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kk sltkk
关注数: 62 粉丝数: 645 发帖数: 21,034 关注贴吧数: 11
【07-11-22】★精彩转贴.美莲动态★戏苑百家--走进江苏通州 众多名家聚通州 星光熠熠贺“综艺” 中央电视台《戏苑百家》走进江苏·通州大型演唱会在市体育馆鸣锣开场,具有通州地方特色的通剧《汪晶滴亮好前程》也在演唱会上亮相,熟悉的南通方言唱出别有韵味的唱腔,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江苏综艺集团喜庆二十周年的时刻,中央电视台《戏苑百家》走进江苏·通州大型演唱会在市体育馆鸣锣开场,给通州人民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 中央电视台金话筒奖得主白燕升代表《戏苑百家》栏目表达了对通州以及综艺集团的由衷祝贺。随后好戏一一上演,小朋友陶阳唱起《红灯记》来中气十足,让台下观众击掌赞赏;“红楼梦中人”李旭丹一曲《黛玉葬花》凄美委婉,如泣如诉;京剧武戏《大闹天宫》热闹纷呈,孙悟空扮相惟妙惟肖。各类剧种、名家经典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听觉视觉需求,全场气氛高潮迭起。 尚长荣、于魁智、李胜素、吴琼、小香玉……一位位耳熟能详的名家;《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女驸马》、《花木兰》……一段段经典选段,让千余观众大呼过瘾。白发老人随着曲声轻声应和,票友们早就如痴如醉,年轻的观众也纷纷挥舞荧光棒加入进来。家住八角亭住宅小区的陈明对记者说:“本以为戏曲枯燥无味,没想到戏曲这么好听,效果那么好。” 另据了解,《戏苑百家》走进江苏·通州大型演唱会将于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 省、南通市、通州市领导与观众一起欣赏了精彩的节目。
【07年11月9日】★转贴精品★我心中的木兰(转自夏圆圆博客) 在“黄梅之星”大赛上欣赏到小夏老师《木兰哭坟》这个唱段后,不禁被深深打动,这些天来,一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拜读了小夏老师这段文字之后,心中的波澜更是久久无法平静,故冒昧转贴至此,敬请各位鉴赏!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自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这是我最初最早了解的花木兰。她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身为花家的大女儿,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克服封建社会的偏见,不畏艰险,替父从军,并且最终战胜了匈奴,保卫了国家的故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在黄梅戏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剧本来歌颂她,龙江剧的白淑贤老师的经典剧目之一就是《花木兰传奇》,该剧曾荣获第五届全国“文华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黑龙江省地方戏曲的新剧种,是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记得曾经在二团实习时按正常上课观摩过此戏,但是现在只有模糊的概念了。这次参加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复赛决赛选择的是《花木兰传奇》中"木兰哭坟"一场,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在军营中结识了豪爽的校尉金勇,结为兄弟,十年征战,木兰升为大将军,但二人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决战前夜金勇得知木兰原是女儿身,连敬三杯酒,发誓娶她。木兰许诺,“得胜班师之日,便是我们婚庆之时”。然而在奋战中,金勇为救木兰壮烈阵亡。班师回朝之日木兰凭吊古战场,祭奠金勇,痛不堪言。最早在第二届严凤英大奖赛时,汪莉老师曾经将她搬到舞台上,是她将龙江剧《花木兰传奇》中这段好听的唱段原原本本改编移植到黄梅戏上的,当时荣获了严凤英杯银奖。在移植改编过程中没有对剧本和唱词进行较大的修改,只是处理时加了描写音乐和道白,更具有浓缩性,和更富有参赛性。我认为这段的唱腔很有特色,塑造花木兰与塑造其他角色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在哭坟时,没有过多的动作和身段,也没有耍什么特技,只是静下来祭奠,追忆,诉说,招魂,明志,因此唱腔不是很零碎,而是把大家熟悉的黄梅戏的各种板式组成一个大唱段,一气合成,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凄凄惨惨,惊天动地。戏曲的繁荣离不开各剧种的相互学习和移植,在这里要感谢做出这么好听的作曲陈华庆老师,导演朱学清老师,和唱腔胡静老师,以及第一个吃螃蟹的汪莉老师,没有她(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成绩!!”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a2cc001000b2r.html
【07年11月9日】★转贴精品★我心中的木兰(转自夏圆圆博客) 在“黄梅之星”大赛上欣赏到小夏老师《木兰哭坟》这个唱段后,不禁被深深打动,这些天来,一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拜读了小夏老师这段文字之后,心中的波澜更是久久无法平静,故冒昧转贴至此,敬请各位鉴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自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这是我最初最早了解的花木兰。她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身为花家的大女儿,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克服封建社会的偏见,不畏艰险,替父从军,并且最终战胜了匈奴,保卫了国家的故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在黄梅戏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剧本来歌颂她,龙江剧的白淑贤老师的经典剧目之一就是《花木兰传奇》,该剧曾荣获第五届全国“文华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黑龙江省地方戏曲的新剧种,是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记得曾经在二团实习时按正常上课观摩过此戏,但是现在只有模糊的概念了。这次参加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复赛决赛选择的是《花木兰传奇》中"木兰哭坟"一场,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在军营中结识了豪爽的校尉金勇,结为兄弟,十年征战,木兰升为大将军,但二人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决战前夜金勇得知木兰原是女儿身,连敬三杯酒,发誓娶她。木兰许诺,“得胜班师之日,便是我们婚庆之时”。然而在奋战中,金勇为救木兰壮烈阵亡。班师回朝之日木兰凭吊古战场,祭奠金勇,痛不堪言。最早在第二届严凤英大奖赛时,汪莉老师曾经将她搬到舞台上,是她将龙江剧《花木兰传奇》中这段好听的唱段原原本本改编移植到黄梅戏上的,当时荣获了严凤英杯银奖。在移植改编过程中没有对剧本和唱词进行较大的修改,只是处理时加了描写音乐和道白,更具有浓缩性,和更富有参赛性。我认为这段的唱腔很有特色,塑造花木兰与塑造其他角色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在哭坟时,没有过多的动作和身段,也没有耍什么特技,只是静下来祭奠,追忆,诉说,招魂,明志,因此唱腔不是很零碎,而是把大家熟悉的黄梅戏的各种板式组成一个大唱段,一气合成,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凄凄惨惨,惊天动地。戏曲的繁荣离不开各剧种的相互学习和移植,在这里要感谢做出这么好听的作曲陈华庆老师,导演朱学清老师,和唱腔胡静老师,以及第一个吃螃蟹的汪莉老师,没有她(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成绩!!”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a2cc001000b2r.html
“黄梅之星”大赛复赛成绩表(根据黄梅戏老发布的资料编辑) 30号:吴美莲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69 0、4 99、0919号:王 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66 0、4 99、06 48号:马 丁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624 0、4 99、02429号:郑玉兰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58 0、4 98、98 49号:龙宝玲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8、50 0、4 98、9034号:檀春芳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30 0、4 98、7039号:夏圆圆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30 0、4 98、7008号:查 寅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23 0、4 98、63 21号:谢思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21 0、4 98、6128号:陈晓玲 潜山县黄梅戏剧团 98、14 0、4 98、54 56号:李 俊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14 0、4 98、5412号:熊东旭 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98、12 0、4 98、52 13号:丁 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09 0、4 98、49 45号:张 丽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11 0、37 98、4866号:方熠安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08 0、4 98、4852号:余淑华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8、076 0、4 98、47655号:叶小芹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98、06 0、4 98、4638号:孙新雨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8、05 0、4 98、4563号:何 东 望江黄梅戏剧团 98、02 0、4 98、4258号:何 玉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87 0、4 98、2768号:凌 夏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86 0、4 98、26 44号:宁宝龙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7、92 0、3 98、2223号:金 菊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77 0、35 98、12 04号:江 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7、69 0、4 98、09 47号:何文顺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84 0、2 98、04 25号:蔡正强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 97、58 0、4 97、9869号:王小铃 当涂县黄梅戏剧团 97、53 0、4 97、9353号:姜 林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50 0、4 97、9031号:杨 菲 望江县黄梅剧团 97、50 0、4 97、9011号:汪学节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7、94 0、4 97、8907号:刘丽华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97、36 0、4 97、76 33号:章 铨 铜陵市艺术剧院 97、32 0、4 97、7220号:汪林林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 97、3 0、4 97、718号:童玲红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 97、28 0、4 97、68 35号:汪 霞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 97、28 0、4 97、6862号:丁传飞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7、36 0、3 97、6609号:谢海堃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 97、22 0、4 97、6217号:朱 磊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7、32 0、2 97、5237号:陈 丹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1 0、4 97、5 15号:胡春年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 96、88 0、4 97、28
“黄梅之星”大赛复赛成绩表(根据黄梅戏老发布的资料编辑) 30号:吴美莲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69 0、4 99、0919号:王 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66 0、4 99、06 48号:马 丁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624 0、4 99、02429号:郑玉兰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58 0、4 98、98 49号:龙宝玲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8、50 0、4 98、9034号:檀春芳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30 0、4 98、7039号:夏圆圆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30 0、4 98、7008号:查 寅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23 0、4 98、63 21号:谢思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21 0、4 98、6128号:陈晓玲 潜山县黄梅戏剧团 98、14 0、4 98、54 56号:李 俊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14 0、4 98、5412号:熊东旭 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98、12 0、4 98、52 13号:丁 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09 0、4 98、49 45号:张 丽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8、11 0、37 98、4866号:方熠安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8、08 0、4 98、4852号:余淑华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8、076 0、4 98、47655号:叶小芹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98、06 0、4 98、4638号:孙新雨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8、05 0、4 98、4563号:何 东 望江黄梅戏剧团 98、02 0、4 98、4258号:何 玉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87 0、4 98、2768号:凌 夏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86 0、4 98、26 44号:宁宝龙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97、92 0、3 98、2223号:金 菊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77 0、35 98、12 04号:江 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7、69 0、4 98、09 47号:何文顺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84 0、2 98、04 25号:蔡正强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 97、58 0、4 97、9869号:王小铃 当涂县黄梅戏剧团 97、53 0、4 97、9353号:姜 林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97、50 0、4 97、9031号:杨 菲 望江县黄梅剧团 97、50 0、4 97、9011号:汪学节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 97、94 0、4 97、8907号:刘丽华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97、36 0、4 97、76 33号:章 铨 铜陵市艺术剧院 97、32 0、4 97、7220号:汪林林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 97、3 0、4 97、718号:童玲红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 97、28 0、4 97、68 35号:汪 霞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 97、28 0、4 97、6862号:丁传飞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7、36 0、3 97、6609号:谢海堃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 97、22 0、4 97、6217号:朱 磊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97、32 0、2 97、5237号:陈 丹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1 0、4 97、5 15号:胡春年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 96、88 0、4 97、28
【寒雪再纷】【八卦】原来郑玉兰她们家也是黄梅世家啊! 今日在网上信马由缰,本想搜寻一些关于本次“黄梅之星”大赛的消息,不期偶得一帖,似乎与郑玉兰老师的堂兄有关。细读之下方才得知原来郑氏一门也是梨园世家。 此帖系7年前,由一位署名“周暾”的网友所作。 “下面由我向大家痛述我们郁风同志(据说系郑玉兰老师之堂兄)的家事!各位看官!!! 总的来说,一个字,怎一个“残!”字了得!!! 遥想当年郁风同志的舅爹,风姿飒爽,乃当地黄梅戏的名角。是严凤英的同台搭档,何等风光!!!在拍摄《天仙配》时,严凤英坚决要求和郁风同志的舅爹一起。然而,可恼的是那个王少舫却因为只比他舅爹漂亮一点点,竟被无情的%¥•#……%!哎哎哎!!!5555555!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到了郁风爸爸一代。80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黄梅也戏迎来了他的春天。郁风的爸爸,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对黄梅戏有着执着情感的艺术家,报考了安庆黄梅戏剧团。和五朵金花在一个班!为了向建国35周年献礼,安徽黄梅戏剧团决定拍摄《龙女》。但在男一号的人选上久久不能决定。是郁风的爸爸呢还是黄新德???•¥%¥%……¥#(其中原由不知)。于是抽签决定!结果被黄新德抽到了。于是郁风的父亲一怒之下,放弃了他心爱的黄梅戏,在建筑领域大有作为了一番。 如今,郁风的堂妹妹(ppmm,绝对!在安庆黄梅戏学校,现在在安庆黄梅戏2团,和韩再芬在一个单位,前不久她应湖南卫视的邀请去长沙制作节目。)又再次毅然担负起了振兴黄梅的重任。”
慢着!慢着!黄梅之星复赛消息似乎有误! "37号选手:陈 丹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1 0、4 97、504号选手:江 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7、69 0、4 98、0947号选手:何文顺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97、84 0、2 98、0407号选手:刘丽华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97、36 0、4 97、7668号选手:凌 夏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97、86 0、4 98、2608号选手:查 寅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23 0、4 98、63 309号选手:谢海堃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97、22 0、4 97、6211号选手:汪学节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7、94 0、4 97、8912号选手:熊东旭 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98、12 0、4 98、52 613号选手:丁 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09 0、4 98、49 715号选手:胡春年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96、88 0、4 97、2817号选手:朱 磊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97、32 0、2 97、5218号选手:童玲红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97、28 0、4 97、6819号选手:王 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66 0、4 99、06 120号选手:汪林林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97、3 0、4 97、721号选手:谢思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21 0、4 98、61 423号选手:金 菊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97、77 0、35 98、1225号选手:蔡正强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97、58 0、4 97、98刚看了黄梅戏老的博客,与我第一次看的另一个博客上的消息有出入,王琴第一,郑玉兰第二、查寅第三…… 28号选手:陈晓玲 潜山县黄梅戏剧团98、14 0、4 98、54 5 29号选手:郑玉兰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98、58 0、4 98、98 2"我的网速太慢,昨天没看完,没搞到第一手资料,抱歉!
慢着!慢着!黄梅之星复赛消息似乎有误! 刚看了黄梅戏老的博客,与我第一次看的另一个博客上的消息有出入,王琴第一,郑玉兰第二、查寅第三……“37号选手:陈 丹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7、1 0、4 97、504号选手:江 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7、69 0、4 98、0947号选手:何文顺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97、84 0、2 98、0407号选手:刘丽华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97、36 0、4 97、7668号选手:凌 夏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97、86 0、4 98、2608号选手:查 寅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23 0、4 98、63 309号选手:谢海堃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97、22 0、4 97、6211号选手:汪学节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7、94 0、4 97、8912号选手:熊东旭 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98、12 0、4 98、52 613号选手:丁 飞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09 0、4 98、49 715号选手:胡春年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96、88 0、4 97、2817号选手:朱 磊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97、32 0、2 97、5218号选手:童玲红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97、28 0、4 97、6819号选手:王 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66 0、4 99、06 120号选手:汪林林 桐城市黄梅戏传播公司97、3 0、4 97、721号选手:谢思琴 安庆市再芬黄梅戏剧院98、21 0、4 98、61 423号选手:金 菊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97、77 0、35 98、1225号选手:蔡正强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97、58 0、4 97、9828号选手:陈晓玲 潜山县黄梅戏剧团98、14 0、4 98、54 5 29号选手:郑玉兰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98、58 0、4 98、98 2"
吴美莲作品(3)《小辞店》 这段唱是小吴老师近年来多次演绎的唱段之一,在去年的“新世纪五朵金花”颁奖晚会、央视《名段欣赏》栏目,今年的“黄金搭档杯”青年演员大奖赛初赛上都表演了这段。《小辞店》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深受听众喜爱,其中很多唱段都堪称脍炙人口,也被多位前辈名家成功诠释过,其本身的难度也不一般,以至于黄梅戏界向来有“男怕访友(也有说渔网的),女怕辞店”之说,因此青年演员表演起来,压力之大可想而之!不过在我看来,小吴老师的这段唱颇有自己的特点:吴美莲演唱的这一版应该是改过的,曲、词与严凤英、韩再芬、李文等唱的不一样,和满玲玲的那一版舞台剧好像是一样的。 单论这一段,新版的要华丽些,老版的质朴些,个人认为算是各有千秋,都很动人!不过论全剧,我更偏爱老版,新版的有些剧情我感觉怪怪的,不如老版顺畅。 从人物塑造上,我觉得吴美莲的柳凤英挺有特点的,严大师的没有看过图像,李文的也只听过一段,说不出什么,那就只和韩再芬老师的版本比较一下。韩老师的柳凤英玲珑娇俏,热情奔放,刚烈率真,甚至有几分泼辣(那句“倘若是哥无理,倒还也罢。倘若是哥有理,我甩他几个嘴巴!”让我印象挺深的,呵呵!)。而小吴老师这一版却要含蓄、柔弱许多,给人一种千言万语欲说还休的感觉,真应了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一声声责备、倾诉、叮咛温温的,软软的,厚厚的,却让人感受到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转贴:如何发扬越剧(我们也来想想如何发扬黄梅戏吧!) 转贴自越剧吧:1 如何发扬越剧 越剧相对于其他戏曲很年轻,很靓丽。 我是一个绍兴的初中戏迷,周围似乎很少喜欢越剧的同龄人,深感寂寞。如今的年轻学生的注意力更倾向与流行的一些歌曲啊,韩剧啊。 越剧的优势是耐看,好看,只要喜欢上了就不会放弃,有人说“越剧是个第二眼美女”,我深有同感,认真看第二眼就会真正喜欢上他,而且会是一辈子。真的这年轻的朋友去关注越剧,喜欢越剧,越剧才会更有活力,更美丽!! 作者: 潇湘惊魂 2007-10-19 14:1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楼主啊,我深有同感.我上高一,今天和同学聊起越剧,居然还有同学不知越剧为何物.她们讲起韩剧来到是头头是道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发扬,我们的越剧如何振兴,确实是一个需要社会一起讨论的话题,也是文化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流行音乐只是暂时的流行,只有真正有内涵的文化才可以渊远流长 作者: 铮渡 2007-10-19 17:0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身为越剧迷有责任帮助宣传越剧,尽可能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非难事。只要有心就可以发展很多新越迷。我妈和我的一帮同学都被我熏陶成半个戏迷了,呵呵。大家尽戏迷的本分,做戏迷能做的贡献就好,不要把心都用在批斗演员上,没意义。那些批斗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作者: 219.140.57.* 2007-10-19 17:4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楼上的说得是啊,但是问题是:他们愿意坐听我们的宣传吗?我试过,一个个像泥塑木雕似的,找不到让他们能够理解的点,因为我的同学们几乎对戏曲都十分陌生,除了知道个名字外,对这个传统的艺术没什么印象。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但我的周围就是如此,更别提越剧了。对他们说,要让他们对戏曲先有个印象,而这又是一个花时间的过程。我是不怕,但他们能够接受这吗?确实,我们没必要整天对某个演员的演技如何过分地褒贬,毕竟他们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意见提提也就是了,没必要整天都是那些话题。作为戏迷,我认为我们还是多对它的影响尽一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吧! 作者: 龙少禅 2007-10-19 18:09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宣传需要技巧的,呵呵,大道理自然没人爱听。我推介几条个人经验哈,仅供参考: 1、先给他们介绍越剧演员的美图。别瞧不起皮相,任何吸引都是从皮相开始的。他们花痴上一个演员,就是爱越的萌芽。 2、偶尔介绍比较经典的折子戏给他们看——不要只管推荐,一定要亲自陪他们看。折子戏或者经典片段,例如18相送、读西厢、西湖山水、浪迹天涯等等,一开始不要贪长,全本他们吃不消的。越剧的魅力,窥一斑而知全豹。 3、如果自己会唱越剧并且唱得不错,就多唱唱,建立氛围,不管他们想听不想听,至少会产生熟悉感,往后偶尔遇到电视上演唱越剧,都会关注一下,甚至回头和你讨论,慢慢产生互动。 4、如果自己了解越剧身段,就多和他们聊聊那些漂亮的手眼身法步,亲自示范水袖功扇子功,如此直观之美一定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容易从此突破。 5、结合他们自身的条件,评价他们适合演小生OR花旦,或者唱什么流派,保证他们感兴趣这个…… 6、大家补充吧 作者: 220.249.91.* 2007-10-19 18:43   回复此发言 --------------------------------------------------------------------------------
转贴:如何发扬越剧(我们也来想想如何发展黄梅戏吧!) 转贴自越剧吧:1 如何发扬越剧 越剧相对于其他戏曲很年轻,很靓丽。 我是一个绍兴的初中戏迷,周围似乎很少喜欢越剧的同龄人,深感寂寞。如今的年轻学生的注意力更倾向与流行的一些歌曲啊,韩剧啊。 越剧的优势是耐看,好看,只要喜欢上了就不会放弃,有人说“越剧是个第二眼美女”,我深有同感,认真看第二眼就会真正喜欢上他,而且会是一辈子。真的这年轻的朋友去关注越剧,喜欢越剧,越剧才会更有活力,更美丽!! 作者: 潇湘惊魂 2007-10-19 14:1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楼主啊,我深有同感.我上高一,今天和同学聊起越剧,居然还有同学不知越剧为何物.她们讲起韩剧来到是头头是道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发扬,我们的越剧如何振兴,确实是一个需要社会一起讨论的话题,也是文化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流行音乐只是暂时的流行,只有真正有内涵的文化才可以渊远流长 作者: 铮渡 2007-10-19 17:0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身为越剧迷有责任帮助宣传越剧,尽可能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非难事。只要有心就可以发展很多新越迷。我妈和我的一帮同学都被我熏陶成半个戏迷了,呵呵。大家尽戏迷的本分,做戏迷能做的贡献就好,不要把心都用在批斗演员上,没意义。那些批斗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作者: 219.140.57.* 2007-10-19 17:4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楼上的说得是啊,但是问题是:他们愿意坐听我们的宣传吗?我试过,一个个像泥塑木雕似的,找不到让他们能够理解的点,因为我的同学们几乎对戏曲都十分陌生,除了知道个名字外,对这个传统的艺术没什么印象。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但我的周围就是如此,更别提越剧了。对他们说,要让他们对戏曲先有个印象,而这又是一个花时间的过程。我是不怕,但他们能够接受这吗?确实,我们没必要整天对某个演员的演技如何过分地褒贬,毕竟他们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意见提提也就是了,没必要整天都是那些话题。作为戏迷,我认为我们还是多对它的影响尽一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吧! 作者: 龙少禅 2007-10-19 18:09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如何发扬越剧 宣传需要技巧的,呵呵,大道理自然没人爱听。我推介几条个人经验哈,仅供参考: 1、先给他们介绍越剧演员的美图。别瞧不起皮相,任何吸引都是从皮相开始的。他们花痴上一个演员,就是爱越的萌芽。 2、偶尔介绍比较经典的折子戏给他们看——不要只管推荐,一定要亲自陪他们看。折子戏或者经典片段,例如18相送、读西厢、西湖山水、浪迹天涯等等,一开始不要贪长,全本他们吃不消的。越剧的魅力,窥一斑而知全豹。 3、如果自己会唱越剧并且唱得不错,就多唱唱,建立氛围,不管他们想听不想听,至少会产生熟悉感,往后偶尔遇到电视上演唱越剧,都会关注一下,甚至回头和你讨论,慢慢产生互动。 4、如果自己了解越剧身段,就多和他们聊聊那些漂亮的手眼身法步,亲自示范水袖功扇子功,如此直观之美一定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容易从此突破。 5、结合他们自身的条件,评价他们适合演小生OR花旦,或者唱什么流派,保证他们感兴趣这个…… 6、大家补充吧 作者: 220.249.91.* 2007-10-19 18:43   回复此发言 --------------------------------------------------------------------------------
【寒雪再纷】转贴:多给学生一些发展空间——从杨俊成长经历谈起 转自“湖北黄梅戏迷的博客”: “不久的一个中午,打开电视,碰巧在中央11频道看到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有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杨俊说在电影《孟姜女》开拍之前,自己已经小有名气,她原本不擅长“唱”,是“孟姜女”这个角色磨炼了她,把她“唱”的潜质发挥出来了。她还说籽呈对于她扮演孟姜女这个角色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孟姜女》这部电影是以唱为主,唱演结合,而“唱”恰恰又是她的弱项,在自己面临被淘汰的危急关头,是她的一位老师为她争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她老师给导演打包票,一个月后她的“唱功”一定会达到导演的要求。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她因成功地扮演孟姜女这个角色而名声大振,成为黄梅戏一颗耀眼的明星。 听了这一段话很受启发,我深深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杨俊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都有过学生时代,老师的话对我们的影响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这可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师要充分相信教育对象———学生,多给他们一点发展空间,把他们的潜质充分地挖掘出来。具体地说就是要有“三心”。 一要有“爱心”。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这就是说从本质上看,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但是,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制约,特别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实现小班化,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要面对50-60名学生,加之职业倦怠的影响,使得应有的爱心受到弱化。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因为她承担着“树人”的重任,教育的过程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稍有不慎将会使人抱憾终身。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尽可能地多关心爱护学生,只要付出了,学生会铭记我们一辈子的。 二要有“信心”。由于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两个,而是上百个,所以,这就极有可能忽视一些自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的学生,将他们排斥到我们的“心理感应圈”外,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他们。事实上,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智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有的只是学习态度、努力。”
转贴:多给学生一些发展空间——从杨俊成长经历谈起 转自“湖北黄梅戏迷的博客”:“不久的一个中午,打开电视,碰巧在中央11频道看到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有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杨俊说在电影《孟姜女》开拍之前,自己已经小有名气,她原本不擅长“唱”,是“孟姜女”这个角色磨炼了她,把她“唱”的潜质发挥出来了。她还说籽呈对于她扮演孟姜女这个角色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孟姜女》这部电影是以唱为主,唱演结合,而“唱”恰恰又是她的弱项,在自己面临被淘汰的危急关头,是她的一位老师为她争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她老师给导演打包票,一个月后她的“唱功”一定会达到导演的要求。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她因成功地扮演孟姜女这个角色而名声大振,成为黄梅戏一颗耀眼的明星。听了这一段话很受启发,我深深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杨俊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都有过学生时代,老师的话对我们的影响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这可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师要充分相信教育对象———学生,多给他们一点发展空间,把他们的潜质充分地挖掘出来。具体地说就是要有“三心”。一要有“爱心”。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这就是说从本质上看,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但是,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制约,特别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实现小班化,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要面对50-60名学生,加之职业倦怠的影响,使得应有的爱心受到弱化。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因为她承担着“树人”的重任,教育的过程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稍有不慎将会使人抱憾终身。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尽可能地多关心爱护学生,只要付出了,学生会铭记我们一辈子的。二要有“信心”。由于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两个,而是上百个,所以,这就极有可能忽视一些自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的学生,将他们排斥到我们的“心理感应圈”外,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他们。事实上,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智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有的只是学习态度、努力。”
【寒梅再纷】转贴:再芬剧院青年演员备战“黄梅之星”大赛(9.21开 转自“湖北黄梅戏迷的博客” :“您肯定听说过买票排队、购物排队,但您听说过演员练功和排练也要排队吗?这就是发生在再芬剧院的“怪事”。9月21日举行的“黄梅之星”中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已经迫在眉睫,上班的时间演员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即将赴湖北参加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春江月》剧组的排练,所以,他们只有利用午休时间排队“抢占”舞台,为了“抢占”舞台甚至中午都不吃饭,轮流上台排练,连剧院的视听室里都人满为患。选手们都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作最后的冲刺。11日上午,剧院又挤出时间让每位参赛选手展示一遍,并请艺委会的老师们现场指导。使演员们受益非浅,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祝愿选手们在这次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赛出风格,用他们的汗水和泪水为这次比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芬剧院的参赛人员及表演剧目: 王 琴《井台打水》 余淑华《哭 城》 孙芳玲《英台描药》 龙宝玲《佘太君抗婚》 江 霞《我 问谁》 汪学节《山伯临终》 丁 飞《当 官难》 宁宝龙《陈 州 怨》 钱 霖《书 馆》 谢思琴《大乔与小乔》 李 俊《断 桥》 宋敬波《看 故 园》 杨奇勇《陈氏下书》 张 聪《送 香 茶》 方熠安《梦 会》 查 寅《琵 琶 词》”
转贴:再芬剧院青年演员备战“黄梅之星”大赛(9.21开赛) 转自“湖北黄梅戏迷的博客”“您肯定听说过买票排队、购物排队,但您听说过演员练功和排练也要排队吗?这就是发生在再芬剧院的“怪事”。9月21日举行的“黄梅之星”中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已经迫在眉睫,上班的时间演员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即将赴湖北参加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春江月》剧组的排练,所以,他们只有利用午休时间排队“抢占”舞台,为了“抢占”舞台甚至中午都不吃饭,轮流上台排练,连剧院的视听室里都人满为患。选手们都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作最后的冲刺。11日上午,剧院又挤出时间让每位参赛选手展示一遍,并请艺委会的老师们现场指导。使演员们受益非浅,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祝愿选手们在这次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赛出风格,用他们的汗水和泪水为这次比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芬剧院的参赛人员及表演剧目: 王 琴《井台打水》 余淑华《哭 城》 孙芳玲《英台描药》 龙宝玲《佘太君抗婚》 江 霞《我 问谁》 汪学节《山伯临终》 丁 飞《当 官难》 宁宝龙《陈 州 怨》 钱 霖《书 馆》 谢思琴《大乔与小乔》 李 俊《断 桥》 宋敬波《看 故 园》 杨奇勇《陈氏下书》 张 聪《送 香 茶》 方熠安《梦 会》 查 寅《琵 琶 词》”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