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语界
密语界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561
发帖数: 23,871
关注贴吧数: 10
感恩 我初近佛那回儿,想在网上找个能谈佛的贴吧,论坛都找不到的,以至于我佛缘晚开了好几年。 那个时候,受某功的影响,网上所有宗教类的贴吧,论坛全部封杀。 随着因缘的不断成熟,百度慢慢开出了观音菩萨吧,地藏吧,佛门吧的时候,那时也是我喜欢和人抬杠的时候,不过年龄的关系吧,几天的时间就把爱吵架的心态丢掉了。 后来随着听闻的法渐渐的多了, 在三宝的加持下,全家人皈依三宝。 并且引导周围的几位邻居也皈依三宝,也有几人求授了五戒。 贴吧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流动人员众多,信佛的,不信佛的都有,各种教派的修行人混杂。大家能齐齐聚到这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善字是大家所共同追寻的。真理是大家都喜欢学习与探讨的。在学习与探讨的同时,谁能够做到不夹杂,这个人就是大菩萨。 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平时不太说话,祖师大德说了,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贴吧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复杂的场所,虽说是道场,但更像是一个广场。吧友所持的知见,是吧友的因缘。吧主所能做的也都尽力了。该说的,佛世尊都说了。该做的祖师大德都做了,佛弟子依教奉行是为本。改变外境须先改变自身。。 所以,大家能在佛门吧相聚,也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惜缘是福。修行就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大家都是福缘潜薄,没有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期与因缘,但是佛的教法,三藏十二部还驻世,即等同佛住世,以佛的教言,各安法位,做好自己,不假外求。自在往生是必然之事。 祝愿大家 虽在尘劳。心常清净。能化所化。心无取著。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念念清静。
贡唐仓仁波切对《西游记》的解读 贡唐仓仁波切: 皈依是入佛道之门 ,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 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 《西游记 》上说得很清楚 。 《西游记 》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 ,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 。 大家可以想一想 ,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 ,都加着一个“悟 ”字 ,悟是什么意思呢? 悟就是心灵实践 ,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 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 ”是对皈依佛的暗示 ;“悟能 ”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 ”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 ”空 ,进行“空 ”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 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 ,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 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 “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 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味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 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 通往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 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 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 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 在科学上面,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拿来用就是了。别人达到的高峰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起点。 但是,在心性修持方面,在道德的形成上面,科学的方法行不通。别人的成就是别人的成就,你拿不来。自己想要的话,必须从头做起。 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甘与禽兽处于同一境界,那就应该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自觉 ”,经典和师友只能起到缘助的作用,不能代替“自修 ”。 你皈依了佛,佛只是指路人;你皈依了法,法只是一张地图;你皈依了僧,僧只是你的向导。 在“僧 ”的引导下,沿着“法”的线索,朝着“佛 ”指点的路,向着自己的心走去! 这就是唯一的解脱之路。
达真堪布:“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 利益众生在于发心愿力 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很有学问,还能讲一些道理,将来一定能帮助、利益众生。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善星比丘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当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讲三藏十二部,后来却堕落恶趣,变成饿鬼。提婆达多学问高、能力强,最终却堕入地狱。 “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这个道理我们要牢记。不要太骄傲,要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众生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没有文化不怕,不会谈话不要紧,只要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有清净的发心和愿力,能够一门深入,脚踏实地,认真学修,将来一定能利益众生。 现在这个世上有文化的人有无数,口才好的人也有很多,但如果真正要利益众生就难了。有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不擅言谈,但是发心清净,这个力量就不一样了。我以前的那些同学,有的非常聪明,有学问、有知识、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却在帮助别人做事情,没能直接利益众生,也没有接引众生的能力。有的同学也没有掌握太多的知识,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万的众生,弘法利生事业非常顺利,真的不可思议。 能不能帮助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主要在于发心,在于愿力。从内心深处有一颗饶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表情,里面都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加持,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众生,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学会沉默》 释迦牟尼汉译为能仁寂默,意思是智慧慈悲寂静沉默的圣者,学佛要学会沉默! 当被毁谤时,不要澄清而要沉默。 当被误会时,不要解释而要沉默。 当痛苦时,不要倾诉而要沉默。 当快乐时,不要张扬而要沉默。 当事业有成时,不要激动而要沉默。 当道业成就时,不要得意而要沉默! 沉默是超世智慧!~~~ 以上为达照法师开示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法界应云何知.法界应云何住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法界应云何知。佛言。善男子。此法界无性无能知者。何以故。善男子。由如虚空。离诸戏论。非离戏论。非取非舍。非性非无性。亦无处所。善男子。是故法界应如是知。 尔时普贤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法界应云何住。佛言。善男子。处所尚无。况复有住。善男子。此法界不可思不可议无自性无能了知。善男子。彼法界性不可知不可见。普贤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提者为有几何。佛言。善男子。菩提有无量相不可测量。普贤菩萨言。世尊。法界复云何分别。佛言。善男子。法界本无分别。普贤菩萨言。世尊。若法界不可分别者。云何凡夫众生而能解了。佛言。善男子。有分别者即是一切愚迷众生于无分别而生分别。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菩提如是甚深微妙难解。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佛复告言。善男子。菩提者即一切法也。离诸戏论。是故无有分别。 部份节录
[共修]为众考生消灾祈福共修专贴
公告:百度系统目前处于极不稳定阶断,无故抽贴现象严重 其他个人帐户下种种不明情况的封禁,律律出现. 请各位吧友,淡定. 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住良好的定力 深呼吸, 淡定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一切神通力,皆从慈悲出 每天早晚,以这四个祝愿,修行自己的慈悲心 慈悲心圆满广大了,才有能力去慈悲别人 第一.祝愿你没有仇敌与敌意. 第二,祝愿你没有怨恨与危险 第三,祝愿你没有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 第四,祝愿你永远保持快乐
转贴:《正授八关斋戒,早课》_____慧律法师_佛门吧 《正授八关斋戒,早课》_____慧律法师_佛门吧_百度贴吧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309653386#0-tieba-1-30928-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正授八关斋戒、早课》_____慧律法师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0JYtj2Sg8EA%2F&urlrefer=91533fdcadfde2e9acc2f49f69fba9fb
“来这下载手机版的大藏经”,解压缩后直接放手机里就可以看了 随时可以阅藏
我当为是一切众生,于阿鼻地狱代受诸苦,令不堕地狱,值遇诸佛…
其实呢,世尊无问自说的经书有很多很多,并不止阿弥陀经此一部 比如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 以前看到很多都没想到记录下来
最简单有效的放生仪轨 最最简单的放生方法,如下 这个方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首先呢就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若干遍 然后 念三皈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傍生) 再然后就是念佛号了. 南无阿弥陀佛若干, 再然后就是 一边念,一边放生就可以了. 二楼还是要附一个仪规,为什么要依仪规,因为依仪规做可以获得更园满,更殊胜的功德. 就好比,可以用一块钱,做十块钱的事一样的道理.
佛门吧发展史之二——家有魔事 释加牟尼佛菩提树下降八十亿魔军终成正觉修行人不逮一个半个小魔的愧对修行人这个称呼有魔扰是正常的,没有魔扰就不正常了, 魔来扰乱,说明进步的时候到了,过不过得去,要看因缘与定力. 因缘瞬息千变万变,境界进入一念三千. 以下省略几万字.......................
那啥,佛门吧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事小情的给我一一纪录在案 等我回来一一检查 说的就是你,看贴不回的那个.
韦陀菩萨得授记成佛时的大愿 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盘后收取舍利。起塔供养。护持正法。见毁戒者劝化安止令住持戒。远离正见堕诸见者。劝化安止令住正见。散乱心者劝化安止令住定心。无威仪者劝化安止住圣威仪。 若有众生欲行善根。我当为其开示善根。彼诸世尊般涅盘后正法垂灭。我于尔时当护持之令不断绝。于世界中然正法灯。刀兵劫时。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持不杀戒乃至正见。于十恶中拔出众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灭诸盲冥开示善法。我当灭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令无有余。于饥馑劫。我当劝化一切众生。安止住于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我劝众生住六波罗蜜时。众生所有一切饥饿。黑暗秽浊怨贼斗诤。及诸烦恼悉令寂静。于疾疫劫。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住于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摄法。众生所有疾疫黑暗当令灭尽。
[TXT下载]礼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仪轨—— 修行人最怕业重,业重之辈,欲洁反秽,欲升反坠,假若修行,诸多阻碍,魔障重重,唯要先行忏悔,忏悔清净,方可用功,慎勿作业!
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哀伤? 抑郁,哀伤。就是不快乐, 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从来不曾给予别人快乐。 要想自己快乐,就得让别人快乐, 助人为快乐之本。 这是我十几年以前的心得。 后来接触佛学以后, 我就找这句话的出处。 查来查去,原来是孔子说的。 孔子是以世间道来饯行善的极至。
礼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仪轨 上香 点完香念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无香或条件不允许也可点心香,念心香赞: 心香五分,性火初焚,尽空法界遍氤氲,凡圣普蒙熏。 缭绕烟中,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譬如有人幼小无知,舍弃甘露而饮毒药,迦叶,彼愚痴人亦复如是 《大宝积经》:“迦叶,彼愚痴人为活命故,造立形像,迦叶,若卖畜生犹尚不善,况彼痴人作如来像,于白衣前而炫卖之,以自活命。迦叶,譬如有人幼小无知,舍弃甘露而饮毒药,迦叶,彼愚痴人亦复如是,造如来像,为资生故而便卖之,是名为毒。” 《佛说像法决疑经》:“未来世中道俗之中,有诸恶人造立我形像或菩萨形像,贩卖取财以用自活,一切道俗不知罪福,买取供养。二俱得罪。五百世中常被他卖。” 《梵网经菩萨戒本》: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斯谓菩萨以无欲心应自归依。 今若所说皆佛威神。其有菩萨修行如此。是乃应兴大乘之行。当知斯辈坚固普智。于是太子感动白佛。云何世尊。菩萨得以无欲之心应自归佛。曰族姓子。若有菩萨了知诸法无我人寿无色无想亦无法相。不于法性而见如来。如是菩萨为应无欲自归命佛。如如来法彼则法性。如其法性为普所至。有得致是法性之法。则知诸法。斯谓菩萨以无欲心应自归法。其法性者。彼为无数习。无数者即是声闻。又如菩萨等见无数。于其无数而不有数。亦不二者。斯谓菩萨以无欲心应自归依。说是语时。太子感动得柔顺忍。来会色欲诸天龙人闻此法品等二万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节选自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
从善如流 以善功德护身 以善护念修身 以善知识为灯 根从修善,导善的大德,从善如流,修诸善业 成就建功立业之基, 求智慧,有了智慧,一切都变得简单,轻松。自如。 每天诵读一部金刚经。或是地藏经,心经也不错
@米国之父。你每天念108遍大悲咒,你的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注意 是每天108遍不间断,持之以恒。 会好的
道友劝我说子时打坐,正应合天心,有子时打座的没? 要不就试试
一日禅:认清伤害的本质 伤害的本身并不是一个“伤害”, 它毫无本质、也毫无实体, 它只不过是让对方感觉到痛苦,感觉到烦恼,升起了负面情绪,这才促成一种伤害。 伤害的本身只是一个表面的事实,只要你不放在心上,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之所以你被伤害了,那也只是你自己动心了,执著了,把一切外境当成了真实, 用心去感受痛苦,感受到烦恼。
去寺院小住了三日,感觉好极了。借佛友达磨一句话。那就是 修行提高了
转贴:%惆⒚滞臃�%錩___地藏王吧千万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大共 ◣阿弥陀佛◥____地藏王吧千万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大共修_地藏王吧_百度贴吧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120938771#0-tieba-1-27814-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佛门吧的成长史 签于有吧友问我,佛门吧发展成长的事,所以今天开个贴子,随缘讲说一下。 再加上现在百度上佛教贴吧也越来越多,但是人气都不是很高,所以一并讲说出来,供有缘同修做一个参考,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贴,或许此贴能够帮到大家。
吧务:招聘小吧主若干名 条件如下 要求熟悉百度协议,详见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26084.htm&urlrefer=a078abef5e4a5dac221c19eb73a2a464 熟悉佛门吧吧规。详见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2173580482 其他 是否有吧主管理经验: 是否受三皈依: 是否授五戒,或一戒: 是否接受吧务组无理由随时调整: 审请感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介绍——有十种魔 及 十种魔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五阴魔,贪着五阴故; 烦恼魔,烦恼染故; 业魔,能障碍故; 心魔,自憍慢故; 死魔,离受生故; 天魔,起憍慢放逸故; 失善根魔,心不悔故; 三昧魔,味着故; 善知识魔,于彼生着心故; 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诸大愿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应作方便,速远离之。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 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 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 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 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说其过恶,断彼利养,常求罪衅,恶眼视之,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闻契经,闻不赞叹,若有法师说法,不能恭敬、下意、自谦,我说是义,彼说非义,是为魔业; 学世间论,巧于文字,善于句味,手笔文诵,乐说二乘,隐覆深法,开演杂语,于非器所说甚深法,远离菩提,安住邪道,是为魔业; 已度已安者,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未度未安者,永不亲近恭敬供养,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堕增上慢,增长诸慢,轻蔑众生,不求正法真实智慧,诸根散乱,难可化度,是为魔业。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业;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正求佛业。
佛法生活——我要去见释迦牟尼佛 昨天下午,孩子放学后,说要看老子的《道德经》。 我说看吧,她就自己找了出来去看,我去橱房给她炒饭。 没过一会儿她就喊我说 妈妈,我要去印度见释迦牟尼 我说,见他干什么呀? 她说,想跟他学道理。我有好多都不懂呀 我问,为什么不跟老子学呢? 她说,老子第二 问:什么第二啊? 她说:先跟释迦牟尼学,学完再根老子学。
金箍棒在佛法中的喻意 09年的时候写的
公告 佛门吧的一切因果,由佛门吧务与佛门吧万余会员,共同承担 请各位吧主按吧规行事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是时阿难承佛神力,问文殊师利言:“如来何故默然而住? 佛言:“有难信者,少智下劣者,懈怠、懒惰、少精进者,贪嗜饮食近于五欲,乐处愦闹心不远离,忘失正念无智慧者,心无正定常惊乱者,增上慢者,取着增上慢者,贪着己身乐于寿命不观无常,多诸贪嫉愚痴无智,毁破禁戒心生恼害,于佛法中起于疑惑,见无智者,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亦不恭敬善知识,不学般若波罗蜜,不修陀罗尼诸经之王,常起妄见,着妄见已得于恶师贪乐衣钵,于和上阿阇梨无恭敬心,亦不乐亲近,于初、中、后夜心生懈怠,两舌难信好喜妄语,恶口贪嫉亲近邪见,习邪见已常修邪观不好学戒,心无惭愧无所顾畏,亲近愚痴乐行外道,不信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于一切法不生信心。阿难!如是人等难可解悟。” 尔时世尊默然而住。是时阿难承佛神力,问文殊师利言:“如来何故默然而住?” 文殊师利答言:“于末法中,后未来世多有众生,在于彼世成就如是心,不信法不能解了,是故如来默然而住。”
佛经谈人身有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 2、邪妄谄曲是病。 3、言语伤人是病。 4、贪爱色欲是病。 5、杀害众生是病。 6、不敬父母是病。 7、作恶不悔是病。 8、愚痴颠倒是病。 9、侵占他人是病。10、好觅人过是病。 11、无惭无愧是病。12、贡高我慢是病。
何谓行慈?何谓为哀?何谓为喜?何谓为护?何谓知足?何谓分别? 又问:“何谓行慈?” 答曰:“见一切法永悉灭度。” 又问:“何谓为哀?” 答曰:“晓了诸法无有作者亦无报应。” 又问:“何谓为喜?” 答曰:“若于诸法无所兴乐亦不无行。” 又问:“何谓为护?” 答曰:“于一切法不造二事。” 又问:“何谓菩萨至诚真谛?” 答曰:“分别一切诸法犹如幻化,于诸所生而无所生、悉无所有。” 又问:“何谓大士?” 答曰:“观诸众生而无众生。” 又问:“何谓尊人?” 答曰:“睹一切法不可受持而不恐惧。” 又问文殊:“何谓菩萨被大德铠?” 答曰:“观一切法等如虚空,不舍僧那。” 又问:“何谓为仁和乎?” 答曰:“行于大哀,不远众生亦不亲近,开化尘劳、恩爱之着。” 又问:“何谓所止宿安?” 答曰:“不以身、口及与心念烦娆他人,不得吾、我及与他人。” 又问:“何谓顺教?” 答曰:“如所闻法,能奉行者,所言真谛。” 又问:“何谓众人之所归伏?” 答曰:“能随五趣众生言教,不坏其辞将顺己心,因化一切无所违失。” 又问:“何谓具足知耻?” 答曰:“能内自寂,游行于外,化导众生。” 又问:“何谓为信?” 答曰:“游诸挂碍而无所著。” 又问:“何谓菩萨行牢强慈?” 答曰:“顺从佛教无所毁坏。” 又问:“何谓反复?” 答曰:“所造德本未曾违失,常乐如应。” 又问:“何谓知节?” 答曰:“志游一切尘劳之欲,已不乐欲。” 又问:“何谓知足?” 答曰:“慕智慧圣,不乐诸法。” 又问:“何谓满足?” 答曰:“假使满足度世智慧,于诸世法无所犯负。” 又问:“何谓分别?” 答曰:“不见一切尘劳之欲,断除众生诸垢瑕秽。” 又问:“何谓菩萨而得自在?” 答曰:“见诸所生,身无所成;于慧自在,不从尘欲。” 又问:“何谓博闻?” 答曰:“不应闻者而不听之。” 又问:“何谓得至静然?” 答曰:“见诸所作而无所有,亦无所舍;不御诸法亦无所念。” 又问:“何谓住行?” 答曰:“不于空行分别教化,观察众生其心所行,不起吾我及他人想。” 又问:“何谓总持备悉辩才?” 答曰:“一切所闻悉能执持;分别众生根原所归,于诸音声而无所著。是为,天子!菩萨总持逮得辩才。” 于是大光菩萨问文殊师利:“谁当启受如斯言教?” 文殊答曰:“为善知识所见将护,及往宿世微妙具足善德之本所见养育,乃能晓了此义说耳!” 又问:“何所欣乐?志性如何?” 答曰:“爱乐深奥,志性柔和,不怀自大。”
能有个地方吵吵闹闹的真不错,感恩百度 我初近佛那回儿,想在网上找个能谈佛的贴吧,论坛都找不到的,以至于我佛缘晚开了好几年。 那个时候,受某功的影响,网上所有宗教类的贴吧,论坛全部封杀。 随着因缘的不断成熟,百度慢慢开出了观音菩萨吧,地藏吧,佛门吧的时候,那时也是我喜欢和人抬杠的时候,不过年龄的关系吧,几天的时间就把爱吵架的心态丢掉了。 后来随着听闻的法渐渐的多了, 在三宝的加持下,全家人皈依三宝。 并且引导周围的几位邻居也皈依三宝,也有几人求授了五戒。 贴吧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流动人员众多,信佛的,不信佛的都有,各种教派的修行人混杂。大家能齐齐聚到这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善字是大家所共同追寻的。真理是大家都喜欢学习与探讨的。在学习与探讨的同时,谁能够做到不夹杂,这个人就是大菩萨。 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平时不太说话,祖师大德说了,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贴吧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复杂的场所,虽说是道场,但更像是一个广场。吧友所持的知见,是吧友的因缘。吧主所能做的也都尽力了。该说的,佛世尊都说了。该做的祖师大德都做了,佛弟子依教奉行是为本。改变外境须先改变自身。。 所以,大家能在佛门吧相聚,也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惜缘是福。修行就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大家都是福缘潜薄,没有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期与因缘,但是佛的教法,三藏十二部还驻世,即等同佛住世,以佛的教言,各安法位,做好自己,不假外求。自在往生是必然之事。 祝愿大家 虽在尘劳。心常清净。能化所化。心无取著。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念念清静。
二时临斋仪(早午食时用) 供养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愿地藏王菩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早斋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 惮悦为食、法喜充满。 (如早食是饭或面大众念此八句) 粥有十利,饶益行人。 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如早食是粥大众念此四句)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 度利益娑诃 (早斋出生默念此偈一遍,咒七遍) 午斋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 惮悦为食、法喜充满。 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唵穆帝莎诃 (午斋出生默念此偈一遍,咒七遍)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诃(侍者出生送食,念此偈一遍咒七遍,三弹指) (以上未食前念,至大众食已,僧值师居中向上站,默示结斋。维那师即举腔,大众复同念) 结斋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至他,唵,折隷主隷,折隷主隷, 准提娑婆诃。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结斋偈) 内外威仪当具足 1.内: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
佛门吧的宗旨 知足,谨言! 不做无意的言语! 探寻智慧之真道! 彻底实践佛陀的教义!
何谓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尔时有摩诃罗梵天子,名曰等行,问文殊师利:“何谓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答言:“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 优婆塞于法无所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 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有为法,是名归依僧。 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此节摘录于 思益梵天所问经
《学会沉默》 《学会沉默》 释迦牟尼汉译为能仁寂默,意思是智慧慈悲寂静沉默的圣者,学佛要学会沉默!当被毁谤时,不要澄清而要沉默。当被误会时,不要解释而要沉默。当痛苦时,不要倾诉而要沉默。当快乐时,不要张扬而要沉默。当事业有成时,不要激动而言沉默。当道业成就时,不要得意而要沉默! 沉默是超世智慧!~~~ 以上为达照法师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学会沉默》达照法师开示 《学会沉默》: 释迦牟尼汉译为能仁寂默,意思是智慧慈悲寂静沉默的圣者,学佛要学会沉默!当被毁谤时,不要澄清而要沉默。当被误会时,不要解释而要沉默。当痛苦时,不要倾诉而要沉默。当快乐时,不要张扬而要沉默。当事业有成时,不要激动而言沉默。当道业成就时,不要得意而要沉默!沉默是超世智慧!~~~ 达照法师开示
转贴:观音菩萨赞_观音菩萨吧 愿以此清静功德.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若我生处常遇诸佛逮甚深三昧.见无量佛成就多闻.清净智慧.弘誓不舍一切众生. 观音菩萨赞_观音菩萨吧_百度贴吧转自:http://tieba.baidu.com/p/1194757373#0-tieba-1-31714-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大悲咒修持仪轨》(点击下载)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优婆塞戒经》选读‘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若父丧己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中。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 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 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既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传喜法师:如何正确拜佛 头面接足与佛相应 梵文的“南无布达、南无达玛、南无桑嘎”,一般性都是中国传统的这个,但是原发音念加持也很大。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就好像一滴水融进大海一样,我们这滴水融入宇宙了。 拜佛就是把整个身心放下,拜在天地之间,五体投地,叫拜佛。拜佛是很柔和的,合掌也是很柔和,你对别人合掌的时候肯定很尊敬别人,什么是尊敬别人?无我的,以你为大,我为小。合掌就会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印度的合掌,我们很多学佛的跑到泰国一看,那比都不能比,因为是佛国嘛,居士一合掌,身体整个都是谦下的,你像看到一朵花一样,很美的一朵花一样,要修成这样。 拜佛的时候整个身体如山,“我”就像一个贡高的山一样,这山崩塌了,投到了大地上。拜佛的时候看着佛的白毫,观佛的白毫灭无量罪,佛的白毫是通十方宇宙的,翻掌的时候观想佛在虚空里站着,然后拜下去翻掌,这时候观想佛从天上站在你的手上,你两个手托着佛的脚,然后把自己的脸贴在佛的脚上。 你们回去给爸爸妈妈洗脚,洗得干干净净,托着爸爸妈妈的脚,把自己的脸贴在爸爸妈妈的脚上,你感受一下,一下就拉近了子女跟爸爸妈妈的距离,你的孝心一下子就出来了,你就觉得,哎呀!我平时照顾爸爸妈妈太少,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有小孩,你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多少,但是反过头来说,爸爸妈妈爱我就像我爱孩子一样,那你对爸爸妈妈有多少爱呢,你把精力都花在小辈上,对爸爸妈妈你有没有报恩,所以以后尝试一下。 我们这个礼叫头面接足礼,头脸接佛的脚,足是脚的意思,托着佛脚。佛脚是什么样子也有观想的,佛脚是具足了功德的,脚心有千辐轮相,有梵王顶相,有鱼鳞相,有卐字相,所以佛站在地下这个磁场是均衡的,有一道光印在地上,佛是悬空的,所以佛菩萨都不要穿鞋的,脚从来不踩在地上的。头面接足礼,合掌的时候拜下去观想很亲切很亲切,那样你们的心就越来越柔软。 我们中国人最高修养叫人天相应,人天合一,佛教就这一个合掌,一个礼拜就可以达到我们最高的那种境界,所以学佛了之后儒道就变成一个捷径,一下子就超越过去了。如果你觉得功力不够,儒家的这些道德,像《弟子规》就很细地要求我们怎么样做,佛教里也都有要求,但是儒家一些好的我们都可以参考学习,学那个也一样,佛教也是要求的,最主要佛教是让我们提升生命境界,最后能够超越出去。 ——传喜法师于北京(10.03)
视频:2010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慧日寺
寺院转了两圈下来,越来越不想说话了,贴吧,QQ亦如是 越来越不想说话了,再这样下去估计真的要去闲关了,这样好吗? 现在只想每天诵经,持咒,打坐。 闲时看看天,看看地,看看刮风,看看下雨。 并不是忘失了菩提心,而是想让自己尽快变的更俱有实意菩提心。 11号,再度上路。 访善知识之旅
佛法生活——说说我为什么从来不诵经的因缘 我19岁左右时开的佛缘,听到人家提到一个人的名子,听到这个人的名子后,突然间没来由的想出家,是不由自主的,这个人的名子叫释迦牟尼,我也不知道释迦牟尼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就感觉从心里,内心最深处感觉和这个人有扯不断的关系,感觉这个人好像是个男人。当时挺纠结的,明明对一个男人有情愫,却又想出家。我搞不懂这是什么状况。被这种情绪给吓到了,后来迫不急待的想到去寺院问问了解一下。可走到门口,就不敢进,这样反复去了几次,都是到了门口就回来了。这样一直也没有进过寺院。 当时对寺院,佛教是一无所知的。 到了05年的时候,我结缘到了一本地藏经,终于有了佛家的资料,想了解一下佛教都讲了些什么,翻开经书,头就大了。感觉不认识字了,明明一个一个的字挺大的,就是看不清楚,看不下去,越看越烦,越看越想把经书给撕了。但我又非常清楚的知道,绝对不能这样做,绝对不能对佛菩萨,及佛经有所冒犯。同时我也知道这经书中必然有非常不可思议的能量及因缘。所以我就慢慢从网上查些佛教的资料,开示之类的看,随着慢慢的看的越来越多,渐渐的也稍微懂了些基础教理。 后来开始翻开楞严经看,越看越恶心,想吐。头晕。什么感觉都有。胸腹间可以说是有一种翻江捣海般的难受感觉。 但这也越发坚定了我学习佛法的信心,我也越发相信佛力的不可思议。看不下去的,我就先放着,并且也因了楞严经这样的因缘,我发了要解楞严经的大愿。有了愿力,才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此后,就开始深入经藏,看些较潜些的佛经文。
年前年后,去寺院参学了两圈,这两圈转下来,百感交集, 回来后,哭了 近佛,学佛也有个三年头上了,看的佛经书,近千部,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诵读过,就只是平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不断在佛经中寻找答案。 年前时,在寺院一下结识了六位法师,也同时开启《普贤行愿品》的诵读因缘,自此一诵行愿品之当下,欢喜异常,诸感齐发,不由自主的从心里生发出,日日受持此《普贤行愿品》的愿心。 年后时,在寺院开启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因缘,至此,已经在寺院诵读了八部,弟子今发愿,再诵读两百遍《地藏菩萨本愿经》以报父母之深恩同时,忏悔自身业障。 真是不诵读佛经文,不知其妙处所在,如人饮水,冷暖自在。 弟子真心忏悔以前慢怠佛经重罪,以此以后,依教奉行。
我明天要去趟寺院,有愿意一起去的没? 有想去寺院,而没有机缘的,你就在心里发一个念,明天和我一起去寺院。你只要真心的发出这个愿,就能达到和我一起去寺院的功德本力。 一切法从心想生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南无阿弥陀佛
转贴:许多人并未修什么定,偶尔打打坐,就着魔了,这时为什么?_佛门... 许多人并未修什么定,偶尔打打坐,就着魔了,这时为什么?_佛门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169071234#0-tieba-1-11356-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不要理睬他人的恶言 不探查他人过错,不管他人已作、未作,只应该察觉自己做了什么事,什么事尚未作。 舍卫城里有位富有的女士,是裸形苦行者—潘谛格的信徒。她的强烈信仰,使她对待潘谛格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她有很多的街坊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这些朋友经常到只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说法。每当她听到这些朋友称赞佛陀时,她也想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陀开示,但几次都被潘谛格阻止。 既然无法亲自前往,她就要儿子去请佛陀到家里来接受供养。她准备了特别的食物,供养之后,佛陀宣说随喜。第一次听到佛陀用宏亮的声音宣说奥妙的佛法时,她的身心充满喜悦,并不自觉地喊着:「说的好!说的好!」 隔壁的潘谛格听到她喜悦的呼喊声时,想道:「她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他愤怒地走出他的房间,向她和佛陀诅咒,并且一路诅咒地离开她家。 这件意外使她十分尴尬、羞愧,再也无法专心听佛陀说法。佛陀劝诫她不要理睬那些诅咒和恐吓,应该正念现前地观照自己的善恶行为。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她证得初果。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
修行者的大敌——我慢心 摘自《访雪域大师》 作者:吴玉天 佛说众生因久往以来的习气薰习,形成了五毒恶习,即:贪、嗔、痴、慢、疑。有人将中间加了“妒”成了六毒。其中“慢”字为傲慢之意。骄傲的心理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显现的。对自认为比别人强的事物,人们就会感到十分值得骄傲,从而蔑视别人,吹捧自己。这一点在根基浅、度量小的人身上显现得特别明显。自己比别人有钱,是骄傲的本钱;自己比别人聪明也是骄傲的本钱;甚至自己长得比别人美,也是骄傲的本钱;修行人多比别人看过几本经书,是骄傲的本钱;多修了几年法是骄傲的本钱;如果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也没有得到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圆胜慧”等无上大法,就大可以作为骄傲的本钱而吹遍天下;若有了特异功能,就更值得骄傲了,简直可以达到“与日月同辉,与佛相等”的境地。甚至自己的师父有名,也会使人立感自己身价百倍,不可—世,因而为此骄傲得不得了。 修行人若具此傲慢心,就建起了修行的巨大的屏障,从而难以取得成就。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当前这个问题有着极大的意义。尤其是了解了几部法、几本经、刚学了几天法,或有了一点特异功能的人,有的好似天地之间巳无法容纳得下。在这些人眼中,任何修行的法也不如他的法高明,任何人的修证也不如他们高。于是,社会上练功的人互相贬低、诽谤、互相争斗。 更有甚者,有人自创一功,要观对面一“爷”字,认为自己是天上之爷,左脚踩着佛,右脚踩着仙,自己是何人呢?岂不是大魔么?! “我慢心”在修行上不是仅仅表现为态度,而是一种知见,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潜在于人的第八识之中,使人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容许别人比自己强,处处争强好胜。因缘具足时,就可以通过对人对事的态度显现出来。同时,这种我慢心强的人也最具有名利心,任何一点“八风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干扰,都可能改变他们心理平衡,甚至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这种人的虚荣心也很强。修佛者有此种意识就不能接受佛法的正知正见,不能对照自己过去不正确的观点而勇于否定自己。面对批评,他们常坚持自己的邪见,很难冷静地分析事物的对错。他们容易随意以自己的邪见曲解佛意,诽谤上师及道友,甚至呵佛骂祖,对诸佛上师不恭敬供养,诽佛谤法,造下无边罪孽,以至失去加持,最终自尝苦果。
转贴:《觉海慈航》---初学者必读丛书_佛门吧 《觉海慈航》---初学者必读丛书_佛门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1937811197#0-tieba-1-22551-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转贴:《百喻经》——原文加译文(一百个佛典小故事)_佛门吧 南无阿弥陀佛 《百喻经》——原文加译文(一百个佛典小故事)_佛门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1834478547#0-tieba-1-26446-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药师佛解冤释结法》 药师佛解冤释结法 (药师咒、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祈请文、回向文) 〔凡是冤业现前,身心不安,或是遭逢恶缘,亲友眷属互相欺恼时,加修此法,可转恶缘为善缘〕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宫毗罗大将 南无伐折罗大将 南无迷企罗大将 南无安底罗大将 南无頞祢罗大将 南无珊底罗大将 南无因达罗大将 南无波夷罗大将 南无摩虎罗大将 南无真达罗大将 南无招杜罗大将 南无毗羯罗大将 (三遍) 祈请文: 弟子○○○至诚祈求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如来及药师海会诸大圣众慈悲证明,弟子○○○因为过去生中不明因果,有残害欺恼有情冤亲◎◎◎等,今日至心在佛前向有情冤亲◎◎◎等求哀忏悔。弟子○○○至诚祈求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如来慈悲加被,令弟子○○○与有情冤亲◎◎◎等能够解冤释结,转恶缘为善缘。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宫毗罗大将 南无伐折罗大将 南无迷企罗大将 南无安底罗大将 南无頞祢罗大将 南无珊底罗大将 南无因达罗大将 南无波夷罗大将 南无摩虎罗大将 南无真达罗大将 南无招杜罗大将 南无毗羯罗大将 (三遍) 念诵药师咒 南谟薄伽伐帝 鞞杀社窭噜 薜琉璃 钵喇婆 喝啰阇也 怛他揭多耶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侄他 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遍数随愿) 念诵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 曩谟啰怛曩怛啰夜耶 那谟 金毘罗 和耆啰弥佉罗安陀罗摩尼罗素蓝罗 因达罗 婆耶罗 摩休罗 真持罗照头罗毘伽罗那谟毘舍阇瞿流毘琉离耶钵啰颇啰阇野怛侄他唵毘舍施毘舍施毘舍阇 娑摩揭帝娑嚩贺 (遍数随愿) 解冤咒(一O八遍)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多生冤和业。 洗心涤虑发虔诚。今对佛前求解结。 药师佛。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随心满愿药师佛。 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消灾弟子◎◎◎及累世有情冤亲等,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心柔软,清凉自在,远离恶缘,具足善缘,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同生净土,早日成佛。
吧规及本吧删贴理由 本吧无规 删贴也无任何理由 若遇删贴及封号者,欲求理由者,请自行去百度审诉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