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胡漂泊者
椰胡漂泊者
关注数: 223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36,894
关注贴吧数: 6
道字又很多含义。 道字有很多含义,比如,道路,方针,方向,规律,还包括言说。说三道四。
理解 道德经 的三个误区 一,道不可言说。二、规律是道。三、万物是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白话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是看不到有德的,所以是真的有德。下德是不离失德的(是看得到有德),就好像没有德一样。上德无为,看起来是没有作为的。下德无为,是看得到作为的。上仁的作为看起来是没有作为的。上义的作为是看得见作为的。上礼的作为,是没有人响应的(不自愿),是伸出手牵引别人的(强制)。所以说,人们失去了道(追求不到道),才不得已追求德。失去了德,才不得已追求仁。失去了仁,才不得已追求义。失去了义,才不得已追求礼。人们追求礼,是因为忠信已经不足(薄)了、混乱已经开始了。前面说的礼,是道的虚华(远离道了),是愚蠢的开始(失去礼之后)。所以,大丈夫要占据厚,不占据薄;占据实(实在,本质),不占据虚华。所以要去掉、远离、抛弃薄、华(彼),要占据、拥有厚、实。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善恶、是非的判断,是一个人的基本判断。善恶,是非的概念,是人人都有的,区别是有的人对概念有清楚的认知,有的人模糊。还有,就是有的人能用文字准确的描述什么是善恶,有的人不能。
白话道德经 第一章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道(道路,规律,方法,等),什么是名(名称,起名,概念,等)。这里事先说明一下,我要说的道和名,不是大家通常知道的、理解的道和名。我要说的道或道的概念,是万物的起源。万物的起源的概念,大家以前是没有的。这个起源啊,这个道啊,是包含无和有的。在大家的认知里,有就是有,没有(无)就是没有,有和无怎么会是一个东西同时具有的呢?我说的这个道,就是同时包含了无和有。这个无,是天地的开始。这个有,是万物的母亲。天地,大家都知道的,天圆地方。万物,大家也知道,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万物。天地、万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天地万物,总有个出处吧。我把这个来源,这个出处,给出一个概念,给出一个名称,那就是道。
道生一的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一事太极二是阴阳,三是玄或是气。由于古时书写文章是不容易的,句子能简短的尽量简短。所以古时的句子和文章重在会意,也就是理解一句话或一篇文章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道生一,生了一之后又生二,生了二之后又生三,以此类推,越生越多,以至于生万物。省略了三之后和万物之前这一段。简略的书写,就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解 道德经 的三个误区。 道德经很难理解。很少有人读懂道德经,就是大部分研究道德经的专家学者都没有读懂道德经。
道德经理解的三个误区。 如题。
道德经废话连篇。 道德经废话连篇。道德经5000言,都是说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各种举例,各种比喻,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明白了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再读道德经,就会觉得道德经废话连篇。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要读懂道德经,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道。无为来源于道。道是无为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仁,是很高的觉悟层次。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利。利,礼,义,仁,德,道,是从低到高的觉悟层次,高层次包含低层次。礼,义,仁,德,道,都是为利服务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更好获得利。
仁,是一种觉悟 仁是一种觉悟,是较高层次的觉悟。
仁是什么意思 仁,从字面上看,是二人,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的交往。仁,是与人交往要互相帮助,谋求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什么是德? 德是知道规律并遵守规律。这是大德、上德。小德,是知道法律、规矩,并遵守。小德,是现在所说的道德。
3个理论。 最近发现3个理论:惯性论,环境决定论,层次论。惯性论: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惯性的,改变惯性的只能是外部强力因素。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一切。层次论:任何事物都有层次,或都可以分层次。
惯性论。 惯性论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运动,都是有惯性的。惯性轮,否定了福祸相依的不确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一切。
层次论 层次论是:任何事物都有层次,或都可以分层次。
什么是人权? 单个的人是弱小的,人权是弱小的,自由是弱小的。自由是包含于人权。弱小需要保护。自由的对立面是什么?是限制。限制是什么?是法律、规章制度,等。保护人权的是什么?是限制,是法律、规章制度。根据人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分为5层。1,生存。2,安全。3,社交。4,肯定。5、自我实现或发展。这5个层次的内容,都属于人权。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然后依次是安全、社交、肯定、自我实现。如果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保障,就没有之后的高层次的权力了。西方国家是不是保护人权?是不是比我国做得好?
为什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