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27wxq Su27wxq
关注数: 0 粉丝数: 55 发帖数: 7,153 关注贴吧数: 3
最短命的一艘航空母舰 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决定将正在建造的第3艘大和型战列舰“信浓”号改建为航空母舰。这是日本最大的航母,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航母,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岛1961年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母的问世。 信浓号的特点是,装甲防护强,飞行甲板厚度75毫米,上面还覆盖了200mm的钢骨水泥层,同时加强了要害部位的防护。设计上独具一格,它不仅是一艘攻击型航母,又是中继补给基地,可在海上为其他航母和作战舰支补给诸如飞机、燃油、弹药、淡水、食品等必需品。建造中突击加工,压缩工期,有些收尾工程尚未完工,就匆忙编入现役。 1944年11月28日,“信浓”号由3艘驱逐舰护航出海。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在东京湾以南100海里处以外发现,进行长时间跟踪后,抓住有利实际和战位,向信浓号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4枚击中右舷。巨大的爆炸引起熊熊烈火,信浓号于次日上午沉没。这艘被日本视为王牌的巨舰,没想到在第一次航行中就夭折,成为近代海军史上最短命的一艘航空母舰。 性能数据: 舰长:266米, 舰宽:38米, 型深:18.92米 飞行甲板:长256米,宽40米 标准排水量:62000吨(而小鹰级标准排水量:60100吨[CV63、CV64],60300吨[CV66],61000吨[CV67]) 吃水:10.31米, 航速:27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编制:2400人 动力装置: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12座,150000马力,4桨(225转/分) 载机:战斗机20架、攻击机24架 主要装备武器:双联127mm炮8座,三联25mm炮35座,单管25mm炮12座 “信浓”号航空母舰(同时也是吨位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
没有凯塞林元帅, 隆美尔在北非一事无成. “沙漠之狐”不是诞生在“平生的第一次撤退”之前,而是在1942年。 1941年5月末,Albert Kesselring(1885—1960)指挥的第2航空队被调往东方,准备实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侵苏战争爆发后,他负责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掩护中央集团军群突破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而合围莫斯科。每次战役开始,都由凯塞林指挥的航空队首先进行狂轰滥炸。开始几次战役比较顺利,但到莫斯科战役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莫斯科的秋天多雨、浓雾,对德军的进攻极为不利。德军的轰炸收效甚微,而且人员、物资损失都很惨重。凯塞林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曾几次驾驶飞机突袭莫斯科,探索在恶劣气候下增强轰炸效果的办法。 1941年11月,英军在北非发动了“十字军”反攻行动,德意的非洲兵团处在危机之中。希特勒于12月任命凯塞林为南部空军总司令,管辖驻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南部的两个航空队和其它的加强部队。他以意大利和希腊为基地,支援德军在北非的行动,保护后勤补给线,由于凯塞林的支援,隆美尔的非洲兵团才免遭厄运而获得了喘息机会。1942年1月,隆美尔在凯塞林的支援下,向英军发起反攻,再次夺取了昔兰尼加,5月,又重创英国第8集团军,攻占了托布鲁克要塞,追击向阿拉曼溃逃之敌。8月,英军名将蒙哥马利接管了第8集团军的指挥权,进而发动了强大的反攻,重创德意非洲兵团。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形势对德军更加不利。凯塞林在被迫分散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局部制空权,建立了所谓"凯塞林隘道"。在北非之战的最后阶段,凯塞林接连获得了栎树叶勋章和棕树叶带剑勋章。不是每个德国空军将领,都像凯塞林这么优秀。 隆美尔并不是一个战略瞎子,当比起他在战术上的神奇,与其他优秀将领的战略眼光来,不得不说是个侏儒。本来在希特勒眼中,北非是个次要战场,但是因1941年他的宠臣隆美尔将军初期的不可思议的胜利,给予了一段时间热切的关注,特意从苏德战场调兵予以支持。 凯塞林元帅和他的航空队,因为北非战事失利而从东线调到南方,此举分散了本来就不足的空军力量,给东线战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对马耳他的一顿狂轰乱炸后,隆美尔的北非军团重现生气,取得不断的胜利。但随着苏德战场局势的恶化,和隆美尔对大力神计划的延迟,导致航空兵力的再次东调和对马耳他的放松,而此时的英国人重获生机,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英国空海军完全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海权,死死扼住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令沙漠之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至阿拉曼已成强弩之末,一退再退,直至非洲军团走进坟墓。 凯塞林元帅与隆美尔元帅
“狼群之父”——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卡尔 邓尼茨(Karl Doenitz,1891—1980),法西斯战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海军总司令、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于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镇。母亲早逝。父亲是工程师,总是督促他努力学习,并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 1910年4月,邓尼茨在魏玛高中毕业后,便参加德国海军,先在赫尔塔号巡洋舰接受舰上训练,后考入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1912年秋天毕业后,分配到布雷斯特号巡洋舰任候补军官。是年冬,巴尔干战争爆发,邓尼茨随舰到地中海参加封锁黑山港,向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人耀武扬威。次年5月,参加西方列强在阿尔巴尼亚的登陆行动,阻止塞尔维亚人在亚得里亚海边定居。 1914年8月,德国对协约国宣战。布雷斯特号巡洋舰在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外出其不意地攻击了正在港内上舰的法国登陆部队。不久,布雷斯特号与格本号战列舰冲出英国舰队的包围,平安抵达君士坦丁堡港,挂上土耳其的旗帜,帮助土耳其训练海军。在此期间,邓尼茨曾随舰袭击俄国诺沃罗西石油港和商船队,击沉了俄国罗斯特洛夫号巡洋舰。后来,布雷斯特号巡洋舰在土耳其大修,邓尼茨被派往加里波利航空大队担任观察员和机场导航员。1916年9月,邓尼茨奉命回国到潜艇部队服役,从此他的名字与潜艇紧紧相连。那时,潜艇攻击战术只是单艇作战,一旦被敌舰发现,往往被击沉。1918年10月,邓尼茨因潜艇被击沉而被英军俘虏。邓尼茨从那次经历中,意识到潜艇战要取胜,就必须集中多艘潜艇协同作战。 大战结束后,邓尼茨回国仍在海军服役。由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军拥有潜艇部队,他曾任鱼雷艇上尉艇长,后在波罗的海海军军区、海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28年晋升海军少校后,出任第4潜艇队司令。1933年晋升为海军中校,调任埃姆登号训练巡洋舰舰长,负责保障海军院校学员的训练。 邓尼茨视察海军部队
[半原创]滑跃飞行甲板跟蒸汽弹射飞行甲板,各有何优缺点 滑跃起飞的主要优点在于:能使较小的航母也能使用高性能飞机,而无须安装蒸汽动力,可以采用先进的燃气动力。因为无须安装几千吨重的弹射器,节省了重量;靠一个向上翘曲的跑道甲板,可使飞机获得一个向上的动量,增加了腾空时间,相当于在一个较长的水平甲板上获得加速时间,从而缩短了飞行甲板的长度,节省了排水量。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适合滑跃起飞的飞机须有大的推重比,这就对舰载机的动力性能要求就更高些;滑跃起飞跑道占据了近1/3的飞行甲板长度,这部分的甲板不能停驻和调度飞机,降低了飞行甲板的作业效率;与弹射起飞相比,单位时间内飞机出动强度低,作战效能相对降低。弹射起飞:装有弹射器的飞行甲板必须是平甲板,其作业面积大,停驻飞机数量多,起飞作业效率高,单位时间出动强度大,作战效能高;能够使用大型高性能固定翼飞机,能与任何岸基飞机抗衡。装有蒸汽弹射器的航母是目前海军编队的核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的海军军事系统工程,是优化海军兵力的关键舰种。但是,弹射起飞甲板要求排水量大(电磁弹射器相对降低),维护保养工作量大,价格高昂,耗费舰上大量的能源和人力资源。所以,在各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在设计时,都根据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起飞方式的飞行甲板。Don't u c?
[半圆创]“钢铁蓝鲸”——潜艇二战战绩录 二战参战国海军战前共有潜艇660多艘,战争期间共建成潜艇1800多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潜艇共损失1320多艘,被对方兵力击沉的有1251艘,其中德国781艘、日本130艘、意大利86艘、英国76艘、美国52艘、苏联79艘、法国36艘、荷兰7艘、希腊4艘。这些数字中,被航空兵击沉428艘,占34.2%;被水面战舰击沉416艘战33.3%;被水面战舰和航空兵共同击沉的有68艘,占5.4%。 战败国人员自沉潜艇268艘,其中德国自沉244艘、意大利自沉18艘、法国自沉26艘。被战胜国毁沉的潜艇199艘,其中,德国被毁沉153艘,日本被毁沉46艘。战争中,潜艇人员死亡大约5万人,其中,德国潜艇人员2.8万。 二战中,潜艇取得了很大的战绩,共击沉运输舰船4820多艘、计2180多万吨;击沉大型、中型战舰500多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和护卫舰372艘、潜艇76艘。 各国潜艇战绩: 德国潜艇的主要战场在大西洋,而其足迹遍布欧洲、北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战共击沉同盟国商船2700多艘、计1350多万吨,占同盟国商船总损失68%。还击沉大、中型军舰(包括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7艘以及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100多艘。大战前德国潜艇兵力为57艘,战争期间建成1131艘,战争中损失781艘,损失率65.7%。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为每艘击沉2.27艘、1.13万吨,居美国潜艇战绩后。 英国海军在战前,有69艘潜艇,大型潜艇27艘、中型潜艇30艘、小型潜艇12艘。分布在本土、远东、地中海三个地区。战争期间共击沉运输商船360多艘,计96万吨,击沉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护卫舰28艘,击沉德国和意大利潜艇40多艘。战争中,英国共建成各种类型潜艇165艘(不包括微型潜艇),损失潜艇76艘,伤亡880多人。 意大利海军在战前,是世界第二潜艇大国,有大型潜艇16艘、中型潜艇84艘、小型潜艇5艘、布雷潜艇10艘。战争期间共计击沉运输舰船135艘、84万吨,击沉战列舰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若干艘、潜艇4艘。战争中,意大利建成41艘,损失86艘,战总兵力55.1%,其中地中海损失67艘,在大西洋损失15艘,红海损失4艘。战争结束,剩潜艇70艘,其中投降同盟国33艘,自沉18艘,解除武装和丧失战斗力12艘,被德国俘获7艘。 苏德战争前期,苏联海军拥有潜艇218艘,是世界上数量之最(同时期德国约146艘、日本约63艘),分别配属北方、波罗地海、黑海、太平洋四支舰队。其中大型潜艇占16%,中型潜艇占45%,小型潜艇占39%。整个战争中,苏联潜艇共击沉运输舰船322艘、计93.8万吨,还击沉中小型护航舰艇100多艘;布雷90多次,共计1740多枚,炸毁敌舰约50多艘。被击沉潜艇79艘、毁伤多艘,二战结束时,剩有潜艇77艘。 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有112艘潜艇,分为大、中、小三类型,编为三个潜艇部队。主要战场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建成203艘。大战中,美国潜艇共击沉日本商船1152艘,计486万吨(包括油船100多艘、70多万吨),占日本商船损失总吨位的62%。还击沉大中型战舰170多艘,其中有航空母舰9艘(含与航空兵共同击沉2艘)、潜艇22艘、战列舰1艘、驱逐舰49艘和护卫舰70多艘。曾布放658枚水雷,炸沉日本舰只27艘、炸伤27艘。美国潜艇损失52艘,损失率占总数的18%,牺牲艇员3505人,其中军官374人。按美国拥有315艘潜艇计算,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艘击沉商船3.65艘、1.54万吨。另外,在二战中,美国潜艇共计营救504名落水飞行员。 日本潜艇部队组建于1905年,由美国购买的5艘“霍兰”型潜艇为基础,后又购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潜艇,成立日本潜艇战队。在太平洋战争发动前期,有巡洋潜艇23艘,大型潜艇20艘,中型潜艇16艘和布雷潜艇4艘,共计63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共建成各型潜艇129艘。日本潜艇破坏海上交通线、攻击运输船只的规模较小:二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147艘、计约77万吨,战绩约为德国的1/18。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艘潜艇击沉0.89艘,0.4万吨,远低于德、美。 二战后,各国得到启迪:潜艇是切断航运的能手;是以小击大的猎手;能够完成其他兵种难以完成的任务;潜艇可以牵制敌方大量兵力。战后,潜艇在二战中建立的不朽功绩备受各国重视,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德军三大名将分庭抗礼的——苏联二战三大名将  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 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 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
[原创]苏-27,在中国正被浪费 以前看过一些批评《长空铸剑》的文章,说完全是浪费人民钱财,是央视为了赚和歌空军的德,造出一部以劣制的动画和演习的剪辑,加上一些大牌的拙劣的感情表演来欺骗观众。我想这都是那种为了追求看一部好来坞式华丽的动作片,而无法看懂影片精髓的不怎么高级趣味观众的看法。在此我无法以艺术的角度,和精神的观点提出一些高深的理论来证明他们的特错,但我感觉本片揭露了“空军浪费苏-27”,敢揭解放军空军的短,是个亮点,也正是我要说的。 官僚化同样也在空军中存在。那些优先得到新式战机的“王牌”部队,空中格斗训练,只不过是在空中散步;演习召唤的12机的空中火力支援,最后只有4架到达;而航空队指挥官的任命是论资排辈;到场的空中火力支援,竟是花哨的令人眼花缭乱,却乱不过防空导弹的特技对地攻击;对抗演习的结果,竟是J-7E跟苏-27打了个平手,取得抗美援朝式的胜利...... 然而,那只是电视剧里所看到的,不久前的中俄联合演习中,我竟然有看到苏-27携带大量的火箭弹正在发射,执行近距火力支援的任务画面!开始只是觉得画面很震撼,后来一想我很无语。一种优秀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单价3500万~4000万美圆,人民币几亿多元的战斗机,竟然用来发射大量的火箭弹去执行近距火力支援任务!联想到卡-50的设计人员们拒绝为使用机枪吊舱留下位置,更敢到悲哀。这若不是为了SHOW,就是杀鸡用牛刀,轰炸恐怖分子藏身的茅坑用B-2,挖鼻屎用脚趾,掏耳朵使木棒的行为!幸亏那还看不出是单双座,若双座可能是苏-30MK,比苏-27更昂贵的苏-30MK,那我们的还进口武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钱送到俄罗斯人手中去。 这种浪费,是浪费了苏-27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的资源,更是浪费了全中国纳税人的钱,还浪费了一种热爱航空兵的感情。
!战机——不灭的传说! 产量最大的战机 这是一次盖棺定论. BF.109,1935年首飞,各型总共生产了35000架,直到1965年其西班牙的衍生型HA.1112才退役.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战斗机. P-51(Wildhorse),1941年10月26日首飞,1943年开始服役,总产量15621架.为美国二战中产量最高的的战斗机. A6M(Zero),1939 年4月1日首飞,1940 年7月(日本纪年2600年)加入现役.三菱和中岛公司一共生产了 10,449 架,是所有日本战机中生产数量最多的。 顺便提一下一种强击机:Il-2,在德军中有个外号叫做:"黑死神",以其坚固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于世。这种飞机战时产量高达36163架,在世界战争史上高居第一。 米格-15(Fagot),1947年6月2日首飞,1949年初服役,1954年停产,总产量约15560架。 F-86(Sabre),1947年10月1日首飞,1949年交付使用,1961年停产,总产量约11400架。 米格-17(Frest),由米格-15BIS发展而来,1949年1月首飞,1952年装备部队,使用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个,1958年停产,总产量约9000架。 米格-21(Fish-bed),1955年首飞,1958年装备部队,生产总量超过8000架(包括在其他国家生产的数量则达10158架以上),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超音速战斗机。 米格-23(Flogger),1967年5月26日首飞,1969年投产,次年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总产量超过 6,000 架(其中莫斯科工厂生产数量为 4,278 架)。 F-4(Phantom),1958年首飞,1961年交付使用,1981年停产,生产总量5195架。为西方产量最大的超音速战斗机。 幻影III(MirageIII),1956年11月17日首飞,生产总量逾千架,出口国达20多个。 F-5系列自 1955 年发展以来,供装备的飞机已达2,600架,出口到32个国家;其中F-5E1972年9月首飞,1973年开始装备美空军,出口达1400多架。 战斗机头号大家族,不灭传说 Bf.109战斗机 及传奇"非洲之星"Marseille的黄14号
隆美尔之鹰——马尔·塞尤 如果要提到沙漠之狐统帅的“非洲军团”沙漠空军,那谁都不得不知道“非洲之星”马尔·塞尤。马尔塞尤1919年12月3日出生于柏林。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 即携子改嫁,马尔塞尤直到15岁时才知道他现在的父亲是继父,他的生身父亲吉科弗里德·马尔塞尤少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军英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产生过要见一见这位英雄父亲的心愿,也从未动过要以自己的生父作为人生楷模的念头。 然而,也许是血脉相通之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向往着天空。他的家住在牧场附近,放学后他经常独自一人来到阳光明媚的牧场,躺 在嫩草上仰望着无银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年幼的心被一股股 自由奔放的激情所荡涤。 “能像鸟儿那样自由地飞翔该有多好。” 他贪婪地阅读了大量空战故事和小说,但并没有想到要当一名功勋赫赫的英雄。他只是向往着那种摆脱了大地的束缚、在空中自由 飘荡的美妙境界,渴望着从孤独的空中邀游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18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加入了空军。他个头不高,但意志 坚强,通过了严酷的普鲁土式的基础训练。 1938年11月7日,他进入飞行训练团开始飞行训练。当时德国 空军要求很严,新飞行员必须带飞100小时以上才放单飞,马尔塞尤 以他的勤奋顽强和出众的空间感、灵敏性顺利通进了层层筛选,放了单飞。 这一天,他驾机进行单飞训练,来到一条交通要道的上空。当时 阳光普照,天空晴朗,他看看下面公路上星星点点像蚂蚁般蠕动的汽车,突然心血来潮,一压机头,驾机向地面冲去。 马达轰响的飞机轻盈地降落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傲慢地停在路中央。左来有往的汽车一下子被堵住了50多辆。汽车尖厉的刹车、汽笛鸣叫声和司机们愤怒的叫骂声立即响成一片,路面乱成一团。马尔塞尤得意地驾着飞机起飞离地,冲司机们抖抖翅膀,扶摇而 去。回基地后,司令官对他大发雷筵;严加训斥,幸得教官力保,才免于被开除军籍。
来自北非沙漠的隆美尔之鹰——马尔·塞尤 马尔塞尤1919年12月3日出生于柏林。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 即携子改嫁,马尔塞尤直到15岁时才知道他现在的父亲是继父,他的生身父亲吉科弗里德·马尔塞尤少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军英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产生过要见一见这位英雄父亲的心愿,也从未动过要以自己的生父作为人生楷模的念头。 然而,也许是血脉相通之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向往着天空。他的家住在牧场附近,放学后他经常独自一人来到阳光明媚的牧场,躺 在嫩草上仰望着无银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年幼的心被一股股 自由奔放的激情所荡涤。 “能像鸟儿那样自由地飞翔该有多好。” 他贪婪地阅读了大量空战故事和小说,但并没有想到要当一名功勋赫赫的英雄。他只是向往着那种摆脱了大地的束缚、在空中自由 飘荡的美妙境界,渴望着从孤独的空中邀游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18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加入了空军。他个头不高,但意志 坚强,通过了严酷的普鲁土式的基础训练。 1938年11月7日,他进入飞行训练团开始飞行训练。当时德国 空军要求很严,新飞行员必须带飞100小时以上才放单飞,马尔塞尤 以他的勤奋顽强和出众的空间感、灵敏性顺利通进了层层筛选,放了单飞。 这一天,他驾机进行单飞训练,来到一条交通要道的上空。当时 阳光普照,天空晴朗,他看看下面公路上星星点点像蚂蚁般蠕动的汽车,突然心血来潮,一压机头,驾机向地面冲去。 马达轰响的飞机轻盈地降落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傲慢地停在路中央。左来有往的汽车一下子被堵住了50多辆。汽车尖厉的刹车、汽笛鸣叫声和司机们愤怒的叫骂声立即响成一片,路面乱成一团。马尔塞尤得意地驾着飞机起飞离地,冲司机们抖抖翅膀,扶摇而 去。回基地后,司令官对他大发雷筵;严加训斥,幸得教官力保,才免于被开除军籍。
B-1“枪骑兵”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B-1是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1962年提出研制设想,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12月原型机首飞。 1986年 6月开始装备部队,由于采用战略导弹还是采用战略轰炸机哪个更有效的问题在美国长期争论不休,使B-1的研制周期长达20多年。目前备部队的B-1B于1982年开始改装研制,1984年生产型首次试飞。B-B是一种多用途战略轰炸机,其主要任务有:战略突防轰炸。执行常规轰炸的海上巡逻任务,以及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把机翼与机身作为一个够体来设计,使之无明显的交接线、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增加升力,并减少外部面积,增大内部容积。采用变后掠翼,有利于改善低空和高空飞行性能和起飞着陆性能,并可增加航程。B-1只有两种型别:B-IA,原型机、只制造了4架,主要根据低空高速突防的设计思想研制;B-IB由B- 1A改进而来.结构经加强,最大设计起飞重量由179170千克增加到216365千克,可调式进气道改为固定式,采用了新的发动机和简化的机翼整流罩,加强了起落架,最大平飞速度由M2.2降至M1.25,机翼最大后掠角由67.5度改为59.5度,将B-IA的整体弹射座舱改为弹射座椅,攻击电子系统的主要元件都更换了,对防御电子系统的软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B-1B采取隐身措施,其雷达反射载面积是B-IA的 1/10,B-52的 1/100。B-l计划的总费用为 265亿美元(1981财年币值),其中60亿美圆用于B-1A的研制。205亿美元用于B-1B研制及采购,1988年初全部交付完毕,以下数据适用于 B-1B。
中国的苏-27,正在被浪费 以前看过一些批评《长空铸剑》的文章,说完全是浪费人民钱财,是央视为了赚和歌空军的德,造出一部以劣制的动画和演习的剪辑,加上一些大牌的拙劣的感情表演来欺骗观众。我想这都是那种为了追求看一部好来坞式华丽的动作片,而无法看懂影片精髓的不怎么高级趣味观众的看法。在此我无法以艺术的角度,和精神的观点提出一些高深的理论来证明他们的特错,但我感觉本片揭露了“空军浪费苏-27”,敢揭解放军空军的短,是个亮点,也正是我要说的。官僚化同样也在空军中存在。那些优先得到新式战机的“王牌”部队,空中格斗训练,只不过是在空中散步;演习召唤的12机的空中火力支援,最后只有 4架到达;而航空队指挥官的任命是论资排辈;到场的空中火力支援,竟是花哨的令人眼花缭乱,却乱不过防空导弹的特技对地攻击;对抗演习的结果,竟是J- 7E跟苏-27打了个平手,取得抗美援朝式的胜利......然而,那只是电视剧里所看到的,不久前的中俄联合演习中,我竟然有看到苏-27携带大量的火箭弹正在发射,执行近距火力支援的任务画面!开始只是觉得画面很震撼,后来一想我很无语。一种优秀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单价3500万~4000万美圆,人民币1亿多元的战斗机,竟然用来发射大量的火箭弹去执行近距火力支援任务!联想到卡-50的设计人员们拒绝为使用机枪吊舱留下位置,更敢到悲哀。这若不是为了SHOW,就是杀鸡用牛刀,轰炸恐怖分子藏身的茅坑用B-2,挖鼻屎用脚趾,掏耳朵使木棒的行为!幸亏那还看不出是单双座,若双座可能是苏-30MK,比苏-27更昂贵的苏-30MK,那我们的还进口武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钱送到俄罗斯人手中去。这种浪费,是浪费了苏-27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的资源,更是浪费了全中国纳税人的钱,还浪费了一重热爱航空兵的感情。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