓名]大人”(X可为A、B……)的批量替换成“[武将X.字(姓名)]将军”,这样凡是遇到原版中称呼“姓名+将军”的地方,现在有字的会称呼“字+将军”,无字的会称呼“姓名+将军”。如下图,剧本是决战模式的虎牢关之战。
驳“虚竹五成实力和鸠摩智单手僵持不下” 假设虚竹左手可以发挥双手的四五成,则此时他单手已接近十成。后续也就没有提升的空间。已知后文虚竹从“全无还手之力”进步到“占到四成攻势”,可见虚竹并没有发挥出双手的四五成。驳毕。 原文的意思是:虚竹把“左掌”二三成的功夫提升到了“左掌”的四五成。至于右掌,原先也是二三成,此时用来抓住鸠摩智左手,不能用了,所以不参与计算。
功阶系统和码农的修改器兼容吗? 玩到这一定卡死,立竿见影。枪戟没事,一编兵器队就卡死。
有谁用码神的挂不会定时卡退的么 求教。实在是受不了了
不吹不黑,老张的武功是无法精确定位的 因为老张战绩极度匮乏。唯一的战绩,一招捉拿鹤笔翁,确实表现出色。当时战况,换任何人来,都打不出更好的战果。然而这在严格的武评中却是属于完全无效的战绩。因为鹤笔翁根本就没想动手,而是上来就逃。我们都知道,高手比武,差不得半分。华山绝顶,洪七公存了一个相让之心,数次险些丧生在欧阳锋杖下。面对武功本就强于自己的老张,鹤笔翁如果上来就用玄冥神掌抢攻,或许能支撑三招两式,而一旦放弃战斗,就意味着把性命交给了对方。唯一逃生的指望,就是张三丰轻功不佳,追他不上。然而梯云纵岂同小可。理论上来说,当时的情形,换了韦一笑来,也可以做到一招捉拿鹤笔翁。
系统解决一下史火龙问题 十二掌打爆成昆确实强得离谱。试想成昆为什么要三天后再来,而不是当场再补一掌永绝后患(那样史火龙连遗言都不会留下,谁都不知道是成昆下的手)?显然是因为成昆受伤也很严重,再不跑就会和史火龙同归于尽,又或者再不及时疗伤就会功力尽废之类。那么,史火龙的十二掌到底是什么水平?是连十五掌小郭靖都不如吗?
从渡厄硬吃小雨点看倚天吹的铁面皮神功 张无忌在三株松树之间见招拆招,【蓦地里一掌劈出】,将数百颗黄豆大的雨点【挟着一股劲风】向渡厄飞了过去。渡厄侧头避让,【还是有数十颗打在脸上,竟是隐隐生痛】。 掌风杀伤力不及小雨点,到底是渡厄金钟罩铁面皮神功炉火纯青,还是张无忌确实没有什么凌空掌力?
降维打击倚天吹 《倚天屠龙记》的书名出自郭黄传下的“倚天屠龙”二十四字口诀。口诀的原意是让后人练成“倚天”剑的神功领袖武林,接着用“屠龙”刀中的兵法推翻元朝。如果剑中神功不能领袖武林,倚天屠龙就成了笑话。请问金庸为什么要拿笑话当书名?
为什么说东方不败破了独孤九剑 东方不败胜过令狐冲,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单纯的工龄优势。其实不然。东方不败将独孤九剑的根本原理都破掉了。 首先,东方不败压制独孤九剑,很多人觉得就是靠速度优势。令狐冲只要多练几年也能这么快。然而我们仔细想想,独孤九剑怕快吗?独孤九剑的特长是快吗? 【你料到他要出甚么招,却抢在他头里。敌人手还没提起,你长剑已指向他的要害,【他再快也没你快】。】 清清楚楚,独孤九剑破解快刀的方法,是【料敌机先】【再快也能破】。好比百米赛跑,我的起跑线设在终点,而你从百米外起跑,就是光速也没我快。否则,别说东方不败,就是田伯光也比令狐冲快。
那些说扫地僧上限九阳神功的 你们需要证明:一,扫地僧用的是武功,而不是【广大神通,无边佛法】。二,扫地僧用的是少林武功,原文:若非自己也是此道(小无相功)高手,决计看不出来。 我就奇了怪了,原文【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何追袭】的防守,下一秒就被扫地僧爆头,这不很明显是扫地僧【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天下】【世间任何】这样的大词都包括不了扫地僧,区区少林武功又怎能包括扫地僧的武学?
刚刚算了一下,萧峰将阿紫打飞十余丈的力量 十余丈也就是40m(12丈)到60m(18丈)。原文阿紫是【平平飞出】,这样其实会浪费一些动能。45°才是斜抛物的最佳角度。按最佳角度算,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阿紫体重取50kg,最终算出萧峰一掌的能量为5000N×(2~3m),也就是千斤之力做功两到三米。实际上萧峰的掌力根本不可能在阿紫身上持续三米,而是一触即飞,实际力道比5000N大得多。有多大呢?如果是送出0.2米,就是50000N,也就是【万斤】。
在我看来,原版三11一个重点就是结构松散。各种玩法之间毫无联 在我看来,原版三11一个重点就是结构松散。各种玩法之间毫无联系。而三大革命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三11铸造几条了主心骨。 功阶系统,将三大玩法联系起来了:官职、成长、特技。原先改特技只能找庙,现在呢?刷功绩。原先武将成长只能按进行,现在呢?刷功绩。功绩越大,能力越大,官职才越大,【功绩】一下就成了武将的一个魂,成为了五围之外的第六围。 接着是大绝系统,联系的是战斗、地图两大系统。从前的三11,野战部队是一盘散沙,就算全破竹全昂扬,个别恫吓。也没有多少“战场”的概念。依然部队是部队,地图是地图。现在有了大绝,大绝覆盖的区域,就是战场。 然后是位置系统,联系的是位移、战法两大玩法。同理。一个具体表现就是【飞将】由两个独立技能的拼装变成了真正浑然一体的一门特技。 最后是连携系统,联系的是适性和战斗。原先三11的战斗系统,其实是没有适性的作用的。适性只在出征时筛选组合一下,选定兵种以后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攻防,而攻防又可以换算成统帅,故而适性≈统帅。(至于战法解锁,相信没人会拿A以下的将领出征吧)现在哪怕选定兵种,上了战场以后,未被选的兵种适性仍然在起作用,效果和统帅截然不同(还隐隐然有混编兵种的错觉)。 综上所述,新系统的最大意义,就是创造三11各种玩法之间的联系。而老三11,是玩法虽多,却无法同时享受不同玩法,仍然难免单调,暴击就是暴,没有绕后暴花式暴等等。sire修改骑兵强挑率,稍有改善,原因也是结合了单挑和战斗两大系统。 综上,四大革命的成功,源自【联系】的创造。以后再有大神革命,也不妨从这个角度着眼。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不吹不黑,谈谈所谓【承前启后】的意思 所谓承前启后,当是强调【连贯性】。神雕末老五绝都是百岁老人,郭靖一死杨过隐居,整个武林就只剩下耶律齐一流(说不定耶律齐也殉国了)。在这个背景下,加上元朝奴役汉人,整个华夏的武学传统面临【中断的危险】。远的不说,连八臂神剑方东白都甘心做异国鹰犬。所以老张的出现,更多地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让武林中人知道,汉族还有高手,华夏武学还能创新。如此这般而已。 换言之,不论是黄药师,洪七公任何一人,生在老张的时代,都能充当这个【承前启后】的角色。而生在双雕的时代,就没有这个意义。 没有断就无所谓连,张三丰就是【连接】两个时代的人。开口向上抛物线的最低点依然是承前启后,重点不是高度,而是连续。
《易筋经》跨书问题的关键 首先,三联版来说,明显笑傲天龙并非同一本易筋经。天龙的易筋经,是【古怪瑜伽姿势】,此外就只有一些箭头。笑傲的易筋经,是呼吸、运气、吐纳、搬运。天龙的易筋经,简明到连游坦之都看得懂;笑傲的易筋经,却“博大精深”,令狐冲一时甚至无法明白。 其次,新修版天龙和易筋经已无关系,只剩下一个【至高无上】的旁白限制住了其他内功的地位。然而不练至高无上的内功,是否等于内力不能至高无上?这又是品牌内功的老思路,不值一驳。 最后说说易筋经和六脉神剑齐名的问题。其实六脉神剑在天龙并非段誉才会,五本枯荣都会。这提醒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易筋经的境界也有高中低之分。像澄观被九难一掌气血翻涌的水平,拿来黑方证,笑傲迷也不好受。 客观评价,易筋经地位很高,方证的内力也很强。然而方证的内力放进天龙里什么水平,单从《易筋经》来看,不得而知。
【闭关数次,苦苦钻研】——老张最大的黑点 要说老张能在九阳之外另辟蹊径吧,偏偏他舍不得武当九阳功。 要说老张能把九阳发扬光大吧,偏偏他连原著都想不通。 老张<小张实锤了吧。
破尽老张吹牛皮 老张吹实乃武评中的邪教星宿派。以法螺功、马屁功、厚颜功三大神功闻名当世。在下不才,要以原文破上一破。 1.法螺功之“不世出奇人”。 “【岂知殷天正实是武林中一位不世出的奇人】,年纪虽大,精力丝毫不逊于少年,内力如潮,有如一个浪头又是一个浪头般连绵不绝,从双掌上向张松溪撞击过去。” 2.法螺功之“最高境界”。 “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 杨过跟着他便练了起来,只觉【发掌踢腿,无不恰到好处】。忽然欧阳锋挥拳打来,他闪避不及,砰的一下,正中顶门,头上剧痛无比,大叫一声,跳起身来。头上又是砰的一下,他一惊而醒,原来适才是做了一梦……他苦苦思索,双掌推出,【梦中】【随心所欲】的发掌出足,这时竟已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神雕侠侣·求师终南》) “矮道士用力回抽,没抽动长剑,却见他手肘已然撞到,知道只要给撞中了面门,非死也受重伤,只得撤剑后跃。此时郭靖的武功真所谓【随心所欲,不论举手抬足无不恰到好处】,他右手双指微微一沉,那剑倒竖立起,剑柄向上反弹。”(《神雕侠侣·求师终南》)
或许直至今日,君宝仍及不上师父当年的功力。 觉远袍袖一拂,挡在他的面前。潇湘子恶念陡起,吸一口气,【将他深山苦练的内劲全部运在双掌之上】,挟着一股冷森森的阴风,直扑觉远胸口。 杨过、周伯通、一灯、郭靖四人齐声大叫:“小心了!”但听得砰的一响,觉远已然胸口中掌,各人心中正叫:“不妙!”却见潇湘子便似风筝断线般飘出数丈,跌在地下,缩成一团,竟尔昏晕了过去。原来觉远不会武功,潇湘子双掌打到他身上,他既不能挡,又不会避,只有无可奈何的挨打,可是他修习九阳真经已有大成,体内真气流转,敌弱便弱,敌强愈强。那掌力击在他身上,尽数反弹了出来,变成潇湘子以毕生功力击在自己身上,如何不受重伤? 众人又惊又喜,齐口称誉觉远的内力了得。但【觉远茫然不解】,口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张君宝俯身到潇湘子身边一搜,也无经书。 【张三丰缓缓睁开眼来,说道:“少林派金刚般若掌的威力果是非同小可,看来非得静养三月,伤势难愈。”】
段誉五本的差距和张无忌杨逍的差距谁大 六脉VS半脉,七层VS二层。
旁白:瑛姑是武林一流一阳指的克星 【渔樵耕读四人的点穴功夫都得自一灯大师的亲传,虽不及其师一阳指的出神入化,但在武林中也算得是第一流的功夫,岂知遇着瑛姑,刚好撞正了克星。】
【讨论】枯荣一阳指是几品 枯荣大师问道:“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第几品境界?”本因额头出汗,答道:“弟子【根钝】,又兼【未能精进】,【只】修得到第四品。” 显然本因是在自惭。但如果枯荣大师也只修到第四品,那么本因自惭的同时不免把师叔也骂进去了。所以,是否有理由相信,枯荣的一阳指至少三品? 如果是这样,那么三品一阳指和四品一阳指的差距也就半脉剑气。继续往上算,一品一阳指≈两脉剑气。这还只是换算成功力的比法,还没算剑法加成。 果然一阳指在六脉神剑面前还是太弱了,入门功夫就是入门功夫。
【细思恐极】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 这个【自来帝皇】里面,包含了段家历代领导人,有会一阳指的,有会六脉神剑的……再加上【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宋太祖才是金书里震古烁今的大宗师啊!什么张三丰都弱爆了。
论证:段誉也会一阳指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别急,这里说的一阳指,是指【一阳指的内功心法】。
内伤尽愈的老慕容在倚天里是不是神仙般的存在 书末老慕容放下“王霸雄图”,大彻大悟,内伤尽愈。问题来了,此时的慕容博一身精通数十门绝技及其破法,内伤也好了,佛法也OK,放到倚天里是不是吊打空见。
倚天和尚的选修范围完美避开了少林上乘绝技 原文: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纵是天资极高之人,毕生苦修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 原文:那老僧见众僧上来,全不理会,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 《天龙八部》中符合以上描述的绝技有:拈花指、摩诃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韦陀杵、般若掌、大金刚掌、大金刚拳、一拍两散、袈裟伏魔功。疑似上乘绝技的有:天竺佛指、袖里乾坤、降魔禅杖。不多不少刚好十三门。如此多的上乘绝技,倚天中竟然一门都没有登场,难道是偶然吗?
洪七公如何解黑 『当下依着降龙十八掌的招式,自一变以至九变顺序演将下去,疾风呼呼,掌影已将郭靖全身裹住。 此时洪七公若猛下重手,郭靖兵刃功夫未至登峰造极,原是不易抵挡,但洪七公要在二百招后再行取胜,却是想错了一着。须知郭靖正当年富力壮,练了《易筋锻骨篇》后内力更是浑厚,洪七公年岁却不轻了,背上中了欧阳锋的蛇咬掌击,究亦大见摧伤,降龙十八掌招招须用真力,到九变时已是【一百六十二掌,势道虽仍刚猛狠辣,后劲却已渐见衰减】。』 『但他天生神武,处境越不利,体内潜在勇气越是发皇奋扬,将天下阳刚第一的“降龙十八掌”一掌掌发出,竟使慕容复和游坦之无法近身,而游坦之的冰蚕寒毒便也不致侵袭到他身上。但萧峰如此发掌,内力消耗着实不少,到后来掌力势非减弱不可。 游坦之看不透其中的诀窍,慕容复却心下雪亮,知道如此斗将下去,只须自己和这庄帮主能支持得半个时辰,此后便能稳占上风。 【转瞬之间,三人翻翻滚滚的已拆了百余招】。』 换了洪七公,【转瞬之间】就得嗝屁?
张三丰是怎么做到的? 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内力大进。 他心突突乱跳,掩卷静思:“这到底是什么经书?为什么有武当九阳功的文句?可是又与武当本门所传的不尽相同?且【经文更多了十倍也不止?】” 把十之五六的九阳真经忘到只剩十一分之一不到,张三丰是怎么做到的?老年痴呆么?
灭绝师太的破剑式和令狐少侠比谁厉害? 丛不弃这般扑将过去,对方如不趋避,便须以兵刃挡架,因此自己小腹虽是空门,却不必守御。岂知令狐冲不避不格,只是剑尖斜指,候他自己将小腹撞到剑上去。丛不弃身子跃起,双足尚未着地,已然看到自己陷入险境,忙挥剑往令狐冲的长剑上斩去。令狐冲早料到此着,右臂轻提,长剑提起了两尺,剑尖一抬,指向丛不弃胸前。 丛不弃这一剑斩出,原盼与令狐冲长剑相交,便能借势跃避,万不料对方突然会在这要紧关头转剑上指,他一剑斩空,身子在半空中无可回旋,口中哇哇大叫,便向令狐冲剑尖上直撞过去。封不平纵身而起,伸手往丛不弃背心抓去,终于迟了一步,但听得扑的一声响,剑尖从丛不弃肩胛一穿而过。
令狐冲打得过薛香主吗? 鲍大楚道:“薛香主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的横练功夫,【寻常刀剑也砍他不入】,可是给人五指插入胸膛,将一颗心硬生生的挖了出去。除了这厮之外,当世更无第二人……” 求破
给天龙、三部曲、笑傲的发明家排个名 没名字的就不提了。阵法不算。 第一档:达摩,逍遥子。战绩:前者七十二绝技+易筋经。后者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第二档:葵花二仙。战绩:葵花宝典。 第三档:斗酒僧、黄裳。战绩:九阴九阳。 第四档:独孤求败、慕容龙城。战绩:独孤九剑、重剑无锋。斗转星移。 第五档:周伯通、杨过。战绩:左右互搏、空明拳。后者黯然销魂掌。 第六档:林朝英、黄药师。战绩:玉女素心剑法、落英神剑掌。 第七档:王重阳、张三丰。战绩:全真内功、太极拳剑。 第八档:郭襄。 草草拟就,欢迎补充。
何谓“举轻若重” “举轻若重”一词出自《天龙八部》第二十二章: 【行到二十余招后,段延庆手中的铁杖似乎显得渐渐沉重,使动时略比先前滞涩,段正淳的长剑每次和之相碰,震回去的幅度却也越来越大。萧峰暗暗点头,心道:“真功夫使出来了,将这根轻飘飘的细铁杖,使得犹如一根六七十斤的镔铁禅杖一般,造诣大是非凡。”武功高强之人往往能“举重若轻”,使重兵刃犹似无物,但“举轻若重”,却又是更进一步的功夫。虽然“若重”,却非“真重”,须得有重兵器之威猛,却具轻兵器之灵巧。眼见段延庆使细铁棒如运钢杖,而且越来越重,似无止境,萧峰也暗赞他内力了得。】 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 杨过【寻思:“玄铁剑重近七十斤,这柄轻飘飘的木剑要能以轻制重,只有两途:一是剑法精奥,以快打慢;一是内功充沛,恃强克弱。”】 这两段的异曲同工是武评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出自两书,却似乎在说同一件事。连文字都大同小异:【轻飘飘】【近(六)七十斤】。也是我跨书论武最喜欢用的桥段。然而仔细考察第一段原文,会发现一处矛盾: “须得有重兵器之威猛,却具轻兵器之灵巧”,这两句话,本来是形容“举轻若重”的。但用来描述“举重若轻”,似乎也无不可。首先,“举重若轻”既然是“若轻”,自然是“具轻兵器之灵巧”,这不用说;至于“有重兵器之威猛”,“举重若轻”者使用的本来就是重兵器,又怎么可能无“重兵器之威猛”? 这样一看,似乎“举轻若重”完全是句废话,只是轻兵器使用者炫耀内力的法门,效果上和“举重若轻”没有区别。是这样吗?
【辟谣】关于六脉神剑 常见的谣言有:六脉门槛高。六脉很难练。六脉靠段誉。六脉虐不了慕容复。今天就来简单地辟下谣。顺便说说和六脉有关的“本因末世论”以及“无剑胜有剑”。
这是有什么后续剧情吗? 始源蓝宝石,抓了代欧以后来绿岭宇宙中心被npc逮住说话
【讨论】其实兵长重伤是合理的 上上个月团灭三十个奇行种加兽巨,不合理。上个月玩火自焚,不合理。负负得正,现在结局很合理。 从文学技巧上讲,这叫波澜。就像马超张飞打架平手。马超暗器,打不中张飞。张飞暗箭,射不中马超。平手依然是平手。 所以在我看来兵长的便当是早就领了的。猴子扔的石头可以砸中他,三十个奇行种可以生吞他(记得三笠是怎么被无脑巨抓的吗)。作者给他一个体面点的退场,不死在巨人手里,临了还人生巅峰一次,已经是慈悲了。
降不了龙的降龙十八掌 金庸对降龙十八掌实在偏爱过甚。“外门武学中的巅峰绝诣”“无坚不摧、无强不破”。而且专门为其中一招“亢龙有悔”单独写了一个章回。新修版为了抹除降龙十八掌的黑点,特地指出降龙十八掌在北宋以前不强是因为存在有“蛇足之嫌”十掌。经萧峰删去,后世才发挥出它全部的威力。 这门掌法,顾名思义,是金庸赐予主角,用以“降龙伏虎”的掌法。和“打狗棒法”相对。男主角降龙,上挑毒龙,外排猛虎;女主角打狗,下驱宵小,内攘邪徒。使命崇高无比,定位天下无敌。 然而这套武功真的名副其实,能够降龙伏虎吗?实打实看战绩,只怕未必。 【郭靖掌力急加,一道又是一道,如波涛汹涌般的向前猛扑。欧阳锋口中咯咯大叫,身于一晃一晃,似乎随时都能摔倒,但郭靖掌力愈是加强,他反击之力也相应而增。】 【初推出去时看似轻描淡写,但一遇阻力,能在刹时之间连加一十三道后劲,一道强似一道,重重叠叠,直是无坚不摧、无强不破。这是他从九阴真经中悟出来的妙境。纵是洪七公当年,单以这一招而论,也无如此精奥的造诣。】 看好了,无坚不摧、无强不破的亢龙有悔,就是没能摧得了、破得了欧阳锋的蛤蟆功。这是具体的武功威力。连蛤蟆也没降成。 我们再看抽象的意义。郭靖作为神雕侠侣中降龙十八掌使用者的代表人物,可以说降龙就是郭靖,郭靖就是降龙。(脓包大小武可忽略。)如果说郭靖本书中的是“降龙者”,那么谁是“龙”呢? 答案:蒙哥(大汗),忽必烈(王子),金轮法王(龙的爪牙)。 蒙哥是杨过飞石击死的,金轮法王是杨过一脚踹翻的。忽必烈没被谁降,反而灭了大宋,把郭靖给降了。 尤其是书中的头号boss金轮法王,虽然屡遭挫折,但始终不曾除去,从英雄大宴一直蹦跶到大战襄阳,最后还要靠游侠杨过来驱除。读者不禁想问:号称降龙手的郭靖干啥去了? 即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看过程。过程中郭靖遇上法王,从没一次真正占到上风。反而被法王搞得颇为狼狈,甚至满地乱窜。英雄大宴作为法王的徒儿辈压阵,还没到出场就已经一败涂地,幸亏古墓派及时赶到。襄阳鏖兵,一箭劈断法王的强弓,终于有了点“降龙”的风采:【法王刚呆得一呆,突然疾风劲急,铮的一响,手中铁弓又已断折】。本以为第三箭就要了法王的性命,谁想到【他连珠三箭,第一箭劈箭,第二箭断弓,第三箭却对准了忽必烈的大纛射去】。就算金轮法王不算敌人渠帅,可放过这个数次几乎将郭家灭门、倾覆中原武林的大敌,实在令读者大跌眼镜。 之后在蒙古营打碎了毫无防备的法王的酒碗,随即被法王一掌打吐血。郭靖的降龙史就这么以失败告终了。
论武如论文 一直以来,外界对武侠小说都存在一个质疑:什么是“内力”?这可以说是武侠小说虚构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不得归为历史小说,登不得大雅之堂(现实主义文学)的根源。 为了弄清楚内力是什么,我们先看看内力有什么特性。 内力可以积累,这点无庸赘述。 内力不能速成,哪怕像张无忌、游坦之那样惊世骇俗的内力,仍是日复一日积累出来的。只是积累效率高而已。 内力没有上限。无涯子盖世无双的悟性,七十多年的勤修苦练,理应接近凡人峰顶。可虚竹吸了无涯子全身内力之后,仍然能吸取和无涯子功力相近的童姥、秋水的内力。不但毫无副作用,而且当即“力道沛然不可复御”,全身舒泰。 内力可以传承,典型例子如无涯子将七十余年内力渡入虚竹体内。 内力不会消灭。例如萧峰以真气为阿朱、阿紫续命,尽管一时筋疲力竭,之后却只需“打坐调息几个时辰”,就又能尽复原观。 内力哪怕不练,也能自然增长:例如萧峰插石壁。 以上是内力本身的特性。当他附着于人身时,又有如下特性: 能够拉高眼力、听力、脚力的下限:“他身具无涯子七十余年功力,自然而然地耳聪目明”“他轻功本来并不甚佳,但轻功高低,全然系于内力强弱”。尤其要注意,这种拉高几乎是线性的、无止境的,内力有多高,脚力就有多强。张无忌从没练过轻功,脚力却能齐平韦一笑这种轻功天才,可见一斑。 能够拉高运用法门的境界。这点尤其荒诞。按理来说,内力再强,也不过拳脚力道变大。至于姿势对不对,认穴准不准,选招是否恰当,变招灵动与否,仍然要靠侠客的经验智力。而武侠小说中的内力,不但能强化肌肉,还能提高(运动)智商。例如张无忌的龙爪手:“出招的手法劲力、方向部位,更是稳迅兼备,便如有数十年苦练之功一般”,郭靖的越女剑:“本来劲力使不到的地方,现下一伸手就自然而然的用上了巧劲:原来拚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术,忽然做得又快又准”。实在匪夷所思。 综上所述,要从物理世界求得内力的解释,可说捕风捉影,几无可能。然而倘若我们换条思路,就像虚竹破解珍珑棋局一般,数十字倒脱靴,先彻底放弃武侠小说的现实性,将其彻底看成“寓言”,那么“内力”是否可以象征现实中的某样东西呢?
为什么天龙武学感觉更高 根本还是艺术表现的问题。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写洞庭湖很***,杜甫“吴楚东南坼”照样压你一头。为什么?人家用了“侧面描写”。 天龙里的无涯子,老死没出过手。为什么感觉那么厉害?侧面描写。论棋力,珍珑棋局。论医术,皮毛薛神医。论丹青,湖畔舞剑图。论雕塑,“神仙姐姐”。读者自然会想,光杂学都这么厉害,武学那还用说? 这比直接写一拳几龙几象要高明多了。 双雕的桃花岛主本来也是这个思路。结果除了种树毫无战绩。作者笔力不足,人物跟着弱,怪谁?
无招胜有招的真正含义 许多吧友吹九剑,只会空谈“无招胜有招”,似乎这是九剑的专利;甚至把它当成一种境界,似乎很难达到。其实是根本没理解原文的真意。所谓“无招”,是相对“有招”而言的。搞懂什么是“有招”,才懂得什么是“无招”。 “有招”的第一重含义:招与招之间是割裂的。 原文:『风清扬指着石壁上华山派剑法的图形,说道:“这些招数,确是本派剑法的绝招,其中泰半已经失传。招数虽妙,【一招招的分开来使,终究能给旁人破了】……”令狐冲听到这里,心中一动,隐隐想到了一层剑术的至理,不由得脸现狂喜之色。风清扬道:“你明白了甚么?说给我听听。”令狐冲道:“太师叔是不是说,要是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风清扬点了点头,甚是欢喜,说道:“我原说你资质不错,果然悟性极高。”』 “有招”的第二重含义:临敌时只使用学过的招式,不会随时自创新意。 原文:『风清扬道:“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 无招是有招的反面。所谓“无招胜有招”,付诸实战时,只需做到:①出招节节连贯②必要时自创新招即可。根本不难达到。 原文:『张三丰道:“太极圆转,无使断绝。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张无忌武功已高,关键处一点便透……这一下变招,果然体会了太师父所教“圆转不断”四字的精义。』 『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对比令狐冲的:『令狐冲所学的独孤九剑全无招数可言,随敌招之来而自然应接。敌招倘若只有一招,他也只有一招,【敌招有千招万招,他也有千招万招】。』 甚至全然不会武功的段誉,出手也是无招:【鸠摩智只觉得对方内劲越来越强,剑法也是变化莫测,随时自创新意,与适才本因、本相等人的拘泥剑招大不相同,令人实难捉摸。】 完全符合风清扬说的:【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
论武不要一根筋 我劝一些吧友,论武不要一根筋。“蛇吹”说一句“少林外门绝技不是上乘功夫”,就炸毛,就反驳,最后反驳不了,自取其辱。换我就会说:“下乘武功也能练成高手”“上乘武功也未必练成高手”,多好?所以你看,论武论不赢,根本原因还是逻辑不周密,脑筋太简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