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无涯 武道无涯
加我微信aikido124626277
关注数: 339 粉丝数: 522 发帖数: 9,829 关注贴吧数: 58
“越界”对合气道的启示 有的人的合气道也许只是作为个人的修行。而我们正心馆的合气道从来都不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存在的合气道,而是为了提供给大家方便,为了帮助更多人体验合气 道的技术和精神而建立的。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并自愿提供无偿的资助和资源共享。道场在成长,因为我们有道,这种道来自一种“桥梁”的建立。 一个合气道道场一定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越界的途径和方式,也许也是一种别人拿不走的概念,因为这属于道场自己的创意产业文化。 合气道需要越界炒作的概念植入。以往的宣传手段得到的共鸣很少,主要是因为没有越过需求者的界限,没有去与他们的圈子里的文化结合,一直以合气道练习者自 己的视角和思维界限去思考。丰富的创意产业文化其实为我们建立广阔渠道已经铺好了基石。创意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更新、与时共进的,我们将会有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文化资源可以植入合气道的元素和理念。而植入的途径和方式,将是道场文化所决定的。例如(省略500字) 我们都清楚,道场不能单纯靠会员的缴费而生存。改革道场的融资渠道。让道场成为不同群体、不同界限、不同领域的人作为交流、沟通、互助的桥梁。这可以是一 种方向。当这种平台具有文化交融的特性,具有让不同群体越界互惠的特性,道场当可以建立另一种渠道去融资。甚至可以减少会员们的缴费,并提供更好的练习环 境和交流平台。道场最终会成为一种沟通的桥梁而离开融资渠道本身。 开祖说合气道是沟通的桥梁,这句说得太好了。因为桥梁可以帮助不同的群体协作互助,从而使实体变得更为强大。这点无论是在个人的技法体会上,还是在 对道场成长的观点上,都能很受益。道场,能更好的为会员们搭建桥梁,不同群体的资源就越快的融汇到道场中来。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技法,而是为会员提供滋养生活的更多资源。使得来自不同领域的群体有机会找到契合点。并通过合气道推广和继续建立这种桥梁的概念。 开祖说合气道是沟通的桥梁,这句说得太好了。因为桥梁可以帮助不同的群体协作互助,从而使实体变得更为强大。这点无论是在个人的技法体会上,还是在 对道场成长的观点上,都能很受益。道场,能更好的为会员们搭建桥梁,不同群体的资源就越快的融汇到道场中来。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技法,而是为会员提供滋养生活的更多资源。使得来自不同领域的群体有机会找到契合点。并通过合气道推广和继续建立这种桥梁的概念。 我们是一家商业道场,有自己的销售管理团队,有具体的发展方针策略,但营利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道场的盈利是必须的,没有盈利就没有发展,道场就会遇到生 存窘境。但盈利不等于营利,这是两种发音相同,但定义完全不同的概念。而盈利的基础,不当是来自会员的缴费,那将是杯水车薪的融资渠道。我们必须越过传统 的合气道古老的融资方式,按照国情和市场需求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越界,越到合气道界限以外的文化中去,找到一种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 而随着经济体的发展,新的创意和新的文化圈子会不断丰富起来,我们不必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如何让合气道融入生活,我们只需要在一个不同文化体系的宣传上植入 合气道的元素和概念,然后投放回该文化圈子中去。那么另一个圈子的成员便会在推广其自身文化的同时克隆合气道的文化。而这种越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 圈子中,我们可以复制很多次,不加思考的复制很多次。而经典在于被复制,我们在固定的时间用固定的语言文字复制这种越界行为,逐渐推动一种风潮一种习惯一 种潜意识植入。这种植入将来会为道场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源回馈或资金回馈。 合气道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墨守陈规模板。必须不断改革不断进步,提高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本着为大众提供更完善的平台,构建渠道、搭建桥梁。跨越曾经从没人敢涉足的界限,做前人从没有敢做过的伟业。
合气道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近拜读了很多开祖内弟子的访谈录,和一些高段对合气道的研究,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些令我很惊讶 譬如,现代合气道的创始人并不是开祖。人们所熟知的标准技并不是开祖的传授。 真正创造现代合气道结构的人,是二代目吉祥丸和藤平光一等内弟子。开祖是个专心研究武道的人,其实他对合气道如何发展并没有太多关心。他留给后人的言论和文字,大多是二代目为了发展合气会而制造出来的,甚至有些有一定杜撰的成份。 二代目最终与藤平光一师范有了对合气道理解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类似于禅宗的渐悟和顿悟的关系。 二代目所领导的合气会,希望大量的推广技法练习,通过无数次的技法练习,最终体会合气道的本质。 而藤平光一师范,认为合气道的本质和原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确立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尽量的体会放松和所谓的“气”,并不需要执着的去练习技法。最终他二人的分歧,造成了合气会巨大的分裂。(盐田刚三师范的养神馆体系在开祖在世的时候就被允许另立门户了,并且保持着表面与合气会友好的关系。但实际的市场竞争恐怕也是相当激烈的) 阿部醒石师范在陪伴开祖最后的日子里,曾亲自听开祖提到过来中国的目的是体验武道。随后他在早年拜访北京时,再一次证明了合气道与中国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的渊源。有些秘传技法,据说几乎一模一样。 开祖对合气道几乎不做解释,他每次的演武皆为即兴而为。也就是说,每次几乎没有相同的技法。他曾经在与富木谦治一起记载的书籍【武道练习】中记载了20个技法,据说是本部最初的标准技。不过,看过之后,你会惊讶与今天的合气道相差深远。里边充斥着各种主动攻击的意识,和很多为练习呼吸力为目的的练习。但是能看到开祖较强健时的硬朗风格。 一些师范曾经抱怨,开祖为什么没有多留下一点文字或书籍。但随后大家的共识是,开祖的武技是在衍变发展的,文字的记录无法记载这种变化,而很多内弟子是亲历了这段跨度长达50余年的变化的。而很多著名的内弟子,据说都是在柔道二段或四段,或空手道、剑道达到了很高的级别才开始跟开祖练习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开祖是大本教徒,他解释合气道的方式是用宗教的语言,一灵三元四魂八力那些。很多人当时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认为他就跟外星来的一样。譬如“推不动的构”藤平光一师范的解释是取方要调整重心,令自己的重心低于受方。而开祖当时说的,是我与宇宙是一体,天上所有的神祗都进入了我的身体。 开祖的思想里,取方与受方是灵(神)在人间的倒影,所以本质是一体的,不应该相互伤害,只有互相协作才是接近灵(神)的。而他对合气道的解释是,合气道是天の浮桥,既是连接人间与天国的桥梁,是接近灵(神)的途径。所以这体现了他那个时代里,他的世界观,以及他对宇宙创世的解释。合气道,对他而言,是一种接近神的宗教仪式,而不是仅仅当成某种格斗术。但是当他年轻时,他确实说合气道是一击决定生死的武道。
柳生宗矩の兵法家传书-无刀取 节选 “无刀”,不是要你夺走对手的刀,也不是要你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有意做出夺刀 的姿态,它是在无刀的时候,怎么保全自己、不被对手杀死的一种艺术,和夺不夺对手的刀倒没有什么关系。 再有,有些东西,别人处心积虑不让你得到,你却不依不饶,要去得到,这也不叫“无刀”;相反,你能够不执着于它,不怕别人夺走它,才叫“无刀”。一个人,若专注于他的刀不被夺走,便容易忘记真正的目标,他念念不忘的只是手里的刀而已。于是,他就一个人也杀不死。 不杀人,我们以不被杀为胜。这时,“无刀”并非一种空手夺白刃的艺术,而是你手里无刀,也能够保全自己,不被杀死。 注意,无刀不是空手夺白刃的艺术,而是要你可以随心所欲,驾驭一切工具。试想,你手无兵器,却依然能够夺走敌人的刀,以为己用,那么手里究竟拿了什么又有何妨?即使只是一把折扇,也可以制服拿刀的敌人。“无刀”,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譬如,你路遇强敌,手里只有竹杖防身,而他却是长剑在手。这时,你或者,凭一根竹杖将他的长剑夺下;或者,即使你没有夺下他的武器,却也没有让他的攻击得逞。两种情况,你都是胜者。这就是“无刀”的基本思想。 所以,“无刀”不是要夺人之刀,也不是要索人之命。倘若对手一定要置你于死地,这时你才应该夺下他的刀。夺刀不是你的初衷,它取决于你对安全与危险的辨察,而这需要你仔细度量敌人与你的距离,不让他的刀伤到你。 倘若你已经知道,多大的距离才是安全,你就不必担心敌人的刀剑了。一旦你已经置身在对手的攻击之下,这时,你需要迅速辨清形势。你手里无刀的时候,只要你没 有进入对手刀剑可及的范围内,你就夺不走他的刀。要夺刀,你必须置身在他的攻击范围内;而这时,要夺刀,你就不得不冒被杀死的危险了。 “无刀”的精髓就是,让别人握刀,而你只是用手作武器和他们交手。然而,因为刀 比手长,你要赢得胜利,就必须靠近对手,走到他的攻击范围内。 这里,必须注意对手的刀和你的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手举刀要砍下来,这也正是你站在刀把底下要动手夺刀的时刻。这时候,你不要像泥塑木雕一样愣在那里;因为要想夺刀,你就必须靠近他,不能害怕。 “无刀”是这一门派的最高秘旨。姿势、剑位、站位、距离、换位、劈刺、表象和意图,这些都出自“无刀”的精神,“无刀”正是它的内核。
当你发现自己的技法运用遇到困难时,其实你在进步 最近有会员反映,刚进馆的时候学到一些技术开始时用的很顺。但最近馆里新人多了,在面对新人时往往用得不那么顺手。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退步了,或怀疑技法本身是不是不实用的问题。 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恭喜这些同学。因为至少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如果一直都很顺利,发现不了问题,不代表问题没有存在。 老师教的,所谓标准技,是为了方便大家模仿,能了解技法基本的样子。但这不是技法的全部。 当遇到不同身材不同反应的新人时,他们不熟悉通过引导和配合的方式帮助取方练习动作。这很正常。 很多人可能多迈出了一步,有些人可能很用力的按住了你的手腕,有些人可能不自主的做多了转身。 而取方依然按照标准技的前提去完成技法,这显然是不符合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条件的。 这里老师曾多次强调,任何技法在真实使用时都要注意使用的前提。 标准技法所面对的前提是事先规定好的,譬如正面打、横面打、突刺、片手取。细微点的话,可以规定受方片手取时是推还是拽。而前提变化了,所对应的其实是变化技。根据受方不同的反应和变化了的攻击,使用相应的变化处理。而不是拿标准技去生搬硬套。世上是不存在用一个技法解决所有难题的万能神技的。对应情况的变化,有时候是需要变通的。 当发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困难,困难的起因跟标准技需要的前提有哪些区别。如果依然不懂,应该去咨询比自己级别高的师兄或主讲老师。老师从站在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往往看问题会看得更透彻,经验丰富分析问题也会更清晰。一旦每次发现的问题被解决,会给自己积累宝贵的经验。 所以,希望认为自己在练习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应该及时咨询现场老师,不要因为自己琢磨半天,不知道怎么处理,然后就干脆放弃了解决困难的机会。
你在战斗中会伴随大声的喝斥吗? 喝斥 交战中,你的每次出招都应伴有大声喝斥。喝斥之声要力道饱满,以增强劈斩的威力。 你的进攻应伴有连续、大省、急速的喝斥。向上振刀时大喝一声“呀!”向下劈斩时大喝一声“喝!” 喝斥适用于交战的全过程,要注意喝斥的节奏,使其与出招用力的节奏一致。请在练习中反复体会。 ---------------五轮书 水の卷 一声出其不意的巨响,会使人在一刹那惊慌失措,不明所以。因此,你可以利用声响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你可以突然移动到一个位置,也可以出其不意大喝一声,总之是做出一些使他迟疑的动作。抓住了这个迟疑的瞬间,你就获得了有利的优势。 在两人斗剑中,你可以摆弄身体的不同姿势使敌人畏惧,也可以拿大刀在他面前舞动,吓他一跳,还可以冲他大声叱呵。这时敌人难免仓皇失措。 ---------------五轮书 火の卷 气合,也就是通过丹田呼吸发力大声的喊出声音。突然的大声喝斥,会让对方忘记自己要做什么,身体变得僵硬,甚至呼吸节奏都变得紊乱,也就是通过声音截断对方的气。当他的注意力被声音分散的时候,便是你可以运用技法的时机。 --------------开祖 植芝盛平 看看上面的文字,想想截拳道的传统叫声,无限制格斗的叫声,和各种咱们见过的配合各种喊声叫声的武术。分散对方注意力的方法也许很多种。视觉的、嗅觉的,也许也包括听觉的。你有尝试过吗?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