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语界 密语界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561 发帖数: 23,871 关注贴吧数: 10
感恩 我初近佛那回儿,想在网上找个能谈佛的贴吧,论坛都找不到的,以至于我佛缘晚开了好几年。 那个时候,受某功的影响,网上所有宗教类的贴吧,论坛全部封杀。 随着因缘的不断成熟,百度慢慢开出了观音菩萨吧,地藏吧,佛门吧的时候,那时也是我喜欢和人抬杠的时候,不过年龄的关系吧,几天的时间就把爱吵架的心态丢掉了。 后来随着听闻的法渐渐的多了, 在三宝的加持下,全家人皈依三宝。 并且引导周围的几位邻居也皈依三宝,也有几人求授了五戒。 贴吧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流动人员众多,信佛的,不信佛的都有,各种教派的修行人混杂。大家能齐齐聚到这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善字是大家所共同追寻的。真理是大家都喜欢学习与探讨的。在学习与探讨的同时,谁能够做到不夹杂,这个人就是大菩萨。 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平时不太说话,祖师大德说了,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贴吧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复杂的场所,虽说是道场,但更像是一个广场。吧友所持的知见,是吧友的因缘。吧主所能做的也都尽力了。该说的,佛世尊都说了。该做的祖师大德都做了,佛弟子依教奉行是为本。改变外境须先改变自身。。 所以,大家能在佛门吧相聚,也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惜缘是福。修行就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大家都是福缘潜薄,没有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期与因缘,但是佛的教法,三藏十二部还驻世,即等同佛住世,以佛的教言,各安法位,做好自己,不假外求。自在往生是必然之事。 祝愿大家 虽在尘劳。心常清净。能化所化。心无取著。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念念清静。
贡唐仓仁波切对《西游记》的解读 贡唐仓仁波切: 皈依是入佛道之门 ,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 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 《西游记 》上说得很清楚 。 《西游记 》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 ,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 。 大家可以想一想 ,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 ,都加着一个“悟 ”字 ,悟是什么意思呢? 悟就是心灵实践 ,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 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 ”是对皈依佛的暗示 ;“悟能 ”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 ”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 ”空 ,进行“空 ”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 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 ,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 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 “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 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味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 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 通往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 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 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 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 在科学上面,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拿来用就是了。别人达到的高峰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起点。 但是,在心性修持方面,在道德的形成上面,科学的方法行不通。别人的成就是别人的成就,你拿不来。自己想要的话,必须从头做起。 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甘与禽兽处于同一境界,那就应该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自觉 ”,经典和师友只能起到缘助的作用,不能代替“自修 ”。 你皈依了佛,佛只是指路人;你皈依了法,法只是一张地图;你皈依了僧,僧只是你的向导。 在“僧 ”的引导下,沿着“法”的线索,朝着“佛 ”指点的路,向着自己的心走去! 这就是唯一的解脱之路。
达真堪布:“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 利益众生在于发心愿力 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很有学问,还能讲一些道理,将来一定能帮助、利益众生。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善星比丘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当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讲三藏十二部,后来却堕落恶趣,变成饿鬼。提婆达多学问高、能力强,最终却堕入地狱。 “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这个道理我们要牢记。不要太骄傲,要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众生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没有文化不怕,不会谈话不要紧,只要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有清净的发心和愿力,能够一门深入,脚踏实地,认真学修,将来一定能利益众生。 现在这个世上有文化的人有无数,口才好的人也有很多,但如果真正要利益众生就难了。有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不擅言谈,但是发心清净,这个力量就不一样了。我以前的那些同学,有的非常聪明,有学问、有知识、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却在帮助别人做事情,没能直接利益众生,也没有接引众生的能力。有的同学也没有掌握太多的知识,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万的众生,弘法利生事业非常顺利,真的不可思议。 能不能帮助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主要在于发心,在于愿力。从内心深处有一颗饶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表情,里面都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加持,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众生,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介绍——有十种魔 及 十种魔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五阴魔,贪着五阴故; 烦恼魔,烦恼染故; 业魔,能障碍故; 心魔,自憍慢故; 死魔,离受生故; 天魔,起憍慢放逸故; 失善根魔,心不悔故; 三昧魔,味着故; 善知识魔,于彼生着心故; 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诸大愿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应作方便,速远离之。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 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 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 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 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说其过恶,断彼利养,常求罪衅,恶眼视之,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闻契经,闻不赞叹,若有法师说法,不能恭敬、下意、自谦,我说是义,彼说非义,是为魔业; 学世间论,巧于文字,善于句味,手笔文诵,乐说二乘,隐覆深法,开演杂语,于非器所说甚深法,远离菩提,安住邪道,是为魔业; 已度已安者,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未度未安者,永不亲近恭敬供养,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堕增上慢,增长诸慢,轻蔑众生,不求正法真实智慧,诸根散乱,难可化度,是为魔业。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业;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正求佛业。
何谓行慈?何谓为哀?何谓为喜?何谓为护?何谓知足?何谓分别? 又问:“何谓行慈?”   答曰:“见一切法永悉灭度。”   又问:“何谓为哀?”   答曰:“晓了诸法无有作者亦无报应。”   又问:“何谓为喜?”   答曰:“若于诸法无所兴乐亦不无行。”   又问:“何谓为护?”   答曰:“于一切法不造二事。”   又问:“何谓菩萨至诚真谛?”   答曰:“分别一切诸法犹如幻化,于诸所生而无所生、悉无所有。”   又问:“何谓大士?”   答曰:“观诸众生而无众生。”   又问:“何谓尊人?”   答曰:“睹一切法不可受持而不恐惧。”   又问文殊:“何谓菩萨被大德铠?”   答曰:“观一切法等如虚空,不舍僧那。”   又问:“何谓为仁和乎?”   答曰:“行于大哀,不远众生亦不亲近,开化尘劳、恩爱之着。”   又问:“何谓所止宿安?”   答曰:“不以身、口及与心念烦娆他人,不得吾、我及与他人。”   又问:“何谓顺教?”   答曰:“如所闻法,能奉行者,所言真谛。”   又问:“何谓众人之所归伏?”   答曰:“能随五趣众生言教,不坏其辞将顺己心,因化一切无所违失。”   又问:“何谓具足知耻?”   答曰:“能内自寂,游行于外,化导众生。”   又问:“何谓为信?”   答曰:“游诸挂碍而无所著。”   又问:“何谓菩萨行牢强慈?”   答曰:“顺从佛教无所毁坏。”   又问:“何谓反复?”   答曰:“所造德本未曾违失,常乐如应。”   又问:“何谓知节?”   答曰:“志游一切尘劳之欲,已不乐欲。”   又问:“何谓知足?”   答曰:“慕智慧圣,不乐诸法。”   又问:“何谓满足?”   答曰:“假使满足度世智慧,于诸世法无所犯负。”   又问:“何谓分别?”   答曰:“不见一切尘劳之欲,断除众生诸垢瑕秽。”   又问:“何谓菩萨而得自在?”   答曰:“见诸所生,身无所成;于慧自在,不从尘欲。”   又问:“何谓博闻?”   答曰:“不应闻者而不听之。”   又问:“何谓得至静然?”   答曰:“见诸所作而无所有,亦无所舍;不御诸法亦无所念。”   又问:“何谓住行?”   答曰:“不于空行分别教化,观察众生其心所行,不起吾我及他人想。”   又问:“何谓总持备悉辩才?”   答曰:“一切所闻悉能执持;分别众生根原所归,于诸音声而无所著。是为,天子!菩萨总持逮得辩才。”   于是大光菩萨问文殊师利:“谁当启受如斯言教?”   文殊答曰:“为善知识所见将护,及往宿世微妙具足善德之本所见养育,乃能晓了此义说耳!”   又问:“何所欣乐?志性如何?”   答曰:“爱乐深奥,志性柔和,不怀自大。”
能有个地方吵吵闹闹的真不错,感恩百度 我初近佛那回儿,想在网上找个能谈佛的贴吧,论坛都找不到的,以至于我佛缘晚开了好几年。 那个时候,受某功的影响,网上所有宗教类的贴吧,论坛全部封杀。 随着因缘的不断成熟,百度慢慢开出了观音菩萨吧,地藏吧,佛门吧的时候,那时也是我喜欢和人抬杠的时候,不过年龄的关系吧,几天的时间就把爱吵架的心态丢掉了。 后来随着听闻的法渐渐的多了, 在三宝的加持下,全家人皈依三宝。 并且引导周围的几位邻居也皈依三宝,也有几人求授了五戒。 贴吧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流动人员众多,信佛的,不信佛的都有,各种教派的修行人混杂。大家能齐齐聚到这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善字是大家所共同追寻的。真理是大家都喜欢学习与探讨的。在学习与探讨的同时,谁能够做到不夹杂,这个人就是大菩萨。 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平时不太说话,祖师大德说了,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贴吧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复杂的场所,虽说是道场,但更像是一个广场。吧友所持的知见,是吧友的因缘。吧主所能做的也都尽力了。该说的,佛世尊都说了。该做的祖师大德都做了,佛弟子依教奉行是为本。改变外境须先改变自身。。 所以,大家能在佛门吧相聚,也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惜缘是福。修行就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大家都是福缘潜薄,没有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期与因缘,但是佛的教法,三藏十二部还驻世,即等同佛住世,以佛的教言,各安法位,做好自己,不假外求。自在往生是必然之事。 祝愿大家 虽在尘劳。心常清净。能化所化。心无取著。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念念清静。
二时临斋仪(早午食时用) 供养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愿地藏王菩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早斋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 惮悦为食、法喜充满。 (如早食是饭或面大众念此八句) 粥有十利,饶益行人。 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如早食是粥大众念此四句)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 度利益娑诃 (早斋出生默念此偈一遍,咒七遍) 午斋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 惮悦为食、法喜充满。 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唵穆帝莎诃 (午斋出生默念此偈一遍,咒七遍)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诃(侍者出生送食,念此偈一遍咒七遍,三弹指) (以上未食前念,至大众食已,僧值师居中向上站,默示结斋。维那师即举腔,大众复同念) 结斋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至他,唵,折隷主隷,折隷主隷, 准提娑婆诃。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结斋偈) 内外威仪当具足 1.内: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
传喜法师:如何正确拜佛 头面接足与佛相应 梵文的“南无布达、南无达玛、南无桑嘎”,一般性都是中国传统的这个,但是原发音念加持也很大。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就好像一滴水融进大海一样,我们这滴水融入宇宙了。 拜佛就是把整个身心放下,拜在天地之间,五体投地,叫拜佛。拜佛是很柔和的,合掌也是很柔和,你对别人合掌的时候肯定很尊敬别人,什么是尊敬别人?无我的,以你为大,我为小。合掌就会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印度的合掌,我们很多学佛的跑到泰国一看,那比都不能比,因为是佛国嘛,居士一合掌,身体整个都是谦下的,你像看到一朵花一样,很美的一朵花一样,要修成这样。 拜佛的时候整个身体如山,“我”就像一个贡高的山一样,这山崩塌了,投到了大地上。拜佛的时候看着佛的白毫,观佛的白毫灭无量罪,佛的白毫是通十方宇宙的,翻掌的时候观想佛在虚空里站着,然后拜下去翻掌,这时候观想佛从天上站在你的手上,你两个手托着佛的脚,然后把自己的脸贴在佛的脚上。 你们回去给爸爸妈妈洗脚,洗得干干净净,托着爸爸妈妈的脚,把自己的脸贴在爸爸妈妈的脚上,你感受一下,一下就拉近了子女跟爸爸妈妈的距离,你的孝心一下子就出来了,你就觉得,哎呀!我平时照顾爸爸妈妈太少,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有小孩,你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多少,但是反过头来说,爸爸妈妈爱我就像我爱孩子一样,那你对爸爸妈妈有多少爱呢,你把精力都花在小辈上,对爸爸妈妈你有没有报恩,所以以后尝试一下。 我们这个礼叫头面接足礼,头脸接佛的脚,足是脚的意思,托着佛脚。佛脚是什么样子也有观想的,佛脚是具足了功德的,脚心有千辐轮相,有梵王顶相,有鱼鳞相,有卐字相,所以佛站在地下这个磁场是均衡的,有一道光印在地上,佛是悬空的,所以佛菩萨都不要穿鞋的,脚从来不踩在地上的。头面接足礼,合掌的时候拜下去观想很亲切很亲切,那样你们的心就越来越柔软。 我们中国人最高修养叫人天相应,人天合一,佛教就这一个合掌,一个礼拜就可以达到我们最高的那种境界,所以学佛了之后儒道就变成一个捷径,一下子就超越过去了。如果你觉得功力不够,儒家的这些道德,像《弟子规》就很细地要求我们怎么样做,佛教里也都有要求,但是儒家一些好的我们都可以参考学习,学那个也一样,佛教也是要求的,最主要佛教是让我们提升生命境界,最后能够超越出去。 ——传喜法师于北京(10.03)
佛法生活——说说我为什么从来不诵经的因缘 我19岁左右时开的佛缘,听到人家提到一个人的名子,听到这个人的名子后,突然间没来由的想出家,是不由自主的,这个人的名子叫释迦牟尼,我也不知道释迦牟尼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就感觉从心里,内心最深处感觉和这个人有扯不断的关系,感觉这个人好像是个男人。当时挺纠结的,明明对一个男人有情愫,却又想出家。我搞不懂这是什么状况。被这种情绪给吓到了,后来迫不急待的想到去寺院问问了解一下。可走到门口,就不敢进,这样反复去了几次,都是到了门口就回来了。这样一直也没有进过寺院。 当时对寺院,佛教是一无所知的。 到了05年的时候,我结缘到了一本地藏经,终于有了佛家的资料,想了解一下佛教都讲了些什么,翻开经书,头就大了。感觉不认识字了,明明一个一个的字挺大的,就是看不清楚,看不下去,越看越烦,越看越想把经书给撕了。但我又非常清楚的知道,绝对不能这样做,绝对不能对佛菩萨,及佛经有所冒犯。同时我也知道这经书中必然有非常不可思议的能量及因缘。所以我就慢慢从网上查些佛教的资料,开示之类的看,随着慢慢的看的越来越多,渐渐的也稍微懂了些基础教理。 后来开始翻开楞严经看,越看越恶心,想吐。头晕。什么感觉都有。胸腹间可以说是有一种翻江捣海般的难受感觉。 但这也越发坚定了我学习佛法的信心,我也越发相信佛力的不可思议。看不下去的,我就先放着,并且也因了楞严经这样的因缘,我发了要解楞严经的大愿。有了愿力,才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此后,就开始深入经藏,看些较潜些的佛经文。
修行者的大敌——我慢心 摘自《访雪域大师》 作者:吴玉天 佛说众生因久往以来的习气薰习,形成了五毒恶习,即:贪、嗔、痴、慢、疑。有人将中间加了“妒”成了六毒。其中“慢”字为傲慢之意。骄傲的心理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显现的。对自认为比别人强的事物,人们就会感到十分值得骄傲,从而蔑视别人,吹捧自己。这一点在根基浅、度量小的人身上显现得特别明显。自己比别人有钱,是骄傲的本钱;自己比别人聪明也是骄傲的本钱;甚至自己长得比别人美,也是骄傲的本钱;修行人多比别人看过几本经书,是骄傲的本钱;多修了几年法是骄傲的本钱;如果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也没有得到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圆胜慧”等无上大法,就大可以作为骄傲的本钱而吹遍天下;若有了特异功能,就更值得骄傲了,简直可以达到“与日月同辉,与佛相等”的境地。甚至自己的师父有名,也会使人立感自己身价百倍,不可—世,因而为此骄傲得不得了。 修行人若具此傲慢心,就建起了修行的巨大的屏障,从而难以取得成就。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当前这个问题有着极大的意义。尤其是了解了几部法、几本经、刚学了几天法,或有了一点特异功能的人,有的好似天地之间巳无法容纳得下。在这些人眼中,任何修行的法也不如他的法高明,任何人的修证也不如他们高。于是,社会上练功的人互相贬低、诽谤、互相争斗。 更有甚者,有人自创一功,要观对面一“爷”字,认为自己是天上之爷,左脚踩着佛,右脚踩着仙,自己是何人呢?岂不是大魔么?! “我慢心”在修行上不是仅仅表现为态度,而是一种知见,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潜在于人的第八识之中,使人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容许别人比自己强,处处争强好胜。因缘具足时,就可以通过对人对事的态度显现出来。同时,这种我慢心强的人也最具有名利心,任何一点“八风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干扰,都可能改变他们心理平衡,甚至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这种人的虚荣心也很强。修佛者有此种意识就不能接受佛法的正知正见,不能对照自己过去不正确的观点而勇于否定自己。面对批评,他们常坚持自己的邪见,很难冷静地分析事物的对错。他们容易随意以自己的邪见曲解佛意,诽谤上师及道友,甚至呵佛骂祖,对诸佛上师不恭敬供养,诽佛谤法,造下无边罪孽,以至失去加持,最终自尝苦果。
《药师佛解冤释结法》 药师佛解冤释结法 (药师咒、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祈请文、回向文) 〔凡是冤业现前,身心不安,或是遭逢恶缘,亲友眷属互相欺恼时,加修此法,可转恶缘为善缘〕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宫毗罗大将 南无伐折罗大将 南无迷企罗大将 南无安底罗大将 南无頞祢罗大将 南无珊底罗大将 南无因达罗大将 南无波夷罗大将 南无摩虎罗大将 南无真达罗大将 南无招杜罗大将 南无毗羯罗大将 (三遍) 祈请文: 弟子○○○至诚祈求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如来及药师海会诸大圣众慈悲证明,弟子○○○因为过去生中不明因果,有残害欺恼有情冤亲◎◎◎等,今日至心在佛前向有情冤亲◎◎◎等求哀忏悔。弟子○○○至诚祈求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如来慈悲加被,令弟子○○○与有情冤亲◎◎◎等能够解冤释结,转恶缘为善缘。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宫毗罗大将 南无伐折罗大将 南无迷企罗大将 南无安底罗大将 南无頞祢罗大将 南无珊底罗大将 南无因达罗大将 南无波夷罗大将 南无摩虎罗大将 南无真达罗大将 南无招杜罗大将 南无毗羯罗大将 (三遍) 念诵药师咒 南谟薄伽伐帝 鞞杀社窭噜 薜琉璃 钵喇婆 喝啰阇也 怛他揭多耶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侄他 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遍数随愿) 念诵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 曩谟啰怛曩怛啰夜耶 那谟 金毘罗 和耆啰弥佉罗安陀罗摩尼罗素蓝罗 因达罗 婆耶罗 摩休罗 真持罗照头罗毘伽罗那谟毘舍阇瞿流毘琉离耶钵啰颇啰阇野怛侄他唵毘舍施毘舍施毘舍阇 娑摩揭帝娑嚩贺 (遍数随愿) 解冤咒(一O八遍)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多生冤和业。 洗心涤虑发虔诚。今对佛前求解结。 药师佛。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随心满愿药师佛。 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消灾弟子◎◎◎及累世有情冤亲等,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心柔软,清凉自在,远离恶缘,具足善缘,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同生净土,早日成佛。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