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语界 密语界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561 发帖数: 23,871 关注贴吧数: 10
内观智慧:其实你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大德开示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 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而通常在家中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学,慢慢地,法就会影响到家中其它的人。因为国王是一家之主,一国之长,他的影响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练习这种方法,而皇后,也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内观。 有一天内观一小时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我爱我儿,爱我妻,爱我夫,我爱这,我爱那。其实你谁也不爱,你只爱自己,爱自己的欲望、希望、梦想。我爱这个人是因为我期待他能实现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为与态度与我所要的背道而驰,所有的爱就消失不见,所以我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只要能认清这点,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所以,这是内观者的第一个重要的体会。 --------------------------- 我们常在许多时候感叹,世间没有完美的爱恋与情人,却忽略了自己要的到底是人还是神明;常常希冀着完美浪漫的恋情,却忽略了浪漫和现实难以兼容的部分。 我们常常爱上了感觉,爱上了默契,爱上了浪漫,却不一定爱这个人,孰不知你该爱的是因为他是你的选择。
一切声闻缘觉善解愿力行大方便。清净持戒得最上三摩地 佛告妙吉祥菩萨。大智慧大慈悲是大福德。一切声闻缘觉善解愿力行大方便。清净持戒得最上三摩地   复次妙吉祥菩萨。佛身无为离诸相故。一切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不能见故。如来所化色身有二种义故。一者酬于因中度生愿故。二者所度有情今缘熟故。是以如来化现色身。所现之身清净微妙。令诸众生亲近供养得大利益   复次妙吉祥菩萨。佛身最上故相好最上。相好最上故光明最上。光明最上故梵音最上。梵音最上故说法最上。说法最上故佛行最上。是故如来所现色身。令彼有情得大利益   复次妙吉祥菩萨。如来身中具摄一切诸相。随诸众生根欲性等利钝不同。所现色身各各有异。令诸众生各得亲近。乐闻妙法皆得度脱。乃至行住之时常得见佛   佛告妙吉祥菩萨。如来具足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慈愍有情。利益安乐无量人天诸众生故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顶礼世尊。而白佛言。我今快得善利。如是世尊三界无著最尊最胜。利益一切众生。佛观一切世法不动如须弥。无著如虚空。不可思不可议。非见非不见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及诸苾刍并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天人阿苏啰巘达哩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因果故事: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道,下化众生之意。有一天,一群比丘托钵到一户人家,恰好主人的女儿即将订婚,准备了很多的烧饼,要送去给亲家。这位待嫁的少女,看到出家人,内心充满欢喜,就把烧饼全部供养了比丘。 少女做的烧饼十分可口,吃过烧饼的比丘,回去告诉其他的人,于是一连三天,吸引了更多的比丘上门来托钵,善良的少女看到比丘们欢喜她做的烧饼,更是毫不吝惜地普同供养。男方的父母等了三天,没有收到定亲的礼饼,对于女方不守信用,感到气愤,坚决解除婚约。 当时的印度社会,一个女孩子给人退婚了,不只是个人名节上的污点,而且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娶她。情急之下,她的父母只好带着女儿来请求佛陀:我的女儿为了供养烧饼给比丘,结果男方责怪我们不守信用,我的女儿遭受被解除婚约的不幸命运。佛陀听到这一番话后,安慰她的父母,允诺一定会亲自向男方说明原委,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家人才欢天喜地地回家。 晚上,佛陀召集所有比丘,呵斥他们:托钵乞食,必须遵守次第乞食的规矩,不可以成群结队向固定的斋主化缘,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也不可以因为食物的美味与否,心生拣择分别。托钵,是为自己化去贪、瞋、痴、慢的恶念,与斋主结下欢喜的菩提缘呀!为了你们贪吃烧饼的缘故,让一位少女失去终身的依靠,你们要发起惭愧心,思维自己内心的污浊! 化缘,不苦不恼,不怨不悔,彼此自在欢喜。人间的佛陀,昭示我们修行的原则,发起惭愧心,思维自己内心的污浊。惭,于己有所不知,有所不净;愧,于他有所侵害,有所亏损。惭愧,是无上庄严美服,令我们身心炳然如烛;惭愧,是人间珍馐百味,令我们内外色泽光润。 结缘如空山一行惊鸿,如幽谷一涧溪唱,拨动着灵魂的旋律。随处给人欢喜,随时给人信心,随手给人服务,随缘给人方便。也许,人复东西,各有山水之路,但是,曾经结下的缘分,绕梁于记忆深处,悠悠地吟唱。
简单药师仪轨+烟供仪轨-海涛法师 释迦牟尼佛说「看病福田第一」!你要能够舍,要有帮助众生的愿力,佛陀曾言:『自今以后,应看病人,若欲供养我,先供养病人。』这是佛的一种慈悲,也是众生平等!在梵网经里有曰: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之人,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所以病苦是非常苦的. 药师仪轨+烟供仪轨 前言: 一, 1,将烟供粉与中药粉和一起点燃.( 比如说:生癌症那就去中药行.买相关的药磨成粉, 方便燃烧) 烟供仪轨与药供仪轨一起念. 2,烟供粉是布施食物给众生. 药粉是布施药物给众生. 仪轨是请佛菩萨加持药物与食物. 3,如果自己本身有吃西药,可在烧的过程中. 将一包西药丢下去.(可磨成粉方便燃烧) 4,如果买不到相对应的中药.也可以买其它药草买回燃烧.观想这些药是治xx病的药.一切众生吃到这些佛菩萨加持的药病苦消除. 5, 如果单独作药供.就单独念药供仪轨也可.如单独烧中药粉.但最好下面要有助燃的东西.因为单独中药很难燃烧. 6, 举例:如果您有呼吸道疾病.就回向给所有得呼吸道疾病的众生.希望他们病苦消除. 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凉食物.就多布施热的食物给人家.见人喉咙不舒服 就请人吃喉糖. 种什因得什果. 即海涛法师常说的[行为反作用力]. 7, 最重要的一点:要以慈悲心布施药物.希望众生病苦消除.身体健康. 并不是只期望自己病苦赶快好起来,那样功德会比较小. 药师仪轨 一,将物品与平台上点燃.(如果初次,可以将仪轨打印下来照着念) 1,双手合十,恭称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法海雷音如来 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偈 药师如来琉璃光 焰网庄严无等伦 无边行愿利有情 各遂所求皆不退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三称)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三称)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三称) 奉请十二药叉大将 奉请宫毗(pí)罗大将 奉请伐折罗大将 奉请迷企罗大将 奉请安底罗大将 奉请额儞nǐ罗大将 奉请珊底罗大将 奉请因达罗大将 奉请波夷罗大将 奉请摩虎罗大将 奉请真达罗大将 奉请招杜罗大将 奉请毗羯罗大将 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 三称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 药师灌顶真言(三遍) 南谟薄伽伐帝 鞞杀社 窭噜薜琉璃 跋喇婆 喝啰阇也 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侄他 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莎诃 药师佛心咒(三遍.七遍.二十一遍) 爹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 贝堪则 惹扎 萨穆嘎爹 梭哈 消病咒(三遍.七遍) 唵 室哩哆 室哩哆 军咤zhà利 莎婆诃 解冤偈(三遍) 解结解结解冤结 解了多生冤和业 洗心涤虑发虔诚 今对佛前求解结 药师佛 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 随心满愿药师佛 佛说八句平安偈 诸有众生类,在土界中者, 行住于地上,及虚空中者。 慈爱于众生,令各安休息, 昼夜勤专精,奉荷众善法。 回向偈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佛说——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修内行莫着外见,莫堕二乘及以外道 时楞伽王寻即开悟,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往昔所种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实见,不随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观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为修行师,现种种身善达方便,巧知诸地上增进相,常乐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着,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若异见者则是断见;汝应永离心.意.意识,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修内行莫着外见,莫堕二乘及以外道,所修句义所见境界,及所应得诸三昧法;汝不应乐戏论谈笑,汝不应起围陀诸见,亦不应着王位自在,亦不应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实修行者行,能摧他论能破恶见,能舍一切我见执着,能以妙慧转所依识,能修菩萨大乘之道,能入如来自证之地。汝应如是勤加修学,令所得法转更清净,善修三昧三摩钵底,莫着二乘外道境界以为胜乐,如凡修者之所分别,外道执我见有我相,及实求那而生取着,二乘见有无明缘行,于性空中乱想分别。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于诸有中受上妙生。楞伽王!此大乘行破无明翳,灭识波浪,不堕外道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执著于我作诸异论,不能演说离执着见识性二义。善哉!楞伽王!汝先见佛思惟此义,如是思惟乃是见佛。”
佛法生活——普贤愿 普贤菩萨十大愿,愿愿相扣,环环相左 好多的修行人,修行不得力就是这十大愿王他调动不起来,也发挥不起来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忏悔这一课了,好多人也知道忏悔,但是不知道怎么忏悔得力 忏悔的课少了,提升的也是相对的非常的慢.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礼敬,不仅有礼拜的含意,也有忏悔的含意,这个得重视起来.视一切众生为佛,一切众生都会对你有一个当下的加持,这个加持是自然产生,他推动着你的身语意越来越清静,安住道业,心无旁骛. 第二愿称赞如来,就是对好事,要多关注..不仅自己要多关注,还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就是扬善,善扬的多了,恶自然就止息了.这是妙用.并不是说整天的打击邪恶,当个警察那样的才算是伸张正义. 第三愿广修供养,这就是说要给一切众生方便啊,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要是每天尽挑些众生的过失,那众生每天也都在挑你的过失,就会产生很多无形的不必要的障碍.这些障碍不是天给,不是地给,是自己制造的.所以说看别人长处,找自己短处,这才是修行人.不要颠倒了. 第四愿忏悔业障,业障即是无明造作,无始业障覆盖着你的本性,然后看一切都是颠倒,在颠倒中继续造作更多更大的业障,无有出期,轮回无量. 五者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要见善随喜啊,看到别人有了善的修行要尽力的赞扬他,然后引发自他的这样向善的动力.人人都修善断恶,世界大同. 这前五愿是提升自他的,修行人的境界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接下来才能更好的实施接下来的五愿.
阿含经故事选——佛陀的修学历程 一、出家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只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从前,在我还未出家时,过着极优渥与高雅的生活。我的父王为我建了春宫、夏宫、冬宫,那里有着幽雅的环境,各种美食,各种高级服饰用品任我享用,还有诗人、艺妓相伴,让我足不出户也不会觉得孤单。   纵然过着那样富裕的生活,但还是时常让我想起,从前到宫外出游时所看到老、病、死的恐怖与恶心景象,想到自己也会老、病、死,不禁生起想要脱离之心。   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要解决人生老、病、死的大问题。在家人不舍的悲伤哭泣下,我剔除了须发,穿上袈裟,离开王宫,开始了我的出家修道生活。那年,我二十九岁,正值充满青春活力的年纪。」 二、修定   「比丘们!出家后,我清净地守护着自己的身、口、意,首先来到大家尊称为『仙人』的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阿罗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一切识处』的『无所有处』禅定境界。我心想,阿罗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我也体证了『无所有处』的境界。阿罗罗知道了,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且邀请我与他一同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无所有处』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解脱涅盘。所以,带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离开了。   接着,我来到郁陀罗摩罗子处修学。郁陀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无所有处』的『非想非非想』禅定境界。我心想,郁陀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我也体证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郁陀罗知道了,也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且邀请我与他一同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非想非非想』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解脱涅盘。所以,带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再度离开了。」
出家人三种功夫 第一种是站功,每天凌晨做早课,在大殿一站就2小时。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热,都不准迟到,不准早退。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诵经赞佛虔礼拜,身心顿忘解真空。 晨钟暮鼓度迷津,般若会上又相逢。第二种是跪功,大型法会,佛事活动念经时一跪就是半天。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我愿如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第三种是坐功,每天诵经跏趺跌坐,一坐就一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制定规矩,让出家比丘 夏天安居, 三个月禁止云游。 闭门思过,精进用功。 我常常在想:出家第一要件,身体一定要好,身强体壮才能跟得上寺庙里一天到晚定制的各种念经和礼拜功课。不然 弱不禁风 的 没办法适应寺庙各种生活,自己受罪还要受其他人的冷言讽语。自度才能度人,自立才能立人。 其次出家人还要学会忍耐和忍辱,在寺庙里苦修苦练,再也不能跟世俗物质条件和生活享受相比,来寺庙就不是为了享清福的。寺庙本来就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各种是非人我,流言蜚语全不计较,才能稳坐蒲团,如如不动。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能容纳多少是非人我,能消融多少贪嗔我慢,从此可以看出你的心量有多大,功夫有多深。 修行是细功夫,只会越修越细,不会越修越粗,。像涓涓的流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慈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正的一种感受,让人觉得你可亲,而不是让人觉得你可畏。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要以自己的权利对别人去随心所欲,那是霸道的表现。而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任何一个可以尊重的生命,那是仁者的表现。无论寺庙有多少佛事活动都不得表现出半句怨言,不然你会迁单得比别人都早。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改变你自己的心境。 无论寺庙里安排念多少卷经文,都得认认真真的念诵回向,不然因果会等着你去黑暗地狱补经。 无论谁说你或对或错,都得忍辱负重,微笑面对,不然是非恩怨难解难脱。 无论衣食住行多好多坏,都得心怀感恩,不然信施难消,加倍偿还。 每天重复的动作,重复的日子,重复的念经,重复的佛号,重复的饭菜,重复的吃饭睡觉。在这样千年不变的模式里,思想和行为固定成为一条单一的直线,简单而透明的生活,不用太多的思维和太多的计算,今天过了,从来不想明天 的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脑子一片空白。庙宇常闻钟磬响,池中但见莲花开, 远尘离垢尽无余,生死涅盘空非空
佛教常用赞偈(一) 佛教常用赞偈(一) 1.晨钟偈 闻钟声 烦恼轻,智慧长 菩提生,离地狱 出火坑,愿成佛 度众生 2.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纷纭 即遍满十方 昔日耶输 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3.宝鼎赞 宝鼎热名香 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民众祝福寿 地久天长(二反)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4.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香云,诚意方殷,诸佛显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5.三宝赞 三宝广无边 僧伽万德功圆 六年苦行证金仙 说法利人天 放光现瑞周沙界 天龙八部同瞻 千贤万圣会祗园 结集永流传(二反) 6.佛宝赞 佛宝赞无穷 功成无量劫中 巍巍丈六紫金容 觉道雪山峰 眉际玉毫光灿烂 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 (二反) 7.法宝赞 法宝实难量 如来金口宣扬 龙宫海藏散天香 觉者诵琅璋 玉轴霞条金写字 似排秋雁成行 昔因三藏取来唐 万古为敷扬(二反) 8.僧宝赞 僧宝不思议 身披三事云衣 浮杯渡海刹那时 赴感应群机 堪作人天功德主 坚持戒行无为 我今稽首愿遥知 振锡杖提携(二反) 9.三皈赞 稽首皈依佛佛在孤独园孤独园说法说法利人天南无真如佛陀耶 稽首皈依法法宝镇龙宫龙宫并海藏海藏演三乘南无海藏达摩耶 稽首皈依僧僧心比水清水清秋月现月现福田生南无福田僧伽耶 10.赞礼西方 赞礼西方 极乐清凉 莲池九品华香 宝树成行 常闻天乐钪锵 阿弥陀佛大放慈光 化导众生无量 降吉祥现前 众等歌扬 愿生安养(二反)
复次善男子行有二种。一者出世人行。二者在世人行。 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若有比丘行此法者及与白衣。(行此法者,是指修行七佛灭罪真言的人)不得祭祀鬼神亦复不得轻于鬼神。亦复不得破鬼神庙。假使有人祭祀鬼神亦不得轻。亦不得与彼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谤方等经家往来。不得与破戒比丘往来。破五戒优婆塞亦不得往来。不得与猎师家往来。不得与常说比丘过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脑皮家往来。不得与蓝染家往来。不得与养蚕家往来。不得与压油家往来。不得与掘伏藏家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劫贼家往来。不得与偷盗家往来。不得与烧僧坊人往来。不得与偷僧只物人往来。不得与乃至偷一比丘物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畜猪羊鸡狗家往来。不得与星历家往来。不得与淫女家往来。不得与寡妇家往来。不得与沽酒家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善男子如是七科五事。行者应深了观根原。然后舍离其余诸事亦复如是。   复次善男子行有二种。一者出世人行。二者在世人行。出世行者不禁如上诸事。在世行者吾以禁之。何以故譬如婴儿。始能行时其母护持不听远行。假使远者或绝乳而死。或堕水火故死。或为虎狼师子之所食啖。或为ꇔꅌ鸱枭所伤。如是婴儿母常护持令不暴害。然后长大若有所作必能成办。善男子我亦如是为一切母。一切众生即是我子。常为护助令不遭横。速出三界能有所办。若不如是制诸弟子。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彼女人不制其儿。云何长大能有所办。复次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见如上诸恶律仪不善人辈。占相吉凶治生贩卖。一不如法诸恶之事。舍我法已而更贪着恶律仪法。然后命终受无量苦。我时见已心生慈愍。为诸众生设是方便。令诸众生乘是方便。出三界苦得究竟乐。吾今所以设诸方便。救摄众生令得究竟寂灭涅盘。尔时文殊师利及五百大弟子。无量大众欢喜奉行。 摘录于 大方等陀罗尼经
佛法生活——当下的力量 我诵经的因缘是从普贤行愿品开始的,这本经书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每天诵读,有一天呢,去到寺里的时候,不知怎么地,就给忘记带了,说来也巧,观音殿里,几大排的佛经书架上都没有发现这本经书,看来是没有办法诵读了,业障的关系,这本经书诵好久了,至今也背不过,细细想来,修学这么久以来,都没有怎么忏悔过业障.昨天晚上听了师父的讲法,我问师父 如何能够快速的消除业障? 师父说 你念这个赞子 就慢慢消了 好吧,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将依教奉行,每天都念诵文殊礼赞,以忏除业障,感恩三宝加被. 昨天呢,师父赠送的佛经书也已经到了,没到之前,我打坐时,就感觉到,脚底冷气,热气不断的交替释放,感受到了来自师父慈悲的加持力.师父前两天说过我一句话,说"不是你在念佛,是佛在念你"当时没明白,我现在明白了,都是因为我太过于懈怠,不思进取. 今天早上正常打坐,念经完后,准备起身时,就顺手把经书放到了师父快递来的经书上,刚一放上去,左腿阴陵泉穴附近,突然强烈的跳起,痛的我痛不欲生.我赶忙把经书拿下来,一边念佛,一边忏悔,一边按住痛区,好大一会儿才安隐下来,我这才感受到,原来师父有这么强大的护法,这经书请了来,要是不恭敬礼待,护法会让你很难看. 再说快递的事,我不知道师父为什么选择快递,而且是到付,费用要翻反,感觉这部份运费花的挺冤枉的.但是今天早上诵经时,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花用这些运费的道理所在,因为我们大家平时即不知道布施,也不知道忏除业障,这师父的加持就很难给你加持上,但是因缘起时,佛菩萨会巧妙的利用一些手段,迅速的把你的业障给遗除,就比如005给师父转款时怎么也转不上,这也是业障现前的一种现象.当你为了修善功德,不断的向习性,堕性宣战的时候,也就是业障离开的时候.而最直接的慈悲护念就是来自师父.想到这里,我这心里一阵暖意从心底涌出弥漫整个身心,这是来自佛的力量,所以当你有善的力量进来时,就要先把恶的势力舍掉.不舍不得.有舍有得. 学佛的最初呢,要有善的因缘,没有学佛的因缘,说明福报不够,善因缘不够,所以六度里面呢,布施第一.因缘来集的时候,善恶相随,修善断恶要以智慧力来仔细的观照,反观内省,时时觉照,日久尘尽光生.转识成智.随喜大家的善功德!
迁单 “迁单”一般是指僧团(出家)中犯戒被摈出门。“单”,指僧堂内各人的座位,中国佛教寺院多为禅寺,禅堂内各单有长六尺、宽三尺的空间,亦即各人坐卧、饮食的座席。故在丛林中,单即代表“人”,也因此就有“单位”这个名词,并衍生出很多相关名词,如:“挂单”是指到寺院投宿,若人已额满而不接受云水僧挂单,称为“止单”。自己左右两邻的单位,称“邻单”。辞别寺院而他去,称“起单”或“抽单”。僧众挂单后,日久知其行履确可共住者,即送入禅堂,称“安单”。拜访他人的住处,称“看单”。偷偷的离开常住,称“溜单”。提供僧众住宿额满,称“满单”。无限制接引僧众投宿,称“海单”。安排僧众住宿,称“送单”或“进单”。“迁单” 不同于“起单”,驱摈分两种,现前僧众经一定的规矩程序,决定本寺对犯戒之人驱除本寺三个月或半年,此为暂摈,以后还可以回本寺安住,如果犯了极重戒律大罪,经过僧众一定的程序予以灭摈,虽为现前僧众作出,事实上代表了全体僧伽。《大智度论》卷三十四中,将僧分为声闻与菩萨二种。事实上,佛门行者,已成正觉者皆名为佛,未成正觉者皆名为僧,所以一切菩萨声闻皆在僧伽之数,而菩萨有出家与在家之分,故菩萨僧亦有出家与在家二类也。在家僧因混迹尘俗,界限模糊,故不是皈依处。皈依僧是皈依清净和合僧团,皈依仪式一般由具足比丘授受,而非仅皈依授皈依师一人,而是皈依僧伽全体也,授皈依师乃主持仪式之证明人;真正犯极大戒罪灭摈的人丧失全体僧伽一员中的资格,故也非皈依处,此理不可不晓。
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 复次寂慧。当知菩萨摩诃萨。语言音声之中。无爱着语。无猛恶语。无痴乱语。无染污语。无缚解语。无高下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缺漏语。无坚硬语。无违顺语。无退失语。无随恶语。无相违语。无随染语。无不定语。无躁动语。无贡高语。无忿恚语。无非时语。无杂欲语。无随方喜爱语。无思慕语。无极缓语。无极速语。无坏诸根语。无坏音声语。无破坏心语。无邪曲语。无劣弱语。无隐覆语。无衰朽语。无向背语。无深险语。无不出离语。无不愍念语。无害他语。无自他离间语。无出入语。无执取语。无不清净语。无不如理语。无不忍语。无杂乱语。无诬谤语。无非法语。无高胜语。无卑下语。无过时语。无时分差失语。无虚说语。无邪说语。无希求利养语。无不归摄语。无痴瞢语。无痴疑语。无不可爱语。无讦露语。无轻慢语。无自分高强语。无他分离散语。无自赞功能语。无破他功能语。无讥诮语。无折伏他语。无非所作语。无所作相违语。无破坏秘密语。无不防护语。无轻慢智者语。无毁谤贤圣语。无称美语。无赞誉语。无显发他人过失语。无如箭射激语。无说他非语。无不救拔语。无增上慢所说语。无罪业语。无不饶益语。寂慧当知。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相续不断。凡所言说皆悉成就。菩萨一时或于树下行住坐卧。若有人来诣菩萨所。作是问言。汝知此树有几多叶。是时菩萨不观其树不数其叶应声答言。此树具有若干数叶。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树叶更无增减。 摘录于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 复次寂慧。当知菩萨摩诃萨。语言音声之中。无爱着语。无猛恶语。无痴乱语。无染污语。无缚解语。无高下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缺漏语。无坚硬语。无违顺语。无退失语。无随恶语。无相违语。无随染语。无不定语。无躁动语。无贡高语。无忿恚语。无非时语。无杂欲语。无随方喜爱语。无思慕语。无极缓语。无极速语。无坏诸根语。无坏音声语。无破坏心语。无邪曲语。无劣弱语。无隐覆语。无衰朽语。无向背语。无深险语。无不出离语。无不愍念语。无害他语。无自他离间语。无出入语。无执取语。无不清净语。无不如理语。无不忍语。无杂乱语。无诬谤语。无非法语。无高胜语。无卑下语。无过时语。无时分差失语。无虚说语。无邪说语。无希求利养语。无不归摄语。无痴瞢语。无痴疑语。无不可爱语。无讦露语。无轻慢语。无自分高强语。无他分离散语。无自赞功能语。无破他功能语。无讥诮语。无折伏他语。无非所作语。无所作相违语。无破坏秘密语。无不防护语。无轻慢智者语。无毁谤贤圣语。无称美语。无赞誉语。无显发他人过失语。无如箭射激语。无说他非语。无不救拔语。无增上慢所说语。无罪业语。无不饶益语。寂慧当知。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相续不断。凡所言说皆悉成就。菩萨一时或于树下行住坐卧。若有人来诣菩萨所。作是问言。汝知此树有几多叶。是时菩萨不观其树不数其叶应声答言。此树具有若干数叶。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树叶更无增减。
活着,其实是一场非常庄严的游戏。 陷入情绪漩涡难以自拔是滋生负能量温床,而这又来自于自我内心对立面的斗争。 面对情感,会出现两个我:我的大脑和我的心。有时候我的心会胜过我的理智,或差一点就赢过它,或真的赢了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但结果我大脑又会重新取得它们的领导地位。 当你深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变得盲目,你不会想到这些事情,你的理性不见了。当然如果你遇到一个对的人,在某种对的状况下,在某种程度或在某段有限的时间里,你可能会如愿以偿。也有些人,他们对感情的态度是完全负面而悲观的,或是非常害怕被自己的心带走,他们非常理性,讲求逻辑,很怕爱上别人,那样也不好。所以,人都应该有这种大脑与心之间的平衡作用,对自己有好处。 关于情感的舍弃,如果你能够舍弃,那么舍弃它们。但是光光只是对情感感到悲观,并不是舍弃。你只是感到悲观,那也是另外一种苦受。你也应该练习勇敢。 人生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而有一些甚至都没有好好的告别,就像PI与共同患难互相救赎的老虎,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而又深刻。人生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不完美的结局大部分很真实,甚至是令人有归属感的,业力之风吹过,无常使生灭相续,一声叹息后也透露着无限的生机。 我们都是社会动物,同时也别忘记自己也是自然之子。 最后,永远别让自己的心死去,保有一颗凤凰心,没有极致的痛苦体验,就不可能有极致的涅盘。人生是一个修行的道场,要么循环沉沦,要么浴火重生,苦行亦可化成乐修,活着,其实是一场非常庄严的游戏。
首页 1 2 3 下一页